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躯体和一颗心灵,正如人们身体健康程度不尽相同一样,人们的心灵也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一种境界,叫畜生界。

畜,是畜牲,生,是生活,所以,畜生的意思,应理解为“像畜一样生活”。畜的特点是缺乏预见性,不担心饮食匮乏会导致饥饿,不忧虑将来某一天会突然被杀掉,凡事完全顺其自然,不知积极应对。猪是畜的典型代表,一个人若只知吃喝拉撒睡,做事缺乏预见性,我们会说,这人真是个猪。

像猪这样的境界,是“畜生界”。畜生界说的不是来世变畜牲,而是活着的时候心像畜牲一样没有预见性,是一种比喻。

畜生界的生命没有预见性,不担心食物匮乏会导致饥饿,当遇到食物匮乏危及生命时,强烈的饥饿感会使生命像饿鬼一样放弃一切道德原则,见什么吃什么,包括吃人。历史多次记载的“民大饥人相食”或“易子相食”(换孩子吃),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心灵处在这种像饿鬼一样的境界,叫“饿鬼界”,显然这也是一种比喻。饿鬼界不是说死后变饿鬼,而是活着的时候就像饿鬼一样遭受强烈饥饿感的折磨。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境界是食物极度匮乏,强烈饥饿感导致的道德体系的崩溃。

饿鬼界有强烈的饥饿,但没有强烈的恐惧。有强烈恐惧的境界,叫“地狱界”。畏罪潜逃的罪犯,害怕被抓,每时每刻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导致心力憔悴的状态,是这种境界的典型。很多犯罪份子不堪忍受恐惧的折磨,最终选择投案自首,说明长期恐惧不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要大于投案自首受到的惩罚。

地狱界说的不是死后下地狱,而是活着的时候,身心遭受强烈恐惧的折磨,如同活在传说的地狱中一样,也是比喻。地下是地壳、地幔,再往下是地核,没有地狱。地狱界是心灵十境界中的最底层、最痛苦境界,讲的是精神领域的感受,不是物质领域的实体。认为物质世界的地下有十八层地狱,是迷信。物质世界有监狱,没有地狱。

(未完待续)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二)

前面说了心灵十境界的畜生、饿鬼和地狱三境界,家人问为么写这些,有何意义?答曰,原因有三,一是近期读书心得,自认为有道理,写下来备忘,二是本月稿件不多,写出来可滥竽充数,三是搞明白心灵各种境界的道理,可帮助别人,也警示自己从内心深处认清是非,避免走错路。

刁娜就走错了路,从警示教育录像片可知,刁娜因挪用巨额公款,内心充满恐惧,在被人发现之前,心已在受着痛苦的折磨,已处在前面讲过的充满恐惧的地狱境界。案发后刁娜身体进入监狱,心灵从恐惧的地狱境界,升到痛苦较轻的畜生境界,可以安稳地吃饭睡觉了。当前全行上下在强调案件防控,案防工作一靠落实制度,二靠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讲明道理,讲明白心灵境界之间转换的前因后果,员工内心自会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正确选择。

言归正传,上回说到,畜生界的生命没有预见性,像猪一样。

生命有了预见性,首先会看到眼前利益,并为眼前利益争斗,这种境界叫“阿修罗”。阿修罗是梵语Asura的音译,意思是“不端正”。因为有了预见性,能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利益,以为别人都看不到,所以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从而表现出愤怒、

傲慢和怀疑。

随着预见性的成长,人们不仅能看到眼前不远处的利益,而且会看到个人的长远得失。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眼前利益争斗,转而将战线拉长,着眼个人未来的胜负。为个人利益奋斗,这样的境界叫“人界”,大部分普通人的心灵应该处在这一境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这种境界的写照。

人界上面是“天人界”,在古汉语里,“天”的第一个意思是“头”,第二个意思才是“头上的天空”。所以,古汉语里的“天人”应是“头人”的意思,现代汉语叫“领头人”或“领导者”。把古文中的“天人”理解成“天上的人”是错误的,会导致迷信。古代没有飞机飞船,古人也没翅膀,天上有鸟,没有人。

“天人界”指的应是领头人的境界,领头人的境界是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考察干部需要德才兼备,普通人不能胜任,需要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道德修养是“我愿意”将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领导才能是“我能够”领导一个团队致力于谋求集体利益。领头人按所领导的团队大小分为不同的级别,下自村长组长,上至总裁总统,下级升到上级去领导更大的团队,需要更高的道德修养和更强的领导能力,这样升上去才能拿得起、镇得住。

每个层次的领头人手中都掌握一定的职权——职责和权力。若不认真履行职责,以权谋私,心灵就堕落到人界——普通人的境界;若对风险麻木不仁,预见不到可能发生灾难,则是畜生境界;若因犯罪而恐惧充满内心,则心灵进入地狱境界。

心灵十境界从畜生说起(三)

前面说了心灵的六种境界,天人境界是领头人、领导者的境界,领头人需要德才兼备,才能拿得起、镇得住。

然而能拿得起,不一定能放得下。德才兼备的诸葛亮能拿得起,但他放不下,所以积

劳成疾,鞠躬尽瘁,五十四岁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假如他能多活几年,三国未必归晋,中国历史或许不是这个样子。

心灵在剩下的四种境界,都能放得下。

一是“声闻界”,通过听别人讲解,得到放下的智慧。放下不是放弃,而是能让心灵摆脱焦虑,得到休息。天人境界的领头人不缺少成就感,但常焦虑过度,缺少幸福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许多衣食无忧普通人也有条件放下个人胜负的焦虑,通过听闻别人讲解,得到放下的智慧,找到幸福感。进入声闻界不需有文化,不需读书,只需能听懂人说话,能听懂道理。

