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专业:护理学

层次:本科

姓名: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09月20日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这一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及污染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威胁。因此,如何科学的自我防护,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势在必行。【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危害性自我防护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题目: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外文应用、计算机处理、撰文论证、文字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

二、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一)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份量适中(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字数应不少于10000字)。

(三)毕业论文的正文内容文题相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概念准确,语言流畅;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自圆其说。

(四)毕业论文应当反映出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参考资料

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周萧《浅谈压疮护理》、吴自文《胰岛素.654-2注射液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董文军《压疮护理的新进展》、何芬琴,沈碧玉.《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用于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王新红,杨丽霞《碘伏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陆微,温滨,谢晖《.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彭翠兰,刘梅《临床压疮患者原因及对策》、王冷《压疮的管理》、游兆媛,樊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临床应用》、李莉《重型颅脑损伤伴神经性高热患者预防压疮的

探讨》。

毕业论文考核评议书

目录

1、危害因素(1) 1.1、生物因素(1) 1.1、1锐器刺伤(1) 1.1、2皮肤黏膜损伤(1) 1.2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和能力差(1) 1.3、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1) 1.4、护士的人口学特征(1) 1.5、性格差异(1) 1、6、人力资源缺口大(1) 1.7、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低(1) 1、8、工龄因素(1) 1.9、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1) 1.10、空气污染(1) 1.10、1麻醉剂(1) 1.10、2紫外线(1) 1.10、3化学消毒剂

(1)

1.11、细胞毒素类药物(1) 1.12、X线照射(1) 1.13、电灼伤,化学毒品烧伤(1) 1.14、身心损害(1) 1.15、微生物(1)

2. 1 预防生物污染(2) 2.2 减少空气污染(2)

2.2.1 紫外线灯管可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2)

2.2.2 减少麻醉剂的毒害(2)

2.2.3 合理使用消毒剂(2)

2.2.4 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2)

2.3 防止化学毒素类药物污染(2)

2.4 减少X线照射(2)

2.5 预防电灼伤、化学烧伤(2)

2.6 减少身心损害(2)

2.7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创建护理安全文化(2)

2.8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缓解缺编问题(2)

2.9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预防锐器伤(2)

2.9.1 规范操作规程,重视基本功的训练(2)

2.9.2 安全处理针头。(2)

2.9.3 手术中正确传递器械(2)

2.9.4 针刺伤的应急处理(2)

2.10掌握戴手套指征,规范洗手(2)

2.11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2)

2.12重视化疗药物的危害(2)

3、小结(3)

4、参考文献

(4)

前言

1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2职业暴露的认识

职业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及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制度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而从观念上转变自身防护意识是推行防护措施的基本条件,使之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

3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站立或走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等使得这一群体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得手术室护士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造成自我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防护措施有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器具及免疫接种;规范操作行为;完善锐器伤处理及报告制度。

