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关酸碱盐的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有关酸碱盐的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有关酸碱盐的定性、定量实验探究

【考点纵览】

【复习导航】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反

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解题指导:

①认真审题(解题关键):善于捕获信息,如资料阅读提示等,明确探究目的及所要验证的物质;

②学会猜想: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简单猜想,分析推断生成物的组

成(即一定含有的元素,可能有的元素,一定没有的元素),从而判断猜想是否合理;

③懂得物质的检验或鉴别方法:检验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

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物质的鉴别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

上述表格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整理如下:

①、③:Ca(OH)2+CO2==CaCO3↓+H2O

②、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CaCl2+Na2CO3==CaCO3↓+2NaCl

⑤Ca(OH)2+Na2CO3==CaCO3↓+2NaOH

附2:物质的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在颜色、气味、水溶性等的差异进行区别。如硫酸铜(CuSO4)溶液为蓝色。

(2)化学方法:a.指示剂法:即根据酸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差异(酸呈酸性;碱呈碱性;盐不一定呈中性:如NaCl溶液呈中性,而Na2CO3溶液呈碱性),通过滴加石蕊或酚酞而显示出的颜色差异加以区别(石蕊:酸红碱蓝;酚酞:遇碱变红)b.气体法:即通过滴加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物质的溶液中会产生气泡的特殊现象。经常用到的是用酸来区别有无碳酸盐的存在c.沉淀法:即通过滴加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物质的溶液中会产生沉淀的特殊现象。经常用含Ca2+的溶液(如:CaCl2 、Ca(OH)2溶液)来区别有无碳酸盐(含CO32_)的存在。

一、定性探究:即对物质组成成分的鉴别或鉴定

【典型例题1】(2012泉州中考)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椒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气泡冒出。激发了探究欲望。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所产生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的气体。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

计并进行如左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

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

分别是: 和。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网]。

[探究活动二]

老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 Na2CO4 ),引导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资料摘要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

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CaCO3↓+ 2NaC1

资料摘要Ⅱ; NaHCO,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资料摘要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

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填序号)是正确的。请你简述在排水口洗净剂与水接触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探究活动一,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Ca(OH)2+CO2=CaCO3↓+H2O

(2)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氢钠;探究活动二,故答案为:过氧化氢;Na2CO3;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NaHCO3

(3)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柠檬酸属于反应物.故答案为:①;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二、定量探究:关于混合物(样品)中某一成分含量的测定

【典型例题2】(2013市质检)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处理废液时,将一瓶已经有结块的熟石灰取样,加入含有盐酸的废液中,发现废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同学们为进一步了解这瓶熟石灰变质的程度,进行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测定变质的熟石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经老师的指导,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进行实验,称取一定量的样品,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通过测定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其增加的质量即为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

(3)往装置A中加入盐酸前,打开铁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CO2的空气,再接上装置C和D;加入稀盐酸,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必需再一次打开铁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否则实验数据明显偏小,这是因为。经实验测定该变质的熟石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5%。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选填“大于”或“小于”)65%。

(4)同学们认为,该瓶变质的熟石灰仍可用于配制澄清的石灰水,请简述理由

【解析】

探究一:该题可转为检验是否存在Ca(OH)2。利用物质的特性可得答案: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1、滴加酚酞试液(若滴石蕊试液现象不够明显,故不用!)2、通入二氧化碳(或吹气)3、滴加饱和的碳酸钠溶液4、滴加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硝酸铜溶液)等答案。

探究二:(1)在装置A中,加入的稀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通过测定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其增加的质量即为样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3)由题意可知,若不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A、B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未与氢氧化钠反应,就会使实验数据明显偏小;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若没有装置D,会是测定结果偏大;

(4)由于碳酸钙能溶于水,所以,该瓶变质的熟石灰仍可用于配制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3)A、B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未与氢氧化钠反应,偏大;(4)碳酸钙难溶于水.

主题1:物质性质变化规律及其生成物成分的猜想与验证

【过关训练】

1、(2010泉州中考)上完体育课后,小强同学往一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泡腾片”(其商标部分内容如右图所示),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片刻成为一瓶可口的饮料,这引发了身边同学的极大兴趣,于是大家决定对其进行如下的探究:

探究活动一:泡腾片的发泡原理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与酸反应会生成

二氧化碳;柠檬酸是一种酸。

【进行实验】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当观察到时,说明碳酸氢钠会与稀盐酸反应。联想

到已学过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试写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由实验可知: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气泡是小苏打与配料中的反应的结果。

探究活动二: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提出问题】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CO2,那两者的热稳定性又如何?

