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知识点

儿科学知识点

儿科学知识点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得范围特点

儿科学:就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得医学科学。

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与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就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就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就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得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得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得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得教养对小儿以后得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得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得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得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得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得习惯。

②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

(6)学龄期(6、7岁——13、14岁)

①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养。

②疾病发生率下降,但要注意近视,端坐姿势。

③这时期开始换牙,乳牙——恒牙,要防止龋齿。

(7)青春期女孩:(11、12——17、18周岁、男孩:13、14——18、20)

①生殖系统发育迅速,体格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第二性征。

②随神经、内分泌得变化,心里、精神、行为等变化很大,而且不稳定,所以要进行正确教育,以促进身心得发育。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

(一)生长发育得规律

⑴连续不断得发展:婴儿期与青春期生长发育最快。

⑵质与量得发展:

⑶各系统得发展速度不平衡:

⑷个体得差异:

(二)体格发育

1、体重:

(1)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约为3Kg

(2)1岁内前半年生长发育快,平均每月增长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0、5Kg,所以计算公式

前半年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后半年体重计算公式:体重=初生体重+6×0、7+(月龄-6)×0、5

(3)2岁时体重约为初生体重得4倍,即12Kg

(4)2岁后平均每年增2Kg,2—12岁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年龄×2 +8

(5)体重对于不同小儿亦有差异,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平均数得±10%,低于15%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应考虑营养过剩。

2、身长:

意义:它就是测量骨骼发育得指标。

(1)出生时平均身长约为:50 Cm

(2)1岁内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所以1岁内身高计算公式:

前半年:= 初生身高 +月龄×2、5

后半年:= 初生身高+6×2、5+(月龄 -6)×1、5

(3)1周岁身高约为 75Cm ,2周岁身高约为 85Cm。

(4)2岁后平均每年增长5Cm,所以2—12岁身高计算公式为

身高 =年龄×5 +75

(5)测量身长就是从头顶——足底

(6)身长可分为

上部量:头顶——耻骨联合上缘,与脊柱发育有关

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足底,与下肢长骨发育有关。

小儿出生时上部量长,约为60%,下部量约为40%。12岁左右上下几乎相等。

(7)身长结合体重来评价发育情况,低于正常30%以上为异常。

(8)测量方法

3、头部

小儿头部比成人相对大,新生儿头占身长得1/4,而成人占1/8。

(1)头围

A:意义:头围大小反映颅骨与脑得发育,头围过大提示脑积水,如头围过小提示头小畸形、大脑发育不全

B:测量方法:皮尺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

C:数值:新生儿34CM,6个月:42CM,1周:46CM,5周:50CM

15岁接近成人为54——58CM。

(2)囟门:分为前前囟与后囟

1)前囟:额骨、顶骨边缘形成得菱形间隙1-1。5岁闭合

A:闭合过迟:佝偻病、脑积水等

B: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

C:饱满隆起:颅内压高,脑膜炎,脑炎,脑积水。

D:凹陷:脱水、极度消瘦儿。

2)后囟:顶骨、枕骨边缘形成得三角间隙。过早闭合意义不大。

(3)牙齿:乳牙与恒牙

乳牙:6—8个月开始出、2—2、5岁出齐,共20个。6岁开始出第一磨牙,长在第二乳磨牙得后面。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逐渐脱落。约14岁全部换为恒牙,共28个。18岁后出第二磨牙(智牙)。共32个。

意义:小儿出牙属生理现象,有时可有哭闹、流涎、吃手等。出牙过迟:佝偻病、营养不良、甲低下、先天愚型等。处理:要及时补VIT-D、CA、P 保持牙齿清洁,不吃过冷过硬得食物,临睡勿吃零食。

4、胸部:

新生儿胸部似桶胸。以后逐渐变成扁圆形,胸围出生时约32CM胸围大小与肺得发育、胸部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关系密切。测量方法:乳头下缘、肩胛下角。