4小结

《护士条例》的颁布明确了护士各种合法权益和义务,规范了护理人员职业行为,并首次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手术室既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同时也是高风险科室,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加强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应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尽量减少职业危害,维护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更好地履行对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义务。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目前有1.3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而医院是HB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护士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经常使用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近几年来,HBV携带者日益增多,其中部分病人因计划生育需手术治疗,术中的血液、体腔液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引起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临床实践及查阅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手术室护士面临诸多因素的危害。只有加强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身心危害,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725000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 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3化学消毒灭菌剂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 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 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4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 6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浅谈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浅谈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发表时间:2012-12-29T11:52:32.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祁小芸[导读] 其他因素的防护在工作中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 祁小芸(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748200)【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322-02 【关键词】自我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卫生管理学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医院的消毒隔离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1 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环氧乙烷及每天浸泡器械的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气味以及术中使用电刀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的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着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它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并对人的皮肤粘膜、眼睛、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1.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手术室电器较多,使用时出现故障,易发生电击伤。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出现机械故障须进行维修时,通过接触可对皮肤粘膜,眼睛等产生危害。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空调等,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不慎被锐利器械、刀、针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易引起感染。 1.3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但却能通过输血、注射、手术等来进行传播,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年报道,有52例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病毒阳性的血液而发生感染的,其中有45例是由于被刺破皮肤而感染的。当这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手术室就成了这些疾病传播的直接场所。病人在术中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乙肝病毒(HBV)就是存在于手术室内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1.4 其他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所以手术室医护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另外,护士手术中长时间站立,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2.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的用电常识,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如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应戴眼镜及防护面罩,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引起眼和皮肤过敏;工作中,应选择性能好、噪音小的电器设备,尽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手术室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多安排户外活动,以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操作。若不慎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必要时换岗。 2.3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这里主要是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据报道,护士患乙肝的机会要高于常人2~4倍,手术室护士感染机会更大。对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护应做到以下几点:(1)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应做好乙肝五项的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术中参观人员,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便于术后焚烧。配合手术的人员如皮肤有破损者,尽量不参加此类手术,此手术用具在未经消毒处理前不得随意搬到其他手术间。(2)参加手术人员,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衣,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术中所用的脏纱布、纱垫等可放在一个塑料袋内,以便术后处理。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伤皮肤,一旦发生,应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用3%碘伏消毒,再注射乙肝疫苗。(3)术后用过的污染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防止水源污染。先浸泡在2.5%的“84”消毒液中,30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再送高压消毒。吸引瓶用消毒剂浸泡30min后倾倒,再清洗。手术室被污染的区域,如器械台、托盘、脚蹬、手术床、地面等均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血压计、听诊器等放入熏箱消毒。术后废弃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好,并作白色标记,做终末消毒处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一律焚烧。手术间用紫外线灯消毒后,用纯中药熏蒸密闭6~12h后,开窗通风换气。未用的物品,须重新高压灭菌后方可再用。(4)手术完毕,相关人员脱下隔离衣、手术衣、手套、鞋套等,离开手术间,进行淋浴。 2.4 其他因素的防护在工作中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健康娱乐的文体活动,减轻生理、心理压力,提高肌体免疫力。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可在原地活动双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循节力原则,养成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减轻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保护措施,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72中外医疗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2010 NO.24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综 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和护理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2]。手术室作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也引起了临床重视[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士资料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职业危害因素1.1 生物因素 手术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每天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呕吐物频繁接触,受到感染机会较多,常有肯能感染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严重 影响了护士的身体健康[4] 。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应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麻药等化学性药物,化学成分极易对人体的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伤,有的甚至有致癌作用[5] 。另外一些手术过程中应用的化学性废弃还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功能,尤其对于育龄护士可能有致畸、流产的可能。1.3 物理因素 手术过程中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或同事。有研究表明[6],80%护理人员有锐器刺伤史,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危险性较大。手术室中仪器的电离辐射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机体的损伤,特别是骨科手术使用的X 线机可以导致人体免疫、遗传疾病和血液疾病等。另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对于皮肤和眼镜的刺激较严重,可以使皮肤起泡、脱皮甚至致癌,还有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永久性色素沉着或眼镜损伤。高频电刀、电锯、心电监护仪、麻醉机报警等手术室噪音如果接近90DB,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音下产生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7]。