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共37页文档

安徽省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共37页文档

安徽省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共37页文档
安徽省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共37页文档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科目分值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

(四)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组成,共20题,每题6分,合计120分。其中物理7题、化学7题、生物6题。

第I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合计180分。

(五)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

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物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物理部分,是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制定的。本说明对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学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要求予以解释,并选编题型示例,为高考命题提供依据,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物理学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和体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阐明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二)应用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楚其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和各种资源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进行表达分析。

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密切。高考试题的解答,不仅对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等有一定的要求,对极限、微元等思想方法也有初步的要求。

(三)实验与探究能力

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表达等。

能独立完成附表(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进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例1】选自2012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螺旋测微器【例2】选自2011年山东理综卷【例3】选自2012年福建理综卷具体内容略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3年版)》中物理部分的要求和安徽的实际情况,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物理1、物理2、物理3-1、物理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物理3-4(机械振动、机械波、光)、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其中物理3-2、3-4和3-5模块内容的分值占物理试题分值的20%左右。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详见附表。

附表所列出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合理地综合成题。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其含义如下:

Ⅰ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

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列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在附表要求栏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弹性势能的标记为Ⅰ,重力势能的标记为Ⅱ。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对弹性势能只要求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物体以及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形变消失即恢复到原来形状的过程中弹性势能会释放出来,不要求知道关系式21

2

p E kx ;对重力势能的要求是必须知道其数学表达式,并能通过计算重力做的功来确定重力势能的变化。 虽然用Ⅰ标记的知识一般限于定性介绍,对应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要求比较低,但是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可能涉及到该标记的知识,只是对该知识的考查要求仅限于Ⅰ所标记的要求。

附表 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1 主 题 内 容

要 求 说 明

运动的描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Ⅰ 位移

Ⅱ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

度)、加速度

匀变速直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线运

自由落体运动Ⅱ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

性限度)和胡克定律

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

动摩擦因数)

矢量和标量Ⅰ

力的合成与分解Ⅱ只要求能运用直角

三角形知识进行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包括共点力平衡的

分析与计算

超重和失重Ⅰ

物理2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Ⅱ抛体运动Ⅱ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

速度、向心加速度

Ⅰ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

方法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例18】

非选择题

【例1】--【例22】

具体示例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三)科目分值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只涉及本学科内容。

(四)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单项选择题组成,共20题,每题6分,合计120分。其中物理7题、化学7题、生物6题。

第II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组成,合计180分。

(五)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I.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结合安徽

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考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学科的特点,依据《考试大纲》,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确定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如下。

考试范围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对应《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部分);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包括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部分内容,约占15%。

第一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

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7)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等)。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6)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学科 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组成。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分。试题只涉及但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25分。 必考内容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必修模块。思想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 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 批阅第一题。 2.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 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n.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 地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学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与2017年物理考试大纲区别) H.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高清版

2019年全国卷Ⅱ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35.5 As 75 I 127Sm 150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2015年高考课标卷各科《考纲》《考试说明》之变化

稳定中求发展变化中有继承 ——2014与2015年全国课标卷高考各科《考纲》《考试说明》比较 1、语文 一、相同点 2015年《考试说明》中,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背诵篇目等均与2014年一致,没有变化。 二、不同点 2015年的“题型示例”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部分题型等与2014年有所不同。具体情形见下面的表格: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 (二)部分题型的变化

2、数学 2015年《考试大纲》与2014年对比:文、理均没有任何变化 2015年全国数学《考试说明》对比: 适用省份:江西、河南、河北、山西、广西;海南、宁夏、云南、新疆、贵州、青海、内蒙、吉林、黑龙江、甘肃、西藏。另外辽宁有可能用全国卷。文科、理科 1.与2014年考试说明对比,2015年考试说明去掉了“课程标准实验版”几个字; 2.与2014年考试说明对比,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考试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题型示例等都没有变化。 3、英语 (适用于2015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山东,宁夏,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西藏,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 1. 阅读:词义推测题增加对“短语含义”的考查; 2. 语法填空:命题和答题要求变化了,题目要求“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而2014年是要求填入空白处的词数不超过3个单词。样题变更为2014高考卷真题。 3. 提高词汇量要求到高中课标词汇量(约3500个单词),并更正原来的少量错误或完善个别词汇标注。 4、物理 适用省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贵州、云南、广西 考纲:模块3-3,删除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的说明“定性了解” 考试说明: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完整版)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评论解析分析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化学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和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育人效果。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 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 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理科综合I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1.2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 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高临界温度铁基超导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理科综合II卷第35题的文献来源于顶级刊物《Nature》刊载的一种Sm-Te-As-O-F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试题以该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科综合I卷第35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 MgCu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 2 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 理科综合I卷第28题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该催化方法使得水煤气转化反应在303K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远远低于其他已有催化方法中的温度。试题以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精挑文献,展现最新成果,增长知识见识 今年的高考化学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

2015年江苏省高中政治高考考试说明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

2015年江苏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变动情况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科(江苏卷)的命题将继续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高校招生,以及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新;将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参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由22Mm v G m R R =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12F F , B.12=F F ,

C.1213==22F mg F , D.1231=22 F mg F mg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 B.1.5kg C.1kg D.0.5kg 【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F =2N。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 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6m qB B.7π6m qB C.11π6m qB D.13π6m qB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似乎眼,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试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察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015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大纲

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卷)考纲 I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析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文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lpf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 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 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 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2019年高考化学 (海南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 24S32Cl35.5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右图,该试剂是( ) A. 氮水 B. 乙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 2.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 42CuSO 5H O ? B. 42FeSO 7H O ? C. 42ZnSO 7H O ? D. ()422KAl SO 12H O ? 3. 反应22426C H ()C H (g)+H (g)g =,>0H V 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 A. 增大容器容积 B.升高反应温度 C.分离出部分氢气 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5. 根据右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C H —的键能为( ) A. 1414kJ mol -? B. 1377kJ mol -? C. 1235kJ mol -? D. 1197kJ mol -? 6.实验室通过称量42MgSO xH O ?样品受热脱水前后的质最来测定x 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值偏低的是( ) A. 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 B. 试样中含有少景碳酸氢铵 C. 试样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进溅出来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趣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 B. VIIN 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8.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2Ag /Ag O 和Zn ,电解质为KOH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 物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高考物理大纲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化学 Ⅰ.考试目标和要求 海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宜的难度,以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化学科高考主要依据以下三点:其一,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其二,兼顾海南省本地实际,考虑全省考生的学习基础;其三,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坚持有利于高中选修课程的开设,引导和鼓励学校多开选修课,体现模块设置的功能与价值,促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化学教学,既要服务于化学教学,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考务操作,程序要相对简捷,不能繁琐。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依据 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以下三个方面的精神: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1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 和Q 都带正电荷 B .P 和Q 都带负电荷 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 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 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 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