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游尤俊农耕园

游尤俊农耕园

游尤俊农耕园
游尤俊农耕园

游尤俊农耕园

福建省安溪县尚卿乡尤俊小学六年级陈姗敏指导老师:谢永俊尤俊农耕文化园,湖光山色,风景如画;一座座朴素别致的木屋茅舍犹如一个个古铜色的鸟巢盘结在山间的手掌上,秀巧的人。。。。。。一汪汪碧水如玉宛若美丽少女那清幽的明净,脉脉含情的眸子,妙无可言……在古朴清雅的农耕园里倘洋、清悠,惬意极了。

农耕体验,返璞归真、其乐无穷……工艺技师们的匠心独运、技巧娴熟……藤铁工艺品古朴奇巧、精妙绝伦……

亲历神奇奶瓶喂鱼时,鱼儿们悠然来去。有金黄色的金鱼鱼鳍上有金黄、乳白二色,边缘还镶着一条黑色的边,摆动起来就像薄薄的彩纱一样飘荡水中;鱼儿进食时特别有趣、时把身子竖起,然后张开小嘴,咬住奶瓶,用力,吸吮把食物吞进去,又吐出来,再吞进去。呵,还会挑食呢!饱食之后,就在它们的小天地悠闲地流动,顽皮地吹着水泡……

走过百瓜长廊时,原本密密匝匝的瓜藤皆已枯萎,只剩少许身穿黛绿外衣的丝瓜挂在瓜蔓上,它们相互依托。相映成趣,仿佛在互倾情愫,别具一番风致。

倘洋于青山绿水间,只见那飞泉流瀑,杨柳依依,茅舍亭台,倒映水中,宁静安详,掩映其间。农庄里世界最大木犁、神农氏雕像、二龟戏水、牧童短笛各具特色;桃树,玉兰树,凤尾铁,茶树,罗汉松,红豆杉等多种珍贵树种各展风姿。

铁犁、石舀、碾米具、石磨等摆列在眼前,绘成一副乡村特有的农耕特色;敲锣、打鼓、担柴、跳板、攀岩等尽显了勇者的风范。还

有那一副副童趣,那一幅幅协作……

走出农耕文化园,来到谢家土楼玉树楼前,一棵擎天巨榕宛若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间密不通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把绿荫和清凉带给尤俊。

抬头仰望尤俊国公山,只见那嵯黛峨绿的青峰,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飘渺的几缕白云构成了一副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走进尤俊,来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重温童年趣事、拓展孩子的视野,品尝农家饭菜、享受绿色生命;让您远离城市的喧嚣、拥抱自然的宁静、了解五谷的来源、体验耕作的艰辛、领略休闲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真谛。

农业文化园规划案例

方智俊安徽芜湖生态农业园区项目 王志天津水高庄农业旅游项目 方智俊安徽芜湖生态农业园区项目 一、农耕文化欢乐岛片区 (一)开发主题 乡村嘉年华,农耕欢乐岛 (二)整体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休闲与农耕文化游乐 (三)整体景观 1.整体“建筑群落”的文化符号和建筑元素由徽派风格为主,“皖南小院+乡村游乐 场+标志性楼阁”共同构成,各项目间景观差别明显、整体成为“皖南乡村”的景观形态。 2.通过室内外灵活变化的乡村主题景观(游乐园)、乡村田园、农家小院、滨水步 道等形态将各功能设施、休闲活动相联接。 3.本区通过局部或整体的滨水区域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外部水景优美、内部休闲 游乐”的封闭形态,整个项目区从外看是一个以乡村景观为灵魂的片区,可通过水街上的广场和本区的景观大门进行沟通。 4.滨湖景观、乡村建筑形成大景观特色、游乐性设施、景观小品则是小节点。(四)目标客群 大众游客 (五)策划构思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

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围绕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南陵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凸现丰富的南陵文化为主核心,通过情景化、情趣化和民俗活动举办等手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娱乐性的旅游活动项目。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让游客在动态娱乐的过程中领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南陵乡土民俗文化。把传统农业休闲区作为浦西湖项目区内一个独立的项目,采取单独出售门票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六)项目结构图 (七)项目详细策划 1.大浦农业博物馆 ◆项目位置:中岛西侧,靠近水街位置 ◆项目功能:农耕文化展示于科普 ◆景观特色: ◆策划思路:以时间为轴,采用传统展示手法和现代数字虚拟影像等技术展示 中国和世界主要农业国家农业发展史、古代农耕文化和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联合南京及安徽各高校,以农业专家为核心主力,组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农业博物馆,并为长三角地区各高校提供农业科技展示和农业科普教育学习的场所。 农业博物馆融知识性、科学性、休闲性于一体,通过眼看、耳听、动手操作,从中可以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了解克隆、转基因、太空农业等新概念,在休闲

