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学概论第5章

本章需要及名称

第五章社会角色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角色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掌握社会角色的基本分类方法和基本类型;并且进一步把握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过程,以及如何进行角色协调与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

1.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与区别

2.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概念与类型

一、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关系

1、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相对应的社会地位是指群体成员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或者说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发生关系时的社会位置。当然社会地位也同时被我们视为具有高低贵贱贫富差别的“分层”地位。

2、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和社会规范相联系的。拥有一定的地位,就享有该地位赋予的权利,承担该地位要求的义务。这些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权利规范和义务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由个人表现出来就产生了角色。所以说,没有地位,角色也就无从谈起。地位或社会位置,是社会角色的基础,什么人应遵守什么样的规范,即由他的社会所属地位来决定,社会地位必然要通过角色表现出来。因为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是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二、社会角色的含义及特征

1、社会角色: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的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2、社会角色的特征:

(1)规范性。角色首先是一整套指导人们行动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人们担当一定的角色,就要按照相应的角色要求行事。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规范按其表现形式也不外分为权利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三种。权利性规范指特定角色赋予人们可作出某种行为,或者可以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指特定角色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的规范;禁止性规范则指特定角色禁止人们作出一定的行为的规范。(2)期待性。即人们对处于特定角色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由于角色本身就是一整套行为规范,所以当个人处于特定角色位置时,人们自然就对处于该角色的个人提出与之相应的要求或寄托特定的期望。所以,某一角色是否成功关键看他是否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和愿望。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要求和期望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绝大多数人认同、接受的,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系列规范。这些系列规范无论他人是否在场都发生作用。这些被一般人认可、接受的期待和标准既可以包括特殊的风俗和规范性模式,又可以包括高度抽象的理想和价值,人们以此来规定他们的总的取向和生活目标。由此可见,角色期待是超越特定个人的要求而存在的,为同质人群所普遍认同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

(3)发展性。即角色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或者个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发展。角色的发展性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角色的行为规范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角色的行为规范随着个人地位的变化而变化。(4)基础性。社会角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角色发生着不同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构造了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角色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基础单位,如果离开了这些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也就不复存在。

三、角色集

又叫角色丛。是指围绕主要社会地位而存在的多个角色的集合。

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另一种情况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

四、角色的类型

1、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根据人们对一定社会角色的理想要求与担任该角色的人们的实际表现,可将社会角色分为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理想角色指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所要求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完美的行为模式;实际角色,也称实践角色,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人们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

来的角色总是与理想角色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主观方面说,个人在角色扮演过程可能受到对角色期待的理解程度、个人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工作能力以及兴趣、好恶和特长的影响。从客观方面说,个人角色的表现还要受到社会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和他人的有机配合等因素的影响。

2、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可将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是基于两种社会地位即“基于出身的地位”和“基于业绩的地位”,从而产生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是由遗传、血缘等先天因素决定的角色。如性别、年龄、种族和亲族等,都是决定这种角色的重要因素。这些角色是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先赋角色的内容和比重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反映。社会越是落后,先赋角色的内容就越丰富,比重越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改革,先赋角色的内容和比重也日趋减少,特别是自从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职业、社会荣誉、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来决定,而主要是靠人们的后天努力来获得。

3、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这是从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上所做的区分。所谓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所谓不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4、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这是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程度上所做的区分.所谓规定性角色是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得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所谓开放性角色,是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角色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5、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根据社会角色追求的不同目标可将社会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是指以计算成本和讲求报酬为目的,较为重视实际利益的角色。这种角色的价值在于利益的获得,在于行为的经济效益;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社会角色扮演

当个体获得某种地位、按照社会对这一位置的规范要求和期待去行事时,他就开始了对这一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扮演需要一系列前提,经历一系列过程。

