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翁牛特旗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王学荣近年来,我旗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健康,成绩显著。在课改中我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性的探索,认识在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的成果给小语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以来的我旗大框架下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出,小语更是以新的面孔展示给全市甚至是全国。我们的成绩令人欣慰,激励我们奋进。但品尝甘果时,我们倍感果实甘甜得还不够浓烈、不够久远,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小语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深入研究。如: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强调了学生大量读写,只是实现了量的积累,还没有发生质变,而今天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零星琐碎构不成学科体系。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推进我旗小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转变,凸显小学语文的大语文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几点说明

1、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提出是对

原有课程改革的深化,不是否定;是继承中创新,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2、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教学体系的提出不是否定导学案的使用,而是有利于提升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促进导学案的进一步研发。

3、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教学体系的提出更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提出本身具有科学性。它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总方向,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本地区课改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综观整个单元涉及的阅读内容、训练目标、读写目标、拓展空间,进行整体把握读写知识结构,明确各读写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重难点,使字、词、句、段、篇的“双基”教学形成整体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与单篇备课、孤立的教学相比,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三)、系统性原则:系统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所提出的“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整合、课堂内外的整合。

(四)、灵活性原则:本思路能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施教,

灵活生动地阅读好每一篇课文、恰当的生成每一个生成点。能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效果,更好地凸显整体训练,可以适当地调整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适当地调整课时安排,可以灵活地安排专题实践活动等。(删去粉体字)

四、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内容。

(一)“以生为本”就是针对学生做到四个尊重、四个重视。

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把学生改为学习对象)是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前后调整了顺序)

四个重视:重视学生的大发展、重视学生的大实践、重视拓展教材的大空间、重视小语的大语文观。

(二)、“高效整合”:所谓“高效整合”指的是“以单元为整体单位进行的,省时高效的全方位的整合”。包括整合单元组、整合阅读、整合读写、整合训练

整合单元:

1、整合单元主题内容——以单元导读为引领、以单元(学习)园地为回归,依托单元文本整合教学内容。

2、整合单元分配教学时间——精读课给足、对比阅读课适中、略读课限时、争取充足的课内外阅读时间。

3、整合构建单元备课——结合学段标准,立足教材整体,组织集体备课(按整体)单元进行。

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中的“篇”为训练单位,

以“篇”中某一节课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着力点。

变:研究单元教学全过程为训练单位。

改:教师备课以篇为点单一思考。

变:教师备课从全局出发,以单元整体系统进行。

改:以往依赖教材的安排走教材、教教材。

变:根据当地(改为学生)实际大刀阔斧取舍教材、用好教材。

整合阅读:阅读内容、阅读经验、阅读方法。

整合阅读的目的:促进师生的课内外阅读具有系统性、方向性、目的性。促进师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感悟。

1、整合拓展阅读空间——具有大阅读观意识,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大量阅读,建立阅读评价长效机制,促使师生所读书目有目标、有系列、有内涵。

2、整体规划课内外阅读内容——以一组课文为基本点个性化使用本组课文,收集整合课外阅读段落、篇章、图书等。

3、整合阅读经验。不局限阅读文的整合,而是指在对一组甚至全册的课文进行整体的、综合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或媒介来提高阅读质量,并借助阅读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而生成新的理解或发现。

整合读写:

1、整合优化单元课文读写内容。读中“品写法”;写中“寻方法”。

2、整合优化单元课文及延伸的相关课外文章的表现形式,如:词句、段落、语言风格、文章脉络等。练习读写。

3、整合单元课文、已经学过的课文、课外的文本中心相近的文章比较读写。

4、整合优化单元课文、已读课文、课外文本同一作者的文风、语言特色,练习读写。

整合训练:

结合学段目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单元课文为一个基本单位,有层次、有计划、有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学生语文大实践活动,教师心中要有小学阶段的整体愿景。

五、“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施的初步建议:

面对学生而言:以读写为主线,高效整合为操作方式。

实施分两个学段进行。

(一)、低段(1——3)“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施意见概述

1、低段小语教学理念:仍然坚持近年来“以读代讲、以评促读”。“读”占鳌头的理念。

2、这里的“读”是指:教材的课文熟读、有感情的读、争取熟读成诵,自一年级学生学完拼音后,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图书、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来学习生字、学习语言、培养兴趣、培养习惯。

