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抓关键词句_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_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王芳《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中年级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

如《风筝》一文体现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抓“憧憬”“依然”这两个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孩子们有什么样的憧憬? 大部分学生有过放风筝的经历,放风筝的快乐心情顿时洋溢在他们幸福的脸上,孩子们的憧憬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憧憬。他们纷纷说着:孩子们憧憬着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憧憬着他们的幸福鸟带着他们的名字,飞在高高的蓝天上,其他人都非常羡慕;憧憬着幸福鸟把幸福洒满整个村庄……带着他们的憧憬,带着他们的美好希望,朗读句子,学生们读得有滋有味。就这样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做风筝的情景,放风筝的神情,细细品味,深化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文章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特别的环境、特别的行为举止、特别的谈吐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的。理解课文,只有理解这些关键词,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主要体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同时也体现了小男孩的聪明机智。我在教学这一课

时,抓住“纸团”“摆弄”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小男孩平常没有办法接触到高尔基,只好通过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摆弄”一词更是反映了高尔基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小男孩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小男孩对工作的认真。抓住“纸团”“摆弄”引导学生品读感受,很容易地感受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和高尔基的和蔼。再如,我在讲《孔子拜师》这一课时,抓住

“相距上千里”、“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品质。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通过文本语言表达出来。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呢?关键词句就是切入点。关键词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的词句进行教学,才能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内心,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我在教学《白鹅》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再从文中找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白鹅的高傲?学生便很容易找到了“傲慢、傲然、毫不相让、架子十足”等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虽然作者表面上说不胜其烦,而实际上是不亦乐乎、乐在其中,

而能够体现白鹅高傲的那些词语,其实恰恰表现的是作者对这只白鹅由衷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样的反语进行品读,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强化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四、抓关键词句,感受意境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一些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多元的阅读体验,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也会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之美,意蕴之深。

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抓住关键词“单看”,并从这个词入手对原文进行再创造,采用填空形式: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再看那_____ 。学生先后说出了:“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等精彩的回答,用关键词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精彩的语言就是智慧的闪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深入地透析文本,使学生感受到了想象思考的乐趣,接下来,我话题一转:“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此时,学生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种

拍摄角度的画面中,学生品词赏句、想象语段,思想高度上升了。

五、抓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内心

我在教学《掌声》这一课时,通过第一自然段的“默默”“文静”感悟英子的性格特征,

想象她内向的各种性格表现;在第三自然段中,抓住“犹豫”推测老师让英子上台讲故事时英子的心理活动,通过“骤然”一词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们想象到英子受到鼓励后的激动、感激和谢意。这些词语品读,加深了对主人公情感的理解和性格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抓关键词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品析词语、涵泳辞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生学会品析关键词句,形成阅读能力,感受阅读乐趣,最终形成语感,学会表达。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生字新词,抓了“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八个词。首先提醒学生“艇、艄、舱”都是“舟”旁,再带学生书空“舱”字,提醒学生右边不要封口。再点生词旁边的图片“小艇”,引导学生说出:威尼斯的小艇——船艄翘起,船舱——软软,看起来——又窄又深,划起来——轻快灵活。通过读词语“操纵自如、左拐右拐”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好;通过“高声谈笑、哗笑告别”读懂乘客们高兴的心情。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想象出画面后,又让学生齐读以上八个词语,听老师读,再次想象画面,谈感受。再由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出课文“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接下来通过选择词意,理解“情趣”一词,再找出课文中体现情趣的句子。在理解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时,又抓了关键词:“不管……总能”这个关联词。 2.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在教学《生命桥》时则重点抓了“奇迹”一词。首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再引导学生质疑。比如:生命桥用什么搭的?为什么叫生命桥?为什么课题上要加引号等。然后进行初读课文。和肖老师一样,重视生字词语的检查。提醒学生“狩猎”的“狩”读第四声,让学生猜猜“狩猎”什么意思,然后给予正确的答案。“蹬”与“瞪”读音不同。通过比较偏旁,掌握“蹬”与“瞪”的字形。 “悬崖、山涧”与理解课文重点段有关,就通过简笔画在旁边注明。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什么是悬崖,什么是山涧。通过老师引导“如果说悬崖是高而陡,那么山涧就是——万丈深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就有了“走投无路,九死一生”等词语。不仅要出示“走投无路,九死一生”后,还出示“绝境、困境”,使学生通过这些词语了解当时羚羊面临着怎样的险境,也就自然的过渡到:“面对悬崖,你觉得这一群羚羊准备怎么做?”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了老羚羊怎样搭生命桥的句子。当学生读到故事的结局时,老师又追他们为什么?然后抓“秩序井然”一词,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这样学生对“秩序井然”一词的意思及用法就有深刻理解了。