二是比声闻界略高的“缘觉界”,通过自己学习和观察悟出幸福的智慧。缘觉界与声闻界的差别在于,缘觉界的心灵不但能通过听别人讲解得到智慧,而且能通过阅读或对生灭过程的观察,自己悟出智慧。缘觉界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不仅知道读书,而且知道读什么书;不仅能读懂,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分辨是非,能破除迷信,能去粗取精。

声闻与缘觉二境界,都有实现人生幸福的智慧,但没有帮助别人共同幸福的行动。有了行动,即进入“菩萨界”。菩萨是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智慧,萨埵是情感。有智慧才有助人的实力,有情感才有助人的愿望。有实力又有愿望,才会有助人的行动。

助人的行动叫“布施”,布施一词出自《庄子》外物篇,原文为“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意思是“活着不把好东西给别人,死时能含在嘴里带走吗?”。古人把布施总结为三类: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分别代表以财物助人、以方法助人和助人克服畏惧。

菩萨境界的心灵,不仅有实力、有愿望助人,而且已经开始了助人的行动。只是这些行动还不够多、不够圆满,做的足够多,足够圆满了,就是“觉者境界”。

心灵十境界也称“十法界”,是心灵的境界,不是物质的存在。古人认为“十界唯心”,

意思是说这些只是心灵的境界,可见古人并不糊涂。倒是有些现代人糊涂,分不清精神领域的感受与物质领域的存在,闹出许多笑话来。

心灵十境界虽不是物质的存在,也与社会地位无关,但对于生命来说,这些境界,这些痛苦或幸福的体验,都是心灵真真切切的感受。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不是物的和谐,关系的和谐也只是表面,真正的和谐是心灵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只有物质上的富足远远不够,还需更多的社会成员之间互帮互助,达成心灵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人 生 的 最 高 境 界 是 什 么 ? 5条最高境界的人生真谛 1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敢笑天下可笑之人 2圆滑而不世故。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说 的都是真心话 3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别人 4自私的同时可以无私 5抛弃爱自己的人的时候不让对方难过 与时间和宇宙相比人甚至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们的和战争,勾心斗角,名与利对宇宙来说都没什么意义。 管你生老病死,宇宙是不屑一顾的。 人所谓的意义只在人类世界里,才算是“意义”。 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活着就是为了对的起自己的感觉,活个精神充实愉快。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生,但是,我们也不想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死,再渺小的生命也有它存在的权利。既然宇宙是没感觉的,那么就让作为宇宙中的智慧生物来替它感觉他的美吧。 既然活着,就先快乐的活吧!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变得谦虚,知足时,当你知道同为大大的宇宙中小小的地球上的生物或人时,知道我们是平等的,那些耀武扬威的人没什么可牛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时,你不会自卑,而要坚强起来,人生只要快乐足已!! 人人有享受的权利。可是不同思想境界的人能享受到的自己的最高境界又有所不同。那些使你陷入永无止境的邪念,名利的欲望,就是你快乐的吞噬者,无底深渊。你只能对一种欲望贪心些,那就是一切自然给你的,你从心里向往的,可以使你消除烦恼,看清世界,使你不断进取,给你前进力量的一切享受与思考。 对它贪心些有何妨。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你所感觉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不是全部世界,也未必与现实符合。但是,这些恰恰不就是自己的一切了吗。人迷惑在其里,所以,唯心主义才产生了。

唯心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会发现,感觉是多么的重要,他构成了精神生活的世界。刚才说到,贪心些也无妨,就是让你去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然,每个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是不同的,不可强求,只要快乐就好,但是你要审视你寻求快乐的方式和你寻求的快乐是否是正确的。不然,别人会教育你甚至惩罚你)。 发展精神境界要从锻炼你的身心开始。人是物质的。你要使由物质组成的你的器官达到较好的状态。这样你感受和领悟外界的能力才会增强。 首先从肉体开始。要想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先磨练你肉体,使它卓越。 当然也包括你的大脑,大脑产生了你的精神,精神是你大脑的内容,而决不是你的大脑,它也是肉体的一部分。锻炼它会使你变聪明。聪明有利于你领悟精神的高境界,但是聪明不代表你的境界就高,有很多人没有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结果,使自己也仅仅是聪明而已。谈不上有智慧。比如,一些学位很高的人还跟着李师傅练功呢! 精神的质的飞跃,往往在肉体和心理受到很大的磨练后发生。所以,如果你想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那么,我告诉你,世上最值得你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磨练自己。肉体的磨练是为了改变你的心灵,把懦弱,自卑,自私,阴挚,懒惰,虚荣,精神的涣散。。。。。。通通消灭。达到心灵的自由,经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坎坷曲折,名誉金钱权利的诱惑,仍保持一个纯洁,宽容,的平常心。 磨练是手段。享受美好事物是目的。领悟是精神的充电器。在生活中渐渐领悟,珍惜每一次的豁然开朗的顿悟。磨练自己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大师也只是顿悟多些,顿悟之后又与常人无异了。 享受容易得来,通过磨砺而来的更是另人赞许。有些人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似乎没享受到什么甚至还失去了很多,我前面说过人的感受很重要,其实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帮助人,他喜欢这种感觉,他还是享受到了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得到了看别人幸福的“乐”。人是社会动物,不管是什么活动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所以,你有了精神的富足也不要忘记他人。物质上的富人可以帮助穷人,精神上的富翁也可以帮助精神的穷人。达到共同富裕,才是人民的目标啊! 人是相互作用的动物。我们都希望并感激别人的真心的而不是另有目的的帮助。既然是相互作用的,而且,人有很多共性------比如你所希望别人给你的也往往是别人希望你给他的。作为一个积极的乐观开朗的人,

