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路线图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路线图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路线图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路线图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1)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5)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11)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18)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23)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 (28)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33)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 (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55)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发。重点在煤炭开采隐蔽灾害探查、重大灾害综合治理、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煤系共生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煤炭智能开采、地下气化开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矿山建设。重点在绿色高效充填开采、绿色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采动塌陷区治理与利用、保水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及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型矿区基本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原煤入洗率达到80%,采动环境损害降低7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开采,机械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上全覆盖,重点煤矿区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50%以上,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单个气化矿井年气化50万吨煤炭。

2.2030年目标。煤炭实现科学产能。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原煤入洗率达到应洗尽洗,采动环境损伤降低9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智能化开采,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路线图

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顺槽集中控制,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规模化地下气化开采矿井实现工业示范。

3.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

(三)创新行动

1.地质保障与安全建井关键技术。研究西部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大深度和智能化的地质钻探技术及装备、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无人机航磁技术、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的评价及煤矿安全地质保障技术;研究千米冲积层立井施工、西部弱胶结软弱岩层钻井法凿井和大斜长沿轴线斜井冻结等安全建井关键技术。

2.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及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技术。研发煤矿水害、火灾、瓦斯、顶板及冲击地压等主要灾害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重大灾害危险源及前兆信息识别与自分析评价技术,研发事故隐患相关基础参数、工程参数、人员及设备运行状态与故障参数等信息监测技术及装备,以及重大灾害智能预警技术。

3.深部矿井煤岩、热动力灾害防治技术。研发深部矿井采场及围岩控制技术与装备、以区域卸压增透和致裂卸压增透为主的深部矿井煤岩瓦斯灾害治理技术及装备,研发以阻化泥浆和液氮为主的深部矿井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工艺与装备;研究以集中降温和局部降温为主的深部矿井热害综合治理技术。

4.矿山及地下工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研发煤矿重大事故灾区高可靠性无人侦测技术、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及装备、灾变环境应急通讯及遇险人员搜求技术与装备,以及分布式联合仿真救援培训演练系统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5.煤炭高效开采及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成套技术及装备、巷道高效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以及薄和较薄、大倾角-急倾斜及特厚的煤层高效高回收率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千万吨级矿井大型提升装备、煤矿智能供配电与节能技术;研究矿山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并行分析技术、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煤矿智能预测和决策系统,以及矿业感知、管控、诊断与维护技术。

6.与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煤矿区煤炭及伴生资源条件探测和精细识别技术,以及矿井水井下储存、深度净化处理、综合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技术;研发西部煤田控火及热能利用技术、煤与煤层气共采及瓦斯高效抽采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煤-水-气-热-铀”多资源共采关键技术。

7.煤炭绿色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技术及装备、绿色结构充填控制岩层沉陷关键技术,以及大型露天矿连续、半连续开采工艺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无煤柱连续开采、保水开采、矿区环境遥感监测、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高强度大规模开采、西部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与控制等技术研究,研发毛煤井下分选与矸石井下充填处置技术与装备。

8.煤炭高效分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煤炭精细化重介质分选技术、高效干法选煤技术、煤炭产品质量监测与选煤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千万吨/年模块化洗选技术与装备,以及矿区煤泥综合利用技术。

9.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煤炭开采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开发技术、煤炭高强度开采沉陷与生态演变精准监测及修复治理技术,以及赤泥与煤矸石混合堆存技术;研发矿区地貌、土壤、植被、水体重构和景观再造技术。

10.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技术。研究气化煤层的赋存条件判识,以及高可靠性的地下气化炉燃烧工作面位置监测方法,研发拉管法后退式注气装备与工艺,以及地下气化的燃空区充填及气化工作面组的接替技术与工艺。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在页岩油气赋存机理、资源和选区评价等基础理论与技术,页岩油气藏地质建模、动态预测和开采工艺,页岩油气长水平井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改造技术和关键装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在深层煤层气开发、复杂储层煤层气高效增产、低阶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开发、煤层气开发动态分析与评价,以及煤层气井高效排水降压工艺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目标预测及评价、钻井及井筒工艺、高效开采,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控制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路线图