3、这里的“评”是指:教师课堂上的及时性语言评价、学生互评;课外读书时的家长评、小组评、自己评等多角度评价记载并积累

学生的成长过程。用评价跟踪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热爱读书、养成习惯。

4、低段在“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施中,要注意单元前后的贯通、注意园地里综合训练内容,在进行每篇课文教学时渗透并化解训练内容。

5、低段阅读教学要继承2010年9月我旗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研讨会上的几节语文课的整体思路进行,做到“长文短教”、“短文细作”、“诗歌朗朗的读起来”、“识字课体现识字方法的指导”。

6、低段永远的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要研究多种方法识字,认真写字、写好字。

7、低段要培养学生有趣读书习惯。

8、从低段起注意培养学生会学习,渗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二)、高段(4——6)“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施意见概述:

高段教学要敢于取舍、敢于大刀阔斧:一组课文中选择一篇做例子进行精读,教学法、品表达、悟情感。其他课文进行对比读、略读、自读。要重点突出,结合年段目标,围绕本组课文的主题目标,圈定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高效整合高段的教学体系,形成规律。

高段教学随年段的提高逐步提倡多种形式的课型打磨:如,“品味精读课”、“迁移提升课”、“拓展阅读课”、“读书汇报课”、“综合活动课”、“读写结合课”……只要是符合小语教学规律的,进行听说读

写语文实践的课都可以尝试。我们的理念就是高效整合,重视“小语教学的大语文观”、“重视教材的大空间”、“重视学生的大发展”、“重视学生的大实践”。

面对教师:学无止境。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师该做到的:

首先,教师要在熟练掌握新课程理念,特别是领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教材,会用教材。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系统的规划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次,教师要有效的编写学案,有效的使用学案,真正发挥学案导思、导学、导练的功能,使学案成为师生协作共进的阶梯。

再次,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强调教师要有大阅读意识,教师要有选择的、有目的、成系列的读一些书目。

我旗小语教学的理想境界:崇尚真实、追求扎实、弘扬朴实。探索“高效低碳”的实效做法。走我旗特有的“平实”之路,营造教学绿色,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平实、朴实中绽放精彩,用素面伴我们走好小语之路的每一天。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梳理提炼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在研究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大框架、大结构。我们这里刚刚提出,需要我旗小语人不懈的研究才会逐步深入、

逐步完善,因此教师的操作细则在研究中逐步出台。

六、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展望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通过我旗小语人的不懈努力,终将形成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让我旗的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有透着大自然气息的挥毫泼墨的崇山秀水,又要有繁花似锦的工笔细描。我旗的小语教学将会又一次展示给热爱小语事业的人。

2011年5月5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江泽民总书记指:"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呢?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也可称为创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幼儿对一切事

物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即是证明。绝大多数幼儿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也是佐证。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已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创造想象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第三个方面是创造性人格。其中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不能要求过高。 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观念)的落实,必须以探索建立起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作支撑。 (一)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 课型是按照课的目的任务的不同和课的结构(指一个课题的整个教学活动是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的区别而划分的;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步骤(教学模式)有直接的制约作用。为落实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可将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 1、精读课 (1)特征及任务:精读课是以深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综合性阅读课型;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情感陶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以培养语文能力核心。 (2)模式或步骤: ①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程序:上课伊始,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定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接着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顺课文、思考、议论“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哪几件事情”这样的带整体把握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弄懂的问题。 操作要领: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不是只得到点滴的观感。 ②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教学要求:“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精读课文(精读:是指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而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关键问题的解决是衡量深读效果的主要标志;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 操作要领:一是师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二是引领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读,既要保证读的时间,又要注重读的质量,要指导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精读与默读、分小组读、找伙伴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实现“读”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能抓住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和读中体验,能围绕关键问题抓住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汇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其要义,能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矛盾,切实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三是教师的指导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以教案牵着学生走,而须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案。 ③研读品读,深层体悟: 教学要求:教材选偏的精读课文中,有一批涵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要学懂这些课文时,必须采取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要通过对重点

