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阐释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阐释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阐释

看到这个题目我上网进行了很多的搜索,更多的是一些理论的阐述,我是做微信推广的,所以想结合新闻时事对于以上命题,进行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分析。

一、推动及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新闻热点:江一燕低调支教8年

8年来,她被称为“爱心爬行者”,每年抽空去广西巴马山区进行支教;她是全能的“小江老师”,基本上什么科目都教过;她又被唤作“小江妈妈”,不仅给孩子们放电影、送新鞋、设奖学金,尽最大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残缺……”

更多的人会感慨于她八年的坚守,回想我们毕业的时候,因为要缓解就业压力,学校也有支教的分配,一拨又一拨大学生,去了就走了,真正留下的可能就是一段回忆,以及履历表里面的一段说明。

美丽中国的支教项目也只有两年,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 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项目每年招募优秀青年人才,输送到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事两年一线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两年的长期支教,帮助当地学生和社区实现在教育上的突破性发展,教育问题盘根错节,美丽中国致力于投入和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逐步解决教育相关的各个“关节”问题,实现“让所有中国孩子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愿景。

明星义演义卖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只是商业盈利的吸睛噱头,所以,这个八年之久的支教才让人感动,而感动的背后,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资源分布差异大,而创意文化产业,既然称之为产业,那就应该遵循“对资源占用少、对环境污染小、对经济贡献大”的原则,并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原生态环境保存的良好,人为破坏少的地区,对这样的地区进行开发,选择走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态旅游、生态宜居环境开发等,是最好的选择,以免走重工业基地的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

支教不是文化创意产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真正的让偏远的地区从本质上富裕起来,才能实现祖国整体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传承中国优质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新闻热点:于丹北大谈昆曲遭炮轰离场

百家讲坛是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展示学术动态的一档节目,但是收视率不佳,2004年开始引入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人,给百家讲坛带来了很长期的第一排名的地位,暂且不评论各位大家的学识素养,单单凭借这是一档和中国传统文化挂钩的节目,也不枉占据央视收视榜首的地位,但是真正的较真起来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多少都会有所偏激和不完整,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者再博闻强识,也只能窥见传统文化宝藏的一角,而且,电视节目毕竟是要有所收益的,所以难免会在包装上增加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但也正是这些评书式的讲解、鸡汤式的小故事,让深奥古老的传统文化生动有趣,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更多的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优质文化,也让国学彻底的红火了起来。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学术的审查,以免对观众造成误导和错觉,还有就是在传播中采用争议传播,达到宣传的效果之后,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也算是带着观众剥茧抽丝,了解文化的真相。

另,于丹作为大学的教师,被学生哄下台,怎么说都不是很好,尊师重道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一种表现。

包括中国的鉴宝节目,也让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名声大噪,古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因为时间年代的久远,我们也只能更多的通过节目、书籍等觊幸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

这些热播的节目,衍生出来的博物馆、出版物等一系列的产业,应该属于文化产业链条的其中一段,以文化为本源,以科技为后盾,传承了中国的优质文化。

最新的关于于丹的新闻是“文化学者于丹巴黎开讲座,全新阐释‘汉字之美’”,且不论其学识如何,也不论这讲座是商业策划还是文化宣传,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向着国际的舞台又迈进了一步。

三、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新闻热点:少林寺打官司的背后:为钱还是维权?

纵观引起纷争的寺庙或宗教场所,多是被列入文保单位,或申遗有了名气和人气后发生问题。

少林寺是否应该收取门票,关系着投资方对于投给少林寺的修缮和建设资金的回笼和盈利,少林寺作为慈善和佛教圣地,本该是清净之地,却因为金钱而站上了被告席,这个应该属于是创意文化产业没有做到合理的融合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指挥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涉及到传统文化和信仰上是有限度的,圈地收入门票,经营模式单一,这种方式是竭泽而渔,并且长此以往,肯定会对善男信女造成一定的伤害,个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应该是寺庙免门票,政府可以围绕少林寺进行外围打造带有文化氛围的旅游风景区,这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政府机构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利以及进行开发,不能让商业活动而违背了弘扬佛法的本源。