2.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在深-超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及评价、储层地震预测及安全快速钻井、深层超高压油气流体评价,以及复杂储集层深度改造和开发配套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3.深海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重点在深远海复杂海况下的浮式钻井平台工程、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海底管道与立管工程、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控制、深水钻井技术与装备,以及基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的开发技术评价及优选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初步明确页岩油气富集机理、流动机理,建立页岩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页岩含气量准确测定、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产能预测、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分段压裂技术,陆相页岩油气地质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取得进展,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基本实现自主化生产,单井成本降低10%以上,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煤层气基地直井平均产量达到2500方/天,水平井产量达到15000方/天,实现高煤阶煤层气高效开采;油页岩地面干馏收油率达到90%以上、尾料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地下原位裂解技术实现产业化,建成3~5个示范工程;落实冻土区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建成2~3个先导开采试验区。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形成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体系,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完善,且总体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埋深7000米以上深层油气开发技术。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

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体系,自主建造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平台,形成自主开发3000米深水大型油气田工程技术能力。

2.2030目标。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查明不同类型页岩油气富集机理、开发机理、流固耦合机理,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页岩含气量准确测定、页岩油气测井综合评价、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产能预测、长水平井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分段压裂等技术,配套装备、工具、材料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改造费用大幅度降低,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和陆相页岩油气的有效开发;实现低煤阶煤层气选区动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有效开发能力,初步建成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基地。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且技术趋于成熟;深-超深层油气资源有效开发,勘探开发埋深突破8000米领域,形成6000~7000米有效开发成熟技术体系。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且技术趋于成熟;实现深远海油气田工程技术有效开发达到4000米水深,深海油气勘探、钻井以及开发生产关键工程技术与装备完全国产化。

3.2050年展望。全面建成先进的页岩油气科技体系,配套的装备、工具、材料全面实现国产化,页岩油气资源实现高效开发,产量持续快速增长,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全面建成深层油气科技创新体

系。全面突破深远海钻采工程技术与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建成先进深远海油气开发工程科技体系。非常规和深层、深海油气资源全面高效开发,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我国油气产量主力。

(三)创新行动

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技术。针对我国海、陆相页岩层系特点,研究页岩油气赋存机理与分布规律,开展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页岩含气量测定、页岩油可流动性评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评价、页岩油气测井综合评价和“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等研究,形成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体系。

2.页岩油气流动机理与开发动态预测技术。针对我国页岩油气藏的地质特点,以油气藏精细描述和地质建模研究为基础,借助现代油藏工程的技术手段,开展页岩油气多尺度耦合流动机理、物理模拟、产能预测和动态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技术等基础研究,揭示页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流动规律,发展页岩油气藏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页岩油气成井机制及体积压裂技术。开展高精度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增产改造与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海相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与压裂改造技术、陆相页岩油气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与压裂改造技术、无水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实现不同类型(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不同深度(3500米以浅、3500米以深)页岩油气高效开发。

4.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关键装备与材料。针对页岩储层低孔、特低渗特点,研发适合于不同类型页岩的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关键装备、工具、钻井金属材料、油基钻井液和弹塑性水泥浆体系,开发制备低磨阻、低伤害、低成本的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和高效携砂、低伤害的冻胶压裂液体系,开展压裂返排液再利用技术研究,形成适合于中国页岩油气地质特点的钻完井关键装备、工具及材料,提高国产化比例,大幅度降低钻完井成本,实现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

5.煤层气资源有效勘探开发技术。开展超低渗透煤储层改造技术、多煤层煤层气合采技术、深层煤层气开发技术、复杂储层煤层气高效增产技术、低煤阶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动态分析与评价技术和煤层气井高效排水降压工艺技术等研究,保障我国煤层气产量稳步增长。

6.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水合物勘探目标预测评价技术、钻井及井筒工艺技术、高效开采和复合开采技术、安全控制技术、开采环境监测技术,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示范工程,掌握有效开采技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

7.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技术。开展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及评价技术、深层-超深层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深层超高压油气流体评价技术、深层复杂储集层深度改造与开发配套技术,以及深-超深层安全快速钻井技术等研究,实现深层油气高效开发。