农耕文化与素质教育

从以农耕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穿插德育教育。打造“快乐教学” 的教师团队,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并以此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把田园文化的内涵及内容影响师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认识和了解, 我校把“田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把“师生生活更贴近自然,享受田园文化意 识”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我们把创建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依托农耕文化,打造田园 教育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快乐学习,教师愉悦工作,师生健康共长。培养学生的全面 素质,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学校力求借助田园文化这一独特的资源,把“田园历史文化”与少先队道德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读诗、了解传统文化,并亲手参与农作物实践,品味 劳动的乐趣、传承古代田园文化的精髓,接受现代田园文化思想,让学生接受田园文化的 熏陶,感受田园文化“快乐、自然、健康”的精神。我校注重田园文化教育基地氛围的营造, 激发学生对田园常识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农耕文化作为教育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学农实践活动,以达到对田园文化的独特诠释,同时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思考——内化、升华——外显、行动”的教育规律,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孩子们树立结 合古今,让传统和现代文化结合的思想,有探究精神,达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目的。二、农耕文化指导思想多年来,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积极构建学校特色 文化。一年来,我校把“田园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以“田园文化”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文化底蕴,形成田园文化的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课堂中穿插德育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田园文化教育。造就生态生活,让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文 化内涵。办学理念:立足多元发展,奠基健康人生一训三风:校训:校风:积极教风:向上学风:进取学崇德和谐团结敬业自主乐教乐学 三、农耕文化的内涵界定田园文化曾经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那么,田园文化的内涵 是什么?1.“应时”。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夏代的历日制度《夏小正》中,已把天象、物候、气象和相应的农事活动列在一起便于民间掌握。后来,又把一年分 为二十四节气,人们依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农业生产,本就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 征的劳作活动,其时间性是很强的。因此,顺天应时是几千年人们恪守的准则,“不违农时”是世代农民心中的“圣经”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是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吕氏春秋、审时》)。“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应时,体现了前人对自然规律的重视。2.“取宜”。取宜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三宜”看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取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我们的祖 先在农事活动中很早就懂得了“取宜”的原则,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3.“守则”。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 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崇尚 和谐、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 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4.“和谐” 。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 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就是农业的本质。天、地、人“三才”观把农业生产看作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的、运动的整体,它所包含的整体观、联系观、动态观,贯穿于中国传统农业的各个方面。在“三才”理论体系中,人与天、地是并列的,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这些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农耕文化在我国过去农业文化中居主体的地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普遍而长期。文章在研究现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后,从宏观角度提出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不一样的农耕文化,分析农耕文化及其开发模式,特别是放在现在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快我国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本文关键词农耕文化;旅游开发;开发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财产关联度最高、创汇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财产。而文化作为旅游的生命与灵魂核心,不停是旅游活动开展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在我国的过去文化中,农耕文化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又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对其进行分析和开发,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耕文化相关概念 (一)农耕文化的定义 有关农耕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农耕文化是专指人类在农耕生产实践整个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1]。倪宗新认为,农耕文化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的文化[2]。并且根据人们所从事的不一样活动,又可以对文化进行不一样类别的细分,农耕文化并且是如此。 (二)农耕文化的类型 我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中华文明创建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我国自身的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的[3]。农耕文化包含南稻北麦、水田旱地、绿洲红壤、果园牧场、平川摊田和相应的农牧方式、作业周期、除病防灾等等农事表现和整个过程;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态度与心情[4]。 (三)农耕文化旅游资源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农耕文化原因,并且可以在旅游整个过程当中产生经济效果与利益、生态效果与利益和社会效果与利益。文章继续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和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比力直观的,可经过视觉感知,包括农具、饮食、农耕景观、特色物品等;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为精神层面的资源,包括民间歌舞、岁时节日、农事活动等。 二、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难题 (一)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基本情形 现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农耕文化旅游的办理和分析还很少,农耕文化旅游还没有一个抻邢205>统计标准,统计资料也很少,对消费者消费特征调查与统计几乎没有[5]。我国旅游者进行的乡村旅游还不是一种体验,更多是一种简单的观光。 (二)国内农耕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难题 1.文化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不突出 文化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宣传上、组织上和内容上等各个环节,缺少品牌文化旅游专线,有关旅游文化的内涵很少被挖掘,这主要体现了专题(是指某样方面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线路类旅游产品特别是特色旅游产品数量稀少,以至于吸引的旅游者并不多。其他方面本地社区和相关的社团在旅游筹谋中发挥作用有限,从而使得民间文化特色没有被充实的挖掘和开发。所以,增强对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是推动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良好发展的主要任务。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doc 10页)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doc 10页)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说明 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水上娱乐等)。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4、生态房产开发:生态园优美的环境,为高附加值的生态房产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项目将是生态园获取高利 润的主要项目之一。

