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6主题变迁透析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86主题变迁透析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008年10月(第22卷第10期)

华东经济管理

EastChinaEconomicManagement

Oct.,2008

(V01.22,No.10)

●企业战略

从企业管理主题变迁透析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本烨1,2

(1.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文章在广泛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主题随着时代前进的变迁这一视角透析了战

略管理理论诞生的根源及其演进历程,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趋势,

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趋势作了相应展望。

[关键词】企业管理主题;变迁;战略管理理论;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08)lo珈113—04

AnalyzingNewDevelopmentofStrategyManagementTheoryaccordingtothe

BusinessManagementSubjectEvolution

LIYeI.2.

(1.CollegeofManagement,GuizhouUniversity,鼠咖,lg550003,China5

2.PostdoctorResearchMobileStationofManagementSciencesandEngineering,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na)

Abstract:Atthebasisofwidelyreferringtothepredecessor'sresearch陀sult8,Thepaper,fromtheangleofviewwhichthebusinessmanagementsubjecthaschangedalongwiththetimedeveloping,analyzedtherootandtheevolutioncourseofthestrategicmanagementtheory,followthis,combingwiththecharacteristicsofcurrenttimebackgroundandit'sdevelopmenttendency,andthe

businessmanage—mentsubjectevolutiontendency,madethecorrespondingforecasttothestrategymanagementresearchtendency.

Keywords:businessmanagementsubject;ehangement;strategymanagementtheory;tendency

战略管理在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而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其自身也在随着环境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并在学术界演绎出了许多学派,形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丛林”¨儿…。而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以实现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H1。因此,探析战略管理的起源及其理论变迁,以及当前随着经营环境新的变化所引致的企业管理主题变化对战略管理理论提出的挑战。预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及其趋势

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社会政治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管理主题经历了多次变迁,依据其中心转移的特征变化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5】【‘】【71。

第一阶段:以“生产管理”为中心。在20世纪30年代前企业管理主题主要是基于关注内部、提高效率的一些管理活动,也即是围绕“生产管理”这个中心(如:福特开创的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泰勒倡导的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科学管理等)。

第二阶段:以“组织协调管理和营销管理”为中心的阶段。自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组织规模的膨胀和市场需求日渐多样化,企业管理主题开始从先前的“生产线”上逐步转移到“组织结构优化、内部协调及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上来(如通用汽车开始关注顾客的多样化需求而倡导的多品种生产)。在该阶段,诞生了以法约尔等为代表开创的组织协调分工管理理论和以梅奥为代表开创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环境变化的节奏日益加快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管理主题逐渐转移到“关注企业

[收稿日期]2008—04—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662003)

[作者简介】李烨(1973一)。男,贵,1t松桃人,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研究方向:战略管

理,企业转型与成长管理。

一113一

万方数据

未来”这一活动上来,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企业开始注重对未来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和规划,以更好地指引企业顺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得“战略管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变得日趋重要。

而随着时代不断向前推进,企业管理主题也日渐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全球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再创业管理、变革管理等),这一趋势更是明显,这与环境的变化特点和趋势是相吻合的。可以预言:上面所提到的企业管理主题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且只会加剧。同时,全球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多元化与归核化、供应链与价值网管理、学习能力与知识管理、内部创业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管理、变革管理、转型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企业管理活动关注的焦点。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程

1.企业战略管理的起源

如上文所述,进入20世纪50年代,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主要是缘于二战后大多数国家都逐渐转入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区域竞争、国际竞争日渐加剧,尤其是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感觉到了竞争压力正快速加大。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式管理(即线性管理思维),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采用新的管理范式,以谋求在动荡环境下实现自身的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因此,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将会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规划为主题,强调“未来性”,该思想首先在美国得以实践,从而引领企业逐渐进入到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时代一儿I.】。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要求,以谋求更好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程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其实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萌芽(1938年巴纳德在其所著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就已有相应思想描述),但是其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60年代才得以真正诞生。然而就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实践,其理论体系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企业管理理论丛林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也为广大企业界广泛实践n”In1。

一l14一

具体来讲,战略管理理论自60年代诞生以来,其理论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主要依据战略管理研究关注主题的变迁进行划分,也存在其他的划分标准,如明茨伯格按lO大学派的演变进行划分)。