少林文化走进纽约、少林文化走进哈佛大学、少林文化节、少林禅修、少林功夫等系列文化讲座、汉传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等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证实了少林文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对景区巧取豪夺,不要违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主旨,做到以文化内容为价值链基础,进行产业链扩张,产生多条产业链,并使每一条产业链形成生物性裂变,使其产业形成几何式增长。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市场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新闻热点:云南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年年均增长到20%以上。2010年为44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1%;2011年达到530亿元,比重为6.11%;2012年达到635亿元,比重为6.11%。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于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省新型支柱产业。

其中,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年交易额超1亿元,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专业展会。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的云南·昆明动漫节,每年有超过200多家社团、30万人次的观众参与,成为云南第一动漫展会品牌。此外,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也已成为云南玉雕作品集大成的文化盛宴,对推动云南珠宝文化产业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搭建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云南文化会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升级。

五、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品位

新闻热点:很舍得花钱的广场舞大妈们背后有一个万亿银发消费市场

“如果我跳得足够快,孤独就追不上我。”这是一位广场舞大妈真情的独白,她的背后站着全国1亿多与她有共同爱好的人。

这个数字很大,大到搅局国际金价,占领红场、卢浮宫和时代广场。广场舞和大妈,到底谁成就了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群每晚准时站在广场上的舞者因为数量庞大、消费潜力强,正舞动出国内特有的商业机会,而且也为正在成为老龄化社会大军的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度过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广场舞已经成为中老年人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过这样的活动也能向更多中老年人传递健康、积极、向上、活力的乐活理念,倡导中老年人保持年轻的心态,享受自由自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乐享人生!

一套比赛服上千元一台排舞音响价值过万,一年20亿元市场正在崛起,相关团队在网上发布了《中国广场舞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中详细记录广场舞的发展历程,分析背后存在的商机。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广场舞大妈们正在构筑下一片商业蓝海。

这片蓝海的容量有多大?调查说,仅服装、音响、看戏机等,至少一年20亿。如果将视野再放宽一点,20亿市场也只是广场舞经济的冰山一角。眼下,理财、养生、房产等行业正在想方设法与它产生联系,希望借这个支点撬动万亿市场。

以艺术体验为诉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落脚点,广场舞和大妈,到底谁会成就谁!

六、提升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新闻热点:彭丽媛赠送非洲友人的国礼蜀绣出自成都

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的国礼礼单:包括护肤品牌“百雀羚”、珍珠和一款大熊猫蜀绣。这款作为“国礼”赠送非洲友人的蜀绣,出自成都。熊猫不仅是四川成都的代表,也是中国的国宝,它们能作为中外友谊的桥梁,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

蜀绣核心产业区在郫县安靖。蜀绣作为四川特色常年都有政府部门采购,这次的“国礼”也是这种途径出国。据悉,郫县目前已聚集蜀绣企业32家,相关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产值近亿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10年在郫县设立了一个创业基金,专门扶持蜀绣基地妇女创业就业。

中国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中国人的自豪。

七、用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

新闻热点: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走向“智造”

晋江产业经济从草根工业起步,历经30多年发展积淀,培育形成了纺织鞋服、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纸制品、晴雨伞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当“晋江制造”面临着产能过剩、成本提升等多重压力,产品同质化、市场增长点乏力等问题接踵而至,环境、人才、技术等因素也不断地制约着晋江传统产业发展。晋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文化产业来带动晋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突破传统产业发展困局,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制造业持续发展,而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却起步晚、底子薄。作为晋江经济支柱的传统制造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借助文创的力量来推动新一轮发展。为此,近年来,晋江大力构建文化产业,并将之融入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方面,直接搭建三创园、洪山文创园、五店市传统街区、婴童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平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鼓励本土制造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文化产业的根本,在于如何寻找与晋江传统产业的对接点,这才是其发展的王道。然而,传统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企业的融合并非易事。传统企业在诸多硬件上堪称完美,却无法在文化、创意上做突破;文创企业在引领产品内涵和创意上有想法,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传统产业做对接。业内人士指出,产业的跨界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生硬的“卸载”、“加装”、“联姻”,而是要更加注重培育文化产业生态圈,以培植大园区、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延伸大产业链,产生溢价效应,把“点”做亮、把“面”撑开、把“体”做实。

