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
第一章
一、基础
1、基础是承受上部构造荷载,基础承受的荷载又传递给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
分,基础下面的土体为地基。
2、基础地基持力层下卧层
3、基础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台阶形
①独立基础
锥形(土体垫层不少于70mm)
墙下条形基础
②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③筏形基础:当我们的建筑物外荷载比较大,而地基承受的荷载比较的弱,光靠
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都不能解决或不能更好的适应时,我们就把条形基础连成
一块,组成筏形基础。
④箱形基础:由底板、顶板、隔板、侧墙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箱子。一般可以利用
它设成地下室使用。
端承桩(直接打入硬土层或持力层):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
参考。
4、桩基础:
(由承台、桩组成)摩擦桩(没有打入持力层,它是根据摩擦力,与软土的摩擦
来承受上不的荷载):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参
考。
二、墙体:内墙、外墙
一顺一丁
多顺一丁
1、组砌方式十字式
一侧二平
2、墙身防潮与室外排水
A、墙身防潮层作用:防止潮气侵蚀墙身
B、防潮层设置:位于室内地面以下,室外地面以上,室内地坪以下60mm(±0.00
以下);混凝土垫层中部;与面层齐平。
C、水平防潮层的做法: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3、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的防潮层
A、作用:防止地坪下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体
B、设置:墙体上下设两道水平防潮层,靠土体一侧设垂直防潮层。
三、勒脚
A、勒脚位置:接近室外地坪的外墙表面
B、勒脚作用:防潮、防机械、人为碰撞
C、勒脚高度:不小于700mm,应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四、散水
A、位置:房屋外墙四周靠墙根处的排水坡
B、作用:将雨水散至远处,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
五、过梁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六、窗台
A设置滴水槽(滴水槽宽度、深度均为20mm)
C、设置鹰嘴
七、圈梁(抗震构造措施):
A、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式。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与墙厚相同,当
墙厚大于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B、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的搭
接长度不应小于圈梁与附加圈梁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八、构造柱
A、施工顺序: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
B、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马牙槎高
度为300mm。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部短筋平面内点焊钢筋网片,每边申入墙内部小于1m。
九、墙体接槎
A、斜槎:留槎2/3h
B、直槎:每500mm高设拉筋,伸入墙内不小于500mm,当抗震强度为6、7级时,
申入墙内不小于1m。
C、空心砖(可以做芯柱):应孔对孔,勒对勒。
十、楼板
A、单向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时为单向板):短边方向受力,受力筋平行于短
边,分布筋放于受力筋上面。分布筋:把受力筋固定好
B、双向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或者大于2小于3时为双向板):双
向都布置受力钢筋,平行于短边的受力筋放在下边。
十一、钢筋混凝土梁垫
增加接触面积
十二、无梁楼板
设柱帽、设梁托(增加受力面积)
十三、阳台
A、阳台按承重方式分为:
1、墙承式:阳台板直接搁置在墙上,其板型和跨度通常与房间楼板一致,多用于凹阳
台。
2、悬挑式:挑梁式、挑板式
B、阳台的细部构造
1、栏杆、扶手
阳台的栏板或栏杆净高:临空高度小于24m,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大于等于24m时,不应低于1.1m。栏杆净距不应大于0.11m。
十四、雨蓬
按结构形式不同,雨蓬咳分为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十五、楼梯
A、楼梯的组成
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梯段的踏步步数一般不应超过
18级且不应少于3级,楼梯梯段净高不宜少于2.2m,楼梯平台过道处净高不应
少于2m。
B、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靠楼梯井一则水平扶手长
度超过0.5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C、防滑条的材料主要有金刚石、马赛克、橡皮条和金属材料等。
十六、屋顶
1)、屋顶类型:平屋顶、坡屋顶
2)、起坡方式: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少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采用质量轻、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坡度宜为2%。找坡应按屋面排水方向和设计坡度要求进行,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3)、排水方式:有组织的排水和无组织的排水两种,有组织排水又划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4)、防水卷材的排气通道
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气道,排气道的宽度宜为40mm;排气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应作防水处理。
5)、檐口
卷材防水屋面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檐口下端应做鹰嘴和滴水槽,滴水槽宽度和深度不宜小于10mm。
6)檐沟
檐沟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檐沟防水层和附加层应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7)、水落口杯
水落口杯应牢固地固定在承重结构上,水落口杯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防水层下应增设涂膜附加层;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8)、女儿墙
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女儿墙的压顶应做成斜坡,斜坡向内,坡度10%,压顶挑出不少于60mm。
9)、卷材防水层屋面施工
A、卷材防水层铺贴顺序和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
2、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
3、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B、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并宜减少卷材短边搭接。