快乐作文系列 :第10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10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趣味知识“酷” 打油诗《四人咏雪》 古时候,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路边有一家酒店,店里一位富商、一位官吏、一位秀才坐在一起饮酒赏雪;外面屋檐下,一名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又冷又饿,缩成一团在避风。里面几位酒客吃得满面油光,看见窗外雪花飘飘洒洒,不禁诗兴大发,于是吟起诗来。富商笑嘻嘻先念了一句:“白银纷纷铺地——”官吏拱拱手,正色接道:“都是皇家瑞气。”秀才也不甘落后,摇头晃脑续上一句:“再下三年何妨——”讨饭花子冻得瑟瑟发抖,听到这里,忍不住起身吼道:“狗屁!” 二、黄金十五分 刚才的打油诗里面,店内店外的人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对雪,坐在店内的富商、官吏、秀才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挽留……)屋檐下的叫花子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雪:害怕、无奈、排斥……;对酒桌三人:反感、厌恶、憎恨……。生可能会混为一谈,师点评答案时要指出是“对XX”,但不必细讲)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打油诗句里的感情完全被你们体会到了!那么,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什么秘诀吗?(板书加下划线的标签) 1、分析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如《白杨礼赞》中的“赞”,《春的颂歌》中的“颂”,找到了它们,就大致可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重点段落。由主要内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四人咏雪》最后一句里,乞丐直接骂了粗话,他的愤怒的思想感情就从这句粗话里直接喷发出来。事实上,这首打油诗在劳动人民当中广为流传,就是因为结尾表达了贫苦阶层对为富不仁的有钱人的怒骂。 上面这两个方法主要是从原文、原标题中寻找。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对文章进行分析,找出藏在文字后边的思想感情。 《四人咏雪》里面,秀才对雪的喜爱之情表现在哪里?(“再下三年”)持续降雪会成灾,为什么秀才会希望雪下个不停呢?(秀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生活、生产的艰难)。看来秀才表达思想感情,与他的身份、性格特点有关系。所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分析人物(板书)—— 3、分析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着作者的心声。 《四人咏雪》里面,官吏表达对雪的赞美,为什么要说“都是皇家瑞气”?(官吏吃的是皇粮,古时候提倡忠君、皇权至上,所以把雪说成“皇家瑞气”就是在赞美雪景)。那么,体会思想感情,还要了解时代背景(板书)—— 4、了解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我们的经历与作者相距较远,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能促进我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人咏雪》里面,富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他把雪花比作了什么?(白银)富商最爱的是什么?(银子、钱)把雪花比作白银,可见他对雪的感情是喜爱、赞美。你们看,分析修辞手法,也能帮助我们体会思想感情(板书)—— 5、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另外,

抓住关键词学习古诗

抓住关键词学习古诗 ---------《夜宿山寺》教学片断及反思教例: 在弄清诗歌题意、了解作者后。 教师:(出示挂图):这个山寺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很高。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老来的? 学生1:山寺建在高山上。寺顶都伸到云里去了。 学生2:山寺有三层,显得很高。 教师:是的,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读后说说你从诗中中的哪里感受到山寺的高? 学生自由读,思考。 学生1:我从“危楼高百尺”感到山寺很高。 教师:“危楼”是怎样的楼? 学生:很危险的楼。 教师:“危楼”在这儿不是指很危险的楼,而是说楼很高。你能把它的高读出来吗? 学生试读第一行,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2:我从:“手可摘星辰”感觉到山寺很高,在这楼上手都可以摘到星星了。 教师:说得好,你能把很高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个别试读,齐读。

