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传承五千年,在这里绽放

中医传承五千年,在这里绽放

中医传承五千年,在这里绽放
中医传承五千年,在这里绽放

中医传承五千年,在这里绽放

与其他医院里刺鼻的消毒水味不同,当你踏入向城卫生院时,扑面而来的是芬芳的药草香。院墙上“传承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的大字,见证着他们高超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

整个兰陵县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医院,几乎每一家医院都开设有“国医堂”,但老百姓却最喜欢来向城卫生院就医,因为这里的国医更专业、更让人放心。在这里坐镇的李辉连医师从业已经20多年了,他从最基层的“乡医”开始做起,基层的磨练使他与那些坐而论道的医师不同,他更了解老百姓的所需所想。他下基层考察了解到,周边百姓常年务农,颈椎腰椎膝关节往往劳损严重,再加上大棚较多,环境潮湿,导致百姓的关节病十分普遍。但由于保健意识淡薄,老百姓认为腰腿疼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再加上心疼钱,所以除非疼痛难忍,否则一般不会来医院就医。针对这种情况,李辉连一边带领团队向周边的百姓宣传保健养生知识、宣传新农合报销国医堂90%费用的相关政策,一边仔细地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做详尽的全身检查。有些病人是因为腰腿疼前来就医的,但是经过李辉连团队的详尽检查,发现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胃、肠道、心血管的疾病。李辉连团

队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全身调理,顺便解决了很多困扰患者多年的顽症,力保病人“一病而来,周身祛病”。

有一位老人在务农时拉伤,完全动不了,是被家人抬着来的。经过李辉连团队的治疗,短短三天后就可以下床了;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患有风湿病,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治疗未果,白花了很多冤枉钱,经过李辉连团队的耐心调理,病情渐渐转好。为什么在大医院花大价钱都治不好的病,在“小小的”乡镇卫生院却可以妙手回春呢?秘诀就在于李辉连团奉行的国医精粹:医患互信。大医院的设备虽然齐全,但是面对“胶原酶融解”、“射频治疗”等等学术名词,老百姓完全听不懂,医生又懒得解释。这样一来,老百姓总感觉医生是在“忽悠”自己,同时又对“所谓的新技术”心存疑虑,心惊胆战地接受手术,无法与医生配合,疗效自然大打折扣。而李辉连团队不同,他们的诊室里摆放着各种骨骼模型和整整一面墙的肌肉图示,病人的患处在哪里、需要如何治疗,他们都耐着性子跟患者详细地解释清楚,如果病人提出要求,他们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骨缝,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晦涩的学术名词,竭力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让患者放心。如此一来,病人心里面亮堂堂的,放心地配合治疗,疗效自然事半功倍。

尽管为患者讲解花费了大量时间,甚至忙到连周末都从未休息过,但李辉连团队依然挤出时间,定期组织学术交流

会,加强学习。每年无论怎么忙,李辉连都会腾出时间外出交流考察。全兰陵独一无二的“射频治疗仪”就是李辉连外出考察后引进的。通过引进射频技术,之前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顿时迎刃而解,进一步提高了治愈率。

向城卫生院中医实力强劲,但并不拘泥于中医。向城卫生院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公共卫生、口腔、检验、超声、放射、国医堂等20多个科室,开放床位90张,管理着村级卫生室33个,广纳了日常就医的方方面面,贴心地守护着周边地区10万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中医的医术医德传承五千年,在向城卫生院,华丽又贴心地绽放。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计跟师笔记[1]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计划跟师笔记 继承工作教学单位:

指导老师:继承人姓名:启用日期:

2008年11月25日,农历戊子年十月二十八,小雪。 邓奎,男,71岁,因“腰部疼痛1年余,加重伴右下肢牵扯痛6月余”入院,中医诊断“腰痛”。 近日口干口苦,睡眠欠佳,小便色黄,大便难解,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辩证为肾阴亏虚证。 治则为补肾固本。 桑寄生1包续断1包宽筋藤1包威灵仙1包 延胡索1包三七1包乌药1包怀牛膝1包 黄柏1包忍冬藤1包连翘1包甘草1包 钩藤1包 3剂,水冲服,日一剂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腰府失养,经脉淤滞,不通则痛。腰痛辨证,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即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肾虚型。辨治的关键,首先宜分清标本先后缓急,审邪正主次轻重,标本兼顾。以本虚为主者,治宜补虚为先,兼顾祛邪;邪实为主者,治宜祛邪通络为主,兼以补肾固本。治实不忘其虚,补虚当顾其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2008年11月26日,农历戊子年十月二十九,小雪。 骆文明,男性,49岁,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伴行走不稳5月余”入院,中医诊断“中风恢复期”。 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微数。 辩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 治则为养阴通络,活血祛瘀。 地龙1包僵蚕1包钩藤1包赤芍1包 丹参1包田七1包沙参1包麦冬1包 郁金1包全蝎1包黄芪1包太子参1包 甘草1包 3剂,水冲服,日一剂 记录人:秦敏 中风的病机为肝阳暴亢,阴虚风动,风火挟痰上犯脑窍,横窜经络。缺血性中风为风、火、痰、瘀阻滞脉络瘀塞;出血性中风则为血溢脉外,滞留成瘀。《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宛于上,使人薄厥”。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刘轲徐江雁李振华 【摘要】根据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结合古今诸多名老中医的成才经历,阐述了熟谙经典,随名医临证随诊、整理名医医案文献等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整体观辨证观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生于1924年,出身中医世家,河南洛宁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李老行医六十多年,执教五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主持研究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等著作8部。李老被确认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之一,本人有幸参加此课题的研究,现就其经验传承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 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启蒙老师为其父李景唐。其父善长内科杂病、伤寒病的治疗,为当时豫西的中医大家。李老17岁时,遂辍学于济汴高中,跟父认药习医,可谓世家传承。李老自幼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谓其启蒙教材,也谓其中医理论奠基之渊薮。李老一生主宗医家张仲景,善以经方治病,以杂病著长,晚年更以脾胃学说立论,成为一代宗师名医。李老一生主研医籍主要为陆渊雷著《金匮要略今释》,林亿校本《伤寒论》,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叶天士著《温热论》。先生知识涉猎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喜爱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等。其中,尤以书法隽秀洒脱,许多名人墨客争相收藏,此可谓之家。李老一生,心系民众,具仁德之心。李老关心政治,心系祖国医学发展,即便晚年,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奔走呐喊。李老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成一代旷世名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熟读经典、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名师指点、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勇于创新。从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的成才之路,我们不难对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产生较多感悟,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精)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 ——市中医院举办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 11月8日,市中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在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大批市民冒雨赶来参加这场传统中医药盛宴。本次膏方节得到了市领导和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副市长苏梅林以及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罗祖均,局长周文萍等亲自参加该活动。在活动开幕仪式上,苏梅林副市长还现场为获得“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的中医院老专家冯文忠、严金林颁发证书,并宣布“黄石市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开始。 上午9时许,市民们就陆续来到设在工人文化宫的义诊现场。很快,冯文忠、祁朝香、罗运淑等知名老中医的诊桌前就排起了长队,夏元清、范华、何功名等十几名专家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通过“望、闻、问、切”,为每一位前来参加义诊的市民朋友量身打造他们的专属膏方。“我平时总怕冷,尤其冬天经常手脚冰凉,我这种情况膏方能调理好吗?”“我的孩子每年支气管炎发作好几次,吃膏方能有所改善么?”……咨询台前,一拨又一拨的市民纷纷驻足询问膏方的有关事宜,医务人员逐一详细解答。 据介绍,膏方历史文化悠久,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它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定的不同处方,经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序,精制加工而成稠厚的膏剂,因其显著的滋补作用,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作为传统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膏方可用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尤其是“冬令进补”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识和接受。市中医院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自2009年启动首届膏方节,大力推介中医药适宜技术,安排专人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9-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0274866.html,/journal/cn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0274866.html,/10.12677/cnc.2015.32005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Huang1, Lu Xu2* 1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2The Key Lab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n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154289840@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0274866.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027486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ngle inheritance model,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lack of outstanding inheritors,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build a famous doctor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 out academic thought and literature basi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folk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the role of modern medicine in success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彦1,徐露2* 1重庆市中医院科教处,重庆 *通讯作者。

中医医院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

**中医医院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总结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7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2017年1月获批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周期为3年。 名老中医**简介:主任医师,从医36年。擅长治疗应用传统针灸、火针以中医经络,温通理论为指导,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运用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面瘫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应。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传承工作室软硬件建设及项目启动、经费使用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示诊室位于医院3号楼二楼东侧,用房面积20平米,已重新装修完毕,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加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示教室新购置文件柜用于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等原始