1.4 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对于患者害怕手术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对于手术配合的担忧,同时对于术中大量出血、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造成恶性刺激,从而导致护理人员神经过度敏感,心理上出现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2 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2.1 防止生物因素感染 术前巡访患者前注意查看患者病历和化验单结果,对于有传染性疾病应作特殊记录,根据传染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好术前准备,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过程中注意戴手套,手套不可以有破损,在接触患者有传染性物质后一定要彻底吸收。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将有毒的化学消毒剂集中存放,注意存放地点的通风情况。 注意检查盛装化学制剂的容器要良好的密闭,防止挥发引起空气污染。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过程中注意戴帽子、口罩、手套,做好自身防护,如有化学制剂溅到眼镜或皮肤,注意立即用流水冲洗,同时及时上报自身受伤情况,对于化学性灼伤及时治疗,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点。2.3 物理因素的防护 手术过程中注意正确防止手术刀、剪、针、钩的位置,锐器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一定要用盘中传递,不得因手术操作紧张直接传递。手术室应设置防止电离辐射穿透的手术间,参加手术人员注意穿好铅衣,带上防止X 射线及其他辐射的防护面具,怀孕或妊娠护士应避免进入手术室。2.4 注意加强心理保健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应注意做好自我心理疏导,缓解紧张工作状态,同时合理有效的排班,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自己精神状态。 职业性危害主要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损害,包括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职业性损伤三大类。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4大类,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保护措施,提高自身保健意识。综上所述,有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为更好的保护手术室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更好的提供高效、快捷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王玲,崔雪华,黄劲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 对策[J].中外医疗,2009,12(b):113~114. [2]陈小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J].中外医疗,2009, 12(c):107~108. [3]杜会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4(34):255~256. [4]唐滇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6(22):85~87. [5]何玉茜,朱林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 医学创新,2009,6(30):100~101. [6]张朝霞,赵建琴.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J].中国 社区医师,2009,11(219):255~256. [7]周青.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华夏医学,2009, 22(3):550~552. 【收稿日期】2010-04-26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吴翠连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12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措施。结果 手术室护士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针对四大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结论 有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为更好的保护手术室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更好的提供高效、快捷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 自我保健【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0)08(c)-0172-01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发表时间:2012-08-07T11:06:27.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董青[导读]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 董青(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人民医院 657300)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卫生管理学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医院的消毒隔离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现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谈一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1 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环氧乙烷及每天浸泡器械的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气味以及术中使用电刀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的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着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它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并对人的皮肤黏膜、眼睛、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1]。 1.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手术室电器较多,使用时出现故障,易发生电击伤。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出现机械故障须进行维修时,通过接触可对皮肤黏膜、眼睛等产生危害。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空调等,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不慎被锐利器械、刀、针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2],易引起感染。 1.3 微生物的侵袭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渗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但却能通过输血、注射、手术等来进行传播,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年报道,有52例医务人员由于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病毒阳性的血液而发生感染的,其中有45例是由于刺破皮肤而感染的。当这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时,手术室就成了这些疾病传播的直接场所。病人在术中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乙肝病毒(HBV)就是存在于手术室内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1.4 其他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更是常事,所以手术室医护人员患溃疡病、心脏病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另外,护士手术中长时间站立、走动,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损害。 2.2 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的用电常识,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完好;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如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应戴眼镜及防护面罩,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引起眼和皮肤过敏;工作中,应选择性能好、噪音小的电器设备,尽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手术室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多安排户外活动,以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操作。若不慎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必要时换岗。 2.3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主要是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据报道,护士患乙肝的机会要高于常人2~4倍,手术室护士感染机会更大。对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护应做到以下几点:(1)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应做好乙肝五项的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术中参观人员,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便于术后焚烧。配合手术的人员如皮肤有破损者,尽量不参加此类手术,此手术用具在未经消毒处理前不得随意搬到其他手术间。(2)参加手术人员,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衣,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术中污染的纱布、纱垫等可放在一个塑料袋内,以便术后处理。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刀片及锐利器械刺伤皮肤,一旦发生,应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用3%碘伏消毒,再注射乙肝疫苗。(3)术后用过的污染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防止水源污染。先浸泡在2.5%的“84”消毒液中,30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再送高压消毒。吸引瓶用消毒剂浸泡30min后倾倒,再清洗。手术室被污染的区域,如器械台、托盘、脚蹬、手术床、地面等均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血压计、听诊器等放入熏箱消毒。术后废弃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好,并作白色标记,做终末消毒处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一律焚烧。手术间用紫外线灯消毒后,用纯中药熏蒸密闭6~12h后,开窗通风换气。未用的物品,须重新高压灭菌后方可再用。(4)手术完毕,相关人员脱下隔离衣、手术衣、手套、鞋套等,离开手术间,进行淋浴。 2.4 其他因素的防护在工作中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工作之余要适当参加健康娱乐的文体活动,减轻生理、心理压力,提高肌体免疫力。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可在原地活动双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遵循节力原则,养成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减轻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保护措施,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敬梅.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0-331. [2] 徐远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58-259.