学生3:我从“不敢高声语”感觉到山寺很高。 教师:“不敢高声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存3:就是不敢大声说话。 教师: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 学生3:因为怕惊动天上的仙人。 教师:多高啊!站在山寺上都不敢大声说话,都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个别学生试读,然后比赛读。 教师:齐读古诗,读出山寺的高。 学生齐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在这四行诗中,只有哪儿直接写了诗的高。 学生:“危楼高百尺”。 教师:是的,就只有一委直接写了山寺的高,其他三行都间接写的。这首诗虽然只有20个字,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山寺的高,你们佩服李白吗? 学生:惊讶地:佩服。 教师:我们也要向李白学习,在描写一个地方的景色时,可以直接描写景色怎么美,还可以从侧面描写,比如说看景色的人怎么被陶醉了。 反思: 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没有按传统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解释,而是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2,理解关键词的定义 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教学难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最聪明、最善良的孩子,同意吗?那既然是这样,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说到最啊,有最热的天气,最高的巨人......那怎么样用四字成语来概括它们的意思呢?下面咱们就来个小组PK,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四字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 最高的楼房——空中楼阁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最热的天气——挥汗如雨 最好的年份——风调雨顺最结实的墙——铜墙铁壁 最惨重的失败——全军覆没最强烈的地震——地动山摇 最年轻的老人——鹤发童颜最着急的心情——心急如焚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成语牢牢的记在你们最聪明的小脑袋里!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词语和句子有什么关系吗?(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所以,只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弄懂句子的意思,那理解句子有哪些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关键词的定义 师:说到关键词,我们知道在抓一个犯罪团伙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团伙的带头老大,抓关键人物,那么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也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那什么是关键词呢?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句子是由一个一个的词按照一定规则、一定顺序组成的,其中有些词对理解句子起着关键、核心作用,只要弄清这几个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这样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师: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哪个词对咱们理解这句话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甲),再来看“甲”是什么意思?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在最后写上等级:甲乙丙丁,说明甲是 2,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运用这种方法,先要理解文章意思,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再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经过修改加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区分详略(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往往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主要内容就是详写部分,即使重点段。我们可以抓住重点段,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有些文章的重点段不止一个,可以把他们连起来概括,或用“…的经过、…的几件事”等形式概括。 3、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类型的不同,要素也不同。我们只要明确文章的要素, 把它们综合归纳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状物文章的要素是:所写事物的特征、结构、性质(性能)、 用途(意义)。 4、扩展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显示或点明了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将标题进行扩展。 5、以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 根据技术文的主要事件,理解意思采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⑴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docx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 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 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 懂文章的方法。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 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采取了让学生找关键词语实行批注,谈 自己的理解的方法,但我发现离开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独立地理解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五个步骤,即: 一、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生情况实行分析,设计出一条 主线。 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实行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 懂课文。 四、跳出课文,巧设练习,内化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语。

当然,在课堂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但 也有一部分学生这种水平较弱,在漫长的教学道路上需持续地探 索。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以《画杨桃》一课为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的语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 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 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 要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采取了让学生找关键词语实行批注,谈自己的理解的方法,但我发现离开 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独立地理解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 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五个步骤,即:一、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生情况实行分析,设计出一条主线。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实行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四、跳出课文,巧设练习,内化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语。 下面我就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画杨桃》一课为例,谈谈 我是如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 《画杨桃》一课主要讲图画课上实行写生练习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可笑,老师让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启发大家理解到:同一个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当要取笑别人的时候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看什么样,画什么样。

(完整版)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文章的主题。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一、内容分析法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许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点出来的,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文章所记叙的具体的人或事去体会,去理解,进而概括出来的。所以,归纳这一类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二、题目入手法 抓住文章的题目,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题目,我们通常称之为“题眼”,对“题眼(题目)”加以扩展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就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三、重点段提取法 抓住重点段,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与主题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进行详细的描写,所以,文章的重点段是最能体现主题的部分。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抓住重点段进行认真的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被体会出来。 四、中心句提炼法 分析中心句,总结文章的思想感情。中心句就是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文章时,只要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了。 五、感悟抒情议论法 感悟议论和抒情的部分,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在记叙文中穿插着议论和抒情,这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时,要重点体会和感悟这些句子,从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思想感情的几种形式: (1)写人: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方法总结

