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课一练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课一练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课一练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课一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西宁中考)面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 )

A.863计划

B.“一五”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

D.“两弹一星”计划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6年,中国为了发展高科技,制定并实施了863计划。

2.863计划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一些有限的领域为研究目标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我国863计划的命名是因为( )

A.该计划包含863项科研课题

B.该计划由863位科学家执行

C.该计划涉及863个科研单位

D.有关专家关于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关于863计划的由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我国自行研制的“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属

于下列哪一领域的成果( )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新材料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属于信息技术。

4.(2014·石家庄模拟)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下列图片同属于哪一领域的科技成果( )

A.生物工程

B.计算机技术

C.太阳能技术

D.空间技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三号、长征五号都属于空间技术。

5.1996年被列入我国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是( )

A.激光技术

B.海洋高技术

C.能源技术

D.自动化技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6年,我国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6.“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江泽民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出自邓小平。

7.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书本

B.电视

C.报纸

D.计算机网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资料,实现了在家便知天下事。

8.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也反映在日常用语中,下列哪一生活用语的出现与因特网无关( )

A.IP

B.E-mail

C.QQ

D.WTO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故选D。

9.(2014·南京模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揭示了中国的婚姻经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荧屏互联网上找知音”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由“荧屏互联网上找知音”可知选C。

10.小刚是一个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错误的是( )

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

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

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试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超时无节制上网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网络现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并在中学生中出现一股“上网热”。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等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

(1)由材料一你能联想到我国实施的哪一具有前瞻性的科技战略?图二、图三分

别属于这一科技战略的哪一领域?

(2)对于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人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不必管。也有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容易迷恋游戏、荒废学业,应严厉禁止。请你就以上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在经济、科技竞争中应注意什么问题。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题由图一可知与863计划有关,结合863计划的内容可知图二、三分别属于自动化技术、海洋高技术。第(2)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既要看到上网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上网对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要趋利避害,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第(3)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三作答。第二问是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863计划。图二:自动化技术;图三:海洋高技术。

(2)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要注意环境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认真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及答案

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 2.电话的发明者是A.法拉第 B.爱迪生 C.赫兹版本D.贝尔 3.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着的成就是 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石油工业的兴起 D.钢铁工业的发展 5.下列重要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汽油内燃机②汽车③飞机④柴油机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1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的结果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 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里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15.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2017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练习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汉时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蔡伦 2、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3、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5、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是:() A、《千金方》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7、《九章算术》成书于:(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8、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孙思邈 9、从何时开始,病人才有条件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以减轻痛苦( ) A、商朝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0、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认为当时的最高成就有:() ①蔡侯纸②“麻沸散”③《九章算术》④四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 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做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②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的什么? ③此人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什么? 14、阅读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是谁的名言?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物?后世尊称他为什么? ②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什么书?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概述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16、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C 6、C 7、D 8、B 9、D 10、C 11、 A 12、A 13、①华佗.②是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马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③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14、①张仲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医圣"。 ②《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法病原则。 15、①西汉早期出现用于用麻造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②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③东汉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九章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科学的涵义 从词源来看,拉丁语Scientia,(词根Scire,学或知)是学问和知识的意思。英语Science 等同于 natural science。德语Wissenschaft,则包括了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但包括science,也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 《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是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实验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 对本章提到的“科学”和“技术”作出界定: 所谓科学,就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社会的观念形态,也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文化活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农学,医学等学科均包括在内。技术一般被理解为关于工具、物质产品以及它们被用来达到实用目的的方式的知识,包括纺织,建筑,机械,冶金,车船,兵器,陶瓷,造纸,印刷等方面。 二、西方科学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特点(Last Para. P233—Para.3 P234) 1、西方科学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哲学认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2、西方科学理论中充满着形而上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 3、西方科学重视方法论,追求以实验科学、数学等精密科学为研究方法,并发展出严密的学科分类。

4、西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5、西方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经历了艰难曲折,专制制度与宗教都曾经阻碍科学的发展。 三、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 1、天文学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预测了公元前586年的月蚀。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的中心天体是“中心火”。阿里斯塔克(前310—230)(人称“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埃拉托色尼(约前275—196年):地球是椭圆体;希帕卡斯(前190—120):地球中心说。 2、数学 泰勒斯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几何学的几个命题。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柏拉图曾研究过数学中的分析法、归谬论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法。欧几里得(前330—275):《几何原本》(13卷)(又译作《几何学原理》) 3、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世界上最早的物理专著,使物理学成为一门学科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 4、地理学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出题王彦青审核赵林使用时间 2012-11-1 【教师寄语】优秀的成就离不开聪明才智和艰苦的努力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识梳理】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1)背景:①中世纪末期,说在欧洲仍占统治地位。 ②由于的进步,一些哲学家和天文学家越来越不满足这种解释。(2)意义:①哥白尼是近代的奠基人。②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的理论基础。 2、伽例略的贡献 (1)成就:①发现了的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的近代科学。 (2)意义:①伽例略被称为“”。 ②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1、条件:①系统总结了。②以大量的为基础。 2、内容:①发现了著名的和三定律。 ②1687年,出版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意义:①实现了史上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人类的开始。②牛顿力学是和的基础,也是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④牛顿用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法则,还为 和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背景:世纪以前,占统治地位。基督教的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2、内容:①创立: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巨著《》,建立起以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

