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门户开放政策与今天的改革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与今天的改革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与今天的改革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与今天的改革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与今天的改革开放

摘要:门户开放是封闭落后的晚清被迫推行的政策,是晚清被列强欺压的证据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希望瓜分中国的无耻行径;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内乱之后,经济严重落后,社会满目疮痍,为了提振经济而实行的开放。作者在下文基于自己的理解,简单研究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门户开放,改革开放,区别

一、引言

门户开放和改革开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门户开放是侵略者采取的侵华政策,是国家在无法掌控主权的情况下,旧中国单方面实行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合法租界等政策;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拥有绝对独立主权的情况下进行的开放;门户开放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外交、法制、治安维护等政治层面的主权,同时也丧失了经济自主权;改革开放则是完全互惠的平等合作关系,处于我国的外国企业以及个人必须遵守我国境内的相关法律,并接受中国行政司法机关的规管;门户开放让处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前进更加举步维艰;改革开放则成就了新中国的发展与腾飞。

二、门户开放和改革开放的本质差异

2.1、被动和主动的差异

晚清时期的门户开放是西方列强赢得战争之后,对旧中国实施了极度反文明反人类的罪行之后,晚清政府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地位而被动做出的开放,也是在西方列强在这场角力中占有绝对优势的

形势与政策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虽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以下我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两大方面讨论改革开放,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精髓,以及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资源能源因过度开采而日渐枯竭,环境恶化程度惊人。我们过度陶醉于“为人打工”,以“世界工厂”自豪,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我们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流向国外,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了制约中国进一步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下一步深化的改革开放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效益 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的确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的各种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各种福利制度逐步实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体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用上了各种家电,吃着更丰富而美味的食品,喝着多滋多味的饮料,享受着高科技的医疗服务,玩着各种有趣的电子游戏,做着各种精彩的体育运动,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通讯工具普遍化……这些都颠覆着旧的传统观念,冲击着旧的社会结构,推动着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启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展开,西方的文化观念逐渐深入我国,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又有一些文化垃圾——物质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以普世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做了有益的补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着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过去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过激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过度崇拜国外的文化观念,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还好最近社会上对传统文化已越来越重视。对于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实质,而不应学习它在国外的表现形式,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给它赋予自己的元素,构建适合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18学时. 学分: 1学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任务: 形势与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教学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进行教育。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形势与政策论文改革开放

形势与政策论文改革开放

海南大学 《形势与政策IV》 课程论文 (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学年度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论改革开放 姓名: 学号: 学院:材料与化工 年级专业: 2012 级生物工程专业 任课教师:武明明 完成日期: 2014年 06 月 23 日

思维,善于对实践作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作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使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更加自觉的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事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此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改革开放之海南特区——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重要棋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2008年4月7日至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发展一直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岛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海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的沿海地区。归其原因,我觉得是海南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内部优势,同时也错过很多机遇。海南一直没有充分利用国家给海南的优惠政策,或者说是没有正确规划好海南经济发展的方向。第三产业作为海南产业结构中的

北语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_3满分答案

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_3 一、单选题 (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 ) 1.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B )发展阶段(4分) ? A. 高效益 ? B. 高质量 ? C. 高收入 ? D. 高收益 是否存疑 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A )是重点(4分) ? A. 产业兴旺 ? B. 生态宜居 ? C. 乡风文明 ? D. 生活富裕 是否存疑 3.崇州“农业共营制”的企业家能力交易平台是( D )(4分) ? A. 土地股份合作社 ? B. 服务超市 ? C. 职业经理人 ? D. 信托公司 是否存疑

4.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容、有(D)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 (4分) ? A. 资金 ? B. 平台 ? C. 观众 ? D. 人才 是否存疑 5.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D )是根本(4分) ? A. 产业兴旺 ? B. 生态宜居 ? C. 乡风文明 ? D. 生活富裕 是否存疑 6.(A)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 国的战略(4分) ? A. 1995年5月6日 ? B. 1992年3月10日 ? C. 1997年8月8日 ? D. 1994年11月8日