资料。增配电脑、复印打印机一体机、投影仪、视频传输系统、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手写输入系统等。 经费使用情况:1、房屋装修,内部装饰,大约用费用2万元。2、添置书柜、桌椅,添置神灯20个、电针仪10台大约用费用2万元。3、各类示教教材一套、各类经典医籍共计8千元。 2、任务计划书完成情况 (1)条件建设: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诊室、示教室已建设完成。 (2)传承建设: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 (3)人才培养:定期举行学术经验推广会,系统地研究并推广的学术思想尤其是经验方、诊疗方案、诊疗技术。洛河镇卫生医院建立名中医工作站2018年启动建设。每两个月到卫生院、卫生室进行巡诊,并考核继承人,帮助解决其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医案和指导资料,继承人笔记心得体会,交名中医学术经验展览室(资料室)存档。 (4)制度建设:根据《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已制定工作室建设计划,建立相关制度,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加强管理。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 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关键词: 1.背景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2.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 中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师带徒”方式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分析技术与SVM的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 中医临证经验的实践性很强,是从诸多的临证诊疗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就是我国的国粹,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就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就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与发展创新就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就是少之又少,特别就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她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就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就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与深远,就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就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就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与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就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与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就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就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就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就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就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砂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戴国文苏明霞许世雄王艳平李志强曾毅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湘潭 411300 我院中医整脊康复科成立于 2007年 6月, 2007年 11月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 2008年 7月被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湖南省“ 十一五” 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中医整脊专科和全国中医整脊科示教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1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 主治医师 3名,医师 4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2名, 护士 5名。现有病床 30张, 病床使用率在 90%以上。我科注重发扬中医整脊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整脊学的“ 一圆一说两论” 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采用四维牵引调曲法诊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疾病患者上万人次,已成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整脊、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特色中医专科。 一、推广整脊新理论、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1.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科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省特色中医专科的创建和科研工作,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继承人。成立了专科科研、创建办公室。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年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之机,投资 20余万元,将门诊四楼改造为专科诊室和治疗区,从布局上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病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诊疗环境。 4.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科室医生人手一本《中国整脊学》和一套《中国整脊学》系列教材。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配合科研课题的实施,加深对中医整脊的认识。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室医生均参加了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 3人次参加了中国整脊学师资班的学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国中医药发[2002]54号 【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2002.11.25 【实施日期】2002.11.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2]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司,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中国中医研究院: 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人事(2002)44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2)26号)精神,"十五"期间继续在全国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单位遴选推荐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的基础上,经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审核,

确定马在山等586名同志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朱蜀云等944名同志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现予公布。军队系统将另行通知。 本批继承工作各地统一进岗时间不得迟于2002年12月10日。希望各有关单位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带教学习,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附件: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 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 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 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 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 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 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 栗锦遷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 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 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 重庆市(15名)

传承中医国粹

传承中医国粹,共享健康生活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活动金风玉露,秋高气爽,群扇挥舞,艾草飘香。为广泛普及宣传中医科学文化知识,为充分运用“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平台,全省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由山西省卫生厅,省中医学院主办,院团委学生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园隆重举行。山西省中医学院的同学积极响应,本着“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继承中医”的口号来我院积极宣传。 活动于10月27日在我院7号楼前小广场举行。场地周边中医宣传活动展板内容丰富,详细介绍了中医起源,治病理念,历史价值及特色优势。我院学生热情浏览,丰富了文化知识,了解了中医之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周恩来就曾说:“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活动现场,山西中医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传统保健表演。如易筋经和八段锦等。身着武术锦服的表演者气沉丹田、飘逸大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断赢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梁祝》《一剪梅》等名曲,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古典享受,古韵十足。在场同学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此同时,在临时搭建的体验场地中,我院学子纷纷参与,亲身体验了按摩、刮痧、针灸、理疗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充分享受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还有同学为大家讲解了人体穴位、按摩手法,治疗方法等。到场同学仔细聆听、热情咨询、活动气疯,其乐融

融。宣传人员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帮助同学了解中西医区别,祖国传统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性等。使青年学子受益匪浅。 中医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宝贵的科学遗产,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的东方科学。中医人士实在应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而担忧,更为我国传统医疗产业而焦虑。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像珍惜古迹那样珍惜中医,像保护国粹那样保护中医。 传承中医精髓,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院广大同学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并为大家体验我院传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提供了条件。此次活动成功的推进了我省中医药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我院同学对中华传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推进“健康生活,和谐校园”的理念做出了重大努力!