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1.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1.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2.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2.1 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2 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2.3 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

观光农业生态园——让“生态农业”先行

观光农业生态园——让“生态农业”先行 随着人们追求自然、追求生态及低碳环保理念的流行,观光农业生态园也着实搭了一趟顺风车。作为一个地产投资商,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投资机会,也一直在着手向农业观光生态园项目靠拢。而且,在这样的项目上,国家有着一些扶持政策和惠农政策,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投资农业生态园可以说是一个良好前景的指示灯。 2008年,我在城郊投资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大约300亩地的农业生态观光园,这里有山有水,景色没的说,我们在里面建了一些度假村项目、休闲娱乐设施、农业观光园等,刚开业之初效益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一年以后效益就开始下滑,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主要就是农业观光园的游客较少,我们的农业观光园依托既有的自然资源开展了一些花卉种植、盆景栽培等园艺项目,该有的项目我们都上齐了,甚至还引进了一些名贵品种,但是效益却不见涨。于是通过一些地产朋友的介绍,以及网络上的了解,我们来到了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杨总的热情接待,在我阐述了现在我们的经营现状和规划后,杨总一针见血的指出,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以生态农业为主,而不是以旅游度假为主。应该明确主题,重点在农业观光园这一块下功夫,当然,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都是必不可少的辅助项目,应该根据整个项目的规模及面向的市场做适当的调整。 在经过一番细致的解释后,我终于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投资的项

目与我们的主题发生了偏差,作为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以观光农业为核心,而不应该撇开这一点以旅游度假为核心,这样会使整个观光农业生态园收到本身规划设计的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同时,以观光农业为核心,不但可以完善基础设施,而且可以使农业和旅游业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原来,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啃自然资源的“老本”,我们建别墅和娱乐场所时没有考虑到“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导致了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经过与山合水易专家的这次对话,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项目准确定位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地产投资商来讲,我们也希望钱能用到刀刃上,不希望走弯路,所以项目的根基要打牢,方向要定好,就观光农业生态园来讲,一定要让“生态农业”先行。我很欣赏山合水易的这种专业性和认真的态度,我也很有信心将自己的项目交给他们来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观光农业生态园一定会“浴火重生”,再现繁荣的!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观光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兴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重要的构成之一。他是通过系统规划,将农业和旅游业嫁接形成的一种既有的人文生态景观,有可提高农业和旅游业的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这为我市首开先河,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我市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合理规划,适当选定时机,适度开发,必将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中凡能给游客以奇,异,趣,土,尝,购等吸引力,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休闲,健身,求知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农业娱乐),劳(劳作体验),育(农业教育)购(购买农副产品)的农业。他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经过改造提高,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 他的意义可以分这么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农业是天然的弱势产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但是可以通过观光农业把农业的效益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打破产

业界限,使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将成为沧州市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 沧州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观赏农业是发展,满足可人们日益高涨的活动空间,增加新鲜,丰富,生动的内容,并十分有利于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观光农业的效能受市场导向作用,具有生产多样化,经营灵活性强等特点,冲破传统农业舒服。使农业生产割据转变并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观光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它需要一整套的设施,导游,交通,服务等都能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5: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交流 观光农业增加了城乡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建立起一个快速掌握信息的产业平台,推进农村社会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6: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观光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的传播,带动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7:改善生态环境 观光农业是促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平台。

