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编【旅游行业】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

精编【旅游行业】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

精编【旅游行业】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
精编【旅游行业】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行业】余杭蓝莓庄园旅游

区总体规划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要求 (1)

1.1旅游区发展概况 (1)

1.2相关主要规划概况 (1)

1.3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与要求 (2)

第二章规划总则 (3)

2.1规划范围 (3)

2.2规划依据 (3)

2.3规划期限 (3)

2.4规划技术路线 (4)

第三章综合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4)

3.1区位分析 (4)

3.2环境条件分析 (5)

3.3建设适应性分析 (5)

3.4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5)

3.5旅游区SWOT分析 (6)

第四章观光旅游农业资源分析与利用 (6)

4.1观光旅游农业景区概述 (6)

4.2观光旅游农业景区的一般管理 (8)

4.3系统论概述 (9)

第五章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 (10)

5.1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0)

5.2客源市场定位 (11)

5.3客源市场预测 (12)

5.4市场营销 (14)

第六章战略规划 (15)

6.1规划指导思想 (15)

6.2规划原则 (15)

6.3规划目标 (16)

6.4规划定位 (16)

第七章分区布局规划 (17)

7.1分区布局 (17)

7.2功能分区与建设规划 (17)

7.3资源利用 (20)

7.4旅游建筑风貌控制 (21)

第八章旅游产品及线路策划 (21)

8.1旅游产品策划 (21)

8.2旅游线路策划 (23)

第九章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 (24)

9.1景观系统规划 (24)

9.2绿地系统规划 (25)

第十章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 (26)

10.1一体化思路 (26)

10.2村落风貌规划 (26)

10.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7)

10.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7)

10.5社区参与旅游引导规划 (28)

第十一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30)

11.1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30)

11.2游客中心规划 (31)

11.3餐饮设施规划 (32)

11.4旅游购物规划 (32)

11.5旅游娱乐规划 (33)

11.6住宿设施规划 (33)

11.7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34)

11.8附属设施规划 (35)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12.1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 (36)

12.2给排水规划设计 (37)

12.3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设计 (38)

12.4燃气与节能规划 (39)

12.5防灾与安全措施规划 (39)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40)

13.1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40)

13.2旅游容量测算 (42)

13.3环卫设施规划 (42)

第十四章建设方案 (43)

14.1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3)

14.2建设目标与任务 (44)

14.3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安排 (45)

第十五章实施保障 (45)

15.1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 (45)

15.2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46)

15.3理顺管理体制 (46)

15.4构建旅游产业运营机制 (46)

15.5创新投融资体制 (46)

15.6实施旅游人才战略 (47)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要求

1.1旅游区发展概况

贝莱特蓝莓庄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西南角,余杭镇和径山镇的交界处。地处杭州市西郊,距离杭州市中心仅30公里,靠近旅游中心城市。便于针对市民开发休闲休憩旅游产品。庄园所在的余杭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位于杭州和上海之间,是杭州通往沪、苏、皖的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历史上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农业发达著称。2004年余杭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中第16位,为浙江省十强县(市、区),经济实力雄厚,对当地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在杭州建设东方休闲之都得过程中,余杭已经成为新的开发亮点。目标成为:“中国蓝莓第一园、蓝莓养生胜地、全国高端农业观光示范区”。

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蓝莓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的中加合资企业,拟注册资金1388万美元。先期农业种植项目注册资金500万美元,注册地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公司拟总投资4.15亿元,四年内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0亩,先期建设蓝莓深加工产品5个;利用蓝莓种植基地的旅游区位优势和丘陵地貌的自然资源,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立了杭州贝莱特国际蓝莓庄园;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杭州)蓝浆果研发中心”,是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全国树莓和蓝莓产业协作组”的秘书处执行单位;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与美国蓝莓协会、加拿大蓝浆果销售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实施后,可形成蓝莓产业链,带动地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三农”经济的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司现已建成种植基地两处,浙江安吉基地2300亩,浙江杭州余杭1000亩,基地已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有机认证,从种植到货架销售全程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操作,立志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时尚、品味的产品。

浙江贝莱特蓝莓庄园项目是余杭区2007年重点项目,并已要求增列省重点项目向省发改委申报。该项目是我区引进外资的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精品项目,总投资约为6500万美元,预计年接待游客可达100万人次,并可生产加工蓝莓保健胶囊、蓝莓饮料等多项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对我区农业开发、观光旅游、产业提升和出口创汇都有着积极和良好的推动作用。

