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文选读

公文选读

公文选读
公文选读

1.1.仅就某一名称的公文发展演化阶段辨析,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2.与前述文种定义相吻合,是该部分公文的(规范文种)时期。

1.3.在此前的历史阶段,该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特征,可视为(前文种)时期。

1.4.固定以某一其他文种兼用于该特定用途,如明代的“路引”等是(准文种)时期。

1.5.由于用途发生根本改变,名称虽然依旧,实质已变易为另一文种为(变易文种)时期。

1.6.历史上早已消亡或现行法规已经取消的文种,在实际公务中,仍按传统习惯偶加运用为(文种孑遗)时期。

1.7、(战国)时,由于频繁运用,上于君主这一特定用途的书,渐成分支文种,称为上书。

1.8.改上书为奏,使奏成为大臣上于皇帝的正规公文是在(秦)代。

1.9.奏与并行的其他文种相比较,奏用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奏以按劾)。

1.10.“某臣某昧死言”其后省略收文对象,这是汉代奏的(首称)格式。

1.11.“臣某昧死以闻”其后省略收文对象,这是汉代奏的(末称)格式。

1.12.《霍光等请皇太后废昌邑王帝位奏》一文,在政治思想上的积极意义是指出了“(宗庙重于君)”的认识。

1.13.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生动而简练地说明问题,可以引出别人的话语或成语、谚语、格言等来为表达个人观点之需要,这种修辞格叫(引用)。

1.14.《奏孝子刘敦儒状》中,“蒸蒸不匮”一语所用之修辞手段是(叠字)。

1.15.奏札的公文程式是,其首称由时间、具奏札人衔名和(文种名)组成。

1.16.奏札的公文程式中,其末称由公文套语和(程式结语)组成。

1.17.奏本的“首称”由前衔、(文种名称)和事由组成。

1.18.奏本的“后书”是由(成文时期)和作者款署组成的。

1.19.奏折的基本特色是“直达御前”,从而带来事机隐秘和(处理迅速)两大优点。

1.20.《出师表》以规范的首称(臣某言)开头。

1.21.《出师表》的结尾(末称)以感恩(呼应前文),以远行归结上表动因。

2.1.策命制度源于周,汉正式确立策为文种。(魏)以后至清改称册书。

2.2.汉代的制书格式是:首称(制诏某官),末称“某年某月下”。《除肉刑制》一文首称完整,末称残缺。

2.3.诏书的形式与别名有:密诏、亲诏、手诏、诏版、诏黄与(玺书)。

2.4.诏书的特定用法往往冠以别名,如恩诏、求贤诏、罪己诏、遗诏、哀诏、亲政诏,以及(即位诏)。

2.5.诏书的首称元代用“上天眷命皇帝诏日”。明太祖认为未体现对上天“尽谦卑奉顺之意”,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2.6.《清代敕书两则》反映了台湾自(清)代以来就处于我国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

2.7.上谕凡由内阁下达者,称明发谕旨;由军机大臣直接封发者称(寄信谕旨),地方官府则称廷寄。

3.1.《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一文的首称格式为“(某官某敢言之某官)”。

3.2.西汉至(三国),奏记适用范围广泛。六朝虽沿用奏记,但适用范围(向上收缩)。

3.3.三国以来至(南北朝)时期,牒多用于民众上于官府进行(诉讼),故又称为“牒状”、“牒诉”。

3.4.唐代多以牒作为凭证性文件之名,例如,政府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称为“(度牒)”;委任吏员的凭证,称“(黄牒)”。五代,对参加策试成绩优秀者,发给“(优牒)”,

在升迁上可凭此优先。

3.5.《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一文的运转过程,体现了汉代“(逐级行文)”方式。

3.6.《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一文体现了汉至南北朝公文,以(干支)纪日的制度。

3.7.汉代,以(天干)、(地支)相配,以纪年、月、日。

3.8.干支纪年,是以干支顺序系年,每60年一轮,故60年又通称“(一甲子)”,干支表又称“(甲子)”表。

3.9.状,在唐代,一般意义上,由下级对上级使用者,别而名为.“(状上)”。这一主流用途有两个分支:其一,“(申状)”;其二,“(呈状)”。

3.10.避讳的方法有三种:(1)(缺笔);(2)换不同音的近意字;(3)空出此字不写,而以“(庙讳)”字样代之。

3.11.状文首称中的作者,又称“(前衔)”。

3.12.唐代,名称带有“状”字的文体较为复杂:大臣对皇帝奏事,用“()奏状”;上于近臣的,用“(状)”;一般的下级对上级陈述事宜的,用“()状上”;举发、参劾贪官

污吏的,用“(劾状)”;记载某人生前事迹的,用“(行状)”;百姓相诉于官府的,用“(诉状)”。

3.13.晋以后的过所,相当于西汉武帝以前的(传),汉武帝到三国期间的(传)和(过所)之总和。

3.14.过所,是古代官府发给官吏、平民使之得以通过(关津)的凭照,它于(西汉武帝)时开始使用。

3.15.申状,为(宋朝)始设,沿用至(明朝)的上行公文文种。至清朝,更名为“(申文)”。

3.16.《高昌县为申麴嘉琰请过所由上西州都督府状》一文,是由汉代“(状)”文过渡到宋、元“(申状)”的中间阶段之实例。

3.17.从文种演化看,呈状、呈源出于(状)。

3.18.蒙、准、据,均为表示“(收到)”之意的领引词,分别用于引称(上级)、(平级)、(下级)公文。

3.19.等因、等由、等情,为引文结束之际韵(引结词),分别用于引称上级、平级、下级公文。

3.20.仰,在旧式公文中,常用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词)。

3.21.在《永定河道上直隶总督详》一文中,直隶总督下达的牌文中,指示永定河道,将吏部咨文精神,“移会藩司知照”。此处的移会藩司,反映了古代公文处理工作中,已

有类似于今天“(抄送)”的制度。

3.22.禀,至迟在宋朝:逐渐演化为(书札)的一种;至迟在清乾隆初年,逐渐具备(公文)的性质,成为(上行)文种。

3.23.禀,就用途而论,分为(红禀)、(白禀)。

4.1.两汉时期,移由(泛)指发送公文的动作,逐渐演变为(专)指的公文名称。

4.2.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用于武事的移,实质为“(檄)”文种的衍生名称;用于文事的移书,很多实质上属于“(书)”的范围。