8.深海油气有效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开展深远海浮式钻井平

台工程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技术、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工程技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以及深水大载荷采油装备关键设备轻量化技术、深水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监测技术研究。研发水深3000米领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建设海洋深水油气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海洋工程大数据的全景式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技术。全面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从概念研发到总装设计及其建造的完整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9.海洋油气开发安全环保技术。研发海底管道运行监测技术、海洋油气泄漏应急处理技术与装备。针对深远海作业,开展海工装备零排放技术、节能技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分析,以及海底油气设备安全监测技术等研究。

10.非常规及深海油气高效转化及储运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储运技术。针对海上及偏远地区油田,重点开展天然气就地高效转化紧凑型高通量转化技术研究。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分级分质转化。重点在先进煤气化、大型煤炭热解、加氢液化、焦油和半焦高效转化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重要能源化工产品生产。重点在天然气、超清洁油品、航天和军用特种油品、基础化学品、专用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3.煤化工与重要能源系统耦合集成。重点在与火力发电、炼油、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路线图

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转化、燃料电池等系统的耦合集成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4.煤化工废水安全高效处理。重点在提高复杂废水处理能力、降低成本、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排放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5.先进煤电技术。重点在常规煤电参数等级进一步提高、新型煤基发电和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方面上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开发出3000吨/天以上大型煤气化技术及煤种适应性强的新一代气化技术;形成成熟的低阶煤热解分质转化技术路线,完成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煤制燃料技术、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掌握成熟高效的百万吨级煤制油及特种油品工业技术和催化剂,完成10亿方级自主甲烷化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实现煤制化学品技术的升级和技术集成。突破煤气化废水预处理、改善可生化性、特征污染物降解及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完成废水处理技术工业示范。全面掌握700℃等级高温材料制造和加工技术,掌握新型煤基发电技术,开发和示范燃煤机组烟气多污染物(SO2、N0x、Hg等)一体化脱除技术。

2.2030年目标。形成适应不同煤种、系列化的先进煤气化技术体系,突破基于新概念的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技术。实现百万吨级低阶煤热解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突破热解与气化过程集成的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的煤制燃料和化学品新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突破煤化工与炼油、石化化工、发电、可

再生能源耦合集成技术并完成工业化示范。建设700℃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建成新型煤基发电技术示范工程并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污染物净化一体化工艺设备成套技术。

3.2050年展望。形成完整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煤炭加工转化全生命周期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提高,支撑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700℃常规煤电技术供电效率达到56~60%;掌握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MHD-CC)发电等探索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全部煤电机组实现低成本污染物超低排放,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技术全面应用。

(三)创新行动

1.先进煤气化技术。研发适应于高灰熔点煤的新型超高温气流床气化技术、处理能力3000吨级/天以上大型气化炉、千吨级/天连续自动液态排渣床加压气化炉;突破大型流化床加压气化关键技术,开展2000吨级/天气化炉工业示范;研制日输送量千吨以上煤气化专用粉煤输送泵;开展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和加氢气化技术研究,并推进工业示范。

2.先进低阶煤热解技术。研发清洁高效的低阶煤热解技术,开展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加强热解与气化、燃烧的有机集成,开发气化-热解一体化技术和燃烧-热解一体化技术,与燃气循环发电或蒸汽循环发电结合,开展油化电多联产工业示范。研究更高油品收率的快速热解、催化(活化)热解、加压热解和加氢热解等新一代技术。

3.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研发煤焦油轻质组分制对二甲苯、中质组分制高品质航空煤油和柴油、重质组分制特种油品的分质转化技术,开展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研究中低温煤焦油提取精酚、吡啶、咔唑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建设50万吨/年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芳烃和环烷基油工业化示范工程。

4.半焦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半焦在民用散烧、工业锅炉、冶金、气化、发电等方面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完成清洁高效的民用炉灶和工业窑炉燃烧试验、示范及推广;完成半焦用于烧结、高炉喷吹、大型化气流床和固定床气化、粉煤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化试验、示范及推广。

5.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技术。研发温和反应条件下的新一代煤直接液化技术、高温费托合成等新型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超清洁汽柴油以及军用柴油、大比重航空煤油、火箭柴油等特种油品生产技术;研究煤衍生油预处理、芳香化合物提取、分离及深加工技术。加强煤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高温费托合成与低温费托合成的优化集成,完成百万吨级工业示范。

6.煤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开发煤经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制天然气成套工艺技术,开展10亿方/年工业示范。研究煤气化与变换、甲烷化的耦合集成技术,探索一步法煤制天然气技术。开发新一代氢气分离技术,中小型洁净煤气化制工业燃气成套技术。