中国农耕文化主题乐园

天工开物园——农耕文化主题乐园 1、展示传统文化,体验农耕文明 天沐?天工开物园位于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区内,是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为基础,以打造体验式农耕文化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的文化主题乐园,也是“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农耕健身基地”。园区主要分为陈列展览区、体验游览区、文化休闲区、农耕文化竞技区四大部分。汇集古代农耕技术展示、传统手工制作参与、农耕文化陶冶的主题文化乐园。可供游客直接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项目达50多个,您可在这里尽情地玩耍,开怀地体验。 整个园区建筑风格都是仿照了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格式,配合江南式园林布局,竹林、清溪、山石、小桥、流水、浓绿茂密的树木,建筑穿插其中,结合地形、地势,曲折迂回,通过连廊、亭、榭、小桥连接围合,形成变化有序、有趣的园林空间,使游客真切地感受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往来游客可直接面对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血脉,体验先人的生活氛围和精神境界,在观光中增长知识,在参与中亲近自然,在劳作的韵律里体验农耕情趣和追忆往昔,在倒流的时空中陶醉逍遥。 2、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园区北大门左侧,现如今共有15个馆,其中第1号馆为宋应星的生平简介以及其具有的影响,第2号馆主要反映《天工开物》该书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介绍该书对后世的启迪功用,以及《天工开物》在当时的科技功用。第3-14号馆以图文并茂、实物、模型等陈列形式,陈列了《天工开物》18卷中的精华内容,使游客增强对农业科技知识的体会和对农业科技文化的深刻了解。第15号馆主要收藏着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及古代各种手写书籍。在博物馆大厅,我们还特别引进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让您通过体验,进一步认识古代耕作技术、农业劳动过程和悠久农业科技历史文化。 3、应星塔 “上应星辰,下钟地气,魁星点斗,定出奇才”,登上应星塔,整个园区尽收眼底,顿有高瞻远瞩之感。塔顶八角的藻井,乃清初遗传下来,且是宜春最大的木制古藻井。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徵。应星塔顶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使得塔顶显有高远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4、民俗游艺馆 天工开物园民俗游艺馆充分发挥民俗游艺的内涵,把娱乐功能表现在一切民俗之中,使游客体验、感悟游艺乐趣的同时达到休闲放松和锻炼体力与智力的目的。 在天工开物园游艺馆内你可以聆听到铁环与地面的摩擦声,也可以拿起跳绳单脚、双脚的地跳起来,还可以挥舞着长鞭使陀螺飞转起来,更可以打沙包、踢毽子和跳房子,让陪伴你美好童年的难忘记忆在这里与我们一起来重温!还可参与飞镖、保龄球、桌球、灌篮高手、好运洞等娱乐项目来赢取您心仪的毛绒玩具。 在这样充满民俗气息的游艺馆内,你不仅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并通过亲身体验,让你在领略民俗艺术魅力的细微中,增添对民俗游艺的热爱。来吧!朋友,让我们玩转童年,将传统民俗游艺进行到底...... 5、傩庙 傩是上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现广泛流传于全国,而各地的傩文化性质也都是具有远大差距的。江西作为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又会有着怎样的文化色彩呢?天工开物园特别引进赣西民俗风情,打造了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傩庙。走进傩庙,通过图文解说,带我们走进赣西傩与其它地方傩与众不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二合一)

观光生态园规划设计 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规划设计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1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1.3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1.4 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3]。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感受农业特色,传承农耕文化1

感受农业特色,传承农耕文化 一、主题思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品德与社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活动性和实践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特点。通过体验获取新知是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实践活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课程标准还指出:“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课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在水中学习游泳,在生活中过更好的生活”。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中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第二个话题《到农村去看看》,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区的孩子来说,农村的生活、风貌对于他们是陌生的,虽然有些学生也利用假期去农村游玩,但这只限于游山玩水,很少能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和了解农业生产生活。所以,设计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此次课程活动主要是学习了千年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感受农业特色,传承农耕文化,参加农事体验,体会播种的艰辛。 二、设计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7亿占产业总人口50%,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走向城市。许多耕地也变成绿地,农民工的子女们也随父母进城学习,随着社会工业化进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被人们所认可和熟知。 (二)课改要求

为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本学期北京市中小学各科都安排了不低于10%学时用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对整个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益补充。实践类课程更强调体验、探究,能够引导教师通过整合、实施课程,不断创生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学习发生的过程,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学习的不足,使学生既有接受式学习,也要有体验式学习。 (三)学生分析 我校为城镇小学,据调查,我校四年级60%的学生都是来自城镇,对于农耕生产知之甚少,虽然有40%的学生是属于农民工子女,但是经过深入访谈,我发现他们大多数也是自小就出生在北京,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北京,很少回老家参与农耕活动。让这些城镇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儿童,只通过简单地讲授来感悟农民的勤劳和辛苦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资源分析 北京青少年行知实践园成立于2014年3月,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园区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及对事物的适应能力,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体验项目,比如:农事耕种、植物移栽、种瓜点豆、搓玉米、面食制作、插秧比赛、磨豆浆、传统节日农耕特色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农业劳作,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农事的艰辛,有利于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农耕文化及农业知识。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学习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与进程,感受生产与人的需求的关系。 2.参与一至两项项农业种植体验活动,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与智慧。