②发展: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进化而来的观点。 3、意义: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 19 世纪绝大多数人对和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瓦特与蒸汽机 1、背景: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成就: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解决了的动力问题。②动力机的采用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时代。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背景:19世纪后期,催生了发电机。 2、成就:①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推动人类进入。 ②“发明大王”发明和改进了、、、等。 4、意义:①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掀起了。②科学技术转化为,有力的推动了和。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了,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④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思维拓展】 1、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区别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并为统治国家所用;第二,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第三,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西方近代科学的两大特点:实验性和数学表达方式。实验性就是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反复再现科技发现成果,数学表达就是可以用代数式来说明成果的内容。这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截然不同。 2、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3)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显微镜、望远镜、水银气压计等的发明为科学研究准备了手段和工具。 (4)欧洲先进国家保护、鼓励科学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创建博物馆、植物馆、观象台,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时间在流逝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太阳钟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九年级政治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九年级政治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活得到了改善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板书设计】 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原子能 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背景:美苏核垄断 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 2、生物技术 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 b背景:地少人多 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 3、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 4、航天技术 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 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

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影响:“科教兴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找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 讲授新课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八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八 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秦汉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司马迁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现在人们通常把医术高明的人称为“华佗再世”,华佗的主要医学贡献有( )

①发“麻沸散” ②擅长针灸③创制“五禽戏” ④创作《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纸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A、屈原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班级准备举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图片展。可入选“秦汉”篇的是( ) A、①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第 3 课 《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 一、教科书分析 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3 课。本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体验活动,体会到设计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热去哪里了”、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实践“做个保温饭盒”等5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放在饭盒里的炒饭变冷了”,激发学 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探究热情。活动 1 引导学生在观察热的传递现象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特点,从而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活动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导 热本领好,哪些材料的导热本领较差。活动 3 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不同 材料的保温效果,知道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通过前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热的传递特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解决本课导入环节的情境问题:对一个不能保温的饭盒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 保温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以炒饭变冷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建构热传递的相关科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问题。 二、学情分析 炒饭变凉、热水变冷等日常现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传递现象。对于 这个问题,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他们一般会认为物体的热会直接传递给空气。但是炒饭放在饭盒里,它的热又是 怎样传递出去的?有些学生则会觉得有些困惑。日常生活中许多热的传递过程是悄 然无息、不可见的,这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能直接感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于怎样让饭盒里的 炒饭保温,根据生活经验,不少学生会想到用生活中的一些保暖的材

最新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汇编

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 (一)、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二)、电讯技术的兴起(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 二、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一)、动力----内燃机的发明 (二)、汽车、飞机的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1).新能源(2).新机器和新产品(3).新交通运输工具(4).新通讯技术和设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电 交通工具的新动力:内燃机(新能源:石油) 德国的卡尔·本茨——汽车之父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辨一辨:汽车发明的利弊?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 三、“发明大王”爱迪生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著名发明有:留声机、活动电影机、电报、电话、第一架实用打字机……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 三. 影响 从经济角度看----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社会生活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促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从国家来讲(历史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学生个人讲: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经济学上讲: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 发明来源: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 2 范围不同: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4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 5 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 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使用 生产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汽车飞机、电讯、石油化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课所学的知识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被人类所利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讯技术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之

2020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课题:先进的科学技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课前收集各种书写载体,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图片,就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的贡献展开讨论并发言,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能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并能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利用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产生使命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会制作表格的制表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途径收集史料的学习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迁移。 教学用具: 实物教具: 竹木简、帛、树皮、树叶。 投影片: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器,蔡伦、张仲景、华佗。 多媒体课件:

“造纸术传播的时间及方向”。 备课思路: 由于本节课不属于历史课程标准的重点,对于本课的知识,只要求掌握在了解、知道这一层面。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教学目的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上。 具体如下:(1)利用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收集有关的书写材料;一组负责收集张仲景、华佗的故事,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多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促进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秦汉先进的科学技术。 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节课讲几个问题? 学生:三个。 老师:对,讲三个问题: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的发展;数学成就。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板书) 1.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板书) (由事先已做好准备的同学代表发言并将相应的图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玉器——竹木简、帛 原始社会——商朝——西周——春秋 (向学生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老师:在造纸术发明前,世界其他国家用什么做为书写材料呢?印度人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欧洲人用羊皮、罗马人用铜板、苏美尔人用泥板做为书写材料。请同学们讨论,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点?(用两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后,请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老师:总而言之,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的教学设计 内容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厦门这样比较发达城市的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又有些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

