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探讨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探讨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探讨

作者:欧晓燕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7期

一、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认识偏差

一方面,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成本、资产、会计制度的控制,而忽视其他内部控制。具体表现在:重视对实物的控制,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重视制度的形式,忽视制度的实质,造成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及制度的了解不多,认为领导人或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就是内部控制。

2.管理机制不完善

许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通常只有一个虚职,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形成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次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违法违纪事件时常发生。企业或部门负责人、业务经办人、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侵吞单位资产等现象屡见不鲜。

3.缺乏对员工素质的管理

多数企业对如何建立一个能平衡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合理的分配权责方面尚不成熟,没有对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甚至有的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中还充斥着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现象。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利与弊

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与资源的限制,经济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有所增加。出现了如篡改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等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内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5.缺乏实质性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企业重视,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设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任何制度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内部控制也是如此。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内部控制的作用会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响。

1.内部控制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如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及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2.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

如成本效益原则使内部控制设计对异常或未预见到的例外经济业务控制有限;管理当局滥予授权使内部控制受到危害;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执行者的串通舞弊、计划没有变化快,使内部控制失效等等。因此,内部控制不能保证预防或察觉所有舞弊,它只能提供“合理保证”。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路

内部控制既存在其普遍性问题,又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那企业应什么样的方式来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呢?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以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为依据设计的,充分体现了代理人的管理意志和控制意图,在代理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为委托人对代理人实施的控制上则是无效的;而公司治理解决的正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控制和监督。所以,只有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特别是解决上述“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以便把“内部控制之网”从企业最高层,撒至最低层,实现我们所主张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之法”,它对单位每一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循,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之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在“企业之法”面前实现人人平等。

2.用财务治理提高内控成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