4.3.(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已向限定于(平行)范围这一方向转化。

4.4.清代的都察院是国家的(最高监察)机关,大理寺是(刑法)机关,通政使司是(中央的总收发室)。

4.5.清朝,对地方衙署和在京衙门,分设(移文)、(移会)两个分支文种。

4.6.汉代,“关”仅指告知有关情形的一种(行为);南北朝时期,“关”发展为中央官署之间相询庶务的(平行)公文。

4.7.清代,关的文种分支为(关文)、(平关)。

4.8.《苏州清军总捕分府催速运石料关文》中所用的引用方法有:关文引牌文,采用(全引)法;牌文引批文,采用(节叙)法;牌文引咨文,采用(意引)法。

4.9.在行政系统,下级官署长官与间接上级衙署办事机构负责人官阶大致相当,相互行文用(关文);文、武不相隶属官署间,级差不太悬殊者,相互行文使用(平关)。

4.10.刺,周代用作(审讯笔录);汉代拜谒之刺,称为(名刺);到了宋朝,刺作为平行公文文种的作用,为“(咨)”所取代。

4.11.宋代,学士院移文于三省、枢密院,称(咨报);元代,中书省发文行省,称(咨付);明代,六部之间,及六部行都指挥使司,均用(咨文)。

4.12.清,咨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司、道以上的高级官署之间。

4.13.“可也”,是呈堂稿的(述结词)。到民国公文中,演变为(尾助语)。

4.14.清代各部的公文,例由各司司员起草,当面向部长官(称堂官)宣读并解释,供审定,此稿被称为(呈堂稿)。“(案呈)”一词,即为清代呈堂稿的首称用语。

4.15.清代,咨、关、移均为平行文种。其分工是:(咨)用于高级衙署之间;(关)用于中、低级衙署之间,(移)用于低级衙署之间。

4.16.元代始以揭帖为(上行)公文,清代则以揭帖为随本章附送的同内容(平行)公文。

4.17.清代揭帖的类型有(随奏本揭帖)、(随题本揭帖)、(随启本揭帖)。

4.18.清初,(在京衙门)的本章(称“京本”)也可以附揭帖;后来仅限于(地方衙署)的本章随附揭帖。

4.19.清初,揭帖随送两份:一交(相关部);一交(六科备考)。

4.20.明朝,照会用于不相隶属的官署之间,行文关系有两种类型:(1)由地位较尊的衙署对地位较低的衙署使用,带有明显的(准下行属性);(2)由同级官署间使用,是纯粹

的(平行文)。

4.21.清朝,照会的两个分支类型是:(1)(朱笔照会);(2)(墨笔照会)。

5.1.在奴隶社会,教是宣扬(教化)的一种行为,不是公文名称。(秦汉),教成为下行公文文种。

5.2.符的起源有二:其一,符为(节)的一种;其二,源于(调发军队)的信物。

5.3.宋代,朝廷六部及各寺、院下发给地方的符文称为“(部符)”;明朝,皇帝调发军队所用的符文,称为“(丹符)”、“(敕符)”。

5.4.由汉至唐,牒是(上行)公文。两宋时期,(上行)的牒仍是法定公文;(平行)的牒,逐渐定型;(下行)的牒,脱颖而出。

5.5.两宋时期,是牒这一古老文种(分支)、(繁衍)、(解析)的关键。

5.6.元代,(上)、(平)、(下)三种行移方向的牒并用。

5.7.平行的牒,元代称“(平牒)”,明代称“(牒文)”;下行的牒,元代称为“(今故牒)”,明代称为“(故牒)”。

5.8.就文书意义上而言,帖的含义有三:(1)指较小的(文书载体),即所谓“小柬日帖”;(2)是(下行)文种,这是“帖”的特定含义;(3)是把帖这一公文发往下级的(行为),

这是“帖”的引申义。

5.9.唐代,政事堂对下指挥事宜用的帖文,称“(堂帖)”;明代,锦衣卫拘收人犯所持的帖文称“(驾帖)”;官府发给牙商(交易中间人)准许执业的帖文称为“(牙帖)”。

5.10.札予,是宋代中央衙署变异“堂札子”而创设的下行文种。其名称经历了“(堂札子)--(中书札子)--(札子)”的演化,并进而演变为“(札付)”文种。

5.11.牌,起源于(驿传)所用的(符信)凭证。

5.12.宋朝派遣信使、传递文书,依事之速缓程度,给(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

5.13.明代,官、差通过驿站,使用兵部(勘合),紧急军情,则用“(火牌)”。

5.14.清代有“(腰牌)”,供官员等出入宫禁,或作军中通行证。又有“(功牌)”,类似后世奖状。又有“(护牌)”,由地方督、抚、司等衙门发给执行某任务的差官,凭以取

得沿途文武官员保护。

5.15.清代中叶以后,随着(札文)的广泛运用,逐渐取代了牌作为主要(下)行公文的地位。牌文遂限于传达(例行公事)。

5.16.宋朝,以皇帝名义下发的札子,称为“(御札)”;各路帅司所下的札子,称为“(帅札)”。

5.17.清朝,札体公文的三个支种是(札付)、(札)、(答)。

5.18.清朝,谕的分支类型有:(1)(堂谕);(2)(谕帖);(3)(谕单)。

5.19.清代,以长官或官署名义发出的公文,多由(书吏)起草,(师爷(幕友))点窜改定,(长官)画行。

5.20.动用各驿站马匹递送紧急公文用“(火票)”;差遣衙役、传唤人证、拘押人犯用“(差票)”。

6.1.在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授官就已采用“(告身)”,稍有差异的是南朝称为“(除身)”,北朝名之“告身”。

6.2.唐代,告身由(吏)、(兵)二部颁发。

6.3.唐朝,将、相的告身,用金花五色(绫纸);宋朝则用织成的(花绫)。

6.4.唐初,中央最高官署实行三省制,这“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6.5.比喻修辞格,分为(明喻)、(暗喻)、(引喻)、(借喻)四个基本类型。