1.2相关主要规划概况

1.2.1农业旅游成为国家政策扶植的对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新时期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国家旅游局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开始,国家旅游局把大力发展以工、农业旅游为主的产业旅游作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并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验收和评定;今年,又将我国旅游推介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重视和扶植为蓝莓庄园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背景和政策背景,有利于推动园区旅游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深入。1.2.2蓝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茁壮成长

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42,000吨的蓝莓总量。北美食世界蓝莓生产的先驱,现今世界上将近90%的蓝莓产品来源于北美。在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蓝莓产业也发展迅速。

现今,高灌木蓝莓已覆盖美国38各州及众多加拿大省份。美国和加拿大师全球最大的蓝莓

生产商,拥有最大的蓝莓消费市场,世界其他各地的蓝莓市场也在迅速崛起,特别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喜欢蓝莓的国家。蓝莓生态康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全社会,蓝莓庄园完全与哦可能掀起杭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康体旅游的新一轮热潮。

1.2.3国内的蓝莓发展状况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认识的增加,蓝莓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因国内蓝莓发展刚刚起步,总产量微乎其微,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莓市场主要靠进口货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中国对蓝莓的引种栽培研究较早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1983年)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6年)。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我国引进蓝莓虽然已有近二十年, 但均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国内种植总面积不过几千亩,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栽培还未见报道。

目前,在我国真正制约蓝莓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在于栽培环节,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二是尚未形成与大规模生产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2.4蓝莓庄园的总体功能定位

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康体、会议度假。

1生态观光功能

生态观光功能在蓝莓庄园主要是利用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作物风貌以及园区农业种植等作业场景,供游客参观赏玩。游客可集中了解蓝莓农业生产过程,欣赏美丽的蓝莓农耕景观,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

2科普教育功能

科普教育主要是将蓝莓生产栽培技术、蓝莓果品加工工艺、蓝莓食品养生康体知识等利用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形象地展示给游客,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产品展示,游客不仅可以听到有关蓝莓栽培的故事,观赏利用高科技培育出来的蓝莓克隆苗木,还能参观充满异国情趣的蓝莓酒作坊,品尝刚出炉的蓝莓加工食品,从而了解蓝莓农科技术。

3会议度假功能

会议度假功能是指旅游者、尤其是都市旅游者,能够利用蓝莓庄园与都市生活工作环境反差较大的“农园味”,在这里召开会议和进行度假,体验乡野田园乐趣的会议度假空间,达到寓公务于休闲之中,劳逸结合的目的。

4休闲康体功能

休闲康体是指利用蓝莓庄园的山地康体区和水上休闲区部分空间,将农业旅游与户外康体相结合,游客可以参与农事劳作,种植认养的蓝莓树,骑自行车或划船、野营、漫步,还可以泡蓝莓吧,品尝蓝莓特色餐饮,达到放松心身的目的1.3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与要求

1.3.1 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

蓝莓(Blueberry,又称蓝浆果,越橘),原产于北美,是具有较高保健价值,鲜食、加工皆宜的新兴果树,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其野生果实被采摘食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驯化栽培的历史不长,美国的育种学家于1908年率先从事蓝浆果的选育工作,此后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蓝浆果开始进入商业性栽培,到2000年止,蓝浆果野生资源的蕴藏量和利用量仍占蓝浆果总产量的40%。目前全世界栽培面积已达12万公顷,其中北美占90%左右。产量由1970年的4.54万吨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3.5万吨以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蓝浆果的引种和人工栽培。包括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苏格兰、芬兰、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苏联、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

目前在这些引种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栽培面积都不大,现在各国均在寻找适合的地区以扩大生产。蓝莓生产在过去10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30.38%,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10.13%、31.21%和126.42%。世界总产量增加了68.48%,而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55.44%、58.13%和150.72%。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蓝莓的保健作用已被证实并广泛接受。现已经证实蓝莓中的抗氧化能力和有特殊作用的化合物能够防御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对心脏病、癌症、关节炎、皱纹、眼睛疾病、帕金森病和阿耳茨海默早老性痴呆症等均有预防作用,被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列为5大健康食品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普及蓝莓列为全民健康保障的一种措施,所以蓝莓的社会需求量迅速增长,产量缺口与日俱增。目前蓝莓国际市场的鲜果价格一般在10美元/公斤以上。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认识的增加,蓝莓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因国内蓝莓发展刚刚起步,总产量微乎其微,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莓市场主要靠进口货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中国对蓝莓的引种栽培研究较早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1983年)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6年)。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在江苏的溧水、苏州、镇江,浙江的萧山、湖州、温州,江西的吉水,贵州的麻江等地小规模试种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兔眼蓝莓的适应性较好,产量和品质与美国原产地相当,甚至高于原产地。

