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负压引流联合磁振热治疗闭合性皮肤脱套伤21例体会

负压引流联合磁振热治疗闭合性皮肤脱套伤21例体会

负压引流联合磁振热治疗闭合性皮肤脱套伤21例体会
负压引流联合磁振热治疗闭合性皮肤脱套伤21例体会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指体表皮肤受到暴力的作用而造成大片皮肤从深筋膜上被撕脱(裂)或潜行剥离,多发生于头皮和四肢,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常见以下类型: 1.片状撕脱伤受损皮肤呈大片样撕脱,肌肉、肌腱及血管等深部组织可保持完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挫裂伤,营养皮肤的血管可有广泛断裂,皮肤因血运障碍而丧失活力,且逐渐发生坏死。 2.套状撕脱伤受损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损伤肢体的近端向远断端“脱袖套”或“脱袜套”样撕脱,深部组织的肌肉、肌腱或血管等多有损伤,皮肤血液供应常受到严重破坏,其成活往往较为困难。 3.潜行剥脱伤受损皮肤多保持完整,可有很小伤口或挫伤,但皮下与深筋膜间有广泛潜行性的剥脱分离,严重者可达整圈肢体,可因皮下血管受损程度而影响血运及其皮肤的活力。 【病因】多为直接性暴力所致,常见于工矿和交通事故,如头发被卷入机器内而导致头皮撕脱(裂);肢体被车轮、履带、滚筒或齿轮等捻压而造成大片皮肤,甚至整个手、足或肢体皮肤发生撕脱(裂)或潜行剥离。 【院前急救】

1.用直接加压法进行止血或控制出血。 2.用干净的敷料松软包扎,勿使任何皮片发生扭结,否则可能中断其血供造成坏死。 3.将患肢抬高。 4.及时补充血容量。 5.应用抗生素。 【急诊检查】 l.监测EKG、HR、RR、SpO2、BP、T、尿量。 2.检查血、尿常规,ABO血型,Rh因子,出、凝血时间,HbsAg、}11V Ab。 3.受伤肢体的正、侧位x线摄片。 【诊断要点】依据伤肢受捻压等病史、局部创面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如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皮肤表面常保持完整,应检查皮肤是否可以从深筋膜上提起,若皮肤有漂浮感则表明皮肤发生潜行剥离。同时还要确定有无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 【鉴别诊断】 1.挫伤。 2.擦伤。 3.裂伤。 【急诊治疗】 1.一般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 [适应症] 1、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 2、骨科: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或骨外露; 3、普外:腹腔内感染、乳癌根治术创面引流、会阴部创面引流; 4、烧伤:陈旧性烧伤创面、新鲜烧伤创面、一期无法植皮创面,糖尿病性溃疡、褥疮,植皮后对植皮区保护。 [禁忌症] 1、癌性溃疡创面; 2、活动性出血伤口。 [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 引流物的放置 1、清创清洁的被引流区,如择期手术区域,不存在清创问题,只须彻底止血,清理伤口。如被引流区存在感染、坏死、异物时,应适度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及异物,分离纤维分隔,开放所有腔隙。 2、准备引流物:根据被引区的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VSD材料,要保证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和所有侧孔都位于VSD材料内。 3、填充:把已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置入被引流区,要确保VSD 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在表浅创面,必要时可将VSD 材料的边缘与创缘缝合固定。放置时应尽可能避免泡沫材料直接接触或跨越大的血管和神经 (二)封闭 1、清洁创周皮肤用生理盐水将周围血迹擦试干净,将创周坏死角质层清除,用75%酒精擦涂残留的络合碘、皮脂、角质皮屑等,在毛发密集的部位应先给予剃除。 2、贴膜取出专用半透膜,除去粘贴面的隔离纸,暴露粘贴面,保持薄膜平整,从没有引流管引出的健康皮肤上,采用“叠瓦法”逐层逐片粘贴,一边粘贴一边按压。粘贴妥当后,再除去背面的覆盖膜,半透膜的覆盖范围包括至少2cm 以上的创缘健康皮肤。 3、引流管的封闭方法:根据需要可选择戳孔法和系膜法 (三)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开放负压,负压一般设置在—125mmHg~—450mmHg(—0.017~—0.08mpa);要观察和保持引流管通畅,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管内形态明显凸现。可用持续负压或间歇负压吸引方法;一次封闭负压引流可持续5~7天,一般在第七天后拨除或更换,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1、手术清创要彻底,止血完全,尽量减少创面渗血; 2、及时观察,正确处理封闭不严、VSD材料干洁变硬、引流管填塞和负压源异常状况; 3、VSD材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可透过半透膜散发臭味,甚至VSD材料表面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物,并非创面坏死所致,不会影响VSD治疗效果,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应用VSD技术治疗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7 d治疗后,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VSD组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能有效促进压疮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VSD技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压疮;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观察使用VSD治疗临床病例13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的压疮患者6例;VSD组:应用VSD治疗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1~78 岁,病程2~3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7 d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深度变化情况。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1. 2 VSD系统组成VSD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①VSD 敷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成分为聚乙烯醇。②引流管:为多孔引流管。③粘贴薄膜:为一种生物型半透膜。④三通管:用于多根引流管间的连接。⑤负压引流装置:本组采用病房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1. 