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培养全球化领导之路

中国企业培养全球化领导之路

中国企业培养全球化领导之路
中国企业培养全球化领导之路

中国企业培养全球化领导之路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之后,采用国际外派、影子学习、超常规用

人机制(stretchedrole)、圆桌会等多种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这对致力于培养全球化人才的中国企业来说,可以视为标准教材。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处于全球化之中。随着公司战略和业务运营模式不断国际化,企业高管团队向国际化转型的需求越发明显。有些企业虽已实现业务国际化,在多国开展运营,但高管团队的管理思维及管理能力却没有相应升级到国际化水平,成为企业全球化道路上的瓶颈。因此,培养全球化领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全球化战略措施,被很多企业提上议事日程。

管理培训业界有一个共识,即对于领导人的培养和发展需遵循7-2-1原则。通俗地讲,领导人的学习和成长,70%是来自关键岗位的锤炼与经验积累,20%是在和他人互动交流中获得,只有10%来源于传统的课堂培训和学历教育。全球化领导的培养也不例外。

在高管培养中,国内不少企业已开始重视并应用7-2-1原则,联想集团(微博)是其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在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之前,对于10%的部分,即传统的员工培训和教育,投入很大。收购之后,联想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整合。从那时起,联想开始重视70%的部分,即关键岗位尤其是全球化关键岗位的锤炼与经验积累。我有幸从2006年到2010年在联想人力资源部任职,负责多个全球性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联想集团在培养全球化高管方面的具体运作体会颇多。

关键能力:女儿成绩报告单的启示

最近仔细审阅6岁女儿带回家的冬季学期成绩报告单。女儿就读的是一所国际学校的学前班,成绩报告单和我孩提时代的报告单很不同。老师对孩子诸多方面的发展,做出详细汇报和评价,包括英文的听说读写及呈现能力、数学计算能力、认知探索能力、音乐绘画、体育、中文以及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老师在对每一领域的能力发展做出定性评价之外,还采纳4个等级的测评:能力初现(Emerging),逐步发展(Developing),基本具备(Established)以及熟练掌握(Proficient)。报告单中关于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评引起我注意。

对于社会交往能力,孩子在4个方面得到评价:承担责任、尊重他人、合作精神、团队角色转换能力。对于自我管理能力,有5个方面得到评价:时间管理、有序安排个人物品和活动、行为自律、自主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让我将这些测评维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联系起来,特别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领导当前所亟需培养的一些关键能力,比如跨文化、跨地域、跨部门的领导能力等等。

开始中西方业务和文化整合时,联想集团发现,西方同事所展示出来的跨文化跨地域项目管理能力比起中国同事更胜一筹。从主动请缨担任项目牵头人,组织召开电话会议,到阶段性与各个部门沟通、征求意见、获取并整合资源,到汇报总结,整个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们的勇担责任、善于合作、积极沟通、尊重差异等一系列全球化领导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当时我们很诧异: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年纪轻轻、经验并不丰富的西方同事,竟能把一个跨文化跨地域的项目管理得如此精致?

跨部门沟通能力,也是中国企业领导人在全球化过程中需要快速提升的一个方面。当出现部门利益冲突时,不少在东方文化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感到十分头疼。在积极担纲新项目、主动承担责任、冒着得罪人的风险仍然坚持不懈地推进项目等这样一些行为上,我们看到在整合之初,东西方管理人员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对于一些跨部门沟通项目,中方管理者没有表现出积极担当的态度,更多选择沉默。不少中方管理人员习惯于“各人自扫门前雪”、“守好自家三分田”,有意识地回避可能会触及其他部门利益的项目管理工作。

在全球化企业中,部门之间无论时间、空间和业务的距离,都会急剧扩大。如果缺乏跨部门的领导能力,全球化企业部门之间容易转化为难以沟通和跨越的鸿沟。

国际外派:不下水怎能学游泳?

