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 春

第2课 春

第2课  春
第2课  春

第二课春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的表情整齐地演唱《春晓》和《春风》,并且能准

确地表现歌曲,在歌声中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2、能认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春的音乐形象,

体验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3、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春天歌会”

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歌曲《春晓》的学唱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忪愉快的情绪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活动激趣——找春天

1、导入(CAI:课件播放:春天图片,背景音乐:《春》)

师: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悄悄换上绿装。看,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花朵儿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儿正舒展着翅膀,高兴地在天空飞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啊!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呢?

2、师生交流对春天的感想。

师:今天,我们的春天歌会正式拉开帷幕!你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一:春天的歌

同学们分组展示春天的歌曲,比一比哪一组演唱得更好!

活动二:春天的诗

分组朗诵课外学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比一比哪一组诵得好。

3、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于春天的歌曲与诗歌都很了解,在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觉得春天真美好!

三、听赏感受——听春天

(一)初听《春》

1、导入: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的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里的哪些声音呢?

2、学生闭眼聆听音乐,并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展开想像。

3、介绍乐曲背景与作者。

师:同学们能在音乐中捕捉春天的信息,想像力真是丰富。作者维瓦尔第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在总谱的扉页上题了一首十四行诗,用以描述每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想美妙的诗

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CAI出示课件)

春天来了,鸟儿歌唱,无限欣喜,迎接春光。

泉水淙淙,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

天空乌云笼罩,电闪雷鸣把春报,

转瞬间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1)师生齐诵。

(2)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套曲《四季》

(二)复听《春》

1、再次聆听乐曲《春》

2、引导学生体验小提琴音色

3、教师奏乐曲主题,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三)再听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独奏与合奏,并能用动作表现。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唱了春天的歌,读了春天的诗,还听赏了一段春天的旋律,相信同学们对春天会更加的喜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春天的歌吧!听,春风正朝着我们走来呢!

三、歌曲表现——唱春天

(一)春风的歌

1、听春风。聆听歌曲第。

2、学春风:想像一下春风是怎样向着我们走过来的?(引导学生感受切分音的特点,想像春风奔跑的样子。)

3、唱春风:用“lu”模唱乐曲。

4、引导学生交流歌词中描写了春的哪些景观?

5、轻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含义。

6、轻声跟唱《春风》第一声部。

(二)二声部合唱

1、师:同学们唱得可真棒,可是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唱着和我们不同的曲调,我们来听一听吧。

2、唱低声部

3、师生合作

4、生生合作

(三)合唱歌曲

全班轻声跟音乐合唱歌曲,引导学生和谐地演唱二声部。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的旋律有很多,有诗,有乐曲,有歌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歌曲,它是由一首诗谱的曲,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诗吗?听老师唱一唱。

1、师有表情的范唱。

2、全班同学一起说出歌名并和老师轻声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诵并交流这首诗的意境。

三、新课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读了这首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这首诗唱出来?

1、聆听歌曲《春晓》(问:歌中一共唱了几遍诗?)

2、引导学生模仿春风的声音用“lu”模唱

3、部分同学加入朗诵进行合唱

4、填词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的意境很美,从旋律中,我们能听出来,第一乐段我们应该用委婉、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第二段请部分同学来有感情地随歌声朗读,要注意节奏,第三段力度加强了,请大家用饱满的情绪来唱。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位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 的美感与不同的表现方式。 2.通过欣赏、讨论、合作探究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 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 对春天的感受。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激发 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合作探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建立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春天的文学作品,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板书课题) 1.课件展示:朱自清散文《春》的朗诵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片段,我们看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如此多姿多彩,生机盎然。大家想一想,文学作品中的春天是用什么来塑造的呢? 学生答,(优美的文字)教师小结并板书。那么,音乐是怎么表现春天的呢?下面我们来听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春江花月夜》,堪称中国古典名曲中的名曲,经典中的经典,请大家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想象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 2.播放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提问,学生做答。 师总结: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

(第一周)三年级语文1-.2.3课---(7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资料。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5.照像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