我国引进蓝莓虽然已有近二十年, 但均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国内种植总面积不过几千亩,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栽培还未见报道。

目前,在我国真正制约蓝莓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在于栽培环节,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二是尚未形成与大规模生产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苗木生产技术受限制是蓝莓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真正较好地掌握快速育苗技术的单位很少。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掌握了优质苗木的快速生产技术,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具备年产20 万株优质苗木生产能力,但离该所4年内推广2万亩蓝莓基地的目标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育苗技术,建立生产能力更大的现代育苗基地,早日实现发展目标。

国外蓝莓栽培起步较早,目前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技术通常掌握在大型种植企业手中,关键技术并不对外公开。我国蓝莓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原产地比相对落后,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迫切需要建立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种植业水平,为蓝莓产业化的大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反过来推动蓝莓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蓝莓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已经过中小规模的试验推广,但大规模推广尚无经验,迫切需要扩大技术示范范围,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

在充分了解蓝莓在全球的产量、需求量和在我国南方大力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上,杭州天都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了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蓝莓的综合开发。同时大力发展配套加工技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使蓝莓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当地乃至全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建设单位现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蓝莓花青素提取工艺分析”、“真空冻干蓝浆果对鲜果外形和营养成分的损伤比较”和“蓝莓果酒无酵母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就销售问题已经与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形成《蓝莓产品供销框架合同》,而且根据市场需求现状和趋势,不断开发产品深加工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销售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本项目还将充分利用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技术积累,着手解决蓝莓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带动整个蓝莓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3.2本次总体规划的意义

1.提高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土地开发利用内涵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选址区域为黄土丘陵,土壤酸性较重、地力瘠薄,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本项目建设以蓝莓种植、加工为主体,是开发低山丘陵酸化土壤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调

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它可以缓解当地土地供给紧张状况,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蓝莓栽培简单,结果期早,经济效益高,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同时,由于蓝莓果实采摘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利用我国目前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开发蓝莓引种栽植,不仅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它对于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

长期以来,林农受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对科技兴林工作的认识较低,对新技术接受慢、应用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兴林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开展蓝莓示范基地等特色林业的产业化经营,既是实现科技兴林,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迫切要求。。本项目以建设一个集生产、示范、推广、兼有科研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小浆果经济林产业化基地为目标,项目的建成,对于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4.丰富我国果品、饮料产品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果汁饮料产品市场不断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各类小浆果品种果汁,特别是野生、珍稀小浆果果汁产品,在国内外饮料消费市场中倍受消费者的垂青。中国饮料行业协会预测,在2005年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饮料市场的主流产品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是野生小浆果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按照销售总量排序,蓝莓小浆果果汁饮料将位居第一。

5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利用农业吸引游客

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

2.1规划范围

根据相关规划对该片区的有关规划范围、功能区划等技术内容的要求,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亩。其中一期开发约1177亩,其四至边界是:东界:15省道;西界:余杭镇仙宅村幸福组;南界:长岗农场生活区及长乐林场部分地区;北界:长乐林场。

总体平面图

2.2规划依据

2.2.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

5、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2.2.2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旅游法规通则》(国家旅游局)

2、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2003〕93号);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农

发〔2005〕30号);

1、国家林业局《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2007);

2、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4、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5、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6、美国加工用蓝莓质量标准(1997年1月修订)

2.2.3有关规划依据

1、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关于编报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开函〔2007〕

103号)

2、浙江省林业厅《关于编报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通知》(浙林计便〔2007〕14

号)。

3、国家林业局《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2007)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5、《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国家旅游局)

6、《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7、《杭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8、《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概览》

9、《杭州市余杭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初稿)》

2.3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5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2.4规划技术路线

本规划的技术路线如下(图2-1):

图2-1 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总体规划技术路线

第三章综合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3.1区位分析

3.1.1地理区位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8.23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图3-3.1.1 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位

3.1.2交通区位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铁(沪杭高铁以及在建的杭宁高铁)、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七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杭浦高速、申嘉沪杭高速以及在建的杭长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179.262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30公里,支线320公里,一个遍布全区镇街、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蓝莓庄园距离杭州市中心仅30公里。

