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学名词解释资料

环境学名词解释资料

环境学名词解释资料
环境学名词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概括地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生态平衡: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征以及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BOD5:20℃条件下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

水圈: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生态系统: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

水体污染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

湿式除尘:利用水形成液网、液膜或液滴,与尘粒发生惯性碰撞、扩散效应、粘附、扩散漂移与热漂移、凝聚等作用,从废气中捕集分离尘粒,并兼备吸收气态污染物。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水圈:大气水、海水、陆地水以及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水,这些水不停运动和相互联系着构成水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城市综合症: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安逸生活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我们闻所未闻的疾病。

填空

1、噪声强弱的客观量度用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等物理量表示。在

实际应用上一般采用对数度,以分贝为单位,即分别用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等无量纲的度量单位来度量噪声。

2、生态系统主要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3、大气污染物根据污染物的物理形态可分为颗粒物和气态物质。

4、生物法处理污水的主要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稳

定塘、土地处理法、厌氧消化法等。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与处置一般包括:对受危害人员的

救治;切断污染源、隔断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减轻或消除

污染物的危害;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

6、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

原微生物。

7、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技术、

破碎技术、分选技术。

8、大气颗粒污染物的除尘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式、湿式、过滤式

和电除尘器等。

9、水体污染物根据其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及其污染特性,可

将水体污染物分为:无机五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

物质、有机有毒物质四大类。

10、地球上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8

11、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

多样性三个层次。

12、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含义是:公平性、可持续性、环境资源与发

展的一致性

13、对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包含有:机械式除尘器除

尘;湿式除尘器除尘;过滤式除尘器除尘;电除尘器除尘。1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主要表现在:核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和有

毒化学品的泄露、扩散污染事故;易燃易爆物的泄露爆炸污染

事故;溢油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污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15、BOD的含义是: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

16、噪声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器和隔

声与阻尼。

17、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火

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和雷击火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等。

18、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

法三大类。

19、CODcr的含义是以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化学需氧量

20、三致效应是致突变效应、致畸效应、致癌效应。

21、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

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

22、中合法处理污水时加入的中和剂主要有:石灰、氢氧化钠、石

灰石等。

简答题

1、简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吸收法: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2)吸附法: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3)催化法: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废气中的气体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或转化为易去除的物质。(4)燃烧法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毒成分转化为无毒物质。(5)冷凝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采用降温或提压,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

来。(6)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成少害或无害的物质。(7)膜分离法:混合气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透过特定薄膜时,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透过速度,从而使气体分离。

2、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

(1)无机无毒物质:主要指排入水体中的酸碱及一般的无机盐类。如化肥、农药、酸法造纸、碱法造纸、制碱等工业废水。(2)无机有毒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他们排入水中会影响水中生物,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如:汞、铬,砷(3)有机无毒物质:主要指耗氧有机物如:生物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4)有机有毒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等。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1)核污染事故(2)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露、扩散污染事故(3)易燃易爆的泄露爆炸污染事故(4)溢油事故(5)非正常大量排污造成的水污染事故。

4、生物法处理污水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1)活性污泥法:将空气连续注入曝气池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水中形成繁殖有大量耗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2)生物膜法:使污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够形成污泥状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3)生物稳定塘:使污水在自然或经人工改造的池塘内缓慢流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4)土地处理法:利用土的净化能力使污水得到净化,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有利农

林业生产。(5)厌氧消化法: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污水,并可产生沼气。可处理高、中等、低浓度有机污水。

5、画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并解释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1)物质流(2)能量流(3)信息流(4)人口流(5)价值流

湿式除尘原理:

当引风机启动以后除尘器内空气迅速排出,与此同时含尘气体受大气压的作用沿烟道进入除尘器内部,与反射喷淋装置喷出的洗涤水雾充分混合,烟气中的细微尘粒凝并成粗大的聚合体,在导向器的作用下,气流高速冲进水斗的洗涤液中,液面产生大量的泡沫并形成水膜,使含尘烟气与洗涤液有充分时间相互作用捕捉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碱性溶液的吸收中合下,达到除尘脱硫的效果。净化后的烟气经三级气液分离装置除去水雾,由烟囱排入空中。污水可排入锅炉除渣机或排入循环水池,经沉淀、中和在生后循环使用,污泥由除渣机排出或由其他装置清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纳入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加剧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4)森林资源不容乐观5)草原退化6)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环境污染问题: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3〕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4)生物多样性锐减