7.新一代煤制化学品技术。研发新型的氨、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技术和催化剂;突破甲醇制芳烃、石脑油与甲醇联

合制烯烃、二甲醚羰基化/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合成气制高碳伯醇、煤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甲苯烷基化制对二甲苯、煤氧热法制电石等技术,并开展大型工业示范。探索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技术。开展煤制化学品高效催化剂研发、放大与工业制备,设计制造配套的大型工业反应器及其他关键设备。

8.煤油共炼技术。研究煤油共炼协同反应机理、原料匹配性调控技术,以及新一代高活性、高分散性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定向转化生产清洁油品、特种油品和芳烃技术;自主研制单台150万吨/年大型浆态床加氢反应器、新型高压差减压阀、高压油煤浆输送泵等关键装备;研发含油残渣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9.煤化工耦合集成技术。研发煤与生物质和垃圾共气化、煤化工制(用)氢系统与风电(太阳能)制氢集成、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储能和调峰集成、煤化工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集成、煤化工与燃料电池发电集成、煤化工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集成等关键技术。

10.高有机、高盐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开发典型污染物高效预处理、可生化性改善、去除特征污染物酚及杂环类和氨氮等高有机废水近零排放关键技术;开发包括臭氧催化氧化的深度处理技术及浓盐水分离、蒸发结晶组合技术;研究废水处理各项技术的优化组合,完善单质结晶盐分离流程和结晶盐利用,开展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优化和工业示范。进一步研发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路线的煤化工废水全循环利用“零排放”技术。

11.700℃等级镍基合金耐热材料生产和关键高温部件制造技术,以及主机和关键辅机制造技术。研发700℃镍基合金高温材料生产和加工技术,耐热材料大型铸件、锻件的加工制造技术,高温部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及高温材料的检验技术等;研究700℃机组主辅机关键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研发7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及关键辅机和阀门国产化制造技术。

12.新型煤基发电技术。研究6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褐煤预干燥及水回收高效褐煤发电集成及设备开发技术,实现在600MW等级或以上容量机组褐煤高效发电集成技术的工程应用;研发1000MW等级超超临界褐煤锅炉配套风扇磨煤机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并掌握全燃准东煤锅炉燃烧技术,建设示范工程。

13.多污染物(SO2、NOx、Hg等)一体化脱除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污染物(SO2、NOx、Hg等)一体化脱除技术,包括研发具有同时吸附多污染物的新型高效吸附剂及高效、低成本氧化剂、氧化工艺与设备、以及高效催化剂等,研发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工艺关键装置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工艺流程优化技术等。

14.煤电技术探索。重点探索研究基于富氧燃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及碳捕集技术、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IGFC-CC)发电技术,以及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MHD-CC)发电技术。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CO2的大规模、低能耗捕集。重点在燃烧后CO2捕集上实现重大突破,并积极在燃烧前CO2捕集及富氧燃烧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CO2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重点在CO2的驱油、驱气、驱水及CO

的矿化发电和生物化工规模化利用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

3.CO2的安全可靠的封存、监测及运输。重点在封存机理、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封存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建设、全流程的监测和预测(警)、安全高效的CO2长管道运输及管网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突破低能耗捕集关键材料和工艺,验证基于IGCC系统的CCUS技术,初步掌握富氧燃烧系统的放大规律和设计方法。集成、配套和完善CO2综合利用与封存的产业化技术,初步建成涵盖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和生物工程等的CCUS技术示范工程。建立封存的监测、核证和计量系统,形成安全环保评价标准;突破CO2长距离安全运输技术。建成百万吨级全流程CCUS技术示范工程。

2.2030年目标。燃烧后捕集材料和工艺获得革命性进展,建成基于IGCC系统的全流量CO2捕集示范工程,实现大规模富氧燃烧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构建涵盖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和生物工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路线图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1)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5)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11)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18)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23)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 (28)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33)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 (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55)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发。重点在煤炭开采隐蔽灾害探查、重大灾害综合治理、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煤系共生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煤炭智能开采、地下气化开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矿山建设。重点在绿色高效充填开采、绿色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采动塌陷区治理与利用、保水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及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型矿区基本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原煤入洗率达到80%,采动环境损害降低7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开采,机械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上全覆盖,重点煤矿区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50%以上,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单个气化矿井年气化50万吨煤炭。 2.2030年目标。煤炭实现科学产能。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原煤入洗率达到应洗尽洗,采动环境损伤降低9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智能化开采,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烟台职业学院 2013年7月