英语情趣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英语情趣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2-01-12T15:04:04.8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2月总第88期供稿作者:张冬梅 [导读]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趣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张冬梅山东省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256200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趣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吻合。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在英语课上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我进行了书面调查。 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英语课的要求是(以得分多少为序):1.教师授课幽默,课堂气氛轻松;2.教学内容丰富充实;3.教育形式活泼多样;4.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又发现,五项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游戏类型是(以得分多少为序):1.快速反应;2.竞赛评奖;3.角色扮演;4.听说训练;5.师生对话。 调查结果使我意识到,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寻求知识、获取成功、发挥创造、享受欢愉和欣赏美感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在探索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师素养等多方面对英语课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心理需要。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境。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境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2.适当增加内容,扩大知识面。 针对学生好学的心理,我们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教学内容,如Look、Listen and Learn课本第一册等。 3.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 我悉心钻研小学教材,对学生已学的和要学的内容非常熟悉。这样,复习旧课时就能为新课埋下伏笔,教授新课时能很好地复习已学知识。于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滚雪球似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 二、着意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以满足小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1.设计比赛性游戏。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经常在课堂游戏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操作时,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在练习礼貌用语时,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在巩固新授内容时,设计各种擂台赛;在单元复习时,设计各种活动,评出“黄莺奖”、“鹦鹉奖”。获奖多者可免去口试等。比赛性游戏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设计比赛性活动。 我除了设计课堂小范围的竞赛游戏之外,还设计了一些跨班级、跨年级的竞赛活动,如评比“拼单词大王”、开展“问不倒”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表扬先进,鼓励进步。 我非常注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点滴变化,经常表扬先进、鼓励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4.创造机会,鼓励实践。 近年来,我还开办了英语角,设立了英语电视台,创建了英语俱乐部,成立了英语记者团、艺术团、故事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小学生发挥创造的心理需要。 1.激发灵感,发展学生即时应答的能力。 我常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对已学语言材料的运用。如:教师做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让学生对此即时作答,学生常会从不同角度作出多种应答。这不但显示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为今后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2.启发思维,展示学生运用语言的才能。 我经常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用来启发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如:设计“我是小小礼仪员”,让学生练习已学的礼貌用语;设计“五好家庭演讲会”,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设计“苗苗艺校招生”,让学生谈各自的兴趣爱好;设计“新春联谊会”,让学生正确运用人称代词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小学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 1.授课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轻松易学。 教授新课时,我经常穿插一些游戏,如比赛、表演等,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如:教对话Happy Birthday时,先教唱歌曲《Happy Birthday》,然后发头饰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 2.操练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操练时开展游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英语招呼语时,我设计了“向七个小矮人打招呼”的游戏,游戏中还配上了欢快的“士兵进行曲”,学生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运用刚学的句子同他们打招呼。 3.复习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上复习课时开展各种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教完1—10的数字后,我们让学生带来他们最喜爱的溜溜球,一边玩,一边数,学生们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 总之,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一、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仍然有一些误差。“听”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写字,还要训练他们“听”的能力。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写”字,还提高了“听、说”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重视教学孩子“写字”,忽视了教孩子“听”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写字,孩子在考试中成绩就会大大提升,孩子成绩提高对家长、对学校领导来说都会很满意。实际上,教师由于不重视对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就算孩子学会了写字,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运用,在实际中孩子却不会说,更不知道怎么说,这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讲相差甚远。 2、教师脱离新课改的标准,教学方式落后,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标准已经有所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每位教师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却缺少实际的应用,教学模式仍然远离新课改的要求,这些教师只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仍然是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竟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想而知,这样

