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

宏观

宏观
宏观

二.画图分析

1.如何用图示的方法解释挤出效应

画图!

答:挤出效应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市场利率提高,挤占私人投资支出,引起私人投资支出减少的现象。

假设只有居民户和企业两部门时,初始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分别I和S,当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相交于E0点时,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此时利率为r0,投资和储蓄水平相等为I0,消费为Y-I0。

当政府购买增加△G时,假设税收水平不变,政府通过发行公债为政府增加的开支融资,这时国民储蓄减少(因为政府的收入没有增加而支出增加了,所以政府储蓄减少了,这使得总的国民储蓄水平下降了)假设政府购买水平的变化不受利率的影响是一个固定值△G,那么国民储蓄水平的下降使得储蓄曲线向左平移了△G。政府开支的增加如果不是通过增加税收,那么他就必须通过向公众贷款来筹集资金,这就挤占了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增加了企业筹资的难度,使得市场利率提高了,居民储蓄增加来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消费减少。

资本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达到新的均衡点E1。这时利率提高到了r1,而投资水平下降到了I1,投资减少了△I。投资的减少量和消费的减少量恰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2.用收入支出模型说明三部门的总需求与均衡收入

3.存货调整机制p107

产品市场均衡的调整AD=Y

4. 货币供求是如何趋于均衡的?P141

5.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用图分析储蓄率提高对稳态增长率、人均收入和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

三.简答!

1. 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结合图)

答: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需求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它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在失业率很高并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通常把引起通货膨胀的成本方面的原因归为两类,一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此外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源于三种效应: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以及汇率效应。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简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

2.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和传导机制

工具:

收入: 税收T ; 公债

支出:转移支付Tr ; 政府购买G

传导机制:1.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

。。。。。。

2.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货币政策

。。。。。。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主要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学派。两者的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认为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

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认为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分歧: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3)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前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为此试图证明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完全信息出发论证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新一代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不满足于此,又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财政政策分析中,得到了财政政策也无效的命题。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这种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重要。

5.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原始附加预期理性预期

6.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求出于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

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

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比例所得说、名词解释有、课本p122)

四. 论述

用IS—LM曲线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自动调节过程P148

五.计算(乘数或者IS-LM模型)

第六章的4、5题

4、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8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1)解:由题意知

Y=C+I+C C=100+0.8Yd Yd=Y-T+TR T=250 TR=82.5

所以均衡收入为Y=1080

I=50 G=200

(2)投资乘数αI=1/1-c=5

政府支出乘数αG=1/1-c=5

税收乘数αT=-c/1-c=-4

转移支付乘数αTR=c/1-c=4

(3)若达到充分就压的水平,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为120,若增加政府购买ΔG,则ΔG=ΔY/αG=24;若减少税收ΔT,则ΔT=ΔY/αT=30;平衡预算乘数为1,故需要同时增加120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5.解:现在考察比例收入税作用。假设第4题中的税收函数改为T=0.25Y。

(1)求均衡收入。

(2)求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成熟。

(3)假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200,试问: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固定税);(c)增加政府购买或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1)由题意知

Y=C+I+C C=100+0.8Yd Yd=Y-T+TR T=0.25 TR=82.5

所以均衡收入为Y=1040

I=50 G=200

(2)政府购买乘数αG=1/[1-c(1-t)]=2.5

税收乘数αT=-c/[1-c(1-t)]=-2

转移支付乘数αTR=c/[1-c(1-t)]=2

(3)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为160,若增加政府购买ΔG,则ΔG=

ΔY/αG=64;若减少税收ΔT,则ΔT=ΔY/αT=80;平衡预算乘数为0.5,故需要同时增加32 0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第七章的6题

6、假定某社会消费为C=200+0.75(Y-T)

投资函数I=150-6r

政府购买G=100

税收T=100

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

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2)求解均衡利率r与收入Y。

(3)现在假定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5)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1)由题意知:

Y=C+I+G

C=200+0.75(Y-T)

T=100

G=100

所以IS曲线方程为I=150-6r

Y=1500-24r

由题意得:

(M/P)d=Y=100r

M=1000

P=2

所以LM曲线方程为Y=500+100r

(2)联立IS、LM曲线方程

Y=1500-24r

Y=500+100r

得r=8.1

Y=1310

(3)物价水平由2上升到4,(M/P)d由500下降到250,LM曲线变为Y=250+100r IS曲线不变,联立IS、LM曲线方程,得r=10.1 Y=1260

(4)政府购买乘数为1/1-c=4,所以IS曲线会向右移动△G*4=50*4=200

根据题意,c=0.75,b=6,k=1,h=100

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γG=1/(1-c+bk/h)=1/(1-0.75+6*1/100)=100/31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G*γG=50*100/31=5000/31,变成161.3,带入LM曲线方程得均衡利率为r=9.68

(5)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200,LM曲线向右移动100个单位,货币政策乘数为

β=1/(1-c)h/b+k=1/(1-0.75)100/6+1=6/31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M/P)β=100*6/31=600/31,变成1329.35,带入IS曲线方程的均衡利率为r=7.1

第八章的6、7题

6、考虑这样一个经济:消费函数C=200+0.75Y,投资函数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L/P=Y-100r,货币供给量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出总需求方程。

(2)如果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IS-LM模型会作如何调整?总需求会如何变化?

