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定值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定值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定值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定值

初中数学竞赛动态几何定值

一、内容提要

1. 动态几何是指用运动的观点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的相互关系. 用动的观点看几何定理,常可把几个定理归为一类. 例如:

① 梯形的中位线,当梯形的上底逐渐变小,直到长度为零时,则为三

角形的中位线;② 两圆相交,两个公共点关于连心线对称,所以连

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当两个交点距离逐渐变小,直到两点重合时,

则两圆相切,这时切点在连心线上;

③ 相交弦定理因为交点位置、个数的变化,而演变为割线定理,切割

线定理,切线长定理等等.

2. 动态几何的轨迹、极值和定值. 几何图形按一定条件运动,有的几

何量随着运动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这就出现了轨迹和极值问题,而

有的量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定值问题. 例如:

半径等于RA的圆A与半径为RB (RB>RA) 的定圆B内切.那么:动点

A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一条轨迹:以B为圆心,以RB-RA的长为半

径的圆. 而A,B两点的距离,却始终保持不变:AB=RB-RA.

若另有一个半径为RC的圆 C与圆B外切,则A,C两点的距离变化有

一定的范围: RB+RC-(RB-RA)≤AC≤RB+RC+(RB-RA).

即RC+RA≤AC≤2RB+RC-RA .

所以AC有值:2RB+RC-RA ;且有最小值:RC+RA.

3.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

① 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

② 再证明它能成立.

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

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

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

二、例题

例1. 已知:△ABC中,AB=AC,点P是BC上任一点,过点P作BC的

垂线分别交AB,AC或延长线于E,F.

求证:PE+PF有定值.

分析:(探求定值)用特位定值法.

① 把点P放在BC中点上. 这时过点P的垂线与AB,AC的交点都是点A, PE+PF=2PA,从而可确定定值是底上的高的2倍所以原题可转化:

求证:PA+PB=2AD (AD为底边上的高). 证明:∵AD∥PF,

∴PE

AD=BP

BDPFADCPCDCD+PDBD;=.

242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几何变换(旋转)

第2讲几何变换——旋转 典型例题 【例1】C是线段AE上的点,以AC、CE为边在线段AE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CDE, △是等设AD的中点是M,BE的中点是N,连结MN、MC、NC,求证:CMN 边三角形.Array【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KLM有一个公共点A.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以 及线段BM,DK的中点是某正方形的顶点. L

【例3】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在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 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 【例4】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 边的中点,Q 是AC 边的中点,R 为BC 边的中点, M 为RC 上任意一点,且PMS △是等边三角形,S 与Q 在PM 的同侧,求证: RM QS =. E C H D B A Q ? S M P C B A R

【例5】 ABCD 是正方形,P 是ABCD 内一点,1PA =,3PB = ,PD =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例6】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6PA =,8PB =,10PC =.求ABC △的边长. D

【例7】 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已知115AOB ?∠=,125BOC ?∠=,求以线段OA 、OB 、 OC 为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大小. 【例8】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3PA =,1PB =, 2PC =,求BPC ∠. A P C

如图,已知ABC △中,90A =,AB AC =,D 为BC 上一点,求证:2222BD DC AD +=. 【例9】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CA CB =,P 、Q 在斜边AB 上,且 45PCQ ?∠=,求证:222PQ AP BQ =+. A D C B A Q B C P

几何定值问题-第6讲几何中的学生版

第六讲 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一、基础知识 定值问题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定量问题(如定长、定角、定和、定差、定积、定比、平方和或倒数 和为定值等); 一类是定形问题(如定点、定线、定圆或弧、定方向等); 求解此类问题主要是抓住数学问题中的动与静、变与不变、特殊与一般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寻找不变 的量来联立求解. 二、例题部分 第一部分 隐含的定值问题 例1. 如图,△ABC 是⊙0的内接正三角形,弦PQ 同时平分AB 、AC ,则PQ BC 等于 ( ) A . 45 B .62 C .312+ D .52 例2. 如图,OA 、OB 为任意两条半径,从B 作BE ⊥OA 于E ,过E 作EP ⊥AB 于P ,若⊙O 的半径为R ,则2OP +2EP 等于 ( ) A .2R B .2R C .42R D .14 2R 例3. 如图,AB 是⊙0的直径,C 为圆上一点,过C 点作CD ⊥AB 于D ,且∠COB=θ,则 AD BD ·2tan 2 θ= .