交通分析图

3.1.3旅游区位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3.2环境条件分析

表3-1余杭蓝莓庄园旅游区环境特征

荆州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

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 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 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地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丰富的水系对荆州市城市形态的演变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城市景观与水环境相辅相成,城市文化更是与水文化密不可分。水文化已是荆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亦成为当今影响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人水和谐主题,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荆州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编制了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安排建设计划并分期实施,为改善荆州市的水环境,提升城市水文化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太湖港排渠属长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由港北渠、港中渠、港南渠及汇合后的港总渠组成,是太湖港水库的下泄渠道;在沙桥门与长湖湖堤相接,流经荆州市城区于沙市区凤凰山注入长湖。太湖港渠流域面积396.66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太湖港常水位28.70~29.20米(黄海高程)之间,设计50年一遇洪水位在33.21~31.70米(黄海高程)之间,100年一遇洪水位在32.20~33.42米(黄海高程)之间,太湖港保护类别为三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非汛期为下游提供灌溉、农业及景观用水。 太湖港渠是荆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渠,也是连接荆州区与沙市区的重要景观水系。随着荆州区纪南镇三红片区、荆北新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其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景观及生态作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滨河绿地的景观及综合功能对提升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价值,打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塑造荆州市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重要的滨水生态廊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编制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规划。 二、区位情况及气候环境 太湖港位于荆州市中北部,其西北部为岭冲相间的丘陵地形,东南部地势平坦低洼,丘林和平原在面积上各一半。 太湖港渠城区段起点为引江济汉渠,终点为长湖,全长16公里;贯穿纪南镇三红片区,古城片区,荆北片区,外荆襄河片区及纪南新区。太湖港渠以北有太晖观、得胜街、卓尔城、北港公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与城市公园等;以南有三国公园、三义街、盆景园、仙都景区、明月公园、荆襄河湿地公园、植物园等历史文化景点与城市公园。太湖港渠与南排渠、郢南渠、四号路排渠、江岳界排渠相连,通过荆州泵站、柳门泵站与护城河实现互通,护城河水经荆州泵站、柳门泵站提升排入太湖港;并在三岔口处南接荆襄外河并建有节制闸。 太湖港处于四湖流域上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高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粮、棉、油等作物生长,具备优越的农业发展气候条件。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350mm,汛期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6、7两月是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单站实测年最大降水量2309.4mm。多年平均气候16℃左右,高温期一般为5~ 9月,年无霜期250 ~ 270d。年蒸发量1246mm ~1724mm。三、规划范围 荆州市太湖港(引江济汉~海子湖)生态景观带起于滨河大道,止于海子

共青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

共青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 文件杭州市余杭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 余团联“2008”2号 ★ 关于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投身“清洁绿化健康文明” 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 各镇乡、街道、局(公司)系统团(工)委(总支),各区属学校团组织,各志愿服务组织: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 习?题词发表45周年和《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4周年纪念日,同时又是《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颁布施行日,也是我省第一个志愿者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市《条例》和区?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 ?清洁〃绿化?余杭行动、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创建和健康城区创建工 作多做贡献,团区委、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决定以3月5日为启动日,在全区开展以?志愿服务‘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合力建设

