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刑法学和日本刑法学的关系

德国刑法学和日本刑法学的关系

德国刑法学和日本刑法学的关系
德国刑法学和日本刑法学的关系

联系:日本刑法学受德国刑法学的影响很深,这种影响并不是短暂的,早在1880年打算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旧宪法时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在制定受德国刑法影响的现代刑法的1907年,这种倾向就基本固定了。

刑法学中手德国影响最深的是犯罪论。这是把犯罪的一般概念分解为复数的概念要素,系统化表达的理论。现在一般是以行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责任这四个概念要素为骨架,构成犯罪概念的。但是对于各概念要素间的关系,各概念要素应包括哪些内容等,还是争论不休。

刑罚论也有同样的倾向,但现在的通常说法和德国刑法学界并不完全一致。众所周知,刑罚论在上世纪后半期有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两种对立的学说,目的刑论在日本的战前和战中都占有相当优势。但目的刑论是以所谓实证学派、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为背景的,其表现形式为以研究犯人重复犯罪危险性为基础的社会防卫论、教育刑论,据此,刑罚合理的“善”的一面受到了重视,而刑罚的“恶”的方面却受到了忽视,其结果导致了对判断犯罪的宽大倾向。战后对此进行了反省,重新回到主观主义以前的通常做法——古典学派、客观主义刑法理论。但是作为这种说法的基础的“人生而平等”的考虑方式,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其部分内容也不得不被否定了。现在日本刑法理论除以客观主义为基础外,也糅合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在刑罚论方面,除以报应刑论为基础外,还将以伦理上悲观主义的对侵犯法律权益及危险性的程度作为刑罚的上限,并把改进对犯人的教育,使其重返社会等问题和刑事问题同样在上限范围内进行考虑。这就是日本现在通常所说的相对报应刑论。

区别:1、日本刑法的政策原理与德国类似也包括责任主义(只有针对有责任的行为才应该肯定犯罪的成立)和罪刑法定主义(只有针对事前法律已经规定的犯罪的行为才应该肯定犯罪的成立),但更加突出强调法益保护主义(为了拥护法益,只有在对法益实施有害的场合才应该肯定犯罪的成立)

2、在犯罪论体系中:

(1)关于构成要件性质,德国理论通说认为,犯罪的构成要件存在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日本理论虽然曾经一度持类似看法,代表人物如大塚仁、福田平教授等,但目前居于通说地位的理论否定主观构成要件。

(2)日本刑法承认法人主体的犯罪能力并采取两罚规定,德国刑法就规定了仅有自然人才可以处以犯罪的刑罚,为了填补这种可罚性漏洞,其刑法第14条规定使得刑事责任从法人转移到自然人身上,这种自然人便是法人的成员或法定代理人、经营代理人。

(3)因果关系及归责理论方面,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日本成为通说。德国刑法则更加注重归责,强调客观归属和风险管辖。日本理论界认为回溯禁止是妥当的,而德国不承认回溯禁止(某个特定的人采取举止,导致了可罚结果,这一因果链不得再追及该特定人的举止后面去,在结果的归属上,他人所为的因果贡献就不应再加考虑)可以阻却归属。

(4)日本理论基本上不认可主观的违法要素,强调违法性的客观把握。客观的违法论是其“定说”。而在德国,这一观点已然被推翻。主观的违法要素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承认。

(5)对于不法的认识,德国居于通说地位的理论是兼顾结果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的二元论,认为对于不法的判断二者缺一不可。日本结果无价值论具有支配地位,坚持法益侵害说。

(6)按照已经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承诺在德国刑法中被理解为对他人侵入自己利益的答责的接受,行为人是在为权利人行事,是后者执行事务的工具,因而承诺可以阻却客观的构成要件。而在日本依然坚持正当化事由说,认为承诺只是一种违法性阻却事由。

(7)正当化事由证立上,日本采一元论,试图将所有的正当化事由都还原到一个基本

原则上:正当化举止高于对构成要件的实现(法益衡量)。德国采多元论,主要原则包括受害人答责的原则、对受害者利益的把握的原则、最低限度的团结原则。

(8)德国理论在紧急防卫、紧急避险成立条件中保留了主观的正当化这一要素。日本从结果无价值的立场出发,坚持防卫意思不要说等主张。

德国理论认为脱离具体的背景条件是无法回答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行为的。是(9)日本刑法将故意、过失等主观要件置于责任层面,而德国,如前所述,将这些主观要件列入构成要件。不法意识及期待可能性被列入责任层面考虑。此外,德国刑法第11条第二款规定了针对犯罪行为需要故意、而对特定的行为后果只需过失的混合构成要件,这种结合体属于故意犯的范畴,包括非加重的构成要件和结果加重犯。日本虽然有结果加重犯的相关规定,但在这一点上与德国略有不同。

(10)在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方面,日本从有关结果无价值论的见底出发,责任减少说得以有力的主张。而德国占据主流的是刑罚目标理论,认为针对主动中中止的行为人,没有必要再加以处罚,才能实现刑法所承担的任务。