3 VSD操作方法①消毒后对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创面坏死组织。②根据创面形状裁剪或拼接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敷料边缘超过创周0.5cm。 ③用粘贴薄膜采取用“叠瓦法”或“包饺子”法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cm 以上的正常组织。④利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串联成一根入口管及一根出口管并连接至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调整负压范围在-125 ~-450 mmHg之间,具体以敷料收缩、与创面紧贴为度,并保持恒定的负压,注意排除漏气现象发生。负压引流7 d 为一个治疗周期。 2 结果 经过7 d治疗后,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根据t检验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处理原则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组织,在运动中很容易受到暴力所致的损伤。受伤部位的皮肤黏膜保持完整性,深层组织没有裸露的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临床上早期伤处肿胀,局部压痛,稍后皮肤青紫,皮下淤血,严重者可有肌肉组织损伤和深部血肿。发生扭伤时,若关节超过正常范围的异常活动可造成关节附近韧带与关节囊的损伤。 一、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闭合性软组织有急、慢之分,处理过程分述余下: (一)急性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组织损伤出血 2、炎症反应及肿胀 3、肉芽组织形成 4、疤痕形成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按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 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炎症期。 处理原则:这一时期的主要时适当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治疗方法:伤后即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适当制动。加压包扎就是用适量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先冷敷,后加压包扎,但也可二者同时并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再根据伤情作进一步处理。如外敷新伤药,疼痛较重者服止痛片,瘀血较重者内服跌打丸、七厘散等。 2、中期 指伤后24或48小时后,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伤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组织正在修复。 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与渗出的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治疗方法:可采用热疗、按摩、拔罐、药物治疗。同时应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恢复功能锻炼,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以及在维持中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 3、后期 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已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者疤痕收缩,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如有疤痕硬结和粘连,使之软化,松解。 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药熏洗。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起源】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苏联就有多篇文献关于探索应用负压治疗难愈的创面和伤口。1985年,两位美国医生Chariker和Jeter,16 开发出独特的一套器材用于SWCT。 他们用纱布包裹一根扁的外科引流管,将他们放进伤口内,盖上透明的密封贴膜,并用贴膜包裹引流管,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他们进行了一组患者的临床研究,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封闭吸引伤口引流系统,对腹部外伤后合并肠瘘的处理的革命”。 1986年,在俄罗斯科学文献上发表了Kostiuchenok,Kolker和Karlov 等的一篇文章,证明用负压吸引与外科清创来治疗化脓的感染创面,能显著的降低创面的细菌负荷,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荷质量。 【概念】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一种技术。 【特点】 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 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3)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 【VSD的指征】 1、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 2、大的血肿或积液; 3、骨筋膜室综合征; 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 5、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 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 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 8、手术后切口感染。 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 10、溃疡、褥疮。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症状诊疗常规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症状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指体表皮肤受到暴力的作用而造成大片皮肤从深筋膜上被撕脱(裂)或潜行剥离,多发生于头皮和四肢,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常见以下类型: 1.片状撕脱伤受损皮肤呈大片样撕脱,肌肉、肌腱及血管等深部组织可保持完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挫裂伤,营养皮肤的血管可有广泛断裂,皮肤因血运障碍而丧失活力,且逐渐发生坏死。 2.套状撕脱伤受损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损伤肢体的近端向远断端“脱袖套”或“脱袜套”样撕脱,深部组织的肌肉、肌腱或血管等多有损伤,皮肤血液供应常受到严重破坏,其成活往往较为困难。 3.潜行剥脱伤受损皮肤多保持完整,可有很小伤口或挫伤,但皮下与深筋膜间有广泛潜行性的剥脱分离,严重者可达整圈肢体,可因皮下血管受损程度而影响血运及其皮肤的活力。 【病因】多为直接性暴力所致,常见于工矿和交通事故,如头发被卷入机器内而导致头皮撕脱(裂);肢体被车轮、履带、滚筒或齿轮等捻压而造成大片皮肤,甚至整个手、足或肢体皮肤发生撕脱(裂)或潜行剥离。 【院前急救】