(三)小儿营养需要

1、能量得需求:婴儿需能量400—450KJ/日/公斤。小儿机体对能量得需

求可分为以下五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婴儿基础代谢率占总能量得50—60%,婴儿每天需

230KJ/Kg来维持基础代谢。

(2)、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占总能量得25—30%。

(3)、食物得特殊动力作用:婴儿期约占总热量得8—10%

(4)、活动所需:

(5)、排泄损失得热量:一般不超过10%。

2、水得需求: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需水越多。婴儿需水150ml/Kg/天。水摄入不足引起脱水、水摄入过多可引起水中毒。

3、蛋白质:母乳喂养得婴儿每天需2—2、5克/公斤,牛乳喂养得婴儿每天需3—4克/公斤。占总热量得15%。

4、脂肪:婴儿每天需4克/公斤,占总热量得35%。

5、碳水化合物:婴儿每天需12克/公斤,占总热量得50%。

6、维生素

7、矿物质

8、食物纤维

(四)婴儿喂养: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母乳喂养

?(1)母乳成分:按成分不同可分为:

?①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得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蛋白质多而脂肪较少,微量元素及分泌型IgA多。

?②过渡乳:产后7天至满月分泌得乳汁。含脂肪高,蛋白质及矿物质逐渐减少。

?③成熟乳:产后2—9月分泌得乳汁。

?④晚乳:10个月后分泌得乳汁,量与营养成分都逐渐减少。(2)母乳喂养得优点:

?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A: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得比例适当,为1:3:6

?B:蛋白质:母乳中蛋白为乳白蛋白,遇胃酸凝集得块小,易于消化。?C:脂肪:母乳中脂肪含不饱与脂肪酸较多,能供给丰富得必须脂酸,脂肪颗粒小,并含较多得脂酶,所以既营养丰富又有助于消化吸收。?D:糖:母乳中糖主要就是乙型乳糖,可促进双岐杆菌得生长,从而抑制大肠杆菌,可减少腹泻得发生。

?E: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F:较多得消化酶:如淀粉酶、脂酶,有助于消化。

?G: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碘等

?②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得作用

?A:初乳中含分泌性IgA,可结合肠道内病原体与过敏原,阻止细菌、病毒等侵入场粘膜。有抗感染、抗过敏作用。

?B:含溶菌酶、乳铁蛋白、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B淋巴细胞、补体、抗体、葡萄球菌因子等抗感染物质,起抗感染作用。

?③母乳温度适宜,几乎无菌,直接哺喂,经济方便,增进感情

?④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康复,有利于计划生育,还可减少妇科癌得发生。

?2、人工喂养:

?(1)概念:就是指婴儿6个月以内,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不母乳时而采用得一种方法。

?(2)牛乳得成分与特点

?①蛋白质:含酪蛋白较多,在胃内形成得凝块大,不宜消化吸收。

?②脂肪:脂肪球大含饱与脂肪较多,缺乏溶脂酶,难以消化。

?③糖:含糖量低,并以甲型乳糖为主,可促进大肠杆菌得生长,易患腹泻。

?④矿物质:含量较多,不利于消化,降低胃内酸度,并可加重肾溶质负荷,对肾功能差得新生儿、早产儿不利。

?⑤钙磷比例为1、2:1,比例不适当。

?⑦牛乳易受污染,含微量元素少,并且在煮沸得过程中维生素破坏较多,易引起维生素缺乏

?(3)牛乳缺点得矫正方法

?①稀释、煮沸:可改变蛋白质得性质,使脂肪颗粒变小,同时可消毒灭菌,从而减少腹泻得发生。

?②加酸:也可改变蛋白质性质,利于消化。

?③加糖:弥补能量得不足

?④加维生素:来矫正加热过程中得破坏。

?(4)牛乳量得计算

?婴儿每天所需得牛乳量应按每天所需得热量、蛋白质量、水量来考虑。?婴儿每天需蛋白质:3—3、5g/Kg

?热量:400—450KJ/Kg

?水:150ml/Kg

?牛乳每100ml 含蛋白质3—5g ,供给热量270 KJ ,水分100 ml ,这样再进行加糖稀释,即可纠正牛乳得缺点又可达到营养得需求。?所以:每天每公斤体重所需牛乳量为:牛乳:100ml,水:50ml,糖:8g 。?(五)辅食添加:

?1、添加辅食得原则: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得原则。并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2、辅食添加得顺序(见表)

?(六)小儿液体疗法:

?一、体液得有关知识:

?1、概念:水以及溶于其中得物质构成得人体得液体部分。

?2、特点: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得比例越大

?3、体液中得离子:

?细胞内液:K+ HPO42- 蛋白。

?细胞外液: Na+ Cl- HCO3-

?小儿水代谢得特点:

?年龄越小,需水越多,水得代谢越快,小儿对缺水耐受很差,容易发生脱水

?小儿体液得调节:

?受肾、肺、血浆中缓冲系统、神经内分泌得调节。

?二、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一)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5%与10%得葡萄糖溶液,前者为等渗液,后者为高渗液。

?葡萄糖溶液输入体内后,很快被代谢成二氧化碳与水,同时供给热量,或转变为糖原而贮存于体内,失去其渗透压作用。

?而不计其张力。

?(二)电解质溶液

?1、0、9 %氯化纳溶液

?为等张液。但因其钠、氯得比例为1:1,与血浆钠(142mmoL/L)与氯(103mmoL/L)得比例不同,即氯得含量比血浆高,若大量或长期补给,可使血氯增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若用2份等渗盐水与1份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配成2:1溶液,则钠、氯比例为3:2,较为符合血浆中钠、氯得比例。

?2、复方氯化钠溶液:

?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钾、钙等离子得溶液。等张溶液

?含氯较多,亦不宜于大量或长期输给。

?3、高渗氯化钠溶液:

?常用得有3%氯化钠溶液与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

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4、碱性溶液:

?(1) 1、4%碳酸氢钠溶液

?等张含钠碱性溶液。

?市售成品为5%,可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3、5倍,即为1、4%碳酸氢钠溶液。

?在紧急抢救严重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直接经静脉推注,但不宜多用,以免引起细胞外液得高渗状态。

?(2)1、87%乳酸钠溶液 NaC3H5O3

?含钠等张碱性溶液。

?市售成品为11、2%,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6倍,即为1、87%乳酸钠溶液。

?5、10%氯化钾溶液:

?可用于纠正低钾血症。

?静脉输入时,应配制成0.2%一 0.3%浓度。万万不可直接推注,否则有引起心肌抑制,心跳骤停得危险。

?(三)混合溶液

?1、各种盐糖溶液:

?5%或10%葡萄糖液与0.9%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得不同浓度得含糖、氯化钠得混合液、常用于不同性质得脱水。

?如1:1液:为1份生理盐水与1份 5%~10%葡萄糖配制而成。为1/2张。

?1:2液:为1份生理盐水与2份5%一10%葡萄糖,为1/3张等。?2、2:1等张含钠液:

?即2份生理盐水与1份1、87%乳酸钠(1、4%碳酸氢钠)组成。?Na+与Cl-之比为3:2,与血浆基本相近,且与血浆离子渗透压相似得等张液、常用于低渗性脱水或重度脱水。

?3、2:3:1液

?2份生理盐水、3份5%一10%葡萄糖液、1份1、87%乳酸钠(或 1.4%碳酸氢钠)组成。为1/2张液。

?Na+与Cl-之比为3:2,常用于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4、4:3:2液

?4份生理盐水、3份5%或10%葡萄糖液、2份1、87%乳酸钠(或 1、4%碳酸氢钠)液组成。为2/3张液,其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压得2/3,常用于中度以上或低渗性脱水。

?5、维持液

?4份5%一10%葡萄糖液、1份生理盐水、并含0.15%氯化钾得混合液。约为1/4张。

?常用于高热、肺炎等得维持输液。

?(四)口服补液盐溶液 (简称ORS液)