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上的基石多起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两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练习课(第1~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26~27“练习六”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升计算的熟练水准和准确率,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难点 使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谁来说一说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情预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实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的,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2.口算练习。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使用这些知识来实行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练习笔算做准备。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第一个算式的商小于1,因为5比6小,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同样第四个算式的商也小于1,因为整数部分是0,不够商1,只能用0占位。 师: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学提示】 教科书P27“练习六”第9题不仅要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的商小于1,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除法算式得到的商比1小。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就会比1小;还有学生会说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一定比1小。 【设计意图】本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为后面学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5题。 (1)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在教科书上改正。 【学情预设】第一题在整数部分算完后要在后面点上小数点再除;第二题是用126个百分之一除以18,得7个百分之一,所以7应写在百分位上,不能写在十分位上。 4.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把商填在教科书上的表格里。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我发现商都是0.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为后面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打基础。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7题。 (1)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计算。 (2)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没有验算。 师:没有验算的同学,你们想提醒他们什么?(要记得认真看题目要求) 2.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求得的结果的单位是“万只”。 3.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0题。【教学提示】 学生做完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2题后,可以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再举几个例子,如: 1500÷5000=0.3, 0.15÷0.5=0.3。 【教学提示】 教科书P27“练习六”第10题是一个关于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求得。同桌互相提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第2课时 青春有格(导学案)-推荐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 第2课时青春有格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理解“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理解“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自主预习 1.在行动之前,;在行动之中,;在行动之后,反思与。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的事情 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和,端正自己的行 为,“止于至善”。 4.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 好的证明。 三、合作探究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有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引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结合本课相关知识,从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 (2)西湖小小的几块天竺山石引发了白居易的一番思考,并写下“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的诗句。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随堂演练

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是() A.换位思考 B.羞恶之心 C.行为规范 D.国家法律 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可以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学会决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4.最近小华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对于小华 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 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 B.“自行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 D.小华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5.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 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摘一个梨,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①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②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 ③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④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6.青春期是人的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在珍惜青春的同时,我们要去经历,去经验。对青春最 好的证明是() ①以修身为本界②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③在学习中成长④在成长中收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课后反思 【答案】

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练习课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形式后,出示了几份与例题不一样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充分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第九课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精品教案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人们常说的挫折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__阻碍__、__失利__和__失败__。[来源学科网] 2.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__认识__和__态度__不同。 3.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很__正常__的,但我们需要及时__调整自己__,__正确__看待挫折。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生命成长__的一部分。 5.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__自己的生命力量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承受__力,__自我调节__和__自我修复__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探究一: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 在上面这些情境中: (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2)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也是挫折吗? 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探究二: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 (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感受。(可以多选) (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提示:(1)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如,惊慌无助、烦恼、焦虑、紧张、沮丧……[来源:学。科。网Z。X。X。K] (2)面对挫折,我会及时调整自己,愈挫愈勇,挫而不折,勇于战胜挫折;也可能会采取不恰当行为;等等。 探究三:教材P107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8526437.html,] (2)爱迪生经过几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电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1)略;(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不能一味消沉,而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并能愈挫愈勇,战胜挫折。[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8526437.html,] 知识模块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探究四:教材P108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doc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练习课(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3~94“练习二十”第2~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分析水平和初步的概括水平。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使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情预设】我们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2.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2题。(1)同桌间配合指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2)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3题。【教学提示】 教师要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的认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都知道要先测量出高和对应底边的长度,再实行计算。但在作第3个图形的高时,部分学生会觉得有困难,测量时也容易出错。教师在巡视时适时给予指导,也能够就共性问题实行全班讨论,如: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 最简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会以最长的边为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如果用较短的一条边作底,怎样找到高呢?能够让学生了解在钝角三角形短边上作高的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4.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4题。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道题要求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三角形空地的底是9.5m,高是16m。这道题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 师:如何计算?涉及哪些公式?你能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 5.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5题。 师:你能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学情预设】预设1:12.5×7.8÷2×68=3315(元)。 预设2:12.5×7.8÷2÷100×68=33.15(元)。 师:通过完成这道题,大家思考一下,以后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注意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他人、评价他人。 三、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6题变式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第1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1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第2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2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第3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教学提示】 教师要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的认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提示】 讲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易错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推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优秀教案

9. 中国有了共产党 教学目标: 1. 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 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 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 生活的变化,及建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的真理。 2. 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 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通过新中 国取得的各项成就,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的中国的必然出路。 4. 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 遇、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 关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 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活动一:听歌曲,谈感想。 1. 播放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 教师提问 从这首歌曲中你能学到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二:求索吧,我的国。

