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段时间

中世纪一直被称为“黑暗时代”,

但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新星就是

“中世纪大学”

第一节中世纪大学的起源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创造。

“大学是一种欧洲机构/制度,而且是欧

洲最好的机构制度”----《欧洲大学史》

(1)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被赋予自治、教学和授予学位等权利,这是中世纪欧洲的创造

(2)大学是欧洲唯一的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保持、加强和扩展其基本模式、社会作用和功能的机构

(3)大学在社会角色上对整个欧洲社会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1)制度基础:中世纪欧洲杰出特点就是以精神力量

为基础在世俗世界进行制度/机构构建,能够以一种制

度化的形式来实现理念生活。

(2)知识基础:一是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激发了欧洲与

东方经济文化的接触,保存在亚洲的古典知识被发现和运回欧洲。

其次欧洲与中东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知识的传送。

(3)理智基础:12世纪后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欧洲的世俗化倾向。神学思想史的发展也在其内部培育了理性主义的因素。

(4)社会基础:欧洲中世纪城市化的发展致使出现了

城市的自治。社会政治、经济和城市自治的发展需要大

量的高深人才为大学的出现提供了实际基础。

(5)教育基础:基督教为了传播的需要开始重视教育。

最初形成了修道院学校

后来建立大教堂学校

最后形成教区学校

教会学校是大学产生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并影响了大学体制的形态

二、大学的含义及特性

universitas

12世纪末,开始指称教师或学生团体

13时期后半期,出现studium

generale 代指教会教育中心的“总校”

15世纪,“总校”也可以代指一般学

校。

大学特性:

(1)大学是一种学者或学术组织。既是学者行

会也是知识机构

(2)大学是法人团体。“法人”这一概念对大

学特别重要,是大学特性,大学自治、大学特权

的基础

(3)大学是具有特权的组织。大学最早由最高

权利教会组织建立,确立了自己在教育领域不可

剥夺的权威。

三、大学的起源

“欧洲大学史”第一批大学的起源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博洛尼亚或巴

黎都可以称做最古老的大学

如果把法人团体的存在作为标准,那么博

洛尼亚大学是最早的大学。(1988年博

洛尼亚大学庆祝900年校庆,传说1088年

成立)

如果把教师组织和各学科学生组织结合成

单一的法人团体作为决定性标准,那么最

古老的大学是巴黎大学,成立在1208)

大学最早出现在博洛尼亚其原因首先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背部交通中心点,很早就成为一座国际性城市。

大学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优秀的教师。

伊尔内利乌斯—伟大的法学教授“罗马法科学奠基人”

在博洛尼亚教授法律,使欧洲各地学生慕名而来1158年博洛尼亚法律学院得到了第一个合

法认可。

博洛尼亚大学

-----学生大学模式

1158年巴巴罗萨皇帝授予博罗尼亚大学特许状,

其中提到学生只需听从老师和主教的裁决,不受

地方政府干预

博洛尼亚学生来自于欧洲各个地方,这些人互相

帮助互相保护,效仿意大利很普遍的行会,成为

学生大学的开始

因为教授完全依靠学生学费生活,学生行会开始管理教师的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学费等

巴黎的优势和博洛尼亚一样,首先是地理上,巴黎是法国国都,是其他城市和学校不可比拟的

大学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优秀的教师。

皮特-阿伯拉尔,在经院哲学上确定了巴黎无上的

地位。独特精彩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无数的学生从

欧洲各地蜂拥而来

巴黎大学控制学校的是“教师群体”。教

师不仅对学院的学生拥有个人和学术权威,

而且通过同乡会、学院、院长、校长管理

大学

(1)行会、同乡会。大学就是中世纪的行会组织发展

而来的。

学生组织教师组织

由于大学起源与行会组织,根据罗马法和行会的管理,行会自治来维持组织发展和保护自身成员、所以大学自治是与生俱来的

(2)学院faculty。学院指教某一学科的团体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学院的成员

巴黎大学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成立了教师

协会,后四个文科教师协会联合起来成立了最早

的文学院。与其他四个学院联合成为共同体形成

巴黎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组织方式不同于巴黎大学,其学

院之间没有组织和章程之间的联系,唯一共同

之处所有学生都从同一个校长接受学位证书

(2)学院college。这个学院意思最早是指学生宿舍。后发展成学生为保护自己利益的共同团体协会。

最早的学院是巴黎圣母院元教堂的“巴黎圣玛丽宿舍”