是否存疑 7.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 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 A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③改革是发 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④改革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4分)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③ ? D. ①④ 是否存疑 8.莫干山民宿是属于哪方面的例子( C )(4分) ? A. 农业现代化 ? B. 乡村组织振兴 ? C. 农场资源功能性开发 ? D. 文化振兴 是否存疑 9.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人均 GDP 达到( B )美元以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才基本稳定下来 (4分) ? A. 1万 ? B. 2万

形势与政策论文改革开放

海南大学 《形势与政策IV》 课程论文 (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学年度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论改革开放 姓名: 学号: 学院:材料与化工 年级专业: 2012 级生物工程专业 任课教师:武明明 完成日期: 2014年 06 月 23 日

论改革开放 摘要:自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由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现在的一个新兴的世界级经济体。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及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这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分不开的,现在的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崛起着。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科学发展;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继续解决那些尚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今天,当人们谈论中国的时候,人们想到最多的通常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充满世界各地,年均经济增长9%以上,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而那些到过中国的人,也会轻易地发现,他们在中国能够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可以吃到麦当劳,住希尔顿、香格里拉大饭店……所有这些情景,都是与中国在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分不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与变化;即使有,也不会有这么快,这么深刻。 一、改革开放的基本简介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形势与政策——改革开放30年

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 世 6月23日,系里组织我们观看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京所做的形势报告会,他指出30年的改革开放给 中国大地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抓住难 得的历史机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创造了中华 民族的又一个“盛世”。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从秦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真正令世人称颂的盛世只有三个时期:一个是西汉的“文 景之治”,另一个是唐朝的“贞观之治”,第三个是清朝的“康 乾盛世”。 张平说,相对而言,这三个时期,我国国富民安,社会繁荣。但在康乾盛世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而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以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但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上,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加强,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能源、原材料的供给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中部崛起计划也有了一定的成绩。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从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贸易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

从国庆阅兵看改革开放60年的发展道路(形势与政策作业)

从国庆阅兵看改革开放60年的发展道路 一条六十年的漫漫长路,中国从过去的满目疮痍变成了如今的繁荣富强,经历无数风雨,熬过多少苦痛,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迈向伟大的复兴。 在中国六十周年的华诞上,我们迎来了第十四次国庆阅兵。这次阅兵展示56个方(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近90%是首次参阅。如三代战机,上次受阅的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这次是我们自主生产的歼-10和歼-11。这次参阅飞机有12种15型,150余架,涵盖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现役主战机型。参阅地面装备500余台。在这次阅兵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战略核导弹方队、陆基巡航导弹方队、预警机梯队、99式坦克方队和中国首批女战斗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战斗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充分体现了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体现了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趋势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方向,体现了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阅兵式上,胡主席身穿深灰色的中山装,折射出新中国“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的发展理念,折射出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形象。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元首在阅兵式上一直采用平民装,一直演绎着穿中山装参加阅 兵仪式,我国政府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思想但不守旧,在改革开放中兼容西方有用的 文明,中国人的脚步正在追随着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前进。我们开放的中国能吸收各民 族、各国家文化中的精华,倡导“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他为我用”,体 现了一个真正讲文明,追求世界和谐发展的民族和国家。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3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领导人以人为本的亲民形象在国际上焕然一新。 在长达3个小时的阅兵中,我们真正地感到了祖国国防的强大,同时也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深深地感到,从1949年到2009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是一个自信的中国,是一个发展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中国。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中,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6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今天的中国,与60年前相比,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当时一年的总量,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那时的1000倍;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穷国弱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上升到了6.4%,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2007年就超过了美国。2008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逆势强劲增长,总量突破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也从1952年的1.39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1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惊叹!。 工业发展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

形势与政策作业1答案

形势与政策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超过( C ),对全球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A.50% B.60% C.70% D.8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D )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3.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B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 A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A )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 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 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 得 分 教师签名 得 分 批改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D )需要和( D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6.(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共产党领导 8.( A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发展经济 D.全面可持续发展 9.( D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1)

形势与政策 1.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1.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4.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5.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7.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8.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3.论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的表现。 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

