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 知识点解读气体摩尔体积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 知识点解读气体摩尔体积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 知识点解读气体摩尔体积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 知识点解读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的体积、密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ρ(B)= )

()(B V B M 2.计算1 mol 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请按表计算)

物质1 mol 该物质

的质量密度1 mol 物质所具有

的体积Fe56 g7.8 g ·cm -3(20℃)7.2 cm 3Al27 g2.7 g ·cm -3(20℃)10 cm 3Pb207 g11.3 g ·cm -3(20℃)18.3 cm 3H 2O18 g1 g ·cm -3(4℃)18 cm 3H 2SO 498 g1.83 g ·cm -3(20℃)53.6 cm 33.归纳1 mol 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对于固体和液体物质来说,1 mol 不同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微粒数的多少;

(2)微粒间的距离;

(3)微粒本身的大小。

构成液态、固态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是很小的,在微粒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原子、分子或离子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1 mol 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这就像100粒大米、100个乒乓球、100个足球分别堆放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差别甚大一样。课本知识导学运用

课本知识诠解

重要提示

1.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三方面:

??

???---L D N 粒子间距粒子大小粒子数目摩尔体积是指1mol 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各取1mol 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则影响它们体积的只有后两个因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参照书本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比较示意图)

由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可知:构成固体、液体的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小于离子本身的大小,故决定1mol 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不同物质的粒子大小不一样,所以1mol 固体和液

体物质的体积应各不相同。

由气体易被压缩这一事实可知,构成气体的粒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大约是气体分子直径的10倍),故决定1mol 气体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为粒子之间的距离。

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之间的距离较大,粒子间作用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温度和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能明显影响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明显改变气体的体积,故比较1mol 不同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大量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应是相等的。

试计算以下几组数据,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根据20℃时,Fe 、Al 、Pb 、H 2O 、H 2SO 4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求1mol 上述物质的体积。(经过计算,体积各不相同)

根据H 2、O 2、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1mol 上述气体的体积。(经过计算,体积都大约为22.4L)

(2)气体摩尔体积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②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Vm=N

V 单位:L/mol(L ·mol B )或m 3/mol(m 3·mol B )。

③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的注意事项。

a.应指明温度和压强

b.对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都成立

c.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

2.阿伏加德罗定律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

3.气体计算

(1)V(标)=n ·Vm=n ·22.4L/mol

(2)p(标)=)(标标v )M (=MVm=1

/224 MOL L M 1.外界条件如温度T 、压强p 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对固态、液态物质来说,体积V 受T 、p 的影响较小。对一定量气体来说,T 和p 对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有较大的影响。

2.T 一定,增大p ,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所以体积V 减小。反之,压强p 减小,体积V 增大。

3.p 一定,升高温度T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气体的V 增大。反之,T 降低,气体的V 减小。

4.T 、p 都一定,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同,只要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也相同。

5.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 ·mol B 。这个体积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由它可求一定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6.阿伏加德罗定律中包括四个相同:同温(T)、同压(p)、同体积(V)、同分子数(N 或n)。只要其中三个量相同,第四个量一定相同,即:同定一同。基础例题点拨一拖二【例题1】448mL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既可通过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摩尔质量,也可以通过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来求摩尔质量。有以下几种解法。

【解析】(1)0.448L 为1.28g ,22.4L 气体的质量为x

g

l 4.22448.00.448L22.4L=1.28gx ,x=64g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2)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g

l 28448.0≈2.86g ·L B , 拖1①在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的密度是最大的是()

A.O 2

B.CH 4

C.H 2

D.CO 2

E.N 2

②已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9g ·mol B 。下列气体在实验室收集时,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CO 2

B.N 2

C.CH 4

D.Cl 2

E.H 2

F.O 2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86g ·L B

22.4L ·mol B ≈64g ·mol B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3)M=n m =v m /Nm=mV n m =l

g 448.04.2228 =64g ·mol B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案:①D ②ADF