C、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应错开,错开不应小于500mm;
D、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错开不应小于幅宽的1/3;
E、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交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宜留在屋面与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F、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第二章
一、水准点测量原则:HA+a=HP+b
二、土方开挖
1/m=1/(b/h)
三、井点降水:降到坑底以下500mm
四、钢筋连接: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一般用于柱的钢筋)、绑扎(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
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时不能采用绑扎)
五、有板、有次梁、有主梁的时候:板的钢筋最上、次梁居中、主梁最下。当有垫梁或圈梁
的时候,主梁在上面。
六、脚手架
1、高度在24m以下的单排、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不超过15m
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向、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
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宜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当立杆的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
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
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少于100mm。
5、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应少于3跨。
6、在双排脚手架中,离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倍的两节点的中心长度且不应
大于500mm。
7、开口形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
且不应大于4m。
8、开口形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9、满堂脚手架:上面的立柱与下面的立柱要对齐
10、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①、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②、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的三角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③、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④、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的为300mm,其他砌体为200mm;转角处石砌体为
600mm,其他砌体为450mm范围内;
⑤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⑥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⑦轻质墙体;
⑧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七、混凝土你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1、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墙体宜逐块坐(铺)浆砌筑。
2、小砌块墙体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多排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可适当调整,但不
宜小于小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仲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3、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
八、钢结构工程
1、焊缝缺陷(统一处理措施:铲除,重新补焊):
2、钢结构涂装
厚型防火涂料,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在涂层内设置与钢构件相连的钢丝网或其他相应措施:
A、承受冲击、振动荷载的钢梁;
B、涂层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的钢梁和桁架;
C、涂料粘接强度小于或等于0.05Mpa的钢构件
D、钢板墙和腹板高度超过1.5m的钢梁。
第三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A、先张法:先张拉后浇筑混凝土(战略1.03倍,混凝土强度达到75%)
B、后张法(有粘接、无粘接):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张拉1.05倍,混凝土强度达到75%)
二、沥青冷底子油
找平层表面要平整、干净,涂刷要薄而均匀,不得有空白、麻点、气泡。涂刷宜在铺油毡前1-2h进行,使油层干燥而不沾灰尘。
三、卷材屋面构造层次
卷材铺贴
(1)、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房屋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
(2)、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平行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同一层相连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应小于500mm;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错开不应小于幅宽1/3。
四、刚性防水屋面
结构层(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隔离层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五、涂膜防水层屋面构造
1、无保温
结构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处理剂涂膜防水层保护层
2、有保温
结构层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基层处理剂涂膜防水层保护层
七、外防外贴法:先铺平面后立面(动画)
八、外防内贴法:先立面后平面
九、吊顶工程的基本构造
1、不上人吊杆:φ6吊杆;
2、上人吊杆:φ8吊杆;
3、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方向支撑;
4、吊杆用碰撞螺栓固定,有足够承载力;
5、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应≤300mm,否则应增加附加吊杆;
6、主龙骨间距为900mm~1000mm,平行于房间长边方向;
7、次龙骨间距为300~600mm;
8、双层纸面石膏板接缝应错开,不应在同一根龙骨上。
十、幕墙工程
1、试件:蝴蝶试验、胶杯试验;
2、立柱安装(柱与柱接缝15mm,通过柱芯接长,柱芯250mm长);
3、玻璃四周与构件凹槽底部应放置弹性定位垫块,长度不小于100mm,宽度同槽宽,至少放置2块。
4、幕墙防火:不小于1.5mm厚的镀锌钢板,放置厚度不小于100mm不然岩棉或矿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