(3)如果政府增加购买一批军备物资,总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动?

解:(1由产品市场的均衡得:

Y=AD=C+I=200+0.75Y+200-25r

0.25Y=400-25r

Y=1600-100r…IS方程

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Y-100r=1000/2=500

Y=500+100r…LM方程

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1050 r=5.5

总需求方程反映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为一变量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为:

Y-100r=1000/P,即Y=1000/P+100r

将其代入IS方程,消去r得:Y=800+500/P…总需求方程

(2)如果价格水平从2上升到4,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Y=100r=1000/4=250

Y=250+100r…LM方程

将IS、LM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925 r=6.75

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在名义货币量保持不变时,实际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国民收入或产量减少,利率上升。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不变,总需求(国民收入或产量)会沿着总需求曲线而减少。

(3)政府增加一批军备物资,意味着增加了政府购买支出的量,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总需求增加)

7、如果一个经济体系有以下方程:C=90+0.9Y,I=900-900r,L/P=0.9Y-900r,M=900,P=1。

(1)求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

(2)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

解:(1)由产品市场的均衡得:

Y=AD=C+I=90+0.9Y+900-900r

0.1Y=990-900r

Y=9900-9000r…IS方程

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0.9Y-900r=900/1=900

Y=1000+1000r…LM方程

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1890 r=0.89

(2)总需求方程反映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为一变量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为:

0.9Y-900r=900/P,即Y=1000/P+1000r

将其代入IS方程,消去r得:Y=990+900/P…总需求方程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导致的消费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在0和1之间。

3.古典二分法:经济学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

4.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

5.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6.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7.摩擦性失业:由于寻找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8.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指利率极低时,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这时,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需求的货币政策因无法降低利率而失效

9.经济周期:经济围绕长期增长趋势交替的出现经济扩张和紧缩的循环往复的现象

10.功能财政: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为赤字,而不应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实施。

1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二、简答题

1.收入支出模型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2.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为什么说债券价格与利率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调节着投机性需求?

4.如何用图示的方法解释挤出效应

5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

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主要分歧?

7.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8.生命周期论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是怎样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

9.简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

10.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11.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来治理经济衰退和萧条?

三、计算题第六章的4、5题

4、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8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1)解:由题意知

Y=C+I+G C=100+0.8Yd Yd=Y-T+TR T=250 TR=82.5

所以均衡收入为Y=1080

I=50 G=200

(2)投资乘数αI=1/1-c=5

政府支出乘数αG=1/1-c=5

税收乘数αT=-c/1-c=-4

转移支付乘数αTR=c/1-c=4

(3)若达到充分就压的水平,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为120,若增加政府购买ΔG,则ΔG=ΔY/αG=24;若减少税收ΔT,则ΔT=ΔY/αT=30;平衡预算乘数为1,故需要同时增加120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5.现在考察比例收入税作用。假设第4题中的税收函数改为T=0.25Y。

(1)求均衡收入。

(2)求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200,试问: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固定税);(c)增加政府购买或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解:(1)由题意知

Y=C+I+G C=100+0.8Yd Yd=Y-T+TR T=0.25 TR=82.5

所以均衡收入为Y=1040

I=50 G=200

(2)政府购买乘数αG=1/[1-c(1-t)]=2.5

税收乘数αT=-c/[1-c(1-t)]=-2

平衡预算乘数αB=1-c/[1-c(1-t)]=0.5

(3)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为160,若增加政府购买ΔG,则ΔG=

ΔY/αG=64;若减少税收ΔT,则ΔT=ΔY/αT=80;平衡预算乘数为0.5,故需要同时增加320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第七章的6题

6、假定某社会消费为C=200+0.75(Y-T)

投资函数I=150-6r

政府购买G=100

税收T=100

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

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2)求解均衡利率r与收入Y。

(3)现在假定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5)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曲线会移动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1)由题意知:

Y=C+I+G

C=200+0.75(Y-T)

T=100

G=100

所以IS曲线方程为I=150-6r

Y=1500-24r

由题意得:

(M/P)d=Y=100r

M=1000

P=2

所以LM曲线方程为Y=500+100r

(2)联立IS、LM曲线方程

Y=1500-24r

Y=500+100r

得r=8.1

Y=1310

(3)物价水平由2上升到4,(M/P)d由500下降到250,LM曲线变为Y=250 +100r

IS曲线不变,联立IS、LM曲线方程,得r=10.1 Y=1260

(4)政府购买乘数为1/1-c=4,所以IS曲线会向右移动△G*4=50*4=200

根据题意,c=0.75,b=6,k=1,h=100

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γG=1/(1-c+bk/h)=1/(1-0.75+6*1/100)=100/31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G*γG=50*100/31=5000/31,变成161.3,带入LM曲线方程得均衡利率为r=9.68

(5)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200,LM曲线向右移动100个单位,货币政策乘数为β=1/(1-c)h/b+k=1/(1-0.75)100/6+1=6/31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M/P)β=100*6/31=600/31,变成1329.35,带入IS曲线方程的均衡利率为r=7.1

第八章的6、7题

6、考虑这样一个经济:消费函数C=200+0.75Y,投资函数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L/P=Y-100r,货币供给量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出总需求方程。

(2)如果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IS-LM模型会作如何调整?总需求会如何变化?