6.6.告身的基本部分是(诏书)(或(制书)),承发衙署通常附以(符文),作为告身的尾缀。

6.7.将“宣”字用于表达皇命,其词义历经三个阶段的延伸:(1)宣示皇命的(行为);(2)皇帝诏旨的(正本);(3)成为(特定用途)的公文名称。

6.8.皇帝召见臣下,称为(宣召);宣布皇帝的诏书,称为(宣旨);皇帝的命令交外廷官署办理,称为(宣付);发布诏书,名日(宣敕)。

6.9.就用途而言,誓的用途有二:(1)(军事动员);(2)(维系信约)。

6.10.就形式而论,誓的具体表现有三:(1)(言辞);(2)载入(其他文种)的公文,作为其一部分内容;(3)将誓言写成(专门)的公文。

6.11.战国时期,(檄)开始成为文书名称,但其性质,颇异于后世。

6.12.檄定型为军用文告,是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

6.13.檄文紧急者,多插羽其上,别名为“(羽檄)”。

6.14.“层递”修辞格根据趋向分为“(阶升)”、“(阶降)”两种类型。

6.15.清代发布示文的方式大致有三:(1)悬挂、张贴于(官署前照壁);(2)张贴于有关(公众场所);(3)(刊石立碑)。

6.16.我国历代官府所发路证名称各异:汉代用“(传)”;隋代称“(公验)”;唐代用“(过所)”;宋代称“(公凭)”;明代叫“(路引)”。

6.17.清初勘合公文,偏重于(中央)官署派往(地方)衙署差官的身份;清代中、后期,勘合的用途逐渐演变为侧重于作为沿途关津(查验放行)的凭证。

6.18.清代,民众诉讼时上于官府的专用文种,叫“(禀状)”。其中,原告一方使用的,习称“(告状)”;被告一方使用的,习称“(诉状)"

6.19.取意于“高过于宽”的长方形单幅纸页这一载体形态,清代称为“状”的文书还有:(1)具结文书,称为“(结状)”;(2)具保(为别人担保)的文书,称为“(保状)”;(3)

领取钱、物的字据,称为(领状)”。

6.20.察状首部所列的“原禀”,是指(原告);“被禀”,是指(被告);“干证”,是指(证人);“照出”是指(本案相关人);“歇家”,是指(具状人现住址)。

6.21。主管官员在判词上所签花押,叫(判花);用朱写判词,叫(朱判);在状纸上写判词,叫(判状)。

6.22.“犯三千条悖逆之罪”句用的是(夸张)修辞格。

6.23.“父在已离,母死不至”用的是(对偶)修辞格。

7.1.在民国时期的“呈”里,“项目事由”文字概括以(由)字收尾;“形式事由”(正文的事由)文字概括以(事)字收尾。二者藉以区别并因而合称为(事由)。

7.2.以令文普遍下发的公文,称为(通令)。

7.3.在“呈”里,(清单)不是置于文后,而是另纸夹于正件(呈文)的页里面。

7.4.与当代公文相比,民国时期指令的用途类似于现行公文中的(批复)。

7.5.教材第61课《云南省民政厅汇送各县填报三种调查表的呈文》的表述,体现了下级机关答复性公文写作中首先复述(上级来文内容)的习惯做法。

7.6.(呈)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

7.7.指令和训令的不同在于:(训令)为上级主动发文并有所指挥;(指令)为上级被动行文,针对下级呈请之文所作答复并有所指挥、指示。

7.8.国民政府曾以“(国府令)”规定,自民国二十年四月十六日起,自称一律于本机关之上冠一“本”字,如“本厅”、“本局”等。

7.9.教材第61课《云南省民政厅汇送各县填报三种调查表的呈文》的致命缺陷是表述(呆板机械);次要缺陷是称谓用语体现浓厚(封建等级观念);调查表用语(不精确)是细

微缺陷。

7.10.教材第61课《云南省民政厅汇送各县填报三种调查表的呈文》所附“指令”体现出“(简朴晓畅)”的优良文风。

7.11.民国时期的公文特定语法结构句式,包括(兼语预期连动结构语式)和省略兼语预期连动结构语式两种。

7.12.连动结构语式通常是指:由同一行为者连续(或并列、或逐次)进行的几个动作,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称为(连谓)式。

7.13.根据叙述同一事项的公文预期中流经各机关而发挥作用的运转流程,将其依序连缀为一而形成的语句,叫做(兼语预期连动结构语式)。

7.14.省略兼语后的预期连动结构语式与兼语预期连动结构语式的不同在于其省略了部分充当兼语的(流经机关)名称。

7.15.“除电厅通饬各区分别查禁外”一句,属于(除外)语的三种类型之一。

7.16.《京师警察厅总监请内务部通行各省查禁(人道)一书详》的基本宗旨是(为维护旧制度而扼杀新思想)。

7.17.流经机关在公文的语句中充当两种句子(宾语兼主语),这在语法上叫(兼语)。

7.18.“电厅通饬各区分别查禁”中的“电”是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动作;“通饬”、“查禁”则是(希望将会逐层发生)的动作。

7.19.“电厅通饬各区分别查禁”中的“厅”既是(电)这一动作的承受者,又是(通饬)这一动作的行动者;“各区”既是(通饬)这一动作的承受者,又是(查禁)这一动作的行动

者。

7.20.“拟请通行各省一体查禁”一句,在(拟请)和(通行)两个动作之问省略了兼语。

7.21.禀的(首行)揭示具禀人的身份、姓名、籍贯;次行接书(“为……事”)。

7.22.就文种源流而言,签呈可视为由(呈)派生的支种。

7.23.在民国前期,报告是由属员对长官、部门对所在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非正规)内部上行公文。

7.24.“会呈县令转报松潘协台禀请四川总督、提督、将军奏闻清廷以宣慰使司或长官名义策封”一句的结构语式特点是(兼语预期连动)。

7.25.民国时期按照声调分别排定的韵目序号,在电报中用韵目代表日期的方法是(韵目代日)。

7.26.“已于灰午汶电部”一语,(灰)为韵目代日,(午)为地支纪时。

7.27.民国时期的电报(包括代电),一度实行“韵目代日”制度和地支代(月)、地支代(时)制度。

8.1.编列文号、加盖印章并具备正规公文格式的函,称为(公函);反之,则称为(便函)。

8.2.《东北难民救济委员会关于筹设东北儿童教养院第二院的公函》,就文种而言,是(函);就格式而辨,是(公函);就用法而论,是(复函)。

8.3.在对偶修辞手法中,凡语义平行、相近相似、互为补充,属(正对);凡前启后承,有连贯、因果、转折等关系,属(串对);凡正反映衬,事态鲜明,属(反对)。

8.4.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成对排列,用来表达相似、相连或相对、相反意思的修辞方法是(对偶)。

8.5.(文断意续)是公文写作中展开主体文字的要诀。

8.6.民国时期公文,对同一内容事项须发往若干机关,拟稿时均实行(一稿多用)。

8.7.在民国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问,由级别、地位较低的官署对级别、地位稍尊的官署,是咨呈较为稳定的普遍用法,代表了该文种的(基本行移属性)。