第一阶段: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诞生(主要代表人物:PeterDrueker,HenriFay01)并在60年代得以流行的以安德鲁斯为核心的战略规划理论体系,该体系从诞生起一直到现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承袭。其代表人还包括安索夫、钱德勒等。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体系在安索夫的权变思想和奎因等人的逻辑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得到了不断修正,从而也演绎出了环境适应学派、认知学派、文化学派等战略学派。

第二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竞争优势战略体系为标志,后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修正为动态战略体系。这一阶段,主要得益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突破,同时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征,促使以波特、贝恩、梅森等人为代表的产业组织学派把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引入到企业战略的分析中来,并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部经典性著作的诞生为标志。该学派受到了企业界的大力追捧,但是由于其过度强调外部因素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因素的重要性受到了其他学派(尤其是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的强力攻击),尽管如此,其影响在企业界应算是最深和最广的一大学派之一。

第三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诞生的资源基础理论体系(为格兰特和蒙哥马利所创建)为标志。该体系也包括了以加里?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建立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代表人物还包括沃纳菲尔特、彭罗斯、鲁梅尔特等。该理论体系尽管克服了竞争优势战略体系忽视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作用,从逻辑上找到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但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从而没有得到像产业组织学派那样在企业界受到的大力追捧和广泛实践。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企业竞争的范围逐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国界的竞争时代;另一方面,企业与其供应商、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完全是先前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变为基于网络思维下的合作竞争。因此,在这样一个新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如战略联盟理论);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和创新步伐的加快,产品、产业及战略生命周期都日渐缩短,从而引起了战略管理研究者逐步加大了对企业变革、转型等理论的研究。这些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企

万方数据

业战略管理理论。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探析

1.战略管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日趋明显,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渐增强,使得企业管理主题日趋多元化、复杂化m】。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速度日益加快使得产业及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国际竞争Et趋激烈、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日趋加快,顾客要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变化,Intemet对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商业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员工素质普遍提高,知识型员工比例日渐增加,其自我发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也日渐趋向于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另外,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使得企业边界日趋模糊,虚拟企业、企业群落的大量出现就是一个例证,同时近几年掀起的电子商务革命正更加广泛地影响着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范式Ⅲ1。这样一些新的变化,对企业在“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动态适应乃至转型、合作竞争以及全球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战略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相应理论作指导¨引。而综观现有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在以上几个方面尤其是在战略创新、网络化、战略变革及转型方面极为欠缺,如何实现这一突破,以满足企业实践的迫切需要也就成了当前摆在战略管理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趋势探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来,企业面临着更加动荡的经营环境,管理主题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如何指引企业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环境下”谋求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又一次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点,如何革新传统的研究范式,在进一步整合现有理论的同时实现理论创新,以推动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也就成了摆在当前战略管理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趋势和时代特征,可以预言今后几年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主要从研究范式视角,包括研究思维、研究路线、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四个维度)将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特点和趋势。

在研究思维上:将从传统的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转变,从而实现在理论上正确引导企业突破惯例陷阱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因为明天的环境不完全是今天和昨天环境的线性延伸,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较明显的突变性和非线性特征,因此,昨天、今天的成功惯例并不必然是明天获取成功的基础,如日本制造业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能够赶超美国。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却在新经济时代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另外,在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转变的同时,实现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如上所述,在当今这样一个更加动荡、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不确定性成为企业经营环境的最大特点,唯有“变”才能突破重围。取得走向成功道路的入场券。因而对企业战略的动态性(柔性或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突破传统的静态思维而实现向动态思维转变,探索如何提高战略的柔性以正确引导企业在这样一个以“不确定性”为显著特征的环境里通过实施柔性战略而突破“不确定性”的制约。

在研究路线上:将从单纯以“理论导向”或以“实践导向”的研究路线向“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两者有机地集成的路线转变,以改变先前“理论脱离实践”(缺乏可操作性)或远远落后于实践要求(处于被动状态)的尴尬局面。而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对企业进行前瞻性引导(如通过对未来趋势扫描和预测工具和方法的创新可为企业进行战略创新提供指导),同时也能较好指导企业解决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研究对象上:将从先前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向由该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关系网络为主体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企业边界日趋模糊,企业形态也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如:由供应链、价值链、需求链等利益共生体融合成的“价值网”,虚拟企业、企业群落等日渐涌现。从而使得企业战略决策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尤其是直接利益相关者,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战略制定、实施尤其是战略变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先前波特的竞争理论将受到新的挑战。另外,随着竞争模式的改变,先前那种你死我活(零和博弈)已日渐变为你我共存(双赢或多赢博弈)的格局,因此,合资、合作尤其是战略联盟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为此,进一步探索、完善开发基于网络的战略理论和基于双赢的战略联盟理论也就将成为今后战略管理理论演化的一个主要方向。