一、社会角色扮演前提——角色确定与角色意识

1、角色确定:是指所扮演角色获得环境的确认和角色扮演者的确认。

2、角色意识:是角色对自己地位、作用、形象理解和掌握的自觉性、准确性和倾向性的总体反映。衡量角色意识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标准:第一,看角色意识是否明确,即是否清醒地理解和掌握了以角色权利、义务为核心的角色要求;第二看角色意识是否坚定,即是否自觉地坚持角色标准、履行角色义务;第三,看角色意识是否优良,即能否按社会规定理解和执行角色要求,如果角色意识掺杂了很多同社会规定异向或反向的意图,就是劣质的。角色意识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角色地位意识即角色对自我在社会中所处位置,以及自己与其他有关角色关系的自觉、准确和带倾向性的理解和执行状态;2.角色作用意识即角色对围绕角色所规定的义务、职责等的理解和掌握状况;3.角色形象意识即角色对与自己地位、作用相应的修养、风格、言行举止习惯等的理解和掌握状态。

虽然人们对角色规定是客观的,但是角色内容在每个人头脑中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由此,受角色意识支配的角色行为总是显出个性特点。角色扮演者的具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

1.角色表现

要想使角色扮演好,人们首先要创造条件,把这个角色按社会的期望,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表达出来。这一表达包括外部环境、角色自身、台前台后的配合等等。这些说法都来自于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即他用戏剧表演来比拟社会角色的表现与表演(详见教材)。角色表现包括以下内容:

(1)布景和道具:即对角色扮演的环境提供。其作用具有象征性和实用性。详见教材。(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即作出符合角色要求的装扮与行为举止。详见教材。

(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即人们在需要表现(即有观众在场)的情形下和没有观众在场的情形下的表现差别。

2、角色的实践

角色的实践即进入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在扮演过程中又分为两种实际的效果和情况,一是进入角色,一是未能进入角色而产生角色差距,导致扮演失败。

(1)进入角色:是角色扮演者完全使自己融合于角色中,表现在第一,获得了承担某种角色的认可;第二,表现出了扮演这一角色所必需的品质和才能;第三,本能或积极地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均投入该角色。

(2)角色距离:是指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扮演者与其承担的角色之间的不相融和差距。表现为第一,不能胜任角色;第二,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第三,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对角色距离作了详尽的叙述,详见教材。

第三节角色障碍及其克服

社会角色在实际扮演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顺利实现,这就产生了角色障碍。角色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角色障碍

1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以及怎样作。角色不清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规范本身具有较大的伸缩什和模糊性;另一种是角色概念本身明确而扮演者有意或无意使之模糊。详见教材。

2、角色中断。指一个在不同场合或不同时期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发生停滞、冲突。详见教材。

3、角色冲突。指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使人们不能适应多种行为规范或多种角色的存在,引起个人在角色行为中的冲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角色的外部冲突即几个角色之

间的冲突;一种是角色内部冲突即发生在角色承担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内部的角色冲突,它使得角色承担者产生心理矛盾、不适与痛苦。表现为第一,当不同的行为规范均成为对同一角色的要求时使扮演者左右为难,顾此失彼的情形;第二,领悟角色与行为角色之间的冲突。即指该角色的承担者对以定角色的行为规范有不同的理解,但还必须履行,这时,角色扮演者内心出现激烈的冲突;第三,角色紧张即在一个人身上的角色集中。过多的角色要求或各角色的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承担者无力应付的情景。

4、角色失败:或称角色解组。是角色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如角色扮演已陷困境或者不得退出角色,或者心态变异、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等。

二、角色障碍的克服

发生角色障碍必然影响到个人角色的顺利实现,妨碍和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应当尽力加以克服。一般说来,克服的方法和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角色学习。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一个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而人们在角色实践中也存在着角色学习和再学习的问题。角色学习指个人学习社会理想角色的行为准则、技能,提高认知角色水平,缩短与理想角色的差距的过程。角色再学习指在原有角色认识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学习,了解和适应社会新角色的规范的过程。