这种学院后来由于得到捐赠拥有了丰富的资源。

吸引了优秀的教师和贵族子弟。

学院以严格的纪律和特定的生活方式来规训学

生。结果成为精英教育机构。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一种学院式大学。

二、中世纪大学的管理

巴黎大学

同乡会会长校长

博洛尼亚大学

学生行会选出校长

(一)居住权。中世纪大学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是外国人,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得到了原本不具有的大学所在城市的居住权。

(二)司法自治权。中世纪大学被授予了独立的司法自治权。不受普通司法管辖,有独立的法庭和司法程序,在与外界发生诉讼时可以选择宗教法庭或大学法庭。

(三)罢课权和迁徙权。中世纪大学在与市民、城市当局和教会发生冲突的时候,有罢课和迁校的权利

(四)学位授予权。大学是一种行会,其重要一项权利就是通过大学学习可以从事学者职业,获得这种权利标志就是教学许可证(学位证书)

(五)免税免役权。

1340年法王腓力四世授予大学免税的权利“任何俗人,不论地位,声望如何,都不得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干扰,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敲诈勒索,不准以捐税进行勒索”

法国国王规定,大学获得免除兵役的权利。大学所有

成员都免除各种巡查和放哨的义务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文学院是教基础课的学院,语言、文字、修辞、文法等

专业课程:神学院、医学院、法学院所传授的各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

讲授辩论

讲授:教师讲解所选定的著作或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听教师讲解,逐字逐句做笔记。

普通讲授特别讲授粗略讲授

辩论:一般在讲授之后进行,分为问题辩论和自由辩论。

问题辩论:多由教师支持,就一个论点,两个或

两组学生进行辩论。

自由辩论:一般在公共场所进行,辩论的问题和

参加的人都没有限制。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精品文档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 特权,历来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特有的重要现象。凡涉及中世纪大学的研究,都难以回避特 权的问题。英文中的privilege(特权)一词,源于拉丁文Privilegium。在中世纪广阔的天空中,一片带着特权的彩云将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欧洲,聚集在这自由和为自由争取的时代!总体上,中世纪大学所获得的特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上的自治权 行会是中世纪的大学产生的基础。大学最初的含义就是行会,即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学术活动自由而组织起来的中世纪学者行会组织,是一个具有行会性质的“学者社团”,“学者社团”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以探索普遍的学问为目的。同其他行会组织一样,学者行会自己制定行规,实行自我管理。 1.拥有大学的管理权 在自己独立性自制组织的基础上,中世纪大学与政府和教会保持着玄妙的距离,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断寻找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存在状态。领导大学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推选的校长,大学全体成员享有特殊的大学裁判权。由于专业不同,很多教师便跟随个人所在的专业成立了一种小型行政组织形式?D?D学院,院长由教师选举产生,学校由院长联席会议共同管理,其中的某一个领袖人物被选为校长。如巴黎大学,教师行会是它最为主要

的行政机构,巴黎大学分为几个很有区别的大类学科,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是人文学科,这个学科内部又根据成员的籍贯成立各种同乡会。每个同乡会选举1名代表,这四个代表和其他民族的代表一起选出人文学科的院长。其他三个学科也有自己的院长,但他们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人文学科拿到学士或硕士学 位的,从13世纪中期起他们都宣誓服从人文学科的院长。因此,到了13世纪末,教师行会中的人文学科的院长成为巴黎大学各学科都承认的校长。 2.司法自治权 在中世纪,欧洲的司法体制不断的对大学放宽,直到其自身的司法体制代替了普遍的大众司法诠注,这对于在世俗政权和神权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世纪大学来说,几近是最大的优势了。具体体现在:(1)当大学成员是原告时,他们有权将被告传唤到大学所在地来审判。(2)当他们被指控时,他们可以在宗教法庭和大学法庭之间作出选择。腓特烈一世授予波洛尼亚大学的《完全居住法》规定:“如果有人由于商业方面的问题要对学生起诉,学生可以享有选择的机会;可以传唤起诉者到教授面前,也可以传唤到本市的主教面前,我们已经给了教授和主教对于这类事件的审判权。”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1198年,教皇塞勒斯丁三世颁布教令,规定凡是对巴黎教士的诉讼,只要是涉及钱财问题的,都应该在宗教法庭而不是在世俗法庭审判。1200年,法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将这一特权正式授予了巴黎大学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外国文学史—中世纪文学