目录 一、专业信息 (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三、毕业条件 (2) 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 五、典型工作任务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 七、课程描述 (6)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 九、考核评价 (10) 十、教学条件保障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代码:580420 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 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 (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 A.职业核心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加速器 一、技术路线图的缘起 技术路线图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摩托罗拉主要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康宁公司主要用于公司的和商业单位战略。 技术路线图真正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Robert Galvin。当时,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动了一场绘制技术路线图的行动,主要目的是鼓励业务经理适当地关注技术未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预测未来过程的工具。这个工具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识别重要技术、传达重要技术的机制,使得技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 摩托罗拉的经验引起了全球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兴趣空前高涨,技术路线图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而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技术路线图已经是公认的技术经营和研究开发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 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图呢? 二、技术路线图的内涵与特征 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 三、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在于为技术开发战略研讨和政策优先顺序研讨提供知识、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技术路线图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根据日本产业经济研究所(.jp)的调查,美国的一个大型半导体制造设备制造商独自绘制了技术路线图,每3周更新一次,在观察本领域世界先进技术动态的同时,确认自己技术的位置,决定下一步的战术和战略。半导体行业的摩尔法则“每18个月半导体集成度将提高两倍”就是基于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的一个表述。摩尔法则的意义不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在半导体开发技术的精细化、高度化的过程中,对关联企业明示了应该开发的具体技术和达成期限,使其向此集中。摩尔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英特尔公司握有自己绘制的半导体开发技术路线图,随时察看技术发展动态,预测技术创新点,督促关联企业的开发竞争。有10%的英国企业已经引入技术路线图(Phael, Shehabudeen& Assaku,2002)。在企业,技术路线图至少有市场营销工具、研发管理工具、投资决策工具、决策的知识背景准备这样几个功能。 在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展过程中,有以民间为主导的路线图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路线图。民间主导的路线图大多是技术发展指南,趋势记录;政府主导的路线图大多是资源配置方案、行动计划。 各方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制定技术路线图,根本原因在于其对技术、产业和组织发展的巨大作用,虽然不同类型的技术路线图有着相对不同的作用,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作用。 目前,所有的公司都面临激烈的市场变化。所有的产品、服务和业务都需要依赖与迅速变化的技术。产品变得更加复杂,而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苛刻。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

基于能源国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

基于能源国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 摘要2009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油价上升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壓力,美日欧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还不清晰,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平稳健康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对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于能源国情;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前言 近年来,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世界环保组织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受到了行业发展与社会上资源分配发展的重视。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的展开了研发与实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种类、技术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动力燃料的选用上,各国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制定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发展路线,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环保节能型能源汽车转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1.1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未来汽车保有量将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汽车产业仍将会保持一种较快的增长势头,这必然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另外,由于汽车尾气等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也正在困扰着发展中的中国,如果不采取措施甚至会更加严重污染环境。传统能源的短缺和有限性,凸显了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第一,中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2009年3月,正式了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目标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合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在代用燃料汽车方面,已基本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的方针政策。 第二,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拥有较好的社会基础。目前,中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0%以上,电动自行车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国内动力电

2020年度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提高答案解析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3.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1.0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0分) A.十七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三届人大 5.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0分) 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 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 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 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 6.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1.0分) A.有害气体 B.稀有气体 C.温室气体 D.空气污染物 7.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1.0分)

A.100 B.200 C.300 D.500 8.()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1.0分) A.室内空气污染 B.石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 C.混合型污染 D.特殊型污染 9.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1.0分) A.永续发展 B.合作分享 C.共生和谐 D.绿色文明 10.()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1.0分) A.十六大报告