【进行猜想】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差,受热都会发生分解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①装有NaHCO3的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②烧杯C、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只有烧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充分加热后,大试管中的固体无明显变化,小试管中仍有少量白色固体残留。

【实验结论】NaHCO3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一种白色固体,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此,以上猜想(选填“正确”或“错误”)。写出烧杯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同学们认为残留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2CO3或

NaOH中的一种,为检验该白色固体,小强设计了如下方案:

I.往残留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判断白色固体是否为Na2CO3。

II.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判断白色固体是否为NaOH。

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方案II不行,理由是。

小强通过方案I的实验得出白色固体是Na2CO3,若让你用另一种试剂

.....来验证Na2CO3,你会选

用 溶液。 【拓展与应用】

① Na 2CO 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 3,可采用 (填序号)的方法除去。 A 、加盐酸 B 、通入CO 2 C 、加热 ②保存该泡腾片应注意 。

2、李兵发现:家里水壶用久之后,内壁常有一层不溶于水的水垢。为了解水垢的成因及成分,并寻找清洗水垢的方法,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参与:

李兵查找资料后得知:自然界中的水中常溶有Ca(HCO3)2等可溶性物质。他提出:

[猜想Ⅰ]:水垢可能是烧开水时Ca(HCO3)2受热时发生分解产生。为了验证[猜想Ⅰ]是否正确,他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B 中出现白色浑浊,写出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有白色固体存在,他将白色固体 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现仍有白色固体。 对白色固体的成分,李兵根据 定律提出: [猜想Ⅱ]: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

a.CaCO 3;

b.Ca(OH)2;

c.CaCO 3和Ca(OH)2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Ⅱ]中哪种情况是正确的,他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剂X 是 ,试剂Y 是 。 则[猜想Ⅱ]中 (选填“a ”、“b ”或“c ”)正确。

(3)据此,你认为上述有关水垢形成原因的[猜想Ⅰ]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写出形成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

(4)刘豪同学觉得白色固体也可能是CaO ,而李兵一下子否定了他的结论,理由是 。 (5)根据以上探究,李兵懂得了水垢的主要成分,他建议家庭清洗水垢时可选用 (选填序号)。

a.食醋

b.食盐水

c.水

3、(2011市质检)某校在进行“消防演练”时,让学生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训练。化学兴趣小组

的同学在老是的指导下,对灭火剂碳酸氢钠(NaHCO3)的灭火原理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试验碳酸氢钠受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取适量碳酸氢钠进行如右图

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烧杯中低处燃着

的蜡烛先熄灭;充分加热后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残留。

老师提示:碳酸氢钠受热后产生三种新物质,同学们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及碳酸钠的组成元素,

认为:碳酸氢钠受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水和气体,该气体能灭火是因为它

具有、的性质。

【探究活动二】探究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1)甲同学猜想白色固体是碳酸钠,乙同学猜想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他们的猜想主要是

根据。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方案1:取样配成溶液,往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方案2: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1不可行,理由是。

(2)同学们根据方案2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同学们认为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上述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3)同学们认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验证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所加入的试剂是溶

液。简述实验的方案:取样配成溶液,

4、(09泉州中考)过氧化钠(Na2O2)是呼吸面具中常用的供氧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

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分,对过氧化钠的供氧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Ⅰ.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设计方案并实验]

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处,观察到木条复燃。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淡黄

色的过氧化钠样品全部变为白色。

[讨论]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Ⅱ.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固体的成分

[分析] 反应物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有。

[猜想]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中的成分可能含有(选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验证猜想]

[结论]综合实验Ⅰ、Ⅱ的结果,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一

定有(填物质名称,下同)和。

老师提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活动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试验

同学们进行了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经检验有氧气生成,并得到一种溶液。请你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和水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过氧化钠和水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

[验证猜想] (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请你简述

..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提供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5、(2010洛江质检)小伟生日,妈妈做了很多菜,小伟发现妈妈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加入食醋腌制时产生大量气泡,引发了极大的兴趣。

[查阅资料] “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使肉质松软,其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小伟联想已经学过的碳酸钠(Na2CO3),其与碳酸氢钠比较,组成元素只相差一种元素氢元素,决定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道,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异同点进行初步探究。[提出问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猜想1]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2] 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

