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

二、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而通过

l、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性(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

2、顺浓度差,不耗能。

3、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4、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pKa) 有关

酸性药(Acidic drug):

HA + D H+ +A- -

碱性药(Alkaline drug):

BH+ D H+ + B (分子型)

1、碱性环境平衡正向移动

2、酸性环境平衡逆向移动

离子障(ion trapping):

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细胞膜

分子型药物: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细胞膜

PH值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影响

结论:

?弱酸性药物易从偏酸性环境转移到偏碱性环境

?弱碱性药物易从偏碱性环境转移到偏酸性环境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

跨膜转运的意义

1、药物吸收、分布、排泄, 本质上是一种跨膜转运。

2、当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过量中毒时, 使用碳酸氢纳碱化血液,促使药物排泄,是一种常用的解救措施。

3、哺乳妇女禁忌使用吗啡、阿托品等弱碱性药物。为什么?(提示:血液较乳汁偏碱性)

滤过(水溶性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它大多数细胞膜孔道4~8?(=10-10m ),仅水、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除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如5-氟脲嘧啶、甲基多巴等. 特点:

1、逆浓度梯度,耗能

2、特异性(选择性)

3、饱和性

4、竞争性

5、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需特异性载体,如:Glucose,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

三、药物体内过程有哪些?

吸收,即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1) 口服给药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胃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面大小(m2)

口腔0.5-l .0 ;直肠0.02 ;胃0.1-0.2 ;小肠100 ;大肠0.04-0.07

首过消除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因肠壁及肝脏的大量结合, 贮存和代谢、灭活,使首次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如:硝酸甘油须舌下含服,利多卡因须注射给药。

(2) 静脉注射给药

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

(3)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被动扩散,吸收快而全;毛细血管壁孔半径40?,大多水溶性药可滤过(4) 呼吸道吸入给药(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全麻药)直接进入肺泡,吸收迅速

肺泡表面积大(100-200m2);血流量大(肺毛细血管面积80 m2 )

(5) 经皮给药(Transdermal)

脂溶性药物可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硝苯地平贴皮剂、硝酸甘油。

分布

药物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

影响药物分布因素

l、脂溶性

2、体液pH 和药物离解度

3、血流量和组织亲和力大小

4、血浆蛋白和组织结合

5、屏障作用

组织血流量与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

组织中药物分布的多少主要于与组织的亲和力有关,分布的快慢则主要于组织血流量有关

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分布到脑组织—产生麻醉再分布到脂肪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l、可逆性、可饱和性。

2、具有竞争性。D1、D2等多个药物与P竞争。

3、DP不能通过细胞膜,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4、D能通过细胞膜,具有药理学活性。

血脑屏障

1、大分子、脂溶度低、DP不能通过

2、脂溶性高的药物才有中枢作用。

3、也有载体转运,如葡萄糖可通过

4、可变:炎症时,通透性↑,大剂量青霉素有效

胎盘屏障

—胎毛细血管内皮对药物转运的选择性-

—脂溶度、分子大小是主要影响因素(1000 不能)

—母血pH = 7.44; 胎血pH=7.30。

—弱碱性药物易从母亲进入到胎血内。

—胎盘有代谢(如氧化)药物的功能

—转运方式和其它细胞相同:简单扩散

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部位:主要在肝脏,其它如胃肠、肺、皮肤、肾

结果:有活性----无活性----灭活(灭活代谢)

无活性—有活性----活化(活性代谢)

有活性----活性增强…毒性(致死性代谢)

I相反应(Phase I):

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或脱去基团(-OH、-CH3、-NH2、-SH)

II相反应(Phase II):结合

内源性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等与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物结合生成极性很高的代谢产物

药物氧化代谢(Oxidation)

l、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

2、肝药酶

药酶诱导剂(Induction):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

药酶抑制剂(Inhibition):西米替丁、异烟肼等

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排泄(Excretion)

途径

肾脏(主要);消化道;肺;皮肤;唾液;乳汁等

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

竞争性分泌

丙磺舒为弱酸性药,通过酸性药物转运机制经肾小管分泌,竞争性抑制同一机制排泄的其他酸性药。如丙磺舒和青霉素合用,由于经同一分泌机制排泄,使青霉素排泄减慢。

肝肠循环

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又经过肠粘膜吸收,经肝脏代谢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肝肠循环的意义是增加了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

四、什么是房室模型?