在研究内容(重心)上:基于上述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趋势,今后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指导企业实施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经营以及网络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转变,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转型等管理活动上来。具体来讲研究内容重心将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实现全球化战略、区域化战略、本土化战略的协调整合机制、途径;(2)实现战略柔性的支撑机制;(3)促进战略转型的机制、途径和管理方法;(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经营模式创新机制、途径和竞合战略模式。

一115—

万方数据

下面着重对第三点——即战略创新、转型作一些分析。随着环境变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新经济浪潮的日益崛起,通过战略不断创新伺机进行战略转型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甚至是创造适宜自己发展的环境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领头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以构筑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但由于转型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逆性,从而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如何辨识并评估转型的最佳时机和采取什么转型策略,以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提高转型效率,也就成了摆在这些企业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先前的战略理论更多的偏向于如何在既存领域竞争,而较少涉及如何引导企业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新的领域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已有的理论所关注的也主要是基于危机状态下(行业衰退情况下)的战略转型问题,而对非危机状态下的主动和前瞻性转型问题几乎没有现存理论。在这样一个基于速度竞争(产品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都日趋缩短)的超竞争环境下,通过战略的不断创新主动实施前瞻性的战略转型以抢占市场先机比在原领域基于效率竞争的竞争战略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后进人者和弱势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如佳能对施乐,康佳对长虹)。为此,迫切需要包括战略转型机会辩识及评估、转型机制、转型途径、转型过程管理等在内的转型理论作指导。

在研究方法(含理论基础)上:研究方法将逐渐以相应基础理论(尤其是经济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的创新及其交叉整合为基础,同时可充分借鉴吸收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及综合演化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上述理论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如:经济学理论中的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的兴起;组织理论中的学习型组织的兴起;系统科学理论中的非线性理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都有新的突破。因此,结合上述研究思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的转变,也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创新才能够真正完成上述的转变并取得所希望的效果。为此,将在现存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利用和吸收上述相应基础理论所取得的新成果(如博弈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社会学等)作为分析工具,并把其他相关的学科或理论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将改变先前的采用单一理论作支撑的局面。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信息化等浪潮掀起和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13趋复杂、多变,竞争也更为激烈和残酷,为赢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更多地关注未来和不断地实施变革。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地提升其战略管理水平,尤其是如何对“竞合、

一116一变革、转型、全球化、网络化”等管理活动更好地实施战略性管理。而当前战略管理理论成果明显不能较好支撑企业这一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实现这一突破,也就成了摆在战略管理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战略性课题。为此,必须革新现有的研究范式(包括研究思维、研究路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拓展并开辟新的适宜企业管理实践要求的战略管理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和促进战略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许可,徐二明.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J].经济管理,2002,(2).

[3]AntiaSrivastava.ABriefHistoryofStrategy[J].CneterForBusinessInnovation。2000,(2).

[4]MAGNEORGLAND,GEORGVONKROGH.Initia—ting,ManagingandSustainingCorporateTransformation:ACaseStudy[J].EuropeanManangemnetJournal,1998,16(1).[5]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2).

[6]简兆权,李垣.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1999,(3).

[7]HamelG.Strategyinnovationandthequestforvalue[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8,39(2):78—85.[8]G.PageWest,JulioDeeastro.TheAchillesHeelofFirmStrategy:ResourceWeaknessesandDistinctiveInadequacies[J].JournalManagementStudies,2001,(3):38.

[9]周三多,邹统轩.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0]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1]AmoldoC.HaxandDeanL.Wilde.TheDeltaModel--TowardaUnifiedFrameworkofStrategy[J].MITSloshSchoolofManagement,2002,(2).

[12]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尔.未来的战略[M].徐振东,张志武,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3]PaulaJarzabkowski.StrategicPractices:AnActivityTheoryPerspeetivonContinuityandChange[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3,(1):40.

[14]群山.2l世纪企业的战略走向[J].中外管理。2001,(2).

[15]项国鹏.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J].经济管理.2001。(1).

[16]FemandoFSuarezandRogelioOliva.Learningtoeomptete:transformingfirmsinthefaceofradicalenvironmentchange[J].BusinessReview,2002,13(3):62—71.

[审稿:徐谷波】

[编校:胡跃】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