不下水就永远不要梦想学会游泳。想要培养全球化领导,就得真刀实枪,让中国企业管理者进入真正的全球化工作环境。联想集团在培养全球化高管过程中,国际外派起到很大作用。如今分布在各个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高管,不少人都有接受短期或长期海外派遣的工作经历。

整合之初,公司宣布英文为工作语言,而中国高管大多在英文听说能力上存在问题。有时中方管理人员因没听懂外籍同事的问题,常有答非所问的情况。毋庸置疑这多多少少会影响业务,但为了长远的全球化高管培养,联想选择经历短期阵痛。从2005年底开始,很多高管开始被“扔进”国际化业务的海洋,让他们去亲身感受国际化企业高管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帮助他们在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上快速适应国际业务。这也得力于联想集团的全球化决心和对短期阵痛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国际化海洋中学会游泳绝非易事。进入国际化工作环境接受锤炼,需要毅力,需要忍耐。但只要这些关口熬过去,学会游泳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部门,是当时公司全球整合中最早实现业务和管理全球化的部门。成立之初也是文化冲突最紧张的时期。当时部门高管中有4股力量在较劲:一股是来自IBM的外籍高管,一股是从戴尔(微博)来的强势外籍高管,一股是老联想从本土走向国际化的中国高管,一股是来自外企的“海龟”背景的中国高管。

在高管会议上,经常出现令人头疼的局面。一些面对面坐着的西方高管,通过电脑即时通讯软件对话,讥讽会议低效;中方高管在台前汇报,被外籍高管劈头盖脸地指责为没有直话直说,而实际情况是中方高管因英文表达受限而辞不达意,造成外籍高管的误解。一个个曾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中国高管,哪里吃过这苦头,受过这洋罪?但在这样一种起起落落中,联想很多高管在跨文化跨部门跨地域管理方面得到锻炼。

国际化之初,有些中方高管意识到自身国际化管理经验不足,主动接受企业安排,将职位拱手相让给外籍高管,自己进入国际一流商学院潜心学习,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的王晓岩,曾经因国际化业务需要,从集团非常关键的岗位退居副职,通过国际外派与学院进修来提升自己。现如今,她的领导风格更趋稳健,更具全球化。美丽的蝴蝶,也许命中注定要经历从蛹中挣扎出来的痛苦。

影子学习:“2-in-1-box”机制

“2-in-1-box”的高管培养机制,是指两位高管共掌一个岗位。有些企业采用该机制,或是出于安排两位高管并肩作战以实现权力制衡的考虑;或是由于两位管理人员均不足以单挑大梁,企业试图实现“1+1>2”的互补效应;或是因为管理人员冗余,管理职位有限,二位高管难分仲伯,企业只好让两人在一个职位上“相依为命”。但“2-in-1-box”机制,在联想被智慧而有效地运用在全球化高管培养实践中,效果非常显着。

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联想本土的国际化人才储备捉襟见肘。每当国际化业务出现一个空岗,人力资源部门把人才库翻个底朝天,有时很难找到合适人选,管理层只能被动地去考察欧美港台的高管候选人。其实,早在2003年联想曾考虑过国际化人才储备先行,然后实现业务国际化的策略。但是没有业务的国际化作为前提和基石,国际化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保留基本行不通。于是,管理层创造性地大胆尝试一些高管培养方式,“2-in-1-box”是其中的一种。

“2-in-1-box”高管培养机制,在联想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即在预先界定的时间框架内,安排来自中国的领导者和西方管理者并肩工作,通过快速学习与成长,为他未来全方位引领国际化业务做准备。联想通常是选择国内一些高潜质管理人才,外派到其它国家,和当地高管一同工作,这些当地高管通常也是一些熟悉国际业务运作的高手。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有些本土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尽管拥有很高领导潜质,但因长期摸爬滚打在国内市场,还真就没见过国际化运营的“猪跑”。通过“2-in-1-box”的培养模式,联想高层希望他们通过听、看、观察、询问、体会、亲身演练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在岗位上接受磨练。

联想管理层对有些岗位的设置,甚至略带“因人设岗”的色彩。联想有一个在2005年并购前从未出现过的职位,叫做“Chief of Staff”,它的中文对应是“办公室主任”。这是一个“二把手”岗位,既是实职又是虚职。“实”是因为的确可以管很多部门的事务,“虚”是因为没有该设置,部门照样运作。在“2-in-1-box”模式的实践中,有了这样一个“二把手”岗位,一种被称为“影子学习”的培养实践成为可能。

在美国,很多商学院里的MBA学生自己掏钱,委托经纪公司帮助自己和一些企业高层建立联系,渴求得到几天到几周不等的陪伴高管工作的机会。目的是贴身学习高管日常工作的方式,了解真实的决策过程,熟悉真实的商界生活。这样的学习远比商学院的教科书和课程来得直接和有效。