房室模型

1、视身体为一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若干房室

2、为假设空间,与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无关

3、转运速率相同的部位均视为同一房室

4、因药物可进、出房室,故称开放性房室系统

5、开放性一室模型和开放性二室模型为常见

一房室模型: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给药后血液中依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

五、如何理解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潜伏期;作用持续期;残留期;C-T曲线上升相;Cmax; C-T曲线下降相的概念。

六、绝对或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生物利用度

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程度和吸收速率的一种量度,与生产工艺、制剂方面有关。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是药物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相对量和速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对生物利用度:不同制剂AUC比较

F = (AUC受试制剂/AUC标准制剂) ×100%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的意义是药物在更换不同厂家时或同一厂家更换不同批号时,生物利用度不同。是药品吸收和药品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之一。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其意义如何?

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当达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之为表观分布容积

Vd=FD/C Vd非体内生理空间

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一个70mg 体重的正常人,若V=5L左右时表示药物分布在血浆中,若V=10~20L时,则分布于全身体液中,;若V>40L则表示药物分布到组织器官中V越小,药物排泄越快,在体内存留时间越短;V越大,药物排泄越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越长。

2、计算用药剂量:Vd=FD/C

二、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CL)

是药物体内消除的一个重要指标.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

单位:L/h或ml/min

CL=CL肾脏+CL肝脏+CL其它

计算公式:CL = D/AUC

七、如何理解消除动力学?

消除动力学

dC/dt = - kC n

一级消除动力学

n = 1 dC/dt = - kC

一级消除动力学

转运(消除)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零级动力学

药物达一定浓度,机体消除能力达最大后的消除动力学。

因消除能力饱和,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不变,消除速度不再与药物浓度有关.

八、什么是半衰期的概念及其意义?1、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1/2)

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

T1/2 = 0.693/k

T1/2与浓度无关,为恒定值

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达一定浓度,机体消除能力达最大后的消除动力学。

T1/2 = 0.5 ′ C0/k 为一变量。

半衰期的意义

意义: ①反映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②决定给药间隔时间;③预测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④反映停药后药物在体内的残留时间;⑤药物分类的依据。

九、如何理解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一、多次给药(Constant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目的:多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达有效范围。

如某病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1、加大剂量

2、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3、其它方法

一催眠药20mg.病人服药后经8小时后醒来.此时药物浓度是1.25mg.问药物的半衰期是多少?(若半衰期为1小时.问药物的最大残留浓度是多少?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药物方面的因素Pharmaceutical Factors

药代动力学性药物相互作用1、四环素+ Fe2+、Ca2+发生络合,吸收

2、阿司匹林+香豆素类血浆蛋白结合出血;

3、药物代谢的诱导和抑制。药效动力学性药物相互作用1、生理性拮抗和协同

咖啡因+催眠药兴奋或镇静作用

2、受体水平的拮抗和协同

β阻滞剂+Adr

3、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

三环类抑制NA再摄取

第二节机体方面的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一、AGE(年龄)1、小儿的药物代谢清除率较高

2、小儿对药物较敏感

3、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

4、老年的器官功能降低

5、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二、SIZE / OBESITY(体重和肥胖)影响分布容积,影响清除率1、性别

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性别差异。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中毒反应; 女性对特非那定(terfenadine,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更敏感。激素作用:雌、孕激素抑制药物代谢?女性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多比男性弱,如女性利眠宁T1/2为男性的2倍2、DISEASE(疾病)

肝脏疾病:影响PK,肝实质损伤酶活性降低,肝组织结构紊乱血流量改变肾脏疾病:影响PK,降低肾脏血流量/GFR 减少肾排泄

3、个体差异

(1)高敏性:有些个体对药物反应非常敏感,所需药量低于常用量。

(2)低敏性:又称耐受性,有些个体需要使用高于常用量的药量方能出现药效。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3)药物反应变异:致敏反应;药物性变态反应;耐受性:机体对药物反应性;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4、安慰剂效应及其原因分析(1)有效达30%以上,疼痛、咳嗽、焦虑、紧张、