[进行实验2]

将气球中的碳酸氢钠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加入试管中(如右图),气球迅速胀大,说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交流与讨论1]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小伟同学得出结论: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其他同学对小伟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两者组成不完全相同,化学性质应有区别。于是,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以下甲、乙两个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交流与讨论2]

(1)根据实验甲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实验探究大家明白了,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物质的组成决定物质 的重要因素之一。

(3)“安多夫”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至少说出一点)。

主题2:物质的鉴别和检验

【过关训练】

1、李辉等同学在帮助老师配制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并准备好了标签,李辉同学发现标签没有填写完整,请你帮助他们填完标签:(分别写出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发现问题】李辉同学发现石灰水的标签出现“5%”,产生疑问,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室温(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克。请你通过计算判断,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无可能是“5%”?

【设计实验】小明提议用石蕊试液鉴别这三种溶液。这一方案遭到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他们把溶液装瓶后却忘了贴上标签,结果无法识别这三种溶液。如何把

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要经过两步实验才能鉴别出这三种溶液,他们将三种溶液分别编号:A 、B 、C

【进行实验】第一步: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于三根试管中,分别加入2-3滴的石蕊试液,观察记录现象:

【实验结论】 由实验现象做出判断:A 是 。

第二步:再取少量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另两种(B 、C )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由实验现象做出判断:B 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能力提升】不用任何其它试剂,能不能鉴别出这三种溶液? 实验: 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结论】则A 是 溶液, B 是 溶液, C 是 溶液。 2、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 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 2O 或 ;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 2

O+H 2O=2NaOH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① ,②

3、(2011泉港质检) 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常会出 现白色粉末。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三种不同的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 ; ②乙同学认为可能是 ; ③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物。

请将乙同学的猜想填写完整。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由此该同学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 。请判断他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 (2)(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不严密。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该同学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 _____;该同学继续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正确。

【问题讨论】如果实验室中没有BaCl 2溶液,能否用Ba(OH)2溶液代替,并说明理由: __ 。

4、(2012南安质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学校

实验室里的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其中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 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利用现有药品与条件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常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碱性的Na 2CO 3溶液与中性的CaCl 2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 。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得出

结论:猜想 一定是错误的,理由 。

(2)小明取少量该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观察到

的现象,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华质疑小明的结论,他认为这瓶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他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知识迁移】若要一次性鉴别NaOH 溶液、CaCl 2溶液、稀盐酸这三瓶溶液,可选择的药品有 (填

字母)。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澄清石灰水 d

.碳酸钠溶液

5、(2011安溪质检)小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下图),有一试剂瓶的标

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 .酸 B .碱 C .盐

【猜想】①可能是NaOH 溶液;②可能是Na 2CO 3溶液;③可能是 (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 .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 .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NaOH 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 2CO 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6、(2011晋江质检)暑假期间,小明到农田帮忙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同时产生一股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易分解,产物可能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气。 同学们的猜想主要是根据 定律而提出的。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夹持装置省略)。

(1)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证明实验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 ,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上述猜想假设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反思拓展](1)上述实验中碳酸氢铵分解所需的热能,是由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的 能转化而成。

(2)小红同学提出了若将装置B 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 溶液,再验证B 中的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产物中有CO 2生成。请你帮她设计验证B 中产物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3)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主题3:废液成分探究

1、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学习了“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对锥形瓶中的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碳酸钠,氯化氢和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 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氢

猜想四:

【讨论交流】(1)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2)为验证猜想二,小威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他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威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 (3)为了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可选用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氯化钙溶液C.稀盐酸D.氯化钾溶液

2、在化学实验考查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酸碱性,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小红同学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装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出现浑浊并呈蓝色,由此产生疑问。

【分析】废液出现浑浊是因为倒入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填物质的名称)沉淀物,而且废液中一定还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选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反应。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的存在使废液呈碱性? 【进行猜想】①只有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钠、碳酸钠

③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④你认为还有可能是 的混合物(写一种猜想)。 【交流与讨论】小明认为上述猜想③是不合理,理由是 。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碳酸钠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设计】⑴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②是正确。

⑵若要验证猜想④是否正确,你会选用溶液对过滤后的废液进行实验,预期出现现象是,证明猜想④是正确。

【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3、(2011南安质检)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滴有酚酞的

氢氧化钙溶氢氧化钙溶

甲乙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观察到甲中出

现的现象时,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发生了反应;

(2)乙实验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观察到废液

呈浑浊状,原因是其中含(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将上述废液过滤,滤液中含哪些物质呢?