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感于此,本课教学贯穿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设计思想。 1、“一个中心”: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影响力——感动中国、震动世界。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和学生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个基本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 第三课 我在哪里

第三课我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能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描述自己所处的方向。结合远近和方向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2、在活动中,用远近和方向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体验参与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重难点:结合远近和方向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难点能以其他事物为参照物描述自己所处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全体起立面向东方,背诵儿歌: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全体转向南方,背诵儿歌: 中午放学,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全体面向西方,背诵儿歌: 下午放学,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全体同学一起做,然后一起背出来。 二、讲授新课 1、带学生去操场,集合站好队,描述我们在校园中国旗的什么方向?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2、教师点名让部分同学去不同的位置,其他学生观察并判断他们做的对不对。如: 小明你站到国旗的东边去。小兰,你站到国旗的西边,离得比小明到国旗远一些。小刚,你站到主席台南边。 3、让几个同学分别在一个同学的各个方向站好,中间的同学把手里的球传给老师指定的同学手里。比如:传到东边离你最近的同学手里。 传到北边同学手里。 拓展活动:110报警游戏,和家长在生活中不同的位置,让孩子准确描述出来。学生回答自己所处的方向。认真听讲并判断谁做的对。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练习用其他物体做参照物描述自己所处的方向。集体活动,增加课堂学习气氛和纪律性。 这是个综合练习游戏,既要有方向又要有远近。有时间现可在课堂上选做,让学生自由分散站好,分别报告自己的位置。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必做题目。拓展项目选做。 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必须把课堂搬到外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也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板书设计我在哪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年级八年 级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审编教师 学科历史课 题第18课 科学技 术的成 就(二) 总课时1授课 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能 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 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程 与方 法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 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 大”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 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 识。 教学重 点a.863计划的内容。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 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教法学 法 讲述法,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准 备 白板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师指导学 生活动个性 设计 合作展示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基以学生

因”“克隆”“纳米”“数字化”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的出现与什么领域的发展有关?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863计划” 预习:1、为什么叫《863计划》?《863计划纲要》提出的时间、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倡导者。 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经济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新技术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863计划涉及了哪些领域? 体会到863计划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自然过渡到作为高技术领域之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问问学生上网吗?上网的感受如何?感兴趣 的话题 展开, 调动学 生的情 绪,激 发学生 学习的 热情。 学生阅 读、理 解国家 计划制 定的科 学性。 以小组 为单位 对以上 问题进 行研究 探讨, 达成共 识。 话题贴 近学生 学生从教材中圈点勾画。 提示:“863计划”的倡导者都是两 弹元勋的获得者,他们高瞻远 瞩,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的新要 求。 在研究领域方面,坚持“有限目 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突 出“7+1” 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①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②网 络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 响。并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 网络资源,正确对待负面影响,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共1课时)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本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历史教学与情商教育》和独立承担的厦门市思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开展,引用部分文学作品资料,培养学生利用文学作品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2)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有些尖端科学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震动了整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深刻含义。我们中华民族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昂首阔步续写“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的新篇章! 【重点难点】 1、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难点 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性杂交水稻等科技知识的理解。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课下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从而突破难点,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教学方法】 1、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2、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这一课有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体会“两弹一星”伟业的过程和籼性杂交水稻推广价值。 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关于两弹一星研制的录像片段;《感动中国》(袁隆平)片断。 [案例一] 教学过程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对垄断组织的形成,表述错误的是 A.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一定范围内缓和了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 B.石油成为新的能源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机广泛用于生产 3.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 A.电 B.水力 C.石油 D.太阳能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5.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6.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的背景是 A.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胜利 B.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进步,主要是指 A.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增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亚非拉国家大都成为殖民地或保护国 B.资本主义国家地位提高,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C.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 9.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0.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B.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D.垄断组织的出 1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化学工业的建立③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④新通讯手段的发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B.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是其主要形式 C.是对生产关系作了根本性的调整 D.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侵略扩张步伐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影响上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B.社会财富大大集中 C.西方各国加紧扩张 D.工业国家差距拉大 14.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C.交通运输业获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 B.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广泛运用于生产 C.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D.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16.制成世界上第一部发电机的是 A.比利时的格拉姆 B.德国的西门子 C.英国的汉斯 D.德国的卡尔·本茨 17.与第一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袁隆平屠呦呦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示(2):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