1.用直接加压法进行止血或控制出血。 2.用干净的敷料松软包扎,勿使任何皮片发生扭结,否则可能中断其血供造成坏死。 3.将患肢抬高。 4.及时补充血容量。 5.应用抗生素。 【急诊检查】 l.监测EKG、HR、RR、SpO2、BP、T、尿量。 2.检查血、尿常规,ABO血型,Rh因子,出、凝血时间,HbsAg、}11V Ab。 3.受伤肢体的正、侧位x线摄片。 【诊断要点】依据伤肢受捻压等病史、局部创面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如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皮肤表面常保持完整,应检查皮肤是否可以从深筋膜上提起,若皮肤有漂浮感则表明皮肤发生潜行剥离。同时还要确定有无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创伤。 【鉴别诊断】 1.挫伤。 2.擦伤。 3.裂伤。 【急诊治疗】 1.一般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简称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材料有,①由武汉维斯弟公司生产的一种白色泡沫型合成敷料,成分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 A),无刺激性,抗张力强,有良好的可塑性,透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50 mm×100 mm×10 mm,内插两条多孔引流管;另一种是150 mm×50 mm×10 mm内插一条多孔引流管,其引流管为多侧孔硬质硅塑引流管。②粘贴薄膜为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S & N透明薄膜,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和丙烯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氧透湿性能,对皮肤无刺激性,可持续15 d安全的粘贴在创面皮肤上,同时能防水和阻止细菌入侵。③负压吸引:接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④三通接头:主要在各引流管之间起连接作用。 VSD方法:①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异物,敞开所有死腔。②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态修剪泡沫材料,大创面可用多块泡沫进行引流。③充填和封闭创面,将带有引流管的泡沫填入创面,确保材料与创面充分的接触,不留死腔,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较大的血管和神经。需用多块材料者,材料与材料相互连接处及材料与创缘连接处用丝线间断性缝合,使其连成一体,便于封闭。引流管从创缘正常组织截孔引出或直接从创口引出,用3 M薄膜粘贴封闭整个创面。④将引流管接通负压,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0.02~0.06 kPa),引流管较多时可用三通接头将引流管串连后接1~2个引流装置,接通负压后液、气体迅速引出,泡沫材料随之塌陷,透性薄膜下液、气积聚。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术后回病房首先要连接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负压在0.02~0.06 kpa,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积血积液,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将引流部位抬高10°~20°,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易压迫的部位,如骶尾部、踝骨等处,经常更换患者体位,用棉垫将其垫高、悬空,防止VSD敷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专人监测局部负压封闭及引流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当负压接通后,如果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明显凸现,则表示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 2.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既要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又要防止引流管太长致迂曲折叠不通畅。避免衣被直接覆盖而致创面受压。活动时保持引流管物受压、牵拉、并处于低位,搬动病人时要用止血钳夹住。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经常用双手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 3.引流瓶的护理应选用透明的引流瓶,并经常更换,记录24 h的引流量及性质,为医生提供参考。更换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累,先用卵圆钳夹住引流管的外端,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 4.创面的观察和护理应用VSD不需要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以保持有效引流5~7天,可减轻换药时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护工作量。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再做特殊处理。皮肤粘贴薄膜时应避免过度牵拉及反复粘贴,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1.引流管路堵塞为肢体创面使用VSD的第一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堵塞物为血凝块和渗出物凝块。堵塞时间为术后2 h~3 d,堵塞部位以三通接头附近最多。因此,应做到及早发现,如堵塞部位在三接头处,可用生理盐水在各个接头方向负压吸引。对医用泡沫和多侧孔引流管堵塞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拆开三通接头,用20 ml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侵泡10~15 min几次后,直接负压即可。对于三通管和负压管堵塞的最好预防方

VSD负压吸引技术讲解