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评报告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全国名老中医赵化南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于2014年09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正式启动,由市中医院肾病科承建,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局审批,是连云港市首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一、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 赵化南工作室负责人陈波主任中医师,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高层人才培养对象,连云港市名中医,连云港市临床医学重点人才,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连云港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学会主任委员、连云港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赵化南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人包括陈波主任中医师和齐洪朝副主任中医师,其工作室传承团队成员数为11人,重点培养副高及以上中医药人员4人,重点培养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5人。 (一)工作室条件建设成果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30 m2,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观摩室面积40m2,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面积40m2。工作室收集书籍、杂志、报刊、各种资料共计一千余份。 (二)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成果 通过跟师查房、跟师出诊、集中授课等方式,采用笔录及现代化声像采集系统对赵化南名老中医的医案、查房、会诊记录进行系统学习整理,深入发掘总结赵化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将其

整理成论文、论着及宝贵的声像资料,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共享,将其学术思想系统继承、光大发扬。 名老中医学术具体传承方法 1、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轮流按计划每周跟随名老中医门诊,采集临床第一手资料,学习并分析名老中医的理法方药、四诊心得,加以整理,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 2、每周统一跟随名老中医病房查房,尤其是内科疑难杂症,系统学习记录名老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将典型病例资料整理收集,加以研究分析,争取申报科研或知识产权。 3、建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载体,网络为传播途径,实现学术经验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形成推广应用平台,实现快捷、广泛、有效的传播。 4、传承工作室成员在名老中医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精读中医经典,以《内经》、《温病》、《伤寒》、《金匮》为主,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医籍的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传承成果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20T15:23:15.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梁婷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以及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医药学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医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及原因;建议与策略; 1 中医药文化的文化价值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物、针灸、推拿、导引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一门科学,涵盖了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针灸、推拿和临床各科。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道德、技术方法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和专业特点。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巨大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应用科学。长期以来,中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又因为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浓厚的文化和哲学气息而受世人瞩目。作为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传统医学,以及由于它在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科学技术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医药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她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随着“文化遗产热”在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现阶段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三大发现以及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人们开始用科学观念来审视人自身及宇宙。尽管中医药与现代医学都是以人体客观的生理、病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为研究目的,但是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历来都是以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认识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采用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检验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显然并不符合西方近现代的思维。 2.2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思潮使传统文化土壤瓦解 新文化运动对专制主义背景下传播民主自由思想、科学理性精神、促使民众的文化觉醒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也存在矫枉过正的效应。在传统文化土壤被不断批驳的过程中,中医同样失去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失去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失语”状态。 2.3 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数千年中不断被后世学者注疏、诊释,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加之中医药文化自身也存在许多保守、落后的甚至糟粕的内容,阻碍了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2.4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机制及路径未突破自身固有的枷锁 中医自身缺少有意识的文化创新建设,缺乏主动向社会公众积极推介中医药文化传播。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专业化,质量良秀不齐,缺乏长效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和传承、传播效果。 2.5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缺陷 主要原因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不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达成度不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发展创新不足、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保障度不完善等。 2.6 科研“西化”的倾向 中医药工作者在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临床诊疗、中药制剂、针灸原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大多数科研却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动物实验几乎成了中医药科研的最主要方法,忽略了符合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将导致中医药学术的整体“西化”。 2.7 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力度不够 中医药科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医药科普不全面、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中医药科普人员数量和专业素养不足、有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粗制滥造、中医养生畅销书籍良莠不齐、热播养生电视剧鱼龙混杂、政府对养生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中医药科普缺乏资金投入、我国人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低、城市与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率差距大等[1-3]。 3 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的必要性 3.1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以及存在感的基本依托。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多样性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日益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面临着失去自己文化主体地位的危险,传统文化由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2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发扬中华人文精神 中医文化体现着以人为本、仁爱等人文精神,所以继承中医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仁爱精神,不仅仅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3.3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中医的疗效正在为世界医学界所认可,在进行中医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中医药学和中医技术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核心内容的传播和推广。这不仅能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也搭建了让世界人民熟识中医文化背景、底蕴的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