一串明珠于世 ——谈谈对中世纪文学的认识中世纪文学曾经是一串被世人遗落的明珠。19世纪以前,中世纪文学一直被西方的学术界所忽视,人们普遍认为那个经济停滞、政治反动的十个世纪的文学仅仅是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一个低谷,是一个缺乏光彩,没有灵魂,附庸于神学的傀儡。直到19世纪早期,浪漫派作家们在哥特文化中看到了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才得以重新挖掘,重新被世人认识,它的文学精神与文学价值才得以大放异彩,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串曾经遗落的明珠——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时间划分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创,随后才得到欧洲各国学者的广泛采用的。这个词起初含贬义,指的是西欧历史上从公元5世纪的罗马文明瓦解,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那段缺乏光彩的十个世纪。现在,在一般的史学著作中,中世纪的意义大致相当于文明社会的封建制时代,它的时间上讫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进一步区分又可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至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在西方的文学史中,中世纪文学一般只涉及上述前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不包括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社会也由此开始。伴随着封建社会产生的是各对立阶级的出现,封建地主阶级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另外,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欧洲多种文明,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标签: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大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从此历经数百年战乱,政治分裂,经济败落,文化颓废,进入了所谓封建中世纪“黑暗时代”。这时被日耳曼人接受得以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却因独尊的国教地位逐渐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基督教神学成为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几乎垄断了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教会人士成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和文化知识的垄断者。欧洲各国除了僧院和教会学校几无世俗教育可言,这时的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教会神职人员,教会把古典科学文化知识贬斥为“异端”邪说,予以打压摧残,古代辉煌的文化财富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残存下来的也变成为神学的附庸,人类文化史上的灰色记忆自此开始,但中世纪在教育上却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事物——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修道院及其组织、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联盟的出现[1]、古典翻译运动与文化传播、文化复兴和知识氛围的日益浓厚等都是当时的中世纪西欧所特有的,而且构成了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 西欧中世纪大学除由教会学校转化而来以外,大多是由社会自行创办的世俗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社会需要和教育进步的自然产物,并没有预先的创建计划和精心准备。[2]它们最初是由教师和学生因学习需要依照手工业封建行会的规则组建起来的学习研究组织,师生关系即行会里的师傅学徒关系。大学建立大多需要教会审批,根据教皇训令和特许而创办,但它们却不依靠教会或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是自筹办学经费,以学生缴纳的学费来维持生存发展。这种学校甚至没有围墙,教室也是临时租用的。拉丁文“大学”词汇的最初意思即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行会团体,当时同一城市的几个团体聚集组合成某一组织是很自然普遍的事情,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的结合就是大学。学生们在外求学“最能保障安全的机会,则是与在该国的同胞联合起来”。[3]各种学生团体如“同乡会”和教师团体“教授会”组合起来以保障教育行业制度的规范和教学行为的正常运行,即保护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和其它利益而形成大学。行会性质及受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平等性、民主性、独立性成为大学的特点,它的管理者全部由选举产生。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组成,它们的联合也各不相同,所在城市也各有特点,这些不同表现在大学体制的不同上。