感冒等。心绞痛和心衰的控制有效。

(2)不良反应30%,嗜睡、头晕、乏力、注意力分散、恶心、口干,腹痛、腹泻、白细胞-等

(3)源于医患关系、治疗手段和医生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生理依赖性:

生理(身体)依赖性是指大多数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经过反复使用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称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是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不

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地用药。精神依赖性与身体依赖性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在停药后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Drug addiction(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是指强迫性、失去控制的用药行为,是药物的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共同造成的结果。

医生每用一次药,就可能:1、产生副作用;2、维持药物作用相当时期;3、引起毒性反应;4、给以正确的治疗;5、给以应当禁忌的病人;6、剂量过大;7、剂量过小;8、给药间隔时间正确;9、给药间隔时间不当;10、仅产生安慰剂效应等等。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作用选择性

2.治疗作用

3.不良反应

4.副作用

5.毒性反应

6.后遗效应

7.继发效应

8.变态反应

9.阈剂量

10.极量

11.常用量

12.效价强度

13.效能

14.安全范围

15.治疗指数

16.激动药

17.拮抗药

18.部分激动药

19.受体向上调节

20.受体向下调节

二、选择题

1.药物作用是指()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2.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3.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

A.不良反应

B.副作用

C.后遗效应

D. 继发反应

E.过敏反应

4.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A.兴奋性改变

B.新陈代谢改变

C.适应性改变

D.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E.抑制性改变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药物选择性低

B.药物的剂量太大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代谢过慢

E.药物分布广

6.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效价

7.药物的质反应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最大效应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

9.以下哪项不属不良反应()

A.久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

B.服用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局部疼痛

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散大

E.以上都不是

10.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属于()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A.药物的脂溶性高低B.药物对受体亲和力大小C.药物水溶性大小

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12.一个效价高,效能强的激动剂应是()

A.高脂溶性,短半衰期B.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D.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E.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13.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

A.毒性愈大

B.毒性愈小

C.安全性愈小

D.安全性愈大

E.治疗指数愈高

14.下列关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B.难以避免,停药后可恢复

C.出现较轻与治疗无关的反应

D.常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E.常因剂量过大引起

15.从一条已知的量效曲线上看不出哪一项内容()

A.最小有效浓度

B.最大有效浓度

C.最小中毒浓度

D.半数有效浓度

E.最大效能

三、填空题

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和两种类型。

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和等。

3.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和。

4.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机体反应相关的不良反应有和。

5.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这种现象称为。它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问答题

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

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

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

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作用选择性:大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毫无作用。

2.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4.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5.毒性反应:药物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或有害的反应,多数药物的毒性反应是由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的敏感性过高引起的。

6.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7.继发效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9.阈剂量:又称最小有效量,是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10.极量:又称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11.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12.效价强度:表示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13.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当达到最大效应后,若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加。

14.安全范围: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5.治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高。

16.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也有较强内在活性。

17.拮抗药: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

18.部分激动药:虽然亲和力不弱,但内在活性不强,它可以和大量受体结合,但只能使其中一部分活化。

19.受体向上调节: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的现象。

20.受体向下调节: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减少的现象。

二、选择题

1.D

2.E

3.B

4.D

5.A

6.C

7.B

8.E

9.D 10.A 11.D 12.B 13.B 14.E 15.C

三、填空题

1.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2.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3.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4.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5.减少受体向下调节耐受性

四、问答题

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非同义词。有某种药理效应不一定都产生临床疗效。扩张冠状动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

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

答: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

答:激动药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部分激动药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药物,它们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拮抗药是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可阻断受体、递质或激动药与受体结合。

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答: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不平行。在临床上达到效能后,再增加药量,

其效应不再继续上升。因此,不可能通过不断增加剂量的方式以求获得不断增加效应的效果。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其强度越大,在临床上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较小。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分析