(3)如果政府增加购买一批军备物资,总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动?

解:(1由产品市场的均衡得:

Y=AD=C+I=200+0.75Y+200-25r

0.25Y=400-25r

Y=1600-100r…IS方程

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Y-100r=1000/2=500

Y=500+100r…LM方程

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1050 r=5.5

总需求方程反映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为一变量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为:

Y-100r=1000/P,即Y=1000/P+100r

将其代入IS方程,消去r得:Y=800+500/P…总需求方程

(2)如果价格水平从2上升到4,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Y=100r=1000/4=250

Y=250+100r…LM方程

将IS、LM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925 r=6.75

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在名义货币量保持不变时,实际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国民收入或产量减少,利率上升。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不变,总需求(国民收入或产量)会沿着总需求曲线而减少。

(3)政府增加一批军备物资,意味着增加了政府购买支出的量,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总需求增加)

7、如果一个经济体系有以下方程:C=90+0.9Y,I=900-900r,L/P=0.9Y-900r,M=9 00,P=1。

(1)求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

(2)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

解:(1)由产品市场的均衡得:

Y=AD=C+I=90+0.9Y+900-900r

0.1Y=990-900r

Y=9900-9000r…IS方程

由货币市场的均衡得:

L/P=M/P

0.9Y-900r=900/1=900

Y=1000+1000r…LM方程

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Y=1890 r=0.89

(2)总需求方程反映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一般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为一变量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为:

0.9Y-900r=900/P,即Y=1000/P+1000r

将其代入IS方程,消去r得:Y=990+900/P…总需求方程

宏观金融100个知识点

宏观金融一百个知识点总结 1、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稀缺的货币和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借款人手中,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具体提供以下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简答题:如何理解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为什么这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股经背离(即宏观经济向好,而股票市场却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央行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2、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3、按金融资产发行和流通特征可以划分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理解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 (2)什么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 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它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上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并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 2、套期保值者是指利用金融市场转嫁自己所承担风险的主体。套利者则 是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来赚取无风险利润的主体。 3、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 司具有保险支付的可预测性,其保费收入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人寿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可以最求高收益的项目,主要投资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证券上。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所承保的财产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资金运用上侧重资金的流动性,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4、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货 币市场的广度是指货币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深度是指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货币市场的弹性则是指货币市场在应付突发事件及大手笔成交之后价格的迅速调整能力。 5、同业拆借市场是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也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 6、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证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再回购协议, 约定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买回同一笔证券的活动。逆回购协议是指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其所买入的证券。 360 100 ?? 回购价格-售出价格 回购利率=% 售出价格距到期日天数

最新全球经济失衡的宏观调节机制研究

全球经济失衡的宏观调节机制研究

全球经济失衡的宏观调节机制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陷入持续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宏观调节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均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财政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调节机制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陷入持续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一方面表现为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随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虽然在整体上仍然能够保持动态均衡,但是其静态失衡状况却趋于严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节已经是势在必行。然而,如何对当前的这种全球经济失衡状况进行调节呢?对于这一问题,各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宏观调节机制进行研究。

1 全球经济失衡的财政调节机制 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微观机制来实现的:第一,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有CA=x-M=S-I,这表明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进而影响经常项目收支,我们将其称之为财政政策的储蓄——投资效应;第二,从吸收分析法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等于总产出与总吸收之差,即CA=Y-A,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总产出和总吸收,进而影响经常项目收支,我们将其称之为财政政策的产出——吸收效应。下面我们分别对财政政策的这两大效应进行分析,以说明全球经济失衡的财政调节机制。 1.1 财政政策的储蓄-投资效应 在跨时预算约束条件下,政府支出是暂时性增加还是持久性增加,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形对财政政策的储蓄-投资效应进行分析。如果政府支出是暂时性增加;而在跨时预算约束条件下,政府暂时性支出增加必定以增加税收为前提。假设第一期政府支出G1和税收收入T1等量增加,第二期政府支出G2和税收收入T2保持不变。从跨时消费模型可知,由于税收增加将导致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暂时减少,因此第一期消费C1也将随之下降,但幅度没有T1上升那么大;这是因为税收的暂时性增加意味着可支配收入暂时下降,所以试图维持稳定消费的家庭将在税

