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D_LTE同频组网可行性研究

TD_LTE同频组网可行性研究

TD_LTE同频组网可行性研究
TD_LTE同频组网可行性研究

TD-LTE同频组网可行性研究

罗伟民 陈其铭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罗凡云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文章在对TD-LTE系统内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业务信道同频组网、控制信道同频组网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TD-LTE具有同频组网能力。【关键词】TD-LTE 同频组网 系统干扰 功率控制 资源调度 ICIC

收稿日期:2010年3月1日

TD-LTE是目前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作为TD-SCDMA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TD-LTE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设备商和研究机构投入到TD-LTE的研究中。TD-LTE采用OFDM技术,这就意味着,因各子载波相互正交,TD-LTE的小区内干扰不是TD-LTE系统中干扰的主要因素,TD-LTE系统中的干扰主要源于小区间的干扰。而在频谱资源稀缺的今天,

同频组网对TD-LTE未来的规模商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频谱效率的关键。因此,如何解决小区间的干扰,是否可以同频组网,如何提高频谱效率等问题的研究颇有意义,这也是本文将研究的主要问题。

1 系统内干扰分析

TD-LTE系统内部干扰可从链路级、网络级两个层面

来讨论。链路级干扰主要是由于物理资源的正交性损失

而导致的干扰,可采用专门的干扰消除手段予以消除,

各种干扰消除技术的应用以及性能会影响到物理层解调性能。网络级干扰是组网应用中,在不同的网络场景下引起的系统干扰,需要采用调度、功控、ICIC等策略来进行小区间的干扰控制和协调。

1.1 链路级干扰

链路级干扰主要分如下几类:

(1)子载波间干扰:OFDM系统在移动衰落信道中,多普勒频移会导致子载波间正交性的损失,造成子载波干扰。研究表明,子载波间隔在11kHz以上时,多普勒频移对于吞吐量的影响就是轻微的,因此,OFDM 选用15kHz的载波间隔,基本能够规避子载波间干扰的影响。

(2)OFDM符号间干扰:时域上,由于信号的多径传播混叠,会造成符号间串扰。OFDM系统主要采用在时域传输符号前插入CP的方式来抵抗符号间的串扰。

(3)小区内的序列间干扰以及物理信道间的干扰:主要是指同一小区内物理信道之间的干扰,例如PRACH 对PRACH的干扰。

(4)相位噪声:相位噪声是传输的复信号相位发生偏移,引起高阶调制信号解调不准确。LTE系统采用了16QAM、64QAM等高阶调制技术来提升吞吐量,收发信机的非线性、晶振误差会带来载波相位噪声,无线信道传输中的多普勒频移会导致载频偏差所引起相位噪声。

(5)多天线技术应用中产生的干扰:LTE在双流配置下,用户的Rank反馈、CQI反馈不准确等情况都会带来双流之间干扰的增加,直接导致双流符号自干扰。1.2 网络干扰

无线网络中主要干扰有如下几类:

(1)同频干扰(邻小区同频干扰):与子载波干扰为小区内的干扰不同,同频干扰为小区间的干扰。OFDM系统邻小区与本小区同频的那些RB将会对本小区信号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系统流量、系统边缘覆盖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频间干扰:由于多普勒频移、多径干扰等引起的不同子载波之间正交性的损失,会带来频间干扰。频间干扰的程度和系统带宽、RB上的负荷等因素有关。

(3)小区间的序列间干扰以及物理信道间的干扰:主要是指不同小区内物理信道之间的干扰,这些物理信道属于相邻的小区,当它们采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资源时,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干扰。包括小区间的PRACH干扰、PSS干扰、SSS干扰、PBCH干扰、PDCCH干扰、PHICH干扰、PCFICH干扰等。

(4)交叉时隙干扰:在TD-LTE系统中,当不同的配置出现在邻近的小区时,下行子帧发送信号将会干扰上行小区接收信号。此外,远端小区的DwPTS也有可能对UpPTS产生干扰。

(5)室内外互干扰:这是小区间干扰的一种特殊场景,相互干扰的两个小区分别属于室外和室内,较强的室外信号有可能会对室内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室内外的频点分配、室内外的干扰隔离度要求都需要进行研究,以解决实际系统中室内外互相干扰的问题。

综上,TD-LTE系统内干扰主要是链路级干扰和网络级干扰,可分别从译码、解调、ICIC、调度、功控、跳频等多层面的算法相结合加以克服。

2 业务信道同频组网关键技术

业务信道同频组网技术有功控技术、调度、ICIC技术等。通过功率控制,可减少干扰RB的发射功率,从而降低小区间的干扰;采用调度技术,可以尽量优先采用干扰低的RB资源,避免采用干扰高的RB资源,从而尽量避免小区间的干扰;ICIC则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从而限制小区间干扰。