在刑罚论中,德国刑法也出现绝对理论、相对理论、综合理论的争鸣,其相对理论指的是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而一般预防又分为消极的一般预防与积极的一般预防。之所以成为消极的预防,乃是因为他将刑罚理解为是威慑社会公众的手段。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认为,刑罚并不是要威慑公众,二是要积极地强化法忠诚和对法秩序的信任。综合理论则兼采绝对和相对理论之长,认为刑罚根本上是必需有目的的,但他应当受到报应理论原则的限制。

德国特吕茨勒TC03

德国特吕茨勒TC-03型梳棉机 主要技术特点

1、用提高锡林位置的方法,增加梳理面积以提高梳理质量 (1)将梳棉机锡林中心位置提高约20cm,使锡林与道夫刺辊之间的相对几何位置得到调整,使活动盖板前后固定盖板梳理弧在DK903型梳棉机的基础上增加20%,使前区梳理面积增加63%,后区梳理面积增加48%,TC-03型梳棉机与DK903型梳棉机相比,在同样的生条质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可相应增加,而在产量相同的条件下生条质量TC-03型梳棉机比DK903型梳棉机显著提高。 (2)在同样产量条件下,TC-03型梳棉机比DK903型梳棉机的生条质量明显改善。 TC-03型梳棉机与DK903型梳棉机生产环锭纱时在同等产质条件下13.3tex 环锭混纺纱细节减少23%,粗节减少55%,棉结减少49%,10万m纱疵A1减少87%,总纱疵减少69%,19.4tex纯棉精纱产量均为55kg,粗节减少30%,棉结减少24%,其他得重不匀、细节、纱线强力伸长率均基本相同。 生产29.2tex转环杯纱,产量增加75%,棉结减少57%,UT4微尘每100m增加稍许,其他纱线强力伸长率、细节、粗节、重不匀均变化不大。 总之,提高锡林位置、加和长梳理弧的技术措施改进后,使新型梳棉机不论生条质量及产量提高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这是TC-03型高产梳棉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方面。 2.固定盖板梳理技术的改进 (1)由于锡林中心位置提高,使TC-03型梳棉机固定盖板梳理区加长了梳理弧长度,增加了梳理面积,使固定盖板数量进一步增加,而且可根据需要增减固定盖板数量,从而提高新型梳棉机对纺纱原料的适应性。 (2)新型固定盖板梳理区,包括有四种无件,其中分别是梳理元件(两根固

立达与特吕茨勒转杯纺清梳联生产线性能对比

立达与特吕茨勒转杯纺清梳联生产线性能对比 石庚尧 (北京京棉夏都纺织有限公司,北京102100) 摘 要:叙述了立达公司与特吕茨勒公司用于转杯纺的清梳联的工艺流程,对比了两条流水线中抓包机、轴流开棉机、多包混棉机、清棉机、梳棉机的技术特征、功率消耗和质量指标,两条线的除杂效率和生产质量基本没有差异。 关键词:清梳联合机;性能;比较 中图分类号:TS103.222;TS103.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044(2006)0520020204 Perfor mance com par ison of R iter and Trutzschler chute2feed cards used i n rotor sp i n n i n g SH I Geng2yao (J ing m ian Xiadu Textile Co.,L td.,Beijing102100,China) Abstract:I n this article are described the technol ogical p r ocesses of R iter and Trutzschler chute2feed cards used in r ot or s p inning,and are compar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s,power consu m ing and quality targets of the bale p luckers,axial fl ow openers,multi2bale m ixers and scutchers and carding machine in these t w o chute2feed card lines.It showns that the cleaning efficiency and sliver quality of the both lines are al m ost the sa me. Key words:bl o w ing2carding2dra w ing unit;p r operty;co mparis on 瑞士立达公司与德国特吕茨勒公司新近都推出了高效短流程的清梳联生产线,是专为转杯纺生产设计的,两条生产线的产量都高达1000kg/h以上。设备各有特点,现将这两条生产线主要特点及技术指标作简要对比介绍。 立达工艺流程: A11型抓包机→桥式磁铁→除尘装置→重物分离器→金属检测及排出装置→B11型单轴流开棉机→火星检测和排出装置→B70型八仓混棉机→B60型清棉机→A20型凝棉器→C60型梳棉机(S B连体牵伸装置) 特吕茨勒工艺流程: BDT2019型自动抓包机→LVS AB型高效凝棉器→ST B型重物分离器→MFC型双轴流开棉机→SCB型金属火星探测仪→VT2型两路配棉器→MC M型六仓混棉机→CXL3型三刺辊清棉机→DX型强力除尘器→DK903型梳棉机(I D F型集成牵伸装置) 从流程上看,开清棉工序都实现了短流程设计,每条生产线都只有4台主机,立达为A11型自动抓包机、B11型单轴流开棉机、B70型八仓混棉机、B60型清棉机。特吕茨勒为BDT2019型自动抓包机、MFC型双轴流开棉机、MC M型六仓混棉机、CXL3型三刺辊清棉机。 立达流程的主要特点是“早落防碎、多松少打、自 收稿日期:2005-10-30 作者简介:石庚尧(1953-),男,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纺纱工艺技术开发研究。由开松”。开清棉全部采取变清棉工艺设计,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根据原料的情况,对开清棉机台参数进行调整,以期达最佳工作状态,适应各种原棉的加工。整个流程较短,清梳联采用连续无级喂棉系统,利用单轴流开棉机排除大杂和部分微杂,实现自由开松与梳理。整个过程中,具有多处排微杂装置,适合于转杯纺的生产特点,该流程配有8台C60型高产梳棉机与S B 连体牵伸装置相连,配有长短片段混合环自调匀整系统,用于转杯纺生产,实际产量在1000kg/h以上,所有生产数据都由电脑控制,同时可以显示产量、质量、运转模式、输出速度等。 特吕茨勒流程的主要特点是“精细抓棉、先开后清、自由打击”。经特殊设计的抓棉机抓棉精度可达0.1mm。整个流程中只有一个凝棉器,大大减少了原料在凝棉器上扭转造成的棉结,机台全部由电脑控制,可以显示设备的运转模式、产量以及效率等各项参数,为了解决凝棉器减少而不利于排微杂的矛盾,该流程配有强力除尘器,当棉流进入该机时,尘杂在负压的作用下,从排杂板上的网眼排出进入滤尘系统,有利于减少转杯凝聚槽的尘杂积存,对减少纱疵十分有利。该流程配置10台DK903型高产梳棉机与I D F集成牵伸装置相连,配有长短片段的自调匀整装置。实际产量也在1000kg/h以上。本文就这两条生产线主要机台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1 立达A11与特吕茨勒BD T2019的对比两种自动抓包机的技术指标对比见表1。