PFC参数设置

PFC中如何根据宏观参数来确定细观参数,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不断的调整细观参数,以和宏观性质大体一致。PFC中颗粒和粘结体的相关参数与通常意义上的宏观参数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试验(单轴、双轴),根据数值试验的结果,获得与材料宏观性质的大体一致的细观参数。例如:岩体材料,我们知道其GSI,UCS等宏观参数,根据Hoek-Brown强度准则,可以得到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岩体峰值强度曲线。在给定的一组细观参数情况下,通过PFC进行不同围压情况的下的双轴试验,获得一组围压与峰值强度的关系,与通过宏观参数确定的HB强度包络线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能反应岩体细观力学特性的一组参数。 在选择细观参数有以下几点原则共大家参考: 1、材料的初始杨氏模量与接触刚度呈线性关系;平行粘结的采用将增加接触的刚度,接触粘结则不会; 2、材料的泊松比与试样的几何形态以及切向接触刚度与法向接触刚度的比值相关; 3、材料的峰值强度与摩擦系数、粘结强度有关,如果只给定摩擦系数,材料将表现处一种塑性特征或者是较缓和的软化特征;当粘结强度增加,材料的峰值强度提高; 4、当围压(侧向压力)增加,摩擦强度的贡献相对粘结强度的贡献来说要大,因此,在高围压情况下材料的塑性(延性)特征更明显; 5、如果采用接触粘结,在峰值强度后的加卸载过程,弹性模量的相对于初始值只有稍微的降低。如果采用的是平行粘结,加卸载过程中随着应变的增长模量将降低,当平行粘结破坏后材料也将相应出现累积损坏破坏; 6、当平行粘结的刚度与接触刚度的比值增加时,在应变增长的过程中,材料损伤破坏的速率将增大; 7、如果强度给定的是一个均值和方差而不是一个值,那么峰值更加扁平和更宽;对于一个初始密度较大的试验在峰后体积的增加更明显8、我们在任何水平的应力条件下给定材料的粘结,在施加剪切应力前平均应力可以增加或者减小,在某个特定的应力水平下建立粘结的影响主要是将使接触力和内部能量出现自锁现象。这将影响材料的特征,这种影响的本质在HOLT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 另外推荐两篇文章,相信对你们PFC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1,Formul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Distinct Element Model Part I. A Scheme to Detect and Represent Contacts in a System Composed of Many Polyhedral Blocks 2,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heavily jointed rock slopes using PFC2D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出自第三单元) 答:1、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2、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比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2)、论述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出自第二单元) 答:在统计中,总需求=总供给=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在排除一切外在因数时,某人的支出总会成为某人的收入. 假如指的价格含义是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那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可理解为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可理解为通货紧缩. 试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出自第五单元) 答题要领: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两个方面来解释。(主要是要说明财政政策的工具,并对每一种政策工具做简要的解释)问答题 答: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西方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

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1 热物理学及研究对象的特征 2 宏观和微观描述方法 3 热力学 4 统计物理学 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关系

1. 热物理学及研究对象的特征 ?热物理学 热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现象、热运动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它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共同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热运动:组成物质的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热学研究对象的特征 热学研究的是由数量很大很大的大数微观粒子所组成的系统,宏观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都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热运动中 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热运动-----决定了宏观物质的热学性质

特征 ?热现象是众多微小粒子群体运动,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运动,但是宏观上又表现出一种集体效应; 1mol物质中就有6.02×1023个分子,确定性和必然性是由众多的偶然性统计平均的结果 ?宏观过程与微观运动的时间尺度相差悬殊 测量是一种统计平均 ?热现象多伴有较复杂的能量转化 ?热学过程具有方向性 2. 宏观和微观描述方法 例: 从力学可知,若方形刚性箱的光滑底面上有n个弹性刚球。 任一球在任一时刻的位置与速度可列出6个方程。n个球就有6n个方程。

例: 1mol物质中就有6.02×1023个分子。因而有6×6×1023个方程。显然,人类不可能造出一部能计算1023个粒子的运动方程的计算机。 宏观理论微观理论 热力学 统计物理学 由偶然确定必然是一个统计的问题,将力学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求解热学问题的根本方法——统计力学原理。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使各种热学问题的研究复杂化。所以历史上又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总结出理论,反复加以验证和完善,成为实用性很强的另一种热学的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即研究热学的方法分为热力学方法和统计物理学方法。

第十四讲宏观效果论

第十四讲七十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论 1.议程设置功能 2.知沟理论 3.沉默的螺旋 4.教养理论 5.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议题设定理论(Agenda-setting) 大众传媒每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我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的最新事件和变化的报告,虽然它们不断强调他们报告的客观公正和合理性,但是他们所报告的毕竟不等于显现实本身。因此我们所知的世界是由传媒所塑造的第二现实。但是谁能保证这第二现实是对世界的真实反映呢? 传播媒介不只是被动地传递信息,一字不差地重复官员讲话或精确地传递事件发生过程。他们也不会按现实的比例来选择和放弃每日新闻。而通过他们日复一日的新闻选择和展示,编辑记者们强化了公众的注意力影响了他们对什么是重要事件的感知。我们头脑中对外部世界的图画是由新闻记者们编辑故事的方式而形成和修改的。 第一次关于议程设定假设的系统研究来自1972年Maxwell McCombs and Donald Shaw的报告。在1968年总统选举中的Chapel Hill调查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假设。 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对新闻报告与公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感知调查。 利用盖乐普民意测验的结果。“您认为我们国家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判定公众对重大事件的感知。通过统计10年中每一年在三家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出现各种事件的次数,来获得媒介内容方面的情况。而根据《美国统计摘要》及其他信息来源分析一个事件在实际生活中重要程度的高低。结果表明,媒介的报道并不能与事件的真实很好地吻合。 McCombs and Donald Shaw的第二次研究(夏洛特研究)。考察选民感知和媒介报道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媒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缺有效果。 Iyengar的控制实验。(环境污染,通货膨胀,防卫)媒介报道的铺垫(priming)作用。 总统议程与媒介议程的相关性研究:是媒介设置了总统议程还是总统设置了媒介议程(卡特、尼克松、克林顿)总统需要媒介进一步强调并解释他认为重要的问题。 议题的强制性接触:公众是否有直接经验 具体议题是否比抽象议题更易于产生议程设置的效果?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机制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机制