阅读理解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 中心思想是写什么(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 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好了解了什么是中心思想之后老师来教大家怎样准确快速地概括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一)、看文章的题目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有些文章,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有些文章,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二)、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包五十二中李海花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五一中心小学马柳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中心句领悟思路 写文章要有中心,许多课文都有表现主题的中心句,用它来提示、总结、暗示文章思路。中心句对理清文章思路起导航作用,抓住了中心句,学生对课文的就有了立体感。 二、循题涉文,提示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题目往往直接提示或间接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题眼或文眼。对题眼的准确点拨,对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三、剖析结构层次,再现作者思路 1、解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思路 2、加上小标题,有效地理解思路 3、时间、地点、空间的转移,事物的归类等对理解文章思路也起着重要作用。准确点拨对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也十分重要。 4、行文的总起,分承;总——分——总的结构点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四、精心设计板书,明晰文章思路 板书设计应表达出作者的思路。设计得当,表达准确,学生就会由范文开道,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语文鉴赏水平。 阅读文章要品出文章的内在美。理清文章思路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整体感知,理出文章线索 阅读文章,要力求对整篇材料准确把握,领会文章要旨。理清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特别是叙事类文章,应把握写作顺序,理清叙事线索。如《社戏》以时间为序,围绕去赵庄看社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盼看社戏-去看社戏-回忆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重点写出了看社戏的一波三折和真切感受。课文线索明晰,叙事清楚,景物描写细致逼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端午日》紧扣“端午日”,也以时间为序,课文按“争看划船-竞赶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着重描写了端午日赛龙船的热闹、激烈的场面。《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全文思路是: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篇童话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反映生活,深刻揭露了皇帝、大臣等众人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另外,《本命的回忆》、《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七颗钻石》等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叙事。 《斜塔上的实验》构思巧妙,别具匠心,一反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的陈序,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文章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迅速抓住读者,然后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最后再重点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过程。这样构思,清楚地介绍了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读起来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二、理清层次,体悟文章的情感倾向 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就,都是作者情感体验的结晶。阅读文章,我们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从形象本身,从意境之中,从叙事说理之中,深入体悟作者的情感倾向,明晓作者的观点态度,与作者产生共鸣。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打开门”为题眼,全文以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按“议论文学、初识文学、打开文学”的顺序,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课文用散文诗般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的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鼓励青少年读者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繁星》开篇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点题,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等四个片段,表达了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夏》第一段总写夏天的特点,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写出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文章最后以赞美夏天而结束全篇。 《往事依依》,题目“往事依依”是贯串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名著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春》抓住春景的特点,层次分明的描绘春景。全文以盼春开篇,然后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几个方面绘春,最后以三个经典比喻句颂春作结。 《叫三声夸克》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有浅入深地介绍了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捕捉语言标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明确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有着外在的语言标志。阅读时,有意识的捕捉那些标志性的语句,就能清楚、快捷的理出文章的思路。 这些语言标志、关键语句有时出现在文章开头,如《繁星》开篇点题,突出“爱星天”;《夏》首段总领全文,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关键语句有时出现在文章的结尾。《诺曼底号遇难记》以“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来称赞船长而结束全文;《本命的回忆》、《济南的冬天》分别以本命之年忆往事、“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来点题结尾,回味无穷;《叫三声夸克》结束以“盒子里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几种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每一个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又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例如:我们学过的我们学过的《古井》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的事情。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想什么呢?有的同学可能想到:课文为什么要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为什么要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你看他们想的问题多么有价值!但想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中体会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当同学们经过反复品读全文,认真思考后,一定能体会出:写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是表明古井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写乡亲们常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是表明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这就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井和乡亲们的敬佩之情。又如:《那片了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后来,我应邀到叶老先生家去作客,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