9.1.袁世凯时期上级对下级有所训示、指挥、差委而用的下行公文是(饬)。

9.2.文告泛指对社会(正式宣告)的各种公文。在某些公文中则指布告。

9.3.为草拟、修改基本定型,供审议、通过的公文稿本叫(草案)。

9.4.交片是民国初所设置的在中央政府内部使用的特殊(下行)文种。

9.5.民国时期令的运用领域变化是:由既用于上对下、又用于官对民,逐渐限定为只用于(上级对下级)。

9.6.袁世凯为适应取消国务院、设置大总统政事堂之需要将原“院令”,改造为(封寄交片)。

9.7.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发布《公文程式条例》,完成了民国时期(令体公文)的归并、收缩。

9.8.饬为上级对下级(主动)行文;批为上级对下级的(被动)行文。

9.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约束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方属有效。

9.10.袁世凯中期所使用的封寄,实质上是仿照清军机处传达皇帝旨意的(寄信)。

9.11.民国初年,“训令”被规定为(下行)公文的名称。

9.12.民国时期的“训令”,相当于北洋时期(训令)和(委任令)两个文种之和。

9.13.批是民国时期依照古代公文而设置的用于(准驳呈请)的答复性下行文种。

9.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批复”文种是对建国前“(批答)”的继承和发展。

9.15.饬是上级主动对下级行文。当针对所有下级发文时,则称为通饬,相当于今之(普发行文)。

9.16.《国务院送阅技术官官俸法等草案的交片》采用了(层递)修辞手法进行表述。另外,一些语句中包含有句子成分的(排比)。

10.1.民国时期授与被任命官员的证书是(任命状)。

10.2.民国时期“状”文种主要作为(任职凭证)。

10.3.近、现代,随着电报这一迅捷的通讯手段的广泛运用,就重大政事,采用向全国公开发布的特殊形式,即称(通电)。

10.4.“阋墙之祸,在家庭为大变;革命之举,在国家为不祥”一句,采用(引喻)手法,省略比喻词,直接将喻体引于前,本体续于后。

10.5.“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这是对偶句里的(宽对)和(串对)。

10.6.北洋政府时期,为适应就紧迫事务与无法通达电报的僻远地区联系之实际需要,遂仿照电报格式写成文书交付快速邮递,称为(快邮代电),简称(代电)。

10.7、《(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所设置的十种公文中,正式将代电列入辅助公文。

10.8.代电有类似电报的文面格式,首揭(快邮代电)四个字。

10.9.示、(布告)、(通告),是民国时期历次公文处理法规中对同一用途的公文文种所选择的不同名称。

10.10.民国时期的电报,用讯号(长短缓促),分别表示从0~9十个阿拉伯数字。再依电码本,以(四)个数字代表一个汉字。

10.11.(代电)的书写格式与电报大致相同:通篇不分段,不标点;首尾紧紧衔接,成为整整一大段。

10.12.“奉1230渝秘文印合字5392电”一句“渝”为来电(拍发地点重庆);“秘”指(机密)电报;“文”为韵目,代表(十二)日;“印”表示送交拍发的文稿上,原加盖了印

章;“合字”为代字;5392为(编号);“电”指电报;“1230”为(电码代日)。

10.13.“1230”作为电码代日。其中,(12)表示发电报日期,(30)用于凑成一组电码。

10.14.榜、示、布告、通告、公告、公报等都是旧时使用的(宣告)文种。

10.15.没有(收文者)一项,是用宣告文种撰写的公文之共同规律。

10.16.作者署名在成文日期之次行,反映出民国时期(下行)公文的署名惯例。

10.17.用官署名义和印信行文,由(该官署长官)落款署名,是《京兆烟酒事务总局征收牌照税通告》格式的一项特色。

11.1.指示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为适应对下级实施政策性(指导)之实际需要而创设的新型公文文种。

11.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所保留的旧式公文中,批在陕甘宁称(批答)、令在陕甘宁称(命令)。

11.3.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规定。凡在公布命令之后,还须得一再对下级详加解说,或详细指示的,用(指示信)。

11.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所进行的公文程式改革,以1938年4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出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指示信和1942年1月公布

的《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为代表。

11.5.决议的形成经历了“(公文术语)--(会议记录的一部分)--(单独公文)”的演化过程。

11.6.在公文写作里,(标题)、(分段)、(编序)、(文字关联)都是区分层次的手段。

11.7.指示信的使用特点:内容的(政策性)、表述的(周详性)、运用的(配合性)。

12.1.1938年4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发出《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指示信,规定了(六)种新公文。

12.2.报告不仅是一种公文,也是一种(经常性制度)。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务院于1951年9月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设置“报告”文种,并发布(《关于工作报告制度的暂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报告制

度。

12.4.(专用报告)是专供某一社会活动领域使用的报告。

12.5.关停并转是指政府对经营不良的国有企业所采取的调控整顿措施。即:(关闭)、(停业)、(合并)、(转产)。

12.6.第86课《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文”、“意”俱佳,是体现当代公文“(简朴晓畅)”优良文风的典型实例。

12.7.第86课《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具有重大意义,其写作时间是(1983)年。

12.8.(签报),是建国初作为报告的分支文种而设置的,由政府负责人直接送政府首长批返的上行公文。

12.9.建国初的签报,实质上为解放区(签呈)的转名。

12.10.民国时期上行公文以(呈)为主干。

12.11.课文第87课《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对华侨回国求学有关问题签注意见的签报》所述事项的来龙去脉,反映了政府与其部门之间的(交办)和(清退)制度,也反映了当

时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及其部门间的行文规则。

12.12.1957年10月,随着(请示)文种的确立,签报公文已没有存在价值,遂很快绝迹。

12.13.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对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将原属报告的两类用途,解析为两个文种,规定报告为(陈述)性文书,请示是(请求)性文书。

12.14.依据提请上级做出反应的不同性质,请示可以分为(反射方式)和(折射方式)两种类型。

12.15.第99课所附《关于建立农电调节基金的请示》应该属于请示类型中的(呈转)性请示。

13.1.函的类型,可以从(格式)、(往复过程)、(用途)三种角度加以区分。

13.2.(函)是为了适应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途而设置的(平行)文种。

13.3.函的传统用途是(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办法》所添加的新用途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13.4.函就两个机关往复行文的过程区分:(去函)指主动发往者;(回函)指被动回复者。

14.1.指示公文通知化的实质是(通知文种指示化)。

14.2.通报文种的形成,经历了与(通告)的衍生、共体、分承三个演化阶段。

14.3.通报的类型主要有(情况通报)和(宣教通报)。

14.4.发文字号一般由(机关代字)、(年份)和(顺序号)三个要素组成。

14.5.公文的标题通常包含(作者)、(事由)和(文种名称)三要素。

14.6.公文的生效标识包括发文机关或个人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14.7.公文的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和印刷说明,三项的起首在格式上均需要(空一格)。