的教学,怎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教师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给出的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结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交流表达,点拨提升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五)拓展,迁移应用 二、模式解读 (一)、整体回顾,导入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容有关,是对教学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二)、深入感知,提出问题 此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18-06-14T11:46:04.69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10期作者:赵春萍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赵春萍(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禄充小学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必然使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这就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结合,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教材,让学生的研讨与交流代替教师的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200-01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时要理解词语和句子,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是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教学中,一些常见易懂的词语,不需要讲解;有些稍作比较,学生就能理解;有些要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才能理解;还有些生僻的词语则要让学生动手查资料,讨论交流后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上,更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精彩的词句,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语言: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二是读每篇课文之后的“词语采集”栏,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三是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可指定背诵也可自选背诵;四是在“语文百花园”和课外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这样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中的强化朗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空间。教师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时,笔者先是从齐读课题起,再指名读,听到读得好的学生就给予表扬,读错的学生耐心纠正,接着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几分钟后,再指名朗读,每人读一小节或一个故事,孩子们读得很认真,在笔者悉心的诱导下,孩子们读出了感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言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孩子竟都能讲述故事了,甚至会熟读和背诵,然后,启发孩子们得到结论: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最后围绕理想,展开讨论,朗读、组词造句、说话、写话,进一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精妙绝伦、尽善尽美的多媒体课件,却尽是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和他们淋漓尽致的发言,这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生硬的灌输和枯燥的讲解,老师只是学生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语文,更是在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人。 三、善于探究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下探究质疑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改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想方设法诱导,比如在读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阅读,老师也和学生一起阅读探究,有时,老师要想法诱导:这句话好在哪里?你读懂了什么?要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的省略号看似没有问题,稍不留意就划过去了。但若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我就这样诱导孩子们说:“小姑娘话没说完,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呢?”当学生给予否定时,我又问:“既然知道,为什么不说呢?”有的学生会说:“当时不方便说”,在这时候就进一步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显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作者用来表现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我又接着问:“假如你是这个小姑娘,你此时怎样想怎样说呢?”孩子们就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此时,我就抓住时机,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他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朗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发,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开展广泛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阅读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文。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培养读书兴趣。读书经验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笔者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阅读。我有意识地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并鼓励他们多阅读,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在黑板学习栏中写道:“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抄千万言”的口号、并启发他们运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进行阅读,在一次《走进经典》的主题读书活动中,他们用童音讲童话《红鞋子》、《长袜子皮皮》、《安徒生童话》……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表演,孩子们声形并茂地讲述,有的孩子还能既兴吟唱经典诗歌。一些文学经典的熏陶,使孩子们也拥有了价值判断与自我提升的能力,拥有了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人文情怀。学生看一些所谓的“闲书”、“杂书”,我也不制止,而是鼓励他们课余时间多读。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教《蜘蛛织网》时,有个调皮的男生提出问题:“老师,蜘蛛网能黏住小虫,它自己却不会黏住,为什么?”我说:“你们再仔细地读课文吧。”可课文中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尴尬地说:“我们下去查资料吧。”这时,他手里拿着一本《脑筋急转弯》读道:“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可见,学生看课外书,既提高阅读能力,也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养成了阅读习惯,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理念,只有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语文教改充满信心和热情,我们才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领会生本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

领会生本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科特点,立足课堂,积极实践,探索出相对高效的“情境导学——探究释疑——感悟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学 教学情境指教学活动开展时的教学环境以及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也指教学双方(师生)之间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两者和谐统一。当前,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无味、讲解无趣、听课没劲,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层层设疑、环环相扣,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这样创设情境: 1.创设开放民主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素质教育要求改变过于强调知识灌输、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为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采取表演、竞赛、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社会问题,留给他们广阔的思考空间,以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在教学“挫折是把双刃剑"时,就“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一方面,挫折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挫折会消

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强者来说,挫折则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进发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丰富人的生活体验。这种让学生唱主角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加深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创设新异奇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就要适时创设新异奇特的教学情境。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新闻、漫画、寓言典故、古今中外的文学故事等材料来创设情境,效果明显。如在教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先用课件展示了小故事: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一群不速之客悄悄潜入原始森林……“铁枪李”(悄声):“工具都准备好了吗?”“神夹赵"(兴奋):“准备好了,就等猎物上钩了。”一会儿,一只小黑熊欢快地在雪地上打着滚,乐滋滋地玩 耍着。“哎呀,不好!"小黑熊发出一声惨叫……可惜!它已无法摆脱猎人为它准备好的“神夹”。“抓住了!抓住了……"“铁枪李”、“神夹赵”欢呼着向到手的猎物跑去。这时,躲在树上的小猴子发出了一声感叹:“别高兴得太早,最终倒霉的还是你们人类自己!"然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对小猴子的感叹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如此新奇有趣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加深了理解,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创设使学生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最新文档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语言学习过程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尝试、评价和反思,认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当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体验感悟轻实践运用 学生语言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偏向一方面,否则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也应围绕“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详尽落实。现在,大多教师都比较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即人心与文心通融,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借助音乐、录像、图片,或用富于文采、热情洋溢的课堂语言,与学生进行阻抑、调和、同等的对话;或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细加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或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声传情,通过诵读美读逐步培养语感。这都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详尽落实。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课堂上,家常课甚至是许多赛课中,例外程度地存在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忽视现象。如该要学生实实在在书写的生字以书空代替。崔峦先生在某次赛课评课中指出:“教师在写字教学上重视不够,有蜻蜒点水的感觉,是做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应该每节课拿出几分钟练习书写。”该让学生动笔写写的片段或小练笔以口头回答代替,该让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内部的规律则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缺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意识和有用的训练。 如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这些语文的“硬功夫”就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花架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模式