主题词:@生物样品/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代动力学 分类号:R912.1;R927.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在临床药理、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或新药开发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获得的资料最终能否用于临床实践或药物研究结果的说明和解释,取决于研究方案和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应用于化学药品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和中药复方)分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已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导,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分析和检测手段越来越快捷、准确。然而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除正确设计和精心实施外,尚应包括了解该方法的特性及其限制因素。方法的特性包括被测物在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萃取过程的回收率,定量计算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 方法学验证 1.1 稳定性 从生物样品(体液)的收集到样品的分析完成,样品中的待测药物(有效成分)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将导致易变的回收率并降低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分析方法建立的过程中,应了解待测成分(药物)在不同的pH、光照等情况下的稳定性,同时也应了解、考察生物样品及分析操作过程中待测成分的稳定性。这一点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来说应特别注意,因为除待测的有效活性成分外,中药中尚有许多未知成分,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些成分与待测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待测成分“量”和/或“质”的改变。 体液中药物稳定性的考察应包括在室温和储藏温度(-20℃或-80℃)两种情况的研究。如发现有明显的降解,则应采取特殊措施来防止。(如尿液中加甲苯以抑制细菌生长,含三硝基甘油血清中添加少量硝酸银抑制三硝基甘油的降低等)。如要了解较长时间的储藏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一般是制备与分析样品含有相同药物(成分)和代谢物的对照样品,两者作平行处理,从对照样品的分析结果可判断药物稳定性的情况。 1.2 灵敏度 分析方法灵敏度的要求取决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用药物的剂量,给药次数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特征。临床前或临床(药理)资料有助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一般来说,分析方法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如样品的稀释),使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落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虽然在同一研究中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应尽量避免,以利于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 1.3 选择性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D. 排泄速度不变 E.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正确答案:C 2016国考试题答案 2. 在进行口服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时,不适合用的动物是哪种?() A. 大鼠 B. 小鼠 C. 豚鼠 D. 家兔 E. 犬 正确答案:D 3. 在非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其受试物的剂型不需要遵循以下哪些选项的要求?() A.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药效学研究的一致 B. 受试物的剂型应尽量与毒理学研究的一致 C. 特殊情况下,受试物剂型可以允许与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不一致 D.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剂型、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但不需要提供研制单位的质检报告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D 4.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5.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 A. 1000倍 B. 91倍 C. 10倍 D. 1/10倍 E. 1/100倍 正确答案:B 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 A. 分子变小

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 C. 活性消失 D. 经胆汁排泄 E.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正确答案:B 7.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被称为:()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致死血浓度 D. 中毒血浓度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 吸收与代谢平衡 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E. 药物完全消除 正确答案:C 9.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10.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正确答案:D 11.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 A. AUC0→n+cn/λ B. MRTiv+t/2 C. MRTiv-t/2 D. MRTiv+t E. 1/k 正确答案:B 12.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 A 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 A. 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 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 A. 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D. 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 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D. 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B. 改变机体的生化功 能 E. 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 ) B.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E. 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C. 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C. 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 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 质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是指药物 (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 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 %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 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 半数致死量(LD50 )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 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 A 药的 LD50 比 B 药大,说明 ( ) A.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大 B. A 药的毒性比 B 药小 C. A 药的效能比 B 药大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D. 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 预料以外的作用 A. 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9、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E.副作用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5933116.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2. 生物样品分析的方法中,哪种是首选方法?() A. 色谱法 B. 放射免疫分析法 C. 酶联免疫分析法 D. 荧光免疫分析法 E. 微生物学方法 正确答案:A 3. 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 A. 其原有效应减弱 B. 其原有效应增强 C. 产生新的效应 D. 其原有效应不变 E. 其原有效应被消除 正确答案:A 4.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 A. 房室 B. 线性 C. 非房室 D. 非线性 E. 混合性 正确答案:B 5. 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 A. 给药途径 B. 溶解性 C. 药物的剂量 D. 肝肾功能 E. 局部血液循环 正确答案:C