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大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活动贯穿全年,3月5日为全区启动和统一行动日。 二、活动主题 志愿服务?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合力建设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 三、活动内容 1、开展?清洁余杭?志愿服务行动。各级团组织要在2007年?清洁余杭?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广泛动员组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系统和街道团组织要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品味,大力开展清除牛皮癣、清洁?城市家具?等志愿服务;各镇乡团组织要动员农村团员青年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清除陈年垃圾、?保护母亲河?等活动,为?清洁余杭?行动示范村(社区)创建贡献力量。 2、开展?绿化余杭?志愿服务行动。区志愿者指导中心将联合区绿化办成立?护绿使者?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各类植树护绿活动。各级团组织要抓住?3.12植树节?、?6.5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动员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植绿护绿、环保宣传等工作,要注重志愿者植绿护绿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护绿基地的管理。 3、开展?健康余杭?志愿服务行动。结合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以卫生系统志愿者为主,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农村)志愿服务活动。要抓住?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契机,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赠送健康生活用品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各级团组织要以区12355青少年热线?阳光行动?、学校心理健康室等为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试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学号: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 关键词:山岳旅游资源审美欣赏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土的国家,地貌类型丰富多彩,山海湖泊无比壮丽,飞瀑流泉数不胜数,气候复杂多样,天气景观千变万化,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山岳是旅游资源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中国有着许多自然美的典型山岳景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 中国的山岳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与水历来就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谈论话题。中国人赋予华山“华山论剑”的冠绝,赋予衡山“五岳独秀”的美名,又誉称黄山“天下奇”,更是以“泰山北斗”形容不可动摇之地位。可以说,中国人已经与山岳同为一体,,山岳旅游自然也就成为“大众旅游”时期的一个亮点。 上暑假我去了张家界旅游,在那里深深的被张家界的山给迷住了,张家界的山太美了,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些山太形象生动了。 在张家界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形似“仙”字的山壁,绝壁万仞,如一道天然的屏风,横亘城南的天际线,这就是张家界之魂——天门山. 天门山主峰1518.6米,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是张家界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名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其山顶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达90%,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 1999轻型飞机穿越天门;2006俄国勇士吻别天门;2007蜘蛛人徒手攀越天洞;2008驾控勇士挑战天路。天门山,一个奇迹的诞生地,一个惊喜的扩容点,美丽张家界的新传奇! 大庸有座天门山,隔天只隔三尺三,谁人得道上天去,坐桥要取顶,骑马要下鞍。上天门山观光游览,不可不去天门山顶一观。天门山顶古称“云梦绝顶”,是天门山的制高点。站在顶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环顾四周,晨观日出红山,夕观日落熔金,大小景点,尽收眼底。 其坐落在张家界以南,雄踞在永定区天门山乡与大坪乡之间,与七星山、雄壁岩毗连,距市区仅十公里,距蜚声海内外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只有40公里(全部是柏油路)。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壶头山、嵩梁山,又名玉屏山。山上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一座我国近年公布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地区建两个森林公园,这在全国也属首例,足见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与森林资源之富有!天门山的来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开,玄郎如门,故景帝孙休以为吉祥,便下令将武陵郡改为天门郡,将此山改为天门山。关于壶头山,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汉《马援传》注:此山在辰州沅陵县东。武陵记曰:“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关于玉屏山,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农历癸年)修刊的《永定县志》记载:“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顺府通判李瑾路过此地,又改天门山为玉屏山。”然而,由于李瑾职位不高,他的话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门山洞行如门,喊的时间又长,故玉屏山改称不久便又被天门山所代替。天门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它是历代文人墨客游集的地方。他们寻幽揽胜,写诗作赋,对天门山的胜景作了广泛的介绍与赞美。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及趋势。 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核心指标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旅游资源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 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1.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法指导】 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课堂活动区】分组探究,突破考点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感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 色彩美 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 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香山红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动态美 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流水飞瀑,飞禽 走兽,风吹林动等 朦胧美 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 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 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 【课堂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等。如下表所示: 类型 美感形成 举例 古典 园林 美 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 筑美 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 风情 美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 念、文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不 同的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雕塑 艺术 美 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征 《昭陵六骏》 《马踏匈奴》 [反思归纳]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美、人工与自然美的比较 人工美 的内容 审美形式 审美特征 古典 园林 美 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花草、树木、奇峰、怪石,

开发区简介

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简介 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设立于1992年8月,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鄂政函[1992]59号),类型为高新经济技术产业园。开发区位于荆州古城以南,长江大堤以北,地理位置优越,是荆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发区核准面积14.3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1.96平方公里,建成区用地面积7.03平方公里,发区下辖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7万人。 开发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集约型园区,现代化新城”为奋斗目标,致力于科学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石油机械制造基地、两湖平原新型建材基地、华中照明电器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食品工业基地。现有企业515个,其中工业企业353个。 城南开发区2008年—2013年批准建设用地供应面积189.5428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2宗地,面积25.284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 2宗地,面积7.815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宗地,面积 4.00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8宗地,面积150.7334公顷;商业用地1宗地,面积0.2088公顷;其他用2宗地,面积 9.3166公顷。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简介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部,南临