文化既是开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同时也是推进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一方面,晋江将促进文化与产业转型结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晋江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如把闽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加快五店市传统街区、草庵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展示晋江文脉的文化地标、文化建筑等。此外,晋江还促进文化与民生发展结合,加快建设戏剧中心、文化中心、八仙山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文体项目,构建市区15分钟文化生活圈,同时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镇村文体设施,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

接下来,晋江还将深入挖掘本土独特的产业文化、品牌文化、慈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策划、包装,提升内涵、扩大影响,充分展示晋江传奇,丰富晋江印象,全力把晋江打造成为闽南文化集中展示区,提升晋江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为企业注入新的竞争力。近年来,已有一大批晋江企业通过文化创意撬动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4月27日,利郎携子品牌L2创设打造的时尚艺术体验中心在上海新天地惊艳亮相。“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上,3000多幅关于梵高的巨幅高清流动画面如同一面面巨型电子瀑布,在观众眼前铺陈开来,带着音乐的动感画面如同梦幻,引人入胜。

文化创意已成为利郎公司的重要标签。从迈出国门在时尚之都的米兰走秀张扬中国品牌风采,再到赴港成功上市引入国际设计师团队,利郎在时尚征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在当前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时候,文化对晋江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利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星表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布局也在加紧进行,利郎文化创意园即将于近期开园。

无独有偶,今年6月,男装品牌七匹狼亮相米兰世界博览会以及汇聚全球顶级时尚品牌的米兰时装周。此举被视为七匹狼品牌自身的一个重大突破,更代表着中国时尚产业国际化之路的开启。

工业设计被视为晋江“制造”向“智造”转变的突破口。连续两届举办的“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不仅发掘出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同时也将为本土制造企业和设计人才、机构之间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一项项设计成果正逐步转化成为晋江产业新力量。而今年首设福建制造企业命题作品提交通道,更是有针对性地促进了设计成果和人才与福建本土企业的深度对接。

文创的力量不单在于撬动产业新增长点,还可以实现“老树长新芽”的效果。在外贸不景气、

内贸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素有“制造业配角”之称的包装企业生存压力巨大,转型迫在眉睫。在长达几十年的包装产业沉淀中,不少企业仅仅充当着“二级制造商”的角色,他们既不是原材料纸的生产和供应商,也不是供应商纸包装创意的设计者,在传统产业业绩盲目扩张时,他们收获利润较低的订单。可是,当传统产业低迷时,包装行业也随之陷入低谷。而福建纸匠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却让纸包装行业实现逆袭,看似简单的纸包装,通过创意手法,可以做成纸玩具、纸家具、纸办公用品等。

随着晋江文化产业周序幕拉开,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几大平台再次跃入视线:洪山文创园内的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晋江五店市,中秋拜月、闽南抓周等各种传统民俗,你方唱罢我登场……差异化定位发展,让晋江文创产业园区平台建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

在园区打造方面,晋江市洪山文创园、晋江三创园、五店市传统街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四大园区组成晋江文创产业园区平台,形成差异化、立体化的文创产业新格局。其中,晋江市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聚焦工业设计、文创研发、“互联网+”和众创空间等四大功能,致力于打造晋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被誉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的五店市传统街区目前引进了传统文化展示传播、高端艺术品投资等72家文化企业;“三创园”则以“互联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为重点,旨在打造海峡西岸“智岭·慧谷”,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先后引进大自然、群英、振隆等25家包装印刷企业,助力晋江传统制造产业形象升级。

八、促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

新闻热点:培育消费新热点生活越发有新意

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我们现在的生活慢慢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早上出门上班途中,我们就可以拿出手机,规划一下今天的美美生活,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呼朋唤友,相约到哪里中午小聚,也可以排排下班后怎样闲憩。而后,即可通过预订平台、团购网站,选个中午小聚的茶餐厅、茶座,及下班后闲憩的好去处。

