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精典例题 专题检测 课后练习,内附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5

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精典例题 专题检测 课后练习,内附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5

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精典例题 专题检测 课后练习,内附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5
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精典例题 专题检测 课后练习,内附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5

【冲击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精典例题+专题检测+课后练

习,内附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5

一、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要项伯()

3.令将军与臣有郤()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具告以事()

7.置之坐上()

8.因击沛公于坐()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1.夙遭闵凶()

12.零丁孤苦()

13.四十有四()

14.不嗛,辄奋击()

1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16.太尉判状,辞甚巽()

17.出入岐周邠间()

18.长乐王回深父()

19.佗邑唯命()

20.谓之京城大叔()

21.姜氏欲之,焉辟害()

2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23.无庸,将自及()

24.遂寘姜氏于城颍()

25.若阙地及泉()

26.永锡尔类()

27.思垂空文以自见()

28.则仆偿前辱之责()

2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0.放失旧闻()

3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二、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军

(1)沛公军霸上()

(2)从此道至吾军()

(3)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4)勇冠三军()

2.击

(1)急击勿失()

(2)因击沛公于坐()

(3)秦王不肯击缶()

(4)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3.内

(1)毋内诸侯()

(2)帘内掷一纸出()

(3)内无法家弼士()

(4)色厉内荏()

4.如

(1)劳苦而功高如此()

(2)沛公起如厕()

(3)固不如也()

5.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6.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乃令张良留谢()

(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7.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3)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8.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2)因击沛公于坐()

(3)坐北朝南()

9.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举不胜举()

10.胜

(1)沛公不胜杯杓()

(2)此时无声胜有声()

(3)不可胜任()

(4)百战百胜()

(5)引人入胜()

11.辞

(1)无伤也,请辞于军()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3)太尉判状,辞甚巽()

12.斗

(1)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3.置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2)置之坐上()

(3)乃置酒大会宾客()

14.少

(1)臣少多疾病()

(2)解鞍少驻初程()

(3)且臣少仕伪朝()

15.志

(1)舅夺母志()

(2)听臣微志()

(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寻向所志()

16.疾

(1)而刘夙婴疾病()

(2)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3)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吾疾贫富之不均()

(5)疾风知劲草()

17.矜

(1)犹蒙矜育()

(2)不矜名节()

(3)锄耰棘矜()

18.薄

(1)门衰祚薄()

(2)日薄西山()

(3)厚古薄今()

19.期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3)良剑期乎断()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0.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太尉判状,辞甚巽()

(3)敢以状私于执事()

21.除

(1)除臣洗马()

(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3)攘除奸凶()

22.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三、重点虚词

解释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以

(1)臣以险衅()

(2)臣具以表闻()

(3)谨拜表以闻()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5)臣以供养无主()

(6)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7)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8)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9)又以刃刺酒翁()

2.于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郑武公娶于申()

(4)亟请于武公()

(5)遂寘姜氏于城颍()

(6)段入于鄢()

3.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有穴窈然()

(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其

(1)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其文漫灭()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8)既其出()

(9)则或咎其欲出者()

(10)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2)其孰能讥之乎()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乃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2)良乃入,具告沛公()

(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6.焉

(1)虢叔死焉()

(2)姜氏欲之,焉辟害()

(3)君何患焉()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四、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名词活用

(1)道芷阳间行()

(2)沛公军霸上()

(3)沛公欲王关中()

(4)籍吏民,封府库()

(5)范增数目项王()

(6)若入前为寿()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日夜望将军至()

(10)常以身翼蔽沛公()

(11)头发上指()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3)今京不度,非制也()

(14)且臣少仕伪朝()

(1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16)举臣秀才()

(17)察臣孝廉()

(1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9)裂裳衣疮()

(21)孙子膑脚()

(22)隧而相见()

(2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4)始舍于其址()

(25)名之曰褒禅()

(26)有泉侧出()

(2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动词活用

(1)臣具以表闻()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遇不可,必达其志()

(5)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6)爱共叔段,欲立之()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8)而其见愈奇()

(9)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形容词活用

(1)此其志不在小()

(2)素善留侯张良()

(3)项伯杀人,臣活之()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夙遭闵凶()

(6)猥以微贱()

(7)沐浴清化()

(8)凡在故老()

(9)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10)乃我困汝()

(11)惊姜氏()

(1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4)火尚足以明也()

(15)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五、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约为婚姻

..

