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和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 【注释】选自《论语?先进》。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曾皙(xī),名点,字子皙,曾参(曾子)的父亲。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他们四个都是孔子的学生。侍:陪侍①以:由于。(2)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长一点。乎,于,比。尔,你们。 ③毋(wú)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因为我这样就不肯说了。毋:不要。以,同“已”,“止”的意思。④居:平时说。居,平时。⑤则,就。⑥不吾知:即“不知吾”。没人了解我。⑦或:有人。⑧则:那么。⑨何以:怎么办,意为“(你们)打算怎么做”。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⑩而对曰:“千乘(11)之国,摄乎(12)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13),因之以饥馑(14),由也为(15)之,比及(16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7)也。” 夫子哂(18)之。 【注释】⑩率(shuài)尔:轻率地。尔,形容词词尾。(11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12)摄乎:夹在。乎,于。 (13)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把战争加到它头上,即“有军队来攻打它”。师旅,军队。(14)因之以饥馑(jǐn):即“以饥馑因之”,因,继,接着。饥馑,荒年。饥,缺粮。馑,缺菜。(15)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也,句中停顿。为,治理。(16)比及:等到。(17)方:规矩,指礼义。(18)哂(shěn):微笑。 【译文】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19)六七十),如(20)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1)。如(22)其礼乐,以俟君子(23)。”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A)之,愿学焉。(24)宗庙之事,如(25)会同(26),端(27)章甫,愿为小相(28)焉。” 【注释】(19)方:方圆纵横。(20)如:或者。(21)足:使……富足。(22)如:至于。(23)以俟(sì)君子:“以之俟君子”的省略。俟,等待。(A)能:胜任、能做到。 (24)宗庙之事:指宗庙祭祀的事。(25)如:或者。(26)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这里指同别国盟会。(27)端章甫:名词用如动词。穿上礼服,戴上礼帽。端,古礼服名称。章甫,古礼帽名称。(28)相(xiàng):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译文】(孔子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冉求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至于使这个国家修明礼乐,(只好)等待君子来做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呢?”

高一诗经侍坐劝学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设计: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 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3.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学习重难点】 1. 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相传孔子对其做过收集整理,原本只称《诗》,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兀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风”包括“15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 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宴享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就是说,赋就是陈述铺叙,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先说一种事物,并由此联想或想象所歌咏的事物。前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或杂有二言至九言的句 式;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学习过程】 静女 一、基础知识积累(A级)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 功俟(s 1)见(xi cn)蜘蹰(ch ich u)娈(lu m)贻(y i) 彤(t mg)管炜(wei )怿(y 1)归(ku 1)荑(t i)洵(x tn) 2、见配套练习册第44页 3、朗读指导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跚躇一一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尿说悸 女美自牧归蕙,洵美且异 兴 美 悅 高 赞 喜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兴奋得意 4、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 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B级) 1、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2、见配套练习册第45页 【当堂检测】 背诵《静女》 【学习反思】