【例题2】相同物质的量的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粒子大小不同

B.粒子质量不同

C.粒子间距离不同

D.粒子间作用力不同

【分析】固体、液体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由粒子的数目和粒子的大小决定,而本题中所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即粒子数相同,所以其体积由粒子大小决定。

【解析】A

拖2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答案:B

重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

1.对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即“气体摩尔体积是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从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气体的体积的数学表达式为:

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的体积(V)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 。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 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 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

(1)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kPa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 。因此,22.4 L 是1 mol 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 mol H 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是错误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3)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关系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同温—0℃,同压—101kPa ,同体积—约22.4 L ,分子数目相同—NA 个(1 mol 物质所含微粒数)。所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3.气体反应中的计算

同一气体反应中,各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列式计算时,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单位相对应。

例如:2H 2+O 2点燃2H 2O

21

V(H 2)V(O 2) 21=V(H 2)V(O 2) )

()(22o v h v 4.如何确定气体的分子组成

一般思路是:由体积比推导出微粒分子个数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式。

如2体积气体Ax 与1体积气体B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A 2B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体积比,即Ax ∶By ∶A 2B=2∶1∶2,所以两气体反应物为双原子分子即A 2和B 2。

随笔:

随笔:

1.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不清。气体摩尔体积是对气体而言,并且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若不在标准状况下或不是气体就不适用。如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固体和液体也有摩尔体积,但一般没有相同的数值。标准状况(0℃、1.01×105Pa)不同于通常状况(25℃,1.01×105Pa)。

2.易把物质的量的数值当作微粒的个数。

物质的量的大小,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它的个数应该是物质的量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3.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是有条件的,误认为任何状况下都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的物质体积才为22.4L,改变了条件1mol气态的物质体积就不为22.4L。

拖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C.某气体含有NA个原子,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一定是22.4L

D.任何状况下,1molCO2和18gH2O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答案:BC(解析:做选择题首先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由于22.4L是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所以A正确B错误。C错误,因为这种情况只有单原子分子的稀有气体符合选项,而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不符合。D正确,因为比较粒子数实质上是比较它们的物质的量)

【例题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约是22.4L

B.在标准状况下,0.5molH2、0.5mol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约22.4L

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

【错解】学生因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不全面而错选B。

【易错分析】气体体积大小相关量为气体物质的量(粒子个数);粒子间距离(温度、压强);相对来说,粒子本身的大小则是影响气体体积的次要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是个严密定义,必须明确其内容才能正确无误地运用。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非液体、非固体但可以是混合气体;(2)标准状况(STP);(3)气体体积标况近似值约22.4L/mol。

在此基础上涉及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则显得有据可依。

【正解】AC

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32g氧气含原子数目为2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答案:BC (解析: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的分子数应为0.5NA,而题中是常温常压,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中氦气为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原子数为NA,故B选项正确;C选项中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B,且O2为双原子分子,所以32g氧气含原子数为32g/32g·mol B×2NA=2NA,故C选项正确;D选项中强调的是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相同,气体分子可能是单原子分子也可能是多原子分子,故分子数相同时,原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4】(全国高考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和3体积Y2(气)化合生成2体积Z(气);则Z 气体的化学式是()

A.XY3

B.XY

C.X3Y

D.X2Y3

【分析】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是: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进一步拓展:在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和生成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解析】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3Y2=2Z。设Z气体的化学式为XmYn,由质量守恒定律得:2=2m

2×3=2n解得m=1,n=3。

所以Z的化学式为XY3。

拖5有一真空储气瓶,净重500g,在相同条件下,装满氧气后重508g,装满另一种气体X时重511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4

B.48

A.64 D.71

答案:A(解析:该瓶装入m(O2)=508g-500g=8g,m(X)=511g-500g=11g,在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X)M(O2)=m(X)m(O2),M(X)32=11g8g,故M(X)=44。

点评: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容器中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气体的质量越小,其相对分子质量就越小。由题意知气体X的质量大于O2的质量,故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大于O2的相对分子质量,但通过此范围无法一步确定答案,仍需计算过程)