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摘登 空间科技 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 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通过战略目标1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在解答以下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1.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 2.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地外空间的生存表现和能力是怎样的? 3.太阳和太阳系是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 4.是否存在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解析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 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加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刻不容缓。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办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未来二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仍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加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刻不容缓。 日前《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正式公布,将先进制造技术划分为11个技术领域,其中产品设计、成形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微纳制造、再制造及仿生制造六个技术领域是机械工程技术中的基础共性技术领域。《路线图》中对未来20年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明确、清晰的发展路径。 先进制造七大技术领域发展前瞻 1.产品设计技术 产品设计包括创新设计、生态化设计、智能设计、保质设计、组合化/系列化设计、文化与情感创意设计。未来的产品应具有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和超常化的功能与性能;更高的效能比和性价比,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更优的生态性,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并可通过分布、并行和协同的途径实现高效、优质的产品研发。

《路线图》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大部分重大机电装备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设计技术,通用的现代设计技术将在大型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微电子、光电子和微机械的核心设计技术,自主研发的设计工具软件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将在机电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成形制造技术 成形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它包括制造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和增量制造技术。实现成形制造的绿色、高效、精密,对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发展国防以及航空航天事业有着重要作用。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可满足汽车、大飞机等制造对铝、镁、钛合金成型件的需求,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发展新型绿色成型制造技术,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成型过程智能化。 3.智能制造技术 世界经济已从设备、资本等要素竞争转向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正逐步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知识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智能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发展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全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找寻能够代替石化能源来作为动力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汽车的一些特点和分类进行了粗略的总结,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畅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力汽车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起初各个国家开始尝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石油价格持续飙升造成能源紧缺,次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车、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放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继而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并且尝试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等。不过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模式都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够满足代替石油消耗的根本目标。面对全球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国都开始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作为保持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全球碳排放标准的推出强化了主要国家推动纯电动汽车

产业普及的动力的欲望,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进程所带来的污染给地球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务必在未来三十年内尽可能的将碳排放量的指标降到合理 水平,而减低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很显然比赚钱来的更为迫切更为紧急。推广和普及纯电动汽车是非常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降低碳排放量,减缓人与自然矛盾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煤炭、 石油、太阳能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因为它们的储藏量不断减少以外,更加严重的是经过科学家仔细科研发现,这些能源在使用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的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可供人们实用的电动汽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的英国,发明者是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这比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戴姆勒发明以汽油作为动 力的汽车还早了至少10年以上。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 一辆最为搭载货物的货车,只是用于日常生活运送货物需要,使用的技术是运用化学原理将锌、铁、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成为一次电池。然后再从一次电池发展成二次电池,这样看起来视乎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当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作出了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围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能源技术创新和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领域,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以及重点创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1)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北美率先取得突破,页岩气和致密油成为油气储量及产量新增长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水深记录不断取得突破; 主要国家均开展了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工作,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增压富氧燃烧等技术快速发展。

燃气轮机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高,H级机组已实现商业化,以氢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正在快速发展; 三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机组主流技术,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及循环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风电技术发展将深海、高空风能开发提上日程,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不断提高,光热发电技术开始规模化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多元化发展; 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电气设备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储能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 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强调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已陆续出台了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核能等清洁电力等新计划。 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2030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了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方针,继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储能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循环等先进煤炭利用技术。 欧盟制订了《2050能源技术路线图》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智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发展思路,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能源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举措,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氢能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氢能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未来10-20年将迎来快速发展重大机遇期近期,氢能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从欧美政府到国际能源署等重要国际组织,都对氢能经济寄予厚望。我国也在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前期,预计随着技术研发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氢能发展潜力再获国际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石油价格冲击,各国开始关注氢能研发与应用。21世纪初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影响,节能减排和能源清洁化步伐加快,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力再次获得人们关注。氢能是理想的清洁二次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用储氢材料储氢,用氢燃料电池发电,将构成“净零排放”可持续利用的氢能系统,成为可再生能源之外实现“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 氢能发展潜力越来越被国际认可,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积极制定支持氢能投资政策。截至目前,占世界GDP70%的18个国家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全球直接支持氢能源部署的政策总计约50项。美国自2010年以来,每年对氢能和燃料电池的资助达1亿~2.8亿美元。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联合组织于2019年2月发布《欧洲氢能路线图:欧洲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报告,提出了欧盟面向2030年、2050年的氢能发展路线图;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3月10日宣布成立“清洁氢能联盟”;日本将“氢能社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4年以来先后制定《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氢能基本战略》《第五次能源基本计划》《氢能与燃料电池路线图》,计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达到20万辆,到2030年达到80万辆,燃料补给网络包括900个加氢站,是目前的9倍左右。 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在积极推动氢能发展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合作意愿强烈,在2019年G20(大阪)峰会召开期间,美日欧三方签署《关于未来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致力于未来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全面合作,引导能源体系向氢能过渡。近日,加拿大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以加速推进能源产业清洁转型;而德国则联合法国、荷兰、奥地利、比利时与卢森堡等国,呼吁