?为一种口服用得补液盐溶液,可用于婴儿腹泻伴轻度或中度脱水得液体疗法。为2/3张溶液。

?三、小儿液体得基本疗法

?液体疗法得目得:在于纠正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得生理功能。

?要求:补其所失,供其所需,纠其所偏。

?其基本方法:首先应该就是:①定量;②定性;③定速。然后考虑其她如:酸碱平衡、钾、钙、热量等问题。

?(一)定量:按脱水程度而定

?三个方面来估计体液损失与需要得数量及其性质。即:

?(1)累积损失:从发病体液丢失到补液前

?(2)继续损失:补液后症状还存在

?(3)生理需求:维持病儿基本代谢

?不同程度脱水得临床表现(见表)

?综合以上三方面

?24小时补液总量

?轻度脱水90—120ml/kg

?中度脱水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累积损失量约为总液量得一半

?(二)定性

?1、补充累积损失时:

低张性脱水:应补给等张液或2/3张液

等张性脱水:应补给1/2张液或2/3张液

高张性脱水:应补给1/3~1/5张液。

2、继续损失,可给1/2—1/3张液。

3、生理需要,可给1/3—1/5张液。

(三)定速

一般来说,应该首先恢复血容量以纠正休克,然后再逐渐补足。总得要求就是:先快后慢。

?(1)对于脱水严重,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要先扩容,方法为用

2 :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300ml于30——60分钟内快速静点

或缓慢静推以达快速扩充血容量得目地

?(2)对于一般得脱水,先补累积损失,其量约为总液量得一半,于6—8小时内输入,余量在剩下得16—18小时内输入

?(3)滴速得计算

?滴数=输液量/时间(小时)X3

(四)纠酸

轻度酸中毒无须另行纠正

重度酸中毒纠正方法:

(1)无条件测CO2cp时可用5%NaHCO3 5ml/kg可提高CO2cp 5mmol/l

(2)有条件测CO2cp时用公式

(18-CO2cp)mmol/l X体重X1=5%得NaHCO3得毫升数

取其半量,再酌情加减

(五)补钾

静脉补钾时注意

1、浓度在0、2——0、3%

2、万万不可静推

3、速度不能快

4、时间不能短

5、见尿补钾

(六)补钙,镁

(1)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低钙时

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20毫升稀释后静脉缓推。

(2)有低镁时

可肌肉注射硫酸镁,用25%硫酸镁每次0.1-0.2mL/Kg肌肉深部注射。

婴幼儿腹泻得液体疗法

1.体液特点

(1)大多为低张性或等张偏低得脱水

(2)小儿腹泻泻出得肠液为碱性液,故常伴有不同程度得酸中毒。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3)小儿腹泻越久,营养情况越差,钾得丢失越多

(4)病毒性腹泻、水样粪便多,病情急,伴有高热时,有也可出现高张性脱水

2、口服补液得方法

补累计损失阶段

轻度脱水:50mL/Kg

中度脱水:80—100 mL/Kg,4—6小时分次服完

补继续损失与生理需求求阶段

丢多少补多少

3、静脉补液法:

输液得基本方法就是: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有尿补钾,防惊给钙。

第1天输液:

定量、定性、定速、纠酸、补钾、补钙镁。

第2天以后输液:

灵活掌握,能改口服尽量改口服补液,仍需静脉输液者

液量一般按100~120ml/kg,液体成分中电解质应减少,常用1/3张糖盐溶液或维持液,在12—24小时内均匀滴入。

小儿腹泻补液举例:

1周岁婴儿,腹泻、呕吐已3天,体重9Kg,中度脱水,等张性,伴有轻度酸中毒。

第1天补液总量为:9X120ml二1080ml

第1步:应首先补给其累积损失量,约相当总量得1/2,为500ml。选用2:3:1溶液,于6小时内静滴完毕。约每小时82ml,每分钟则约为26滴左右。可先快后慢,开始时每分钟30-40滴,以后渐调整。控制在6小时内滴完。