例4. 如图,⊙O 的半径为2,A 、B 两点在⊙O 上,切线AQ 与BQ 相交于Q ,P 是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 QS ⊥OP 于S ,则OP·OS= . 例5. 如图,⊙0与⊙O '内切于点A ,以大⊙0上一点P 向小⊙O '引切线PT ,连结PA 与 小⊙O '交于点B , 若⊙0与⊙O '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则2 2PT PA = . 第二部分 变化量定值问题 例6. 如图,在△A BC 中,AB=AC ,若P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两边AB 、AC 距离之和为 ( ) A .随点 P 的变化而变化 B . 12 (AB+AC) C .定值 D .12(AB+BC) 例7. △A BC 是边长固定的正三角形。D 为BC 边上的动点,1O 和2O 分别为△ABD 和△ACD 的外心,1O 1E ⊥ BC 于1E ,2O 2E ⊥BC 于2E .则1O 2E +2O 2E 的值为 .

初中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开场白:同学们,动态几何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灵活、多变,能够全面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中就有一类是定值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 【问题1】已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 边AB=AC=1,P 是斜边BC 上的一动点,过 P 作PE ⊥AB 于E ,PF ⊥AC 于F ,则 PE+PF= 。 方法1:特殊值法:把P 点放在特殊的B 点或C 点或 BC 中点。此种方法只适合小题。 方法2:等量转化法:这是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想到的 方法,PF=AE,PE=BE,所以PE+PF=BE+AE 。 方法3:等面积法:连接AP ,ABC ABP APC S S S AB AC AB PE AC PF ???=+??=?+? AB PE PF ?=+ 总结语:这虽然是一道动态几何问题,难吗?不难,在解决过程中(方法2抓住了边长AB 的 不变性和PE,PF 与BE,AE 的不变关系;方法3抓住了面积的不变性),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方法2,若其他两种方法学生没有想到,也不要深究,更不要自己讲掉。此题可叫差生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赛比艳,艾科) (设计意图:由简到难,让程度最差的同学也有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 过渡:这道题太简单了,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太特殊了,我若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一般的等腰三角形,问题有没有变化,又该如何解决?请看: 【变式1】若把问题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改为 等腰三角形,且两腰AB=AC=5,底边BC=6, 过P 作PE ⊥AB 于E ,PF ⊥AC 于F ,则 PE+PF 还是定值吗?若是,是多少? 若不是,为什么? 方法1:三角形相似进行量的转化 ABM PBE PCF ???,AM PE PF AM PB AM PC PE PF AB PB PC AB AB ???==?== ()4624 55 AM PB PC AM BC PE PF AB AB +???+==== (板书) (M 为BC 中点)(解题要点: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是常作的辅助线,抓住这条线的 长度是不变量这个特点,建立PE,PF 与AM 之间的联系,化动为静) 方法2:等面积法: ABC ABP APC S S S BC AM AB PE AC PF ???=+??=?+? 6424 55 BC AM PE PF AB ???+= ==(M 为BC 中点) (板书) (解题要点:抓住三角形面积是个不变量,用等面积法求解,这是在三角形中求解与垂线段 有关的量的常用方法。)

中考几何最值问题(含答案)

几何最值问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5?孝感一模)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点P为BD上一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 3 AE==3, . 2.(2014?鄂城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线段AB,AB=50cm,A、B到x轴的距离分别为10cm和40cm,B点到y轴的距离为30cm,现在在x轴、y轴上分别有动点P、Q,当四边形PABQ的周长最短时,则这个值为() 5050+50

LN=AS==40 MN==50 MN=MQ+QP+PN=BQ+QP+AP=50 =50 3.(2014秋?贵港期末)如图,AB⊥BC,AD⊥DC,∠BAD=11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当△AMN周长最小时,∠MAN的度数为()

4.(2014?无锡模拟)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OM、ON上,当B 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运动过程中,当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时,OA长度为() C OE=AE=AB=× AD=BC= DE= ADE==, =

DF=, OA=AD= 5.(2015?鞍山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边BC上且CE=1,长为的线段MN在AC上运动,当四边形BMNE的周长最小时,则tan∠MBC的值是() C D ,连结,此时四 ,连结MN= =, =, ,