德国汽车与日本汽车

德国汽车与日本汽车 本文转自天涯博客,打算买车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参考! 上星期,同一位老友聚会。老友是同济大学汽车专业毕业,却格外钟情日系车,家中两部汽车全是丰田。当然,老友认为:日本车油耗低、装饰豪华、外观吸引眼球等。老友近十年来,同日资公司打交道频繁,当然同好几家日资公司职员一直友好往来。于是,围绕日资企业职员买什么车的话题展开了,老友的结论:日资企业职员买德系车的比例很高!就是不知原因。 这种现象,我并没有觉察到,更谈不上知道其他日资企业职员衷情日本车的原因。从我自身来说,倒可以反映一些问题。从1993年开始,同日本技术人员、商务人员打交道,每当提到德意志民族或者德国产品,他们出自内心表示心服口服。他们还提到,世界工业其实如同世界生物一样,生物有生物链,工业也有工业链。生物链的最顶端是老虎狮子等猫科动物;再下一层是豹子、豺狼、狐狸等中型食肉动物;接下来就是骆驼、马、牛、羊等大型草食动物;随后就是兔子、老鼠之类的小型草食动物;最底层的是昆虫、节肢动物等等。世界工业链的最顶端产业由美国全方位控制,具体说来就是:太空科技、新材料技术、软件开发、电子芯片开发、交通通讯技术等等超高附加值,一本万利的产业。工业链的第二层由德国、瑞典、瑞士等国家控制,这几个国家生产成套的设备、整套生产线,比如说:家电生产线、药品生产线、钟表生产线、卷烟生产线、印刷设备成套生产线、饮料包装成套设备生产线、芯片半导体生产线、光盘生产线等等。日本、法国、意大利占据工业链的第三层,这几个国家从美国买来各种专利,从工业链第二层国家导入生产设备,就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家电数码产品、汽车、中档手表、时装、香水、提炼化工产品等等。第三层国家,有时候生产线超负荷运转,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他们就将一些产品交给韩国、台湾等地OEM委托加工,韩国、台湾位于工业链的第四层。自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有个好听的名字,“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实,这些国家在工业链中处于第五层,没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必须向第一层国家购买专利,向第二层国家采购生产设备、生产线,向第三层国家学习如何生产产品、管理企业。万事俱备后,这些国家还得乞求第四层国家或地区转接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订单。从工业链层次来看,德国位于日本上层,日本工商业界对德国的姿态是仰视。 上述的工业链层次,只能说是大致的轮廓,有些产业实际上是交叉重叠的。德国虽然处于工业链的第二层,实际上也有很多第三层国家的特征。比如说:汽车整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作者:————————————————————————————————日期: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电气论文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本刊记者李曾婷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工匠精神”成为“网红”名词。以如此方式号召,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对工匠精神需求的迫切程度。 日本和德国都是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代表国家,因此成为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两个国家。那么,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又是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为此,《电器》记者整理了两个典型的案例,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一点借鉴价值。 “双元制”教育体系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非常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按德国政府相关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虽然名义为“实习”,但是学生在企业的培训阶段实际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师