负压闭合引流 一、外科引流定义 引流是指将组织裂隙、体腔和有脏器官骨的液体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广义的引流还包括内引流,如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和胃肠之间的短路吻合等。本节讨论的内容是指手术中放置引流物的引流方法二、外科引流的目的 引流的液体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液体(指脓液)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非感染性液体包括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 三、外科引流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包括①吸附作用:在伤口内放置纱布类引流物,伤口液体借助于纱布毛细管的吸引作用,而被引流出体外。②导流作用:在伤口内放置导管状引流物,伤口液体凭借其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导管腔被引流出体外。③虹吸作用:体内位置较高的腔内液体通过引流管流入位置较低的引流瓶中。条件是体腔中压强与瓶中压强相等,内管口不能露出液面。将引流管连接于减压器,借助负压作用吸出伤口内液体。 引流可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类型。上述吸附作用和导流作用的引流为开放式引流,其缺点是容易有外源性污染。而闭合引流需缩小体表引流口,将引流管外端通向封闭的容器,如上述虹吸作用引流和主动引流。 四、引流物类型 纱布引流条:有干纱布引流条、盐水纱布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菌素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常用于脓肿切排后堵塞伤口,其作用是压迫止血,防止因伤口壁与敷料的粘连或肉芽长入敷料导致换药时疼痛。盐水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菌素引流条多用于较浅的感染伤口。 橡胶引流片:由橡胶手套、薄片橡胶裁剪而成。烟卷引流管:由纱布引流条和橡胶引流片组成,即在纱布引流条外层包裹一层橡胶片,形成类似香烟式的引流条。由于外周柔软、光滑不易压伤周围组织。 使用时须将内置端的外周橡胶剪数个小孔,以增加吸附面积,并需先将其浸湿无菌盐水后再置入伤口内。 橡胶引流管: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分为乳胶管和硅胶管。橡胶引流管有粗细、软硬不同,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橡胶引流管。橡胶引流管种类很多,除普通橡胶引流管外,还有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制引流管,如: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胆道>型管、胃肠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 五、引流适应症 感染性疾病引流:浅表较小的脓肿切排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深部较大的脓肿切排后,用软胶管引流。手指脓肿常行对口橡皮片引流。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行闭式冲洗引流管引流。胸腔脓肿行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腹腔脓肿、化脓性疾病多行橡胶管引流,由于烟卷引流条不充分,最好不用。 深部组织引流大多需用闭合式主动引流,如引流不通畅,后期也可改用开放式被动引流。<结核性脓肿一般不作引流。 非感染性疾病引流:临床上,非感染性液体引流比感染性液体引流使用更广泛,且多采用闭合式引流。 常规颅脑、颈部、胸腔、腹腔、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系统等手术,由于术后伤口渗血、渗液,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或产生严重并发症,同时伤口积血积液,将增加伤口感染率并影响组织的修复。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明显减轻局部压力,有利于组织的修复。污染性伤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引流种类:1、纱条填充(开放式、感染) 2、胶片引流(小、浅创面) 3、胶管引流(半闭式,无菌)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术即在临床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引流管,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或用聚乙烯醇海绵包裹),创面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年,裘法祖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近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发展,VSD技术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 价格约2500元/块,面积约10*15cm 使用注意(1)妥善固定,保持局部密闭状态,以吸引时,局部可见管形,黏贴紧密为标准。(2)保持持续负压吸引,间歇性治疗比持续性治疗更有益.比较理想的是使用5分钟停止3分钟,每天治疗6--8小时,对于皮下脂肪创面的理想压力大约是-75至-80mmhg,对于更加致密的组织如肌肉创面,理想压力大约是-100mmhg(3)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量,如引流物为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终止吸引,立即通知医生。(4)预防感染: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VSD专用吸引机负压瓶内的引流液超过1/2时应及时倾倒,以防损坏马达。操作时先夹管再分离负压吸引器,防止引流物逆行感染,负压瓶清洁消毒处理后放置100 ml 0.1%含氯消毒液;②早期置管冲洗:使用0.5%甲硝唑500~1 000 ml/d冲洗,可防止管道阻塞,可以避免厌氧菌感染。 VSD定义 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 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 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3)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 VSD的指征: 1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 2大的血肿或积液; 3 骨筋膜室综合征; 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 5 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 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 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 8手术后切口感染。 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 10溃疡、褥疮。 优点: 1 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病人免除换药之苦,医生免除换药之劳。 