尽管今天的联想仍然面临巨大高端人才短缺的挑战,但相比6年前并购初,国际化储备人才逐渐“脱贫”,不再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

该出手时就出手:超常规用人机制

如果你怀揣老鹰的心,却拥有小鸡的翅膀,你的生活可能纠结而挣扎;如果你怀揣小鸡的心,却拥有老鹰的翅膀,你的生活也许会因此精彩而辉煌。

乔健,加入联想时是一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爱哭爱笑爱打毛衣。如今这位女大学生已经成长为联想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部高级副总裁。当年的她,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和希拉里等领导,同时出现在女性领导力峰会上。联想集团对高管的培养,拉近了她和全球叱咤风云的女性领导之间的距离。这位在国际化商业舞台上成长起来的女性高管怀揣小鸡的心,却在联想的培养下插上了老鹰的翅膀。

我们不禁要问,这位高管是如何成长的?联想是如何培养这位高管的?其中一条答案就是,联想集团在合适的时间有意识地给高潜质领导后备人员提供略超个人能力的岗位。在被称为stretched role这种做法的背后,隐藏着联想集团的用人理念:对于值得信任的高潜人员,即便冒些短期业务风险,也要着力长期领导力培养。

在联想集团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前,乔健曾经历若干重要岗位。从企业规划到市场营销,再到中国区人力资源部一把手,

她体验着从业务后端到业务前端再回到业务后端的持续变化。2005年起,为了配合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全球收购整合,她将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一把手的岗位,让给被收购的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自己担任起部门副手。当时的她,因为是日语专业出身,英文基础薄弱,听说读写都成问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层决定外派乔健到联想当时在纽约的总部,让她生活学习在纯西方的工作环境里。

在对高管培养实践中,联想多多少少渗透着“屁股决定脑袋”的概念。不把“屁股”放在纯西方环境里一段时间,“脑子”就很难彻底地跳出中国业务而专注国际业务。客观地讲,关于乔健的外派决定,是有风险的。因为乔健进入纽约总部,是中方安排高层人员融入西方管理团队的明显举动。所有经历过国际公司收购兼并案的人都知道,这无疑会引起被收购方的不安和防御。另外,乔健的外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全球化视野,也远非今天的水平,万一沟通不畅,因东西方之间的误解和猜忌而产生的矛盾就会接踵而来。

但是,联想的收购战略,并不是一味地保持国内业务永远由中国人做、国外业务永远由外籍人士来做的状况,而是最终要整合全球人才资源,发挥文化多样化的战略优势,用一批多元文化的高管团队来引领联想的全球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中国高管的全球化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异常重要的任务。这样的人才战略一旦确定,即便冒些风险,也是必要的。

收购整合一年多后,全球业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是新兴市场。乔健再次接受挑战——从北美洲飞回亚洲。不过不是回北京,而是到了一个同样陌生的环境——新加坡,当时联想集团在亚太业务的总部所在地。等着她的是一个更具挑战的岗位——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以前从未亲自带过来自不同国家的下属,爱人孩子无法陪同常驻新加坡,面对种种挑战,乔健也不由得为自己捏把汗。新加坡当地国际化人才众多,当时高层不是没有能力为亚太区业务招聘一位人力资源高管,但高层坚定地运用略超个人能力的岗位来锤炼高管,让他们往国际化方向前进。

一年多来,乔健把原本基础薄弱的亚太区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是有声有色。组织再次调动她重新回到美国设在北卡州的新总部,让她更近距离地和联想全球人力资源新任一把手并肩合作。如果说在新加坡她还只是执掌区域人力资源业务,那么当乔健转身回到美国,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全球人力资源工作。此时的乔健,外语已经非常流利,在国际化业务和跨文化沟通上更加游刃有余。在新岗位上,乔健更能有效地在东西方高层管理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对联想集团的文化整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也是一年多后,联想集团缺乏一位首席战略官来领导战略规划部门。董事会决定让乔健上任。从自己相对熟悉的人力资源部,突然转变为首席战略官,这样的变化不能说不大,巨大压力也随之而来。她立即开始调研全球优秀企业中首席战略官们都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乔健奔走于全球各地,全面将自己从业务后台重新推至业务最前端。一年后,乔健凭借出色的成绩晋升为联想集团仅有的两位女性高级副总裁之一。在担任首席战略官一年半后,乔健重新回到全球人力资源部一把手的岗位,以她更成熟的全球化战略眼光和运作能力执掌公司的人才战略。