[英] 汉斯·辛格 Hans Singer 经济发展机制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52) 辛格(1910—2006),英国经济学家,战后发展经济学奠基者之一。生于德国,熊彼特的学生,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苏塞克斯大学教授,一生热衷执教,还曾长期在联合国任职。辛格是“结构变动理论”和“自给经济发展机制”的提出者,他的部门分析法也为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遍接受和广泛引用。主要著述有:《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1950)、《经济发展机制》(1952)、《技术开发经济学》(1954)、《不发达经济学》(合编,1958)、《亚洲发展计划》(1959)、《国际发展:增长和变动》(1964)等。 《经济发展机制》于1952年发表在《印度经济评论》杂志上,后被收进阿加尔瓦拉和辛格主编的、由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不发达经济学》一书中,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重要著述。 本文带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既反映了战后初期民族独立国家要求经济自主的强烈意识,提出

了资源“自给”的经济发展模式,又融汇了当时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结构变动理论”。而辛格对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分析是后来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雏形。 《经济发展机制》一文有四个部分构成,这里依次作一简介。 一、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动 本部分首先对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推出“经济发展就是结构变动”这一结论。 辛格文中分析指出,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50年代初期,不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60%-80%,而农业的人均收入仅占社会人均收入的55%—60%。低生产力水平的农业成了不发达国家基本的经济活动,自然也造成了国家国民收入的低水平。因此,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讲,改善农业生产尤为重要。 辛格认为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结构变动。他指出,无论是以工业化方式还是发展农业的方式来提高一国

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

摘要:股票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和宏观经济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就宏观经济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股票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受通货膨胀率、利率、储蓄的短期变化的影响;但是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与实体经济发展也存在背离,工业增加值与货币供给 量的变化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价格;向量自回归 一、引言 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一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该国经济发展紧 密相关。一方面,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证券业本 身也直接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左右。国家的财政状况、金融环境、汇率调整, 都将影响股票价格的沉浮。股票市场与经济状况紧密相联,经济衰退时,股票 市场的行情必然随之疲软下跌;经济复苏繁荣时,股票价格也会呈现上升走势。根据以往的经验,股票市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当出现较高的通 货膨胀时,股票价格就会下挫,而财政支出增加时,股票价格就会上扬。金融 环境放松,市场资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很多游资会从银行 转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往往会出现升势;国家抽紧银根,市场资金紧缺,利 率上调,股票价格通常会下跌。但是,这仅仅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到底宏 观经济中各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如何呢?就需要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宏观经济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理论假定 根据Chen等提出的“简单而又直观的金融理论”,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会受到来自经济增长、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综合相关理论和已有的实证研究证据,本文假定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价格 会有如下的影响。 (一)GDP的影响 理论上说,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宏观指标。它的下降表明经济 不景气,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不佳,企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融资速 度减慢,股票市场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上方缓慢移动;同时,股票市场的需求方――股票投资者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支 出和投资资金,使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两个曲线的下移将使股 票价格下降。反之,当一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较快时,预示着经济前景 看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极想扩大规模,增 加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膨胀,因而股票市场趋向活跃。在股票市场均衡运行、 而且其经济功能不存在严重扭曲的条件下,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GDP同向而动,当GDP增加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当GDP减少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因此,GDP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工业增加值同样可以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工业增加值越大,说明实 体经济运行的状况越好,产生的社会财富越多。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物理科学学院 季淑英 31 摘 要: 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通过对晶体三类宏观对称操作的介绍,找出了晶体的8种基本宏观对称操作。 关键词:对称中心; 反映面; 旋转轴 一 什么是晶体 人们最早认识晶体是从石英开始的,只知道它天然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多面体,真正揭开晶体内部结构是在1914年,人类首次测定了Nacl 的晶体结构。此后,人们积累大量测定资料开始认识到:无论晶体的外形是否规则,它们内部的原子有规则地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所以,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着说晶体是具有格子结构的固体。而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只是晶体内部格子构造的外在部表现。 二 晶体的宏观对称 对称性是晶体的基本性质之一,一切晶体都是对称的;但不同的晶体的对称性往往又是互有差异的。 1 对称操作 对一种晶体而言,其内部结构的质点表现出某种对称性的规律排列,当在进行某种操作(线性变换)后能使自身复原,这种对称性是晶体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基本性质,是晶体内部结构的规律在几何形状上的表现,晶体的许多宏观性质都与其结构上的对称性有密切关系。 对称操作:维持整个物体不变而进行的操作称作对称操作,物体在某一正交变换下保持不变,即:操作前后物体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操作。一个物体的对称操作越多,其对称性越高。例如密度ρ作为位矢r 的函数,即)r (ρ。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引起坐标变换的操作g 满足 ’r gr r =→,