2 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VSD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进行,负压引流使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使引流区内达零聚积。而且VSD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常见的皮肤完整性受损包括褥疮、压疮、烫伤、冻伤等,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的因素很多,是骨伤科卧床患者中较常见的潜在的护理问题。如果发生皮肤受顿,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治疗疾病的效果,甚至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患者和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受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一)诱发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 (1)皮肤营养不良:骨折合并糖尿病等。 (2)恶病质:多见恶性肿瘤、结核、急性化脓性脊髓炎。 (3)代谢和内分泌异常:肝炎、肝硬化等 (4)各种炎症:脓疱病、毛囊炎、齿龈炎等 (5)皮肤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受损后。 (6)皮肤水肿:受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创伤后并发症(如肾衰时严重浮肿) 2、治疗因素局部受压,如牵引、石膏、夹板固定及手术后不能自行变换体位,长期卧床。 3、情景因素(个体的、坏境的) (1)体液刺激:多见于大小便、汗液、伤口渗出液等刺激 (2)摩擦:多见于床单不平整,右碎屑,搬动患者时拖、拉、推。 (3)剪力:半卧位》30度,且时间较长时 (4)保暖措施不当:当体温不升时,给患者使用热水袋时造成烫伤 (5)意识障碍:躁动时抓伤。 (6)搔抓:当出现变态反应或皮肤切口在愈合过程中自行搔抓造成皮肤损伤。 (7)降温措施使用不当:冷敷时冻伤。 (8)脊髓损伤后皮肤感染功能障碍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 (二)临床特征 1、主要特征表皮和真皮组织受到破坏。 2、次要特征1、皮肤剥脱2、红斑 3、损伤(原发性、继发性) 4、瘙痒 (三)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说明皮肤破损的诱发因素及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意义。 2、加强预防、去除诱因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 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①对易出汗的部位,可用滑石粉和爽身粉涂擦;夏季可在局部垫凉席、水垫或亚麻垫。2.骨突处还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润滑皮肤,皮肤破损处不可涂抹。 3、大小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防止汗、尿、粪浸渍。 (3)避免局部长期受压:1、一般白天1-2小时翻身一次。2骨突部位垫以棉圈或气垫气圈,有条件可使用翻身床或气垫床。 (4)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损伤皮肤:1、患者平卧时如需抬高床头时,一般应高于30度,如需半卧位,应在足底部放一坚实木垫(用毛巾包裹),并屈髋30度,膝下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而摩擦皮肤。2、为患者更换床单和内衣时一定要抬高患者躯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5)定时为患者按摩受压处部位:1、用50%酒精或红花酒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2、如皮肤受压后出现反应性充血时则不应按摩,因局部软组织已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一、引流的定义 引流是在机体的某一部分与机体其他部分间、或与外界间建立开放通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外科手段,它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之一。 二、引流的目的 1、及时排除体腔、器官或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异常积聚的血液和消化液等有害物质,以减低压力消灭死腔,消除对机体的炎性刺激,改变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抑制局部细菌繁殖,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也就是说预防或治疗由于脓性渗出液、坏死组织、异物、血液、消化液等积聚而对机体造成的生物学损害; 2、保证缝合部位的正常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引出物的数量和性状,以便判断被引流区内的情况; 三、引流的分类 1、治疗性引流:对已感染的病灶的引流如脓肿引流,或在手术、创伤后体腔内积液的引流。 2、预防性引流:以预防积液、感染或吻合口漏为目的的

引流,严格的说,引流不能预防吻合漏口的发生,只能在发生漏时避免造成弥漫性腹膜炎。 3、诊断性引流:如诊断性腹腔灌洗,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经纤维内镜胰胆管插管造管引流,十二指肠引流等。 四、引流的原则 1、慎重决定是否放置引流,不必要的引流是有害的; 2、严重污染或可能发生感染的创面,应予引流; 3、引流的目的是建立由被引流区到体外的有效通道; 4、引流可以重力、毛细血管作用、虹吸作用或负压吸引作为动力; 5、引流物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可增加感染的机会(腹腔的引流有可能成为肠梗阻、消化道漏或腹避疝气的原因),引流物尽可能用对人体组织无刺激的材料制作; 6、开放的引流为细菌逆行污染提供了途径,应尽可能采用封闭式引流,避免逆行感染。 7、柔软的、易曲的引流物可以减少临近组织因机械压迫发生糜烂、坏死的可能性、有侧孔的引流管可因临近组织的吸入或长入而闭塞; 8、填塞既可有引流作用,又可有压迫止血作用,但留置时间过长可诱致感染; 9、引流物应尽可能取最短途径引出,放置时应保证其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戳空放置引流管或其它引流物时应注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VSD VSD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技术,并在骨科中广泛应用。 1993年 Fleischman博士首次报道VSD技术治疗各种急性软组织缺损和感染创面。 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全球首次应用于普外科。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种腹腔内感染,开创了VSD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 1996年美国医师Argenta. L C发明类似VSD方法的VAC技术,从此在北美统称VAC 系统。 