2.1 功控技术

(1)下行功率控制

由于PDSCH采用了AMC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调制和编码方式来适应信道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功率来调整,当调度结束时,系统有剩余功率,结合系统中调度UE的BLER性能,对UE的发送功率进行调

整。功控的实施过程如下:

对于每个UE,PDSCH与RS的EPRE之比对于所有不包含RS的OFDM符号的PDSCH REs是相等的,且由Aρ表示。

UE假设对于16QAM、64QAM或RI>1空间复用的A

ρ等于A P,A P是由上层设定的半静态UE specific参数,取值范围[3, 2, 1, 0, -1, -2, -3, -6]dB,用3bit表示。

对于每个UE,PDSCH与RS的EPRE之比对于所有包含RS的OFDM符号的PDSCH REs是相等的,且由Bρ 表示。

下行发送功率可以通过调整Aρ和Bρ完成对业务信道功率的调整。

(2)上行功率控制

eNB根据自身掌握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特征和系统复杂情况,通过协议规定的上行功率控制接口向UE发送功率控制参数。UE收到eNB发来的功率控制参数,将其代入协议规定的功率控制公式中即可得到本次上行信息的发射功率。

上行业务信道PUSCH和控制信道PUCCH使用功率控制,如下所示:

P

PUSCH

(i)=min{P MAX,10log10(M PUSCH(i))+P O_PUSCH( j ) +α(j)·PL+△TF(i)+f(i)}[dBm]

P

PUSCH

(i)=min{P MAX,P0_PUCCH+PL+h(n CQI ,n HARQ)+△F_ PUCCH

(F)+g(i)}[dBm]

2.2 调度技术

(1)动态调度

LTE系统在调度中会综合考虑用户的接入业务类型、CQI、基本资源(功率、系统的RB资源、天线个数)、系统负荷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资源来得到更大的系统吞吐量以及更好的用户QoS感受。基本的调度算法有MAXCI算法、PF算法、RR算法,在此之上增加专用的算法来保证用户QoS要求。一个好的调度算法要求在保证用户QoS要求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系统容量,因此,要在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折中,要兼顾系统的吞吐量与用户的QoS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LTE系统带宽从1.4MHz到20MHz,大于典型应用场景的信道相关带宽,因此可以利用无线信道衰落特性进行时频二维调度,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最大化系统容量。如图1所示,整个频段被划分成大小相等的资源块,在每一个子帧的开始,根据特定的调度算法将这些资源块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资源调度的同时,需要考虑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问题。

图1 LTE系统资源调度示意图

(2)时频二维资源调度

动态调度可以与ICIC算法结合在一起来实现,例如,将小区中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划分到不同时隙进行调度,调度距离小区中心近的用户时可以占用大部分或全部子载波,调度距离小区中心远的用户时只占用部分子载波,小区边缘用户类似频分复用,降低同频干扰。

在实际实现中,下行调度采用了“宽带调度子带分配”的调度方式。对于新传,可配置成宽带调度子带分配的方式,也可以配置成宽带调度宽带分配的方式;子带分配时,RB数、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可以变也可不变,由MAC调度自行决定;对于重传则使用“宽带分配”。这种调度方式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和空间资源(发

射层数与UE上报的秩相关),并且调度算法支持配置为半持续调度方式。

(3)半持续调度

Semi-persistence Scheduling(SPS)是指为特定业务设计的、需要激活/释放资源的、在固定时刻使用预先分配资源而在其他时刻进行动态调度(重传)的一种调度方法。

2.3 ICIC技术

ICIC(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即小区间干扰协调,基本思想是通过管理无线资源使小区间干扰得到控制,是一种考虑多个小区中资源使用和负载等情况而进行的多小区无线资源管理方案。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使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等。

根据中国移动的定义,ICIC从资源协调方式上可分为:部分频率复用(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R)、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 SFR)和全频率复用(Full Frequency Reuse)。从资源协调周期上可将ICIC分为:静态ICIC、半静态ICIC和动态ICIC。由于ICIC本身涉及到的各类具体方案比较复杂,具体的使用需要结合一定的调度算法考虑(最大均值吞吐量、最大边缘吞吐量等),在避免同频干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频率利用率。

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功控技术、调度技术、ICIC技术,TD-LTE可以有效降低小区间的干扰,满足同频组网的要求,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以上这些技术的抗干扰性能和TD-LTE同频组网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仿真验证。

3 控制信道同频组网解决方案

本节将从控制信道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得出在同频组网情况下各控制信道的覆盖概率,从而判断可否同频组网。