如果这导致 )r ()gr ()’r (ρρρ== 那么g 是)r (ρ的一个对称操作。 2 对称元素 对称操作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几何要素:对称点,反演中心(i );对称线,旋转轴(n 或者n C )和旋转反演轴(n );对称面,反映面(m )等。 以上,考察在一定几何变换之下物体的不变性,使用的几何变换(旋转和反射)都是正交变换——保持两点距离不变的变换: ???? ? ???????? ??=????? ??z y x a a a a a a a a a z y x 3332 31232221131211,,, 其中,M 为正交矩阵,???? ? ??=3332 312322 211312 11a a a a a a a a a M 对称中心和反演(i ) 取晶体中心为原点,将晶体中任一点()z ,y ,x 变成()z -,y -, x - ???? ? ??=1-0001-0001-M 对称面和反映(m ) 以0z =作为镜面,将晶体中的任何一点()z ,y ,x 变成()z -y x , , ???? ? ??=1-00010001M n 次旋转对称轴(n 或者n C )和n 次旋转反演轴(n ) n 次旋转对称轴(n 或者n C ) 若晶体绕某一固定轴旋转角度/n π2=α以后能自身重合,则称该轴为n 次旋转对称轴。

17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选择题 1.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 A.缓解周期性的经济波动B.稳定收入 C.刺激经济增长D.推迟经济的衰退 2.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3.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4.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5.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6.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金率B.贴现率 C.公开市场操作D.道义劝告 7.在下列()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减弱 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购买D.增加转移支付 9.下列哪一项是外部时滞?() A.认识时滞B.决策时滞 C.行动时滞D.生效时滞 10.在下列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在凯恩斯区域,()。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 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样有效 12.在古典区域,()。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按断裂的途径,断口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两大类。穿晶断裂又分为穿晶韧性断裂和穿晶解理断裂(其中包括准解理断裂)。沿晶断裂也分为沿晶韧性断裂和沿晶脆性断裂。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穿晶断口 (1)穿晶韧窝型断口断裂穿过晶粒内部,由大量韧窝的成核、扩展、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断口。 宏观形貌:在拉伸试验情况下,总是先塑性变形,引起缩颈,然后在缩颈部位裂纹沿与外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失稳,沿与外力成45°方向快速发展至断裂。众所周知,这种断口称为杯锥状断口。断口表面粗糙不平,无金属光泽,故又称为纤维状断口。 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断口通常是由大量韧窝连接而成的。每个韧窝的底部往往存在着第二相(包括非金属夹杂)质点。第二相质点的尺寸远小于韧窝的尺寸。韧窝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形成情况: 1)韧窝底部有第二相质点的情况。由于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力学性能不同(另外,还 有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结合能力、热膨胀系数、第二相质点本身的大小、形状等的影响),所以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沿第二相质点边界(或穿过第二相质点)易形成微孔裂纹的核心。在应力作用下,这些微孔裂纹的核心逐渐长大,并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孔坑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变薄,直至最后断裂。图3-41是微孔穿过第二相质点的示意图。若微孔沿第二相点边界成核、扩展形成韧窝型裂纹后,则第二相质点留在韧窝的某一侧。 2)在韧窝的底部没有第二相质点存在的情况。韧窝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原来有显微孔穴或者是由于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显微孔穴,这些显微孔穴随塑性变形的增大而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直至断裂。这种韧窝的形成往往需要进行很大的塑性变形后才能够实现。因此,在这类断口上往往只有少量的韧窝或少量变形状韧窝,有的甚至经很大的塑性变形后仍见不到韧窝。当变形不大时,断口呈波纹状或蛇形花样,而当变形很大时,则为无特征的平面。 韧窝的形状与应力状态有较大关系。由于试样的受力情况可能是垂直应力、切应力或由弯矩引起的应力,这三种情况下韧窝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解理与准解理断口 1)解理断口。断裂是穿过晶粒、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解理面)的分离,特别是在低温或快速加载条件下。解理断裂一般是沿体心立方晶格的{100}面,六方晶格的{0001}面发生的。 宏观形貌:解理断裂的宏观断口叫法很多,例如称为“山脊状断口”、“结晶状断口”、以及“萘状断口”等(见图片3-53)。山脊状断口的山脊指向断裂源,可根据山脊状正交曲线群判定断裂起点和断裂方向。萘状断口上有许多取向不同、比较光滑的小平面,它们象条晶体一样闪闪发光。这些取向不同的小平面与晶粒的尺寸相对应,反映了金属晶粒的大小。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解理断口呈“河流花样”和“舌状花样”。 2)准解理断口。这种断口在低碳钢中最常见。前述的结晶状断口就是准解理断口,它在宏观上类似解理断口。 准解理断口的微观形态主要是由许多准解理小平面、“河流花样”、“舌状花样”及“撕裂

宏观审慎

托县宏观审慎评估调研 一、辖内宏观审慎评估的基本情况 (一)、辖区自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以来,设立7人评估小组,人行3人,两家法人机构各一名部门主管与操作员,积极组织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学习文件,交流经验,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宏观审慎评估开展以来,托县辖内评估情况如下:托县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得分表 (三)、村镇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宏观审慎评估得分为A,是由于不良贷款与不良率均为零,资本充足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信贷政策执行较为完善,内控合理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管理层根据授权制定内控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检查与审计监督,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决议,明确界定机构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一级也不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形成了职责分