“激合展结”四部曲 ——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是教师高效的讲解,更多的是指向学生高效的学习,指向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的最大化发展。 而在城关区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参与,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激----合--- 展----结的四部曲教学模式。 一、激 在学习中,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

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华少年》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骄傲——中华少年”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8-04-03T10:30:35.89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作者:高金菊 [导读]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模式的探索已经势在必行。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小学校高金菊 【摘要】在国家大力号召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教育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也在跟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而进行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科学教育新模式 1.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探索现状 在我国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育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小学科学教育作为一个非主科的学科,在课程安排上享受不到更多的课程安排,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科学上出现学习时间短,学习精力少,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也让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缺少专业的科学学科教师,大都是由一些从一线教学工作上暂退下来的教师或者是由一些年轻的教室兼任的。这也给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困扰。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利弊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的教育专家的注意,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模式的探索已经势在必行。 2.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探索中存在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概念模糊、小学科学教育思维过于陈旧两方面问题。 2.1 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概念模糊 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上,许多学校、许多教师都存在着改革概念模糊、不清楚改革的意义的问题。怎样去做才算改革?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而这些疑问的主要是因为小学科学教师对教育改革本身的不了解,对小学科学教育本身的不重视造成的。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以成人的学习能力去学习科学自然是驾轻就熟,却忽略了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的现状、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而在小学科学教育得改革过程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概念模糊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 2.2 小学科学教育思维过于陈旧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思维观念过于陈旧的问题。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许多教师以自身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为傲,认为自己的教学手段是最符合学校的实情的。然而,苟日新,每日新,日日新。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时代前进的步伐更是需要人们去积极跟随的,在我国最近提出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工作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达成朋友关系,甚至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以及课堂节奏安排等交到学生手里,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理念更加有利于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思维过于陈旧的问题是需要广大小学科学工作者去正视的。 3.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探索发展的有效策略 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探索发展的有效策略主要有:落实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打造新型科学教育课堂;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思维创新,培养先进科学教育思维两方面。 3.1 落实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打造新型科学教育课堂 在小学科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创建过程中,首先需要突破的难关就是将教育改革落实到底,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中去,落实到小学科学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中去。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中,有部分教师存在着对教育改革概念模糊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小学科学教育的进步,更加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校方及相关部门重视起来。从小学科学教师出发,从课堂教学核心入手,将教学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例如:校方可以组织会议,和教师一起研讨,什么是改革,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哪些问题。让教师体会到改革的意义,改革的必要性。在国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后,校方也要组织研究,让教师深刻的领会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如此一来,才能将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落实到底,打造新型的科学教育课堂。 3.2 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思维创新,培养先进科学教育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思维固化也是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推行的一大阻力。部分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思维、新的教学模式一再贬低,这样的做法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更会给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困境。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国小学科学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的配合国家的号召,将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与自身教学思维的不断创新结合,给学生带来更好的知识盛宴。例如:在学生学习生物与环境时,以种子发芽的条件为例,通常这一章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由教师来引

精选-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

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探究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更好的契合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的必由之路。对小学语文在发展中如何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就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措施的发展展开深入分析,并指明起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标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现状改革措施发展展望 前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平稳开展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发展与改革进行一番深入的阐述和剖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有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种种偏离语文的现象。第一,目前阅读教学不分年段,一律采用自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这一看似为“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实则取得的效果有限,而在教学改革中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其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解读过于浅显和程序化;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缺乏整体的、到位的认识;第三,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不够完备,无论是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引导,还是古诗詞的分析、汉字的讲解等各个内容,课程的设计都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特点,这导致学生在内容含义的理解上,感情的把握上都缺乏深入的感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由于积累的语文知识有限,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仅仅限于对于课程作业的完成,并没有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语文知识认识体系,培养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基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精彩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改革措施需要围绕着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一、模式的含义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目标 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模式的指导思想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即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此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交流互动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四、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