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2014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2014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2014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2014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六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探究起跑线

1、说说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凸透镜__ ,它的特点是中间_厚__,边缘__薄__。

2.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___透明的宝石__可放大物体的影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__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____放大__,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_肉眼_观察不到的细节。

二. 选一选

1.在下列器材中加上水,哪些器材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B)

A、不透明的杯子

B、透明塑料袋

C、方形的玻璃器具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A)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视野就(C)。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2.触角是昆虫主要的感觉器官,有识别气味功能,也有平衡、帮助呼吸、识别异性等作用。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科学研究表明昆虫触角就是的它“鼻子”。

3.草蛉是蚜虫的天敌。蚜虫在植物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4.在放大镜下我们观察到蝴蝶的翅膀表面上布满了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将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可使物质重新结晶析出,得到的是这种溶液的晶体。2.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称为晶体。常见的晶体有立方体、金字塔形、针形等形状。

二、选一选

1.选出相应的晶体形状:水晶(A)雪花(B)维生素C(C)。

A、立方体

B、六角形

C、针形

2.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A)。

A、糖、碱、维生素C

B、水晶、雪花、玻璃

C、盐、味精、珍珠

三、判一判

1.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

2.碱面的晶体像花瓣,而食盐的晶体像树枝。(×)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没有规则。(×)

4.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这样物体的图像被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5.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的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细胞。

3.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对着物体的叫物镜,对着人眼的叫目镜。

二、连一连

1、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培养微生物或菌落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染色

载玻片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各种植物、动物以及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它们都具有细胞结构。

2.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体和叶表皮上的气孔。

二、查一查

课后搜集关于植物细胞的资料,把自己的收获写或者画在下面。

7.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水发绿主要原因是水中的微生物的繁殖所造成的。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4.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也可以用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进行霉菌培养。

5. 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过程中,可以先在盖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控制微生物运动。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6.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

7.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2.科学家用显微镜发现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使人类看到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3.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

4.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5.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为解决21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选一选

1.科学家一般选择(B)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2.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揉入了(C)。

A、霉菌

B、细胞

C、酵母菌

3.微生物对人类(C)

A、都是有害的

B、都是有利的

C、不一定都是有害的,有的对人类有益处

单元测试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镜片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3.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4.蟋蟀的“耳朵”长在头部。(×)

5.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6.我们用肉眼也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7.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9.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0.直接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就可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11.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其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12.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13.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擦拭,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14.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5.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二、填空题

1.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常见的晶体有立方体、金字塔形、针形等形状。

3.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它们

的眼睛由许多小眼晴(复眼)组成。

4.放大镜也叫_凸透镜

5.制作切片时,要把标本切成很薄而透明的薄片。

三、选择题

1.光学显微镜的镜片(A)

A、两块都是凸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

2.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B),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A、大

B、小

C、一样

3.透明的物体(B)晶体。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一定不是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探究接力棒

一、判断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象石头、玻璃、金银首饰等物品,不会发生变化。(×)

3、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二、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A、D、E、G、H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B、C、F )。

A、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

B、火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E、水结成冰

F、在馒头上滴上碘酒

G、布做成衣服

H、纸剪成纸花

三、简答题

木条折断和木条燃烧在物质变化的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答:木条折断后木条仍然是木条,没有新物质生成;木条燃烧后木条不见了,变成了其它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接力棒

一、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2、食物的消化里有化学变化。(√)

二、选择题

1、夏天的饭菜容易变馊,发出一股酸味,这种现象属于(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A、B、C、F 、K、I),属于物理变化的有(D、E、G、H)。

A、米饭烧焦

B、面粉做成馒头

C、秋天树叶变黄

D、钢锭打成菜刀

E、池塘中的水枯了

F、糖加热至黑色

G、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

H、树木做成家具

I、馒头发霉

三、简答题

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答:物理变化:折纸,凉菜里放盐、酱油,晾衣服等;

化学变化:燃气燃烧、洁厕灵洗马桶等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探究接力棒

一、选择题

1、仔细咀嚼米饭会有甜味,那是( B )。

A、唾液中的糖的味道

B、米饭中的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的味道

C、米饭中添加的白糖的味道

2、碘酒遇到( A )时,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A、滑石粉

B、淀粉

C、水

3、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 B )。

A、维生素

B、淀粉

C、脂肪

4、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二、简答题

如何破解用课本中的方法制作的“神秘的信件”?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用碘酒均匀地喷洒在白色信纸上,就会显示出蓝色的字,这是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性质,用淀粉写的字在遇碘后会变成蓝色的字。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探究接力棒

一、选择题

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A、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B、白醋变成了固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 B )。

A、烧得更旺

B、慢慢熄灭

C、没影响

3、科学研究后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C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二、简答题

你还发现哪些物体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气体?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化?