有趣的农耕文化作文1000字(优秀作文)

有趣的农耕文化作文1000字 前两天,我参加了我们学校“校村结合,双堂双进”的活动,体验农民用具,让我感触很深…… 这一天,烈阳高照,我心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看什么都很顺眼,大清早就从床上跳了起来,匆忙的梳妆了下,吃好早饭,就直向学校奔去。当然,我肯定是早到了,在校门口和一群跟我一样兴奋不已的伙伴等呀等! 几番波折后,我们顺利的乘上车,向翘首以盼的文化礼堂驶去……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很快的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文化礼堂的大舞台瞬间映入我们的眼帘。接着,文化礼堂的张伯伯,带我们进入了文化礼堂,安排我们坐下,说文化礼堂建于2012年,又叫我们听一些关于农民用的物品,我们个个屏息凝神地听着……比如:装好剩饭挂在房顶防老鼠的饭篮,利用蒸汽的性质蒸饭的饭蒸(也叫“饭桶”张伯伯还形象的说:那个饭桶,可不是我们班上那些很会吃的饭桶),用陶瓷做的盐罐,(因为以前的人买东西不是用钱的,是用各种的票,人们都会一次买一年多的盐,储存在盐罐里,里面有一个“秘密”,要是盐遇到了水,就会自动流出…… 让我记忆最深的,无非是扁担的“兄弟”了,它叫——担助,帮助扁担一起为人名服务。我们听了张伯伯生动有趣的课堂后,对农民深感敬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绞尽脑汁的想出办法,发明了很多实用的生活工具,也才能让如今的我们欣赏到那么多在近代已经寥寥无几的农耕文化…… 接着,我们参观了民俗文化馆,看见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有用来磨稻谷的风车,把一些杂质去除,还有一些以前的粮票、竹箱。还参观了诗词创作,看见好多现代的“李白”、“杜甫”…… 天空中看不见几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多大的风,一切树木似乎都无精打采的,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不过我们不同,大家神清气爽的绕着“小西湖”走了一圈,边走边听张伯伯介绍,张伯伯说,那片小西湖原来是一道泥浆,后来他们全村的村民,用自己的钱,开辟出了这个“小西湖”。但在70,80年代,人们并不爱护了,所以水才会那么浑浊……绕湖行走,我们还看见了婺城区最美街巷,墙上到处都是壁画,色彩鲜艳亮丽。棉花糖,吹糖人,老馄饨……一系列的农民风俗。乾西乡有一个特点,他们既然打造的那么好,那也得给村民一个自由的区域,也就是我们走过的沿湖1150米的健康步道,那里晚上路灯敞亮,还没有一辆车子,附近村民都会前来休闲…… 我们的游览结束了,后来听老师说,给我们讲课的那个幽默风趣的张伯伯,还是电视节目《钱塘老娘舅》中的“老娘舅”呢!我觉得今天特别的有价值,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希望大家能保护好农耕文化,让农耕文化世代相传。

农业生态园项目投资计划书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农业生态园 1.2项目建设单位 1.3项目建设地址 位于距离料新区三公里地带,连霍高速路口与省道237交汇处,紧邻伊水、洛水等黄洞支流 1.4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是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和发 展高科技生 态农业循环经济为主导,集高效农业、旅游、休闲、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区。 1.5项目实施进度 1. 6总投资额及资金来源 1. 7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

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建设环境 **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富山北麓,下辖5个街道、15 个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料的上市公 司达到9家,成为中西部地区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级市,是 我国经济实力的百强县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北临旅游大市焦作,西接古都洛阳,东靠 省会郑州,位于焦作、洛阳和郑州中心地带。此三地均为河南旅游、经济重地。陇海铁路、国道310、省道314和连霍高速公路横 穿东西,省道237、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有6 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东 都锁钥”之称。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 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 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富阴保护单位100多处。问 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常香玉故乡、康百万庄园 等六个景区己成为河南省三点(郑、泞、洛)一线(大黄河旅游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4.承办单位概况