让自己心灵有所感悟的语录

学会如何去珍惜幸福快乐。经历幸福快乐则是为了让你发现痛苦悲伤的存在。学会如何去面对痛苦悲伤。这就是我的样子。无论对谁我多是这个样子,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幸福快乐或痛苦悲伤。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犹如茶一样,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 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更要懂得舍得的真谛,懂得忘记的心灵升华,让精神得到提升,懂得舍得会活得很精彩。学会忘记,懂得舍得。 记得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牢记是一种责任,淡忘是一种智慧。 忘记是一种记忆的洒脱,一种胸怀的和境界的开阔,一种绅士的风度和勇气的超脱,一种对过去和成功的淡然处之,一种对痛苦和忧愁的嘲讽和不屑,一种对人生轻轻松松处世之真谛。

其实,生活的本身就是在于不断地吸取、积累和淘汰。生命是一种过程,一种吐故纳新的过程。就是吸取有道理的,积累应该堆积的,淘汰那些个糟粕。正是因此,人生难免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学会忘记,也就不会记住;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也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所在。我认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仅要学会忘记,更要学会懂得舍得。 忘记是一种风度,舍得是一种智慧。 人要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就必须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够改变的。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忘记是一种心灵超脱的修养,舍得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舍得就是一种绝好的心态;忘记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舍得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若能如此,那么将会是多么的完美和幸福呀!靠得住,实为可贵,珍惜的事务切勿忘记;丢得下,实为应该,废弃的东西应早摒弃。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不敬,牢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忘记自己过去的辉煌和成就,铭记今天的责任。 学会舍得,舍得身外的名利和虚荣,舍得一时的风光和潇洒,舍得诱人的利益和荣誉。只有懂得舍的人,才能获得卓越的成就。

心灵创伤后感悟人生的唯美句子

心灵创伤后感悟人生的唯美句子 当沒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听听自己心中那个坚定的声音,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常常空想,你将做梦;常常行动,你将圆梦。 每天的天气都是不一样的,但每天的快乐都是一样的。你不能决定天气但你可以决定心情。 也许你正为繁重的工作烦恼,也许你正为如山的课业苦闷,也许你正为减肥苦练……我知道,你很累,很想放弃。放弃和坚持不过在一念之间,忍得了寂寞,才能看见繁华。请相信!多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的你没有放弃,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你。 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喜欢你的人给予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自省与成长。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三项特征:正直、智慧、活力。如果不具备第一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

有一条路,人烟稀少,孤独难行。却不得不坚持前行。因为它的尽头,种着“梦想”。 逢人只说三分话,的确是处事方法之一。人际关系在运行时,多少有点保留,总比什么都照直说好。大多数人爱听好话,再好的感情,多是句句话听来都不顺耳,交情自然而然消退,代之于讨厌。人的感情,相当脆弱。有时因为一两句话,可以破坏十一二年的交往,说来 做甚? 读书可以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那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就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个才是真正的读书。 向昨天要经验,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动力。 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刻着两个字“起点”。 皮鞋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禅的最高境界和禅宗的精髓是什么

禅的最高境界和禅宗的精髓是什么? 2011-07-01 01:49:0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心若止水,万物皆空。 禅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就是自然,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的境界!人都有欲望,因欲望的引动长期熏习修炼成为习惯,也就是佛教讲的贪欲!好比一杯水在外界的接触下因缘相合杯子的水就开始摇晃不定!那么我们会认为是水在摇晃,那么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佛教讲颠倒我执就是这个意识!水不会自生摇晃,好比欲望并不是来自自心,而是外界的引动,只要驱除对欲望的执着,守戒行慢慢的通过戒定慧修善行安定内心,内心没有对立善恶是非的对立那么水就会自然恢复平静!与道自然合一也就是现在讲的天人合一,没有境界的境界,因为里外如一自然没有动摇的可能,更没有一个境界可寻因为这是最高的境界!我们会因为外界的欲望引动身心不得自在,为欲望而劳心动神,造成身心烦恼不和谐安定,计较善恶是非不能一心为善安定内心!那样本就是违反了道的自然,也是自然宇宙变化和谐的真实道理!那么要实践就要修善行处水柔居下随缘顺自然之道另身心自在与道相应! 禅的最高境界---心如止水古人尤其是名人,向来盛行谈禅论道!因为,禅可以净化人之心灵,可以感悟人生之真谛!而谈禅的最境界就是-----心如止水。心如止水,简言之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定力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物我两忘,波澜不惊!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住的地方与著名的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金山寺主持是位得道高僧---佛印禅师,苏东坡经常与禅师谈禅论道,时间久了,俩人交往十分密切,感情也很深厚,可谓同道知已!苏东坡才高气傲,自以为参禅有得,他撰写了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中的八风是指人生中的毁誉讥讽等八种情景,他得意地派书童过江送与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便回信一封。苏东坡看完禅师的信后便十分气愤,他满以为禅师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万万没想到禅师的回信竞是带有悔辱性的“放屁”二字。苏东坡乃当时大才巨子,哪里受得了这轻慢与羞辱?苏东坡带着一腔怒火,立刻上山去找禅师理论。可那佛印禅师便笑道站在寺门口相迎。苏东坡便上前质问禅师为何羞辱我?禅师依然笑着看着苏东坡,良久以后,便讲到:“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过江了呢?” 良久后,苏东坡才顿然醒悟!羞得无地自容,是啊,自己不是感觉已经能够心如止水了吗?怎么禅师一个小小的测试就经不住了呢?简直是夜郎自大呀!唉!心如止水,就是要告诫人们,在荣誉面前、在诋毁面前、在苦乐面前、在贫贱面前、在失落面前、在曲折面前、在痛恨面前、在名利面前……都要“宠辱不惊”与心如枯井!! 1