中世纪的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 一、中世纪教育概述 二、中世纪教育的特征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奴隶在奴隶和隶农不断起义以及北方日耳曼部族入侵的不断打击下崩溃,西罗马帝国灭亡。这在欧洲历史上,标志着以希腊、罗马文明为顶点的奴隶制社会的的终结。此次,西欧进入了封建时代。西欧的封建社会延续的一千多年,其中5世纪末至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中世纪一词最早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15世纪提出来,指的是西欧5世纪至15世纪那一千年。这段时间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到18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所普遍采用。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具体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一)等级性 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统治者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农奴只有小块儿土地,甚至没有土地,而被束缚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上,受到残酷的剥削。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在封建主阶级的内部,也存在着两种重要的等级关系:世俗封建主等级关系和教会内部的关系。 世俗封建主以分封土地为基础,在大小不同的封建主之间存在着严格而明显的主从关系,形成了封建主阶级内的不同等级。其中,国王是最高的封建主,下有各级爵位的贵族,最低的一个等级是骑士。而在欧封建主内部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督教的高级僧侣,他们也可以看作是穿着道袍的封建主。早在罗马帝国末期被奉为国教的基督教这时又成为适应封建统者需要的宗教了。基督教教会拥有大量的土地,享有各项特权,通过征收十一税压榨农民的血汗,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在政治上教会与国王以及贵族勾结在一起,通过宗教宣传维护封建制度的利益。公元8世纪到11世纪期间,教会仿照世俗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划分,也建立起教会内部的教阶结构:教皇为最高首领,下面包括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神甫和修士(女)的巨大封建堡垒,广大农民处于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重压之下,等级性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也使封建教育带有明显的等级性。 (二)宗教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会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宗教神学也在思想领域居于统治地位。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起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教会作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极力“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大约从4世纪末到13世纪期间形成的基督教神学,包括一系列虚伪的说教,教会都利用来为封建统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进行辩护。在政治和国家的问题上,教会捏造了“君权神授说”,谎称君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万民皆应服从他的统治。在对待人生的看法上,基督教认为人带着“原罪”来到世间,因此在今生应历尽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死后灵魂才能上“天堂”。这样的宗教说教,其实是为了掩盖阶级剥削和压迫,麻痹人们的阶级意识和压制人民的反抗精神。教会好仇视科学文化知识,提出一切真理都已载于<<圣经>>,人的认识来源于“伸的启示”。荒谬地迫使科学和哲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屈从于教会的权威。教会还甚至不准教徒直接阅读<<圣经>>,而只能接受教士的宣讲,并盲目服从。在这种情况子下。教会完全垄断了教育,只有僧侣为从事宗教活动才能读书识字,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也渗透着

欧洲大学的起源

☆欧洲大学的起源☆ ―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11.5,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大学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早在公元800年,查理大帝下令每个教会辖区必须建立初级学校。 但到11世纪时,教育水平依然很低。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13世纪,世俗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教会的教育垄断丧失。12世纪大学在欧洲产生了。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声望最好的大学,皮埃尔·阿贝拉尔是当时最著名的教师。作为一位经院哲学家,他在《我的苦难经历》中提到自己的遭遇;在《认识自己》中,他鼓吹通过个人自省探求人性本质;在《是与否》中,他就150个神学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他把神学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由于他常常公开与人辩论,招致失败者的怀恨。相传当时他被禁止在地上讲学,他便爬到树上去讲;后来禁止他在半空讲,他就跑到船上去讲。受阿贝拉尔的影响,许多学者纷纷来巴黎大学任教。1200年,巴黎大学专门开授神学和七艺。 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实质上是一个教育行会。继巴黎大学后,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3世纪,牛津、剑桥、那不勒斯等直至现在仍很著名的大学也相继问世。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设立神学、文学、法律、医学等系。现在的牛津、剑桥大学依然沿袭中世纪时的组织形式,它是从巴黎大学套用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形成。除了阿贝拉尔外,其他的经院哲学家有彼得·隆巴尔德。他的名作是《教父名言录》。圣托马斯·阿奎那试图把阿拉伯和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起来。他认为研究创世和自然知识就是研究神学的正道。他著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强调人的自赎和理性。