古义:________;今义: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4)将军战河北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河北省。

(5)臣战河南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河南省。

(6)沛公居山东

..时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指太行山东边的山东省。

(7)而听细说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详细地讲述。

(8)除臣洗马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清洗马匹。

(9)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10)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12)臣之辛苦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身心劳苦。

(13)臣欲奉诏奔驰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快地跑。

(14)拜臣郎中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中医医生。

(15)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数量少。

(16)段公,仁信大人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17)朱泚幸致货币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指钱。

(18)纵士卒无赖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19)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陌生人。

(20)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数词。

(2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23)下流

..多谤议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卑鄙龌龊。

(24)都城

..过百雉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京城,京都。

(25)大叔又收贰以为

..己邑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亚父者,范增也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0)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1)今臣亡国贱俘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1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5)段公,仁信大人也

(16)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17)《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8)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为(吾)击破沛公军

(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

(4)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7)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8)愿奉军以从(之)

(9)有碑仆(于)道

(10)请以(之)遗之

(11)具告(之)以事

3.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

(2)吾属今为之虏矣

(3)而刘夙婴疾病

(4)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6)重为乡党所笑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籍何以至此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沛公安在

⑤姜氏何厌之有

⑥汝将何以视天地

⑦君何患焉

(2)介词结构后置

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具告以事

③长于臣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⑤急于星火

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⑦请辞于军

⑧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⑨郑武公娶于申

⑩亟请于武公

?有献于公

?教以慎于接物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5.固定句式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可译作“……没有被……,……没有被……”)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5)其孰能讥之乎(“其孰……乎”,难道……吗)

(6)何可胜道也哉(“何……哉”,哪里……呢)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七、名句撷英

1.司马迁《鸿门宴》

(1)吾入关,___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

(2)若入前为寿,寿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之,不者,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5)劳苦而功高如此,______________,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______________。窃为大王不取也!

(6)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7)______________!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

(3)伏惟圣朝______________,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4)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谨拜表以闻。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由山以上五六里,______________,入之甚寒,问其深,______________,谓之后洞。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其进愈难,__________。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1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__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报任安书》

(1)______________,念父母,顾妻子;______________,乃有所不得已也。

(2)所以隐忍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热点素材

【高频素材】(《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能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司马迁的材料,适用于“坚强”“意志”“忍辱”“心灵的选择”“雕刻心中的天使”等话题。

【运用实例】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感悟》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他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迁告诉任少卿说“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想到死,一了百了,也想到老父亲的临终遗言。终于,他选择了含垢隐忍,写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司马迁的选择给那些稍遇挫折就“临清流而赴死”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他活生生地让行刑的利刃变成接生《史记》的手术刀,其化害为利之术,良足谓今古奇观。

——《心灵的选择》

答案与解析

古诗文

一、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3.郤,通“隙”,隔阂。

4.倍,通“背”,背叛。

5.蚤,通“早”。

6.具,通“俱”,全部。

7.坐,通“座”,座位。

8.坐,通“座”,座位。

9.内,通“纳”,接纳。10.摩,通“磨”,磨灭。11.闵,通“悯”,指所忧愁的事。1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3.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4.嗛,通“慊”,满足,快意。15.椎,通“槌”,打。16.巽,通“逊”,谦恭。17.,通“邰”,今陕西武功。18.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19.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20.大,通“太”,太叔是尊称。21.辟,通

“避”,避开。22.帅,通“率”,率领。23.庸,通“用”。24.寘,通“置”,安置。25.阙,通“掘”,挖。26.锡,通“赐”,赐予。27.见,通“现”,表现。28.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29.底,通“抵”,大都,大抵。30.失,通“佚”,散乱的。31.纪,通“记”,历史记录。