荆州古城,北据长湖,与中心城区只有沪蓉高铁一路之隔。纪南文化旅游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共有5.8万人。 该区有三个优势: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楚纪南故城遗址(包括雨台山古墓群)、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等3个国家文保单位,其中楚纪南故城遗址占地16平方公里,楚国曾在此建都411年,历经20位楚王;郢城遗址占地2平方公里,距楚纪南故城遗址不到1公里,为秦将白起拔郢后修建的秦国南郡治所;鸡公山遗址面积1000平方米,旧石器及其加工残碎物等文化层厚达1.5米,距今5万多年,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考古空白。二是自然风光秀美。区内有风光旖旎的长湖。长湖为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由荆州、荆门和潜江三市共享。三是交通非常便利。长湖距荆州古城仅3.5公里,距沙市商业区不到4公里。沪蓉高铁荆州火车站就设在区内,汉宜、襄荆两条高速和207、318两条国道穿境而过,即将通水通航的引江济汉渠穿越纪南文化旅游区10公里。 2010年3月,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同年11月,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同时挂“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牌子,海子湖为长湖荆州境内一部分)。2012年10月,省政府批准实施《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 (2017年8月31日黄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29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活动。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范围:东起兰渡,西至万寿山(又名骆驼峰),南依渔渭公路,北临横江,面积63.97平方公里,按此范围标界立碑。 风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3.56平方公里,包括月华街景区、楼上楼景区、云岩湖景区、南山景区和横江田园风光区。 风景区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定。 第三条风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黄山市人民政府设立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休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兼任。管委会统一负责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保护和管理风景名胜资源; (二)组织实施风景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三)建设、管理和维护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改善游览服务条件; (四)负责风景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贯彻工作; (五)负责风景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编制和实施相关的应急预案; (七)管理与风景区保护有关的其他事项。 经依法批准,设立风景区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市、县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风景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风景区内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土地、林木等,由其所有权人或者承包经营者负责管理和保护。 第五条黄山市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管委会和休宁县、黟县人民政府就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中的重大事项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第六条风景区内的宫观道院、园林、月华街村落、道观遗址、摩崖石刻、碑刻、古道、古亭等文物古迹、人文景物及其所处的环境和地形、地貌、山体、岩石、水体、古树名木、林木植被、野生动植物、地质遗迹等自然景物和道场、道乐等非物质形态,均属风景名胜资源,应当建立档案,依法加强保护。 第七条除按照风景区规划进行整修、利用外,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应当保持原貌;风景区内的河溪、瀑布等,不得截流、改向或者进行其他人为改变。 第八条风景区内因景点开发、工程建设、林木抚育更新或教学、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公里,国道线和省道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处精致的古院落。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文物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区规划资源整合打造情况,包括近期及远期亮点项目,主辅 景点关系,旅游区内线路整合等情况 (一)资源整合打造 资源整合是荆州古城旅游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与效益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高效开发的先决条件。资源整合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1.梳理资源结构,确定开发核心重点 荆州古城旅游区包括三大资源,从文化角度解析,分别是: 三国文化资源——以荆州古城为主要载体;楚文化资源——以熊家冢、纪南城、八岭山、纪山为主要载体,水文化资源——以海子湖、蓝星洲、引江济汉工程、洈水风景区为主要载体。 新一轮规划与开发将围绕三大资源体系进行项目创新与组合。 其中,三国文化载体——荆州古城景区是近中远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开发重点,是区域产业组织核心、带动龙头、旅游服务与线路组织核心。 洈水风景区与楚文化载体中的熊家冢是开发次重点,是荆州古城旅游区旅游产品类型扩张的主要落脚点。 2.形成更加一体的开发格局 本次规划形成如下整体开发格局:一核·四区·一带 ·一核:荆州古城旅游片区 荆州古城景区是整个荆州古城旅游区的文化资源赋存核心、吸引力核心、交通核心、产品线路枢纽,是未来荆州古城旅游区发展的重点与带动龙头。 ·四区:楚都国家考古公园·洈水风景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蓝星洲长江生态运动公园 ·一带:“引江济汉”水文化旅游带 3.以目的地打造引领产业运营与市场开发 本次规划将荆州古城作为有统一性的国际型旅游目的地加以打造。各项产业培育政策、产业总体运营模式与市场开发措施均围绕整体目的地的打造。 其要点包括: ·强调大型投资资本的对产业突破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积极为大型投资资本创造整体进入条件。 将已有协议意向的四川华通公司的开发关注作为重点,结合“营城”理念,对荆州古城景区进行商业运作设计,提出可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 ·同构型资源与景区实施错位发展