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第25卷 第23期2009年1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 ol.25 N o.23 D ec. 2009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李宠华2,1,杜 英13,马燕玲1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技术路线图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管理工具。20世纪末期起源于美国汽车行业,很快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其大中型企业和诸多行业协会普遍使用的新型管理工具。简要概述了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相关理论,依据科技创新的含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并对科技规划的导向作用、科技管理的变革作用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等方面论述了技术路线图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路线图;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党中央提出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此,就必须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1]。我国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产业、企业都面临着变革不适应创新要求的发展模式,科学谋划长远发展。作为技术预见的工具,技术路线图创新了人们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在美、英、日、韩、德等技术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说,它是现代创新相互作用模型在技术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是贯穿其始终的灵魂。研究技术路线图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深刻认识、广泛使用技术路线图,多维度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技术路线图概述 1.1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 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定义的表述有多种,国外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国家[2]。国内学者在定义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但都强调时间维度、视图工具。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给出的定义是:技术路线图是对未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态势,提出应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群、主导产品(产业)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图表描述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为有效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奠定基础[3]。我们认为,该定义全面表达了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 1.2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概括而言,从路线图的结果看,展现了技术发展的全景图,提供了一个到达愿景目标的路径,可以利用技术路线图作为选择和决策的依据,包括政策、投资、合作、研发等的选择和决策。从技术路线图过程来看,主要是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共同的愿景,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全过程,进而形成研究应用化的氛围,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4],有利于技术的群体突破。 1.3 技术路线图的分类 从技术路线图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1)产品技术路线图;(2)产业(行业)技术路线图;(3)破坏性技术路线图;(4)科学路线图。 从技术路线图的开发主体来看,可分为:(1)企业技术路线图;(2)产业技术路线图;;(3)国家技术路线图。 1.4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制定一个完整的技术路线图,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活动,包括前期调研分析、设(确定领导者)、确定范围和边界;第二阶段为开发技术路线图,包括确定将成为路线图的主要产品、 3作者简介:李宠华(1972年5月-),女,汉,甘肃秦安人,甘肃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杜英(1963年7月-),副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信息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E-m a il: do i ng@g s s tc.g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5431009.html,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2020年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智慧矿山是什么? 智慧矿山,是指基于现代煤矿智能化理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矿山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分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 通俗的讲,智慧矿山与传统煤矿就像智能手机和普通手机,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和传统汽车。以无人驾驶为例,通过“地图+规划+预测”结合“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信息化,通过“控制+定位”结合“机器学习+仿真训练”可以实现智能化驾驶。智慧煤矿也是在现有煤矿基础上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新理念实现煤矿智能化。 普通煤矿如何发展成智慧煤矿,一是需要智能系统基站、远端控制平台等基础建设;二是需要煤机等装备智能化改造或购置;三是需要交互式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平台等软硬件建设;四是需要各子(分)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的相互衔接与融合,如综采子系统、综掘子系统、安全子系统、提升子系统等融合形成整个矿山的智能化成套控制系统。 智慧矿山情景逻辑

新基建将助力智慧矿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3 月 4 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新基建投资计划。可以预见,以5G 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明显提速,并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新基建发展提速将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新基建提到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 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等将极大提升煤炭行业智能化水平。 新基建包含的七大领域中四大领域与煤炭相关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信息技术)路线图

7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份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的《规划》大篇幅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发展的路线图。包括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不只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是从全产业链入手,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并且注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和协调,包括科技金融、大众创业、各类风投等。《规划》还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一体化部署。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海量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出台,空间信息行业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海洋开发、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且引领产业变革。 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信息技术)路线图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技术 重点发展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力争到2020年,建立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 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重点是智能感知与认知、虚实融合与自然交互、语义理解和智慧决策、云端融合交互和可穿戴等技术研发及应用。