这些几年前还是新鲜事甚至无法想象的新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已经逐渐习以为常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新的生活方式中,我们看到了源自时代不断改变带来的众多新鲜事物,但更重要的是,从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产业等众多方面,从商业模式到平台设施,我们的座城市近年来积极进行着巨大的改变,这既是城市的转型之举,也引导推进着市民形成新消费主张、新消费模式。

以近年来温州培育和推进新型消费为例,去年的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业态,扩大信息、旅游、餐宿等服务消费,促进消费持续增长,同时完善商贸市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改造提升五马、大南等传统商圈,有序发展城市综合体,加快培育新兴城市商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培育信息(网络)消费、时尚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老龄消费等消费热点。推动城市商圈转型发展,加快环五马时尚商业区改造升级。实施月光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品质夜市街区和夜游线路。优化商贸综合体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等。在温州这座城市的持续改变中,温州人的消费方式和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新意。

九、提升国家整体形象

新闻热点: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提升规划

鲜活丰满的国家形象有赖于一个个真实、具体且各具特色的地方形象,在国家的公共外交整体中,地区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地区通过国际友好城市、地方特色国际性文化节、交易会和国际论坛等渠道开展公共外交,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和应对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形象。在地区对外传播中,应该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充分依靠本地的社会发展基础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地区特色。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目前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与其承担的期望和使命还有相当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杂,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休闲度假功能不足;层次低,文化内涵不足,度假区缺少主题和灵魂;布局乱,度假区的功能与项目缺少合理的组织;密度大,城市化倾向明显,整体风貌有待提升。基于以上问题,规划提出了旅游品质提升的“武夷山模式”,包括主题、空间和风貌三个层面:主题筑魂:主题包装+文化演绎

空间整合:服务集中+分散度假

风貌改造:地域元素引领下的小成本有机更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茶和礼为主题的山水文化型国际度假区”的总体定位和“东方茶韵,修养武夷”的形象定位。通过“南拓、北进、西通、东控、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三带七区”的空间结构。此外,通过项目开发管理与重点项目策划、景观风貌系统提升规划的设计,整体上提升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品质,实现“国家品质”的全面回归。

十、确立中国特色的主流价值观

新闻热点:变味的纪录,扭曲的价值观——“扬州炒饭”闹剧背后的问题

10月22日,在扬州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份炒饭”挑战赛上,总重量为4192公斤的扬州炒饭荣获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8日下午,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发布声明称,因存在浪费情况,这个挑战无效。

是炒作吗?

对于这次扬州的炒饭时间,民间媒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此具有思辨的意义。有的说此举是奢侈浪费,有的说纯属新闻炒作,浪费公众眼球,有的说可圈可点。那么,这次炒饭进吉尼斯纪录,到底是不是当地政府旅游部门联合起来的一次营销手段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就在这件事发生的三天前,媒体所报道出的扬州炒饭制定的新标准。

新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要有蛋有肉有海鲜,米饭形态颗粒分明,要有“蛋香”、“饭香”和“菜香”这三大灵魂。据扬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邱杨毅介绍说,新标准是由扬州市质量监督局发布的,属于地方标准,有一定的强制性。

从时间节点上看:举办扬州炒饭大赛,制定炒饭标准,又以“世界最大份的扬州炒饭”的名义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同时又恰逢扬州建城2500年,这难道只只是时间上的巧合?

从举办单位构成来看:此炒饭活动是由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扬州市旅游局、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支持,参与方还有相关企业等。那么若只是单纯的技能大赛,旅游局作为官方出面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了呢?

聪明的人不难看出,这只不过是当地政府为了宣传当地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饮食,借助了“炒饭”的东风,而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公关舆论宣传而已,将他定义为炒作,未免言过其实。

“炒”的值不值?