1997年德国医生Kovacs etal报道了用VSD技术治疗慢性溃疡。 2002年裘华德教授总结多年在国内的临床经验编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VSD定义: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 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 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3)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吸出。 医用海绵,早期权威刊物俗称“人工皮”,白色,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抗张力性强,其内密布大量彼此贯通的、直径为0.2—1.0mm的细小孔隙,具有强烈的毛细虹吸作用,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同时又能有利于创面即时生成的细小坏死组织及时排除体外,并且有极好的可塑性。该材料对人无毒性,无组织刺激性,无免疫活性,无皮肤致敏性。维斯第敷料虽然外观类似海绵,但具有以下特性: 1 遇到酒精会溶解 2 沾上含碘药剂时,维斯第敷料即会变成蓝黑色 3 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时,VSD敷料会失水变硬如石膏;再次浸入生理盐水,会重新变软,恢复弹性。 和现有各种敷料相比: 1 VSD敷料不含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韧性,抗拉力强,无固性脱落物,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普通敷料的纤维脱落现象 2 多孔而富有弹性的维斯第敷料能够尽可能远地有效传导负压,并且造成创面全方位上任何一点都具有负压刺激性,这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不少见,且常合并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是现代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复杂损伤之一。这种损伤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早期局部处理的好坏。若处理不当,常可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加重损伤的程度,并增加晚期修复的困难,影响功能的恢复。严重感染还可导致毒血症、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反之,如早期处理得当,则上述情况不但可以避免,而且可使损伤部位的外形与功能得到最大的保留和恢复。因此,努力做好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处理,是创伤外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病因与发病机制】手及上肢皮肤撕脱伤多发生于工人操作机器不慎,手指或全手乃至上肢被卷入滚轴机中碾压撕脱所致,常见于造纸、橡胶、制板等工业的工伤事故。如为带有热力的滚压机,还可能同时产生皮肤灼伤。由于压力一般较大,机器转动速度极快,受伤者又企图猛力抽回伤手,使手部皮肤受到严重挤压、碾搓而和深部组织完全分离。有时整个前臂都被碾入机器,使整个手部及前臂或肘上皮肤剥脱。另外,手及上肢也常被机器的传送带或轧棉机致伤,使手和前臂皮肤撕脱。下肢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绝大多数都是车轮碾轧损伤,如交通事故中的汽车轮碾压伤、采矿工人被有轨车碾压伤等【病理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病理损害较为复杂,大片的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深筋膜的浅层撕脱,而肌肉肌腱等深部组织可以保持完整,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挫伤及外露,甚至还可有骨折及骨与关节的外露等。皮肤本身因受压轧、碾搓及抽拉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其严重挫伤与撕裂,供应皮肤的血管亦有广泛的挫伤和断裂。四肢皮肤的血液供应来自直接皮动脉或肌皮动脉,二者均起源于深动脉干穿过深筋膜至浅筋膜进入其网状层,撕脱伤严重破坏了皮肤赖以生存的肌皮动脉或直接皮动脉。有时虽然有较宽的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甚至暂时尚有血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亦常继发血栓形成及坏死。徐印坎等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撕脱皮瓣近碾轧中心部表皮多数剥脱,真皮层水肿,甚至有坏死现象,深部皮下脂肪发生外伤性出血,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看到血管内栓塞现象,继而形成血栓,最终皮肤坏死。这些表现就是此类损伤的病理特征。因此,单纯将撕脱皮瓣原位缝合是危险而有害的。【诊断要点】分型分期1.片状撕脱伤常见的下肢被汽车碾轧损伤多为此型,其特点为大面积的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深肌膜上呈大片状撕脱,肌肉、肌腱等深部组织可保持完整,或合并有不同程度碾挫伤,有时合并有骨折。这种撕脱皮肤正常的供应皮肤的营养血管,多有广泛断裂,损伤区皮肤活力多因血运障碍而丧失,因此如将皮肤直接原位缝合,往往因血运丧失而逐渐坏死,导致早期治疗失败2.套状撕脱伤如上肢被卷入高速转动的机器中绞轧损伤,其皮肤连带皮下组织自损伤肢体近端向远端呈“脱袖套”样撕脱,深部组织多有损伤(图1)。此种套状撕脱之皮肤受到严重挤压、碾搓,与深层组织完全分离。撕脱的层次,在前臂、腕部、手指及手背部多在深筋膜以上分离。有时也常可造成肌腱腱膜的撕破而致肌腱裸露。在手掌部,由于皮下结构紧密,有坚韧的掌腱膜保护,且存在纵行纤维束与掌深筋膜紧密相连,故有时掌部皮肤可免于撕脱。但暴力巨大时,手掌皮肤常从掌腱膜的浅层被撕脱,而不致损伤下方的血管神经束。而在更严重的撕脱时,则也可连掌腱膜全部撕脱,从而造成腱膜下的血管神经束的撕裂。此外,由于在撕脱过程中,存在抽拉力量,故指血管、神经通常都被拉断,部位可达掌浅弓远侧部。撕脱的血管神经束都随同皮肤撕下,也有的将末节指骨经远指间关节处连同皮肤一同撕脱,形成断指。这种撕脱的皮肤血运遭到严重损害,很难成活。加上挤压所致的创伤,其皮下血管网多被破坏,如将其直接缝合原处易坏死,并导致严重感染。3.潜行剥脱伤临床特点是皮肤伤口很小,或完全没有伤口(闭合性),皮肤外表仍保持完整,但皮肤自皮下与深肌膜之间有广泛潜行剥脱分离,有时可使整个肢体一圈都完全剥脱分离(图2~图5)。这种潜行剥脱的皮肤,如范围广泛,皮肤活力可因皮下血管广泛断裂血运多受到影响,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损伤区皮肤也可逐渐发生坏死。另外,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由于皮肤表面仍保持完整,常易被忽略,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断标准皮肤撕脱伤的诊断根据肢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检查,诊断一般不难。只是闭合性潜行剥脱伤由于皮肤表面有时仍保持完整,常易被忽略,需注意防止漏诊。1.撕脱皮肤的血运判断常有困难,在急诊清创时需切除丧失血运与活力的撕脱皮肤,在切除皮肤时常犯的错误是害怕切除皮肤太多,而将丧失血运的皮肤切除不够或原位缝合,希望撕脱缺血皮肤能侥幸成活,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常导致皮肤坏死、创面感染,造成极坏的后果,带来更大的麻烦。只有彻底切除撕脱缺血部分皮肤及一切失活