心灵境界

心灵境界 心灵境 界 没有人能准确解释出境界,或者说境界本来就难以解释。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种感觉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要求;境界,是一种心态上的崇高,只可能归属于心灵之中。 清高是一种境界,淡泊也是一种境界;入世是一种境界,脱俗也是一种境界;认真是一种境界,随缘亦是一种境界。

甚至,浪漫是一种境界,稚拙还是一种境界。——当你的心灵容纳下坦诚和博大的时候,你的人生就投靠了某种境界。

读书看戏听音乐,可以步入艺术境界;游山戏水赏闲云,可以领略自然的境界;与人共沐风雨同渡沧桑,破译斑斓的人生,可以升华友情的境界,更可探究活着的境界。因而,境界贯穿并丰腴人的一生。 淡泊的境界,有一种无垠的宽阔,因而是超然于所有境界之上的。对一颗贪婪和充满欲求的心而言,人生的意义是掠夺、占有和享乐。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即使活得富足也只能是远离了境界。 境界不仅仅是人生的标高,境界也是心灵上的圆满和升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无疑这是对境界最完美的点化,是境界之上的境界。

人心是一面镜子,蒙尘的时候,小心揩拭,你就看见心灵的制高点——那是境界呈现的一幕幕风景。那风景人人百读不厌,因为人人皆可身居其中。有一句诗写得极好:灵魂在高处。——这是破译人生境界的全部真谛。 半醉不醉——人生最佳境界。

半醉不醉的人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人,不能苛刻,当清则清,当糊涂则糊涂;对事,不能苛求,当轻则轻,当认真则认真;对情,不能看重,当明则明,当放手则放手;对爱,不能太痴,当醉则醉,当放弃则放弃。 把持希望的人,增加的是信心的质量;一蹶不振的人,遗失的是完整的自我。虚度生活的人,挥霍的是精彩的人生;玩弄感情的人,失去的是真爱的收获。

美的最高境界-境界美.

美的最高境界-境界美 在古人的眼里,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既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也是善与美之源。道之尊,德之贵,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美本就在自然的普遍生命之中,与道德紧密相关,人要欣赏美,就要使自己全部身心与天道自然相统1,也就是说要以天人合1的道德观、生命观和世界观去领略美的内涵和意义。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阐述了为人处事原则,即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才能包容1切,天下就会归从,也才能够长久。表现出人们对天道和永恒的感悟。天地极其广大,覆载万物,人们怀感恩之心,往往把“大”与崇高的境界联系在1起。孔子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赞颂了天地的伟大,也赞颂了尧崇高的人格。这里的人格之美是对自然的1种顺应。周公循天道制作了礼乐,通过礼乐道德教化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义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音乐是天地之间的美妙声音,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这是何等宏大的气魄!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当时的人们都非常重视和遵守礼乐制度,使国家得到大治。审美与伦理道德在天地同1节奏的合奏中实现了统1。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1”,人们就必须要修身养德。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坚守心灵的宁静才能做到静则生慧。待人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包容万物。谦和之美是人生的1种境界,也是做人的美德。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孔子倡导人们做“君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有5美,“恩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里,孔子将美与德等同起来,认为决定美的实质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历史上人们敬天、敬德,提出以德配天,把品格德行的修养看的极其重要。道德的审美观使“比德”成为传统文化中的1个重要特点,即将1事物比拟成1种人的美德,如松象征“正直”,竹象征“节”,梅象征“骨”,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等,强调事物的内涵,凸显了任何美的艺术也离不开道德和伦理原则。纯洁的道德、高尚的勇气、尊严、端庄伴随着无畏、宁静平和的气质,使人感受到神圣的理性之美。不义、妒忌、恶毒、卑鄙而阴暗的心理、目光短浅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古人说:“自制、仁爱以及各种德性,都是理智和纯净,甚至就是智慧本身。” 孔子论《诗》3百,1言以蔽之,说“思无邪”,他赞赏“诗3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合于善的要求。孔子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行,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强调了善的重要。孟子认为君子要仁民爱物,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1道行善,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爱宇宙万物,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古人探求真理和天道、追求崇高境界的精神感动着后人。