方法技巧

【例题5】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22.4abcNAL

B.22.4bcaNAL

C.22.4acbNAL

D.22.4bacNAAL

【解析】B该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设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 B,则aMNA=b,所以,

M=aNAbg·mol B,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cgaNAbg·mol B×22.4L·mol B=22.4bcaNAL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理想气态方程:

pV=nRT,p1V1T1=p2V2T2

也可根据理想气态方程得出以下推论:

①同温、同压时:V1V2=N1N2=n1n2

②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的密度ρ与摩尔质量M的关系:ρ1=m1V1ρ2=m2V2

取相同体积(V1=V2)的不同气体,则有:

ρ1ρ2=m1m2=M1M2=D(D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

③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分子数目越大,单位时间内分子碰撞器壁的次数越多,容器中压强越大。由气态方程可推知:p1p2=N1N2=n1n2

④同温、同体积、同质量时:

p1p2=n1n2=m1M1m2M2=M2M1

⑤同温、同压、同质量时:

V1V2=mM1mM2=M2M1=ρ2ρ1

理想气态方程:pV=nRT,p1V1T1=p2V2T2

也可根据理想气态方程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拖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H2与水所含分子数目相同

B.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H2、CO2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22.4L,则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molHe所含核外电子数为4NA

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22.4L为1mol,所含分子数为NA,故选项B正确。水为液体,故与H2所含分子数不同,选项A错。由2H++2e-H2生成1mol H2时电子转移数为2NA,常温常压下,22.4L H2并非1mol,故选项C错。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故1mol He含2mol电子,即2NA,故选项D错。

点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计算时要注意物质在性质、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如A、C、D选项) 随笔:

【例题6】节日里流行在空气中用气球悬挂条幅以示庆贺,已知悬挂条幅的气球体积为500L,充满压强为1.212×105Pa、温度为27℃的氢气。若氢气用锌和足够的盐酸反应制取,则需多少锌才能制得气球所需的氢气?

【解析】要想求出H2的量,可以利用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根据方程式计算出所需锌的量。但由于题中所给条件为非标态,首先应根据气态方程进行转化。

由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0V0T0得,

V0=(1.212×105Pa×500L×273k)/(1.01×105Pa×300K)=546L

需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46L/22.4L·mol B=24.4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求得锌的质量为:24.4mol×65g/mol=1586g

拖7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叙述:

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③

答案:C(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CO2和CO分子数相等,则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它们的摩尔质量不等,密度不等,由组成知含碳原子个数相等)

【例题7】某容器充满O2时质量为116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g,若充满某气体时质量为114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30

C.32

D.44

【分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V1V2=n1n2

方法一:设容器质量为mg,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

116g-mg32g·mol B=112g-mg44g·mol B得解:m=100g

然后再建立方程:

116g-100g32g·mol B=114g-100gM或

112g-100g44g·mol B=114g-100gM

解得:M=28g·mol B,故选A。

方法二:利用差量法计算。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质量之差和相对分子质量之差存在正比关系,可得:122g-116g44g·mol B-32g·mol B=122g-144g44g·mol B-M

解得:M=28g·mol B

【解析】A

拖8在一定条件下,使9.6gC和一定量O2在一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增大了0.6倍,则O2的物质的量为()

A.0.40mol

B.0.50mol

C.0.70mol

D.0.60mol

答案: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体积一定,则容器内压强在反应前后的变化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即p1:p2=n1:n2。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法”解题。

【例题8】如果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则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拖9在标准状况下,某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8∶5,这两种气体的相对

答案:6g C完全反应,无论生成CO、CO2还是二者的混合气,C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总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反应后总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前气体的物质的量即为O2的物质的量。9.4∶5依题意,根据质量比找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又题中已给出体积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nA:nB=8MA∶5MB=2∶1MAM B=45)

【分析】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则其物质的量之比是:n(CH4)∶n(O2)=1g16g·mol B∶4g32g·mol B=1∶2