生态判断2

1.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提出了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准入、完善环境政策、严格依法监管、统筹区域治理、建立应急体系、明确各方责任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智能环保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地理信息技术、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大数据技术、环境模型模拟技术,在各种环境监控对象或物体中嵌入传感器和装备,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在大数据处理基础上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使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执法和科学决策更加有效,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全面监控、应急预警、高效指挥,保证对环境的管理及时有效。(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在环境标准执行上,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执行。(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错 4.“互联网+”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现代通信技术融入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而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5.臭氧层遭到破坏,会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1.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7.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成为全球治理理念的转折点,生态文明首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未来演化的方向并勾画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创新。(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8.管仲学派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有共同的基本生存法则,其以“人与天调”、“天人相因”为基础的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重要的启迪意义。(1.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院 2013年7月

. 目录 一、专业信息 (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三、毕业条件 (2) 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 五、典型工作任务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 七、课程描述 (6)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 九、考核评价 (10) 十、教学条件保障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代码:580420 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 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 (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 A.职业核心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路线图(打印版)

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路线图 一、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 (一)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发起:由两岸四地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 (二)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备组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两岸四地协同创新联盟 内地工作站,商请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科协参与。 (三)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组成:台湾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沈阳自动化所,清华大 学,深圳市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专家学者领衔成立实验室; (四)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置:暂时设置在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五)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的组成的经费: 1. 研究项目经费(向深圳市、广东省和国家的相关机构申请); 2. 建设与开办经费(由筹备组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 3. 产业化经费(通过筹措产业化基金实现) 二、两岸四地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 (一)中心设理事会,成员由两岸四地实验室和政府企业代表组成; (二)中心设顾问委员会,由国际机器人界知名专家、政府和企业领导组成; (三)中心设若干实验室,由两岸四地知名专家领衔成立;

(四)中心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行政与管理服务;三、技术研究方向: (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整合技术:镭射切割、焊接、涂胶、抛光、去毛边; (二)医疗护理与康复机器人技术:上肢康复、中风康复、外骨骼技术;手术与诊断机器人; (三)服务型机器人:公共服务(饭店服务、接待、安保)、家政服务(送餐、清洁)、个性服务机器人(情感陪护) (四)特种机器人技术:防灾减灾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 (五)水下机器人技术:海洋开发与勘探; (六)飞行机器人技术: (七)智能交通技术:自动驾驶、交通管理、异常事件识别。四、人才培育 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研究生、博士后、以及产业界科研人员来中心研修,学习最新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成果转化 推进现有技术成果以及未来研发技术与企业、金融机构和园区 对接,加速产业化进程,扩展市场占有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六、时间进度 (一)自中心成立3个月内,各参加高校、院所与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订共建协议; (二)自中心成立6个月内,各实验室找准定位、确立研究方向,

山东省菏泽市2020届4月高三联考地理试题(一模)word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0届高三联考 地理试题2020.0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淸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堿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深汕特别合作区(图1)是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新城,位于粵港澳大湾区的最东端,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汕铁路、深汕高铁交会点,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深汕特别合作区力推¨总部十基地″¨“研发十生产”“智慧十运用”发展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据此完成1~3题。 1.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深圳市卫星城的建设B.完善粵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网 C.开发利用滨海区土地资源D.带动粤东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2.深汕特别合作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推崇创新文化②新能源开发能力强③自然环境优美④政府订单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起点,不走“转型升级”的弯路,有利于 A.节省前期建设投资B.缩短规划布局工期 C.减少劳动力的流出D.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山东省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山东省中部山地地形凸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省耕地率全国最高,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各省第一位。山东省不同区堿、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差异较大(图2)。据此完成4~5题 4.山东省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各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小 B.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大 C.有灌溉设施耕地的比重由东向西增加 D.各区耕地比重与坡度呈反比,与灌溉设施呈正比 5.山东省不同区域耕地类型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A.鲁西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耕地坡度小于25° B.鲁西南地区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人口最少 C.鲁东地区水资源缺乏,有灌溉设施耕地最少 D.鲁中地区范围最小,耕地所占比重最小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生物地膜的研究,但是塑料地膜仍然是世界地膜市场的主流产品。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塑料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标准不同(表1)。据此完成6~7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