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有效的执行契合了宏观审慎的要求,故评估得分为A;在2017年该行不良贷款与不良率均有了不同比例的提升,对宏观审慎评估英雄较大,评为B类。 二、从宏观审慎六次评估情况来看,以资本为约束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律管理能力以及意识都有所提高,市场利率定价等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符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目标的预期。由于MPA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尚有一些与原有机制不同的情况,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省为单位,将省内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全部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统一设置参数进行评估,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数据变化特点、评估体系模型设计和参数设置,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评估时有一下问题: (一)、广义信贷增速考核采用寂寞月同比增速考核法,客观上不符合小型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波动大这一特点。 现行的评估体系拥有很强的弹性和柔性,金融机构在满足资本约束的条件下,能在广义信贷内部各子项之间可以进行调整,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度;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行在广义信贷内部各子项中非信贷业务必须由省级联社统一操作;村镇银行受本身规模与银监会限制,在广义信贷各子项中不能涉及非信贷业务。所以对于经营规模较小,资产业务品种少的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很难通过运用广义信贷子项的弹性、柔性和灵活性来保证增速的平稳,这使得其季末广义信贷余额波动绝对数

宏观复习必备第六章

第6章货币与银行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功能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1、当你估计下学期全部的学杂费为多少时,你将货币视 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2、当你将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来的钱放入保险箱以备以后 使用时,你将视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3、如果某人签发一张由中国工商银行付款的支票以购买自 己使用的家用电器时,他将货币视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4、货币供给M1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硬币 b、活期存款 c、流通中的货币 d、以上都是 5、活期存款被视为货币是因为: a、可随时变为现金用于购买或付帐 b、银行持有与其吸收的存款等额的通货 c、它们最终都是财富的形式 d、它们可以为存款人带来利息收入 6、货币的价值与 a、物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b、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c、利息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d、就业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7、经济学家将货币定义为M1时将定期存款排除在外是因 为: a、定期存款的内在价值为零 b、定期存款的购买力没有活期存款和通货那么稳定 c、定期存款不可直接用作即时的交换的媒介 d、相对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较少

9、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速度增加 a、提高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b、降低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c、对货币购买力没影响 d、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10、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a、只包含于M1 b、包含于M1和M2 中 c、包含于M2和M 3中 d、只包含于M 3 11、商业银行手中持有的硬币: a、包含在M1内,但不包括在M2中 b、包含于M1和M2 中 c、包含于M2中,但不包括在M1中 d、不是一国货币供给的组成部分 12、准货币非常重要是因为: a、它们可能影响消费支出的水平 b、它们可以被转换成活期存款,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c、它们使货币的内涵复杂化了,从而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 难度 d、以上所有原因 13、为交易所需的货币与货币的哪一项功能最相近? a、记帐单位 b、交换媒价 c、价值贮存 d、价值标准 14、为持有金融资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基于货币的哪一项功 能? a、记帐单位 b、交换媒价 c、价值贮存 d、价值标准 15、在坐标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货币需求量和利息率, 为满足交易的货币需求可以表示为: a、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一条垂直线 c、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6、在与15题相同条件下,为持有金融资产的货币需求可以表 示为: a、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一条垂直线 c、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7、在什么情况下,货币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a、名义GDP增加 b、利息率上升 c、利息率下降 d、名义GDP减少

宏观考试要点(研二)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索洛模型 索洛模型基本内容、政策含义、主要说明什么问题、核心公式的理解,资本水平效应、资本增长效应、如何理解索洛模型中的A 索洛模型包含四个变量:产量(Y),资本K,劳动L和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在任一时间,经济中有一定量的资本、劳动和知识,而这些被结合起来生产产品。生产函数的形式为Y(t)=F(K(t),A(t)L(t)), 其中t表示时间。时间不直接进入生产函数,只是通过K,L,A进入。这就是说,仅在生产投入变化时,产量才随时间变化。具体而言,从一定的资本和劳动量中得到的产品量随时间增加—有技术进步—的唯一前提是知识量增加。 A和L以相乘形式影响Y,AL被称为有效劳动,而以这种形式引入的技术进步被称为劳动增进型或哈罗德中性的。 模型的基本假定: 1)规模报酬不变。即对于c≥0,有F(cK,cAL)=cF(K,AL),令c=1/AL,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使我们可以使用生产函数的密集形式: F(K/AL,1)=F(K,AL)/AL,定义k=K/AL,y=Y/AL,f(k)=F(k,1),y=f(k),,y为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k为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量。f’(k)>0,f’(k)<0,边际报酬递减。 2)关于投入品的假设 L(t)=nL(t),A(t)=gA(t),n为人口增长率,g为技术进步率,均为外生参数,表示不变增长速度。资本的增长率K(t)=sY(t)- δK(t),其中s为储蓄率,δ为资本折旧率,均为外生变量。 索洛模型的核心公式:k(t)=sf(k(t))-(n+g+δ)k(t) 它表明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量的变动率是两项之差。第一项sf(k)是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实际投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为f(k),该产量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为s。第二项 (n+g+δ)k是持平投资,即使得k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的投资量。为防止k下降,必须进行一些投资。其原因有二。第一,现有资本有折旧,这一部分资本必须予以补足以防止资本存量下降,这就是δk项。第二,有效劳动的数量的增长,这样恰足以使得资本存量K不变的投资并不足以保持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存量k不变。相反,由于有效劳动的数量以n+g增长,资本存量也必须以n+g增长以保持k稳定。这就是(n+g)k项。 如果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实际投资大于所需的持平投资,则k上升,如果实际投资低于持平投资,则k下降。如果二者相等则k不变。 结论: 1)在索洛模型中,无论从任何一点出发,经济向平衡增长路径收敛。2)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且是外生决定的。3)在该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 索洛模型的基本结论: 1)无论从任何一点出发,经济向平衡增长路径收敛,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每个变量的增长率都是常数。 2)在其他外生变量相似的条件下,人均资本低的经济有更快的人均资本的提高,人均收入低的经济又更高的增长率。 3)人均产出(Y/L)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 4)通过调节储蓄率可以实现人均最优消费和最优资本存量的“黄金律”增长。 5)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的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