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建筑环境学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即 直接 辐射和 间接 辐射。 2、 风速 和 风向 是描述风特征的两个要素。 3、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 室外气候参数 和 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 4、 人体的能量代谢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 、 环境温度 、性 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长短。 5、 热感觉投票的选项有热、暖、 中性 、 稍热 、稍凉、凉和冷。 6、 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特性可分为化学污染、 物理 污染和 微生物 污染。 7、 空气净化的主要方法有: 过滤器过滤 、 吸附净化法 、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 和紫外线照射法等。 8、 机械通风从实现方法上可分为三类:稀释法、 置换法 、 局部保障法 。 9、 换气效率定义为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 活塞 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换气效率越 高 ,说明房间的通风效果越好。 10、 声压级的定义式为 Lp=20lg(p/p0) ,其中参考声压等于 2*10-5 Pa 。 11、 累积分布声级 L 10=60dB 表示整个测量时间内有10%的测量时间,噪声都超过60dB 。通常在噪声评价中多用L 10、L 50 、 L 90 。 12、 舒适的光环境应当具有以下四个要素:适当的照度水平、 舒适的亮度分布 、 适宜的 色表与色温、 避免眩光干扰 。 13、 亮度对比不变时,视角越小,需要的照度越 大 。在相同的亮度对比条件下,识别相同的视角作业所需要的天然光照度要明显 低于 人工光的照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 C )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A .1 B. 1.2 C. 1.5 D. 2 2、 普通玻璃能够有效地阻隔( C )。 A .可见光 B. 近红外线 C.长波红外线 3、 以下选项中,( D )是评价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的。 A .PMV B. 有效温度 C. 热损失率HDR D. 适应性模型 4、 下列污染物中,( D )不是有机挥发物VOCs 。 A. 甲醛 B. 甲苯 C. 四氯化碳 D. 氨 5、 房间容积V 与通风量Q 的比值V/Q 定义为( C )。 A. 换气次数 B. 换气效率 C. 名义时间常数 D. 排空时间 6、 在理想活塞流通风条件下,等于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的是:( B )。 A. 房间入口处的空气龄 B.空气微团的驻留时间 C. 房间的平均空气龄 D. 空气微团的残留时间 7、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声压级比原来增加( A )。 A. 3dB B. 4dB C. 5dB D. 6dB 8、 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的是( A )。 A. 照度 B. 光通量 C. 明度 D. 亮度 9、 湿黑球温度适用于( D )。 A. 室内中等环境 B. 室内偏热环境 C. 室外寒冷环境 D. 室外炎热环境 10、 夏季服装的热阻一般为( A )。 A. 0.5clo B.1.5clo C. 2.0clo D. 4.0clo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2. 热岛现象 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 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到岛现象。 3. 操作温度 反映环境空气温度ta 和平均辐射温度tr 的综合作用。 To=(hr*tr+hc*ta)/(hr+hc) 4.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