傅”传授给学徒的都是当下应用在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职业精神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铺垫。 技师培养机制 除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外,工厂的技师培养机制也造就了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生产态度,对于产品品质的提升非常重要。但对于中国工厂而言,生产工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甚至许多工人是“一年游”。这种现象导致许多企业陷入每年初耗费时间和经历培养新人,年底已上手工人离职的恶性循环。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中国制造业的这种不良循环亟待改变。德国的技师培养制度,恰好可以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一些借鉴。 在德国人看来,技师与工程师一样,均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只不过分工不同。工程师是德国所有工种中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但即使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技师,收入同全国平均工资相比也并不低。如果技师有兴趣,还可以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取得文凭后成为工程师。 在德国,质量是产品生命,同时也与生产工人的职业声誉息息相关。在德国工厂,如果一个技师出现超过两次错误,将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如果技师因为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被解雇,他将很难再在行业中找到新的工作。 哈德洛克——不到50 人的小公司 若林克彦将哈德洛克称为中小企业——确实,哈德洛克是一家员工不足50 人的小公司,都在螺丝(螺母)这种成熟度极高的行业,拥有世界上拥有令人瞩目的核心竞争力。若林克彦表示,哈德洛克目前仍然是那种随处可见的街道工厂,在创业阶段时,为了支撑下去,也誓死付出过努力。在这一点上,哈德洛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概念以及用途: 无纺布(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 (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 (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3)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与分类: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 1,多学科交叉 2,工艺流程短程化,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 4,可应用纤维原料范围广 5,工艺变化多,技术纺织品特征明显 6,资金规模大,技术设计要求高 在此,我们将各种设备的生产速度做了一个比较,大家对无纺布(非织造)的生产速度有一个对比了解: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分类 1,按照生产工艺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湿法,目前国内外最多的生产工艺是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2,按照加固技术来分 (1)水刺加固:水刺布; (2)针刺加固:针刺布; (3)热轧机粘合:纺粘布,热轧布; (4)热风粘合:热风布; (5)汽刺固结:汽刺布; (6)化学方法粘合,其中还具体分为:浸渍法,喷胶法,泡沫 下图为东华大学对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分类,供大家参考:

家庭_国家与儿童发展_美国_德国和日本儿童政策的比较研究_杜亮

2015年1月第17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Jan.2015 Vol.17No.1 收稿日期:2014-11- 12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1D009012000001 )作者简介:杜 亮(1976—) ,男,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研究;王伟剑(1992—) ,男,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家庭、国家与儿童发展:美国、德国和日本儿童政策的比较研究 杜 亮,王伟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 要:儿童政策背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儿童、家庭、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儿童在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均有很高的地位,并且通过完善的法律政策来加以保障。三个国家儿童政策的实施,均基于家庭是儿童照顾和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者的理念,国家通过替代性支持和补充性支持等方式来介入家庭中的儿童保护与发展。三国儿童政策理念对我国儿童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儿童政策;儿童福利;儿童发展;美国;德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5)01-0056-06DOI:10.13763/j.cnki.j hebnu.ese.2015.01.009 在当下中国, 儿童的保护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自2010年被认为是“ 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之后,[1]我国对儿童福利方面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高。在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2014年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也开始推进。儿童福利制度和儿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美国、 德国、日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达国家,他们在儿童政策的演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完善儿童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三国社会福利体制的类型特征。按照蒂特马斯(Titmuss)的分类,美国属于典型的剩余福利模式,德国和日本则为辅助福利模式。如果按照埃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的分类方法,美国属于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国家之一,德国、日本则 属于保守主义福利体制[ 2](P15-17),[3] 。这三个国家的福利制度既有共性,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虽然德国和日本一般被认为是同一福利模式,但是考虑到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因此最终选择美国、德国 和日本三国来进行具体分析。 有学者指出,法律并非是一系列写在纸上的条文,它的背后总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观作为依托,它本 身是一种伦理价值观的肯定与体现。[4] 儿童政策背 后的理念, 其核心是儿童、家庭、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儿童政策的指导理念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历史性。一个国家现有的儿童政策,往往体现了该国社会和政府对儿童的主流看法和态度,也体现了政府在儿童照顾和发展问题上对家庭、国家责任的认识。因此,本文将以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儿童政策为切入点,来探讨三个国家儿童政策的理念及其特点。 一、儿童与儿童政策的概念界定 “儿童”概念在各国政策法律中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上,有时即使在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中, 也存在差异。如在德国,《联邦德国儿童与少年救助法》、《德国少年保护法》中对儿童和少年的年龄划分以14周岁为界,即将未满14周岁的人看成是儿童,超过14周岁而尚未满

德国纺机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意义

德国纺机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 力提升的意义 一、德国纺机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基本现状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英国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纺机业的霸主。德国纺机业的全面起步开始于19世纪中期主要集中在莱茵河低地和Swabian地区的Sa_ony-Thuringen。受当时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民族纺机工业还主要依靠英国和法国等纺机强国的技术输出。20世纪初英法等纺机强国逐渐感到了来自德国的竞争压力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向德国输出先进的纺机制造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寻找模仿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之路并形成了以原东德的德累斯顿地区为中心的纺机生产基地。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纺机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显著提高可以和英国、法国等纺机强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由于德国在劳动力、工业基础、制造业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德国生产的纺机设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到30年代后期全国45%左右的纺机设备出口到世界各地。 战后初期受到战争重创的德国纺机业又不得不面临东、西德分离的困境英、法、美等老牌纺机强国重新登上了国际纺机市场的领先位置。与原东德相比战后初期的西德纺机业基础十分薄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原东德累斯顿地区的工程师、技术骨干和