高一语文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 一、了解孔子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三、孔子名言集锦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二、知识链接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4、题解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第一课时 一、梳理基础知识 (一)注音 喟()然舞雩()师旅()浴乎沂()莫()春比()及 曾皙()千乘()率()尔摄()乎饥馑()侍()坐 铿()尔小相()哂()笑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 (三)、古今异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课题名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总编号: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3.感知儒家学派为人处事的原则。 【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感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及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___,字_____,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_____,儒家的创始人。他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开_______的先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____,字子路。他对政治军事均有专长,但性格比较刚直,有些粗鲁。 曾皙:孔子弟子,名____,是曾参的父亲。 公西华:孔子弟子,名____,字华。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____,很有才华。 2.作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课内探究案 【初读课文】 1.读课文,正字音 论.语( ) 饥馑.( ) 曾皙. ( ) 哂( ) 舞雩.( ) 铿.尔( ) 小相. ( ) 沂( ) 冠. 者( ) 喟 ( ) 俟 ( ) 撰( ) 摄 ( ) 比及.( ) 毋 ( ) 冉( ) 2.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文本探究】 1.本文开头,孔子是怎样鼓励弟子们讲述自己的志向的? (用原文回答) 2.四名弟子的志向(两字概括)和性格分别是什么? 子路 志向: 性情: 冉有 志向: 性情: 公西华 志向: 性情: 曾皙 志向: 性情: 3.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夫子哂.之 (2)因之以饥馑..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异乎三子者之撰. (6)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 案 装 订 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2.doc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思想,掌握有关《论语》的知识。 2?学习本文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掌握其用法° 3?了解课文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说理于 形象之中的特点。 预习学案 【诗海拾贝】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役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一、二句创造了一个空濛迷幻的意境: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四射,花香四溢,更突11!海棠的高洁美丽。三、四句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深夜睡去, 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诗人如痴如醉,爱花Z情溢于言表。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o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朱熹把《论语》 《大学》《屮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背景简介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 【基础荟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高三复习)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今: 2、加之以师旅古:今: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毋吾以也( ) 3、不吾知也( )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5、摄乎大国之间( )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7、异乎三子者之撰(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0、为国以礼( )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 2、摄乎大国之间:摄, 3、加之以师旅:加, 4、比及三年:比及 5、且知方也:方, 6、舍瑟而作:舍;作,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 9、咏而归:咏,10、吾与点也:与,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 六、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2、如(1)如或知尔:(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3)非诸侯而何: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且知方也:( )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 3、如(1)如或知尔()(2)如五六十()(3)如其礼乐() 4. 为(1)由也为之()(2)愿为小相焉()(3)赤也为之小() 5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6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 7 言:1、亦各言其志也()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附:答案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西安市长安五中语文教师杨新利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展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学会归纳总结 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曾晳却给我们描绘了春游图,这与治国有无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赵括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是开启智慧、寻求良方的金钥匙,它里面的经典语句如群星般灿烂,如“学而时习之,乐乎?不学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承载着孔子的思想及人格魅力。 二、检查所学知识(见PPT,指名一生回答) 1、走进孔子

孔子,名___,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论语》是体散文,是记录的的言行。 2、介绍礼(课前布置,鼓励2-3名学生朗读查阅的有关礼的资料。)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主张克已复礼。颜渊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而周游列国,而授徒讲学。 3、检查生字词(见PPT, 两生回答) 俟,音甫,音 哂,音相,音 铿,音沂,音 喟,音冠,音 雩,音莫,音 4、重点词语 PPT见一词多义“尔”,“方”,“与”(3名学生回答)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word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一、基础要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曾皙()毋()吾以也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之以俟()君子 愿为小相()焉铿()尔冠()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夫子喟()然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 比及三年:夫子哂之: 以俟君子: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咏而归: 3.通假字。 鼓瑟希莫春者 4.古今异义。 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5.词类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 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 可使足民: 6.一词多义。 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先生如其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与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遂与外人隔绝唯求则非邦也与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求,尔何如 子路率尔而对曰铿尔,舍瑟而作 因 因之以饥馑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文言句式。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可使有勇: 8.翻译下列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二、合作探究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这一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ME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答案)讲解学习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复习学过的知识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与: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语气助词 复习学过的知识: 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2、遂与外人隔绝与:和 3、生三人,公与之母与:给予 (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2、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何伤乎?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五、学生讨论: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六、思考并回答: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学生交流作业中的问题答案并发言。师生明确。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作品介绍】 《论(lún)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着作,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理论、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是有关孔子思想的重要着作,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论语》是语录体,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也有描写比较生动具有文学价值的片段。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有教无类”;政治方面,主张仁政、德治。这在当时,都对人民有利。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被采用。回鲁国后。从事着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 【解题】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编者取文章第一句作为标题。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灯)、冉(rǎn)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注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侍孔子坐着。侍,在尊长旁边陪伴服侍。○“侍坐”二字表现了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子曰:子:指孔子。这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以:因为。