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临床治疗分析

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8T13:44:05.7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常伟[导读] 麻醉成功后用肥皂水刷洗脱套皮肤 , 有油渍的用松节油清洗, 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及脱套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常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总队南京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摘要】目的:分析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全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最终效果。方法:对我院26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清创后全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 , 查看术后疗效。结果:本组 26例患者回植皮肤全部存活 18例, 成活 90%以上 4例, 成活 80%以上 2例, 成活50%左右 2例 , 经Ⅱ期再清创作邮票状植皮后痊愈。均随访 2 ~ 16个月 , 平均 6个月 , 26例患者皮片均成活 , 皮肤颜色正常 , 弹性良好 ,伤肢的 色泽、外型、功能均恢复满意, 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脱套皮肤修剪成全厚皮片原位回植术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四肢;皮肤脱套伤;全厚皮片;原位回植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6例 , 男 16例 , 女 10例。年龄 15 ~ 55岁, 平均 32岁。交通事故伤 20例, 机器伤 6例。损伤部位上肢 8例, 下肢 18例(其中足部伤 3例)。潜在性脱套剥脱伤 3例, 撕裂性剥脱伤 23例 2h, 脱套面积按中国新九分法计算为 3.5% ~12%, 合并同部位股骨骨折 7例 , 胫腓骨骨折 5例 , 跖骨骨折 3例 ,尺桡骨骨折 3例, 肌腱外露 3例, 合并大动脉损伤 2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3例。接诊时距受伤时间为 2~ 8小时, 平均 4.0小时。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及时处理全身情况 , 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首先进行抗休克治疗, 及早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同时注意骨与关节、肌肉、血管、神经是否损伤, 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先观察皮瓣情况, 了解长宽比例、蒂部位置、挫伤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及皮缘出血情况。 1.2.2 麻醉。上肢以臂丛神经阻滞 , 下肢以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上止血带, 并按要求定时放松止血带。 1.2.3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用肥皂水刷洗脱套皮肤 , 有油渍的用松节油清洗, 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及脱套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彻底清创止血, 彻底剪除皮下脂肪及失活的筋膜、肌肉组织, 注意保留真皮下血管网使之成为全厚皮片, 保留长宽比例合适的蒂部。创口内反复用双氧水、稀释络合碘及生理盐水加压冲洗, 完成深部组织彻底清创。合并动脉损伤者, 先行血管吻合。合并骨折者, 有开放性伤口且污染较重者, 一般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污染较轻者, 4例以交锁髓内钉固定;3例尺桡骨骨折以钢板固定;3例跖骨骨折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将修剪好的全厚皮片原位回植, 并在皮片上作网状切口引流, 缺损处取其他健康皮肤游离植皮, 术后创面上可覆盖一层庆大霉素液浸过的抽丝油纱条, 外加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创口内无须放置引流物。 1.2.4 术后处理。为病人准备安静、舒适的病房 , 室温持在22 ~ 25℃, 湿度在 50 ~ 60%。室温过低 , 血管易发生痉挛。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禁烟禁酒。术后 24h持续吸氧, 充分镇痛, 卧平床, 患肢抬高。每 2h协助患者转动患肢 1次, 若创面渗血较多,于术后 2h内更换敷料。术后肌注 TAT1500单位, 使用二联抗生素, 及时纠正贫血、休克及酸碱平衡, 2周后指导患者行关节功能锻炼。若无特殊情况, 我们主张术后 1w左右检查创面皮片, 更换敷料, 术后 2w拆线。若有皮片坏死, 要及时切除, 定期换药, 待肉芽新鲜后, 再邮票植皮。 2.结果本组 26例患者回植皮肤全部存活 18例, 成活 90%以上 4倒成活 80%以上 2例, 成活 50%左右 2例。未完全成活部分, 经Ⅱ期再清创作邮票状植皮后痊愈。上述病例均随访 2~ 18个月, 平均 6个月, 26例患者皮片均成活, 皮肤颜色正常, 弹性良好, 伤肢的色泽、外型、功能均恢复满意, 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 18例骨折患者中, 17例患者经随访 1年骨折均愈合, 1例胫腓骨骨折随访 8月时, 骨折不愈合, 行取髂骨植骨后, 于随访 18月时愈合。 3.讨论我院对 26例皮肤脱套伤患者, 均采用清创后全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 随访 2~ 16个月发现 26例皮片均成活, 皮肤颜色正常, 弹性良好, 伤肢的色泽、外型、功能均恢复满意, 感觉恢复良好。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及体会报道如下:①彻底清创:认真细致的清创是肢体大面积脱套伤处理的关键。这种损伤面大, 污染较重, 失活组织较多。因此清创时需用双氧水、稀释络合碘、生理盐水大量多次冲洗;彻底清除污染严重、失活的组织, 包括坏死的肌肉、筋膜。在清创时要一丝不苟, 既不要留下任何异物及坏死组织, 又要尽可能保留有活力的组织, 以免影响肢体功能和发生感染。对于裸露的骨、肌腱要尽可能用附近的肌肉、筋膜覆盖, 为植皮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床。②伴有骨折的处理:根据脱套范围、深度、皮肤挫伤程度及污染情况的不同, 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无明显污染者原则上在处理脱套伤的同时骨折作内固定, 目前下肢多采用带锁髓内钉, 固定可靠, 不需外固定, 换药方便。