6.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正确答案:E 7.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是牢固的 B. 结合后药效增强 C. 结合特异性高 D. 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 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正确答案:D 8. 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A. 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 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 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正确答案:A 9. SFDA推荐的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 A. 体外研究法 B. 体内研究法 C. 药动学评价方法 D. 药效学评价方法 E. 临床比较试验法 正确答案:C 10.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受试者例数的要求是每个剂量组:() A. 5~7例 B. 6~10例 C. 10~17例 D. 8~12例 E. 7~9例 正确答案:D 1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 A. 首剂量加倍 B. 首剂量增加3倍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指始发作用,侧重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机能改变,强调结果。 例如:Ad(+)支气管平滑肌β2R 舒张支气管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可以相互通用,通常以效应替代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类型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1.调节功能:改变兴奋性 1)兴奋:增强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2)抑制:减弱机体原有生理功能与生化代谢的作用。 机体状态 麻痹抑制正常兴奋亢进 | | | | 病态病态 兴奋药(尼可刹米) 呼吸抑制惊厥 抑制药(苯巴比妥) 可见:兴奋药和抑制药在适量范围内有治疗意义, 但过量会导致不良后果。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化学治疗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1.药物作用范围(部位)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 药物无需吸收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又称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作用。 鉴别点:所产生的作用有无借助血液循环。 2.药物作用方式(先后) 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直接作用) 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间接作用) 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例如:NE:升高血压——直接作用;减慢心率——间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特异性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影响因素:药物分布、组织生化功能、细胞结构、组织亲和力等。 意义: 1)是药物分类的基础 2)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 药物选择性高,应用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但应用范围较窄; 药物选择性低,应用针对性不强,副作用较多,但应用范围较广。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specificity) 通过专一性化学反应而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专一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重点)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 4.称药效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 力学,又称药动学。 药效学 1.局部作用:药物无需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分而产生的作用。 3.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 状。 4.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 原体。 5.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6.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 现。 7.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 8.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映,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 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 9.后遗反应:后遗反应指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使用药物治疗后随之而引起的反应。 11.特异质反应:由于用药者有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出现的反应性质可能与某些 常人不同的反应。 12.药物依赖性: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对药物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 13.剂量:一般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 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14.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即效能 16.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17.治疗指数: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 18.安全指数:指药物的LD5/ED95的比值。 19.药物的安全范围:ED5 (ED95) 和TD5之间的距离,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20.受体:指能与药物,激素,递质产生特异性结合,然后引起特定生理效应的细胞成分。 2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需要亲和力 22.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23.激动剂(完全激动剂): 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能产生最大效 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全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平衡透析法

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言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理学是(C)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 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D)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E.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名词解释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自测题 单选题 1.部分激动剂是(C)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 二、多选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有(ABCDE)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 2.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总的药效大于各药单独作用之和时,称为药物的(BE) A.相加作用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D.联合作用E.协同作用 三、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3.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4.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5.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6.受体拮抗剂:(6)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自测题 一、单选题 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1.D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2.D) 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完整版)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品研发及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行了探讨。本文介绍了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眼部药代动力学样本采集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征,指导临床用药的给药剂量、间隔、途径等,保证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关键词:眼;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对药品研发人员、技术审评人员以及临床医师来说,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甚至是其他研究所无法替代的。通过眼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学者们可以获得药物在眼部代谢的浓度一时间曲线,了解药物在眼内的代谢特征,对于药物剂型设计、给药方案、治疗监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眼具有特殊屏障作用, 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同于系统给药的过程, 那么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如何? 其意义何在? 常用的分析方法用哪些?另外,现有眼科局部给药的突破点在于,如何通过改进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保证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和药物应用的便捷性, 安全性。因此,对眼局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加以了解和考察,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型, 对于临床诊治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眼部给药系统研究的兴起也要求有方便、准确、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说明和验证。 1 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 1.1 药物在眼球表面的流失 在眼局部应用滴眼剂时, 由于泪液在眼表的涂布,流动和循环使药物在接触眼表时即发生了流失。泪液在眼表的更新速度仅为1μl/min,相对多量的滴眼剂可在数分钟之内随着泪液的循环快速流入鼻泪管发生排泄[1]。由此可见,滴眼剂药物的全身吸收不仅在结膜囊的局部毛细血管中进行,同时也存在于滴眼剂流入鼻腔从而进入全身的情况。因此, 大多数以局部滴眼剂方式给药的小分子量药物在数分钟内即会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导致其在眼表的生物利用度仅在5%甚至更少。全身循环中的吸收降低了药物在眼表的有效浓集, 因此,通过应用固体药物