五指峰八景

【风光名胜】五指峰八景,你造吗? 吴应福 五指峰八景之一:雄伟的五指峰——五指奇峰 五指峰位于上犹县五指峰乡黄沙坑村境内西北面,毗邻遂川县高坪乡,距上犹县城60公里,距赣州市区106公里。因有五座相依相连、状如五指的山峰而得名。五指峰天造地就,五指矗立,直插云霄,中指峰海拔1607米。这座山峰的形状宛如人伸开的手掌,五个山头很奇妙地高低有序地排列着,高高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远看五指峰,仪态万千,形象生动,宛若仙境。五指峰乡就是以此山峰而命名。 五指峰于1994年辟开为旅游探秘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有4000公顷的原始森林,其中五指峰主景区面积3.8平方千米,景区内自然风景诸多,奇峰异石,群峰矗立,层峦叠嶂,峭壁峥嵘,沟谷纵横,水清潭澈,林海无边,雾海茫茫,各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生息繁衍,风景独好,森林覆盖率达88%,由于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值高达9.5万个/立方厘米,其中主峰空气负氧离子最高值为19.6万个/立方厘米,山峰海拔在1200-1607米之间,年均气温16.2℃。气势磅礴的山,云雾缭绕的峰,飞流直下的瀑,奇特别致的石,万古常青的松,翩翩起舞的鸟。。。。。。构成了五指峰森林公园的主旋律。登山入林,仿佛如临仙境,大

有“入目高山生翠霭,穿云下瀑泻银河”之感,神秘而又风光绝纶。 雄伟、神奇的五指峰是世界的一块瑰宝,是探幽观光,休闲健身的最佳胜地。 五指峰八景之二:巍峨的齐云山——齐云彩霞 齐云山称为赣南屋脊,位于上犹县五指峰乡、崇义县思顺乡和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交界处,是诸广山脉的主峰,主峰属上犹县五指峰乡,海拔2061.3米,是赣南第一高峰,江西第二高峰。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山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高地阔,在主峰上放目远眺,三省(湘、赣、粤)八县(桂东、汝城、资兴、炎陵、上犹、崇义、大余、南雄)尽收眼底。往下看,三丫石如同三支巨笔,耸立于主峰南侧。 齐云山之美,莫过于视界的宽阔,登上主峰,三省(湘、赣、粤)八县(桂东、汝城、资兴、炎陵、上犹、崇义、大余、南雄)尽收眼底。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早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万里长空碧蓝如洗。往山下看,四面八方白雾水平如镜,无边无际,三丫石如同三支巨笔,耸立于主峰南侧;放目远眺,千山万岭的云雾,犹如万顷碧波中的一个个小岛浮出海面,那如纱似烟的一爿爿云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简介资料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介绍材料 (2011年6月10日)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7年12月,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余杭经济开发区实施体制、机制、规划、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的综合体制改革。改革后的余杭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51.3平方公里。 综合体制改革后,开发区按照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战略的要求,修编提升了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分为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产业区、新型装备制造业区、公共服务中心区、城市更新区、商贸区、配套居住区等7大功能区块。同时,2008年邀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余杭经济开发区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宜居宜业的和谐发展示范区,杭州先进制造业中的核心成员,推动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4+1”主导产业,即: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经改造提升的纺织服装产业。 经过18年的发展,余杭经济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柱的成长性良好的综合型产业区。目前,开发区已引进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民生药业、华鼎集团、春风集团等一批

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2010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22.7%;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上交税收12.6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投入22.17亿元,同比增长33.67%。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九名。 一、交通便捷 余杭开发区位于杭州临平副城,是杭州的东大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圆心地带,距离南京、上海各150公里,距离徐州、温州各300公里,是北连沪苏,南接甬台温互动发展的连接点,随着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和已实现通车的沪杭高铁将在余杭实现零换乘,余杭开发区即将进入地铁和高铁“双铁”时代,届时,余杭开发区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铁”开发区之一,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集聚 近年来,余杭开发区严格按照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开发区制定的“4+1”产业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要素集聚、健康发展的产业之路,有力的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转型。在健康医药产业方面,余杭开发区已汇聚了法国赛诺菲医药、瑞士诺华制药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民生药业、天元生物、贝达药业、杏辉天力等知名医药企业,2009年成功申报“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健康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开

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杭州国家西溪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的宣传、湿地功能的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风景名胜: 一、西溪湿地的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喜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 西溪湿地的景观资源: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还有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在空间布局上,西溪有“三区、一廊、三带”。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二、西溪湿地景区的属性 风景名胜区的属性特征是国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的典型反应,西溪湿地所具备的四个属性特征: 1)自然属性: 风景名胜区在被规划为景区之前完完全全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任何风景名胜资源都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以人对美的认识程度为载体,而最终形成的人化自然的特征。所以说,自然资源是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最根本的属性。西溪湿地独特的地形、沼泽区、水域形成了西溪不可复制的景观特征。 2)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在被人类欣赏的时候便成了人类的产物。由于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附加了人类的劳动与思想,使其成为风景名胜资源,因此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表明了资源的社会属性。西溪湿地被称为“杭州之肾”,保护的西溪湿地,对杭城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也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为杭城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3)政治属性: 国家通过立法保护自然资源。我国以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保护自然资