宏观发展背景

宏观发展背景——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国家加快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 中观发展背景——阿拉善盟集中统筹、经济对接发展战略 从外部看,阿拉善地区的发展应更为积极地利用和接纳外部“银川经济圈”、“乌海经济圈”的经济辐射作用,承担更多区域功能,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开发区生活圈中部,东与乌海市海渤湾滨河区隔河相望,西接乌巴公路(乌斯太——巴彦浩特——巴音敖包——巴彦树贵),交通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铁路 包兰铁路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东部穿越,为国家级双线铁路,现包头—惠农段正在进行电气化提速改造。乌吉铁路自东向西从开发区中部通过,为一级地方专用单线铁路,主要用于货运。 对外公路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对外公路交通主要包括110国道,新乌巴公路(乌斯太镇—巴彦浩特镇),京藏高速公路。 现状区域交通分析 (1)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宁夏石嘴山市与乌海市的交通条件,发展本区与外界的公路连接。 (2)充分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将规划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合理结合,既方便开发区内部交通,又要尽量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影响。 项目规划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贺兰区中央位置,属于经济开发区商务生活区范围内。规划范围内的现状主要是政府及各部门办公区域与规模较小的生活小区。 规划区外围主要是荒漠、山区、化工园区,主要是中盐、庆华、紫光等企业。 规划定位:在阿盟东部和黄河西岸打造一座集旅游观光、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快速发展生态宜居新城,建设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和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人力资源 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经济体,流动于开发区的都是周边区域的人员,所带给开发区的都是新兴的力量和开发的信息。 人文环境 项目周边所处的规划都是已经建成和在建居民小区,人文环境和流动消费已初具规模,项目位于公园之间,傍临政府,自然优势不言而喻,聚集人气,形成财富核心。 发展定位 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 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生态圈金岸区——功能融合、有机生长

宏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O(∩_∩)O~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 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第三章 1.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实际的总产出和计划的或意愿的总支出相等。 2.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3.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乘数: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 6.自发性投资:不受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影响而进行的投资。 7.投资乘数:是国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 8.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出变动与 9.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0.对外贸易乘数:均衡产出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之间的比率。 1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1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1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第四章 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各个 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纳米材料功能化宏观体系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项目名称:纳米材料功能化宏观体系的构筑和性能 研究 首席科学家:姜开利清华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 1、纳米材料单元构筑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的界面结构控制 (1)不同材质纳米结构单元界面结构的设计和构筑方法 (2)不同尺寸和维度纳米结构单元组合的原理 2、不同纳米材料单元组装后性能演变和调控 (1)纳米材料单元组装后性能变化的机理和优化的方法 (2)多尺度单元组合对性能的影响以及单元耦合所产生的新功能 3、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中电子、光子和能量传输的新规律 (1)异质界面电子、光子和能量传输的新规律 (2)纳微尺度下的界面效应对性能的调控 4、宏观尺度纳米结构服役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1)对外场的响应 (2)结构稳定性和性能稳定性的关系 以解决上述科学问题为核心,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不同材质纳米结构单元界面结构的设计,多元异质宏观尺度纳米结构单元构筑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包括从纳米结构单元的制备,纳米结构单元组合成微米结构,到由微米结构构筑宏观尺度的材料体系,发展不同尺度、不同维度纳米单元构筑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的新技术。构筑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的单元材质为:(a)半导体/金属肖特基结;(b)磁性/非磁性、磁性/铁电组合体;(c)碳管、碳管束和其他碳纳米结构单元。 2、纳米材料单元组装后性能变化的机理和优化的方法,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中纳米单元的耦合效应产生的新现象和新性能。主要研究内容为:碳纳米管与金属、高聚物复合体系界面的耦合效应,半导体量子点和贵金属纳米线异质界面耦合和光传输行为,肖特基结能量传递(光→电),磁性/非磁性和磁性/铁电性复合纳米单元界面耦合效应及能量传递的新规律(电→磁、磁→光)。通过耦合尺度效应的研究实现纳米单元组成的宏观尺度体系的综合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3、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中异质界面对电、光、磁性能调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新规律,探索其可能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为:磁性/铁电复合纳米单元之间能量传递和转换的新规律(电→力、力→磁),实现增强电控磁效应的最佳条件,探索基于磁性/铁电复合纳米单元的电控磁存储技术,以纳微光学器件为导向,研究半导体量子点、金属纳米线等组合单元协同传递光子的行为,通过尺度效应和耦合效应的研究,探索能量传输、转换的新规律,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红外波段探测器件,研究红外示范探测器件性能的稳定性。 4、宏观尺度纳米材料体系的结构性能关系及其在服役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为:研究复合纳米材料体系中,界面结构和特性对宏观性质的影响,探索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途径,研究碳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在外场作用下材料性能的变化与纳微结构的关系,能量和物质转化和传输的规律,服役条件下材料和结构的稳定性,探讨在高性能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