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教案

第2课时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七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背1~7的乘法口诀。教师指名背,学生分组背。 2.出示口算卡片。 7×4= 3×7= 7×3= 4×3= 4×7= 1×7= 6+7= 2×5= 2×6= 2×5= 7+7= 5×7= 7+3= 4×6= 3×4= 7×2= 6×3= 6×1= 7×1= 7×6= 3×7= 6+6= 5×5= 6×7= 7×7= 师:这节课我们练习7的乘法口诀。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5题。 课件出示第5题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后指名汇报:从图中我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货物,一共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货物。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7题。 课件出示第7题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后指名汇报:在柜子里摆有四排奶粉,最上面一排5罐,下面3排每排摆了7罐,求一共摆了多少罐奶粉。 要求一共有多少罐奶粉,该怎样解决?学生分组讨论,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再指名汇报。 3.找朋友。 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分别写着:口诀的前半句、乘法算式、口诀的后半句、乘法的得数,请拿着“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算式”的找朋友,在找朋友的时候,要用上“我是×××我的朋友是谁?”和“我是××,你的朋友是我。”等句子,在找到正确的朋友后,同时把完整的口诀或算式读一遍,也可要求集体齐读。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同时其中有加法计算,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防止盲目背口诀。 用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利用小组内沟通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记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练习课 (3)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2÷2=6 18÷6=3 12÷6=2 18÷3=6

生涯规划教案

扬帆启航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本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应该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检视自我,评估自我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思考未来的生涯角色定位,探索未来的工作出路。然而,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在埋头苦读的同时,忽略了此阶段探索各项事物的重要任务,导致他们对自己在生涯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一无所知,对未来彷徨无措,最后常常只能随波逐流。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在尝试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这节课能不能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对后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教学设计为生涯规划的唤醒阶段,包括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生涯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希望可以通过老师引导以及学生的活动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出系统的生涯规划意识。 【教学背景】 1.活动内容分析: 本课程借由“生涯时光列车”等活动环节,通过绘画、游戏、象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生涯发展历程,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系统的生涯规划方法,同时再加上签订生涯规划契约书环节,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期,他们有强烈的进一步了解自我,探索自我的愿望,具有了理性思索未来生涯发展的能力。然而目前的社会和教育大背景使得他们在这几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显得尤为不足。从主观和客观上,学生都迫切的需要生涯规划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唤起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 2.对于系统的生涯规划方法能有初步的认识。 3.学生通过回顾过去和描绘未来,形成新的视角,增加改善自我的可能性。 4.通过签订生涯规划契约书,增进对生涯规划的重视。 【教学重点】 1.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2.形成生涯规划新的视角,增加改善与发展自我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营造趣味轻松的体验活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全情投入到生涯发展的自我探索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场景设计:播放背景音乐,范玮琪《启程》(开课前就播,教师开始上课时音乐声停)教师每个小组桌面发放彩笔和绘有列车轨道的活动单。 教师开场白:同学们,看到桌面上的彩笔和活动单,会不会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点好奇呢?本门课的确比较特别哦,它是一门关于未来的课,课程的名称就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ppt出示课题),估计同学们对这门课会感到比较陌生,你能想象到我们这门课大致是什么内容吗?和学生交流,听听学生对这门课初步的认识。 二、感受本门课程的特点 教师: 金树人曾说:“根据自己原來的样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练习:第九课 第2课时 维护国家安全

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 【基础练习】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国家安全观,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因为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A.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B.个别人的努力 C.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D.公安机关的贡献 2.波兰作曲家肖邦说:“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可见,维护国家安全() A.是作曲家的事B.与国家无关 C.是军人的事情D.人人可为 3.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正确的有()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②为维护国家安全建言献策③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④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4.渔民张某在我国近海捕鱼作业时,捞获一个有外文的不明装置,与其朋友万某商议后,立刻向国家安全机关电话举报,经技术分析,发现该装置为国外间谍专用器材,正在收集我国的有关数据。张某和万某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②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④为维护国家安全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和手段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5.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正确的做法是() A.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决保守秘密 B.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 C.凭借个人智慧抓获犯罪嫌疑人,立功受奖 D.用严厉的刑罚制裁恐怖分子 6.一名中学生在浏览国外某网站时,意外发现其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用橘黄色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他当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其错误,并要求该网站立即修正错误。 (1)请你简要评析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这位中学生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能力提升】 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明确规定:“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这一规定表明() ①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②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③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④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可以制裁和惩处间谍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公