旅游资源欣赏

六安霍邱县水门塘公园开发 摘要:六安市霍邱县自然环境优越。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冷热适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是本县气候的重要特征。霍邱县水门塘公园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已被省地旅游局和南京旅行社划入皖西旅游线,列为皖西三日游、霍邱一日游的主要景点之一。热烈欢迎各位来霍邱水门塘公园旅游或开发。 关键字:六安;霍邱;水门塘;开发 霍邱境内曾发现扁担岗、红墩寺、城东岗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西周建制始为蓼国,故称蓼城,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霍邱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楚相孙叔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中共创始人陈独秀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印迹。这里还建立过红色政权,是鄂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共和国将军名册中,霍邱籍的就有陶勇、杨国夫等12位。近现代(这里)还造就了裴伯谦、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王冶秋、李何林等一批著名收藏家、作家、学者。 霍邱自然环境优越。境内有淠河、史河、汲河、沣河4条一级河流,纵贯南北。史河总干渠、沣东、沣西、汲东干渠,可灌溉全县80%以上耕地。城西湖、城东湖烟波浩淼,飞鸟云集。被誉为淮河小浪底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雄伟壮观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水门公园,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圩地主庄园全国罕见。 霍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四季,无霜期较长(256天),冷热适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是本县气候的重要特征。境内不仅降水多,而且太阳辐射量(有利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气温也较高。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又适宜经济林木的繁衍。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霍邱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四个强县”建设,霍邱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近日出台了《2010年霍邱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确立了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旅游开发开放步伐,努力实现全县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倾力打造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 《意见》明确了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以《霍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临淮岗风景区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编制完善重点景区(点)修建性详规和专项旅游发展规划。各部门编制规划时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二是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坚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以资源为依托,以政府为主导,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两水一山”(姜家湖、水门塘、安阳山)为重点,高起点做好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倾力把临淮岗风景区打造成集观光旅游、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加快烈士陵园改建步伐,于今年底建成为国家3A

通州区运河规划方案

项目概况 通州运河城市景观区位于北京东部门户——通州,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京杭大运河的源头,规划面积15.8k㎡,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以“岛影、塔影、楼影、树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河源文化、历史人文、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区域内还设置了媒体制作、文化会展交流、商务商业、办公、高档酒店、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为将来北京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将其建设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新文化产业基地。 1.1区域位置 通州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它在北京大都会的发展进程中,正逐步由中心圈层式的发展转向轴向多点式的发展。在北京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中,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建设框架,并提出将城市发展的重心向东部城市带倾斜。通州作为其中东西发展轴和东部城市带的交点,承担北京未来城市副中心功能,是未来北京城市建设的焦点。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古为漕运、仓储重地,是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路进京的必经之地。历史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本项目位于通州区未来城市中心地段,京杭大运河从地块南北穿越,形成狭长地块。由于项目地块处于未来城市商业、金融、办公、居住的中心区域,周边已经形成旅游度假、文化娱乐、居住等设施用地,因此用地不同,地段对景观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横跨运河的数座桥梁对地块景观也造成一定影响。 1.2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北起北运河与温榆河交界处,南至六环路,西达滨河西路,东至滨河东路,并包括西海子公园以及滨河西路核心广场段,规划面积170h㎡。 2设计原则 (1)滨水空间的重点处理原则 突出城市中心区滨水特色,创造不同景观特色空间,以人性化尺度和城市尺度体现空间美感。 (2)历史文脉的尊重和传承 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扬天下的京杭运河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题材。设计中,公共空间正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 (3)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统一 运河防洪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因此,设计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景观与工程满足美观与安全要求。 (4)景观空问与土地利用的平衡 用地的平衡也包括经济的平衡,因此设计必须考虑项目可操作性,即除了满足社会效益,还要满足经济效益。 (5)和谐统一的场地特征 不同地块有不同的场地特征,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同时场地之间也应强调和谐统一。 (6)分期实施的原则 设计实施要按照城市发展需求逐步实施,确保分期实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