可以发现,不论是从普通人视角出发的“炒作”之批评,还是媒体从监督公权角度出发的诘问,都没有回答一个问题:乐此不疲地举办破吉尼斯纪录的各种活动,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太傻了?抛开社会舆论压力,但从政府宣传手段上来讲,可以说是相当精明,性价比超高的策划。

1.投硬广、发软文很贵,举办类似活动的花费和宣传费用一比,九牛一毛。

据一位扬州淮扬菜师傅测算,1万只螃蟹的成本,不可能超过10万;4吨扬州炒饭的成本,不可能超过15万。如此低的成本,却可以吸引全中国大多数的媒体报道,这笔交易,到底谁合算?可若不是有“最大份炒饭”的助推,除了扬州当地媒体,哪家媒体会愿意免费去宣传扬州、介绍“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背景呢。

2.尤其类似活动,适合网络媒体用图集传播,这点正中商家、地方政府的下怀。

一篇报道,如果用单篇文字传播和用图集的形式传播,在流量、效果上差距很大。而各种破吉尼斯纪录的活动,由于场面盛大,需要用多图展示,网络媒体在报道时,往往是把图片制作成图集,文字说明附在下方。这类活动,尤其适合网络媒体用图集展示,这正是主办方渴求的。想让媒体用图集的方式帮着做广告,这很可能是掏多少钱也求之不得的。

扭曲的政绩观?

什么叫扭曲的政绩观呢?在中国恐怕是指官员只唯上、只唯己的行事风格。对扬州旅游局而言,它只有两项最关键的职责,分别是宣传扬州旅游业、监管扬州旅游市场。4吨炒饭和“监管扬州旅游市场”无涉,从客观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宣传扬州的效果,这是尽自己的本分,履自己的职责,怎么能叫扭曲的政绩观呢?各个国家、地区的旅游局、观光局,都是最需要得到媒体支持的政府部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都要想点办法和媒体合作、搞点花样出来让媒体报道。

“炒”的好不好?

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年代,创新不仅是个体进步的动力,更是国家形成巨大凝聚力与物质财富的永动机。那么,既然无数的吉尼斯纪录让大家产生了审美疲劳,不愿多费心思,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这种形式呢?政府官员,相关企业和媒体都要发出实践论,成本论,节约论,时间论等。那么,创新舆论宣传形式,提升公关水平,就一定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吗?对于这样自我“炒作”的形式无可厚非,是否能在兼顾社会舆论和自身媒体职责的前提下有所思考呢?

虽然这次整个舆论风波为扬州的旅游市场打了一个不小的广告,但扬州市旅游部门仍然不能摆

脱“懒政”的追诉。为什么不从食品的本身下功夫,比如:拍摄有关扬州炒饭的亲情故事短片,网络上进行最喜爱的炒饭投票,组织“重阳节公益送炒饭”等一系列既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深得民心,为百姓造福的好方法呢?

一份炒饭毁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悠然与热烈,记录无效,终究还是拉下了这一闹剧的帷幕,近些年来,最大份量辣椒炒肉、最大份量剁椒鱼头、最大南瓜饼……各地用美食创造世界之最的新闻层出不穷,以前人们对吉尼斯世界纪录充满了向往,对能破世界纪录的人充满了敬佩和崇拜,因为那些长短跑冠军、大力士、巨人、技师确有常人所没有的能力、技艺或特征,确实在某方面能够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最大份量美食纪录,使人们对世界纪录的意义产生了质疑,最大份量的美食,无非是大量食材的堆积,今天你可以炒四吨饭,明天我就可以炒五吨、十吨、一百吨……没有尽头,只有无尽的攀比,这种纪录真可谓是荒唐之至!

“扬州炒饭”闹剧的发生,为日渐浮躁的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件又一件的事就像一次又一次的警钟,说不定能敲醒沉睡中的人民,唤醒勤俭节约主流精神,和常态的文化创意和策划,且这次炒饭,除了成功占据大量媒体版面,真正的正面宣传作用和后续经济发展,不见得有多大的贡献。

十一、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新闻热点: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家形象要建立,话语权要形成,必须基于制度现实和治理现实。

国家的话语权基于什么产生?话语权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认识论,那么作为上层建筑层面的话语权应该是由一国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只能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之大,大不意味着强、不代表在国际上就有权。比如曾经作为世界霸主的俄罗斯,现在的军事实力依然很强,但在国际上并未具有同等的话语权。所以在讨论争夺话语权时,我们还是需要从更宽的视野,来探讨话语权产生的根源问题。