2.角色换位。角色换位就是模拟某些现实的问题场面,让一个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处理事物,以期了解别人的需求与感受,从而改善角色的扮演。

3.角色转移。指角色承担者根据情景、时间的变化相应地积极更换角色行为。个人活动的范围、交往的对象会经常发生变动,角色行为方式也应当随时转移。如果个体所担当的角色在客观上已发生了转移,由于对已转移角色的规范不了解或仍拘泥于旧有的角色,就会发生角色中断和角色混淆。

4。角色教育。即通过社会管理,强化角色意识,明确角色期待,确定角色规范,重视角色建设,帮助社会成员摆脱角色紧张和冲突,很快适应角色变化和新角色的要求。

本章思考题

问题1什么是社会角色?什么叫角色集?

参考答案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向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它是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人们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又叫角色丛。是指围绕主要社会地位而存在的多个角色的集合。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另一种情况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角色。

问题2简述社会角色的分类和类型。

参考答案1.社会角色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区分,如从角色扮演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从角色获得的不同区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等等;2.分别对各种角色分类进行说明。

问题3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参考答案1.要想使角色扮演好,人们首先要创造条件,把这个角色按社会的期望,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表达出来。这一表达包括外部环境、角色自身、台前台后的配合等等。2.具体表现手段包括布景和道具、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等等。

问题4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1.先简述什么是角色失调;2.说明角色失调的集中情形即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问题5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协调与控制

参考答案1.先回答角色失调的负面影响;2.说明几种协调手段如角色学习、角色换位、角色转移、角色教育。

问题6什么是角色距离?

参考答案:1.角色距离是指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扮演者与其承担的角色之间的不相融和差距;2.角色距离的表现有三种。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互动:人发生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社会互动是相互依赖性的行为; ?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媒介; ?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 ?社会互动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合作: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 2.竞争: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3.冲突: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等而互相斗争、 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冲突的特点: ?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 ?冲突双方是直接对立关系 ?冲突的双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性质; ?冲突在形式上要比竞争激烈得多; ?冲突双方的利益、态度及意见是根本对立的。 三、集体行为 1.含义:也叫集群行为、大众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 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2.特点:群体性;自发性;突发性 3.具体表现:情绪;感染时尚;骚动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1.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 包括物质交往,叉包括精神交往。 2.主要内容 ①揭示了社会互动的物质条件; ②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 ③分析了社会互动层次,指出经济互动是其他一切互动的基础。 3.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 二、符号互动论 1.代表人主要是米德、布鲁默等人。 2.该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 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与答题要求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的题型与7 答题要求: 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2, 简答题(4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4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2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2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2014)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 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的主要观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主义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尝试运用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某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例如离婚率上升、农民外出务工或者社交网络使用率提高等现象)。 第三讲:文化 文化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文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主文化、亚文化以及文化滞后(文化堕距Culture lag)的定义。 看待文化的三种态度及其定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以及文化理想主义。 第四讲:社会化 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定义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哪些?镜中我理论与角色借用理论的内容 第五讲:社会结构与社会互动 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先赋地位、自致地位、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的定义。印象管理的定义 社会互动的具体类型(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及其定义。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的定义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的定义 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的定义及其特征群体规范、信息遵从与规范遵从的定义 第七讲:正式组织与科层制 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的定义正式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非正式组织(小圈子)? 科层制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科层制的优越性(正功能)与主要弊端(负功能) 第八讲: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越轨、反常越轨、不遵从越轨、初级越轨与次级越轨的定义 关于越轨的社会学理论有哪些,其主要观点如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失范的概念以及默顿关于失范困境的反应模式的分析。社会控制、内化的定义。 社会控制的具体手段(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有哪些? 第九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社会流动、个人流动、结构性流动、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的定义 阶级分层体系与其他分层体系(奴隶制,种姓制,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区别。 西方关于社会分层的两种主要理论视角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与韦伯)。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的主要理论观点(参考更多课外阅读文献了解陆学艺、孙立平、李强、孙立平与沈原等学者的主要观点)。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结合实例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第十讲:社会制度(以家庭制度为例) 社会制度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制度的功能 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的定义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主义理论分别是如何分析家庭的?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社会学概论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 A.《实证哲学教程》 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 D.《实证社会学科学教程》 2、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 A.有否劳动报酬 B.劳动的二重性 C.劳动对象 D.消耗脑力还是体力 3、开创了以小城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的是() A.英国林德夫妇 B.美国林德夫妇 C.美国学者伯吉斯 D.中国学者费孝通 4、社会控制最早是由谁在其《社会控制》(1901)一书中所提出并加以阐述的?() A.美国谢尔顿 B.美国罗斯 C.意大利隆布罗索 D.美国默顿 5、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缩影,以及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是()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6、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 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B. 社会变革的需要 C.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 研究者的兴趣 7、社区与一定社会群体或组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社区() A. 以一定行为模式为基础 B. 以特定人群为基础 C. 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D. 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 8、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 社会物资需要和利益冲突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9、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和社会生活的开拓者是() A. 集体 B. 群众 C. 人 D. 组织 10、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指的是() A. 经济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环境问题 D. 社会问题 11、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A. 阶级斗争理论 B. 辩证冲突论 C. 功能冲突论 D. 结构冲突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A卷