我们不难发现当事人一直被安排在极具挑战的岗位上。岗位职责要求至少在表面上看是略超当事人当时个人能力的。联想高层在整体高管人才培养方面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企业高层对培养高潜力领导干部表现出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跑全球”的强大决心和使命感。在企业界经常看到优秀管理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深有感情的组织。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该出手时不敢不愿或不能出手,而是更愿意在管理者个人能力完全具备或已经超出职位需求时才出手。到那时,我们容易错失良机,因为自发的市场化人才优化机制,最终会将优秀管理人员配置到敢于和善于出手的优秀组织中去。

圆桌会:有效的人际学习

圆桌会,顾名思义,是一种围坐圆桌展开的会议。在联想集团,它属于“20%”范畴中的一个相对简单的领导人培养模式。联想集团几乎所有高管层以及人力资源团队,都熟悉并能娴熟运作圆桌会。通常参加会议的是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一位人力资源同事作为会议主持,8到12位员工。这些员工可以是不同群组,例如一线管理人员、高潜力人员、中层管理干部、新晋升经理等。通过一个小时的互动,员工近距离和高管接触,了解公司战略、文化、价值观、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高管的一些“内部消息”,了解一些重要决策背后的故事。

从表面上看,圆桌会更多是为了培养员工和经理,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有效沟通,但实际上圆桌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副产品,是培养中国籍高管人员。在公司实现业务全球化之初,我们通常会看到中国高管在表达和呈现技能上略逊外籍高管。最初在圆桌会上不少中国高管特别依赖会议主持人来推进会议进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籍高管召开同样形式的圆桌会,他们都显得有主持人的风范,一会儿提问,一会儿互动,一会儿阐述,一会儿聆听,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表现得较为突出。

当初,不是所有中国高管都对圆桌会形式感到舒服。他们比较担心冷场,担心对有些问题的回答有失领导水准。很多高管要求提前收集圆桌会上的问题,以做充分准备。认真的态度无可厚非,但这也暴露出领导个人的不放松和对局面控制的不自信,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较低。通过圆桌会方式,中国高管慢慢变得适应,不需要太过准备,也能在员工面前优雅谈吐,随机应变,甚至开始用外语和员工开小玩笑,逐渐展现出亲和力和幽默感。

跨文化信任:认识动机和行为的偏差

在联想集团领导培养过程中,动机和行为的关系经常被提及讨论。甚至有一段时期高管层对此有热议,主要原因是不少东西方高管在跨文化沟通和管理中深深感受到的痛。

有一则小故事也许都听过。在陡峭凶险的盘山路上,两辆汽车迎面相错时,一位女司机面色通红、杏眼圆睁,向对面男司机吼道:“猪。”男司机火冒三丈,毫不留情地回道:“你才是猪。”话音刚落,只见自己车前不到20米路上横躺着一只野猪。男司机恍然大悟,自己错把别人善意当敌意,甚至还恩将仇报。

每个人都可能犯类似的错误。斯蒂芬?柯维(Steven Covey)说,我们凭外在行为来判断别人,而拿内在动机来判断自己。动机和行为很难做到百分百一致,而对方所能感受到的动机,往往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动机。当动机和行为发生偏差时,对方的感受就自然发生变化。动机和行为的统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跨文化沟通中双方对彼此文化还处于陌生状态。

因此,在全球化领导培养过程中,尤其是最初阶段,联想集团外籍同事和中国同事在磨合碰撞中,跨文化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猜疑、苦恼甚至憎恨时有发生。这种冲突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员工的日常工作层面,而更多存在于高管层的沟通和互动里。如果冲突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和处理,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中国同事和外籍同事之间,本可以拿起电话沟通解决的问题变为僵局。彼此更多依靠电子邮件往复,几个回合下来,问题没有解决,彼此反而变得极不信任,导致互相指责。中国员工抱怨外籍员工对公司没有真正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外籍员工抱怨中国员工不能做到有话直说、透明沟通。

面对即将出现的东西方员工之间的信任危机,联想人力资源部顺势出手,高调推出全球文化调查行动,试图找出搭建东西方文化沟通桥梁的关键要素。在这项全球人力资源行动中,有不少值得外界关注的“力作”。其中在全球范围开展的跨文化培训中,有一项重点针对高管的系列文化培训——“建立信任”高管交流会。