欧洲中世纪简史第六章

c 第六章分裂、入侵及重建,约800—1000年 导读 查理曼的帝国,从来没有跟拜占庭和伊斯兰竞争过它的伟大。在800到1000年这段时间,他的邻居兴旺繁荣时,他的帝国却崩溃了。在拜占庭,有着几个世纪的荣光,标志性的事件有保加利亚屠杀者巴希尔的征服,圣西里尔和圣米赛迪乌斯两兄弟(the sainted brothers Cyril and Methodius)使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还有拜占庭的影响延伸到罗斯等事件。在巴格达,阿巴斯王朝仍统治着一个广阔的阿拉伯帝国,一个闪闪发光的宫廷,以及一种非常棒的精神和艺术文化。诚然,这个曾经一统的阿巴斯帝国在十世纪分裂成了几个哈里发国家,但即使是这些独立的伊斯兰国家,按照西方标准来看仍然是巨大而且运转良好的。 西方就不那么幸运了。查理曼帝国的内在隐患随着814年老迈皇帝的去世而浮现出来,而内部分裂和外部入侵造成的毁灭性结果也迅速成为新的隐患。在公元843年,查理曼的帝国被他的孙子们分裂,而后来的继承人们的分裂只能使加洛林世界脆弱的政治联系变得更加支离破碎。与此同时,西欧还受到来自三个方向的攻击的锤打:东方的马扎尔人,南方的穆斯林,以及北方的维京人。查理曼关于一个统一的基督教欧洲的梦想仍将存在,不过正如时间表6.1所示,那是在他的帝国分裂,并且这些入侵者的力量能建立起一个不同的政治新格局以后的事了。这个政治新格局是:一个中央集权的英格兰王国,西部法兰克一群自治的公国和郡县,东部法兰克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意大利半岛上各个强有力的城市。 分裂:加洛林王朝晚期 像一个不错的法兰克人那样,查理曼安排的政治格局是要把他的帝国分裂给他的几个儿子们,但是,很凑巧,他只有一个合法儿子,虔诚者路易(公元814—840年),在他去世后继承了王位。所以,完全是出于巧合而不是计划,查理曼的帝国完好无损的传给了唯一的继承人。 虔诚者这个名字对路易来说很不错。他把查理曼的小妾都驱逐出了帝国宫廷;他全心全意支持阿尼埃尼的本尼迪克进行的教会改革;而比他那顽固的父亲走得更远的是,路易本人致力于实现那个统一基督教欧洲——一个由上帝带到地球上来的城市——的梦想。不过路易缺乏资源来维持他父亲查理曼,他的祖父矮子丕平,以及他的太祖父查理马特赢得的这片广大疆域的团结一致。他既不像他的先祖们那样精于政治,也不像他们那样军事成功。甚至,随着征服的战争变成防守的战争,他已经没有什么土地和财宝做礼物赠给他的那些贵族追随者了。随着皇室厚恩的衰减,大土地所有者们——他们许多人通过皇室过去的慷慨奖励而占有许多土地——开始撇开君主,寻求他们自己的利益。 不过对路易最大的威胁之一靠近了这个家庭:不快乐的儿子们。在他统治早期,他准备把他的皇权给他的长子,给他另外两个儿子两个大小合适的王国。这些年轻一点的儿子对他们哥哥得到的巨大遗产很不高兴,而他们的不高兴随着路易的第四个儿子的出生而加重,因为还需要准备一份给这个小弟弟的遗产。最终,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们公开背叛他,并且使帝国陷入内战。甚至路易本人也被俘虏,并被废黜。 路易的儿子们之间的仇恨愈来愈深,但他们的竞争也利用了帝国人民之间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在公元842年的斯特拉斯堡,当其中一个儿子用古德语而另一个儿子用古法语各自盟誓时,他们为了照顾各自第一语言不同的士兵们所做的让步(互相用对方的语言宣誓)就是利用语言差异的一次实际行动。今天,斯特拉斯堡誓言似乎跟实际意义一样有了象征意义,因为那誓言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在欧洲的政治统一中从未被抹去过(Today, the

外国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世纪的欧洲在精神文化领域内占有统治地位的是()。A.封建主阶级的思想B.基督教神学思想 C.世俗封建贵族精神D.新兴市民阶级思想 2.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A.初期的中期的文学B.末期的文学 C.中期和末期的文学D.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 3.教会文学的题材主要来源于()。 A.历史B.民间传说 C.圣经D.现实生活 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 A.行侠B.护教 C.忠君D.爱情 5.最有名的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是()。 A.牧歌B.夜歌 C.破晓歌D.怨歌 6.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意大利D.德国 7.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 A.爱国B.忠君 C.护教D.爱情 8.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反映的社会生活是()。 A.氏族社会瓦解时期B.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C.封建社会繁荣时期D.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9.中世纪骑士文学反映的思想意识的阶层是()。 A.教会B.贵族妇女 C.市民D.世俗封建主 10.中世纪城市文学中讽刺故事诗的代表作是()。 A.《驴的遗嘱》B.《卡勒瓦拉》 C.《列那狐的故事》D.《玫瑰传奇》 11.中世纪城市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故事诗是()。A.《玫瑰传奇》B.《列那狐的故事》 C.《驴的遗嘱》D.《卡勒瓦拉》 12.《罗兰之歌》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是()。 A.爱情B.护教 C.行侠D.爱国 13.中世纪西欧流行的最有名的谣曲是()。 A.农民医生B.罗宾汉谣曲 C.农民舌战天堂D.神父阿米斯 14.《神曲》的主要内容取材于()。 A.历史B.神话传说 C.圣经D.意大利现实生活 15.但丁创作《神曲》的目的是()。 A.表现宗教思想B.歌颂人类美好的感情 C.为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D.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对现代大学自治的启示