药理学 期末主观题

第一章绪论 二、名词解释 1.药物(drug): 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三、填空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包括间相互作用的和的科学。2.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共收载药物种,现已译成种文字。 3.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叫做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的科学叫做学。4.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及,可用以、、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5.药理学的分支学科有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药理学和药理学等。 四、简述题 1.试简述药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试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药理学在防、治、诊断疾病中的意义。 2.试论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的规律对应用药物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名词解释 1.效应及作用(effect and action):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3.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4.效能(efficacy): 5.效价强度(potency): 6.半数有效剂量(ED ): 50 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8.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9.药物的受体(receptor): 10.激动药(agonist): 11.拮抗药(antagonist): l2.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 13.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l4.副作用(side effect): 1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l6.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 17.药物的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三、填空题

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理学是研究( )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科学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的变化 3、非基因工程药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B.改变机体的生化功能 C.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D.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E.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6、副作用是( )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 A.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作用拮抗 E.以上都不是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作用 E.副作用 9、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0、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12、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 ) A. A药的毒性比B药大 B. A药的毒性比B药小 C. 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 A药的效能比B药小 E. 以上都不是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0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辅导资料答案】

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试卷名称:2020年10月药物代谢动力学补考 学校名称:中医大网络教育 提示:每学期的题目都会有变化,请确保本资料是您需要的在下载!! 单选题 1.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题目总分:1分) A--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2.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题目总分:1分) A--结合是牢固的 B--结合后药效增强 C--结合特异性高 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D 3.肝药酶的特征为:()(题目总分:1分) A--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小 B--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E 4.药物转运最常见的形式是:()(题目总分:1分) A--滤过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以上都不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B

5.某弱碱性药在pH 5.0时,它的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的pKa接近哪个数值?()(题目总分:1分) A--2 B--3 C--4 D--5 E--6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6.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题目总分:1分) A--给药途径 B--溶解性 C--药物的剂量 D--肝肾功能 E--局部血液循环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C 7.多数药物在血中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常与药物结合的物质是:()(题目总分:1分)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游离脂肪酸 E--高密度脂蛋白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8.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题目总分:1分) A--血液 B--肾脏 C--胆道系统 D--肠道 E--肺 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材料,回答以上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A 9.关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题目总分:1分) A--生物转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唯一方式 B--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合成 E--肝药酶数量和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PBPK模型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挥的重要的作用。UPLC是一种柱效高、发展前景好的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机制的数学模型;PBPK用于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更方面对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更深研究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重要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UPLC PBPK模型药物研发 Abstract: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and PBPK model in the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PLC is a column efficiency high,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echanism; PBPK used for simulation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body of metabolic distributed more medicine dynamics research. The pharmacokinetic deeper in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Keywords: Pharmacokinetic UPLC PBPK model Drug development 前言: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生物药剂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的处置以及所产生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并且探讨药物代谢转化途径,确证代谢产物结构,研究代谢产物的药效或毒性;提供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靶器官,阐明药效或毒性的物质基础,弄清药物疗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1]。 1、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1 群体药物动力学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动力学群体参数的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不仅是临床用药所必需,而且有可能成为新药评价的一个必备参数。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的估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二步法,另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步法。后者亦名Nonmen程序法,它把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患者身上的自身变异及患者间的变异全估算在内。根据变异值的大小也可预估一些生理、病理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更具优越性,在个体化给药中,Nonmen常与Bayesian反馈法结合使用。 1.2 时辰药物动力学 时辰药物动力学是指同一剂量在l天内不同时间给予时药物处置出现显著变异。如多数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清晨比傍晚吸收更佳,另外象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清晨服用时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最为明显,同时达峰时间也较其他时间给药为短。一些疾病并非1天24小时机体均需要同等水平的药物,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发病较多,若制成脉冲式给药,可产生预防作用;相反,如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却容易带来耐药性,例如硝酸甘油和许多抗菌素类药物;再如只有当血浆中糖分较高时才需要较高的胰岛素。人们开始研究能够自动感知血糖水平,以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智能给药装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