联想人力资源部请来斯蒂芬?柯维的儿子小柯维,为交流会策划设计和到场执行。交流会上与会者每人获得小柯维的最新畅销书《信任之速》。交流会的最大成果,是高管们一致地意识到自身良好的动机,并不意味着自身行为也能传递着同样良好的动机,有时我们的行为背叛了我们的动机,准确传递动机是需要技能和方法的。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出台用于指导日常行为的若干准则。“联想内部国际会议须知”便是一例。在“须知”中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行为界定,例如在电话会议中,发言前需要自报家门,减少使用专业缩略语,对用非母语发言的同事多些耐心等。经过几年的全球文化整合努力,我们听到员工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抱怨大幅度减少。对于存在的文化差异,员工尤其是管理层更倾向于用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去认识,理解,包容和接纳。

人才管家与文化管家:人力资源工作的最高使命

联想对全球化领导的培养,离不开高管层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部的极度重视和持续塑造。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过去几年间一直有来自IBM、戴尔、微软(微博)等公司的资深人力资源领导者的加盟,综合能力和人员素质迅速得到全面提升。他们接触着全球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吸收众多跨国企业经过多年积累起来的宝贵人才和组织管理经验。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现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争相学习的对象,成为很多企业试图从中挖走人才的部门。

联想集团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要求非常高,人力资源部门也不是一直将自己仅仅定位在执行层面。当全球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还在讨论如何从执行层面成功转型为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联想的人力资源团队已开始讨论:如何将人力资源部门从战略合作伙伴角色,提升为整个组织的文化管家和人才管家。联想人力资源部门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赢得口碑,形成业务部门懂得如何用人力资源业务、人力资源部门懂得如何强化业务的良好局面。在联想有一个在很多企业很难看到的现象,即业务部门很愿意在做某些业务决策时邀请人力资源部门参与讨论,因为他们清楚知道人力资源部门有能力帮助他们达成组织和人才管理目标。

SHL岗位匹配度测试法、AOP职场个性测试、MBTI、DISC、卡特尔16PF法、九型人格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摘要】如今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在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中,中国应保持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即在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其文化大国的身份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经济日益向文化渗透,文化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力量介入到政治和经济生活。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冲突和矛盾。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与世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充分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文化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单一走向多样。 1.由封闭走向开放 从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中国文化仅限于总结先前文化,文化发展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但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不可能永远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对内,随着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接触不断增多,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等也随之不断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对外,汉语逐渐为世界人民所青睐,中国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

63家跨国制药企业简介.