熟练工陆续来到纺机业基础薄弱的原西德创业。新建设的纺机企业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鲁尔地区的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等地。仅仅过了十余年德国(此指原西德)纺机业就在60年代重新崛起并夺回了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此后一直稳居国际纺机业的排头兵位置。 德国纺机业能够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元气并迅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除了纺机业自身的努力因素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外部原因不可忽视:一是在战后欧洲经济重建和世界经济长期景气的大背景下纺织服装业市场需求(德国、欧洲乃至全球市场)持续旺盛纺机订单不断客观上为德国纺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外部空间;二是德国马克与美元等国际通货相比处于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地位长期坚挺的美元也使得美国纺机业饱受来自德国、意大利等低汇率国家纺机制造业的挑战;三是与纺机业紧密相关的制造业如化学、电子、钢铁、机械等部门在战后初期的迅速成长壮大客观上也为纺机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四是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纺机强国的制造业在战争中受到重创使得战后初期主要纺机制造国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五是以艾哈德为核心的战后第一届政府在国民经济恢复、重建以及建立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时间上看德国纺机业的恢复与成长与德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基本上是同步的。 目前无论是从产值、市场份额还是从技术、品种和质量水平上看德国纺机业都站在全球纺机业的最前沿。自1957年德国以纺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本文探讨的领域停留在汽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不一样。所以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不同点推测,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有区别吗?这次的德国之行,我就顺便捎带上这个问题了。 当然,由于观察者是不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人,以下推论仅仅是个人见解,我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把这个话题聊得更透彻。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餐怎么吃? 我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着的就是一个日本人。 这是一顿有冷面、酱菜、面包、水果的日式料理,总而言之吃起来非常复杂。我旁边的那个日本人,餐盘里面的食物始终摆放得井井有条,拆下来的包装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码得整整齐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任何时候看过去,都像是已经被精细地收拾一番。 最后餐盘被收走的时候,餐具仔细地排好,餐巾纸叠整齐,盒子小碗的盖子都重新盖上,总之比发放下来的时候还要整洁。这是日本人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遵循的一种习惯。 这次飞德国,右前方是一个德国人。吃飞机餐大快朵颐之后,餐盘上也很随心所欲,用完的纸巾揉成一团随意放着,小碗小盒盖子和用过的餐具也并没有摆放整齐。似乎德国人对收拾餐具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

来到德国,博世德国总部的一个中国籍员工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故事:他在德国攻读硕士,有一次在实验室旁边有一个空置的房间,研究生们提议将一些桌子搬过去,优化一下实验环境。 在我们看来,直接把桌子搬过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钟。不过德国导师却打开了AutoCAD(一个工业绘图软件,可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画好空置房间的平面图,然后再在图纸上画好桌子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再指示学生们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把桌子搬到预设的位置。 除了这个亲耳所听到的事情,以前还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如何守时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确到“分”,其实德国人能这么做,必须基于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务守时,个人才有可能守时。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实例,以小见大地推论,我会认为德国人的严谨,其很重要的一点表现是规划意识。 德国导师用AutoCAD指导“搬家”,就是标准化流程的思维,而守时的习惯,就是按照进度表推进一件事情的一个落实点。标准化流程,严格遵守时间表执行,这都是规划意识的表现。 规划意识,让德国人有一种凡事都基于充分的、正确的的事实,将现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这种类似于构建上层建筑的思维,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拥有更强的延展性。