以中国故事为例,中国故事之所以讲出去有时不够有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原因。首先,国内主流媒体在讲中国故事时,基本就是把中国的成就讲出去,报道国内新闻时也一样,以正面报道为主。但从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价值来看,成就属于社会的常态,而妨碍成就产生的因素才是值得关注的,比如老人摔倒有人去搀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为了新闻点。长此以往,海内外民众就开始怀疑什么才是这个社会的常态?进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由于外界对中国的关注焦点集中在食品安全、社会伦理、医疗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国内媒体仍然以惯常的思维方式来报道中国的成就,因而中国故事很难与海外的话语氛围匹配,从而很难讲出去或者讲出去了也很难被认可。

其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有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等等,但是在媒体治理上,媒体很难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实之外另起炉灶,单独形成一套话语体系去和外界交流。因此,当媒体通过宏大叙事构建一个理想社会去交流时,国内外的受众大都难以认同。

按研究“软实力”的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靠硬实力支撑的,软实力不是靠船坚炮利,靠的是制度。而硬实力是需要通过制度和价值去体现,并通过制度和价值转化为软实力。在这一点上,党中央提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是非常正确的,我们首先需要有自信,之后才是让他人信服。

因此,中国故事实质就是中国在有自信、且被他信的制度和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实的体现。不论是宏大叙事还是个体叙事,只要是在制度自信的前提下真实呈现中国治理的多元现实,这样的中国故事都是有感召力的。

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实际上是存在分歧的,非洲的政府官员很认可中国,因为中国对非洲进行了很多援建和投资;非洲最底层的百姓也很认可中国,因为中国向其出口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但非洲的中产阶级并不太认可中国,他们大多接受过英美教育,可能更愿意看BBC而不是CCTV的节目。然而国内许多媒体在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更多的是从“我想做什么”出发设置选题,较少研究他者需要什么。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国内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思维,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第一大问题。

其次,对外传播存在政出多门、政行多门的现象,缺乏协调融合机制。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是美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只有一个出口,就是其国务院。美国的对外宣传、对外人事往来、外交事务乃至军事问题,都是由美国国务院甚至国务卿作为唯一对外发声的渠道。而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则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比如对外讲中国故事,文化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交部等部委都有一套做法,因此很难协调、统一、融合资源。二是英国的BBC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对内对外

的报道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最多在国际报道中国际新闻比重增加一些。而我国一些主流媒体的中文版和海外版差别很大,甚至对内一个版本,对外一个版本。

主动设置国际议题,重视非政府组织力量是建构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方面。

一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议程设置能力在提升。美国之所以在国际上有强大的话语权,是因为其议程设置能力、或者说创造概念的能力很强,导致全球话语都跟着美国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刚刚提出时,有国内媒体将其误解为“新丝绸之路”。殊不知“新丝绸之路”的概念正是美国提出的,是美国希望通过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使中亚地区国家连成一片,可见美国在创造概念方面的能力。近年来中国也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设置话题,习近平主席出访,一定会在出访国的主流媒体发表文章;在钓鱼岛问题、东海和南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我们也先在外交上抛出话题,抢占高地,引导国际舆论。这和我国外交主基调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调整为“奋发有为”是相一致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发声,以多方力量、多条渠道、多个形式到达多种受众。

二是需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要构建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话语体系的生产、流通、传播机制和平台,就一定要实现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这就要求不能事事都由政府出面,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由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解决,政府只需要在必要时刻出面协调。因此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层面,媒体需要不断反思思路,要打破传统的传播思路和传播框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在互联网确确实实改变了社会根基的时代,媒体的表述方式必须要改变。

三是有立场的国家话语是平衡而非对立的。在全球经济上增速回落、政治上多元力量角逐的背景下,媒体治理、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更需要顶层设计。在这点上,“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 TV)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它是在整合了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的基础上形成的俄罗斯官方媒体,是现在俄罗斯对外传播的核心。

