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

城市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由于城市改造,阜新市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的日常使用,需要重新建立城市控制网。城市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 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全区呈现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 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445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辖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五个市辖区,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截止到2015年阜新市人口为177.8万。 阜新市初步探明有38种矿藏,矿产地228处。其中煤的储量较大,资源储量达10亿多吨。石灰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岩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萤石、硅砂、沸石的储量居辽宁之首,黄金储量尤其可观。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 D 级GPS 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下表规定执行。 δ=22)*(d b a 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 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 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 1.埋石

GPS控制点等级

G P S控制点等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独步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 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数据剔除率 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 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参考站 Reference 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 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观测单元 observation unit 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静态定位测量 static GPS positioning 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快速静态定位测量 rapid static GPS positioning 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进行的GPS静态定位测量。 永久性跟踪站 permanent tracking 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单基线解 single baseline solution 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 多基线解 multi-baseline solution 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1条基线向量。 坐标和时间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 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 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 1、布网要求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平均距离(km) (mm) (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级0.2~5 ≤10≤20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 (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E级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级别 E 级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10 (4)为求定GPS点在54北京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当地54北京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界面显示参数 表1.1 1.3划分标准 B、C 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 观测: 表1.5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 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 C D 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 的规定: ds w 2J d (1.1) (7 -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 B、C、D 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7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 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 B、C D 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1.2

式中: d ----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1225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 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 合差应满足公式(1.3 )的规定。 '■?:;w 3畑d '■- w 3* d ■ ■- w 3內d S w 3; d (1.3) n为闭合环数。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12.3.3节) 2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参考规范 (1.2 ) W S和各坐标分量闭 W S=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D级GPS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 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 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 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

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7).选点时应设计水准联测路线,对于要联测等级水准的GPS 控制点,尤其是当点位处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时,在其位置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其水准联测的可能性。 8).标石类型:地面采用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混凝土普通标石(i),楼顶采用建筑物上标石(j)。 9).点位标志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G P S控制网等级分类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界面显示参数 表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 布设原则: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

观测: 表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ds≦2√2σ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w x≦√3 σ 5 w y≦√3 σ 5 w z≦√3 σ() 5 式中: 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 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w x≦3√nσ w y≦3√nσ w z≦3√nσ w s≦3√nσ =√w x2+w y2+w z2n为闭合环数。 W S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节)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界面显示参数 划分标准 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计算 σ=√a2+(bd)2()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2)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 界面显示参数 1.3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

观测: 表1.5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ds≦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 ≦σ ≦σ ≦σ(1.2)式中: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3σ ≦3σ ≦3σ ≦3σ (1.3) W S=n为闭合环数。 (2)基线向量解算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2.2 界面显示参数 2.3 划分标准 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2.1计算 σ=(2.1) 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1X10-6);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GPS控制网等级

GPS控制网等级 1、控制网等级及其用途 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3814-2009),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其中: 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 2)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者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3)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4)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 5)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 2、精度要求

3、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 1)布设原则 CORS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划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站网。 (1)国家基准站网 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条件因素。在即将实施的国家大地基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60个地基稳定、分布均匀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中:新建150个、改造60个、直接利用已有的站150个)。 (2)区域基准站网 区域基准站网是指在省、市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坐标基准框架,为省、市区域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按实时定位精度而选择基准站间的距离,当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应超过80KM。 (3)专业应用站网

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网站,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它的布设间距主要根据专业需求,当满足实时定位分米级要求,则基准站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之间。 2)基准站设计与选址 基准站设计时应根据基准站网布设原则,在图上标出设计基准站站址,同时标明基准站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与设计有关的地震台、人卫站,以及可以利用的GPS、大地测量网站点。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实地踏勘选址。选址小组应由熟悉GPS、水准测量的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共同组成。基准是投资大并且需要长期稳定使用的基础设施,应该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安全僻静、交通便利,并利用测量标志长期保存和观测的地方。同时基站周围需要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用于接入公用和专业通讯网络。 站点应距离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不小于200M,应有10度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距离电磁干扰区的距离不小于200M,同时要避开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站址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标注有站名、站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记,拍摄点位的远景、近景照片各一张,并填绘基准站点之记。 3)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依据基准站建筑整体设计及专项防护设计(如防风、防雷)完成观测墩、观测室的建造,以及电力线、通讯线等管线敷设。观测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依据站址地质环境,观测墩可建为基岩观测墩或者土层观测墩。专业应用网站,根据情况也可建造屋顶观测墩。观测室面积不宜过小,设计时应考虑防水、排水、防风、防雷等因素。电力和信号管线应分别布设,预埋两种管道,并进行动物防护处理,观测室内的温度和相对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G P S控制网等级分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界面显示参数 表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 布设原则: 表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接收机的选用: 表