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对现代大学自治的启示 我国现代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诸如自主权缺失、管理过于僵化等现象,本文通过借鉴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高校的管理自主权、捍卫高校的学术自由、建立高校教师流动制度出发,以期为现代大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自治 为了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控制下摆脱出来,取得大学所需要的独立权,中世纪大学展开了与罗马教会、世俗封建主的斗争,通过诸如罢课、迁移等的斗争,使大学从封建主和教会控制下摆脱出來,构建了自己的体制,拥有了独立自主权。 (一)內部自治和特别司法权 中世纪大学通过斗争大多拥有国王或教皇颁发的特许证,享有自治权,具体表现在:大学可以自己设置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大学享有司法权,许多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大学教授享有裁决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冲突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学生不得由世俗单位拘捕及扣押。如1231年,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九世以谕令肯定该大学具有的自决权,授予巴黎大学以“不受宗教法庭干预”的特权。 (二)学术自由权 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机构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它是中世纪大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英国学者科班说:“学术自由思想的提出以及永久地保护它的需要,可能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贵的特征之一。”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就赠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1158年,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该法令被看作是向学者保证其学术活动不会招致惩罚的初步萌芽。 (三)有参政权、颁发许可证和授予学位权 在大学,由不同学科的教授组成不同的团体,称之为“教授会”。一般大学有4~5个“教授会”。每个“教授会”推选一名主任,与在学生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同乡会”顾问共同推选出大学校长,可见,大学教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学行政管理。此外,某些大学享有颁发许可证的特权。如1292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颁布训令规定:巴黎城内任何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合格后,都可以获得在他们系科担任教学工作的许可证,并且在其他地方也享有教学权利而无须考试和检查。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实际的目的就是获得学位,学位的授予权也在于学院的教授。 (四)罢课权和迁徙权

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 社会基础: 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 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 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 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 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 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 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 (二)最初的大学 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3学时) [学习提示] 学习本章,要注意中世纪欧洲文学的一个特点,即基督教精神对文学的渗透;要了解这个时期的几种主要文学类型及其成就;要以恩格斯的见解为指南,正确理解但丁及其《神曲》等创作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要认识中世纪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中世纪”与“中世纪文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由此开始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公元476-1640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终结、封建化开始)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 5-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12-15世纪,中期,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15-17世纪中叶,末期,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公元5—15世纪)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它和封建社会形成、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 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是和基督教分不开的。基督教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的影响至为巨大。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初期,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起初是太教的一个教派。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被他的信徒称为“基督”,即救世主。其基本教义是:上帝威力无边,他使救世主耶稣降临人间,指点人类走最终得救的道路。基督徒之间互敬互爱、彼此互助、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义还反对暴政压迫,鄙视富人,因而遭到罗马帝国当局的残酷迫害。(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信徒越来越多,以至许多富人和上层人士也加入进来,并取得了领导权。这些人不再宣传反抗压迫,而是突出宣扬忍耐顺从、爱仇敌、服从天命、希冀来世的思想。由此基督教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2520294.html,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作者:李学丽蒋馨岚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01-03 尽管早在西周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就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而西方大学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与今有近千年之隔的中世纪。毋庸置疑,时间跨度的悬殊已经为我们带来探索的好奇。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萌生背景、办学特色和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有助于认清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而且能为当今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西融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提供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近代大学萌生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萌生之比较 “实力的衰弱让中国不能不睁开自己的眼睛。”[1]14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 益加深——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确立了“兴学强国”的目的,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三级学校制度,废除书院,设立学校,开始了“被逼无奈的文化自觉”。由此可见,建立中国近代大学的历程并非社会和文化的“自然分娩”,它是“后发移植型”(潘懋元语)的,是在古代书院被强行改制,“活活斩伐”的基础上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非常浓厚的模仿与照搬的痕迹。而且,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是与技术工具理性“联姻”的,是清政府培育人才以救亡图存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譬如,1895年由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2],就凸显了非常明显的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它早期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在其技术工具理性的操控下,中国近代大学采借西方大学模式更多地停留于貌似可以达到救亡图存的“制度层面”,而被视为“无用”的大学“理念层面”的东西却难以落地生根。所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等被奉为经典的大学理念一直都没能渗入中国大学的血脉骨髓,得到长足发展。 与中国近代大学相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在相关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环境的形成之下产生的。无论是教俗共举的加洛林文化,还是宗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在11世纪开始