污染严重者骨折暂不宜内固定 , 可以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等处理, 以免感染层次的加深。③皮片的处理:撕脱伤皮肤大多已经失去血液供应, 决不能简单地原位缝合 , 这样势必因皮片的血液供应不能重建, 导致皮肤逐渐坏死而使治疗失败。皮片的处理尤为关键, 切下的撕脱皮片必须彻底清除皮下脂肪组织, 做成全厚皮后,然后原位缝合修复创面。注意回植皮片应保持一定张力, 为有效预防皮下积血, 可在全厚植皮中散在打孔, 以利出血的引流, 保证了皮片与良好血运组织紧密结合, 使皮片获取渗出营养液而成活, 同时为了防止皮片滑移, 可在皮片中间间断固定几针。术后用厚纱布进行加压包扎, 厚层纱布有利于吸收渗出液,压力也较均匀, 有利于植皮的血供重建, 植皮后皮肤的血供恢复有一定的过程。在术后 7天左右可以出现毛细血管返流征。如果存活不是很顺利, 所植皮可以出现类似浅度皮肤烧伤的表现,开始表皮呈暗紫色, 并有水肿、水泡。但只要皮肤不是干瘪, 大部分也能存活。④回植皮片 3~ 4天靠创面渗出组织液营养存活, 3~ 4天后重新建立血液供应, 术后第 9天新生毛细血管数目增长停止。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抬高肢体 1周左右, 应用有效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等扩血管药物, 可使用罂粟碱、阿司匹林等药物, 辅以烤灯照射, 渗出较多者 ,只更换表层敷料, 隔绝外界污染, 保持外层敷料干燥并要求每次换药时必须用较厚敷料作加压包扎, 7~ 8天后可用生理盐水浸透内层敷料并保护回植皮肤, 观察植片成活情况。⑤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肌腱粘连, 术后 3~ 4周开始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 开始先行肢体远端关节及肌肉收缩、舒张锻炼。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逐渐进行患肢伸、屈、旋等功能锻炼, 必要时应用 CPM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骨科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及护理

骨科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及护理 一概念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使用聚氨酯薄膜(生物半透膜)和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VSD敷料),通过创口持续负压引流,将各种渗 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孔和引流管及时排出,有效促进了创面愈合, 减轻了患者创口经久不愈反复换药的痛苦,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 显著。 二研究背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 age,VSD是一种处理 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相对于现有各种外科引流 技术而言VSD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 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 博士所首创,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 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引流管、粘贴膜(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该泡沫性材料无毒、无免疫活性、对组织无刺激性、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多孔海绵状结构,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吸附性。配套材料由英国乐辉公司生产的具有阀门功能的生物半透薄膜Y接头,负压源均选用中心负压吸引。 四具体操作方法(1) 彻底清创或清除皮肤感染组织。 ⑵将VS[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并缝合。

(3)用无菌纱布擦净周围皮肤,使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 VS[敷料。 (4)负压吸引,连接VS敷料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125-450mm H g(0 .017Mpa- 0. 06MPa) , VS敷料以及薄膜明显塌陷,说明密封较好,负压效果满意。 (5)持续负压吸引7~14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行 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术。 五作用机制 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进愈合,粘贴上半透膜,可阻止外界细菌的入侵,使之处于封闭状态而进行的引流。持续负压引流可改变细菌生长环境,减少毒素吸收,彻底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同时,由于该术不但可以 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降低医疗费用,而且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简单易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六护理1、维持有效负压。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后,立即接通床头中心负压引流瓶,调节负压为0. 04—0. 06 MP,负压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引流管固定于床旁,检查中心负压源是否异常,各接头处、半透膜粘贴处是否漏气,引流管内液体柱是否流动。在无引流液引出的情况下看不到液体流出时, 可通过负压值判断负压泵的运转情况、引流管管型、VSD敷料密封严密无塌陷来作出判断旧1。告知患者翻身时不能牵扯,压迫、折叠引流管。避免按压VSD敷料,否则,吸附的液体会被挤压到周围皮肤上,导致半透膜粘贴不牢。 2、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封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是否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封。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出口位置,24 h持续引流,可经常用双手交替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负压引流瓶每天浸泡消毒更换,引流量占引流瓶的三分之二时应更换引流瓶。在更换负压瓶时,应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避免引起逆流感染。 后期,若24 h内引流量少于10 ml,可折除封闭式引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