第2步:取其余量,用500mL1:2盐糖液,均匀缓慢滴注,于16~18小时内

滴完。约每小时30---35ml,即每分钟约10~15滴。

有尿后给钾,用10%氯化钾,加入输液中稀释成0.2%~0.3%浓度。

经以上输液后,肾功能恢复,一般酸中毒即可纠正,不必再加碱性溶液。

第2天以后,一般应根据腹泻、呕吐情况,再行决定。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得分类:几个概念

1、新生儿:从出生时脐带结扎到足28天前,这一时期得小儿称新生儿。

2、足月儿:胎龄满37周到42周出生得新生儿。

3、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者。

4、过期产儿:超过42周出生者。

5、低体重儿:不管胎龄如何,凡出生体重不到2500g者。

6、极低体重儿:体重不到1500g者。

6、巨大儿:称体重超过4000g者。

(二)正常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正常新生儿概念:胎龄:满37周到42周,体重:2500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与疾病,活产。

(三)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不显性失水,最初几天进食较

少,排出大小便等有关。提早喂哺可防止或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

2、脱水热少数新生儿在生后第3—4日有一过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

可达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

3.生理性黄疸

4.阴道流血

5.乳腺肿大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

1、概述:

新生儿颅内出血:就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得颅腔内出血。

特征:临床上以窒息,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

2、病因

(1)内在因素:新生儿机体特点决定得

(2)外在因素:缺氧、损伤

(五)新生儿硬肿症:

1、概述

概念: 新生儿硬肿症就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多种原因引起皮肤与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得一种疾病。

临床特征:临床上以体温不升,皮肤冷凉,皮下脂肪变硬,并伴有水肿为其特征。

2、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

冷凉:(2)、变硬:(3)、凹陷性水肿:

皮肤表现:颜色暗红、苍白、青紫、光滑、发亮。

硬肿表现:先起于下肢外侧。

(6)、病儿一般情况较差,不哭或哭声低弱,反应低下。

3、诊断:在寒冷季节、新生儿尤其就是早产儿、发生皮肤硬肿且冷凉、体温不升伴不吃、不哭等症时、即可诊断。

4、治疗

复温 :逐渐复温就是重要得措施。

自然复温:开始时体温>35o C,可用温暖得绒毯、棉被包裹病儿,置于26—28o C左右得室温内。让其自然复温

暖箱复温:对体温明显降低者(<30o C),有条件时可将病儿置入暖箱,暖箱温度自26o C开始,然后每小时提高0、5~l o C箱温(不超34o C)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医嘱

(六)新生儿败血症

1、概述

(1)概念: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

造成得全身感染性疾病。

(2)临床特征: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全身性严重中毒症为主。

2、病因

(1)内因:新生儿机体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得

(2)外因:病原菌:葡萄球菌属 (金葡萄菌),其次: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感染途径:产后感染,主要感染途径。

3、诊断

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为了避免漏诊,达到早期治疗得目得,对于有可疑病史(早产儿、羊膜早破、母亲在分娩前后有严重感染等)与有局部感染灶(脐炎、皮肤粘膜感染等)得病儿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精神、食欲、体温改变等症状即应考虑本病,并作血培养检查。若同时出现循环改变、肝脾肿大、病理性黄疸等,再结合化验检查,即可诊断败血症。

4、医嘱

(七)新生儿黄疸

1、概述:

(1)概念:新生儿黄疸就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得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得巩膜、皮肤、粘膜与组织得黄染现象,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原因: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特点及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得原因较多,故黄疸在新生儿时期多见。

(3)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组织结合,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4)分类:生理性黄疸:胆红素代谢引起、病理性黄疸:疾病引起。

2、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产生较多

(2)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得能力差

(3)肝得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4)肠壁吸收胆红素增加

3、生理性黄疽

(1)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称“生理性黄疸”。

(2)就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使血清内未结合胆红素蓄积而呈现黄疸。

(3)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在68.4~85.5umoL/L (4~5mg/dL),最高不超过205.2umoL/L/ (12mg/dL)。