浅谈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比较 教育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12期 总第163期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历史上称为中世纪,由于这一时期反动的农奴制、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并存,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它,就不可能孕育出近代的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而中世纪大学的作用尤为突出。中世纪大学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其独立自主性及大学自治精神上,分析其在这方面的特征,可为我们现代大学发展提供指引。 一、中世纪大学主体性的表现 主体性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使用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大学主体性的表现主要包含大学的独立性、办学的自主性和大学的自治。 1.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会和世俗封建主长期控制教育,致使教育发展缓慢,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为了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取得自由,大学需要独立。为此,大学展开了与罗马教会、世俗封建主的斗争。 (1)独立审判权。1158年弗累德利克一世发布谕旨,维护波隆那大学学生的利益。其中规定“大学生可以自由通行,不受阻碍,保证大学所在地的安全,不受侵犯。侵犯大学,使大学蒙受损坏者,须课以四倍罚款,赔偿给大学。连大学的信使也享有同样权利”。谕令又规定“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结果外人一定败诉。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 (2)免除赋税及兵役权。大学师生享有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特权。公元1385年海德堡大学成立时,洛伯特一世曾许可大学师生免除各种义务或捐税。大学的师生们也逐渐享受了只有贵族和教士才能享有的待遇。大学师生不仅获得了免税的权利,也获得了免除兵役的权利,包括为了保卫城镇而参加民兵团的义务。 (3)罢课及迁徙权。欧洲中世纪大学最初的特权就是罢教、 罢课和迁徙权。如果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同大学所在地的城市当局或教会发生矛盾,或者教学、研究和学习活动受到干预时,学生和教师往往分别以罢课、罢教的形式来表示抗议和不满。如果问题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就以迁移大学校址的形式表示抗议。 2.中世纪大学的内部自治性 (1)自我管理权。中世纪大学领导体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这类大学由学生出任校长,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另一种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先生型大学”。这类大学由教师出任校长,掌管校务,制定教学工作范围、确定和管理学生、举行考试、授予学位等。这两类学校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反对外界干涉学校的生活,极力维护自己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利。 (2)参政权、颁发许可证、教师资格审查权和授予学位权。一般中世纪大学有4~5个由不同学科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每个“教授会”推选一名主任,与在学生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同乡会”顾问共同推选出大学校长。由此可见,大学教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学行政管理,大学校长的选举是与大学教授参政密切相关的。 此外,某些大学享有颁发许可证的特权和教师资格审查权。如1292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颁布训令规定:巴黎城内任何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合格后,都可以获得在他们系科担任教学工作的许可证,并且在其他地方也享有教学权利而无须考试和检查。中世纪大学学位的授予由大学的教授团负责。学生获得学位后,可以在各大学间通行。这项特权的授予促进了大学学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3)学术自由——中世纪大学主体性的核心。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曾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1158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 浅谈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及其对现代高等 教育的借鉴意义 丁 辉 摘要:诞生于12世纪的西欧中世纪大学,不仅谱写了中世纪教育制度最辉煌的篇章,而且也是中世纪对人类文化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其在“黑暗时代”的主体性。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其办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代。研究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自治精神等方面,对于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独立自主性;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作者简介:丁辉(1984-),女,山东日照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4)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12.089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是从罗马帝国覆灭到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的中间1000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从更大的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看现代欧洲的形成,因为现代民族国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上更长的时间内是没有明确国家的,教皇国、英法之间的烂账、南法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糊涂账。 因此这本书站在了更高的全局的角度,虽然在历史脉络上按照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和中世纪晚期来分别阐述,但是依然着墨了诸多核心线索,天主教与东正教、西欧与拜占庭的分合、教皇与世俗国家的权力争夺、教会的内部变革、欧洲的社会性变革等等。400多页描绘了1000年的历史,信息量大却又不显松散。 初探中世纪,大部分人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黑暗”,正如我们想到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词会是“反动”一样。“黑暗”并不是中世纪的正确概念,或者说漫长1000 年中,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人们所想象的黑暗只是很小、很短的一部分。中世纪有战乱的纷争、有相对和平的时代、有