63家跨国制药企业简介 关键字:中国邮政编码产品有限生物工程企业上海人力资源发展员工业务医疗器械 摘要:阿斯利康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2007年研发总投入为50亿美元。在8个国家(美、英、法、瑞典、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设有17个研发机构,约有13,000名员工从事与新药研发相关的工作。阿斯利康在6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医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呼吸和抗感染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06年阿斯利康开始进入抗生素领域,开发研制新一代的抗生素以治疗对现有抗生素高度耐药的重症感染病人。阿斯利康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及香港地区共设有29个办事处,现有近3 发表于:2009-12-11 00:12:01 引用的1、阿斯利康公司简介。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2007年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296亿美元。 阿斯利康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全球员工67,000名。 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阿斯利康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29个生产基地。 阿斯利康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2007年研发总投入为50亿美元。 在8个国家(美、英、法、瑞典、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设有17个研发机构,约有13,000名员工从事与新药研发相关的工作。 阿斯利康在6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医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呼吸和抗感染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6年阿斯利康开始进入抗生素领域,开发研制新一代的抗生素以治疗对现有抗生素高度耐药的重症感染病人。 阿斯利康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及香港地区共设有29个办事处,现有近3300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临床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 阿斯利康坚持“立足中国,长远发展”的理念,长远规划,长线投资,扎根中国。 阿斯利康在无锡已投资一亿五千万的工厂先期投资为1.34亿美元,于2001年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6年4月,阿斯利康对无锡工厂追加3500万美元投资,以进一步扩大产能,投入生产七年来,运行良好,得到江苏省政府高度评价。 2006年5月,阿斯利康在中国决定投资一亿美元,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中国创新中心。 该创新中心将重点放在转化科学,为中国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做贡献。 合作伙伴将是各大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和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医院。 该中心初期的研究将集中于癌症领域。 阿斯利康在中国目前已有50名研发人员开始工作。 此外,阿斯利康致力于加强与中国本地科研机构的合作。 阿斯利康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在精神**症基因研究领域的伙伴关系,阿斯利康为该项目的投入为600万美元。 阿斯利康还和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化合物合成方面开展合作,该项目的投入为1400万美元。 自1996年至今,阿斯利康在中国已投入3500万美元用于临床试验,包括十几项大规模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超过2万名,合作的国内医疗机构超过700余家,已成功完成了38个临床研究项目,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阿斯利康在中国还有17个临床研究项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白酒的作用尤为重要。纵观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许多的品牌,这也使得中国的白酒业欣欣向荣。 行业背景: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呈现迂回态势,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为323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5年为349万吨,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吨,创下了15.80%这样罕见的高幅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吨,201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大约850万吨,四川两百多万吨,大约占1/4强。2010年五粮液销售400多个亿,茅台110多个亿,洋河70多个亿,郎酒58个亿,泸州老窖54个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白酒业是处于一种群雄混战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做激烈竞争。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品牌中。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五年来,白酒的产量逐年递增,增幅也越来越大。 2005-2010年白酒产量 349.34 397.08493.9 569.34706.93 990.960 200 400600 8001000 12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产量产量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企业继续他们的主导地位,排名前50的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占据着行业总额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占有率达总利润的80%。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行业内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产业的竞争大大超越了现有参与者的范围。顾客、供应商、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均为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依具体情况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其重要性。 下面,我们小组将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中国的白酒业进行分析。 (一)白酒行业内的竞争 白酒行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其行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高端歧义化严重,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现今白酒行业的经济特征日益突出。市场规模庞大;竞争角逐范围凸显区域性(但只限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仍是全国性竞争);竞争厂商数量多,但大部分相对规模较小;而购买者数量也很是庞大;产供销模式下,前向整合及后向整合的普遍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另外该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其产品生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

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在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国际化,是为了国际市场存在的潜在机会?为了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给?还是为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又或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表明一下几点:(1)企业的经营领域;(2)找出企业经营领域方面的差别优势;(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的安排时间;(4)期望取得的目标成果。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报告出处:中国食品产业网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1日 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到现在差不多7年时间,我国的产品特别是像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迅速的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却异常艰难。而与之相反的是洋酒的中国化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中国每年进口的洋酒数量迅速增加。在白酒出口方面我国名酒企业做的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五粮液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白酒国际化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剑南春也斥巨资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为剑南春的国际化摇起呐喊。但是却收效甚微,据商务部门的统计五粮液去年的出口额仅为1亿美元,剑南春是220万美元,而其他的名酒企业出口的数据也微乎其微。是什么原因是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如此艰难,很多关心中国白酒的有识之士提出过文化差异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巨大障碍。但是很多同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产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证明了西方人同样能够接受并消费中华文化。而且文化这个笼统的答案在中国白酒出口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文化这个概念太过空泛,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的困难所在。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常 2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它需要白酒专业的知识,白酒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专业的人才。白酒国际化仅仅有热情有资金这还不够,还要有人才。但是由于白酒出口的数量交少,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人员数量少,从事白酒国际化的操作和研究的人员,国内鲜见。 第二部分是外在原因即是白酒国际化存在外部困难 1白酒国际化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大很困难的一个题目。即使我们把白酒走出国门就看成是白酒国际化,那也意味着我们究竟要把白酒出口到哪一个国家或则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国家对其进口的商品的都有一定的规定,完全自由化毫无壁垒的国际贸易是不存在的。 2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白酒国际化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的消费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饮用方式这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09工商(1)班陈茹0916101029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这其中有避开贸易壁垒的考虑,有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要求,有获得战略性资源的需求,有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技能等不同的战略目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不法与力度,其中有成功更有失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之处。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MIV扩张战略模式。第三部分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反思。 一、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 1.1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包括跨国经营(经营范围只是几个国家)、多国经营(此种战略侧重于产品和营销定制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全球化经营(经营范围为全球)等不同的形式。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逐步从国际贸易向国际投资、从南南合作向南北合作、从仅对单一国家投资到逐渐对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跨国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有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合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等。