3.1 控制信道干扰分析

同频组网主要考虑的是干扰问题:控制信道同频组网是否会由于干扰导致信令覆盖能力差、信令信息的接收误帧率高;TD-LTE系统的控制信道主要考虑参考信号、同步信道、广播信道、控制信道设计是否足以支持同频组网。下行控制信道间相互可能的干扰如表1所示:表1 下行控制信道间相互可能的干扰

PBCH PCFICH PHICH PDCCH PDSCH PBCH√××××PCFICH ×√√√×PHICH×√√√√PDCCH×√√√√PDSCH××√√√注:√表示可能发生干扰;×表示不会发生干扰

不同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等效码率不同,因此,所需的解调SINR不同。SINR越低,对应物理信道的抗干扰能力则越强,下行控制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排序为PBCH>PHICH>PCFICH>PDCCH。

3.2 控制信道仿真

(1)PBCH/PCFICH/PHICH仿真

如表2所示,站间距(ISD)为500m和1732m条件下:TD-LTE的PDCCH/PBCH/PCFICH/PHICH信道的覆盖均可达到95%以上。

表2 PBCH/PCFICH/PHICH 的覆盖率覆盖率PBCH PCFICH PHICH

ISD=500100%98%99%

ISD=173299.5%96%98.5%

(2)PDCCH仿真

下行PDCCH可采用单天线端口或多天线端口SFBC 发射分集模式,调制方式为QPSK,采用16-bit CRC校验、Tail biting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等处理,等效码率与有效载荷和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数目有关,PDCCH的覆盖率仿真结果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1]3GPP TR 25.814 V7.1.0.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Release 7)[S].[2]3GPP TR 36.213 V8.2.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Release 8) [S].[3]3GPP R1-050629. Huawei,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R]. 3GPP TSG RAN WG1Meeting#Ad Hoc on LTE,2005.

[4]3GPP R1-050754. Ericsson,Inter-cell interference Handling for E-UTRA[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 42. ★

【作者简介】

罗伟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工学博士,现任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规划技术部科技室经理,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工作。

陈其铭: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工学博士,现任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规划技术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工作。

罗凡云:毕业于复旦大学,工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TD-LTE组网方案和规划,以及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仿真、网络运营以及组网等工作。

表3 PDCCH的覆盖率仿真结果

ISD 自适应TDD

500

97%

1732

95%(3)PUCCH仿真

PUCCH采用单天线发射,只占1个RB,区分不同的格式。如表4所示,ISD为500m时,PUCCH信道的覆盖达到90%以上。通过改善功控算法,PUCCH的覆盖预计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表4 PUCCH的覆盖率 (ISD=500m)

PUCCH格式

Format 2 (TargetSINR=

-8dB)Format 2b (TargetSINR= -6.7dB)干扰场景500m

1732m

500m

1732m

干扰来自PUCCH,PUCCH功控

95%87%90%85%

以上各控制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上下控制信道在同频组网时候,覆盖概率可达90%甚至更高,因此,可以满足同频组网的需求。

4 结束语

本文分别针对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同频组网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业务信道同频组网主要采用功控技术、调度技术和ICIC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

有效抑制业务信道的干扰,满足同频组网的要求;对于控制信道同频组网,仿真结果表明上下控制信道覆盖概

率可达90%以上,同样可以满足同频组网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要点

第1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用通信线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并按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3、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4、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网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5、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6、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照拓扑学的观点,将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变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它表示了通信媒介与各节点的物理连接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拓扑结构有五种,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拓扑结构。 8、根据网络的通信方式对网络分类。 广播式网络、点到点式网络。 9、网络协议及三要素是什么?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分为:语法、语义、时序。 10、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 11、为什么说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2、ISO/OSI参考模型分层和TCP/IP的分层结构,按顺序写出各分层 ISO/OSI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3、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TCP/IP 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 14、Internet起源于Arpanet,使用TCP/IP协议。 第2章 1、理解波特率、数据传输入速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又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有bit/s等,用C表示。 把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元称为码元,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称为波特率,又

