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古建筑斗拱

中国传统古建筑斗拱

中国传统古建筑斗拱
中国传统古建筑斗拱

目录

一、斗拱是什么 (1)

二、斗拱的基本组成 (1)

1.斗拱基本组成 (1)

2.斗 (1)

3.拱 (1)

4.翘 (2)

5.昂 (2)

6.升 (2)

三、斗拱的作用 (3)

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 (3)

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 (3)

增强抗震能力 (3)

丰富檐口造型 (3)

四、斗拱演变 (3)

1.汉代斗拱 (4)

2.南北朝斗拱 (6)

3.隋唐斗拱 (7)

4.宋辽金元斗拱 (11)

5.明清斗拱 (18)

五、宋式斗拱 (24)

1.材分制 (24)

2.造斗之制 (24)

3.造拱之制 (26)

4.下昂尖卷杀、耍头制度 (26)

5.典例 (27)

六、清式斗拱 (28)

1.斗口制 (28)

2.造斗之制 (29)

3.造拱之制 (30)

4.昂头、蚂蚱头之制 (30)

典例 (31)

七、斗拱分类 (32)

一、斗拱是什么

斗拱,又称铺作(宋式),牌科(吴式)等。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结构,由许多斗性木块,与肋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二、斗拱的基本组成

1.斗拱基本组成

斗拱基本构件:斗,拱,翘,昂,升。

2.斗

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形状如斗而得名。

图 1

3.拱

拱是矩形断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为横向承挑作用,有瓜拱,万拱,厢拱之别。

图 2

4.翘

翘外形与拱相同,其承挑方向与拱不同,翘为纵向出挑的短枋木。宋法式中翘被称为“华拱”,或“抄拱”。

图 3

5.昂

昂与翘一样是纵向出挑构件。其前后伸出贯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内。

图 4

6.升

统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构件。位于拱、翘、昂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用于承托上层构件,实际上是一种小斗。

图 5

三、斗拱的作用

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Array斗拱由纵横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层层累叠、逐渐扩展,使出檐宽度增加。无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拱出踩,随着斗

拱出挑踩数增加,整体出檐尺寸随之增加。出檐变大,墙体和基础的遮盖面积变大,

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增强了。

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Array屋面荷载通过桁檩传递给屋架梁,由梁传到柱。有斗拱的建筑的檐口荷载由若

干斗拱组承接,分散传递檐口柱枋上,使受力更加合理。

增强抗震能力Array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的薄弱点,除刚性接点外,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斗拱构件纵横交叉,严密咬合,可

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分解其破坏性,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丰富檐口造型Array斗拱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立体造型,拥有了很强的装饰性,时整座建筑显得或生动活泼,或富丽庄严,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四、斗拱演变

斗拱的出现经过了历史长时间的演变,自秦汉以来,方始成型。

图 6 斗拱起源

1.汉代斗拱

栌斗在汉代建筑中已经渐成定式,下接柱子,上承檐枋及横梁,柱、拱比例较大。有出挑和不出挑之分。

主要类型:

1)实拍拱:柱头左右横出一短枋,以承檐枋,状似雀替。

图7 短枋作斜杀

2)栌斗上施曲拱,两端各置一散斗,以承托檐枋。

图8 一斗二升拱

3)栌斗上施S形曲臂拱,两端散斗,散斗下有皿板。

图9 一斗二升曲臂拱

4)鸳鸯交手拱

图10

5)向外出挑的一斗三升斗拱,拱两翼卷杀如实拍拱,下斗用皿板。

图11 出挑一斗三升拱

6)重叠出挑无卷杀六升拱

图12 出挑六升重拱

2.南北朝斗拱

南北朝时出现人字拱,作为补间斗拱使用,下接阑额,上承檐枋。同时斗拱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下昂出现。

人字拱有直脚人字拱,曲脚人字拱,人字斗拱还与蜀柱或一斗三升斗拱等结合使用。

图13 直脚人字拱

图14 曲脚人字拱

图15 人字拱、蜀柱组合

图16 人字拱、二升拱组合

图17 一斗三升拱圆形卷杀

下昂是斗拱从不出挑到出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进步,下昂的出现才有了斗拱后来纷繁复杂的变化和结构意义上的蜕变。下昂在汉代还不曾出现,而隋唐初期却已有保存下来的建筑实例,并大量见于同时期历史文物中,因而专家推断下昂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汉代斗拱中常见的皿板依旧存在,却渐渐减少。