浅谈试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浅谈试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浅谈试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卫生管理学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医院的消毒隔离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质决定着手术室护士必须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空气污染、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等。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1危害因素 1.1空气污染 1.1.1麻醉剂 手术室使用大量麻醉剂如异氟醚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也可经病人吸入后排出大量麻醉废气,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体内蓄积危害健康。 1.1.2紫外线 手术室普遍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紫外线能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活跃的不稳定的有毒的臭氧。 1.1.3化学消毒剂及电刀 日常工作中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戍二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环氧乙烷、碘伏等挥发出的气味及术中使用电刀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的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着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对人的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致癌的作用,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头痛、胸闷、气喘、咽喉炎、眼灼伤及肺炎等症状。 1.2物理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 手术室使用大量的仪器设备,因空气潮湿,连接或操作不当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常有漏电、短路现象发生。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空调等,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不慎被锐利器械、刀、针割伤、刺伤的机会较多,易引起感染。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 令狐采学 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班级:护本16班姓名:龚永晴指导老师:郑超英【摘要】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害因素;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

作中去。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X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相对固定的站立姿势、精神紧张、进食时间不规律等因素对护士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手术室护士这一群体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锐器刺伤:在手术室由于需频繁使用各种锐利器械如刀、针、剪刀、克氏针等,如使用、放置或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一些物理损伤及危害。 (2)噪声:手术室的噪声来源于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电刀、电钻、电锯、吸引器声及移放器械的碰撞声。长期的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等[1]。我院手术室的护士每天要在超过60分贝的噪声中工作至少5小时,这无疑对她们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3)X射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手术的精益求精,C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臂机在使用过程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手术室护士工作量重、节奏快、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同时还受到环境中生物、化学、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侵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心健康必会受到损害。所以更好的认识这些职业危害,做好自身防护,就尤为重要。 1职业危害 1.1意外损伤手术室因其特殊的环境[1],手术室护士配合每台手术所用的锐器较多,如:刀、剪、针等频繁传递,术后清洗等环节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据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手术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里、倾倒引流液等原因。这些因素使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很高,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乙肝感染率高达63% 1.2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器械护士配合一台大手术时需要穿针引线上百次,长时间站立往往导致颈酸、眼晕、双下肢酸胀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进食时间不规律,使身体经

常处于疲劳状态。手术室护士极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工作也会产生心理疲劳,从而出现动作协调性差,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 1.3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污染包括:高频电刀使用时所散发出的焦灼气味,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挥发。甲醛、戊二醛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固定标本、器械消毒等。这些化学消毒剂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均有刺激作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激光和电离辐射当今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多采用激光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有些手术如骨科半闭合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才能进行。这些医疗仪器虽然可极大提高手术的准确率,但如果对其产生的电离辐射保护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使免疫功能低下甚至致病。 2自我防护 2.1意外损伤的防护(1)对感染病人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器械护 士上台时需戴双手套。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术中皮肤如有损伤,迅速脱下手套,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少量血液,再用2.5%碘酊、75%酒精消毒;溅入眼内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到眼科治疗。(2)静脉穿刺时用带有弹簧保护夹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静脉给药最好用三通并带有延长管。(3)术中刀、剪、针等锐器放在弯盘中传递并及时收回,术毕所用锐器应安全处理。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15T10:02:08.2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邹月慧[导读]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邹月慧(江西金溪县中医院外科 3448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387-02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方法对我院手术室30人,其中实习生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易被病人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紫外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伤害。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3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手术室工作人员30人,年龄17-42岁,主管4人,护师12人,护士4人,实习生1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 结果 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 3 讨论 3.1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1物理因素①针、刀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则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手术进展及结果,工作紧张,压力大,其针,刀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100%的工作人员认为直接传递锐器是正常的操作方式,60%的工作人员会把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的回收容器内,此原因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的淡漠,知识缺乏。②噪声,长期在噪声工作下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主要噪声来自于机器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③每日用餐的不定时,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护理人员公占66.67%,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配合手术的只有26.67%,长时间保持颈椎前倾150-200,此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 3.1.2化学性因素①消毒灭菌剂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职业性皮炎,而接触消毒液时戴手套的护理人员仅占13.33%。②麻醉废气和术中使用无影灯及电刀等电器使臭氧增多,长期暴露于微量的污染环境,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氟中毒和遗传学等影响,对手术室女性工作人员可引起再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出现骨髓抑制,癌症。 3.1.3生物性因素①体液、血液、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只有40%的人套手套,因此通过粘膜和非完全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而认为对没有病症的患者就没有必要套手套的观点是错误和危险的。②激光、放射线,激光手术时手术间门口要挂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进入,配合激光手术的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戴防护镜是非常重要的,放射线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精子生成障碍,使胎儿发育致畸方面的知识都很了解,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0%的人真正执行了,是由于防护用具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而导致了自我防护不足。总体看来,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只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导致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工具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很好地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及其防护