答:饭变馊时会有气泡,这是化学变化;但水流动时会有气泡,水烧开时有气泡、汽水中有气泡,却是物理变化。

5 铁生铁了

探究接力棒

一、选择题

1、铁生锈是一种(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2、铁锈与铁是( B )。

A、同一种物质

B、不同种物质

二、简答题

铁生锈与水有没有关系?你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铁生锈与水有关系。准备两个盘子上,在盘子底放上两块纸巾,其中一个纸巾上滴水浸润,再把两个同样的铁钉分别两个盘子中,连续观察记录5-7天,发现有水的铁钉先生锈,并且生锈多,这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系。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探究接力棒

一、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C )

A、白色

B、五色

C、蓝色

2、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BC)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变化属于(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3、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三、连线题

物理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水变成水蒸气产生沉淀

铁钉生锈发光发热

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探究接力棒

一、选择题

1、影响铁生锈快慢的主要因素( B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

C、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 B )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干燥的高原

3、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 ABF )

A、涂上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用纸包起来

D、放在地窖里

E、放入水中

F、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二、简答题

经常擦拭保持干燥清洁、防尘防湿定期擦油保养等,针对铁生锈的原因等回答即可。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探究接力棒

一、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3、很多物质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进行的。(√)

4、长时间咀嚼米饭,米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E )。

A、木材加工成家具

B、烟花在空中炸开

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D、木头燃烧

E、湿衣服晒干

F、高锰酸钾溶解与水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土壤沙漠化

B、加工玉石

C、吃进食物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D、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E、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F、光被镜子反射

3.物质的变化是指(C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沉淀、颜色改变。

4.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变浅绿色。

5.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土豆、莲藕。

6.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物理__变化。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发生变化

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

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

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B )。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海边

C、干燥的高原

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B )。

A、白萝卜

B、番薯

C、肥肉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C )。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

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

C、纸张揉团

9.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C )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中产生沉淀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0.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三、判断题

1.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

2.空气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

4.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

5.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

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

1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

四、探究题(每空3分,共15分)

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

e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填一填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它是离地球____最近___的星体,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都与地球_相同__。

2.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

二、选一选

1.A.

2. A

2 月相变化

一、填一填

1.月球在______圆缺__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二、选一选

1.月球是一个( A )的球体。

A.不发光B.有些时候发光C.看到的这面发光,另一面不发光

2.月相变化是( B )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A.月球自然形成B.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C.月球自转过程

,三、记录农历下半月的月相,然后在我的小组内交流。略

画月相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___环形山_______。

2.关于月面环形山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因为_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___而形成。

二、略

4 日食和月食

一、填一填

1.日月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5 太阳系

一、填一填

在下图相应的括号内依次写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二、连一连

6 在星空中(一)

一、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为 不同区域,这些区域就称为星座。 2.北斗七星是 大熊座 的主要标志。 北极星 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 北斗七星 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我知道椭圆里描述的是哪土壤中蕴含丰富的铁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是整天的表面温度低于零下探究接力棒

个行星,我会用彩色笔将它们

连接起来。 《 行星链接》

质,在表面可以清晰看到水的痕迹。

巨大的气体行星。

5摄氏度,拥有的卫星数最多。

火星

土星

木星

二、辨一辨

1.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从不同的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不一样。 (√ )

7 在星空中(二)

探究接力棒

一、填一填

1.“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2.夏季看到的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8 探索宇宙

探究接力棒

1.用图和文字描述恒星的一生:

四、查阅资料,我找到下面这些航天大事件:

1.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

2.

3.

4.

5.

6.