3.隋唐斗拱

隋唐时期斗拱已经发展出完整的体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同时期遗留的典型代表有: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日本唐招提寺金堂。

此时期出现的变化:

1)下昂:由方头昂减少,批竹昂流行,唐以后方头昂基本不再使用。

2)耍头:批竹耍头大量使用,而唐以后则基本不再使用。宋之后蚂蚱头耍头

广泛使用。耍头本身出于美观需要也多有其他的特别造型,如翼形,云形

等。

3)内檐偷心,外檐出抄。内檐连续偷心,铺作层数一般多于外檐。外檐出抄

一般不超过两抄,偷心、计心相隔。

4)柱头枋隐出拱头,此做法沿袭至元。

5)人字拱广泛应用,补间铺作产生并进一步发展

图18 法隆寺金堂云形拱方头昂云形耍头(隋)

图19 法隆寺云形拱方头昂无耍头(隋)

图20 唐招提寺金堂柱头科斗拱方头昂无耍头(唐)

图21 南禅寺大殿柱头铺作批竹耍头(唐)

图22 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批竹昂翼形耍头(唐)

图23佛光寺大殿补间铺作批竹耍头(唐)

图24 佛光寺内槽柱头铺作连续偷心(唐)

图25 独乐寺观音阁柱头铺作偷心计心相隔(辽)

图26 大雁塔石刻外檐偷心补间人字栱不出挑(唐)

图27敦煌壁画外檐计心补间出挑(唐)

图28 南禅寺大殿柱头枋隐出拱头(唐)

4.宋辽金元斗拱

《营造法式》中对确立了斗拱的规范制度。

1)铺作出挑偷心计心有了规范做法。

2)耍头演变为蚂蚱头形。

3)下昂一直使用至明,宋之前多方头昂与批竹昂,宋后多琴面下昂。同时,

昂(平昂,如清制斗拱中的昂)出现。

4)上昂出现很早,一直沿袭至明。上昂做法多用于平座、内槽或外槽内。上

昂自元后逐渐不用,至明则为隐出上昂,直至被六分头取代。

5)蝉肚绰幕自宋逐渐演变为明清之雀替。

6)襻间斗拱

7)斜拱在金代建筑中常见,是金代建筑一大特征。有45°与60°两种。

8)斗拱藻井,唐代就有了斗拱藻井,极为简单,宋之后藻井结构日趋精美繁

图29 宋营造法式偷心计心规范

图30 宋营造法式偷心计心规范

图31 耍头演变

图32独乐寺观音阁批竹昂方耍头(辽)

图33 保国寺大殿琴面昂无耍头(宋)

图34 晋祠圣母殿琴面昂云形耍头(宋)

图35 营造法式平座上昂蚂蚱头耍头

图36 玄妙观三清殿上昂(宋)

图37 天宁寺大殿上昂下昂(元)

图38 北岳庙德宁殿隐出上昂(元)

图39 少林寺初祖庵蝉肚绰幕插昂(宋)

图40 永乐宫三清殿?头压跳(元)

图41 清工程做法雀替(清)

图42重拱襻间(宋)

图43 单拱襻间(宋)

图44 单拱襻间(清)

图45 重拱襻间(清)

图46 善化寺大殿60°斜拱(金)

图47 华严寺大殿45°斜拱(金)

图48 营造法式斗八藻井(宋)

5.明清斗拱

从宋代以来到清代,斗拱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清《工程做法》再一次规范了斗拱的各项制度。

明代斗拱上承自宋发展至元的古式斗拱,下启清代法式规范的近代斗拱,有三点变化:

1、昂与下昂同时存在

2、上昂不再,隐出上昂——假上昂,代表了上昂走向消失。

3、华头子变为隐出华头子,并最终消失。

图49 社稷坛享殿昂与下昂(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