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及其防护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内容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90%,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高达100%,并且长期与C臂机、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长期接触。结论:手术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在护理操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几率高,而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过程中C臂机、各种化学消毒剂使用以及麻醉废气的污染都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潜在的不安全。 标签:职业危害;职业感染;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2-0087-02 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护士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其护理活动的空间、地点、周围存在着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护士时刻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其危险即为职业暴露[1]。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也可能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引流导管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而且随着影像学增强器的使用,手术室护士经常受到C臂机X线的照射,手术室长期使用的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等都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而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性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2]。长期接觸X线、化学消毒剂会引起造血功能底下、皮肤癌等。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的职业防护现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行为,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防护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0人,其中40岁以上7人,40岁以下23人,平均年龄28岁。学历:本科6人,专科22人,中专2人。职称: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19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问卷法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分为5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学历、工作、职称、职务、年龄。(2)护理工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原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情况。(3)术中定位照片,使用C臂机的情况。(4)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消毒,全麻患者废气污染情况。(5)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行为。(6)医院防护措施,用具是否足够,宣传是否到位。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实地观察,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护对策,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需要强化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的程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结论:重视职业防护对手术室人员的重要意义。 标签: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094-02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工作环境,集手术、治疗、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直接、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线,直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过程中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皮肤黏膜,或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可能。护理工作目标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1 手术室职业暴露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手术室是手术患者高度聚集及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手术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直接频繁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发生感染性疾病风险很高,血液性病原体对护理人员最具危险,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黏膜暴露,包括针刺伤、锐器伤、安瓿割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据统计,在我国98%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手术室工作中常用的刀、剪、缝针,在传递过程中易误伤他人,术中清洗易误伤自己。 1.2 化学性因素 环境污染特别是化学试剂污染不断侵蚀人类健康,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各种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品等有潜在危险。护士在手术中配制化疗药物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接触皮肤直接吸收入体内,引起白细胞减少、头晕,妊娠期可引起自然流产、致畸、致癌,吸入麻醉药如异氟烷长期吸入可影响肝肾功能,吸入高浓度麻醉废气可引起妊娠期自然流产,并可产生氟化物中毒,影响遗传(包括致突变、致畸、致癌)白细胞减少,不孕率增加[2]。戌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直接与皮肤接触可导致过敏性皮肤炎,与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甚至永久性视力损伤。 1.3 物理性因素 骨科手术广泛开展,术中X线光定位使手术室护士经常受到X线照射。长期接触X线可导致造血功能低下,白细胞减少,精子成活率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妊娠期接触X线可导致胎儿畸形。 1.4 生理心理因素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知识更新,人事制度改革,手术室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无规律性及手术要求高度集中,加上人力资源不足,手术患者创伤重,病情急、变化快、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期轮班工作制度打乱手术室护士生物钟。生活不规律,易引起胃肠疾