计算机网络原理20140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既可作为点—点线路通信子网又可作为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是 A.星形拓扑 B.网状形拓扑 C.树形拓扑 D.总线形拓扑 2.下列机构中,负责因特网RFC技术文件管理的是 A.ITU B.IETF C.ANSI D.ISO 3.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划分的网络类型中不包括 ... A.电路交换网 B.报文交换网 C.分组交换网 D.虚拟交换网 4.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 A.互联参考模型 B.网络概念框架 C.网络体系结构 D.网络结构描述 5.下列关于“面向连接服务”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 B.每个分组要带目的节点地址 C.收发数据的顺序不变 D.通信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6.下列网络协议中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传送服务的是 A.ARP B.TCP C.DNS D.UDP 7.TCP/IP参考模型中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端—端通信的层次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 8.规定DTE与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发送器输出—阻抗的物理层特性属于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一、填空题 1)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____为核 心的信息时代。 2) 网络是指“三网”,即____网络、____网络和____网络。其中发展 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____网络。 3)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____。 4)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____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5)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____。 6)分组交换网则是以____为中心,主机都处在网络的外围。 7)国际性组织____于1992年成立,该组织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 8)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____上发表。 9)因特网(Internet)是“___的网络” 10)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区别主要是___的不同。 11)____是广域网和局域网(或校园网)之间的桥接区 12)____是局域网(或校园网)和城域网之间的桥接区 13)____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____”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 15)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____时延和____时延之和。 16)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____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17)____协议族是Internet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18)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____的集合。 19)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____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0)____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21)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____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22)协议是控制两个____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23)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____。 24)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____、____、____和____层。 25)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____。 (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 1)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2)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3)分组交换网以“帧”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4)分组交换网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5) 所有的RFC文档都必须交费从因特网上下载。 6)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整个系统中的各计算机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网络合作协议(官方版)

编号:QJ-HT-0938网络合作协议(官方版) Restrict both parties to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gether and ensure that their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not harmed.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协议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网络合作协议(官方版) 说明:该协议书适用于约束双方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阐明双方需要在期限内履行的义务,保证权利双方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文档可下载收藏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是否适用)。 为了更好的与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行业类强有力的同盟,____________网本着与全国各地的代理商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原则,给全国各地的优秀代理商提供一个共同发展壮大的舞台;共同进行广告宣传,并达成如下协议: 共同权利与义务 1.同意在所确认的媒体上做宣传,并认可以“______集团”名义联合在各大报刊上做广告。 2.各方有参与广告宣传策划的义务。 3.各方有承担广告制作及联系广告商的义务,并将拟好的广告稿交由个合作伙伴审阅后签字,方是有效的。 4.各方同意承担相应的广告宣传费用,并在每月初将所有的广告费用汇入 ____________通数据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帐号。(为月付)

5.各方无权干涉其他合作伙伴的业务及合理利益,如发生纠纷由____________通数据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来为各方协调。 6.各方有推广其他合作伙伴业务的权利。 7.各方有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形成互动的权利。 8.各方有权监督____________通数据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广告费用去向及广告品质。 9.各方有义务给予合作伙伴最优惠的代理价格和技术支持服务。 10.如有一方未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视为自动放弃,各方有权考虑是否与他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并支付违约金。 11.加入联盟伙伴计划后不得与其他任何公司及组织签署同类形式的联盟合作。 12.为增强联盟集团的凝聚力,合作伙伴应将自己所拥有的虚拟主机客户,托管至____________通数据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最终管理权归合作伙伴所有,____________通数据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与联盟伙伴合作期间不参与乙方客户管理。 合作意向项目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

Chapter I 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2.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4. 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 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 5.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 6.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What advantages does TDM have over FDM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7. 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 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 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2,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2,000 km, propagation speed 8 102? m/s, and transmission rate 2 Mbps? More generally,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L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d, propagation speed s, and transmission rate R bps?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packet length?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transmission rate? 9.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of these layers? 10.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 11. What is an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A transport-layer segment? A network-layer datagram? A link-layer frame? 12.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 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 a. 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prop d , in terms of m and s. b.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trans d , in terms of L and R. c. 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 delay. d. 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rans d t =,where is 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

协调器组网协议实现报告

项目来源: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项目名称:自取能无线温度传感芯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子课题名称:自取能无线温度传感芯片构建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版本:V1.0.0 自取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调器组网 协议实现报告 任务承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拟稿人:李芬、王超尘 任务负责人:贺光辉 子课题负责人:祝永新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一、研究内容介绍 (3) 二、协调器组网方案 (4) 2.1 协调器节点设计 (4) 2.2 协调器硬件实现 (5) 三、协调器组网基础协议原理 (6) 3.1 IEEE802.15.4标准与ZigBee协议概述 (6) 3.2 ZigBee网络结构 (7) 3.2.1 网络设备组成 (7) 3.2.2网络拓扑结构 (7) 3.3 ZigBee协议栈 (9) 3.3.1 ZigBee协议栈基本结构 (9) 3.3.2 IEEE 802.15.4物理层 (10) 3.3.3 IEEE 802.15.4 MAC层 (11) 3.3.4 ZigBee协议网络层 (11) 3.3.5 ZigBee协议应用层 (12) 四、开发环境与硬件平台介绍 (13) 4.1 IAR开发环境 (13) 4.2 硬件平台 (14) 五、基于ZigBee协议栈的协调器组网实现 (15) 5.1 ZigBee协议栈应用基本方法 (15) 5.2 协调器组网协议的实现 (16) 5.2.1协调器组网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实例 (16) 5.2.2协调器组网协议实现的主要函数 (19) 5.2.2.1 初始化函数 (19) 5.2.2.1.1 main() (19)