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

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 禅师看山水--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转贴) 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宋代吉州青原惟信禅师曾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指禅师),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黑白,指辨识)得出,许汝亲见老僧。”(《五灯会元》) 惟信禅师讲出了修行的三种境界,用现代话讲,即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12世纪中国禅师廓庵所著《十牛图》差可比拟,寻牛、见牛、得牛、忘牛,最后是返本还源、入廛(街市,指凡尘俗世)垂手。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由骆驼而狮子而小孩,亦有异曲同工之味道。(见拙文《精神的三种变形----哲学的超越之一》) 空观是最核心的佛家哲学思想之一。大多数未进入修行的人沉迷于物质实相的戏剧中毫无自觉,见名利是名利,见美人是美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身处“色即是色”的功利境界;而进入佛门后,以空观而见万物皆因缘而生,诸法性空而无实相,因看到了物质实相的无常性而生“出离心”,则见名利如枷锁,见美人如骷髅,“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身处“色即是空”的道德境界;而真正顿悟见性后,能将空观再次观空,在无常、流变中看到当下的永恒性,而能以一种游戏心全然地投入到凡尘生活,“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而臻于“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的审美境界,超越于实相而复归于实相,与第一境界貌似而实有天壤之别。佛陀早期教诲的重点在“小乘法”,强调出离心的培养和个体的解脱,晚年则重点传“大乘法”,强调入世的修行和同体大悲,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日本道元禅师在临终给弟子们教诲即,“是处即是道场”----人生即道场,日日是修行,人是在每日平凡的生活中修证解脱的。新天月有篇文章说修行要达于“完全的漠不关心”(奥修语),从某个角度看是对的,它强调了觉知与观照,没有意识的提升和超越则没有自由;但同样修行要达于“完全的热情投入”,没有热情则没有生命,没有投入则没有生动的体验和成就的喜悦。圆融二者,即为“中道”。“你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任何其他事物,除非你成为这个事物。”(塞斯)奥修曾说过,自由不仅仅意味着从负面里解脱出来,还应该包括发展正向性、建设性的能量。禅不是心如死水,而是活泼泼的、灵动而自在的境界!自由和喜悦应成为检验灵性成长和灵性导师的主要标准。 让我们再看看新时代导师赛斯与修行的三种境界、即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的一些相关的精彩洞见。对于大部分仍沉迷于物质实相、“见色为色”的众生,请看:“一方面你们把生活太当真了,而另一方面,你们并没有足以认真地对待你们游戏般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幻象。它们只存在于物质感官的领域。物质生命并不是唯一规则。你们如此多的能量被用于物质的生产上,以致你们除了感知自己的现实之外,无力再去感知其他现实。你们都如此强烈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物质现实,以致它成了你们所知的唯一的现实。你目前意识的源泉和力量从来就没有物质化过,在我所在的地方,许多甚至还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物质系统存在。物质系统是一个幻象,但你们必须接受它,并试图以你们的观点来理解存在于它之外的多重现实。”睁开眼吧,去看看更广大的次元和实相!对于执迷于顽空、“见色为空”的自命修行者,请听那热切的鼓励,“你们在此是为了帮助意识的巨大扩展。你们在此不是为了抱怨人类的不幸处境,而是当你们发现它不如你们的意时,去用你们所拥有的欢乐、力量和活力改变它;去尽可能忠实和完美地在肉身中创造灵魂。如果成长是你们的伪装的宇宙最必然的法则

心态的最高境界

有一种心态叫无所谓 “无所谓”其实早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这三个字的诠释已经超越了其字面意思本身。当失意的怅惘袭来时,面对痛心疾首的悔恨和遗憾,或许有朋友会劝慰你“别悲观,其实无所谓!”这时,无所谓既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鼓励;当成功的镁光闪耀时,面对纷至沓来的祝福和赞美,你或许会对大家说“这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其实无所谓!”这时,无所谓既是一种谦逊,也是一种淡泊;当平庸的岁月困扰时,面对一事无成的烦恼与无奈,你或者你的朋友可能都会说“世事蹉跎也无必萦怀,其实无所谓。”这时,无所谓既是一种感叹,也是一种自勉。以无所谓的心态处世,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超脱、更自在、更坦然。无所谓的心态是一个人心灵的最佳状态,也是一个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一种看淡世俗纷扰的无所谓心态感受人世问的一切,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牵强,不带任何矫情,不带任何造作,不带任何固执! 无所谓的心态使我们永远处于心灵的最佳状态和精神的胜利状态。无所谓是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谁吃了都会获得生命的回归,心灵的释然,思想的解放。有了无所谓的心态,我们会轻装上阵,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被沉重的包袱压垮;有了无所谓的心态,我们会谦虚低调,无论取得何等业绩,我们都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了无所谓的心态,我们会始终保持平常心。 人生无坦途,在为事业而奋斗的漫长的道路上,要笑看成功与失败。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这样一种豁达的心态:人生重在过程,只要奋斗了,只要努力了,这就足够了,至于是什么样的结果,至于给予的是怎样的毁誉,其实是无所谓的。 无所谓的心态是一种在社会上比较普遍存在的自我解脱、自我释怀的人生态度。很多人在面对和经历人生中某些本来很重要、很值得在意、值得认真对待的事件时,为了对未知不定的某种可能性结果提前给予自慰性认知的调节余地,或为了主观上自我卸除心理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或为了协调别人的认知感受和心理平衡,动辄会发出“无所谓”之类的感叹或感慨——这就是无所谓心态的社会表现。辩证地看,这种无所谓的心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很显然,以积极的无所谓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自己。

领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领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听说过:禅的最高境地是无声;音乐的最高境地是无词;爱的最高境地是无言;生活的最高境地是理解;朋友的最高境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么,是否人的最高境地是心静?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只是试问世间有谁能做到呢?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凡事到达了极致,剩下的只有恰似明月清泉自在怀的静谧! 我们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手握空拳,一无所有地离世而去,并且终将化为尘土。因此我想,我们不必渴求生活的至善至美,凡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我们都可以在平静中欣然接纳,不必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并不影响生命内涵的东西。 我们只需用平和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一切,你就会感到险壑也是滩涂,峻岭也是平原,沧海也是一粟;用宽容的态度,包容一切,虽然你临时蒙冤受屈,但心里坦荡安稳;看待事物,取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什么荣辱得失、沉浮笑骂、是非曲直,一切都能视之等闲。