形势与政策 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回顾历史,新中国教育事业有三大历史性转变,第一,从制度建设上,摧毁旧中国教育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第二,从基本任务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足基本国情,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第三,从发展阶段上,世纪之交从人口大国初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朝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迈进。虽然如此,但中国的教育似乎还存在不足,任然不能被广大学子所接受,教育改革是视乎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矛盾很突出,广大人民,尤其是网友们议论纷纷的问题。 2008年8月29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2009年1月4日在各大报刊摘要发表)。2009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总理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文章,前些时候又发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教育工作全局的宏观思考和对研制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21世纪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进入了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一步对“知识经济”以明确定义:即:“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在以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知识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和我国经济与社会跨世纪的发展, 对我国

2020形势与政策六个专题

2020形势与政策六个专题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 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 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 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 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 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 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 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 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 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 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 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 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 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 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 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 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形势与政策答案

1~5CCABA 6~10CACAB 11~15CBDAB 16~20DAAAD 1. 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之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经济的活力,解决了社会的生产力 第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发展,把发展作为振兴中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有政府管理的 第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资源,中国人民有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党的改革开放和党的政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力量 第五,中国具有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十几亿人的大市场,吸引着各方面的投资,还有中国由于长期比较贫困落后,基础设施缺口很大,投资机会很多,建设的推进,经济增速快,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竞争加快,使中国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场所 第六,中国具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中国人民不仅勤劳,而且节俭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 构建诚信社会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建立社会诚信的法制体系 制度既是一个社会的整合机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引导机制。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它支配和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选择,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能指导和促进一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产生、形成和变化。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诚信法制不完善,诚信机制的缺失或薄弱,是导致诚信危机和大量失信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和诚信法制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外在的保障,是我们建设诚信社会的首要条件和关键因素。 1.明晰产权制度,完善市场机制信用制度本质上是产权制度。产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对市场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经济活动就无法维系和扩展;没有明晰的产权和权利边界,经营者就无法得知经营收益权的归属,自然缺乏追求长远发展的动力,因而缺乏坚守诚信和维护信誉的积极性。所以,明晰的产权是形成市场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的基础。要克服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其前提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制度。 2.健全诚信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制度建设中,法律建设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法律体系,但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法律规定还比较笼统,有的甚至还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加强信用管理立法。全国人大应及早制定统一的《社会信用法》和《政府信用管理法》、《企业信用管理法》和《个人信用管理法》。各级人大和政府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诚信原则做出更为具体、也更切实可行的规定。其次,完善经济信用立法。有关部门要根据诚信原则,加强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的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对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原则予以明确的规定,充分保障诚实守信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加大信用法律的执法力度。建设诚信社会既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也有赖于执法者的严格执法。执法本身也有一个诚信问题,这就要求执法人员禀公办事,严格执法,确保执法公正。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减少主体失信机率社会诚信除了依靠国家法律的有力保障外,还必须依靠社会和市场自身监督和调控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对经济活动和

形势与政策

2018年,正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而3月5日,备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国家机构换届的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 在两会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并对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报告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 从当年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一路走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层次改革压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 稳中求进一直是过去五年来工作总基调。而在稳的基础上,变革则是新气象。五年来,我们的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创新驱动持续发力,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在发展质量提升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却在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五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实现了年均7.1%的中高速增长,而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跑赢了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网。这五年,有6800多万贫困人口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中国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和这些具体的指标相比,还有一些更深刻的变革,贯穿在我们治国理政和发展方式的理念之中。比如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要怎样发展?都在不断发生理念变革。 作风建设的变革同样让人耳目一新,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打虎拍蝇猎狐”行动从十八大以来全面展开。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201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单尤为亮眼。这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做出的承诺中,36项可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一些重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在取得亮眼成绩单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好这一年的工作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报告指出,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预期目标被定为6.5%左右。 2018年,稳中求进仍然是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也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仍然是工作重点。 报告在推进污染防治、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三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还有3046万人需要脱贫,而今年我们的目

2018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与体会

2018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与体会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腐败增生,腐败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反腐败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腐败行动,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腐败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XX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败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破解“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2021年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2021年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1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

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 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我想说,学校开《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3.结合国情,请论述你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的理解?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主要任务包括: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建立在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国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人民群众对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事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以科学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然而,发展之路从来不会平坦。从发展到科学发展,我们的认识在深化、实践在推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而当前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无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因为,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无不与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不够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