在相同状况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其体积之比:n1n2=V1V2

【解析】1∶2有关气体的计算

(1)有关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定义式法:M=mn

②分子质量求和法:M=NA×m

③已知标况密度

ρ=Mg/mol22.4L/mol,所以:M=ρ×22.4L/mol

④已知相对密度D=p1p2=m1m2=M1M2,所以:M1=D×M2

(2)平均摩尔质量及求算方法

①平均摩尔质量(M)

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混合气体,怎样计算它的摩尔质量呢?我们可以假设混合气体为1mol,组成1mol 混合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积比的乘积之和g·mol B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例如N2与O2按体积比4∶1混合,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 B×45+32g·mol B×15=28.8g·mol B。(初中化学中所用的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

平均摩尔质量不仅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同样适用,常用于混合物的计算。

②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

a.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m混n混

b.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分子量之比为_______。

随笔:

M(混)=22.4ρ(混)

c.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ρ(A)]的倍数d(也常叫相对密度法):d=ρ(混)ρ(A)=M混M(A)即有:M(混)=d×M(A)

d.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的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a×A%+Mh×B%+Mc×C%随笔:

【例题9】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2-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d

B.5d

C.2.5d

D.2d

【分析】根据题给出的方程式知,完全分解后生成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B)+2M(C)+2M(D)]/5。根据题意M=d·M(H2)=d·M(H2)=d·2g/mol,则M(B)+2M(C)+2M(D)=5M=10dg/mol。

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mol·M(A)=1mol·M(B)+2mol·M(C)+2mol·M(D),所以M(A)=5dg/mol,Mr(A)=5d。

【解析】B

拖10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A.0.25L

B.0.5L

C.0.75L

D。1L

答案:C(解析:Mr=D·Mr(O2)=1.082×32=34.6<Mr(HCl)=36.5,故该混合气体中必混有空气。HCl易溶于水,空气不溶于水,故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等于HCl气体的体积。设HCl气体的体积为x,则空气的体积为(1L-x)。

根据气体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公式:

B.36.5g/mol·x/1L+29g/mol·(1L-x)/1L=34.6g/mol,解得x=0.75L)【例题10】按体积比为1∶2∶3所组成的N2,O2,CO2混合气体10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A.60L

B.30L

C.11.2L

D.112L

【分析】本题的思路是,先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求出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然后求出100g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三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3,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3。设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2mol,3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应为:28g/mol×1mol+32g/mol×2mol+44g/mol ×3mol1mol+2mol+3mol=37.3g/mol

拖11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和Zn

B.Zn和Cu

C.Al和Fe

D.Mg和Al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应为100g37.3g/mol=2.68mol。

体积应为∶22.4L/mol×2.68mol=60L。

答案:AC(解析:Mg、Zn、Fe和稀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金属离子,不妨先假定混合金属均显+2价,按得到氢气的体积可求出混合物粉末中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M(A)。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R+2HClRCl2+H2↑

M(A)g22.4LM(A)g1.5g=22.4L1.12L,

1.5g1.12LM(A)g=30

选项中+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Al为+3价金属,现把它折合成+2价,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3)=18。

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0,则必有一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于30,另一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小于30,满足此条件的选项为A、C)

【解析】A【例题11】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7L,质量为2.25g,求H2和CO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分析】一种思路可设H2、CO各自的质量,然后分别根据质量求出体积使它们之和为7L,联立方程求解。另一思路是由混合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求出混合气体在22.4L时的质量,得出平均摩尔质量后找出体积关系或质量关系解题。

【解析】解法一:设CO质量为x、H2质量为y

x+y=2.25g

x×22.4L·mol B+y2g·mol B×22.4L·mol B=7L28g·mol B

x=1.75g

y=0.5g

CO体积:1.75g28g·mol B×22.4L·mol B=1.4L

H2体积:0.5g2g·mol B×22.4L·mol B=5.6L

所以ω(H2)=0.5g2.25g×100%=22.2%

φ(H2)=5.6L7L×100%=80%

ω(CO)=1.75g2.25g×100%=77.8%

φ(CO)=1.4L7L×100%=20%

(注:ω棕表示质量分数,φ表示体积分数)