既然心静如水,那就应该是一汪的水面,平静如镜,没有波涛汹涌,却有思想,他的思想像微澜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前推进,不会聚结在某一处,停滞不前,任其杂草丛生,腐朽变质,他永远是新奇的,充满活力的! 所以说,心静如水是一种奢求,是一种理想,是我们追求的境地。 寻求这样一种状态,纵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却没有惊涛骇浪,虽然有过微波荡漾,涟漪不断,却能逐渐趋向于微波不惊,宁静,淡定。 心静如水,不是消极怠世,也不是躲避现实、漠对人生,而是静水深流,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所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都是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深处真实地出发的,我们只能从生活里去寻找,这样努力的寻找是一种自助和自救,而不是一种自欺欺人。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躲避生活里所有的挫折和风雨,我想幸福就是宁静心绪下深埋的一种感觉吧,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人生中永远的美丽、

心灵的七种境界

心灵的七种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正如雷锋所言:“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我们深知:人只有通过自我净化,心灵才会至高无上。 心灵的第一境界: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要想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孝的内核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才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心灵的第二境界:慈悲之心 有人说,一个社会最大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恃强凌弱不是真本领,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是具有海纳百川的度量、高山仰止的气势。每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是空空而去。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慈悲心,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痛苦,当做切身的痛苦,生起伟大的同情,对需要的人给予救济和帮助。 具有了慈悲之心,才能和他人、社会、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与世界万事万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心灵的第三境界:敬畏之心 人生在世,应该要有所敬畏。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 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能避祸趋福。 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如果每个人都对规则、条律、伦理拥有本能的敬畏,在面对法律、道德、人民、舆论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捆绑”,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道德、党纪国法。 心灵的第四境界:宽容之心 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经世事而做出许多错事,有的尚可挽回,有的无法弥补。宽容自己的过去吧,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心灵的第五境界:平常之心 一个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人生有三原色: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特色定位。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保持较好的心情,就能把名利地位、个人得失置之脑后。只要自己能用平常心对待所得所失,就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就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心灵的第六境界:进取之心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古人言“不进则退”,因为你处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时事逼人,催人奋进。有进取心的人,知难而进,勇攀高峰,从而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时代的强者、时代的楷模、时代的精英。 心灵的第七境界:和气之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我对和谐两个字的理解是:“和”就是我爱你、你爱我,和睦相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谐”就是让你说话、让我说话,让人们说出心里话,彼此消除误会,互相了解,增进团结。家庭和谐,万事称心;单位和谐,工作效率高;国家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进步文明;人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 1、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没有了,就会变的,缘份也是。想谈恋爱的人都应该更勇敢些、更坚强点,不能因为害怕伤害就干脆不去爱了。喜欢一个人,何必在意谁先说出口。想跟一个人牵着手一直走下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这样美丽的心情,难得一见。所以,一但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的把握…… 3、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有一种幸福叫守候;有一种智慧叫低调;有一种选择叫放弃;有一种明白叫糊涂;有一种心态叫包容;有一种快乐叫简单;有一种美德叫微笑;有一种幸福叫珍惜;有一种美丽叫自信;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真情叫关爱;有一种温暖叫感恩;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4、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进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计策,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5、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处。别在无关的人与事上费尽心机,别在小处微利上计较太多,让心沉淀,静心做事,常心为人,修炼人格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实力,赢得属于自己的机遇和尊重。 6、【人生快意朋友干杯】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没有友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7、突然很想回忆,记忆中已有的别离。忘了从何时开始,身边的人已渐渐远去。午夜梦回,还是会记起一些即将消失的记忆。不是为了记起而记起,也不是为了忘记而忘记。被时间封印的东西,也只有时间能够解印。其实,为了忘记却可以反复记忆;为了想起,却不能够找回曾经的记忆。确实是如此吧! 8、陌上花已谢,空遗缱情对斜阳。人生没有苦难,只有经历。好多事,你要觉得累,那就真累,你要不当回事,也就不那么回事了。生活苦不苦,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自己喜欢,苦便不是苦,而是带着汗水的甜。 9、如果,如果你可以在友爱的包容下,随意的哭泣,随意的发脾气,随意的穿着,随意的说话,随意的把自己最最脆弱的一面发泄出来……他/她不会轻看你,不会因此骂你没有出息,不会觉得你没有本事,不会给你压力,只会默默地看着你,聆听,微笑……你该多么幸福! 10、【8则爱情公式】:①气你+逗你=喜欢你;②学你+跟你=暗恋你;③疼你+顺你=想追你; ④想你+念你=爱上你;⑤追你+顺你=想娶你;⑥疼你+骂你=在乎你;⑦烦你+不理你=想甩你;⑧尊重你+关心你=已分手。 11、淡定,非因彻悟,而是明白了,注定有些事,无能为力。在时间里呆得久了,各种跟头摔遍了,对生命热情的释放,就有所保留了。那些越来越淡定的人生,何尝不是另一种苍老?当还有事情能让你抓狂,享受当下已剩不多的青春吧。不要担心,我们都在不安中长大。生活的味道,就是世事难料。 12、人之所以烦恼,大多是因为看不开、放不下、忘不了。(mo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8968196.html,)看不开,是因为过于执着,执着于某个人、执着于某件事,画地为牢,自己囚禁了自己;放不下,是因为把某些东西看得太重,什么都想拿,什么都想要,不愿丢,不想舍;忘不了,是因为把回忆养成了习惯,把故事当成了生活,时光走过来了,心却还在原地。