单元练习

一、选择。

1.下面对于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月球上有充足的水 B、声音在月球上无法传播C、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不大

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 C )无关。

A、月球不发光

B、太阳的照射 C 、月球的自转

3.关于环形山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分布很有规律

B、数量众多

C、大小深浅不一

4.从我们做的北斗七星的模型中能传递出来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北斗七星的勺子形,只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形状

B、真实的北斗七星的七颗星的大小是一样的

C、转动模型所看到的不同图形,就相当于我们坐了宇宙飞船绕七颗星转动一周所看到的不

同景象

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 A )

A 、初一左右

B 、十五左右C、任何时候,没有规律

6.从农历初一开始,一个月来,月相的变化规律正确的一项是( A )

A 、上半月由缺变圆

B 、下半月由缺变圆

C 、上半月由圆变缺

二、判断。

1、月球的大小叫月相。(×)

2、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杂乱无章的。(×)

3、农历十五晚上的月亮是弯弯的,像一把镰刀。(×)

4、月球和太阳一样,是个会发光的球体。(×)

5、因为天空中有云朵,会遮挡月球,所以月球有圆缺变化。(×)

三、连线。

水星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

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

木星直径最大的行星

地球直径最小的行星

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

火星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一、判断题

1. 我们每天要消耗很多生活用品,同时我们也产生大量的垃圾。(√)

2. 垃圾对人类百害无一利。(×)

3.日积月累,垃圾已经包围了我们的城市,侵占了我们大量的土地。(√)

二、简答题

1. 请你列举生活垃圾中有哪些物品?

塑料袋、纸盒、酒瓶、易拉罐、饮料瓶、菜叶等

2这些垃圾可以怎样分类?

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有害;有毒等。

2.垃圾的处理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细石子、沙子和清水表示土壤和(自然水域)河水、浸过墨水的纸巾表示污染物。慢慢地往上面喷水表示降雨。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

沙、细石子和水都会被浸过墨水的纸巾染黑

这个实验说明:

污染物可以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自然水域中的水

设计:

根据上面实验中的情况,以及对垃圾填埋场的了解来设计一个垃圾填埋场并说明各部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设计衬垫防止垃圾产生的污水的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自然水域;要有专门的比较低洼的地方收集垃圾中渗透的液体;还应有专门的管道排放垃圾产生的气体

等。图文结合更好)

★填一填。

1.目前人们处理固体垃圾的常用方法有焚烧、填埋等。

2.除了家庭中会产生大量垃圾外,学校、工厂、医院都会产生大量垃圾。

★辨一辨。

1.填埋垃圾除了会产生液体外,还会产生气体。(√)

2.我们可以在垃圾填埋场的上方修建楼房、体育场、公园等。(×)

3. 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

★写一写。

1.填埋垃圾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填埋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污染周围的土壤和自然水域;铺衬垫,收集渗透液并及时处理;有气体排出管道等

2.分别列举用焚烧方法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可发电

缺点: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产生有毒物质等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填一填。

(1)减少丢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二.略

4.分类和回收利用

●填一填

1.__回收垃圾_______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2.有效的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__分类___和__分装___,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___电池_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它里面的物质如果浸入地下水会危及人类的健康。4._医疗______垃圾要集中进行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建康。

●判断。

1.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2.一次性注射器、注射针头都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3.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

4.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是政府的事情,和我们小学生没关系。(×)

三.略

5.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填一填。

1._水______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2.由于__人口迅速增长___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和___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二.略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探究起跑线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有什么不同。

自来水生活污水

无色黑、或其它颜色

无气味有臭或其它气味

无味道有味道

透明混浊或有泡沫等

●污染源的讨论。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

●填一填

1.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__人类__________的活动引起的。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最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 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 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 、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 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 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可用于测距离) 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12.耳朵贴在长铁管(内充满水)的一端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为什么?) 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为什么有的人晕船、晕车、航空病?)。咽鼓管有何用处?(课本第11页) 14.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15.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1赫=1次/秒。“90赫”的意义是物体每秒振动90次。 16.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17.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 18.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19.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65赫到1100赫。 20.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赫到20000赫。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第一课《细胞》知识点 1.细胞学的发展史与细胞学说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所组成的,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除了病毒和类病毒等是非细胞的生物以外,其他生物的机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细胞学说的创立标志着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开始,并很快推广到生物学的各门学科。 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其中有许多小时,状如蜂窝,他称之为“cellar”。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但这些细胞是一些死细胞。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到了池塘中的原生物和单细胞的藻类。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发表的《关于动植物在结果和生长中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名称。 1855年,德国医生鲁道夫·魏尔肖认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2.细胞的分类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细菌和蓝藻、绿藻为典型代表,特点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没有以膜为基础的有专门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是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真菌细胞的生物种类繁多,既包括单细胞或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 3.细胞的大小 最大的细胞直径有十多厘米,那是鸵鸟蛋;最长的细胞有2~3米长,那是鲸鱼的神经细胞;最小的细胞直径才1微米左右,那是支原体。 4.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使用时应注意: (1)一定要两手取放,一只手握镜臂,一只手托底座;(2)每次使用后将载片取下。(3)观察完毕后务必盖上防尘置;(4)观察完毕显微镜,将其装入箱内或套上防尘袋; (5)镜头只允许用镜头纸擦拭;(6)避免物镜与载物台的直接接触; (7)千万不能有摔跌;(8)不得置于高温和阳光直接照射下,不得置于潮湿和不通风的地方;(9)附件等清洗干净、干燥后存放。 5.常用的标本种类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6.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参考第一单元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10. D11. 12. B13. 14.B 15.时间人口xx粮仓 得出结论人口激增xx扩大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社会xx 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10. B11. B12. A 13.划线为错误,括号为准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问题一:唐太宗理解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有“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开元xx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10. D 11. D12. C13.B14. C15. B 16.问题一:xx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问题一:唐朝的xxx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结论 白糖白色晶体 颗粒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 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 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 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 中.先发生物理 变化————白 糖的熔化. 随后发生了化学 变化————白 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 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