手术室护士 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发表时间:2010-11-03T11:52:42.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王春燕 [导读] 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 王春燕(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河南开封 475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80-02 【摘要】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发生医疗锐器伤,不慎被刀片、缝针、注射针头等刺伤及污血溅到皮肤或眼晴里,而传染各种疾病,引起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手术职业暴露防护 1 加强预防意识 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操作,存在着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多种感染。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职业暴露。要从思想上深刻地意识到手术室护士所从事的是一份具有特殊风险的职业,每天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器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护理人员应自觉的做好个人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应定期体检身体,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还要做好病人的术前访视工作,了解病人情况,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检查HBsAg、HCV、HBV 等。急诊病人尽量快速检测HBsAg、HIV,无条件者按阳性对待。手术配合轻巧、娴熟,操作严谨,止血仔细。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暴露预防意识手术室护士所从事的是一份有特殊风险的职业,每天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器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我们在思想上要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自觉地做好个人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以减少针头刺伤和其他锐器伤是非常必要的。 2.2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注射乙肝疫苗等。 2.3 术前认真访视病人,了解病人情况。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检查HBsAg、HIV、HBV等。如遇特殊感染应特殊安排处理,急诊病人尽量快速检测HBsAg、HIV,无条件者按阳性对待。接触阳性者巡回护士应戴手套,并及时更换,术者戴护目镜,双层手套,穿一次性手术衣,铺一次性手术巾。 2.4 术中应合理有序的摆放器械,使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配合轻巧、娴熟,操作严谨,减少术中无谓动作。止血应及时、仔细,避免大出血忙乱操作,导致损伤手术人员,或因血管喷射性出血而溅伤手术人员等,传递器械要经过中介物,减少因传递器械所致的损伤。针头使用后不再复帽,必须复帽时,需单手操作。 2.5 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应小于3/4满,有明显标记,封闭后专人运送焚烧。对特殊感染的垃圾用双层黄塑料袋密闭后焚烧。阳性者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手术应于隔离手术间进行,污物袋标志鲜明。用双层塑料袋分层封扎,专人回收无害化处理。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3 职业暴露的处理 按职业暴露的部位分别给予处理,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部门报告。 3.1 皮肤刺伤后应反复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损伤的血液,同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而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再判断暴露源的性质,决定是否采取预防用药。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告疾病控制部门。 3.2 黏膜损伤后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0.5%碘伏冲洗或涂沫消毒,然后判断暴露源的性质来决定是否给予暴露后预防。如需预防尽量在1h内服药。 3.3 完整皮肤污染后给予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然后给予一般性消毒。不需要暴露后预防。 广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尽量减少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不但对护士本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构成威胁,还会对临床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要深刻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各级领导应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手术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 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 眼镜和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不能参加手术中的器械配合工作,在进行 其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 头、刀片,禁止回套上针头套,以防锐器伤。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1%活力碘进行消毒,并 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到预防保健科进行评估和用药,各科室进行 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科。 7.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暴露,应在24H内查乙型 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 b)如疑为HIV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 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 使用28D。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 蛋白酶抑制药,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H内实施, 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 时对HIV、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流程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流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手术室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1.消毒剂、麻醉药的接触由于手术室工作中消毒隔离非常重要。因此护士每日必须与大量化学消毒剂打交道,而这些消毒剂不论是挥发到空气中还是与皮肤黏膜的接触,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手术室消毒剂的使用应尽可能以新型低毒、无毒的消毒剂取代老式的消毒剂。配置消毒液应了解其理化性质,戴口罩及手套,定时通风,积极做好防范措施。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方法,减少麻药的外泄。 2.血液体液的污染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使得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过多地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手术患者中存在较多的传染病患者,如肝炎、结核、艾滋等,手术中又存在较多的利器、锐器,手术节奏快,稍不留意就可能出现刺伤,进而被感染。必须规范手术室内的各项防范用品的使用。将一次性手套多处放置,在可预见于患者体液、血液接触时候及时取用。正确地使用利器盒,安取刀、针等使用针持,用过的注射器不回套。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喷溅的手术时,医生要戴防护眼镜。 3.仪器设备的危害手术室较其他科室的设备仪器多许多,如:电钻、电刀、X线、腔镜等。这些设备在极大提高手术水平的同时,也为手术室的护士带来了安全隐患,如电损失、噪音、辐射等。平时要注重仪器设备的保养以减少仪器出现意外。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如老化的设备,一次性物品的反复使用)。孕期护士应避免安排参加造影,透视等含有放射线的工作。 4.提高医生和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关于乙肝、丙肝、HIV、结核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如何采取防护措施。重视洗手环节。如手破损应用防水敷料包扎并戴手套,防止开放性伤口被患者血液污染。掌握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程序,同时注重上报,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 5.减少不良习惯的养成合理地排班,尽量避免长时间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