第一讲 抓关键词以理解句子

第一讲抓关键词与理解句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渲.染()勾勒.()迂.回()遵循.()矗.立() 匕.首()商贸.()戎.装()戈.壁()狰狞 ..() 逞.凶()机械.()矗.立()杯水车薪.()废寝.忘食()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误并改正 深情厚谊晕迷不醒废寝忘食迫不急待 古诗词积累 浪淘沙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题精讲 句子好在哪里的答题角度 1.修辞角度 2.字词角度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我的内心。() 3. 天空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星星。() 4.这么晚了,你还过景阳岗,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例一:“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颜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一句好在哪里? 例二:那些小丘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试分析作者在描写小丘时,使用“渲染”和“勾勒”的作用。

例三:“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作文 范文一:这件事让我懂得了…… 今年暑假,我在东阳住了十来天,在这些天里,我们经常去腾煌羽毛球馆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每次比赛,姑姑和丁丁都输,我有点沾沾自喜起来。 有一天,叔叔回来了,姑姑对他说,我的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比他们好。叔叔一听,很想和我、丁丁和姑姑比试比试乒乓球。这天下午,我们全家人全去了腾煌羽毛球馆为我们喝彩。 比赛开始了,姑姑先和叔叔打,姑姑惨败了。接下来是丁丁,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丁丁打气,可他还是输了。最后轮到我了,我一开始很有信心,比赛开始了,我以最猛烈的攻势来攻打叔叔,经过激烈的比赛我打败了叔叔,以11比6的分数取得了第一局的胜利。当时我汗流浃背,在场的爷爷,奶奶,婶婶也不停地夸奖我。我想叔叔也不过如此吗!于是我有些得意忘形了。第二局开始了,我又开始猛攻,可那几球都输了,一旁的爷爷,奶奶,拼命地鼓励我:天天加油!天天加油!我开始拼命反击,但还是输了第二局。这时我有一点儿紧张起来了。但我发誓,一定要赢第三局。第三局开始了,叔叔开始左右开弓,长拉短吊,终于,我招架不住,输了比赛。 这时我才知道,叔叔的技巧比我高得多,我和他的距离太远了 这件事,还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技术是无止境的。”我想:我的技术没叔叔高,可我有信心,我相信,我再苦练四五年,我一定会超越自我,超越叔叔,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的。 范文二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 小草感谢雨露,是因为雨露带给它们的是生长的能量;小鸟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它们自由飞翔的天地;小鱼感谢大海,带给了它们畅游的地方……而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养育我;我更要感谢我的婶婶,因为她让我懂得了人要学会感恩。 这个学期,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他们又要希望我能够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于是,爸爸安排我到婶婶家生活。起初,我因为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也因为怕不适应他们家的生活习惯,还因为根本不想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所以

《理解句子的含义》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句子的含义》 新华路小学冯育敏 【复习目标】:1、对平时所学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整理出几种常用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目的。 2、结合课内课外实例,学会灵活运用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整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体会、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 【复习准备】: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提问的方式使90%的学生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目标2,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批阅习题的方式使85%的学生会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过程预设】: 一、开门见山,交待复习内容: 1、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测试卷中阅读占得比重较大,失分也较多,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做阅读题的时候,哪些题型做起来有困难? (预设回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六年级所学习的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它们有的深沉含蓄,富有哲理;有的言简意丰,让人回味不已;有的表现中心,画龙点睛,揭示本质。读文章时抓住这样的句子,弄懂句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主旨,同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一内容。 2、板书课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结合实例,梳理方法 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句子,细细品读,边读边想,句子里包含着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汇报的时候老师有个要求,按先读句子,再说所运用的方法,最后说理解到的含义这样的步骤汇报。)同学可以喜欢哪个就先说哪个。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预设回答: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美丽的生命”指,而“不屈的信念”就指上文提到的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预设回答:抓住“美丽的生命不屈的信念”这关键词理解到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指导要点一:抓关键词和联系上文;要点二:理解句子含义。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预设回答:我从“坚决”关键词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预设回答:联系上文理解,知道当时的局势紧张,从人物的话语当中知道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中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要点一:抓神态、语言要点二:含义作用。(对人物话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