《社会学概论》考试卷 A卷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 2、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生存、、发展。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在1891年。 4、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5、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和。 6、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为集中决策模式,一种为模式。 7、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权力。 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变异性、、阶级性。 9、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10、道德是靠人们的、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1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关系。 1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再生产不相适应。 13、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1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灾、“五保”制度、、 。 15、1963年,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并指出四化的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二、判断(请在每小题括号内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 2、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 3、时尚的特征是新奇性或非常规性、流行时间短、显示与炫耀。( ) 4、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是由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决定的。( ) 5、家庭具有: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娱乐和享受功能。( )

6、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存在和发展具有影响的外部事物。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 7、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 8、一切社会控制都具有社会秩序的保障,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 9、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病态,但存在社会问题又是社会的常态。社会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10、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 三、简答题(共3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五种需要是什么?(5分) 2、什么是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关系有哪些因素?(7分) 3、什么是城市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7分) 4、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5分)

2018年4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于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人中国之时,酋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8.康有为 C.严复 I).章太炎 6.孪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社会学概论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辨别是非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组织是人类一出现就自然而然的产生的。(×) 2、社会组织成员关系很少有情感交流,难以展示个性。(√) 3、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组织是增进社会公众福利的组织。(√) 4、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率的提高和整合功能。(√) 5、我国的社会组织分类一直采用按产业和按编制两种分类标准。(√) 6、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科层化的组织结构逐步取代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 7、社会分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8、社会流动数量越大、频率越快就越好。(×) 9、文化价值观念是影响人们流动愿望和社会流动行动的内在因素。(√) 10、按社区主导性功能来区分,可以将社区分为流动型社区、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11、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富于合作与同情是农村社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 12、集镇社区社会结构体现在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居民间的血缘关系较多。(×) 13、城市化的后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14、“逆城市化”是把城市因素不断注入到非城市社区,使其向城市类型的社区转化。(×) 15、社会制度不具备重复性。(×) 16、我国社区服务通常采取无偿、抵偿、有偿等几种不同的服务方式。(√) 17、将经济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依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18、制度化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制约并逐渐模式化的过程。(√) 19、社会制度一旦形成,便具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保持其相对稳定的面貌。(√) 20、社会制度是一种正式的、比较稳固的、具有严格约束力或强制性的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A ) A、氏族公社 B、国家 C、军队 D、学校 2、下列组织属于赢利组织的是( C ) A、工会 B、教会 C、公司 D、医院 3、一般来说,组织用来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要手段有组织权威、组织规范和( D ) A、组织目标 B、组织原则 C、组织纪律 D、组织资源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全文请使用附件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 1.斯兵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2.涂尔干的哪一本著作是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范例?() A.《自杀论》 B.《社会劳动分工论》 C.《贫民的状况》 D.《经济与社会》 3.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实践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性分析 D.社会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31.社会学功能包括() A.研究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会管理功能 D.社会批评功能 E.社会预测功能 32.文化的结构包括() A.文化特质 B.文化脉络 C.文化集丛 D.文化功能 E.文化模式 三、名词解释 36.社会学 37社区发展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功能。 42.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 47.