环境科学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 3、污染指数:进料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属性,是表示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的一个指标。 4、等效A声级:规定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的[A]/计权声压级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级声效。 5、人口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均人口教×100 6、环境质量评价:按一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与预测。 7、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地及其微中物及根系(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措施。 等一8、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NO X 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0 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 3、 (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污染现象。 9、氧变曲线: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D0水平,可绘制一条DO下降曲线。 10、生物膜污水处理法:生物膜是使细菌等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口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1999 11、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最响下,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泊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反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现象。 12、酸雨:拍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13、臭氧层破坏: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O 3 吸收短波紫外线,该层物质破坏。 14、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15、生物污染: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突变体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16、特种目的监测:指因环境管理或环境科研需要而进行的非常规性监测,如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环境影响监测等。 17、BODs: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18、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 2.采用两种积分变换法,得到和两种冷负荷计算方法。 3.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 4.建筑物必须满足美观性、安全性和、四个要求。 5.冬季的太阳高度角 越小,则其日射强度越。 6.夜间辐射包括与长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与周围建筑和其它物体外表面的长波 辐射。 7.声速是声波振动状态的传递,与媒介的弹性、和有关。 8.按灯具布局情况可分为照明、照明、照明和照明四种照明 方式。 9.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除了引起人的不舒适外,还会 和。 10.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中暴露水平评价属于评价指标。(选填“主观、客观”) 11.高激发的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或“复杂”) 12.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三类。 13.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品质越。 14.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和。 15.普通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能中的是高透过。 16.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会使人。 17.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分为:、和消声器。 18.人工光源分为光源、光源和LED光源三大类。 19.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和。 20.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Hz~ Hz。 二、判断题(对选“√”,错选“×”) 1.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空气对长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3.常规的送风空调去除的冷负荷包括室内其他各表面向空调的辐射热量。()

4.热中性就是热舒适。() 5.吸烟是世界公认的肺癌的第二大诱因。() 6.物理吸附对所吸附的气体选择性弱。() 7.共振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高频声波。() 8.在暗环境中,人眼能看清物体的颜色,但无法分辩物体的细节。() 9.我国气候分区有两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区划。() 10.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11.当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可用稳态法计算建筑冷热负荷。 () 12.人的热感觉最初由人体皮肤温度决定、最终由核心温度决定。() 13.送风可及性与送风中指示剂浓度有关。() 14.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15.在办公室内,可以用CO 2浓度作为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其原因是 CO 2 浓度易测;并 且 CO 2 浓度能够反映了室内人体代谢污染物的总体水平。() 16.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都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建筑环境学: 2.得热: 3.空气龄: 4.(声音)掩蔽效应: 5.空气温度: 6.热负荷: 7.平均辐射温度: 8.光通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2.简述室内得热途径。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例如:硫酸,硫酸盐,硝酸,硝酸盐,臭氧及一些寿命不同的活性自由基。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产生土壤环境质量现存的或潜在的恶化,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现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了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定义危险废物为“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有效感觉噪声级基础上,考虑白天,晚上,夜间的不同效应等因素,对飞机噪声进行评价的方法。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得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过程。 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布设在不受污染物影响的城市和工业排污区,生活污水排放口的上游。 控制断面:反映本地区排放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布设在河段内有控制意义的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等标污染指数: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 等标污染负荷: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表示。 污染负荷比:指某种污染物或某种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全球气候变化:指在全球的范围内,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变化。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建筑环境学填空题

一填空题: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 美观性。 2、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3、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 察数据。 4、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5、城市气候的特点是:风场与远郊不同、热岛现象、云量不同。 6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7、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和热源的特性。 8、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 9、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10、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1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12、建筑通风的方法从实现机理上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3、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 美观性。 14风分可以分为人类环境;和地方风。 15从日照角度,建筑最好的体型和朝向正方形和长方形、 朝向为东南和西南 16得热量与外界之间存在着衰减与延迟的关系。 17、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33 度以上开始下降。 18、表征过滤器有效指标的过滤效率、压力訊失和容尘量。 19、照成室内空气低劣的主要原因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牛物污染三部 分组成。 20、颗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计质浓度、计量浓度组成。 21 .声音产牛与传播过程包过的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选择题: 1、太阳与地球平面的夹角为。(D)

A 公转角 B 太阳方位角 C 太阳高度角 D 赤纬度 2、大气透明度一般取。(C ) A 0.85-0.95 B 0.75-0.85 C 0.65-0.75 D 0.55-0.65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两者无法比较 4、热平衡方程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 ) A 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B 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5、热舒适投票常用那个字母表示。(C ) A MRT B TSV C TCV D PMV &室内污染物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不取决于 A 室内污染物允许浓度 B 室外污染物允许浓度 C 室内污染物发生量 D 室内污染物浓度 7、一裸露的白炽灯,加上一灯罩后。(B ) A 光通量不变发光强度不变 B 光通量不变发光强度改变 C 光通量改变发光强度不变 D 光通量改变发光强度改变 8、对于点声源来说,当声源以稳定的功率辐射时,传播距离加倍,声压 9、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不包括有。 A 10 B 50 C 100 D 500 11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 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 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 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 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1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3、任一时刻房间瞬时的热量总和 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D ) C 人体蓄热 热传导形式散发的热量 级和声强级要衰减 dBo (D ) A 赤纬 B 时角 C 纬度 D 经度 10、下面哪个频率是常用倍頻程的中心频率。 (D) A)o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名词解释