14.8.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通报是(情况)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通报属于(宣教(奖惩))通报。

14.9.上报的公文,文头之上应空(四至六)行,供收文的上级机关批示之用。

14.10.建国初批复对应于(报告),现行工作中批复对应于(请示)。

14.11.晋察冀边区对类似“复”的用途同时设置的“函”,是现行工作中起批准作用的(复函)的源头。

14.12.抗日战争中,根据地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分别设置的(批答)和(复),是建国后“批复”的两个源头。

14.13.《关于徐村乡人民政府申报兴建砖瓦厂问题的批复》属于(否定)性批复。

14.14.批示是(1957)年始设,沿用至(1981)年以转文为主要用途的下行文种。

14.15.建国以来,随着通知用途的日渐拓宽,通知的行移属性由(平行)文种蜕变为(下行)文种。

14.16.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意见》将通知的用途拓宽为“知道或者办理”,并明确解析为(平行)和(下行)两项。

14.17.与呈复性请示相比,呈转性请示的结构特点是:表意中心和表述中心都集中在(主文)部分。

14.18.意见和条例属于(党委)机关主要公文文种。

14.19.合说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完全合说句)和(部分合说句)。

14.20.第102课《中共沙洲县委员会沙洲县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省委、省人委“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的通知》采用的开头方法是(形式开头)。

15.1.决定的类型主要有(决策性决定)、(安排性决定)和(表彰、处分决定)。

15.2.决议的表述,通常侧重于基本态度和(原则精神),以利贯彻。

15.3.第104课《四川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意义在于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实施“科技兴农”。

15.4.决议通常只包括(标题)和(正文)两个程式部分。而将通过的会议届次、时间用括号列于(标题之下),作为题注。

15.5.议案是提出(审议)请求的正式公文,具备正规公文格式。

15.6.会议纪要的程式结构模式主要有(简报式)、(见报式)和(行文式)。

15.7.在会议纪要的结构模式中,(简报式)多用于法定代表大会、常设领导班子会议、首长办公例会。

15.8.在会议纪要的结构模式中,(见报式)多用于报纸上公开登载的专业性、专题性工作会议的纪要及各种无行政决定的座谈会、咨询会、研讨会的纪要。

16.1.省并了布告文种以后,原适用于布告文种的事项,具有法定意义的事项可写成(公告);一般事项改用(通告)。

16.2.通告的发布形式往往以(登报)为主要形式。

16.3.鉴于布告、通告、公告设置过密,(1993)年国办《办法》省并了(布告)文种。

16.4.在布告和通告并行期,(布告)主要是面向整个社会;(通告)面向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

16.5.第109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的意义是(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

16.6.第109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的内容特色是(情理兼具),(导慰并用)。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 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的时间是()A.1911年B.1933年 C.1949年D.1951年 2.战国时由于频繁运用上于君主这一特点用途的书,渐成分支文种,称() A.奏B.表 C.上书D.章 3.《奏孝子刘敦儒状》的作者是() A.狄仁杰B.权德舆 C.陆贽D.王守仁 4.“行一事,天下所瞻;出一言,天下所听。动静不可以不慎,进退不可以不思”。语出自 () A.《出师表》B.《请均田疏》 C.《上东宫启》D.《上书正文体》 5.在我国古代,改命为制、令为诏的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6.在我国古代,皇帝派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称为()A.手诏B.亲诏 C.密诏D.诏板 7.唐代,正式规定官文书状的用途是() A.上于皇帝B.上于地方官 C.上于皇太子D.上于近臣 8.我国古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其方向已向限定于平行转化,这一转化时期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明代 9.在我国古代,用刺作审讯笔录的时期是() A.周代B.秦代 C.汉代D.南北朝时期 10.在我国封建社会,由王侯、长官训诲僚属的下行文种是() A.令B.符 C.谕D.教 11.我国古代用于对神明宣誓定盟的文书是() A.宣头B.盟书 C.誓书D.露布 12.清代《胡昆山控张现武藉占祖茔状》所属文种是()

A.状上B.状 C.禀D.禀状 13.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它取代的文种是() A.示B.通电 C.饬D.通告 14.根据上级的布置,专门要求或询问事项所作的报告称为() A.专门报告B.专用报告 C.上复报告D.送审报告 15.与批准性复函的作用大体相同的是() A.指示B.意见 C.批复D.批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文面款式是公文文字的书面位置安排,主要包括()A.行款B.各程式结构部分的先后 C.载体规格D.位置安排 E.行文制度 17.公文格式包括() A.结构程式B.公文特定用语

【自考历年真题库】2003—2011年公文选读简答论述题汇总

2003—2011年公文选读简答论述题汇总2003年4月 五、判断说明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先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并说明其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判断错误,全题无分。 36.判定古代公文文种,往往全赖首尾格式。 37.奏折,在清代中后期,已成为臣下向皇帝言事的一般公文。 38.判,是对公文批示、签押的文种。 39.依现行规定,决议是行政机关常用文种之一。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什么是文面款式?它包括哪些方面? 41.什么是题本?它与奏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2.从行移方向看,清代的关、咨、移属何类文种?用途有何分工? 43.批答与诏书等君命文种有什么不同? 六、论述题 44.试述文种演化的原因及其结果。 45.试述明洪武年间设置奏本的积极意义、不足之处及其实质。2003年7月 四、简答题(1、2两题各7分,第3题6分,共20分) 1.清代敕书分为哪几类? 2.告身这一文种的沿革。 3.简述公告的特色。 2004年4月 五、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39.在汉代,戒、敕是性质有异的两种公文。 40.先秦时期,“令”是由君主专用的下行文种。 41.词汇文,是根据语言环境,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 42.在现行公文中,决议的表述通常较为具体、实在,较少议论。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3.举例说明公文特定用语中领引词、引结词的使用。