5.2.2.1.2 osal_init_system() (20) 5.2.2.1.3 osal_start_system() (21) 5.2.2.1.4 SampleApp_Init() (22) 5.2.2.2 用户层事件处理函数 (22) 5.2.2.2.1 SampleApp_ProcessEvent() (23) 5.2.2.2.2 SampleApp_MessageMSGCB (24) 5.2.2.2.3 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 (25) 5.2.2.2.4 AF_DataRequest (25) 5.2.3 基本实例的实验步骤 (25) 5.3 Zigee协调器组网场景模拟 (26) 5.3.1 组网场景模拟所需网络管理功能函数 (26) 5.3.2 运用网络管理功能函数实现组网场景模拟 (27) 5.3.2.1 协调器程序设计 (27) 5.3.2.2路由器和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28) 5.3.3组网场景模拟实验结果 (29)

计算机网络原理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 A.2Gbps B.3Gbps C.4Gbps D.8Gbps 2.电子银行的核心功能是 A.自动存取款作业 B.金融交易卡服务 C.电子汇款与清算 D.销售点自动转账 3.下列关于环形拓扑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电缆长度短 B.网络性能稳定 C.可使用光纤 D.故障检测容易 4.OSI参考模型中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是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互连层协议的是 A.ICMP B.UDP C.RARP D.ARP 6.下列关于交换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路交换适用于猝发式通信 B.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 C.报文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 D.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7.对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若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600bps,则码元速率为 A.1200Baud B.2400Baud C.3200Baud D.4800Baud 8.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线路交换 9.下列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中属于链路管理功能的是 A.建立连接 B.流量控制 C.帧的同步 D.差错控制

网络协议标准

谈ACN 和Artnet 网络协议标准 陈国义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胡清亮南京大学顾问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梁国芹硕士高级工程师河东企业总裁 廖伟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网络专家 河东网络公司总经理 关键词 ACN协议Artnet协议DMX512-A 调光网络调光设备即插即用 摘要 本文着重描述ACN协议与Artnet协议之间的不同特点与应用情况 ACN是旨在提供下一代灯光控制网络数据传输的先进控制网络标准ACN要去完成包括DMX协议的更多工作ACN将统一灯光控制网络允许单一网络传输很多不同种类的调光及其它相关数据并且可以连接来自不同厂家的调光设备Art-Net是一个10BaseT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协议其目的是用标准网络技术允许远程传输大量的DMX512数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应用概念网络技术在灯光控制领域的新应用也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为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灯光控制领域各生产厂家纷纷研制并推出应用网络技术的相关调光设备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产品活跃在灯光控制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群雄争霸的局面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通讯互相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要是将这些均称为网络调光设备连成一个调光网络将会发现这个调光网络很难运行各厂家产品令人跃跃欲试的先进功能在这个调光网络里要么无用武之地要么亳无表现如果在这个调光网络系统里全部是某个厂家的产品毫无疑问设备和网络系统都可以发挥出预期功能就比如在某地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都讲着除了自己谁也听不懂的语言结果自然是听起来热热闹闹但相互间谁也无法和谁沟通如果有翻译或有一种大家都懂的世界语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计算机组网原理第9章

计算机组网与维护技术(第2版) 第9章网络互联 刘永华主编

本章主要内容 9.1 虚拟专用网VPN 9.1.1 VPN原理 9.1.2 VPN的Windows解决方案9.2 网络地址转换NAT 9.2.1 NAT工作原理 9.2.2 NAT技术实施 9.3 局域网宽带接入Internet 9.3.1 NAT技术的软件实现 9.3.2 Internet连接共享接入 9.3.3 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习题与思考题九

9.1 虚拟专用网VPN 9.1.1VPN原理 由于IP地址的紧缺,一个机构能够申请到的IP地址数往往小于本机构所拥有的主机数。实际上,出于安全等原因,一个机构内的很多主机并不需要接入到外部的Internet,它们主要是利用内部的其他主机进行通信(例如,在大型商场或宾馆中有很多用于营业和管理的计算机。显然这些计算机并不需要和Internet相连)。假定一个机构内部的计算机通信也是采用 TCP/IP协议,从原则上讲,对于这些仅在机构内部使用的计算机就可以由本机构自行分配其IP地址。这就是说,让这些计算机使用仅在本机构有效的IP地址(这种地址称为本地地址),而不需要向Internet的管理机构申请全球唯一的IP地址(这种地址称为全球地址)。这样就可以节约宝贵的全球IP地址资源。

