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牙周病的治疗程序

牙周病的治疗程序

牙周病的治疗程序
牙周病的治疗程序

牙周病主要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前者炎症局限于牙龈组织,而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组织不受累,后者炎症波及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附着丧失,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牙周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正畸和种植的治疗效果。

对于正畸患者来说,口内矫治器妨碍口腔清洁,易滞留食物、菌斑,牙周炎患者矫治前如果不进行牙周治疗就直接进行正畸,往往会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甚至导致牙松动脱落。

对于需要种植治疗的患者来说,牙周炎更是导致种植治疗失败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牙周炎患者即便是经过牙周治疗,种植体失败率仍然高于无牙周炎的患者,而未经过牙周治疗的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失败率更是远远高于牙周治疗后和无牙周炎的患者,因此控制好牙周炎症,保持良好的牙周健康状态,是种植体成功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牙周病的治疗程序

一.询问病史,对患者牙周状况进行评估,拍摄口腔全景片。二.危险因素评估和预后判断:评估能加重患者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和控制,结合患者的病史及检查结果,对患者全口牙的预后做出初步判断,对于无法保留的牙,建议患者拔除,对于能保留,但是牙周病较严重的,比如说牙槽骨吸收较严重,出现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明显,有糖尿病等全身因素,告知患者预后较差,牙周基础治疗后有行牙周手术的可能。

三.牙周基础治疗阶段

1.龈上洁治术:清除牙龈以上的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牙石。

2.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需在局麻下进行):利用龈下器械(超声+手工)清除牙龈一下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牙石,控制牙周组织的附着丧失,为了不影响进食,分两次进行,每次半口牙,中间间隔一周时间,具体步骤如下:

(1)阿替卡因(需要专用的牙周膜注射器)或利多卡因进行手术区域的局部麻醉(轻度牙周病,牙周袋很浅的患者可考虑不进行局部麻醉);

(2)用超声龈下刮治器清除大块的龈下菌斑牙石(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超声器械,这里一定要问清病人既往病史);

(3)用手工刮治器清除细小的龈下牙石,并进行根面平整术;(4)双氧水冲洗牙周袋,将牙周袋中残留的碎屑、肉芽组织等冲净,轻压牙周袋壁使之贴附牙根面,有利于止血和组织再生修复;(5)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局部上碘甘油以促进止血;

(6)嘱患者2小时后才能进食,不可使用治疗侧咀嚼食物,进食清淡温和食物,不可食用过冷过热以及辣椒等刺激性大的食物;(7)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患者使用BASS刷牙法,并且使用牙间隙刷或牙线清除牙齿邻接面的食物残渣等;

(8)全部治疗完成后,嘱患者1个月后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近一个月来口腔卫生保持状况,如果治疗效果理想,则每半年进行维护治疗即可,对于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或者没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翻瓣术,在直视条件下清除龈下菌斑及牙石。

四.原则上,在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经过评估,牙周感染已经得到控制,牙周指标达到PD≤5mm,BOP≤25%,才可以开始正畸或种植的治疗,牙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牙周手术,并且术后牙周感染得到控制后,才可行正畸或者种植治疗。五.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第一次在半年后,以后视患者情况而定)1.对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菌斑量、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龈退缩程度、根分叉病变、牙松动度、咬合创伤等方面;

2.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菌斑控制机械性菌斑控制是预防和控制

牙周病的首选方法,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不断提高自我机械性菌斑控制效果(如刷牙、使用牙线等)。

3.实行必要的治疗口腔卫生良好者,探诊深度≤3mm,或者个别部位探诊深度在4~5mm,需要进行预防性洁治,对于探诊深度≥5mm 的牙周袋,则需要进行再次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甚至是行牙周手术治疗。维护期间主要以去除龈下菌斑为主要治疗目标,不再需要进行大量去除感染的牙骨质。

4.复查间隔期的确定一般情况的患者仍然是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牙周炎复发或者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则需要缩短至1-3个月,具体的高危因素有:

(1)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牙结石形成较快、较多;

(2)部分牙位仍存在较深的牙周袋,或牙槽骨的破坏超过根长的

1/2,或者探诊出血的部位超过25%;

(3)牙周组织破坏迅速,牙周手术未能改善牙周状况;

(4)咬合异常;

(5)复杂病例伴有根分叉病变或者冠根比例失常;

(6)有复杂的修复体,或者正在进行正畸治疗;

(7)有龋齿发生;

(8)有促进牙周组织破坏的全身疾病因素或基因背景或者生活习惯等。

附·牙周治疗所需的特殊器材

1.必兰麻及其专用注射器;

2.与诊所超声洁牙机能配套的用于洁治龈下的工作尖,如EMS则需要P/PS尖;

3.Gracey刮治器一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