十二、引领一种生活方式

新闻热点:业内谈书店:不仅卖书更要引领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卖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在凡事讲究经营,要讲模式,讲方法,讲规律。更何况,网络时代,静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求,实体书店、网络电商甚至是刚刚兴起的微店,都来抢夺资源,卖书市场,硝烟弥漫。

1 方便、快捷、海量展示,电商的优势太多了

现如今,卖书不能叫卖,叫经营,经营图书可一门学问。

网络书店折扣低、送货上门,快速、便捷,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实体书店确实没法比,现在的网络卖书价格太低,把实体书店冲击得厉害,书店能维持现状,赚够成本就不错了。

网络书店购物方便快捷,货到付款,可配送可自提,不拘为一个市、一个省的顾客提供服务,这确实是实体书店无法企及的。另外,如果你收到书后不喜欢,他们还提供售后上门服务,即使你远在拉萨,也可以享受到这一便捷。

这么一比,实体书店好像都没有活路了,其实不然。

2 卖书,卖的更是衍生产品

书店不仅仅是卖书,而且要崇尚和引领一种生活方式,为懂得文化和创造生活的人打造一个内心渴望归属的地方,让心回家。为了与网络书店相抗衡,应对电商的冲击,一些实体书店正在转型。打造“家庭书房”的模式,强调体验式阅读。

以前顾客来到书店,是看看书、买买书,以后这种模式就要改变了。实体书店想要打造一个可以安静阅读的环境。

除了书店环境的改变,书店的经营内容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售卖的不仅是书,还有一些与文化、与书相关的产品。比如说文化用品方面,有笔墨纸砚、书包等,比如说生活美学方面,最近多肉植物比较热门,那么顾客来到书店,除了能看到多肉植物方面的书籍,还能买到这种植物。

为了吸引顾客走进书店,一些书店还结合图书,陆续做了一些画展、工艺品展,都是免费观看的。“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一个咖啡厅,做一些文化沙龙、文化讲堂等活动,请一些名人名家来做客,给广大的太原市民提供免费的文化大餐。”某书店老板如是说。

图书经营单纯售书已经落伍,这是业内的一个普遍认知。诚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在微博上讲的:图书销售的“书城模式”已走到尽头了,为卖书而卖书的实体店将成为化石。将图书产品扩展为阅读服务,将图书销售升级为“阅读推广”,是出版业接下来的功课。

有趣的是,在这一点上,电商和实体书店的思路是一致的。杨海峰说,京东除了推出很多优惠活动外,也会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推出专题,“比如4·23我们与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共同发起‘全民读书周’,对读者阅读进行另一种倡导,希望大家在平台看到的不仅仅是销售图书,也可以看到更

多的新鲜资讯,了解更多的与书相关的信息。同时,我们还为读者推出在线读书服务、京东会客厅(针对名人的视频访谈节目,读者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名人的信息以及图书资讯等)、图书的评论留言交流活动等。”

为了将网络客户“一网打尽”,两年前京东上线电子书,用户1200万。不过,杨海峰说,前期投入比较多,研发成本、版权成本、人力成本等等,目前暂时还没有盈利。

3 卖书,卖的是“私人定制”

前不久,北京时代华语公司副总编辑郎世溟在微信上公布:腾讯微信首度卖书。作家余秋雨新版《文化苦旅》几天内卖出4000册。一时间,各大出版社纷纷开启微店卖书模式。

微店袭来,承受这第一波冲击的自然是同为网络销售平台的图书电商们。

与电商的自信相比,处于弱势的实体书店虽然略有落后,但也敢于迈开步子。一家先行的实体书店不仅打算做网店,开展送书上门活动,而且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书店周末一天的客流量为1900多人,平时是七八百人,微博经营两年多,有800多人加入,去年年底刚做起来的微信,目前也积累了200多名会员。这能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书店的活动、新书发布等内容,进行点对点的传播,这种革命是颠覆性的。

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各种经营模式也层出不穷。仅就图书销售这个层面,各路商家也是动足了脑筋。实体书店也铆足了劲儿,不惜以“白加黑”的模式吸引顾客,增加盈利点。

而这种商业上的竞争,也逐渐的改变着人们阅读的生活方式。

以上的各个热点新闻,反映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向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相关事例和数据材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