?但是,任意选择一些IP地址作为本地地址,在某种情 况下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例如,一个不连接到 Internet的主机A分配到本地地址150.1.2.3。这个地址不需要在Internet地址管理机构注册,但在本机构内必须是唯一的。然而正巧Internet上有一个主机,其IP地址就是150.1.2.3,而且这个主机要和本机构的某个具有全球地址的主机通信,这样就会出现二义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FC1918指明了一些专用地址 (Private Address)。这些地址只能用于一个机构的内部通信,而不能用于和Internet上的主机通信。换言之,专用地址只能用作本地地址而不能用作全球地址。在Internet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

移动通信-组网原理

移动通信
Mobile Communication
兰州交通大学电信学院 主讲:李翠然 E-mail:licr@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35017.html,

目录
第一章 概述(4学时) 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原理(5学时) 第三章 天线技术(1学时) 第四章 干扰和噪声(1学时) 第五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4学时) 第六章 GSM系统(6学时) 第七章 GPRS系统/WCDMA系统(3学时) 第八章 IS-95系统(4学时) 习题讲解与课堂练习(2学时) 复习 (2学时)
2

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原理
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2.2 小区制移动通信网构成方式
2.2.1 构成及特点 2.2.2 条(带)状服务区 2.2.3 面状服务区
2.3 2.4 2.5 2.6
小区分裂、扇区化 干扰和系统容量 频率分配方法 多信道共用技术
2.6.1 多信道共用的概念 2.6.2 话务量、呼损率、信道利用率、系统用户数 2.6.3 信道的自动选择方式
3

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通常移动通信网的体制可分为小容量的大区制和大 容量的小区制
4

一、大区制的概念 指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 二、特点 基站发射功率很大,一般为50-200W; 大区制系统的基站频道数是有限的,容量不大,只适 用于中小城市和专用移动通信等 大区制的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
5

2.2 小区制移动通信网构成方式
1.1.1 构成及特点
一、小区制的概念
将整个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半径为2-20km的小区, 每个小区中设置一基站负责与小区内移动用户的无线 通信,这种方式称为小区制。 目的:为了解决大区制系统容量不高、频谱利用率 低等问题。
6

计算机网络原理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41)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关于ARPANET表述错误的是A A.ARPANET是一个开放式的标准化网络 B.ARPANET被人们公认为分组交换网之父 C.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D.ARPANET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网内计算机能够资源共享 2.智能大厦及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基础设施是C A.高速的通信网络系统 B.通信自动化 C.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D.楼字自动化 3.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表述错误的是B A.控制简单 B.中央节点的负担较轻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4.在网络的交换方式中被称为包交换方式的是D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虚拟交换 D.分组交换 5.OSI参考模型所含的三级抽象中不包括C A.体系结构 B.服务定义 C.实现描述 D.协议规范 6.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TCP提供B A.应用层服务 B.传输层服务 C.网络层服务 D.物理层服务 7.下列传输介质的特性中,说明信号调制技术的是B A.物理特性 B.传输特性 C.抗干扰性 D.地理范围 8.奈奎斯特公式表征的是通信信道的D A.误码率 B.数据传输频率 C.信噪比 D.数据传输能力

9.允许动态地分配传输介质时间片的多路复用技术是C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B.波分多路复用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频分多路复用 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出的数据为1011111010111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为B A.10111110101111100 B.101111110111110 C.10111111011111000 D.101llll01111110 11.若“l”码为正电流,“0”码为负电流,且每位编码占用全部码元的宽度,则该编码方案称为D A.单极性归零码 B.单极性不归零码 C.双极性归零码 D.双极性不归零码 12.典型的ADSL设备必要的配置中不包括A A.无线路由器 B.分离器 C.调制解调器 D.网络接口设备 13.下列关于差错控制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纠错码既能发现又能自动纠正差错B.ARQ方式必须用纠错码 C.检错码指能够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D.奇偶校验码属于检错码 14.停止等待方案和滑动窗口机制用于数据链路层的C A.差错控制 B.链路管理 C.流量控制 D.帧同步 15.若HDLC帧的控制字段中第l、2位为“10”,则表示该帧的类型为D A.无编号帧 B.信息帧 C.响应帧 D.监控帧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是B A.泛射路由选择法 B.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C.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D.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17.当任何方法都不能消除通信子网中的拥塞现象时,路由器可用的最后手段是A A.负载脱落 B.设置警告位 C.抑制分组 D.逐跳抑制分组 1 8.下列有关路由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它可提供网络层上的协议转换 B.它可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 C.它要求网络层以上的协议相同 D.它能隔离局域网问的广播通信量 19.OSI参考模型中起到将通信子网的技术、设计和欠缺与上层相隔离作用的是C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20.按照TCP端口号的使用规定,端口号小于256的端口为A A.常用端口 B.预留端口 C.客户端口 D.临时端口 21.TCP协议用于控制数据段是否需要重传的依据是D A.调整拥塞窗口 B.降低数据传输率 C.监测网络流量 D.设立重发定时器 22.下列关于UDP所提供服务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C A.对数据报不进行检查与修改 B.传输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C.不会出现分组的丢失和重复 D.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效率高 23.下列网络协议中使用端口号“l61”的是B