二、1.(1)名词作动词,驻扎;(2)军营;(3)军队;(4)军队的编制单位。2.(1)攻击,攻打;(2)杀;(3)敲打,敲击;(4)碰撞。3.(1)内,通“纳”,动词,接纳;(2)里面,与“外”相对;(3)名词作状语,在内部;(4)内心,心里。4.(1)像;(2)往,去;(3)及,比得上。5.(1)路,道路;(2)道理;(3)主张;(4)说,讲;(5)方法。6.(1)道歉,谢罪;(2)辞别;(3)感谢。7.(1)料想,意料,估计;(2)心意,意图;(3)意思;(4)神态,神情。8.(1)坐下;(2)坐,通“座”,座位;(3)坐落,指位置所在。9.(1)举起;(2)举行,施行;(3)列举,举出。10.(1)禁得住;(2)胜过、超过;(3)能够承担或承受;(4)胜利;(5)优美的境界。11.(1)致辞;(2)辞却;(3)言辞。

12.(1)酒器;(2)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3)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4)争斗。13.(1)放弃,丢下;(2)安放,放置;(3)摆,设。14.(1)年岁小;(2)稍稍;(3)年轻时。15.(1)志向;(2)愿望;(3)做标记;(4)标志。16.(1)病(一般的生病);(2)痛苦,疾苦;(3)缺点,毛病;(4)厌恶,憎恶;(5)迅猛,急速。17.(1)怜悯;(2)自尊、自夸;(3)戟柄。18.(1)浅薄;(2)迫近,靠近;(3)轻视,看不起。19.(1)一定的期限;(2)约定,约会;(3)希望,要求;(4)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20.(1)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2)判决书;(3)逸事状。21.(1)授予官职;(2)台阶;(3)除掉。22.(1)文字;(2)纹;(3)文章;(4)掩饰。

三、1.(1)连词,因为;(2)介词,用;(3)连词,表目的;(4)介词,用;(5)连词,因为;(6)介词,凭;(7)介词,因;(8)介词,把;(9)介词,用。2.(1)介词,比;(2)介词,对,向;(3)介词,从;(4)介词,向;(5)介词,在;(6)介词,到。3.(1)代词,如此,这样;(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但,但是。4.(1)代词,代华山;(2)代词,那;(3)代词,那个;(4)代词,它;(5)代词,它的,代仆碑;(6)代词,它上面;(7)代词,它的,代华山;(8)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9)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10)第一人称代词,自己;(11)代词,他们;(12)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13)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5.(1)副词,竟,竟然,居然;(2)副词,于是;(3)副词,才。6.(1)兼词,于之,在那里;(2)副词,表疑问,怎么;(3)句末语气词,呢;(4)副词,表疑问,怎么;(5)语气词;(6)兼词,在那里。

四、1.(1)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军,名词作动词,驻军。(3)王,名词作动词,称王。(4)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名册。(5)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6)前,名词作动词,上前。(7)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8)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名词作动词,侍奉。(9)日夜,名词作状

语,每日每夜,日日夜夜。(10)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1)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2)王,名词使动用法,让……为王。(13)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14)仕,名词作动词,做官。(15)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6)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17)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18)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19)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20)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和伶人一样。(21)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22)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23)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24)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5)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呼。(26)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7)谬,名词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2.(1)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2)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随。(3)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步。(4)达,动词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5)败,动词使动用法,使……败坏。(6)立,动词使动用法,使……立。(7)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8)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9)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3.(1)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2)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友善。(3)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4)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7)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8)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9)坏,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坏。(10)困,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11)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惊。(12)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辱。(13)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头。(14)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5)极,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16)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五、(1)结成亲家(2)……的原因(3)意外的变故(4)黄河以北(5)黄河以南(6)指崤山以东地区(7)小人的谗言(8)太子的属官(9)成人自立(10)报答(11)申诉,诉说(12)辛酸苦楚的境地(13)赶快向前,奔走效力(14)帝王的侍从官(15)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6)指长者(17)指财物(18)指横暴(19)即“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20)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21)十分之一(22)不平常(23)处于卑贱的地位(24)城邑的城墙,两个词(25)把……当做