中外开棉机大集合

中外开棉机械大集合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纺织091—19 王敏 摘要:开棉工序在纺纱工艺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清疏联生产流程中。而开棉机械又在开棉工序中起主要作用,开棉机械的主要作用是对原料进行开松和除杂。原棉的开松和除杂作用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在将原棉松解成小棉束的同时,使纤维与杂质分离,通过机械落杂部分完成除杂作用。在开棉机械的工艺设置时,应根据原棉性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合理配置工艺参数,避免过度打击造成纤维损伤和杂质碎裂,以要防止可纺纤维下落造成浪费。清梳联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是当代棉纺技术的重要发展之一,它有利于实现棉纺加工连续化、自动化,它在工艺上先进合理,以逐步开松取代了开松——压紧——开松的落后的传统工艺,避免了棉卷退绕时的粘层和接头不良带来的梳棉机喂棉不匀问题。清梳联系统是纺纱工序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纺织厂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是国际上公认的一项成熟技术。而要实现开棉的开松、除杂的效果,就要根据不同的纤维原料选择合适的开棉机。现在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好多开棉机,文章着重介绍国内外几款常用开棉机及其性能 关键词:开棉机;打手 国内的开棉机械 (一)FA105A型单轴流开棉机 1.1主要作用 FA105A型单轴流开棉机适用于各种等级的原棉的处理,是一台高效的预清棉设备。进入本机的原料,经排除微尘后,在自由状态下经受多次均匀、密集和柔和的弹打,使之得到充分开松,在开松过程中将杂质与纤维分离,杂质经尘棒排除,开松除杂质后的纤维经输棉管道下入道工序。 1.2主要特点 无握持开松,不损伤纤维,V形角钉富有弹性,开松柔和充分,除杂效率高。变频电机传动打手,实现无级调速;新颖的尘棒调节机构,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可供选择的间歇或连续式吸落棉装置,特殊设计的结构,加强了微尘和短绒的排除。FA105A单轴流开棉机外 形和剖面如图1所示。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及其给中国崛起的启示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德国、日本的崛起 (一)德国 1、崛起 (1)第一次崛起: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②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③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2)第二次崛起:①20世纪20年代,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②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②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3)第三次崛起:①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②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第三次崛起原因:①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⑤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2、衰落 (1)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2)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二)日本 1、崛起 (1)第一次崛起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一战中大获其利。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2)第二次崛起: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努力想成为政治大国。 原因: ①战后进行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订货,经济迅速发展。 2、一度衰落 原因:①二战中损失惨重。②二战后成为战败国。 (三)德国、日本崛起的启示

现代并条机自调匀整应用技术

现代并条机的自调匀整技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技术进步咨询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贞俊 内容简介:20世际80年代以来,随时着电子计算机动技术、传感技术及变频调速技术与纺织机械的不断结合,使纺织机械走向高科技化,并条机也不例外,经过不断改进,使现代并条机具备了在线并条条干自调匀整,粗节疵点自动监控,全自动牵伸自动调节.牵伸罗拉隔距自动调节.形成了电子计算机自动监控的体系,此外,还改进了机器负压净化功能,以及单独传动的自动换桶体系,使并条机功能更加完善。在2007幕尼黑ITMA上展现的新现代化并条机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进步尤为突出,国外有许多生产并条机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及瑞士等.现以瑞士立达公司的RSB系列及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的TD-03系列的自调匀整式并条机为例,现就高科技并条机的 自调匀整技术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关键词自调匀整开环式自调匀整闭环式自调匀整传感器伺服电机主牵伸区 一、瑞士立达公司的RSB系列的自调匀整式并条机 瑞士立达公司研制的RSB系列自调匀整式并条机及其原来的机型,我国早期引进的RSB951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引进的RSB-D30、RSB-D35 、RSB-40JI、及RSB-401及SB-D11等在进一步提高棉条质量上都取得了很显著的进步,并在加工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就RSB系列自调匀整式并条机的机构特点及使用状况专作以下介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质量对于成纱质量及织物的质量十分重要。近几年来瑞士立达公司研制的RSB系列自调匀整式并条机及其原来的机型,我国早期引进的RSB951以及20世纪末以来引进的RSB-D30、RSB-D35、RSB-40JI、RSB-401及 SB-D11等在进一步提高棉条质量上都取得了很显著的进步,并在加工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1 RSB-40 系列并条机的最高引出线速度已达到1100米/分(SB-D11并条机)

德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比较

转德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发动机技术比较一结构上德系发动机复杂而日系发动机简介如果你打开大众汽车发动机盖看看发动机冷却水管多么的乱车主不明白连修理工都搞不清。各个部件布置的乱。再反观日本汽车发动机外围简单维修方便。二发动机设计的侧重点德国车发动机侧重于动力性能而目本车发动机侧重于油耗经济性能。大众的增压发动机缸内直喷FSI发动机及集成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的TSI发动机匀以动力强劲著称。他们的动力表现比自己排量大0.2升和0.6升以上的发动机相抗衡。而日系发动机不管是本田著名的I-VTEC发动机还是丰田著名的VVT-I发动机其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节油性而且这几年来围绕其一系列的技术改进都在于如何减少油耗。一句话德系车的发动机以发掘动力为第一要义日系发动机以挖掘发动机的经济性为首要任务。侧重点各有不同。当然我这样说并不就是说德系车发动机一点经济性都没有日系车一点动力性能都没有我只是在说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就没有意义了。三发动机动力的表现德国车发动机发力点比较靠后日系车发动机发力点靠后。一般来说德系车的发动机的发力点比较靠后因此它的动力特点表现在后半程也就是说动力表现的线性较好持续加速能力较强。缺点是起步阶段有迟滞现象这与发动机的高转速发力特点有关。而日系车的发动机其发力点相对靠前动力释放较快也就是说低转速发力的特征明显。由此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起步快油门反应灵敏中低速阶段爆发力较强短距离冲刺能力出众。缺点是发动机的后程动力表现不尽如人意随着转速的拉高动力表现反而出现疲软往往表现出在100公里时速以后加速乏力的现象。打个比方德系车发动机象个中长跑选手起跑的时候还没缓过神来有点慢悠悠的但一旦拉开架势越跑后劲越足速度越快。而日系车的发动机更像一个短跑选手启动快爆发力强在100米、200米甚至800米都表现得非常优秀但是距离一旦拉长它的耐力性就表现出不足了。一句话德系车发动机的特点是起跑慢耐力好而日系车的特点是起跑快耐力差。这样的例子其实相当多。无论是凯美瑞还是雅阁在与迈腾的实际测试表现中都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在0-60公里的加速时凯美瑞和雅阁稍占上