宗教黑暗但是孕育了繁盛的时代。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欧洲文化的复兴来自于16世纪后的文艺复兴,称霸全球前年的中华帝国跟欧洲在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逐步拉开差距。但种子的萌芽在中世纪早已经种下。在1100年时,欧洲已经有非常多的学生和教师,1200年时第一批重点学习医药、哲学和法律的大学已经在欧洲各地发展起来:这批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运动造就了大量的地方学校、教会学校和大学。而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地方语言的发展基础教育也开始繁荣。说到教育,这也是我看好越南市场的原因,越南的人均GDP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但是其成人识字率相当于9年前的中国。经济未动,教育先行。 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性,但是也充满着偶然。英国首创君主立宪的政体成为民主的标杆,离不开征服者威廉在每次获得一片土地的时候都会分给他的领主们,因此每个领主最终得到的土地都散落于全英各处,迫使每个领主都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决定了英国未来的贵族议政的政治形态。 从更高的层面看,欧洲缺乏大一统的稳定性。一方面,有教皇权力制约世俗权力,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标志着教权和君权在俗世授职方面的妥协,腓力四世后来抓捕卜尼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 原因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 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 目录 一、摘要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社会、文化原因 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定义的特点 2、教师的特点 3、国际性的特点 五、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 一、 摘要:欧洲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到公元1453这段时间。由C·沃伦·霍利斯特(C.Warren Hollister)所着的《欧洲中世纪史》将欧洲中世纪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称为中世纪早期,时间约为公元500到公元1000,在此阶段,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开始基督教信奉,罗马由此皈依基督教,罗马古典文化开始与基督教文化融合,后野蛮民族诸如日耳曼人,高卢人开始入侵西欧,西罗马帝国日渐衰弱,渐渐出现欧洲。第二

阶段即中世纪中期,时间约为公元1000到公元1300,此阶段为中世纪最繁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变化以及进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中世纪晚期,约从公元1300到1500,在此期间,西欧一片衰弱颓败之势,朝廷四分五裂,英法战争长达百年之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政治、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社会瘟疫横行,人名苦不堪言,但是文艺过后,欧洲文化重现生机,生机勃勃。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早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某些地方与其相似的人类高等教育早就存在,从古代东方的私塾、泮官到西方古罗马的法律学校,哲学学校等等。但这些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又与中世纪大学截然不同。“大学”这个词源于拉丁语“university”,university是行会的意思,在12世纪到14世纪经常被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者学生行会,一直到十四世纪才被用来指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具体时间以及不可追溯了,因为许多东西都是逐渐形成的,产生时间与发展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难以界定的,而且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人们往往在口耳相传间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使真正的产生时间与所说的产生时间相距甚远。比如说大学,早期中世纪大学为了名声,生源,往往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就像巴黎大学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但是多数研究中世纪历史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世纪大学大概产生于11世纪末或12世纪,且在11到15世纪不断兴起。 三、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

中国古代书院与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对比 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古代高等教育两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它们对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比较欧洲中世纪大学和中国古代的书院,我发现它们在成长发展背景、促进繁荣和走向衰败的原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下面从成长背景、教育课程、管理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与相似。 一、成长背景 在中国古代,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朝,不过最早的书院实为皇家图书馆。由于官学的衰废、社会经济基础新格局的形成、禅林制度的影响等原因,以教育为主的书院是在五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朝,由于理学的发展,书院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一直到清代,书院仍是大学的主要形式。早期书院继承了我国私学传统,采取“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并努力奉行独立性和研究性的办学精神。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既不媚俗,也较少受官方干预。研究性是指书院不仅是教学机构,同时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而早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主要是为了培养僧职人员。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

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满足了两种需求:一是民众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二是知识分子独立谋生的需求。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的。 但不同的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它培养的多是具有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我国书院更注重的是理论性的研究与探讨和伦理的教导。 二、培养目标与管理方式 中国的书院只是传授知识类型单一的儒家经典(文史与政治知识)的儒学机构。儒学机构虽然可以是私立的,但是它从机构外部所吸取并在机构内部进行加工的知识资源,在拣选标准上是以满足政府需求为目的的“官方标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国家治理人才和社会道德教化人才,在培养程序上经常性地接受来自官方的直接干预,例如经常性地官方考课等。在当时和后来,那些满足民间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质的职业知识例如医学知识,未能进入书院这样一种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而是在宫廷学校进行,或者在学校外部的民间以师徒相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