PC= PDC==. 6.(2015?江干区一模)如图,△ABC中,CA=CB,AB=6,CD=4,E是高线CD的中点,以CE 为半径⊙C.G是⊙C上一动点,P是AG中点,则DP的最大值为() C BG AD=BD=AB=3 CE=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集锦 几何地定值与最值

几何的定值与最值 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 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 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 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 (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 本方法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 2.几何定理(公理)法; 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 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 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 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例题就解】 【例1】 如图,已知AB=10,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在AB 的同侧分别以 AP 和PB 为边作等边△APC 和等边△BPD ,则CD 长度的最小值为 . 思路点拨 如图,作CC ′⊥AB 于C ,DD ′⊥AB 于D ′, DQ ⊥CC ′,CD 2=DQ 2+CQ 2,DQ=2 1AB 一常数,当CQ 越小,CD 越小, 本例也可设AP=x ,则PB=x 10,从代数角度探求CD 的最小值. 注:从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的研究中易得到启示,常能找到解题突破口,特 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是指: (1)中点处、垂直位置关系等; (2)端点处、临界位置等. 【例2】 如图,圆的半径等于正三角形ABC 的高,此圆在沿底边AB 滚动,切点为T ,圆交AC 、BC 于M 、N ,则对于所有可能的圆的位置而言, MTN 为的度 数(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19: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

【中考攻略】专题19: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前面我们已经对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专题对定值问题进行探讨。 结合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的探讨:(1)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2)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3)其它定值问题。 一、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 例1:(黑龙江绥化8分)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一点,且BE=BC ,AB=3,BC=4,点P 为直线EC 上的一点,且PQ ⊥BC 于点Q ,PR ⊥BD 于点R . (1)如图1,当点P 为线段EC 中点时,易证:PR+PQ= 5 12(不需证明). (2)如图2,当点P 为线段EC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 、点C 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P 为线段E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则PR 与PQ 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答案】解:(2)图2中结论PR +PQ=12 5 仍成立。证明如下: 连接BP ,过C 点作CK ⊥BD 于点K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D=90°。 又∵CD=AB=3,BC=4,∴2 2 22BD CD BC 345=+=+=。 ∵S △BCD =12BC?CD=12BD?CK ,∴3×4=5CK ,∴CK=125 。

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几何最值问题综合课(pdf,无答案)

知识板块 考点一:几何图形中的最小值问题 方法: 1.找对称点求线段的最小值; 步骤:①找已知点的对称点,动点在哪条线上动,就是对称轴; ②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已知点; ③与对称轴的交点即是要找的点;通常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 2.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转化成其他线段,间接求线段的最小值;例如: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通过作垂线求最值; 4.用二次函数中开口向上的函数有最小值; 考点二:几何图形中的最大值问题 方法: 1.当两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与动点所在的直线的交点,这三点在同一直线时,线段差有最大值; 2.当两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先找对称点,同样三点位于同一直线时,线段差有最大值; 3.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用二次函数中开口向下的函数有最大值; 例题板块 考点一:几何图形中的最小值问题 例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BE=2,AE=3B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 图1 图2 图3 例2.如图2,在锐角△ABC 中,AB=4,∠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 例3.如图3,点P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PE ⊥AC 于E ,PF ⊥BC 于F ,BC=6,AC=8,则线段EF 长的最小值为 ; 第一节 几何最值问题专项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B=BC=6,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AE=3,CF=1,P 是斜边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F 周长的最小值为 . 图4 图5 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的坐标为(9,0),点C 的坐标为(2,0),tan ∠BOA= A .67 B .231 C. 6 D .193+ 例6.如图6,等腰Rt △ABC 中,∠ACB=90°,AC=BC=4,⊙C 的半径为1,点P 在斜边AB 上,PQ 切⊙O 于点Q ,则切线长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 图6 图7 图8 例7.如图7,矩形ABCD 中,AB=4,BC=8,E 为CD 的中点,点P 、Q 为BC 上两个动点,且PQ=3,当CQ= _________ 时,四边形APQE 的周长最小. 考点二:几何图形中的最大值问题 例1.已知点A (1,2)、B (4,-4),P 为x 轴上一动点. (1)若|PA |+|PB |有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 (2)若|PB |-|PA |有最大值时,求点P 的坐标. 例2.如图8所示,已知A 11 (,y )2,B 2(2,y )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像上的两点,动点P (x,0)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