试述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意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社会实验方法、________. 2.社会制度分为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两大类:本源制度主要有________;派生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 3.文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________、________等。 4.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它的一般功能有:第一,________;第二,它能实现社会组织目标、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5.组织行为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巴纳德、麦克雷戈。后者用著名的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理论区分了关于人的传统假设。 6.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________和________. 7.社区可依据其不同特征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 8.狭义的社会控制是对________给予惩处和教育,使其改邪归正,达到维持社会安定的目的。 9.社会变迁的形式包括社会进化、________、社会革命与社会倒退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 A.社会体系? B.社会制度? C.社会结构? D.经济体制 2.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群体,称() A.首属群体? B.次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3.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4. 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A.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5.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A.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的观点有() A.互动论? B.中心论? C.平列论 D.网络论? E.特殊论 2.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B.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C.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 D.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E.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5.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A.遗传因素? B.制度因素? C.自然条件 D.环境因素? E.生活实践

史学概论第四讲复习题范文

后现代史学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开始用一种批判现代理性的方法研究社会,研究现实,研究现代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以批判现代文化为主的社会思潮,而被人们统称为“后现代主义”。随之产生后现代史学。 如果说分析的历史哲学着重强调历史学家主体作用的话,后现代史学则是通过分析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结构来解构传统史学。他们认为,历史描写采取陈述的形式,而陈述要通过语言来实现;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只是通过语言中介构建的历史,历史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和内容的更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后现代史学的影响。这一点与后现代主义的总体认识倾向有关。作为反思和批判以往所有“现代文明”思潮的总汇,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普世主义和目的论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强调事物的复杂性、相对性、多样性、特殊性和无结构性。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传统历史学研究中的“宏大叙事”不见了,代之以日常生活、底层人物、突发事件、妇女、性行为、精神疾病等微观和细节,这差不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史研究的勃兴。 后现代史学在世纪之交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产生冲击,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不过无论怎样,我国学术界要认真的对待和分析后现代史学,而不要盲目追风或一棍子打死。后现代史学的许多观点是走了极端,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义不可小视。 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也称数量史学或定量史学,指有意识地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从事史学研究,并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特点,而不同于定性分析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计量史学首先在美国、法国兴起,然后扩展到世界各地。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用计量的方法研究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 计量史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立即引起我国史学界,特别是青年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西方计量史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研究,同时也对计量史学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计量的方法使历史研究的对象从传统的以个人和时间为中心的政治史向以普通大众及历史发展过程为中心的整体史转变,扩大了研究的范围,拓新了研究课题。同时也扩大了资料的范围,计量的方法使历史学变得更严谨、精确。在我国利用计量的方法从事具体的历史研究不如理论探讨活跃。这主要是因为,用计量的方法从事历史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有时甚至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计量方法并不能使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切领域,主要在经济史、政治史、科技史、人口史、社会史、军事史的研究中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社会学概论试卷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社会学概论》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3.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6. (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1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 马克思 D.韦伯 C.斯宾塞 B.孔德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 A.家庭 B.伙伴 C.企业 D.军队 E.学校里的班级 2.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E.自发性 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 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4.越轨行为包括()。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适应性行为 E.从众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