433组网形势及通信协议

鲁智电子智能用电433组网通信协议 V1.0 版本号 修改记录 编者 时间 V1.0 版本创建 2014.8.25 一、协议说明 1、本协议适用于鲁智电子智能用电设备间通信协议。 2、本协议涉及通信设备有主机----房间控制器和终端模块----开关、插座、CO2检测、红外终端、温湿度检测、照度检测、电表等。 3、每个终端模块配置有1个433无线数传模块,终端与无线数传模块之间通信采用串口,波特率固定为9600。 二、本协议报文格式如下 发送方报文结构: 数据返回结构: 注: 1、本协议除帧头、帧尾外其余部分数据全部采用ASCII 码表示。 2、本协议,帧头固定为0xDD 0x22,帧尾固定为0xAA 0xCC 。 3、字节数为除去帧头、帧尾及字节数本身后,协议帧里面其余部分(类型码、ID 码、型号、数据内容)等字节长度。例字节数为16,则此处数据填充为0x31 0x36 4、通信协议功能码,用以区分不同协议。不同命令填充功能码及数据返回格式如下: 终端获取ID 终端登录 控制器查询\控制 发送功能码: ‘A ’(0x41) ‘B ’(0x42) ‘C ’(0x43) 返回数据: ‘A ’ ‘B ’ ‘C ’ 5、ID 码为通信终端通过433无线数传模块获取的全球唯一编码 6、型号为各终端模块的编号,具体命名如下: 二位开关 插座 CO2 温湿度 照度 红外 电表 一位开关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7、本协议发送数据帧中,不同数据命令填充数据及返回格式如下(均用ASCII 码表示) 发送数据命令 返回数据格式 终端模块获取本机ID 00 14字节ASCII 码表示的ID 号 终端模块登录命令 99 登录成功返回‘OK ’ 登录失败返回‘ERROR ’ 二位左开/一位开/插座开 01 登录成功返回‘OK ’ 帧头 字节数(ASCII ) 功能码(ASCII ) ID 码 (ASCII ) 型号 (ASCII ) 数据命令 (ASCII ) 校验 帧尾 2字节 2字节 1字节 14字节 1字节 2字节 1字节 2字节 帧头 字节数(ASCII ) 功能码(ASCII ) ID 码 (ASCII ) 型号 (ASCII ) 数据内容 (ASCII ) 校验 帧尾 2字节 2字节 1字节 14字节 1字节 命令+ N 字节 1字节 2字节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题目:双绞线的制作姓名:俞棚玮日期:2016年3月2 日 实验环境: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图书馆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熟悉各种制作双绞线的工具。 2、根据排线标准制作标准线和交叉线。 3、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是否正常 实验步骤: 1.仔细阅读课本,决定实验环境中需要制作的网线的类型和需要使用的线序。2.按以下步骤制作网线(两人合作制作一根网线): (1)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 (2)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 (3)根据标准排线(注意这里非常重要); (4)铰齐线头(注意线头长度); (5)插入插头; (6)用打线钳夹紧; (7)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端; 3.使用测试仪测试连接逻辑正确与否,断路导致无法通信,短路可能损坏网卡或集线器。 4.使用制作的网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测试网络连通否(ping)出现的问题:实验完成未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实验完成未出现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题目:TCP/IIP协议配置姓名:俞棚玮日期:2016年3月2 日 实验环境:山东潍坊科技学院图书馆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TCP/IIP协议配置 实践要求: 1、对计算机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DNS等信息。 2、利用ping、ipconfig/all等命令进行测试。 3、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排除。 实践步骤: 1、安装TCP/IP协议 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右键调出属性面板—>添加—>协议—>选择TCP/IP协议—>开始安装 2、设置TCP/IP协议 右击网上邻居—>属性—>右击本地连接—>属性—>选择TCP/IP 协议—>属性 设置IP地址:192.168.0.机器号+10 设置子网掩码:255.255.255.0 设置默认网关:192.168.0.1 设置DNS服务器:192.168.0.1 3.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第1 章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研发系统)?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多址方式是什么?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什么?P2 答:多址方式:1G频分多址(FDMA),2G使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3G使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4G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并采用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 主要技术特征:1G模拟技术,2G数字话音系统,B2G数字话音/数据系统,3G宽带数字系统,B3G/4G极高速数据系统。 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哪4个发展阶段?P3 引进、吸收、改造、创新4个阶段 3、蜂窝小区的几何形状要符合哪两个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 该选用哪一种形状?为什么?P6 条件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有重叠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 六边形:最接近小区基站通常的圆形辐射模式。 4、数字时分GSM系统,采用TDMA方式,设分配给系统的总频宽1.25MHz;载频间隔 200kHz;每载频时隙为8;频率重用的小区数为4,则系统容量为多少?如果AMPS系统采用FDMA方式,载频间隔为25 kHz,不分时隙,其他参数相同,系统容量为多少? 1.系统容量为1.25/0.2*8*4=200, 2.系统容量为1.25/.0.025*4=200 5、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哪3部分组成?其中,MSC和普通交换相比,除完成交换功能之外, 还要完成什么功能?P7 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移动台、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3部分组成。其中,MSC和普通交换相比,除完成交换功能之外,还要增加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 6、增加蜂窝小区容量的主要方式有哪3种?P7 小区分裂、裂向和覆盖区分区域 7、什么叫越区切换?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是什么?GSM采用什么形式的硬切换?技术上有什么特征?P9 ①当处在通话过程中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相邻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 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连续链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②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而软切换是指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软切换和硬切换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掉话的可能性,是一种无缝切换。③GSM采用了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方式。④对于切换时的信道分配采取了优先切换的策略。 8、典型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哪6类?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提示,可从组网方式、无线接入方式、调制技术、传输信息种类、交换方式等多方面总结)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线寻呼系统 9、“小灵通”系统采用什么双工方式?其多址方式是什么?每载频划分多少时隙?每载频最多可提供多少对双工信道?P12 时分双工方式时分多址每载频划分8个时隙,最多提供4对双工信道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IBM---SNA和 DEC-- DNA 3.三大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 4.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5.未来网络发展趋势:有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6.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包括主机和终端,他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7.计算机网络功能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8.按拓扑结构类型分类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及网形拓扑。 9.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可靠性(2)费用(3)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1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可以有3类: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2.按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 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宽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因特网体系结构局IAB。 1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5.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1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17.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8.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9.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20.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1.层次结构的好处:1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2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一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及本层向上一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3每一层次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4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不受其影响。 22.物理层(比特流):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3.数据链路层(帧):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4.网络层(组):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5.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自组网路由协议