七年级的动态几何图形问题

七年级的动态几何图形问题 摘要:动态几何这类问题,已成为初中生他们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以及考试中的失分点。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重点介绍七年级动态几何问题的分类、特点以及解题方法,并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解决几个典型例子中找出解决七年级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规律,帮助他们解决数学的一大障碍。 关键词:动点;数形结合;数轴;类比 七年级的动态几何问题主要有“点动”和“角动”这两类。 例1.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

(2)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如果能利用数轴上的“中点”公式()、和动态点的数量表示即起始点数a,向右(左)运动,速度为b,时间为t,就可表示为a+bt(a-bt),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解析:(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P即为MN的中点,点P对应的值即为 (2)此题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去解决,即先画图再分析数量关系,势必要画出运动过程的点的动态图形,例如图(2) 而图2只是其中一种图形而已,三个动点运动之

后,还会出现图(3)、图(4)、图(5) 但是如果利用数轴上的中点公式和点的数量表示,P到点M,N的距离即分为两种情况,其1运动后的点P是点M’和N’的中点,,t=2;其2就是M’与N’两点重合,. 总结:解决动点问题要数形结合,巧用数轴“中点”公式和动态点的数量表示。 例2.如图1,A是数轴上一定点,A表示的数是5,B是数轴上一动点,B从原点O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C在点B的右侧,BC=1,点D在点B的左侧,BD=2AC,设B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若点B在线段OA上运动,且CD=2,求t 的值. (2)整个运动过程中,当OD=AC时,写出点D

九年级数学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例题讲解

九年级数学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例题讲解 知识点,重点,难点 所谓定值问题,是指按照一定条件构成的几何图形,当某些几何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在确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与它有关的某种几何量却始终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种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 平面几何定值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问题(如定长度、定角、定比、平方和或倒数和为定值等);一类是定形问题(如定点、定线、定圆或弧、定方向等),它们有共同的基本特点,即给定条件中一般由固定条件和变动条件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求解定值问题的方法有: 图形分析法。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后,分析图中几何元素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直接寻求出定值并证明。 特殊位置法。不论图形如何变动,定值这一共性始终不变,因此可选择图形的特殊位置(如极限位置、临界位置)加以探求。 参数计算法。图形运动中,选取其中的变量(如线段长、角度、面积等)作为参数,将要求的定值用参数表出,然后消去参数即得定值。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O 及弦AB ,P 为⊙O 上任一点,PA 、PB 分别交AB 中垂线于E 、F ,求证:OE ·OF 为定值。 分析 若在⊙O 上的点P 运动到特殊位置点Q ,则点E ,点F 都和Q 点重合,于是得到OE ·OF =OQ 2,由此可推 想,该定值可能为⊙O 半径的平方。 证明 因为OE 是弦AB 的中垂线,所以 AQ BQ =,所以∠AOE=∠BOE , 所以 1.2m AOE AB ∠=又因为 1,2m PAB BP ∠= 1,2 m PBA AP ∠=∠EPB =∠PAB +∠ABP ,所以∠AOE = ∠EPB ,所以A 、O 、F 、P 四点共圆,所以∠OFB =∠OAE .又因为∠FOB =∠AOE ,所以△FOB ∽△OAE ,所以,OF OB OA OE =即OE ·OF =OA ·OB .因为OA =OB ,所以OE ·OF =OA 2(定值)。 例2:如图,设AB 、CD 是圆O 的两条定直径,P 是圆周上的任一点, 过P 作AB 垂线,过P 作CD 的垂线,其垂足分别为Q 、 R ,DT ⊥AB ,垂足为T ,求证:QR 是定长。 分析 把点P 沿⊙O 运动到特殊的点D 的位置,不难发现QR =DT ,那么当P 是圆周上的任一点时,只要证明QR =DT . 证明 设圆的半径为r ,作RS ⊥AB ,连结OP .因为PQ ⊥AB ,PR ⊥CD ,所以P 、O 、Q 、R 四点共圆,所以∠RQS =QR RS RS