【交流讨论】

①你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指示剂、水和(填化学式);

②若滤液呈无色,则一定呈中性,不可能为呈酸性,原因是;

③若该滤液呈红色,则溶液呈碱性,能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第一组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钙;第二组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第三组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三组同学的猜想:

针对第一组同学的猜想,小兵同学进行了往滤液中吹气,滤液,说明第一组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针对第二组同学的猜想,小兵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此猜想二是(选项填“正确”

4、(2012市质检)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给同学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

另外两瓶是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

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a ,b 于两只试管中,再进行如

右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⑴ 察到有1只试管中有 产生,证明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⑵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把鉴别后的溶液倒入盛收回收液的A 烧杯或B 烧杯中。 复习内容二:探究回收液中,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溶质成分

⑶小明同学取少量A 烧杯的回收液,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 烧杯中的回收液呈 性。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A 烧杯回收液中必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⑷小影同学用玻璃棒取B 烧杯中的回收液滴在PH 试纸上,测得PH=9,证明B 烧杯中的回收液呈 性。根据实验结果,小影猜想B 烧杯的回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 2CO 3+ CaCl 2==CaCO 3↓+2NaCl ⑸综上所述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小影同学的猜想 是正确的。

【能力提升】

⑹老师把A 、B 两烧杯中的回收液混合在一起,并测得混合液的PH=4,要求同学们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试剂,通过加入过量的该试剂,以调节废液的PH=7,你认为应选择 (填标号)

A. Ca(OH)2

B. CaO

C. CaCO 3 D .H 2SO 4

主题4:组合实验之设计与评价、定量与定性探究

稀盐酸

稀盐酸

a b

1、(2013永春质检)乙醇俗称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

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某校初三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乙醇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醇的化学式是C2H5OH,与NaOH一样含有“OH”,那么乙醇是不是碱呢?请

【探究活动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李同学认为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生成CO、CO2和H2O。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生成五水硫酸铜(CuSO4·5H2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能吸收酸性气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装置的作用是。

⑵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同学们还观察到B、F装

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有气泡冒出,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该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生成。请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为了保护环境,应在F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

⑷小明同学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现C装置内除了气体通过溶液时产生气泡之外,没有明显变化现

象,所以他认为C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红同学认为通过C装置气体中仍有部分二氧化

2、(2013南安质检)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

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

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 4HCO 3)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它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NH 4HCO 3

NH 3↑+H 2O+CO 2↑。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吸收水和CO 2,不与氨气反应。

③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活动探究一】探究膨松剂的成分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1) 实验记录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为 。 【活动探究二】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1)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为足量)。

将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 中,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 、B 和C 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 、E 后进行加热。

①装置A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 ②装置C 的作用是 ;

③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通过测定实验

膨松剂

NaOH 溶液

硫酸

碱石灰

空气

膨松剂 碱石灰 K2

K1

石灰水

A

无色

酚酞试液

B

前后装置(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测定氨气的质量:只需调整上图中(填装置字母序号)的连接顺序。另取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质量良好。

【反思与评价】活动探究二中,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2013福州质检)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D装置的作用是。

(4)小明提出能否用盐酸代替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5)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图2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鼓入空气,其目的是;反应后还要鼓入空气,其目的是。

(6)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2.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和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精确到0.1%).

4、(2013哈尔滨)水田或池塘里常常冒出一些气泡,几位同学决心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探究:

【收集气体】

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池塘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进行收集,由于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

是。

【查阅资料】

收集的气体可能是CH4、CO2、CO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CH4、CO是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实验探究】

如图1,将塑料瓶A中收集到的气体依次通人B、C中,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人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在D处倒扣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再在D处倒扣干冷的烧杯,若杯壁有水雾,则证明八中肯定含有,若杯壁无水雾,则证明A中肯定含有。

(6)经进一步探究得知,收集的气体是CH4、CO2、CO的混合物,这几位同学拟用右

下图装置,粗略测定取样气体中CO2的含量。

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若取样气体为100mL, 装置C读数为65.0mL,则取样气体中CO2体积含量约为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