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课内文言文知识

梳理与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素湍.(______)曦.月(______)飞漱.(______)

属.引(______)沉鳞.(______)轩邈.(______)

千.仞(______)徙.倚(______)畎.亩(______)

拂.士(______)穷匮.(______)弓弩.(______)

殷.勤(______)漂.碧(______)折戟.(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曩.者霸上、棘门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子且.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入:①匈奴大入.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驰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①跳往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自.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军:①上自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军.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容式车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窥谷忘反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困于心,衡于虑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往之女家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9)军士吏被甲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10)汝之不惠

_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

(3)天子先驱

..至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5)方.七百里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6)寒暑易.节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人恒过,然后能改。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B.以君之.力C.与民由之.D.已而之.细柳营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语句填空)

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按要求填空。

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能紧扣景物特征进行__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

者;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1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叔,吴兴故人, __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_家。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纶

..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8.文中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和“湍急”的特点的?

19.文章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描写山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20.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理解。

2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2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阐述了孟子

________的人才观。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谈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的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8.孟子在文章第一段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2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B.面山而.居

C.一怒而.诸侯惧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为什么?

3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几个方面?

34.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5.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移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tuān xīshùzhǔlín miǎo rèn xǐquǎn bìkuì

nǔyīn piǎo jǐ

2.(1)坠落(2)考虑,想到(3)先前(4)将要(5)肩负、扛(6)苦于(7)颜面,面色;了解、明白(8)快(9)甚,很(10)将要(11)兴起,指被任用(12)消散。

3.(1)①侵入。②进入。(2)①代词,代指愚公②助词,的。(3)①在。②亲自。(4)①军队。②驻军。

4.(1)阙缺空隙、缺口。(2)式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3)反返返回(4)拂弼辅佐。(5) 曾增增加(6)衡。横梗塞、不顺(7)女汝你。(8)转。啭鸟鸣,这里指蝉鸣(9)被披穿着(10)惠慧聪明。

5.(1)古义:冲上、漫上。今义:帮助。(2)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4)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5)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今义:方向。(6)古义:更替。今义:容易。(7)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1)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月亮。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5)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

(6)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7.B

8.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9.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1)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2)只是。(3)大概是。

11.(1)实是/欲界之仙都。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1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3.描写议论归隐山林,沉醉自然的欣喜之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吴均南朝梁文学

15.飞奔的马。(2)冲击,撞击。(3)至、到达。(4)筹划、治理。16.(1)没有一丝风,雾也消散尽净了,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总领全文。

18.写“清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湍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写水的湍急。

19.视觉和听觉。这样描写景物,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受深刻,如临其境。

20.孟子·滕文公下战国儒轲

21.教导、训海。怎么,哪里。居住。这里指丈夫。

22.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威武”)改变自己的追求。

23.“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4.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要在艰苦环境中磨炼造就。25.(1)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2)常常。

26.(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27.C

2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炼示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9.A

30.(1)险峻的大山。(2)愁苦,这里指担心。

31.(1)苦于大山北面的阻塞,出来进去曲折绕远。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很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而“山不加增”他们终究会成功。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33.愚公移山的困难有:①山高而且大;②运土石的工具很简陋;③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④移山的人少。

34.文中写这些,有利于塑造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使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35.示例: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隐患。(只要能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古诗词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中考语文必考的古诗词归纳!为方便同学们语文复习,初中语文辅导班老师帮大家整理了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 【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 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观沧海】(曹操 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成绩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

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 启示。(2分) (三)范滂

五升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新愿教育五升六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二)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求救声 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 D. 不能/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春望》

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春望》导读: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知识点归纳: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篇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练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1)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

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

2020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落实训练高效增分

专题六传记体裁不偏离四大题型有顺序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 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 ..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 ..,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 ..,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 (2)人恒过. ( ) (3)发.于声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在这篇不到两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B. 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阐述 了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C. 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D.选文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语气上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一)(10分)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 ..不动()(3)以其境过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现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曲静。 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6.(1)大约(2)静止不动的样子(3)凄清 7.(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 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明帝亲自穿上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的东面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折叠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语文综合知识.doc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语文综 合知识-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的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归纳: 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点归纳: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返回查字典首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三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良. 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1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 三 峡大坝新姿

2020五升六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五升六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 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版)

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简化版) 一、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的习题。 1.《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的简陋来衬托室主人品德的美好,用主人品德的美好来说明陋室不陋,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出名(或:著名)(2)惟吾德馨 ..德馨:品德高尚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出名了。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居住就具有灵气了。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4、“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D、何怒之有 5、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C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7、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习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排比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骈句。 2、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1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课时作业

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 教材重要实词回顾训练 (1)左 ①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③旁门左.道(成语) ④意见相左. 【推导助记】“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形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答案:①车上的尊位②东面,地理方位上以东为左③不正,邪僻④不合 (2)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⑤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鸿门宴》) ⑦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推导助记】“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答案:①坐着,坐下②通“座”,座位③因为,由于④因为⑤因……犯罪⑥通“座”,座位⑦徒然,空 (3)归 ①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勾践灭吴》)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③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推导助记】“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答案:①归附,趋向、归向②去③女子出嫁 (4)质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 ②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推导助记】“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