1.2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为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的结合。 1.2.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但通观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受到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甚至一些理论就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2*2*1模型(2国、2种产品、1种生产要素)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进口,来增加自身的福利。在该理论中,发生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比较,即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比较,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流向都取决于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 1.2.2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贸易行为,而企业的国际化却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贸易。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此外,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及其企业为研究对象,未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化的发生原因,同时还支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形式、动因的区别。 发达国家企业国家化动因的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内部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最新的一次国际化并购发生在非洲。9月初,因为利比亚政府反对,中国石油(601857)不得不放弃以4.6亿美元收购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在近日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今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中国能源企业近几年的行动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遇到的阻力也显然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担心。 例如9月初,收购拥有利比亚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时,该公司在给中石油的回应中称,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考虑按照利比亚政府的意愿,将公司折价出售给该国一家当地的投资基金。 “中石油、中石化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得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石油表明要收购利比亚、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时,一下子把收购价拍了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国内某媒体刊载的专家观点如此认为。 该专家同时发布的观点是,中国能源巨头非常有实力,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资本诱惑与国家安全压力的对决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等近期收购海外油田资源的行动不时受阻,但毕竟中国能源巨头们也时常成功地进行了收购行动,而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合作则几乎完全以遗憾告终。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国内药企最好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 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 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 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 1.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多重变奏 全球化的起点:1500年,全球化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苏东巨变。 全球化的表征:例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对各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2.全球化是什么? ①注重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等全球化) ②政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性 ③网络 ④文化现象 ⑤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是历史,应用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概念。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纵向发展: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横向发展: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表现。 4.全球化的本质:①西化、资本主义化、美国化 全球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例如,野猪的幸福: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幸福。 家猪的幸福:生活水平高。 ②社会主义化 当下两种制度不断拼搏的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终于社会主义。 5.全球化意味什么? 乐观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 悲观主义:资本流向全世界,利润流向母国。 (二)反全球化 1.反全球化思潮 事件:1999年西雅图风暴,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反全球化的形式:①抗议游行 ②论坛(世界社会论坛) ③反全球化网络 ④马路秀 2.反全球化是什么人? ①发达国家的人:弱势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的空心化,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出现第三世界。 ②发展中国家:成功故事,例如中国和印度 失败故事,例如东南亚和古巴 3.反全球化是什么? ①依附论批判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②跨国公司 ③世界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大 ④数字鸿沟 4.世界范围下如何看反全球化? ①反全球化是全球化,是逆动现象,全球化仍是大的趋势。 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性是趋势。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汇编

I 河北科技大学 业:【环境工程】 级:[环工132] 学生姓名:[刘川] 学 号:[130401212] 上课时间:每周一晚 [中国 m 酒国际化之路]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2015年1月22 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 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 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 “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 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 品牌”新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 牌形象传播。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 的,一边召 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 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 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现状:白酒国际化处于刚起步阶段 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 小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 增加财政收入, 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 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关键字: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目录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3)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3小企业信用低 (3) 1.4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 (4) 1.5我国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4) 2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5) 4中小企业如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7) 4.1加强经济管理 (7) 4.2拓展融资渠道 (7) 4.3加强经济管理 (7) 4.4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7) 4.5加强经济成本管理 (7) 4.6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7) 5如何与创新结合,发展中小企业的特有优势 (9) 5.1从企业实际出发 (9) 5.2从基础管理着手 (9) 5.3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知识培训 (10) 5.4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可依和有制必依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以内部融资为主,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 随着企业自身生产的不断扩大, 内部融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外部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已普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且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等一系列原因, 使得外部融资约束高于大企业。3.融资成本较高。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 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筹资管理效率低:1、筹资决策不科学,筹集资金不合理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得足够的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筹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小企业主要就是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筹资,另外由于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偿债能力较低,小企业可筹得的银行贷款也非常有限,所以目前我国小企业的筹资主要依靠商业信用方式。3营运资金运转不灵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1.3小企业信用低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基础, 信用观念薄弱。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它们的管理模式比较简单, 它们只是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期望企业的短期利益, 不在乎企业失信是否有损企业的名誉, 是否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信用缺乏现象普遍存在。中小企业没有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企业要想发展, 给自己定位和制定一份长远的战略规划是少不了的。但在我国,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战略规划, 这导致中小企业在中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不能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发展盲目对政府信用的缺少大量的中小企业向政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其逃税避税、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目的, 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虚假的出口行为向国家骗取出口退税, 造成大量政府资金的流失。生产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企业隐藏事实、欺诈消费者、追求暴利。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认证, 有的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 采用非法生产的方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