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生字难字(略)

2、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

焉得:怎么能。

威武:威胁暴力。

三、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写作手法

五、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5.孟子是怎样来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既要有行“居天,立天,行天”又要有志“得志,不得志”,还必须保持“富,贫,威”的操守。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6.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汇总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4题。(共1 1分)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 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 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 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 (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 (yì)]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 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2分) (2)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2分)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3分)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 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富贵不能淫》2019-2013对比阅读题集 2019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逐题解答版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译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

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8.A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9.A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注释: 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 三、结构、内容、写法: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像公孙衍与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编著的。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富贵不能淫》 一、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一词多义 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 (住所) 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女儿) 道:妾妇之道也(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行其道(道路) 三、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 四、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五、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问题探究 1.主题思想: 《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孟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 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 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 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2020年整理

八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 共12篇 2020年整理 1.【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答案:1. A (诚:真正、确实) 2. A (A.相同,均为代词; B.不同,其:自己/其:他; C.不同,以:用/以:把; D.不同,为:是/为:给。) 3. B (甲中孟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不是对比。) 【乙】翻译: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2.【甲】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1.B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译为“岂,难道”。) 2.A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D (D项,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对比阅读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解读对比阅读练习一、【原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解释】 1、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2、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4、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 5、得志:得,实现。 6、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 7、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8、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9、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

三、【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四、【课文理解】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 孟子是怎样谈论”大丈夫之道”的?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 5.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 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生字难字(略) 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 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六、习题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 富贵不能淫 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对比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2 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 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译文: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 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 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 B 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1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 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 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1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

2020版部编教材《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二、教材注释: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冠:行冠礼。 (6)命:教导、训诲。 (7)戒之曰:戒:告诫。必敬必戒:戒:谨慎。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 (12)与民由之:由:遵循。 (13)淫,使惑乱,使迷惑。移,使改变,使动摇。屈,使屈服。 三、教参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人之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四、字词归纳: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2.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3.丈夫 ..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 (三)一词多义 丈夫之 .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戒.之曰(动词,告诫) 2.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3.得.志(动词,实现) (四)词类活用 1.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2.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3.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4、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

人教版八上《富贵不能淫》知识清单

《富贵不能淫》复习学案整理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大力提倡“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 2.《孟子》是记录言行的著作,共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是:焉: 4.丈夫之冠.也 5.父命.之 6.子.未学礼乎 7.无违夫子 .. 8.以顺为正.者 9.得.志 10.与民由.之 11.独行其道: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屈: (三)通假字 往之女.家 (四)一词多义 1.居:居.①天下之广居.②居①:居②:。 2.戒:(1)戒.之曰:(2)必敬必戒.: 3.之:(1)丈夫之.冠也:(2)父命之.; (3)往送之.门(4)妾妇之.道也; (5)与民由之. 4.其:(1)独行其.道(2)必先苦其.心志 四、重点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五、内容梳理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2.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 4.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 六、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1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对比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1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7套)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7.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见闻者无不流涕 A. 命 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 涕零得志,与民由之天祥将出狱C. 志 D. 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 8.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D.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9.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 B. 【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C.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 D. 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10. 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