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

德国和日本同样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对历史的反思是深刻的,而今天日本的右翼份子活动越来越活跃,两国反应为什么这么大? 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 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 在德国,由于纳粹主义和纳粹分子受到了较彻底的清除,所以战后的德国联邦政府都是反纳粹的,对战争的反省也是认真和诚恳的。而在日本方面,战后建立的政治基础是不利于认真反省侵略战争的。首先,它保留了天皇制。其次,由于美国的包庇、扶持,一大批战犯摇身一变成了日本政坛要人。正是由于战后朝野右翼势力的存在、发展,使日本反省历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基础。 三、两国的宗教文化传统不同 从历史上看,欧洲存在着带有“原罪”忏悔意识的基督教文化,这是战后德国反思战争罪责的精神基础,使他们能诚恳地对自己或自己的国家曾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忏悔,以求得世人的宽恕和自己心灵的净化。 日本传统文化(武士文化)中有所谓“耻感”观念,这种“耻感”依附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忠诚意识”上。有些日本政客曾扬言,如果承认侵略战争,就是给日本的历史“沾上污点”,就是对不起当年“为国捐躯者”。 四、在有关侵略战争的社会教育方面,两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德国政府一直坚持如实地将希特勒的野蛮残暴行径公之于众,并对纳粹分子的活动采取坚决打击的方针。。 而日本政府却长期向国民灌输错误的历史观,只是强调日本“受害”意识,而忽略其“加害”意识。 五、两国战后所处的地缘政治因素不同 深受德国侵害的苏联、法国、英国、以色列等国,战后经济、国力强大,在严惩德国法西斯方面态度也一直十分强硬,即使德国已经深刻反省了战争罪责也是如此。

论德国与日本对二战历史反思不同的原因

论德国与日本对二战历史反思不同的原因 摘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胜利者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明确方向的重要契机,也是失败者从历史中痛定思痛、转向前行的关键之年。70年来,作为侵略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德国和日本,在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上却大相径庭,前者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取信于世;后者百般歪曲,不知悔改,欺骗世人。由此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周边关系、国际形象和发展走向。 关键词: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反省态度 70年前德国和日本在东西半球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岁月的推移,可以抹去战争的硝烟。但是,却抹不去受害者和遗属心灵上的伤痛。世界各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也未曾停止。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但是两国对二战的态度以及在行动上却大相径庭。 一、德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的不同态度 其一,对战争的认识不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究竟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两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观。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采取对本民族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不因纳粹集团的覆灭而放弃承担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后果,以各种形式向战争受害国、受害者表示真诚谢罪。1951年,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阿登纳就明确表态:“纳

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1975年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到华沙访问时,曾双膝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向波兰人民道歉[1]。2013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不忘:“我们对纳粹犯下的罪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对种族大屠杀受害人承担一份永久责任。”德国从未停止对逃匿纳粹战犯的缉拿,从未停止过向战争受害国,向遭受集中营关押和虐杀的犹太人及其家属等战争受害者进行国家赔偿。到21世纪30年代,预定支付的战争赔偿额将达1200亿马克[2]。而且尽管德国在二战中本国人也遭受着战争的迫害,德国本土甚至都变成一片废墟了,但是德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因此而颠倒黑白是非称自己是受害者。 然而,同样在二战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日本,从天皇到历届首相一律采取回避、否定甚至歪曲的态度。天皇裕仁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以终战的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他没有使用“战败”或“投降”而且“诏书”中拒不承认日本侵略,反而对效忠天皇“圣战”的臣民倍加称颂。纵观战后历届首相的表现,无一不对侵华战争表示反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外交辞令。70年代以来,主张日中友好的大有人在,如田中角荣、中曾根、竹下登等都在促进日中友好做出过贡献。但他们坚决不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更别提什么谢罪了。而且在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鼓吹和煽动下,很多民智未开的日本人却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特别是在经历广岛原子弹爆炸后这种想法更加根深蒂固。

大国崛起之德国和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之德国和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篇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 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对外的战争(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 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 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 再次统一。 日本篇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 国