【环境】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境况。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生物体周围的其他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以及与作为主体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的生存、营养关系和因果关系。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很强。 【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天体,维持恒星辐射的能源主要是热核反应。 因短期内很难发现它们位置的相对变化,故名恒星。 【脉冲星】脉冲星,就是一种变化的恒星。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射短暂而极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 【新星】光度突然增加的爆发性恒星。 【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卫星本身不发光,大小、质量相差极大,运动特性很不一致。【星云】星云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地球】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150000000公里。地球每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高原】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四周常有崖壁与较低的地形单元分界。 【丘陵】地表起伏不大、山峦林立的低矮地形 【平原】地势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200m以下的称为低平原。 【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本身轴线的旋转运动。与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一样,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为逆时针旋转 【太阳日】以太阳作参照,地球上的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太阳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 【太阴日】月球作为参照,地球上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月球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50分。 【自转线速度】线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所转过的线距离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地球各处的角速度都相同,平均角速度大约为每日360°,或每小时15°。 【赤道】地球绕轴自转,称自转轴,亦称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地球两极。过地轴中点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地球公转】地球沿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的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近日点、远日点】每年大约1月3日,地球最接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大致7月4日,地球最远离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春分点秋分点】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天赤道,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天赤道与黄道有两交点,分别为春分点和秋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之间的两个中点分别称为夏至点和冬至点 【黄赤交角】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是通过地心的一个平面,和地轴成66°34′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环境学 名词解释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得热量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

环境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建筑环境学填空题

一填空题: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 美观性。 2、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3、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 察数据。 4、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5、城市气候的特点是:风场与远郊不同、热岛现象、云量不同。 6、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7、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和热源的特性。 8、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 9、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10、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1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12、建筑通风的方法从实现机理上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3、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 性、美观性。 14 风分可以分为人类环境;和地方风。 15从日照角度,建筑最好的体型和朝向正方形和长方形、 朝向为东南和西南。 16得热量与外界之间存在着衰减与延迟的关系。 17、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33度以上开始下降。 18、表征过滤器有效指标的过滤效率、压力訊失和容尘量。 19、照成室内空气低劣的主要原因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三部分组成。 20、颗粒物浓度的表示方法计质浓度、计量浓度组成。 21 .声音产生与传播过程包过的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二、选择题: 1、太阳与地球平面的夹角为。(D)

A公转角 B太阳方位角 C太阳高度角 D赤纬度 2、大气透明度一般取。(C) A 0.85-0.95 B 0.75-0.85 C 0.65-0.75 D 0.55-0.65 3、任一时刻房间瞬时的热量总和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D) A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两者无法比较 4、热平衡方程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 A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B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C 人体蓄热 D 热传导形式散发的热量 5、热舒适投票常用那个字母表示。(C) A MRT B TSV C TCV D PMV 6、室内污染物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不取决于。 (D) A 室内污染物允许浓度 B室外污染物允许浓度 C室内污染物发生量 D室内污染物浓度 7、一裸露的白炽灯,加上一灯罩后。(B) A 光通量不变发光强度不变 B光通量不变发光强度改变 C光通量改变发光强度不变 D光通量改变发光强度改变 8、对于点声源来说,当声源以稳定的功率辐射时,传播距离加倍,声压 级和声强级要衰减dB。(D) A 3 B 4 C 5 D 6 9、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不包括有。(D) A赤纬 B时角 C纬度 D经度 10、下面哪个频率是常用倍頻程的中心频率。(D) A 10 B 50 C 100 D 500 11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 ) A 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1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A)。

环境学名词解释

环境学名词解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名词解释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持久性有机(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 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酸雨: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