2012-11-07 14:33 183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与单跳的无线网络不同,自组网节点之间需通过多跳数据转发机制进行数据交换,每个节点都可能充当其它节点的路由器。无线信道质量的不规则变化,节点的移动、加入和退出等均会引起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自组网路由协议的作用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监控网络拓扑结构的变更,交换路由信息,定位目的节点位置,产生、维护和选择路由,提供网络的连通性。路由协议是移动节点互相通信的基础。 常规的路由协议,如路由信息协议(RIP)[29]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互连(OSPF)[30]是为有线网络而设计的,它们的拓扑结构相对固定,不会出现大的网络结构变化。自组网结构则是动态变化的,若仍使用常规路由协议,则将会在路由发现和维护上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全网路由也可能始终处于不收敛状态。除此之外,自组网不能采用常规路由协议还包含如下几种方面的原因: (1)自组网中主机间的无线信道可能是单向的; (2)若仍使用常规路由,则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将产生许多冗余链路; (3)常规路由协议路由信息的周期性广播更新报文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此外,考虑到竞争共享无线信道产生的碰撞、信号衰减、 噪音干扰、信道间干扰等多种因素,节点可得到的实际带宽是远远小于理论上的最大带宽值; (4)无线移动终端的局限性。移动终端在带来移动性、灵巧、轻便等好处的同时,其固有的特性,例如采用电池一类可耗尽能源提供电源,内存较小,CPU性能较低等要求路由算法简单有效,实现的程序代 码短小精悍,需要考虑如何节省能源等。而常规路由协议通常基于高性能路由器作为运行的硬件平台,没有上述的限制。 由于自组网路由协议对自组网的重要性,它便成了研究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多的标准和草案推出。当前提出的自组网路由协议可依两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是以触发时机进行分类,一是以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类。 2.1依据触发时机分类 根据路由触发原理,目前的路由协议可分为三类: 1)基于路由表驱动(Table Driven)的路由协议 2)按需驱动(On-Demand Driven)的路由协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