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XX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 XX 3、项目投资人 XX 4、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面积XX亩的现代化生态园。 5、产品规模 种植乔木类绿化苗木占地XX亩,灌木类绿化苗木占地XX亩。 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承包土地XX亩,引进和购置绿化苗木种子;购置提水设备1套;机械设备1套;运输车辆1辆;购置生产工具等。 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全部由公司自筹资金。 8、项目建设期及远期规划 本项目建设期两年,即从2017年至2018年,一期承包土地XX亩,建设期一年,二期规划XX亩,建设期一年。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社会发展大背景 按照市委确立的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总体定位。围绕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着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以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我县都在积极创建文明、卫生、园林城市活动。要求拓展人口密集区绿地,加快城市公园、生态农业观赏园、经济林和风景林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外围生态圈。在这种大的发展环境下,观赏植物、园林绿化必将成为城市建设、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点缀和添色,市场前景极为看好。 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XX镇位于西部,与河南省XX县相邻。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河流纵横,良田千顷,林木葱郁,环境幽雅,但是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为主。由于农业生产摆脱不了传统农业的束缚,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应缓慢,经济效益比较低。XX镇从事种植绿化苗木、花卉、观赏盆景的企业很少,没有一家把绿化苗木、花卉种植与园林休闲观光相结合,而本公司重点打造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盆景,鲜花等种植,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园林观赏、健身、垂钓、玩水、乡村旅

最新版生态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提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建设单位概况 (1) 1.1.3项目概况 (1) 1.1.4资金构成 (3)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4项目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 (7) 2.1项目的由来 (7) 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10) 2.2.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0) 2.2.2项目建设的意义 (11) 2.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2) 2.4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13) 2.4.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3) 2.4.1.1自然地理条件 (13)

2.4.1.2基础设施 (15) 2.4.1.4经济建设 (24) 2.4.1.5历史沿革 (31) 2.4.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36) 第三章市场分析 (38) 3.1休闲农业及民俗文化旅游概况 (38) 3.1.1休闲农业旅游 (38) 3.1.2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50) 3.3项目市场分析 (56)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59)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59) 4.2项目规划原则 (60) 4.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62) 4.3.1、2016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62) 4.3.2、2017年计划 (63) 4.4项目建设内容 (64) 4.4.1、入口服务区 (64) 4.4.2、秦风民俗休闲区 (65) 4.3.3、**农耕体验区 (68) 4.3.4、休闲农业示范区 (69)

4.3.5、林地户外运动及拓展教育区 (73) 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 (75) 5.1技术方案原则 (75) 5.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75) 5.3绿色食品使用农药的准则 (75) 5.4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78) 5.4.1感官质量指标 (79) 5.4.2卫生质量指标 (80) 5.5无公害畜禽肉质量标准 (81) 5.5.1无公害畜禽肉产品 (81) 5.5.2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81) 5.5.3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卫生检疫要求 (81) 5.5.4无公害畜禽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详见附录二、 附录三) (81) 第六章投资估算 (82) 6.1投资估算依据 (82) 6.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83) 6.2.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83) 6.2.2项目总投资 (83) 6.3资金筹措 (88)

特色观光型农耕文化科普展厅建设方案

特色观光型农耕文化科普展厅建设 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 二、建设内容 (4) (一)传统农耕文化解读 (4) 1、沉浸式天象节气体验空间科普互动体验展品 (4) 2、“仿真日晷”互动展品 (5) 3、叙事性光影浮雕科普演示系统 (5) (二)古代农耕器具博览 (6) (三)农耕技术全景演绎 (7) 1、近代农具模型展示 (8) 2、多通道数字化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投影系统 (8) 3、农耕文化科普展教系统 (9) 4、现代都市农业影院 (9) (四)近代农事技术远眺 (10) 1、果蔬王国科普互动展品 (10) 2、现代农技体验科普互动体验展品 (11) 3、数字农场科普互动展品 (11) 4、现代农业科技探索 (12)

一、项目概述 我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近万年的农耕生产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几千年农耕文化产生和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哲理、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夏历、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的今日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当代人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丰富。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和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产生活的结晶,在它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伟大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农耕文化科普体验空间的打造,将成为本地首家农耕文化科普体验阵地,体验空间通过以观光、体验、参观、互动相结合的形式,更好的服务于都市居民的休闲旅游和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将改变公众认知农业和学习农业科技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熟悉祖辈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方案 (讨论版) 陈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 (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兰陵 (一)兰陵民俗 兰陵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