44.简述民国时期旧公文中事由的得名及其类型与特征。 45.简述民国时期任命状的使用及其类型。 46.简述现行公文中命令与令的使用及其关系。 2004年7月 五、判断说明题(先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每小题3分 共12分) 36.函从格式上分为公函和便函两部分。( ) 37.“制”这一君命文种,是由商周以来的令改变而成。( ) 38.通报文种的形成,经历了与通告的衍生、共体、分承三个演化阶段。( ) 39.主题词是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任何词语。( )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通报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41.民国时期的通电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2.唐代启与笺的分工如何? 43.公文标题若文字较多,可采取什么办法? 七、论述题 45.批复的起源。 2005年4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什么是“移”?概述“移”作为平行文种的正式确立时期。 37.简述民国时期“呈”的基本用途。 38.在《北京宫殿告成诏》一文中,“四方万国,道里适均”及“华夷绥靖,隆古今全盛之基”两语,体现了什么思想? 39.简述请示的类型。 40.简述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2005年7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疏”这一文种的演化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 37.批答与诏书有什么不同? 38.简述我国古代的咨及其文种源流。 39.简述抗日战争时期指示信的特点。

文秘专业课程简介

文秘专业课程简介 30143001 中外文学欣赏The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ppreciate 【78—4—1-2】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鉴赏中外名著的能力。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赏析。 修读对象:文秘专业专科生 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吴秀明古籍出版社 30143002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language 【42—2—1】 内容提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和修辞。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正确分析现代汉语各种语法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中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修读对象:文秘专业专科生 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自学辅导》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0143003 演讲艺术The lecture art 【56—3—1】 内容提要: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口才、演讲、辩论理论和技能的讲授与实践,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能力,使之能够在当今这个迫切需要沟通、交流和表达自 己的社会里,能以语言为武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立足社会增添一份自信和实力。 修读对象:文秘专业专科生 教材:《演讲学》邵守义东北师大出版社 参考书目:《演讲学》宁丽娜编著哈尔滨出版社 30143004 书法Calligraphy 【28—2—1】 内容提要:笔画、结构、章法 修读对象:文秘专业专科生 教材:《大学书法》徐怀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30143005 速录实务Record an actual situation soon 【56—3—1】 内容提要:计算机速记,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语言、文字等中文信息实时速记并生成电子文本的技能。它是从事及准备从事文字工作、办公室工作、速记工作和速记职业的人员所 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具有办公自动化的典型特征。 修读对象:文秘专业专科生 参考书目:《计算机速记与手写速记》寇森主编2006年 30143006 秘书学The secretary learn 【54—3

(完整版)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一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 选择一项: A. 泰罗 B. 法约尔 C. 西蒙 D. 韦伯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 选择一项: A. 计划 B. 控制 C. 协调 D. 指挥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选择一项: A. 科学技术 B. 加强人的管理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增强责任感 4、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 B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选择一项: A. 生产管理 B. 生产流程 C. 作业管理 D. 操作规程 5、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选择一项: A. 层次性

C. 变动性 D. 重合性 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选择一项: A. 管理系统 B. 评估工具 C. 指标体系 D. 激励手段 7、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A )特征。 选择一项: A. 全局性 B. 纲领性 C. 长远性 D. 客观性 8、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B )。 选择一项: A. 日常管理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 9、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 C )。 选择一项: A. 人事关系 B. 组织目标 C. 组织结构 D. 责权利关系 10、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 )原则。 选择一项: A. 因人设职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文均为三号仿宋。 上政府文规定。且主标题以外的部份的标题和正文可采用小三号字,1、密级用三号黑体字 2、紧急程度,“特急”、“加急”用三号黑体字 3、文号用四号仿宋体字加黑 4、签发人用三号楷体字 5、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加黑 6、大小标题号“一、二、三……”用三号黑体;“(一)(二)(三)……”用三号仿

宋体字 7、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每页19行,每行25个字) 8、批转(转发、印发)……通知,通知正文用三号楷体字,被批转(转发、印发)文件用三号仿宋体字 9、附件标题用二号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 10、印发传达范围用三号仿宋体字 11、“主题词”三个字用三号黑体字;词组用三号宋体字 12、抄送机关名称用四号仿宋体字 13、印发机关名称和印发日期用四号仿宋体字;印发份数用五号仿宋体字 公文各要素和标识简单介绍 一、眉首部分主要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 1、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标识时,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是指涉密公文的保密程度,分“秘密”、“机密”、“绝密”三级。新《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秘密”、“机密”、“绝密”公文均应标注保密期限。标识秘密等级时,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急件公文分为“特急”、“急件”两种。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标识时,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密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件”二字组成,如“省人民政府文件”等。对一些特定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函件)。发文机关标识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识位置是上边缘到版心上边缘25mm处,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在上边缘到版心上边缘80mm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还规定,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一般应小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 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4.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利益的再分配 C.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 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6.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则。 )原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C目标任务 7.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8.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导。 )领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9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 B、70-80% C、80-90% 10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 2 分,共20 分) 1.?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 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5.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6.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 的预测。 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 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8.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 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 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1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 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行为科学

公文选读试题1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 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 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 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10307经典公文选读

10307 经典公文选读 1.请示的制发有种种规定,在写作时必须依循。简述请示撰写应当遵循的要求。(仅供参考)答: (1)要正确选用文种,以免影响工作的及时处理; (2)要做到一文一事,便于上级机关及时答复或者解决; (3)要避免多头请示,坚持“谁主管就请示谁”的原则; (4)要避免越级请示,以免影响办文效率。 2.简述新闻写作的主要特点。(仅供参考) 答: 新闻写作的五大特点 1、公开性 新闻宣传性文章都是要公开发表的,没有什么保密内容,一般都要向公众公开报道,这样才符合宣传的目的。宣传是动员,激励、鼓励大众的工作,越公开宣传,接受宣传的人数越多,越广泛,就越能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2、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宣传文章的生命,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来不得半点虚伪,新闻一旦失实,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我们写新闻宣传报道必须强调真人真事。即使是一个广告,一篇简报,也不能有丝毫夸大。 3、针对性 写新闻宣传文章,虽然可以面对全体社会成员,但就某一篇文章来说,总是有其特定的读者对象。比如我们《深圳青少年报》中的不少文章,主要是针对学生写的,让学生看的,还有不少文章,对针对广大家长写的,让家长看的。 4、时间性 就是要适应时间性的要求,新闻报道时间性很强,必须做到迅速、及时,适应时代需要,讲究时效。顾名思义,新闻就是“最新的见闻”。如果是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不叫新闻了。发表及时的新闻,能正对上“火候”,既可以避免超前空喊,也不至于放“马后炮”。 5、可读性 写新闻宣传文体,语言要新颖、活泼、流畅、明白,做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这样,读者才会爱读,读了才会受益,如果写得呆板、生硬、罗嗦,那就没有人用心读完它,宣传效果也就大受影响了。 3.在通讯的写作中,应该如何选好典型,确立主题?请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答:(1)把事件放在广阔的背景上来认识和表现 a:新闻时间总是与时代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b:新闻事件与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紧密联系 (2)突出主要线索,写好典型情节 (3)处理好事件和人物的关系,以事带人,写好群像 (4)调动多种技巧,为事件增加色彩 (5)写好情节单一的小故事 通讯往往根据写作对象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从表达方式上说,消息以叙述为主,较少用描写、议论、抒情,通讯则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从语言上来说,消息要求简洁、明