与日本相比为什么德国能彻底的反省二战罪行

说起来原因很多. 首先,一个人会反省与不反省的关键,往往在於吃的苦头够不够. 相较於日本,德国因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惨痛: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战败国,等於 两代的德国男人大量死在战场上,很多家庭父子两代都是战死.而德国在战争後期本土被外国军队入侵,光被蘇军强暴的德国妇女就有两百万以上.到战後国家分裂,东德沦为蘇俄的傀儡国,这个代价太大. 相较之下,日本就没呢么严重了。 其次,就是民族性的问题.人都有欺善怕恶的倾向,但日本这个民族则是特别明显.日本在唐朝被中国彻底打败,就派遣唐使全面唐化;被美国彻底打败,就全面西化.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始终认为他们是被美国打败的,而非中国.因此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其实很排斥对他们心目中比较低等与落後的亚洲国家认错道歉.对中国如此,对韩国,对东南亚各国,都一样. 相较之下,德国愿意从人权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犯的错,进而反省. 第一,日本没有被当时的战胜国分区占领;日本投降后,本应由美国、中国、苏联、英国等国分区占领,但中国国民党忙着打内战,没有多余的军队派遣,而苏联,英国也借口推脱了,实际上日本战败后由美国独占。第二,日本没有支付应赔偿的战争赔款;德国战败后无力支付赔款,美国拿德国的科学家和最新科技抵债;而其他国家例如苏联拆卸德国大量的工业设备抵债。而日本只由美国实际占领,日本仅仅支付了少量赔款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就停止了向日本索赔,还为日本提供大量经济援助,把日本打造为进攻朝鲜的桥头堡。第三,战争元凶日本天皇并没有进行战争审判,东京大审判只判处日本东条英机内阁犯战争罪,这就给日本民众一个错觉,认为天皇发动的战争并没有错。第四,日本对中国的持久战缺乏正确认识,越南战争使美国深陷泥潭,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中国军队本是抗击日军的主力,然而美国真正参战仅两年,就将击败日军的功劳全归为己有,让日本高度崇拜美国,而心理变态般的鄙视其他国家 从德国的角度来说,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战争对德国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不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其实是德国损失了大量的男性人口,而在男权社会中,少了能担起重任的男人,德国又有什么勇气可以不彻底认错呢,实力决定一切,这是其一;其二,德国战败之后被美国和苏联彻底瓜分,成为美苏争霸的傀儡国,代价太大,而早已支离破碎的德国已经无法承担这样惨痛的后果了;其三,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伤害是惨重的,同时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深受战争危害的德国人民知道要想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向世界承认自身的罪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勇于承认错误,表露和平的决心,其他国家才能够容许德国的生存,否则谁知道什么时候德国又会发动战争了呢? 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第一,日本并没有太多的担忧,日本战败之后收到美国的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并以美、苏为核心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政府。考虑到德国曾在一战后短短20 年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系统总结了经验教训后,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德国,完全消除纳粹对德国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和平倡导者,永不再战。这次清除纳粹思想的运动改变了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重新树立了德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反省历史、彻底认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是美国单独占领,同时后者又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反共前沿,因此,日本从美国那里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驻日美军提供的安全保障。可以说,美国并未尝试甚至未想过将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完全铲除,反而需要具有一定侵略性的日本作为盟友,帮助其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除了美国的态度外,造成德、日之间对历史态度差别的原因还有很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盟军政策、文化和宗教、民族性格、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 一、西方盟国的政策因素 战胜国政策是影响两国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左右着两国在改造后的方向。战后,盟军对德、日的占领政策不同,导致两国国内政治气氛、政党结构、人民政治诉求以及民主化改革力度不同,这使两国形成的二战史观大相径庭。(一)区别政策的基础:“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 占领方式是盟国对德、日两国制定占领政策的基础。一个有效占领政策的出台,必须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能否选择一个正确的占领方式。在这一点上,对德国的占领和政策制定是成功的,其“分区占领——分别管理——最终统一”的模式,既保证了德国的完整性,又将其按照正确的轨道改造。反观日本,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因此美国对日实施了单独占领,成为了战后对日惩治和改造的主导力量,掌握了制定相关政策的主导权。因此,名义上的所谓盟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的。这就决定了在对日本战后改造的具体实践上,更多地掺杂了美国的利益。从朝鲜战争到“冷战”,作为重要 利益地区和防共反共的前沿,东亚地区一直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但由于国力限制,美国不可能在欧洲和远东同时保有强大力量,于是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日本,被改造成了反共基地和重要支援力量。因此,在二战后,日本得到了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保证等方面全方位的扶持,这也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得到彻底的清算。 德国在战后实行分区占领,战胜国在本占领区内各自实行民主化改革及整顿 政策。苏、法两国由于饱尝战争之苦,对德政策总体上持敌视态度,而英国也十分忌惮德国重新崛起。在联邦德国成立后,作为其最友好的支持国——美国,如果要实行某些对德宽松政策,也不得不协调英、法等欧洲国家,顾忌他们的感情,并且考虑苏联在民主德国的一系列措施和反应。因此,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在德国实施的政策是经过深度思考、协商、妥协的结果,充分照顾了欧洲国家对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防范心理。在改造德国的相关政策中,存在各国相互制约的机制,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单独决策,这就决定了德国在战后清算的彻底性和革命性。 同盟国并没有采用像对德国一样的分割占领方案,而是出于军事实力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