中考压轴冲刺二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解析

中考压轴冲刺二动态几何定值问题解析 类型一【线段及线段的和差为定值】 例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 (1)如图1,当∠CA′D=15°时,作∠A′EC的平分线EF交BC于点F. ①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 ②求证:EA′+EC=EF;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设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 A,PF,若AB,求线段 P A+PF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 【详解】①解:由∠CA′D=15°,可知∠A′CD=90°-15°=75°,所以∠A′CA=180°-75°=105°即旋转角α为105°. ②证明:连接A′F,设EF交CA′于点O.在EF时截取EM=EC,连接CM. ∵∠CED=∠A′CE+∠CA′E=45°+15°=60°, ∴∠CEA′=120°, ∵FE平分∠CEA′, ∴∠CEF=∠FEA′=60°, ∵∠FCO=180°﹣45°﹣75°=60°, ∴∠FCO=∠A′EO,∵∠FOC=∠A′OE, ∴△FOC∽△A′OE,

∴OF A O' = OC OE , ∴OF OC = A O OE ' , ∵∠COE=∠FOA′, ∴△COE∽△FOA′, ∴∠F A′O=∠OEC=60°, ∴△A′CF是等边三角形, ∴CF=CA′=A′F, ∵EM=EC,∠CEM=60°, ∴△CEM是等边三角形, ∠ECM=60°,CM=CE, ∵∠FCA′=∠MCE=60°, ∴∠FCM=∠A′CE, ∴△FCM≌△A′CE(SAS), ∴FM=A′E, ∴CE+A′E=EM+FM=EF. (2)解:如图2中,连接A′F,PB′,AB′,作B′M⊥AC交AC的延长线于M. 由②可知,∠EA′F=′EA′B′=75°,A′E=A′E,A′F=A′B′, ∴△A′EF≌△A′EB′, ∴EF=EB′, ∴B′,F关于A′E对称, ∴PF=PB′, ∴P A+PF=P A+PB′≥AB′,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 1.阅读理解: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 (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 (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 (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 解:(1)∵∠ADB=∠ACB=60°, ∴A,B,C,D四点共圆, ∴∠ACD=∠ABD=180°﹣∠ADB﹣∠BAD=180°﹣60°﹣65°=55°, 故答案为:55°; (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 ∵∠C=90°,CF=CD,AC=CB, ∴AF=DB,∠CFD=∠CDF=45°, ∴∠AFD=135°, ∵BE⊥AB,∠ABC=45°, ∴∠ABE=90°,∠DBE=135°, ∴∠AFD=∠DBE, ∵AD⊥DE,

∴∠ADE=90°, ∵∠FAD+∠ADC=90°,∠ADC+∠BDE=90°, ∴∠FAD=∠BDE, 在△ADF和△DEB中,, ∴△ADF≌△DEB(ASA), ∴AD=DE, ∵∠ADE=90°,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2; (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 ∴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 ∴∠KBE=∠EGK=60°,∠EAK=∠EFK=60°, ∴△ABK是等边三角形, ∴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 ∴KM=AK?sin60°=2, ∵AE=3,AM=AB=2, ∴ME=3﹣2=1, ∴EK===, ∴EF===.

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含答案)

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和定值问题 【教学目标】学会合理选择参数(坐标、斜率等)表示动态图形中的几何对象,探究、证明其不 变性质(定点、定值等),体会“设而不求”、“整体代换”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重点】解题思路的优化. 【教学方法】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过直线4x =上动点P 作圆224O x y +=:的切线PA PB 、,则两切点所在直线AB 恒过一定点.此定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设动点坐标为(4,t P ),则以OP 直径的圆C 方程为:(4)()0x x y y t -+-= , 故AB 是两圆的公共弦,其方程为44x ty +=. 注:部分优秀学生可由200x x y y r += 公式直接得出. 令4400x y -=??=? 得定点(1,0). 2、已知PQ 是过椭圆22:21C x y +=中心的任一弦,A 是椭圆C 上异于P Q 、的任意一点.若AP AQ 、 分别有斜率12k k 、 ,则12k k ?=___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设00(,),(,)P x y A x y ,则(,)Q x y -- 220001222 000y y y y y y k k x x x x x x -+-?=?=-+-, 又由A 、P 均在椭圆上,故有:22 0022 21 21 x y x y ?+=??+=??,