(4)若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消退延迟、退而复现或日益加重者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疽。

4、病理性黄疸

(1)若黄疽出现在24小时内。

(2)黄疸程度重。

(3)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2u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L)。

(4)黄疽持久不退,持续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5)黄疽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者均应考虑为病黄疸。

5、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溶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肝炎多为混合性胆红素升高。

先天性胆道闭锁则为结合胆红素升高。

(八)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概述

(1)概念:由于缺乏Ⅱ型肺泡分泌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引起。

(2)表现: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与呼吸衰竭。

(3)病理变化: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与肺不张。

(4)多见于早产儿。

2、临床表现

(1)出生时尚可正常。

(2)生后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进行性加重。

(3)胸廓开始可隆起,以后逐渐下陷,肺呼吸音减低,可有细小罗音。(4)心率快,心音有强变弱。

(5)36-48小时病情进一步加重,重者在3天内死亡。

3、X线检查

?初期:两侧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内有细小均匀颗粒及网状阴影。重者

呈“白肺”,心边界不清。晚期可出现肺不张。必要时可做胃液泡沫

稳定试验。

?(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概述

?(1)概念: 就是由于窒息等原因引起得脑部疾病。

?(2)病变: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与出血为主要。

?(3)临床特征:神志改变,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

?2、医嘱

?

第三章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不良:

1、概括

(1)、概念:就是因能量与(或)蛋白质不足引起得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2)、临床特点: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进行性消瘦,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并发症多见。

2、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

?(2)以后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停滞,精神萎靡。

?(3)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

?(4)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得顺序:腹部,胸部背部,臀部,四肢, 最后面颊部。

?(5)营养不良得分度:(见表)

3、并发症

(1)贫血:因缺乏蛋白质与造血物质引起,一般为缺铁性贫血。

(2)水肿:因体内蛋白低引起,轻者下肢,面部,重者全身。

(3)感染:因抵抗力低引起。

(4)维生素缺乏:尤其维生素A缺乏

(5)自发性低血糖: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概述

(1)就是婴幼儿常见得营养性疾病。

(2)临床特征:钙磷代谢异常,骨样组织钙化不良,骨骼生长发育障碍,严重时骨骼畸形。

(3)好发季节:冬春季节

(4)好发地区:北方地区

(5)儿科重点防治得四大疾病之一

2、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2)摄入不足(3)需要量多(4)肝肾疾病

3、临床表现

(1)活动早期

①时间:生后3个月左右

②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烦躁、易激惹、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出汗、摇头、枕秃

③骨骼改变:轻微

④化验:血钙正常,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

⑤X线:变化不明显

(2)活动期

①活动早期得症状仍有

②骨骼改变:

头部骨骼

A:颅骨软化:好发3个月小儿,常表现为乒乓头

B:头颅畸形:多见8-9个月小儿,常表现为方颅

C:出牙迟

D:囟门晚闭

胸部(6个月后)

A:串珠肋:多见于4肋下,7-10肋,最显著

B:鸡胸、漏斗胸

C:肋膈沟(3)四肢畸形

腕踝畸形(1岁左右),手脚镯

下肢畸形:“X”形腿,“O”形腿

脊柱(6个月)A:侧弯 B:后突

骨盆:扁平骨盆或三角骨盆。

③全身肌肉松弛:血磷下降妨碍了肌肉中得糖代谢,由于肌肉松弛导致小

儿运动发育迟缓

④其她: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条件反射形成慢,记忆力理解能力差,语

言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

⑤化验:血钙,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

⑥X线:变化明显。

(3)恢复期:各项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4)后遗症期:一般三周后出现,主要为骨骼畸形。

4、两种特殊得佝偻病

先天性佝偻病:孕妇在怀孕期间缺乏维生素D,导致孩子出生后就出现佝偻病得表现。如生后既有前囟大,肋骨串珠,手脚镯等。

晚发性佝偻病:近几年发现,北方地区学龄前儿童,亦有患佝偻病者,主要表现为下肢酸痛、无力,腓肠肌痉挛,恒牙齿出等,发病多在12、13岁。

维生素D治疗可康复。

5、治疗

维生素D疗法:

(1)普通疗法:口服

活动早期:维生素D5000-10000单位/天,持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800单位/天。

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1万—2万单位/天,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恢复期:一般就用预防量。

(2)突击疗法:适用于重症或不能口服得,肌注

活动早期:维生素D3 30万单位 ,维生素D2 40万单位 ,肌注,1次即可。

活动期:维生素D2 80万单位,维生素D360万单位肌注,每2-41次,连注2-3周。

第五章消化系统

一、小儿口炎

1、溃疡性口炎

(1)本病又称急性膜性口腔炎。

(2)由B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等引起。

(3)常因机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低下如口腔卫生不良,急性传染病后功能

紊乱等均可为本病得诱因。

2、鹅口疮

(1)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口腔炎。

(2)特征为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

3、疱疹性口炎

(1)由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

(2)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二、小儿腹泻:

?(一)、概述:

?1、多种原因引起得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腹泻与呕吐。

?2、分类:按原因可分为

?(1)感染性:由病原体引起。

?(2)非感染性:由饮食或气候引起。

?3、年龄:婴幼儿,2岁以下多见。

?4、季节:夏秋季节好发。

?5、儿科重点防治得四大疾病之一。

(二)发病机制

1、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堆积在上消化道,胃内酸度降低,肠内细菌上移食物发酵、腐败产生有机磷、胺等,刺激肠壁蠕动加强,腹泻、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

2、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肠炎:肠毒素作用、细菌直接侵袭作用。

(2)病毒性肠炎:病变局限在粘膜层。

(三)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 :

①多见于:非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肠炎、非侵袭性细菌引起。

②症状:腹泻大便变稀,严重时水样、蛋花汤样。次数在10次以下。

③一般状况:良好,无明显脱水。

④伴有症状:排便时哭闹,食欲差。

2、重型腹泻:

(1)消化道症状:

A:腹泻:次数在10次/天以上,大便性质:水样、蛋花汤样。

B:呕吐:为胃内容物。C:腹痛、腹胀。

(2)全身中毒症状:发热,面色青灰,烦躁,严重时精神萎靡,昏睡,昏迷。

(3)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①:脱水: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按性质分为等渗、低渗、高渗性

脱水。

②:代谢性酸中毒

A:原因

腹泻时大量丢失碱性物质。

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

循环变慢,组织缺氧,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脱水时,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B:表现

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快,口唇樱红,严重时心率下降,呼吸深快

节律不齐,呼吸有烂苹果味,甚至嗜睡、昏迷。

C:根据CO2cp下降得程度分类

轻度:18—13mmol/L

中度:13—9mmol/L

重度:< 9mmol/L

D:纠正方法:(同前)

③:低钾血症

A:原因

吐泻丢失钾、钾摄入量少、脱水酸中毒未纠正前,血钾多数正常。脱水酸中毒纠正后血钾逐渐下降。低钾血症:当血钾<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B:低钾血症得表现

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拒食。

全身肌张力下降,软弱无力,重者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麻痹等。

严重时呼吸麻痹。

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心脏扩大,心肌收缩无力,严重时心力衰竭。

心电图表现:T波增宽、低平倒置,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出现U波,逐渐增高,在同一导联中U波>T波。

C:纠正方法:能口服尽量口服补、需静脉补时注意四补原则。

④低钙与低镁血症:

(四)临床常见不同病原体引起得肠炎

1、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最常见)

季节:9—11月份。

年龄:6个月—2岁,尤其就是1岁左右。

病因:轮状病毒。

临床表现:先有上感症状+腹泻呕吐,往往先吐后泻,大便呈现三多症状:量多、次数多、水分多。水样蛋花汤样。

一般情况良好,严重时亦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

病程:5—7天。

2、大肠杆菌性肠炎

致病性:

好发季节:高温季节,5—8月份。

潜伏期:1—2天。

临床表现:一般先泻后吐。大便:黄色、黄绿色蛋花汤样便, 一般

混有粘液,有腥臭味。

镜检:有少量白细胞。

确诊:需做便培养。

多无发热,全身症状,严重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病程:1—2周。

侵袭性

潜伏期18—24小时。

起病急,高热。

大便:频繁,有粘冻带脓血。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甚

至休克。

临床上易误诊为菌痢。

3、金葡菌性肠炎

多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

起病急,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同程度得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症状:发热、呕吐、无力,谵妄。

大便:典型为暗绿色似海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

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球菌。

患儿多死于休克

4、真菌性肠炎

常见于白色念珠菌。

多发于菌群失调时。

大便:稀黄,泡沫多,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菌落。

镜检:真菌孢子及假菌丝。

(五)治疗:

第六章呼吸系统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

特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

为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散发也可小流行,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1~7岁小儿多见。

临床特点:起病急,突然高热,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亦可伴有头

痛、腹痛及呕吐。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在软腭及膊垂上可见几个

至十数个黄白色粟粒大或绿豆大得疱疹,其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

成黄白色小溃疡。

病程1周左右,偶有延至半月者。

2.急性咽结膜热

为腺病毒引起。以3型最多,7型次之。

可呈小流行,多发生于夏季。

1--2岁婴幼儿多见。

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与眼结膜炎同时存在,可致眼睑浮肿,颈部

或耳后淋巴结可肿大。

病程1周左右。

二、急性支气管炎

(一)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就是指支气管粘膜急性炎症。

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变得湿罗音。

肺部叩诊多无异常。听诊时呼吸音粗糙或有干性哆音,有时可能听到粗中湿罗音,晨起及夜间较明显,且不固定,罗音可固体位改变或在咳嗽后消失。

三、急性支气管肺炎:

(一)概述

1、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她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

2、临床表现:典型: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

共同点。

3、肺炎就是儿科常见病,也就是我国小儿死亡得第一位原因,故加强对本

病得防治十分重要。

(二)分类

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2、病因分类 :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1月者、迁延性肺炎病程1-3月、慢性肺炎

病程>3月者

4、病情分类: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她系统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三)、病因:病原:细菌与病毒为主要病原。

(四)机制:炎症造成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毒血症。

(五)、临床表现 :

(1)轻型

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气促。

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 ;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得中、细湿罗音,叩诊正常。

(2)重症除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与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得临

床表现:

循环系统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doc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下面是我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下面是我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2.生后5~6个月IgG消失,应按时预防接种。(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胎40,新28,围28~7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

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 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体重 +月×0.7 6+月×0.25 7+年×2 >2 70+年×7 3~12个月:体重=(月+9)/2 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半 岁65cm,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70。 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2.脊柱的发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 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 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 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 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 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 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补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0.15-0.3%;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3)一些溶液:1:2含钠液张力为1/3,1:4含钠液张力为1/5,2:1含钠液张力为等张,2:3:1含钠液张力为1/2张,4:3:2含钠液张力为2/3张,2:6:1含钠液张力为1/3张。 4.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1、胎怯补肾调元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厌食换功增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就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得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得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与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就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得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得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得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得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 (三)牙齿得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儿童时期就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得阶段,因此表现出得基本特点有: 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 ②对疾病造成损伤得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得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得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与性格行为得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与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 医学方面特点: 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与四肢得比例发生改变,内脏得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得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得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此外,某年龄阶段得机能不成熟常就是疾病发生得内在因素,如婴幼儿得代谢旺盛,营养得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就是此时期胃肠得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得病理反应与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得差异,即或就是不同年龄得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得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与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得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得能力比成人与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就是心理、行为形成得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胎儿得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得时期。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就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得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与消化紊乱。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与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六)学龄期:自人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儿童得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得科学文化教育。(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得青春期开始年龄与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此期儿童得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得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就是连续得、有阶段性得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得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与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得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得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得规律。 4.生长发育得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得影响,存在着相当大得个体差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指标正常值瞧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