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论文

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不同主题单元有着具体的细致的要求。比如,我们五年级第七单元的单元目标就有这样一条要求: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为此,教材的编制者还专门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两篇精讲课文的课后作业里各设计了一道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的练习题。 下面,老师就以这两道题目为例,谈谈自己的些许感受和粗浅看法。 题目一:《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第二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题适合用“理解法”来作答。何谓理解法呢?就是反复咀嚼加点的词语所包含的意思,然后用语言把这种意思表述出来。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这个句子,不难发现加点的词语表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首先从范围上来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其次从程度上来讲,到了没有办法来计算的程度。这就充分说明损失实在是太重了,重到没有办法来弥补。 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工具书上的参考答案了:带点词语的意思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很难估计到失去了多少。从中体会到这的确是巨大的损失,我们以及任何人都无法补偿,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历史重演。 (2)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此题适合用“比较法”来理解作答。何谓比较法呢?就是通过“换词”或者“省略加点的词语”来比较,从而找到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比如说,这道题就可以把“闯进”换成“走进”,以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省略,以感受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的丑恶嘴脸。 有了“比较法”的深入理解,就不难理解工具书上的参考答案了:带点的词语的意思是,在圆明园这一范围内的所有东西不是被带走就是被破坏、毁掉,一样

【名校精品】2021届高考语文理清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的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一)、结构与思路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思路则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清晰;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现他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情感。 一般来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转折关系。从外部的语言标志入手,是分析段落组合结构关系的简捷途径。比如:“然后、接着”等词标志着承接关系;“而且、况且”等词标志着递进关系;“因此、由此看来”等词标志着选择关系;“但、可是、然而”等词标志着转折关系;“只有这样、这样”等词标志着条件关系;“意思是说、具体地说”等词标志总分关系。 (二)、分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法。 1、要抓住文体特征,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的方法: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②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③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④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⑤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说明文的方法:①并列式;②连贯式(按时间、空间顺序);③递进式;④总分式等。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2、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①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语包括: A、衔接上下文的,表示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并列:“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承接:如“首先……其次……”;表示因果(总结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递进关系的:“更、而且”;表示递进:“更加”、“而且”;表语意转换:“相反”、“与此不同”;表转折的:“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B、表指代性的词语,如“此”、“这”、“即”等; C、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②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3、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②并列式③递进式④对照式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组合关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文章是由段落层次组合而成的,其内容是根据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语段间、层次间,不管怎样排列,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个语句间都有一定的语脉,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抓住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句 我们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所以自然不能放过那些直接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句。在很多课文的标题或开头、结尾部分常常会出现直接点明文章主题的词句,这些词句就是我们细读文本的最好切入点。所以我们要抓住那些凝练地概括全文或文章部分内容的词句作为关键,进行文本细读,透过文字表面,层层剖析,实现学生认识由浅入深地转化。教学中我们要熟悉文章结构,紧抓这一类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快速解读课文,直奔主题。当然,许多优美的散文也需要我们抓住这些中心句。例如史梁珍老师上《我不是个好儿子》时,就是抓住“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这个能概括全文母亲形象的句子,特别是“老实、本分、善良、勤劳”这四个关键词细读文章,寻找主要的事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母亲普通这一形象的认识。又抓住“伟大”这个凸显母亲另一形象的关键词研读文章,使学生理解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加深对于作者对母亲感情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学习。 (二)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往往是作者特意强调的词,必包含作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类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揭开文章主题。《济南的冬天》开头说“济南的冬

天是响晴的”,结尾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应抓住开头带领学生细读文章,享受济南老城的阳光、济南山上的小雪、济南水的绿,欣赏济南冬天如诗如画美景,体会济南冬天的响晴,学习细致写景的方法;抓住结尾一句细致体会作者的对济南赞美、喜爱之情,作者喜欢济南,把它放在“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描述总的观感,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抓住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也许留给人们的最后记忆只是几个句子,但正是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赋予了文本魅力。品味句子含义、剖析句式特点也是细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社戏》一文最后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从中也看到人到中年的鲁迅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蓦然发现幸福竟然是如此之简单,而又是如何之难求。 (四)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 教学中,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该怎么长文短教,有效地解读文本呢?我们可以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顺藤摸瓜,进而抓住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变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范进中举》,老师抓住了范进中举后所说的两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