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专题)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专题)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个专题)

01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考点一、病毒、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2019.全国卷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2019.北京卷)6.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 细胞增殖分化为

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 和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

HA 、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 抗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专题)

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

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

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 抗体

(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

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

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 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

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 的抗体,其

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

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 【答案】 (1). 活细胞 (2). 吸附 (3). 记忆细胞和浆

(4). 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 、HA

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

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5). a c e (6). D63 (7). 流感病毒(8). 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9). 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毒增殖过程:①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注入: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③复制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④组装:病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⑤释放: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2)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 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常高,因此每年要根据预测出的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进行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②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H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

【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步骤。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考点二、细胞膜和细胞核

(2019.天津卷)1.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 DNA复制的场所

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及运输及细

胞膜的功能等有关知识。DNA复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mRNA 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

【详解】DNA复制需要DNA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和DNA聚合酶,A正确;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mRNA 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无需脱氧核苷酸,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细胞中不同的生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2019.全国卷)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

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考点三、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

(2019.全国卷3)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而高尔基体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019.天津卷)4.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

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答案】C

【解析】1、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和经染色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察指标: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详解】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生物膜,不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原因是红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因此,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C正确;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若要测定花青素的绝对含量需要进一步实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可遗传变异类型,影响光照强度的外界因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应用,再根据题意作答。

考点四、细胞的综合考查

(2019.江苏卷)21.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

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 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 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D. 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D

【解析】题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①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②为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③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④、⑤均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结构①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复制而导致其倍增,A错误;结构②为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结构③是核孔,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合成后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而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形成的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可见,二者穿过结构③的方向不同,C错误;

④、⑤分别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2019.江苏卷)23.下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1专题)

B. 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 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相关文档
  •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