古代公文选读 大纲

《古代公文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1.5学分 执笔者:王永春编写日期:2009年3月 审核者:唐麒审核日期:2009年6月 审批者:任建伟审批日期:2009年7月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古代公文选读》是文秘专业专科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作为对我国古代公文学习、研究和继承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了我国历代的公文选读和古代公文的发展脉络两方面的内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古代公文选读》不仅为了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公文体例,增强民族自信心,也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能力,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继承古代公牍文这一遗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当代文秘专业的建设。 学习本课程,首先要读懂重要的原著或其节录,准确把握原著使用的术语,深入理解其中的观点,然后进一步全面、系统的去了解与研究每部专著、每位公文撰写者思想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公文情况、各种体例和各个体制的源流演变过程,从而在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公文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民族特色;同时,在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对其价值、作用、影响等加以全面的分析评价,然后加以批评的继承。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导言古代公文常识 1)课程内容 (1)古代公文简史 (2)古代公文文种常识 2)教学重点 古代公文文种常识 3)教学难点 古代公文文种常识 第一章先秦公文 1)课程内容 汤誓 秦誓 谏逐客书 2)教学重点 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公文格式、现实意义 3)教学难点 第二章汉代公文 1)课程内容 论积贮疏 论贵粟疏

2)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公文格式、现实意义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公文 1)课程内容 出师表 求自试表 为郑冲劝晋王笺 陈时务表 2)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公文格式、现实意义第四章隋唐宋元金公文 1)课程内容 十渐不克终书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谏迎佛骨表 百官形状奏 朋党论 本朝百年无事扎子 戊午上高宗封事 2)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公文格式、现实意义第五章明清公文 1)课程内容 宁王反咨南京兵部集谋防守 议和虏不便疏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2)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公文格式、现实意义4.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 备 注讲 授 实 验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一古代公文常识 4 2 二先秦公文 4 2

《管理学》模拟试题I及答案

《管理学》模拟试题I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分,每小题1分) 1.甲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30万元,除去固定成本外,该产品每单位成本为4元,市场售价为10元,若要达到6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产销量应为多少? A. 30000件 B.45000件 C.60000件 D. 75000件 2.没有接受过正规管理教育的管理人员,为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依靠的是 A.专业经验 B.技术经验 C.多方面的经验 D.行政管理经验 3.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4.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倡导尊重每一位员工、重视员工权利的思想。这种观念和做法属于: A.公司文化 B.政治手腕 C.经济条件 D.激励理论 5.面对动态变化、竞争加剧的世界经济,管理者必须注意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以便充分理解与熟悉环境,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 A.进行组织变革 B.保护组织稳定 C.减少环境变化 D.推动环境变化 6.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国内经营、毫无国际经营经验的企业来说,最初开展国际经营最容易采取的做法往往是: A.许可证贸易 B.进出口贸易 C.战略联盟 D.直接投资 7.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 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8.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说过:”高层管理人员的首要作用,就是发展并维持意见沟通系统。"在实践中,进行意见沟通需要一定技巧。通常不能采取的技巧是: A. 该告诉职工的全部告诉 B. 让下级明了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C.不要经常称赞下级 D. 要明白上行沟通效率永远不会太高 9.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授权的直接原因在于: A.使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工作 B.充分发挥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C. 让管理者有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 D. 减少管理者自己的工作负担 10.一个生产化学添加剂的小型民营企业,对其销售员采取了一系列的奖惩考核办法,使得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近,该企业领导发现了经营中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伴随着产品销售额的大幅增加,却出现了销售回款额下降的严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以下所列举的各原因中,你认为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哪一个? A.企业用户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B.销售奖惩考核指标设计有缺陷 C.销售员工作责任心显著减弱 D.企业催款人员工作不够努力 11. 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 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 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 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 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 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1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C.状D.签呈 13.《众议员罗永庆等对政府质问书》一文中,“剖判玄黄、震裂天地”一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同异B.叠字 C.比喻D.对偶 14.《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中,“同申义愤,相应鼓桴”一语,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同异 C.对偶D.借代 15.《沪分处为调查日推行军用票情形复四联总处代电》一文中,“奉1230渝秘文印合字5392电”中的“1230”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文书制度,它是() A.干支纪年B.干支纪月 C.干支纪日D.电码代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商周以来使用的君命文书“命”、“令”分别改为() 2

2018年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时所用的上奏文种称( B ) A.上书 B.奏札 C.表 D.题本 2.《天祚帝封金主为东怀国皇帝册》一文中,“碧云袤野,固须挺于渠材;皓雪飞霜,畴不推于绝驾”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排比 B.对偶 C.夸张 D.比喻 3.《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上总管府具保结呈》一文,从文种规范来看,应为( A ) A.呈状 B.呈 C.呈文 D.呈报 4.与“咨”属同一用途的同源公文,在先后相连缀的不同时期成为两个文种的是( C ) A.关 B.移 C.刺 D.咨呈 5.清代从札付文种分化,融汇上级长官行于属下的书札而形成的下行公文文种,称为( D ) A.堂札子 B.中书札子 C.省札 D.札 6.《唐郭丑告身》一文基本部分的起草机构是( A ) A.中书 B.门下 C.尚书 D.秘书 7.民国时期的报告公文,大体上可分为( C ) A.两个类型 B.三个类型 C.四个类型(总结,审查,工作,情况) D.五个类型 8.《财政部为答参议院刘星楠等质问书上复国务院咨呈》一文的

语言特色是( D ) A.浮词赘意 B.贬辞过烈 C.夸张过头 D.貌恭词朴 9.《教育部公布学生操行成绩考查规程的部令》一文的结构是( A ) A.正件和附则 B.正件、附件和附则 C.正件和附件 D.操行和规程 10.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其程式结构上的特点是( A ) A.没有收文者 B.有收文者 C.文句简短 D.首尾呼应 11.报告类型中,侧重于表述作者对本职范围内工作活动主观努力的文种称为( D ) A.综合报告 B.专题报告 C.情况报告 D.工作报告 12.下列文种中属于平行文种的有( A ) A.咨文 B.呈文 C.令 D.签呈 13.下列不属于条例写作特色的是( C ) A.表意周严 B.条理顺畅 C.语气委婉 D.简称规范 14.下列属于决议文种的是( B ) A.布告 B.会议纪要 C.通知 D.公报 15.仅限于国家权力机关(或经授权)用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事项或决定事项的宣告文种是( B ) A.通告 B.公告 C.公报 D.通报 二、多项选择题 1.“启”自唐代以来逐渐定型为陈述政事的准上奏文种,其呈送对象主要有( AD )