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铁片灰白 色有无光滑较韧能导 电 能吸 引 铁锈红褐 色无有粗糙较脆不导 电 不能 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绣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六年级下科学考试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精修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精心整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1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 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 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 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 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 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 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1.①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②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2.①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③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①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

(完整word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回顾 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 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 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 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 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 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4、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能反射红色的光, 蓝色的布料只能反射蓝色的光。总之,我们看到它呈哪种颜色,就说明它反射哪种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 15、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 16、雨后的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彩虹为什么只有七种颜色? 答:因为雨后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它们可以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于是就形成了彩虹。彩虹只有七种颜色是因为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1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其他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电)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18、有一种安装在屋顶的能自动调节房间采光的传导器,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楼顶的(阳光接收器),它能全天自动跟踪(太 阳);二是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三是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室内(花卉栽培)等。 19、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向外太空可能存在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20、常见的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并非所有的乐 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和(手风琴)。我们熟知的小鼓属于(打击)乐器,二胡属于(弦)乐器,笛子、唢呐属于(管)乐器,而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属于(弦)乐器。自制的音乐瓶属于(打击)乐器。 21、大量的事实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律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 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汽车喇叭声就是一种常见的(噪音)。 22、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和(音色)。我们把乐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做(音高),而不同的乐器都有 自己独特的(音色)。 23、(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24、判断:音乐也可以用来治病。(√)。 25、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0)分贝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处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之中, 会对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伤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26、落叶声为(10)分贝;耳语声为(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 (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是(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 27、笛子的音高与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有什么关系? 答: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音高就越低。 28、人能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⑴(发出声音的物体)即(声源);⑵(传播声音的物质)即(介质);⑶(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29、判断:真空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 30、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 的速度是每秒(5000)米。 31、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⑴(在声源处控制),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⑵(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如(在公路边安装隔音板); ⑶(在接收处控制),如(佩带耳塞)。 32、下列控制噪声的方式属于哪种:⑴用手掌捂住耳朵(C);⑵在城市禁止鸣笛(A);⑶在公路旁种树形成“绿色屏障”(B)。 A. 在声源处控制 B. 在传声途径上控制 C. 在接收处控制 33、人在平静时和在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频率)有很大不同,另外,人在紧张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也会加快。 34、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它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 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35、被誉为人体“司令部”的是(大脑)。 36、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青少年一般是从(10)~(12)岁进入青春期。 37、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水泵”,使(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8、课堂时精力难以集中时,可以轻轻活动(脚趾)。进餐时尽量(少说话)。 39、你知道哪些“聪明食品”?说出八种来。答:鱼、蛋黄、海带、瘦肉、动物内脏、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 40、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高血压、哮喘、溃疡、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41、小明说他总觉得记不住知识,请你从行为习惯和食物方面给他些建议。 答: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时集中精神,专心致志,难以集中时活动一下脚趾;食物方面:多吃蔬菜水果、鱼、蛋黄、豆制品、海带等“聪明食品”。 42、青春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在(胚胎)时就已形成。 第二性征是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它在(青春)期发育形成。男孩的第二性征如(噪音变粗)和(长出胡子),女孩的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和(骨盆生长)。 43、说一说哪些行为可以反映出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至少三种。 答:⑴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感到害羞和困惑;⑵有时会提出存在心中很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⑶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44、青春期要注意补充哪五类营养?它们各有哪些作用? 答:⑴蛋白质,其作用是:它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它组成。⑵糖类和脂肪,其作用是:补充青春期所需的较多的能量。⑶维生素,其作用是: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作用是:它们都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⑸水,其作用是: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45、请你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