两式相减得2 2 2 2 002()()0x x y y -+-= ,22 0122 2 02y y k k x x -?==-- 3,过右焦点F 作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N ,则_______.1=24 e 【解析】 设直线A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3y k x =-,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整理可得() 22223424361080k x k x k +-+-=, 则22121222 2436108 ,3434k k x x x x k k -+== ++, 所以122 1834k y y k -+= +, 则AB 中点为222129,3434k k k k ?? - ?++?? . 所以AB 中垂线方程为22291123434k k y x k k k ?? +=-- ?++??, 令0y =,则2 2334k x k =+,即22 3,034k N k ?? ?+?? , 所以2222 39(1) 33434k k NF k k +=-=++. () 22 36134k AB k += =+,所以14 NF AB =. F A ,是其左顶点和左焦点,P 是圆222b y x =+ 上的动点,若PA PF =常数,则此椭圆的离心率是

初中数学竞赛 几何专题:点共线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 几何专题:点共线问题(含答案) 1. 锐角三角形ABC 中,45BAC ∠=?,BE 、CF 是两条高,H 为ABC △的垂心,M 、K 分别是BC 、 AH 的中点.证明:MK 、EF 和OH 共点,这里O 为ABC △的外心. 解析 如图,由条件45BAE ∠=?,可知AEB △和AF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O 为AB 、BC 的中垂线上的点,故EO AB ⊥,FO AC ⊥,于是EO CF ∥,FO BE ∥,从而四边形EOFH 为平行四边形.故EF 与OH 的交点为EF 的中点. 另一方面,M 、K 为BC 、AH 的中点,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 12EM MF BC ==,1 2 EK KF AH ==.即四边形EKFM 为菱形,所以EF 与KM 的交点亦是EF 的中点. 从而命题获证. 2. 四边形SPNM 与PFET 都是正方形,且点S 、P 、T 共线,点N 、P 、F 共线,连结MT 、SE , 点S 在MT 上的射影是点A ,点T 在SE 上的射影是点B ,求证:点A 、P 、B 共线. 解析 设AB 与ST 交于点P ',又设ATS α∠=,TSE β∠=.于是由180ASB ATB ∠+∠=?,有 tan cot ASB ATB S SP AS BS P T S AT BT αβ'?===?'?△△ MS ST MS SP ST TE TE PT = ?== , 即点P 与点P '重合. 3. 在矩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异于顶点的K 、L 、M 、N ,已知KL MN ∥.证明KM 与LN 的交点O 在矩形的对角线BD 上. 解析 连结OB 、OD . B M N A S P T F E D M C N O L A K B

解析几何中定值与定点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值与定点问题 【探究问题解决的技巧、方法】 (1)定点和定值问题就是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问题,基本思想是使用参数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证明要解决的问题与参数无关.在这类试题中选择消元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 (2)解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也可以先研究一下特殊情况,找出定点或定值,再视具体情况进行研究. 【实例探究】 题型1:定值问题: 例1: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的 焦点,离心率等于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过椭圆C的右焦点作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M点,若 为定值. 解:(I)设椭圆C的方程为,则由题意知b= 1. ∴椭圆C的方程为 (II)方法一:设A、B、M点的坐标分别为 易知F点的坐标为(2,0). 将A点坐标代入到椭圆方程中,得

去分母整理得 方法二:设A、B、M点的坐标分别为 又易知F点的坐标为(2,0). 显然直线l存在的斜率,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直线l的方程是 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到椭圆C的方程中,消去y并整理得 又 例2.已知椭圆C经过点A(1,3/2),两个焦点为(-1,0),(1,0). 1)求椭圆方程 2)E、F是椭圆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1)a2-b2=c2 =1 设椭圆方程为x2/(b2+1)+y2/b2=1 将(1,3/2)代入整理得4b^4-9b2-9=0 解得b2=3 (另一值舍) 所以椭圆方程为x2/4+y2/3=1 (2) 设AE斜率为k 则AE方程为y-(3/2)=k(x-1)①