观测: 表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ds≦2√2σ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w x≦√3 σ 5 w y≦√3 σ 5

w z≦√3 σ() 5 式中: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 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w x≦3√nσ w y≦3√nσ w z≦3√nσ w s≦3√ W =√w x2+w y2+w z2n为闭合环数。 S (2)基线向量解算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界面显示参数 表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界面显示参数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 布设原则: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

观测: 表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ds≦2√2σ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w x≦√3 σ 5 σ w y≦√3 5 σ() w z≦√3 5 式中: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w x≦3√nσ

w y ≦3√nσ w z ≦3√nσ w s ≦3√nσ W S =√w x 2+w y 2 +w z 2 n 为闭合环数。 (2)基线向量解算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 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界面显示参数 划分标准 1) 各等级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计算 σ=√a 2+(bd )2 () 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 a-----固定误差(mm ); b-----比例误差系数(1X10-6 );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2)各等级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D级GPS控制网技术方案设计书

D级GPS控制网技术方案 设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结合“GPS”技术完成一项“GPS”D级网的技术设计,为下一步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提供基础控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2.任务概述: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在市境吉洞峪,对吉洞峪地区进行村庄的地籍测量。则需要在吉洞峪的测区围建立D级GPS网。 二、测区概况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吉洞峪在市最南端,介于北纬40o40′至40o50′,东经123o00′至123o15′之间。东与河栏镇,南与岫岩县三家镇、牧牛镇,西与海城市接文镇马风镇,北与隆昌镇、八会镇接壤。乡政府驻地吉洞峪村距县政府(直线距离)45公里。乡域境山地占总面积的80%,属长白山系千山山脉。该地区地势陡峭,山脉较多,北部和西南部比较平坦。 2.2民族种类 境居民主要有满族、汉族,另有少量蒙古族、回族等。其中满族人口占大多数。 2.3已有资料情况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A1、A2、A3、A4、A5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根据设计提供的1:5万地形图,1:5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所根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77年9月航摄地形图) 2.4测区的围: 1)测区的位置:测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0 o40′至40 o50′,东经123 o00′至

123 o15′之间 2)测区的面积:施测围呈规则矩形,围面积约18*21=378平方千米 三、设计的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GB-T2009》 (2)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 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B CH 1001-91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1993.6 )国土局制定,以下简称《规程》 (7)《吉洞峪地籍调查协议书》参考技术标准 (8) 2.ZGB ——96《地形图图式》 (9)《地勘测绘规》地矿部 1985 年 (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11)本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GB-T2009》和市吉洞峪地形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测区可建立D 级GPS 网,GPS 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表要求: 4.1GPS 测量 (1)根据规程规,D 级GPS 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各等级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δ=22)*(d b a 式中: 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G P S控制网等级分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界面显示参数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 布设原则: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

观测: 表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ds≦2√2σ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σ w x≦√3 5 σ w y≦√3 5 w z≦√3 σ() 5 式中: 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 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w x≦3√nσ w y≦3√nσ w z≦3√nσ w s≦3√nσ W S =√w x2+w y2+w z 2 n为闭合环数。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节)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界面显示参数 划分标准 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计算 σ=√a2+(bd)2()

[整理]GPS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 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 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 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 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 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3.13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rapid static GPS positioning 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进行的GPS静态定位测量。 3.14永久性跟踪站permanent tracking 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3.15单基线解single baseline solution 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 3.16多基线解multi-baseline solution 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1条基线向量。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青海大学后山GP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第四组) 一、概述 1、任务来源 受青海大学08测绘工程班张乐春老师的指导,对学校后山进行控制测量。 2、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3、测量依据、原则 C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8-85《城市测量规范》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二、测区情况 1、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01°44′、北纬36°43′附近,位于青海大学校本部西边的山上,测区北临西宁市宋家沟,南至西宁市刘家沟,东至青海大学校内,测区内为主要为山区,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 本组在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6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如下图所示) 2、已有资料 本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 3、控制网起算数据 本次实习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

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已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 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 5、控制网图设计如下: 三、设计方案 1、GPS网的布设 本组将控制网布设为两个大地四边形,采用三台GPS接收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例如先在G38、801、803安置GPS接收机,观测一定时间后,将801的GPS移至802继续观测,再过一段时间,将G38的GPS移至804观测,以此类推,直到完成观测,等级为D级。 2、GPS网的选点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