第2课时 练习课

1 第2课时 练习课 一、填一填。 (1)一本书,已经读了总页数的25%,还有总页数的( )%没有读。 (2)今年粮食产量是去年粮食产量的115%,今年粮食产量与去年粮食产量的比是( )∶( )。 (3)把1千克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千克的( )%。 (4)一项工程全部完成,就是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完成了一半就是完成了( )%。 (5)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47%,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全 班人数的( )%。 (6)六年级有95%的学生定《小学生数学报》,表示( )占( )的95%。 (7)水泥厂原计划五月份生产水泥100吨,实际生产了120吨,相当于原计划产量的( )%,比 原计划多生产( )%。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大于25%且小于30%的百分数有4个。 (2)华光商场将一种电视机的价格降低15%出售,现在每台的价格是原来的85%。 (3)甲数的25%一定比乙数的50%小。 三、某天某公司来上班的人数是总人数的96%,如果公司有100人,那么早晨有( )人未上班。如果 这个公司有300人,来上班的有( )人,如果公司有50人,上班的比没有来的多( )人。 四、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7÷ 97-97÷7 24-24×4847 53÷[87-(52-81)] 97÷511+92×11 5 360÷15-2.5×1.4 560÷16÷5 73+74×43-4 3 4.3×99 五、解方程 6.8-0.8x=2 x ÷41=52:10 3 2X+2.7=24.7 8. 4 : 0.35= X ÷1.5 六、解决实际问题(画图,只列式不计算) 为庆祝“十一”,六(1)班要做150面小红旗,已经做了 4 5 ,还剩多少面没有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二课时维护国家安全 知识目标 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懂得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下列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思考:水葫芦破坏生态安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作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安全也是离不开生态的,而国家安全更是需要人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 二、新课讲授 (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1.国家安全需要我们的行动。

活动一:生活思考——生态安全急需保护 (展示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和以下图片) 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活动二:情境再现——“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 (展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1)思考:你如何评价该渔民的行为?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1.分清楚违法行为和正义行为。 活动三:情境再现——明辨是非(展示图片) 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 (1)思考: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2)遇到以上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1)这是两种相同性质的行为,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活动四:感悟法律的尊严 (展示教材P101“相关链接”及P102“阅读感悟”的内容及下列图片) 思考:“阅读感悟”中的常某为什么会被逮捕? 提示:《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可以看出,常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总结: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维护国家安全,我行动。

沙漠中的饭店教案第2,3课时

5沙漠中的饭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沙漠中的饭店》,体会三毛爱情的幸福快乐。重点难点:通过口语化的文字体会人物感情。 方法措施: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品读,你认为三毛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2 讨论: 大家喜欢在家里吃饭还是去饭店吃饭?为什么? 大家知道哪些中国菜?喜欢吃中国菜吗?会做中国菜吗?二、新授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课文讲解(一)指名读1—3段。 3回答下列问题: a、三毛和荷西性格不同,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b、三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荷西如何看待她这种性格? c、荷西的汉语怎么样? 4 读4—8段 课文讲解(二) 阅读课文4-8段,回答下列问题: a、三毛喜欢做家务事吗?喜欢做菜吗?为什么?

b、文中的“中国饭店”是指什么? c、三毛用粉丝做了哪三道菜?荷西吃后感觉怎么样? 课文讲解(三) 阅读课文9-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荷西把紫菜当成了什么? 2、你觉得三毛平时在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荷西吃了三天牛排以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他想吃什么? 课文讲解(四) 阅读课文10-14段,回答下列问题: 1、荷西的老板到他家做客要吃什么菜? 2、晚餐进行的怎么样?老板满意吗? 3、老板吃到了笋片吗? 4、你觉得三毛和荷西的家庭生活怎么样?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学习,我们仿佛看见了三毛和荷西在荒凉的沙漠里,在温馨的小家中简单快乐的生活。体会到她们爱情的幸福。学习她用平白如话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勾画人物。

第3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解答,完成课堂练习 重点难点: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更深的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 1.“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和“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 两句中“可惜”一词的含义 2. 本文生动展现了作者的形象,对她的性格特点作简要回答的概括。 3. 4.本文的语言特色作简要点评。 二学生讨论 三教师讲解 1.“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和“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中的“可惜”在首段的后半部分 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但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共通才让“我”的“厨师”生活更多了增加快乐的机会。 “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中“可惜”也略有遗憾的意味。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