质量管理模拟试题

( _至 _ 学年第_ _学期)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课程代码:试卷总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下表对 A.戴明 B.休哈特 C.朱兰 D.石川馨 2. 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3σX围内的概率或可能性约为()。 A.99.73% B.95.45% C.68.27% D.80.25% 3.百万机会缺陷数(DPBO)为3.4,则可以认为达到了()管理水平。 A.3σ B.4.5σ C.6σ D.4.5σ-5.5σ之间 4. 在散布图中,当x增加,相应的y减少,则称x和y之间是()。 A.正相关 B.不相关 C.负相关 D.曲线相关 5. 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中的平均值(x)表示()。 A.数据的分散程度 B.数据X围的间隔 C.数据值的大小 D.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 6. 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 A.朱兰 B.菲根堡姆 C.戴明 D.泰罗 7. 提高工序能力的首要措施是()。 A.减少中心偏移量 B.减少工序加工分散程度 C.增大公差X围 D.增大质量数据分布中心数值 8. 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是()。 A.计量 B.标准 C.质量 D.技术监督 9. 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看,作为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环是()。 A.营销 B.设计 C.采购 D.产品试制 10.产品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是()。 A.内部故障成本 B.外部故障成本

C.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D.鉴定成本 11. 把不同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时,直方图形状为( )。 A.双峰型 B.孤岛型 C.对称型 D.偏向型 12. 汽车用安全玻璃所使用的认证标志是()。 A.方圆标志 B.PRC标志 C.长城标志 D.SG标志 13. 在PDCA循环四个阶段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定成标准、规程、制度的阶段是()。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14.当工序能力指数X围为0.67<Cp≤1时,工序能力等级为 ( )级。 A.特 B.1 C.2 D.3 15. 在计数值控制图中,计算量大、控制线凸凹不平、样本数量不等的控制图是( )。 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C.缺陷数控制图 D.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16. 当技术要求以不小于某一标准值表示时,只需控制加工工件的下限,下列需控制下限的是()。 A.铸件上的沙眼 B.形位公差 C.灯泡的寿命 D.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17. 在计量值控制图中,计算简便,但敏感性不强,不适合于大量生产需要的是()。 A.平均值一极差控制图 B.中位数一极差控制图 C.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 D.连续值一极差控制图 18. 排列图的作用之一是识别()的机会。 A.质量管理 B.质量进步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19. 产品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普遍称为()认证。 A.生产企业 B.顾客 C.经销企业 D.第三方 20. 某厂加工手表齿轮轴,为控制其直径,应采用( )。 A.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B.均值-极差控制图 C.不合格数控制图 D.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在下表对应题 分,共10分) A.设备 B.硬件 C.材料 D.软件和服务 2.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偶然因素的特点是 ( ) 。 A.不经常存在B.影响微小 C.条件不同D.与质量标准相关3.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的特点有( )。 A.样本量固定 B.下控制线不起实际控制作用 C.建立在二项分布基础上 D.上控制线凹凸不平 4.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其中 ( )点的排列分布上有缺陷。 A.点子服从正态分布 B.连续7点中有3点超过2σ线 C.连续7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D.连续 5点上升 5.下述费用中属预防成本的有()。

公文选读 00525 全国2011年7月 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7月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与文章的重要分野之一是() A.字体B.字号 C.程式D.质地 2.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称() A.圣旨B.诏书 C.懿旨D.令旨 3.明代,民众向官府有所告诉,用较小单张纸书写的禀词称(180 ) A.禀折B.禀文 C.禀书D.禀帖 4.清代,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司、道以上高级官署之间使用的文种是() A.移B.关 C.刺D.咨 5.经南宋孝宗皇帝批准,长官判牍写定制为(236 ) A.判依B.判行 C.判可D.判发 6.“檄”为我国古代的() A.互相约束之辞B.军事文告 C.路证D.裁决狱讼公文 7.国民党政府时期,本机关(或系统)内部使用的呈文称为() A.签呈B.呈请 C.呈报D.禀呈 8.民国时期,公文“咨”最基本的稳定的用途是() A.在无统属关系的官署之间行文 B.在不同系统的高级平等官署之间行文 第 1 页

C.在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官署之间行文 D.同级官署之间相互行文 9.根据报告制度,依隶属关系,主动向上级所作的报告称为() A.上复报告B.知照报告 C.报送报告D.专用报告 10.用于发布经济、科研等方面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的文种是() A.指示B.命令 C.指令D.通知 11.清代,凡在京各部院等上呈皇帝的公文称为() A.奏本B.部本 C.通本D.题本 12.根据1912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中的划分,“令”有() A.大总统令、院令、部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处分令 B.策令、委任令、训令、指令、封寄、交片、批 C.申令、饬、训令、指令、处分令、部令 D.告令、院令、委任令、训令、指令 13.北洋政府时期,特任、简任、荐任官的任命状,署名盖印的是() A.大总统B.国务总理 C.国民政府主席D.主管国务员 14.行文对象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文种是() A.决定B.决议 C.议案D.会议纪要 15.限于国家权力机关用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文种是() A.布告B.通告 C.公告D.公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宋代以“札”为名的文种有() A.奏札B.御札 C.省札D.札子奏 E.中书札子 第 2 页

安徽财经大学秘书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本科培养方案

安徽财经大学秘书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本科培养方案 (2014版) 专业名称:秘书学专业代码:050107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秘书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秘书综合素质和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高级文秘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特色与要求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优势学科,重点学习秘书学、文书写作、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以秘书学核心课程教学为抓手,以实践教学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突出“跨学科、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教学特点,培养具有扎实的秘书写作能力与深厚人文底蕴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财经秘书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优秀的政治素养,比较敏锐的政治和政策分析能力。 2.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良好的基础写作、实用写作能力。 4.先进的现代信息观念,收集、检索、处理情报资料能力、档案管理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5.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以及日常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6.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7.良好的组织、协调、宣传、公关和心理疏导能力。 8.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操作办公室自动化系统。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并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士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弹性学制内学生可以选读双专业、双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160学分。

管理学模拟试题

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8.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9.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20.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21.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 A.前者更有效(个人管理) B.后者更有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