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一日,一两天的意思,作“长”的状语。长:年纪较大。乎:介词,同“于”,这里表比较,可译为“比”。下文中的“乎”,除“何伤乎”一句的“乎”是疑问语气词之外,其余都是介词。尔:代词,你们。毋(wú)吾以也。没有谁任用我了。毋:代词,表无指,没有谁。在句中作主语。以:动词,任用。这是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吾”置于动词之前。课本注对这一句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这里采用的是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说法。居则曰:居:平居,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同“辄”,副词,往往,总是。这句主语是“你们”。‘不吾知也。’知:了解。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则何以哉”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这一层记述孔子问志,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他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一日长乎尔”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居则日”一句,反映出他对学生平时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 子路率(shuài)尔而对曰:率尔:轻率地。尔,助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尾。对:回答。在古汉语里,“对”一般指对上级或尊长的回答。○“率尔”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子路爽朗而又缺乏谦让的性格。“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这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这里指四匹马拉的战车。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加之以师旅,加之:加在它上面,指侵犯它。之,指千乘之国。以:介词,用。师旅:指军队,古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因之以饥馑(jǐn),因:动词,继,接续。之:代词,指“师旅”所进行的侵略战争。饥馑:指灾荒。五谷不熟为饥,蔬菜不熟为馑。这句直译是:又把饥荒年岁接在战争之后(加给它)。由也为之,由:子路自称其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也:语气词,用在主语后表提顿。为:治理。比及三年。比(旧读bì)及:等到。这是介词性复音虚词,“比”和“及”是同义并列关系。可使有勇,“使”后省兼语“民”。且知方也。且:连词,并且。方:义,正道,这里指礼义。○子路的政治抱负,和孔子“足食足兵”,“既

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题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是子“因材施教”的范例,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开头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到“吾与点也”),写四个弟子对于孔子的问题做出的不同应答。 第一个发言的是子路。一个中等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上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有灾荒,处境十分困难。可是子路认为如果自己去治理它,三年即可见成效。“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用“哂之”的方式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甚满意的态度。 第二个发言的是冉有,他的态度比子路谦虚了很多。他认为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经过他的治理,三年后老百姓可以富裕起来。至于用礼乐教化人民,则要等待高明的君主了。 第三个发言的是公西华,他的态度就更谦虚了:“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而且,他不是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是愿意学着干。 第四个轮到曾皙说话了,正在鼓瑟的曾皙听到老师的提问,立刻“舍瑟而作”,道出了自己“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好一幅春日畅游的图景。没有想到这个答案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会赞许曾皙的志向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曾皙的主张有不愿求仕的意思,与当时孔子的处境和心境相契合。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但是屡屡不能得志,所以他也产生过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也有人认为,曾皙的话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这才是曾皙的社会理想,只不过他是用暗示的方法表达出来罢了。这与孑L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完全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会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 以上记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四个学生果然按照老师的要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三维学习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孔子的思想。 3、训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言: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完成预习: 1、填空: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是__________记录的__________的言行的,它和、、合称“四书”,。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大学》、《中庸) 2、搜集孔子的名言,理解你积累的名言的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lún饥馑 j?n 曾皙xī哂sh?n 舞雩yú 铿尔kēng 小相xiàng沂yí冠者guàn 喟kuì俟sì撰zhuàn 摄shè比及 bi 毋wú 冉r?n 莫春者mù端章甫fǔ 二、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三、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四、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勇气 五、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 9、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六、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等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七、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八、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 (4)尔何如你 3、如(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较长篇目,首先,《侍坐》章虽然属于语录体散文,但四个学生畅言理想抱负的文字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它们应该是排列有序、层进相衔的,传统的分析往往把孔子的四个学生的谈话内容割裂开来,独自理解。其实,这四层内容,无论从学生发言顺序的安排来看,还是从发言内容高低深浅来看,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的。其次,既然前面四个学生依次言志的四层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就不能把孔子总结性的感叹“吾与点也”单独剥离出来,而应联系四层内容及其整体关系来理解孔子的“喟然”长叹和“吾与点也”。 《劝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

侍坐导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论语》和xx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一、知识储备 (一)xx与《论语》 1、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部-----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合称“四书”。《论语》共----篇。 (二)了解xx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颜渊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三)背景补充: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四)字词积累 1.字音: 哂()之饥馑()铿()尔小相()比及()..... 冠()者沂()水舞雩()喟()然撰().... 2.辨义: (1)通假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