肖然著作《七种体型隐藏的心灵密码——身心能量整合的秘密》第4章

第六章和平型:我不重要 和平型是最有人缘的人,因为她们总是在“无怨无悔的”地为身边的人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们不希望身边的人有冲突,有矛盾,她们总是以自己的行动换取身边人的和平。她们是贤惠的妻子和任劳任怨的母亲。对她们来说,孩子很重要、爱人很重要、父母很重要……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她们可以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却唯独忘记了自己也很重要!他们的情绪被压抑得很深,她们不断为别人付出,内心却总是觉得很委屈。因为那个付出的背后,有着深切的渴望:请你爱我! ◆李萍的故事 ◆向心胖——和平型的外在表现 ◆我不重要——和平型的内心世界 ◆自我调节——如果你是和平型 ◆李萍的故事 李萍是我在上海开课时遇到的学员。我记得那年夏天特别的热,课程的前期推广不是很顺利,所以我在开课之前加了一场沙龙活动。李萍当时被朋友邀来听沙龙,我对她有些印象,是因为在上海人多半喜欢穿颜色丰富的衣服,而她却一袭黑衣。她一开始对我讲的内

容没怎么在意,但后来我现场讲解了几位学员的身体和行为模式的关系之后,她有些入迷了。我在沙龙中很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学员上来,看着他的后背(插图1),然后说出他的家庭关系、童年经历、行为模式等等。这个环节通常很能吸引人,我说的准确程度让当事人瞪大了眼睛,也让台下的人啧啧称奇。有人形容我像个算命先生,其实我只是读出了身体上的纪录而已。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种太过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但如果这样做能够引起人们对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的兴趣,那么充当一下算命先生也没关系。 在我讲解了几个学员的身体之后,我注意到她似乎很想上来试试,但又还有点犹豫。我知道,对于像她这样第一次接触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的人来说,这种切入内心的方式可能太快、太不可思议了。她最后还是决定现场报名来参加初级班的课程,她的朋友说她之前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心理咨询,她虽然不是很明确自己的问题,但一直希望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对各种心理治疗的技术都保持着学习的兴趣。有心理咨询基础的学员学习我的疗法,既有好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好处在于他们对人的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讲的理论部分会接受的比较快,但也是他们的不利所在,因为他们对于心理过于理智化的思考,使得他们对于自身感觉和情绪的隔离比一般人多。 正式上课那天,李萍还是穿着一件黑衣服,虽然是宽松式样的,仍掩不住她腰上的赘肉。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情

为人的最高境界

处事之道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 正如"平平淡淡才是真"。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淡看人生,善待生命 3、淡泊明志,莫为名利遮望眼 4、减少心欲,满足心灵 (三)"俭"字诀 不懂得"俭"字的人,不知道如何成功,任何成功的事业都在于点滴的积累;不懂得"俭"字的人,只会丧失成功,过分的骄奢多败人品质。"俭以养德",为人做事之良训。 1、从节省生活费开始 2、"穷大方"不可取 3、谨防变态的节俭:吝啬 4、欲路勿染,俭以养德 (四)"自"字诀 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给自己一点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闯,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 男儿立世,自己拍板! 1、自强自立,与成功有约 2、独品人生百态 3、用自我来挑战权威 4、自信--任你东南西北风 (五)"礼"字诀 生在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有礼之人会做人,有人缘,多朋友。有礼之人会做事,注重形象,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 1、以礼待人 2、彬彬有礼,礼多人不怪 3、注重礼仪着装,给人良好印象 (六)"正"字诀 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做一个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疾贤防能,与成功无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嫉妒乃方正之人之大忌 3、不做欺心事,本身是一种愉悦 二、形象塑造字诀 --教你品格高雅 (七)"志"字诀 给自己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希望转动地球。 给自己的人生立个志愿,树个目标,树个偶像,脚踏实地,成功的意识需要培养,先立志,再与成功约会。 1、度德量力,以志立身 2、先立志,有志就有希望 3、培养成功意识:立志为王 4、树立偶像,改变自己 (八)"时"字诀 做人要惜时,做事要守时。塑造自己的形象,现代人离不开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守时、惜时、不拖延。切记:时间就是金钱。 1、一秒值万金 2、别漠视业余时间 3、盗窃他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4、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 (九)"勤"字诀 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最短途径是勤奋。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勤字当头,苍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 1、成功的最短途径:勤奋 2、多一些努力,多一些机会 3、勤于行动,胜于勤说 (十)"实"字诀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一个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 1、敬业,实干家的成功保障 2、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 3、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爬不上成功的梯子

用心灵赢得心灵

用心灵赢得心灵 铜山实小董雪伟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务必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我校的董雪伟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典范,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她深感一个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最差的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班上有个叫李家乐的学生,五年级从下面乡镇转过来,学习基础特差,董老师了解到这个同学的父母都在做生意,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他的学习。根据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给他调整了座位,指定专人帮助他学习,然后再和家长沟通思想,要求家长经常打电话和老师及时联系,每天晚上让孩子做完作业拍照片发给董老师,老师单独检查他的作业,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作业潦草的坏习惯。再根据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经常鼓励他发言回答问题,使他对学习有了自信心。一有时间董老师就和他谈心,跟踪了解他的进展。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各方面取得了好成绩。 二、用激励激发潜能。 在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她一向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她在每个学生的数学书第一页设立了一个“荣誉版”专栏,凡是学生有好的表现,例如;课堂上发言积极,坐姿端正,书写整洁,给同学讲题。。。。。任意一项就为她加一颗星星,一周一小评,10颗星换一本本子,20颗星换一张奖状,一学期一大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总结一下本学期中得星次数最多者被评为“数学之星”奖状,以表扬鼓励。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董老师班的纪律特别好,课堂特别安静。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特别浓厚。 三、以平等的爱“打到心灵深处" 爱学生,就务必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务必把自我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六(11)班有个学生叫郭家易,此人生得五大三粗,易怒,控制力极差,因为从小父母车祸双双遇难,使他没有安全感,脾气极度恶劣,在班集中始终没有交上知心朋友。当同学们向我投诉他和同学打架时,他还洋洋得意地望着我,似乎在说:“要打要骂我都不怕。”该怎样办呢?我沉默着,思考着:不能给他司空见惯的责骂与惩罚,他早以习惯,那样起不到作用的。于是,我轻描淡写地对同学们说:“老师相信他不是有意的。”同学们都不满意我的说法,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清晰地看到:应对愤怒的同学,他的眼中充满了惊讶和感激,脸色变得羞愧起来。放学后,我把他轻轻地叫到跟前,还没开口,他竟主动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会给对方道歉。”从此以后,他变了,经常能够看见他与同学们友好地交谈;能听见他清脆的笑声;能够看见他搞卫生时用心