初中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

【2013年中考攻略】专题3: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探讨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动态包括点动、线动和面动三大类,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常见的题型包括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前面我们已经对最值问题、面积问题、和差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专题对定值问题进行探讨。 结合2011年和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动态几何之定值问题的探讨:(1)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2)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3)其它定值问题。 一、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 典型例题:例1:(2012黑龙江绥化8分)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一点,且BE=BC ,AB=3,BC=4,点P 为直线EC 上的一点,且PQ ⊥BC 于点Q ,PR ⊥BD 于点R . (1)如图1,当点P 为线段EC 中点时,易证:PR+PQ= 512(不需证明). (2)如图2,当点P 为线段EC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 、点C 重合)时,其它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P 为线段E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则PR 与PQ 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答案】解:(2)图2中结论PR +PQ=125 仍成立。证明如下: 连接BP ,过C 点作CK ⊥BD 于点K 。 ∵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D=90°。 又∵CD=AB=3,BC=4,∴2 2 22BD CD BC 345=+=+=。 ∵S △BCD =12BC?CD=12BD?CK ,∴3×4=5CK ,∴CK=125 。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解题技巧,初中几何最值问题方法归纳总结

几何最值问题大一统 追本溯源化繁为简 目有千万而纲为一,枝叶繁多而本为一。纲举则目张,执本而末从。如果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费了力气却讨不了好。学习就是不断地归一,最终以一心一理贯通万事万物,则达自由无碍之化境矣(呵呵,这境界有点高,慢慢来)。 关于几何最值问题研究的老师很多,本人以前也有文章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归纳总结,把各种知识、方法、思想、策略进行融合提炼、追本溯源、认祖归宗,以使解决此类问题时更加简单明晰。 一、基本图形 所有问题的老祖宗只有两个:①[定点到定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定点到定线]: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此派生:③[定点到定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④[定线到定线]: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⑤[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⑥[定线到定圆]:线圆之间,心垂线截距最短;⑦[定圆到定圆]:圆圆之间,连心线截距最短(长)。余不赘述,下面仅举一例证明:[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 已知⊙O半径为r,AO=d,P是⊙O上一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证明: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P≤AO+PO,AO≤AP+PO,得d-r≤AP≤d+r,AP最小时点P在B处,最大时点P在C处。即过圆心和定点的直线截得的线段AB、AC分别最小、最大值。(可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质也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得)。上面几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图形,所有的几何最值问题都是转化成上述基本图形解决的。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如圆与线这些图形不是直接给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的形式确定的;再如过定点的直线与动点所在路径不相交而需要进行变换的。类型分三种情况:(1)直接包含基本图形;(2)动点路径待确定;(3)动线(定点)位置需变换。 (一)直接包含基本图形。 AD一定,所以D是定点,C是直线 的最短路径,求得当CD⊥AC时最短为 是定点,B'是动点,但题中未明确告知B'点的运动路径,所以需先确定B'点运动路径是什么图形,一般有直线与圆两类。此题中B'的路径是以为半径的圆弧,从而转化为定点到定圆的最短路径为AC-B'C=1。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发表时间:2011-01-14T17:29:06.6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郭兴淑 [导读]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次函数;动点;动线;动态 作者简介:郭兴淑,任教于云南腾冲一中。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函数为背景,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类问题主要有动点、动线、动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动点问题有单动点和双动点两种类型,无论是动点、动线、单动点还是双动点,我们都要注意到如何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解,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变量的关系式表示出来。下面就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和单纯几何图形变化的动态问题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参考。 一、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 1.单动点与二次函数 例l,(2009年深圳)已知:Rt△ABC的斜边长为5。斜边上的高为2,将这个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斜边AB与x轴重合(其中OA0,n>0,连接DP交BC于点E. ①当△BDE为等腰三角形时,接写出此时点E的坐标. ②又连结CD、CP(如图3),△CDP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CDP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P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定直线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定直线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问题 2 例1已知椭圆 —=1(2)的上顶点为M( 0, 1),过M a 的两条动弦MA MB 满足MAL MB 对于给定的实数a(a 1), 证明:直线AB 过定点。 解:由MA MB =0知MA_MB ,从而直线MA 与坐标轴不垂直, 故可 设直线MA 的方程为y 二kx 1,直线MB 的方程为 1 y x 1 k 将y 二kx1代入椭圆C 的方程,整理得 (1 a 2 k 2 )x 2 2a 2 k=x 0 例3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 O ,焦点在x 轴上, 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 OA OB 与 a =(3,-1) 共线. (1) 求椭圆的离心率; 解得x=0或 -2a 2 k 1 a 2k 2 故点A 的坐标为 -2a 2 k 1 a 2k 2 2 2 1-a k ) 1 a k 同理,点B 的坐标为 2 2 2 (2a k k -a ) k a k a 知直线l 的斜率为 k 2 - a 2 1 -a 2k 2 k 2 a 2 1 a 2k 2 = k _1 2a k _ -2a k (a 2 1)k ~T2 2 ^~2 k a 1 a k 直线l 的方程为 k 2 -1 2 (a 2 - (x- 2a 2k k 2 a 2 k 2 a 2 k 2 -1 a 2 -1 2 (a 2 - a 2 1 -直线l 过定点0, a 2 -1 a 2 1