解法二:设CO、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28g·mol B·x+2g·mol B·y=2.25g

(x+y)×22.4L·mol B=7L

求得x=0.0625mol

y=0.25mol其他同解法一。7.注“十字交叉法”是一种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的计算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其原理简介如下:

有求和公式:

A= Ai×Pi%,当i=1或2时,则有:A=A1×P1%+A2×P2%经公式变形为(推导过程从略):

P1%P2%=A2-AA-A1

(假设A2>A1)

如果采用十字交叉图式来表示,则为:

若P%表示的是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那么A2-AA-A1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若P%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A2-AA-A1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质量比。“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用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等多种类型的习题上。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其成分主要含有N2、O2以及少量的CO2、解法三∶设H2的体积为x,CO的体积为(7L-x)

x22.4L·mol B×2g·mol B+7L-x22.4L·mol B×28g·mol B=2.25g

x=5.6LCO为1.4L

H2的质量:5.6L22.4L·mol B×2g·mol B=0.5g

CO的质量:2.25g-0.5g=1.75g

其他同解法一。

解法四:设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M,体积分数H2为x%,CO为(1-x%)

①求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

2.25gM=7L22.4L·mol B

M=7.2g·mol B

②求体积分数:

x%×2g·mol B+(1-x%)×28g·mol B=7.2g·mol B

x%=80%CO为20%

③求质量分数:由②知

V(H2)∶V(CO)=80∶20=4∶1=n(H2)∶n(CO)

H2与CO的质量比为(4×2)∶(1×28)=2∶7

ω(H2)=22+7×100%=22.2%

ω(CO)=22+7×100%=77.8%

解法五:①求混合气平均摩尔质量,解法同前得

M=7.2g·mol B

②用十字交叉法求H2和CO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比)

7.2CO28H22(7.2-2)=5.2(28-7.2)=20.8

故V(CO)∶V(H2)=5.2∶20.8=1∶4,其他解法同前。稀有气体等,若不考虑少量成分的存在,试计算空气中N2、O2的体积比。

设N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有如下关系:(略去单位) 28x+32yx+y=29

将上式展开:

29x+29y=28x+32y

(32-29)y=(29-28)x

xy=32-2929-28=31

得“十字交叉法”:

x∶y=3∶1【思路点拨】解法二的思路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思路,即“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是有关物质的量等各量间计算的“法宝”。

解法五较简易,它用到的十字交叉法属平均中间值的思路。

【例题12】在标准状况下,将CO2和CO的混合气(密度为107g·L B)充满一盛有足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中,如图321所示,容器容积为22.4L(不计固态物质的体积)。用间断而短暂的电火花引发反应,令

容器内可能发生的反应都充分进行(反应均系两物质之间的)。通过计算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图32 1

①反应前CO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5mol和0.75mol

②反应完成后容器内有0.5molCO

③反应完成后容器内有0.125molO2

④反应完成后容器内有0.125molNa2CO3

⑤反应完成后容器内有0.5mol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⑤

【解析】B解法一CO2和CO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07×22.4=32

气体总物质的量=1mol

n(CO)+n(CO2)=1

28n(CO)+44n(CO2)=32

解得n(CO)=0.75mol

n(CO2)=0.25mol

容器中所发生的反应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CO+O2点燃2CO2

两反应循环进行,联立得:

2Na2O2+CONa2CO3

即可理解为:Na2O2足量前提下,Na2O2可将CO全部吸收生成Na2CO3,CO2也被Na2O2吸收生成Na2CO3和O2。

∴反应完成后,容器中只有O2和Na2CO3。

依据碳守恒:

n(Na2CO3)=n(CO)+n(CO2)=1mol

n(O2)=12n(CO2)=12×0.25mol=0.125mol

解法二由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用十字交叉法求CO、CO2的物质的量的比:324428412n(CO2)n(CO)=412=13