庄子的心灵和谐境界探析

庄子的心灵和谐境界探析 庄子以“道”为理论渊源,以“齐物”为得“道”的关键,将自己追求的“才全”至“逍遥”的心灵和谐境界与“无为”的四种修心方法相结合,从心灵视角宣扬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并融会贯通于“道”家文化,展现了他的心灵智慧。 标签:庄子;心灵;和谐;意义 和谐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化所遵循的精神价值。在先秦战乱的百家争鸣时期,儒、墨、法、道等各学派的和谐思想都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心灵和谐是庄子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庄子》作为国学文化的重要典藉,集中展示了庄子的心灵和谐思想。 一、庄子心灵和谐境界的基本内涵 庄子追求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自得的心灵和谐境界,主要包括“才全”之境和“逍遥”之境两个层次。 (一)“才全”之境 庄子在《德充符》〔1〕中对“才全”的阐述是,“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生死存亡,贫富差距,贤与不肖,寒暑交替等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的规律,如同日夜交替,而人的智慧却无法窥见它的始源。所以不足以让它们扰乱我们心灵的平和,不至于侵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心灵保持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快乐,就能使心境如日夜一般无间断的与万物融合在春天般的气息中,使心灵和外物和谐感应,这就叫做心性完美无缺。在这里,庄子让我们遵从心灵的本性,忘掉贵贱、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生死这一切纷扰的外物,保持心境的虚无和空明,并持之以恒,致达“才全”之境。 要达到“才全”需要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知”,知而心无所畏惧;其次是“忘”,忘而心清明虚无;最后是“容”,容而心安适和谐。 “知”是指,知道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源于自然天成,而有限的人类智慧无法打破不亘的自然规律。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大自然,会使人内心迷乱,偏执,所以我们在行为上顺应自然,但在心灵上可以无所畏惧,不让变化的万物侵入内心深处,扰乱心灵的本真。因此,我们要“保始”和“守宗” 。所谓“保始”,即“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德充符》)〔2〕保持本始之天性者,无所畏惧。所谓“守宗”,即“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德充符》)〔3〕深知不能凭借,依赖外物,心灵便能顺应外物的变化但不受外物的变化而改变,仍保守其自然之性。 “忘”包括“忘物”、“忘情”和“忘己”。庄子认为天下、是非、得失、荣辱、

做人的最高境界,闹市闲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闹市闲人 王亦兮2020-09-05 22:42:08 久处于闹市,羡慕李商隐“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闲趣生活,也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生活。 忙惯了的人,闲不下来,静坐片刻便会浑身不舒畅。 而说起“闲人”,给人的印象也是好吃懒做。 其实不尽然,能在闹市中做一回闲人,也不枉在这人世间走一遭。 汪曾祺回家,需倒一次公交。时间久了,认识了站台对面的一位老人。 老人七十多岁了,戴一副眼镜,眼神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显得浑浊,反倒如孩童般清澈。老人嘴角常挂着笑,厚厚的嘴唇,一副长寿相。任汪老阅人无数,也免不了与之亲近几分。

老人并非孤身一人,有家,有老伴,有孙子,儿子是一钢铁厂的车间主任。老人说,跟家人一起生活“乱”,一个人挺好的,也不喜与亲戚来往。儿子有空了带上两包点心来看看他,聊聊家常。女儿和儿媳隔段时间会过来拆洗被褥。 老人生活也极其简单。不种花也不遛鸟,得空了就在门口石墩上一坐,抱着膝盖看人来人往。早起扫屋子,扫门前人行道,完事后吃干馒头配咸菜,渴了就喝白开水。老人的饮食很单一,每顿吃上一碗炸酱面。面是自己买面粉擀的面,面上只浇炸酱,一顿能吃半斤面。日日如此。 老人经历过开国大典,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运动。岁月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十年如一日,每天扫地,吃面,一个人安静生活。 汪老感叹说:“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说他是一个活庄子。

庄子所追求的,是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从而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他认为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 无怪乎汪老称老人家为活庄子,身处于闹市,却能偏安一隅。有家而不与其亲近,历经岁月而不受其扰,逍遥于闹市之中,活脱脱的一个“闲人”。 古往今来,有人闹中取闲,亦有人苦中取闲。 那日,李商隐到深山中寻找一位僧人,几经周折,在一处茅屋中见得僧人。此时,深夜降临,僧人在屋中独自敲磐诵经。李商隐见僧人独处深山,而未怠佛事,对佛的虔诚可见一般。她安静地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心中顿生清明,红尘之事,似乎与她再无瓜葛。 僧人佛事完毕,李商隐进屋与僧人交谈,只见僧人悠闲地依在一只藤条做的手杖上,没有因着生活的清苦而有丝毫的影响。居清贫仍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