化简得(a 2 b 2 )x 2 —2a 2 cx a 2c 2 -a 2b 2 令 A(x i ,y i ), B(X 2 , y 2), 2 贝 y X i X 2 |a -c ^,x i x 2 a +b 2 2 a c 2 2 a b a 2 b 2 由OA OB =(为 X 2 ,% y 2 ), a =(3,- 1),OA OB 与a 共线,得 3(% y 2)(x i X 2) =0. y i =Xi -cy 7 -c, 3( x 2 -2c)区 x 2) = 0, 3c 2 . 二至,所以a 2 =3b 2. X-| x 2 2a 2c a 2 b 2 2 2 16a c = a 「b , 3 I 故离心率e = c —. (II )证明:由(I )知a 2 =3b 2 ,所以椭圆 2 2 0 y__ a 2 b 2 x 2 3y 2 =3b 2 . 设OM =(x,y),由已知得(x,y) = (Xi,y );; ■丄化 小), x =檢1 + %, 「? J y =环卡%. (2)设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M 「OA .OB(.i R), 证明,」为定值. 2 2 笃与=1(a b ■ 0), F(c,0), a b 2 2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x —c,代入笃吕 a b (I )解:设椭圆方程为

动态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动态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动态几何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灵活、多变,能够全面考查同学们的综 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中就有一类是定值问题,下面通过例题来探究这类问题 的解答方法。 【问题1】已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 边AB=AC=1,P 是斜边BC 上的一动点,过 P 作PE ⊥AB 于E ,PF ⊥AC 于F ,则 PE+PF= 。 方法1:特殊值法:把P 点放在特殊的B 点或C 点或BC 中 点。此种方法只适合小题。 方法2:等量转化法:这是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想到的方法, PF=AE,PE=BE,所以PE+PF=BE+AE 。 方法3:等面积法:连接AP ,ABC ABP APC S S S AB AC AB PE AC PF ???=+??=?+? AB PE PF ?=+ 总结语:这虽然是一道动态几何问题,难吗?不难,在解决过程中(方法2抓住了边长AB 的不变性和PE,PF 与BE,AE 的不变关系;方法3抓住了面积的不变性),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方法2,若其他两种方法学生没有想到,也不要深究,更不要自 己讲掉。此题可叫差生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由简到难,让程度最差的同学也有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 过渡:这道题太简单了,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太特殊了,我若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换成一般的 等腰三角形,问题有没有变化,又该如何解决?请看: 【变式1】若把问题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改为 等腰三角形,且两腰AB=AC=5,底边BC=6, 过P 作PE ⊥AB 于E ,PF ⊥AC 于F ,则 PE+PF 还是定值吗?若是,是多少? 若不是,为什么? 方法1:三角形相似进行量的转化 ABM PBE PCF ??? ,AM PE PF AM PB AM PC PE PF AB PB PC AB AB ??? ==?== ()462455AM PB PC AM BC PE PF AB AB +???+==== (板书) (M 为BC 中点)(解题要点: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是常作的辅助线,抓住这条线 的长度是不变量这个特点,建立PE,PF 与AM 之间的联系,化动为静) 方法2:等面积法: ABC ABP APC S S S BC AM AB PE AC PF ???=+??=?+? 642455 BC AM PE PF AB ???+===(M 为BC 中点) (板书) (解题要点:抓住三角形面积是个不变量,用等面积法求解,这是在三角形中求解与垂线段 有关的量的常用方法。) (若学生想不到,可提示:在此题中,不变的东西是什么?不变的这个量和变量PE,PF 之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