七、1.(1)秋豪不敢有所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若属皆且为所虏(3)其意常在沛公也(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未有封侯之赏此亡秦之续耳(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竖子不足与谋吾属今为之虏矣 2.(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2)欲苟顺私情实为狼狈(3)以孝治天下犹蒙矜育(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7)乌鸟私情愿乞终养(8)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9)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1)有穴窈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入之愈深而

其见愈奇(3)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5)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6)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加翻译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加翻译【篇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 曲线和方程(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 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 (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 典型例题二 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 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 4 曲线4)1(2 2 =-+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别有两个解、一个解和无解,也就是由两个方程整理出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别满足0>?、0=?、0?即0)52)(12(<--k k ,即 25 21<--k k ,即21k 时,直线与曲线没有公共点. 说明:在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时,由于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 与由两方程联立所整理出的关于x (或y )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所以如果上述一元方程是二次的,便可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但如果是两个二次曲线相遇,两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方程组所整理出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要盲目套用上例方法,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五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翻译: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经典句子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1、见侮而不斗,辱也。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

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归田园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中考文言文翻译实用方法经典讲解(带试题实例!)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 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大体有三种情况:

1、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受上赏。” 2、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3、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4、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2、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 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不等式证明

典型例题一 例1 若10<-(0>a 且1≠a ). 分析1 用作差法来证明.需分为1>a 和10<a 时, 因为 11,110>+<---=x a . (2)当10<+<--=x a . 综合(1)(2)知)1(log )1(log x x a a +>-. 分析2 直接作差,然后用对数的性质来去绝对值符号. 解法2 作差比较法. 因为 )1(log )1(log x x a a +-- a x a x lg ) 1lg(lg )1lg(+- -= [])1lg()1lg(lg 1 x x a +--= [])1lg()1lg(lg 1 x x a +---= 0)1lg(lg 1 2>--= x a , 所以)1(log )1(log x x a a +>-.

说明:解法一用分类相当于增设了已知条件,便于在变形中脱去绝对值符号;解法二用对数性质(换底公式)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不必分而治之,其解法自然简捷、明快. 典型例题二 例2 设0>>b a ,求证:.a b b a b a b a > 分析:发现作差后变形、判断符号较为困难.考虑到两边都是正数,可以作商,判断比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证明不等式. 证明:b a a b b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 ∵0>>b a ,∴ .0,1>->b a b a ∴1)(>-b a b a . ∴a b b a b a b a .1> 又∵0>a b b a , ∴.a b b a b a b a >. 说明: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比较法(作商比较法).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 骤是:判断符号、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大小. 典型例题三 例3 对于任意实数a 、b ,求证 444 ()22 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分析 这个题若使用比较法来证明,将会很麻烦,因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中有4 ( )2 a b +,展开后很复杂。若使用综合法,从重要不等式:2 2 2a b ab +≥出发,再恰当地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及“配方”的技巧可得到证明。 证明:∵ 222a b ab +≥(当且仅当22 a b =时取等号) 两边同加4 4 4 4 2 22 ():2()()a b a b a b ++≥+, 即: 44222 ()22 a b a b ++≥ (1) 又:∵ 22 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两边同加2 2 2 2 2 ():2()()a b a b a b ++≥+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第02课典型例题 (含解析)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 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精典文言文翻译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 说得好。”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都是些下等之才,有个叫九方皋的人,他识别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可以告诉他识别天下最好的马的方法。请让我引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 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报知秦穆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天下最好的马呢?”伯乐说道:“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都不敢前去告别,只有待制顾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搅进朋党里面去?”顾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视,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分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观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忽然发现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惊讶于这首诗作得出色。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