其他同上。

小结用物质的量和质量列方程求解。

对循环进行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可相加处理。如:

2Na2O2+2CO22Na2CO3+O2

2CO+O2点燃2CO2

相加得:2Na2O2+CONa2CO3

用十字交叉法求已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两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或体积比是最简单的方法。拖12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倍。A.96B.48

C.24

D.12

答案:D [解法一由气体摩尔体积可推出:

ρ1ρ2=M1VmM2Vm=M1M2

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所以欲求得混合气体对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之比,首先应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NH4)2CO3150℃2NH3↑+CO2↑+H2O↑

产物NH3、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则

M(混)=17×24+18×14+44×14=24

ρ(混)ρ(H2)=M(混)M(H2)=242=12

解法二气态物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从化学方程式知:1mol(NH4)2CO3的质量为96g,其分解生成4mol气体,则4mol气体总质量也是96g。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96g4mol=24g·mol B,即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ρ(混)ρ(H2)=M(混)M(H2)=242=12

解法三(NH4)2CO3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NH3、H2O。这三种气体无论怎样混合,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介于44和17之间(CO2是三者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为44,NH3是最小的,为17),则其密度与氢气的密度之比应小于22而大于8.5。选项中只有D符合。

小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按各种气体所占体积分数求其平均值。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在某些复杂的计算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选择题的答案应合理推断,根据选项得出,实际是最简单的方法]

拖13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含有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化学式为XY2,则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答案:

D(解法一甲化学式为XY 2,X 的含量为30.4%,则Y 的含量为1-30.4%=69.6%。

2M X M )(=69.4%

30.4% 即2M

X M )(=34.830.4① 设乙的化学式为XmYn ,其中X 的含量为25.9%,则Y 的含量为1-25.9%=74.1%。 ∴n2M X mM )(=74.1%

25.9%② ①式代入②式:

n m =74.1%25.9%×M(Y)X M )(=4

74.1%%8.34%9.25??=52 ∴乙的化学式为X 2Y5。

解法二由于甲分子中X 的含量为30.4%,且X ∶Y=1∶2;乙中X 元素的含量为25.9%,即Y 的质量分数更大,则X 和Y 的原子个数比必小于1∶2,对照选项只有D 中X ∶Y=2∶5=1∶2.5<1∶2,所以选D 。 小结 解法一属常规解法,适用于要求过程的计算题。通常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最简化,故得X 2Y5。

解法二是通过仔细观察后得到一种巧解方法,适用于选择题。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题活题创新探究

例题分析解答【例题13】已知CS 2在O 2中燃烧生成准状SO 2和CO 2,0.228g CS 2在448mlO 2中燃烧,冷却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已知CS 2为液体)()

A.224ml

B.201.6ml

C.336ml

D.448ml

【解析】D 首先写出CS 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S 2(l)+3O 2(g) 点燃CO 2(g)+2SO 2(g)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燃烧后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前氧气的体积,为448ml 。

【思路点拨】该题如果用普通方法,将所给相关数据带入方程式计算,比较费时。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反应特点,不需计算直接可确定答案。这就提醒我们在解计算型选择题时,不要盲目地提笔就做,若将题目分析清楚,往往会有些巧解。

拖14由H 2、CO 2、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等。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CO 的体积比可能是()

A.22∶1∶14

B.13∶8∶29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3)苯和水_______ (4)蒸馏水的制取_______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 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 2溶液,含有Cl -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 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14.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 - 3,这种氨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 .18.4mol·L - 1 34.7% B .20.4mol·L - 1 38.5% C .18.4mol·L - 1 38.5% D .20.4mol·L - 1 34.7%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对于很多刚上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中化学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其知识点非常的繁琐复杂,让同学们头疼不已。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试题精选[1]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C.分液D.萃取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11、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12、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1)食盐水与泥沙___ _(2)海水晒盐__ _(3)苯和水__ _ (4)蒸馏水的制取_ 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13.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14.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C.玻璃棒D.漏斗 15.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