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为其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同时涉及到政府行为,另外还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边界还不够清晰,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针对这门学科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一直就存在争议。文本主要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概述,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门学科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服务。

关键字: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以往我们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行,人们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已经将其作为一门半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这门学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困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明确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所有城市规划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学科概述

(一)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认识

城市规划的研究客体是非常复杂的,既不是某一种物质,也不是某一种体系,它涉及到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很难用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理论对其进行研究。这就造就了城市规划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局面,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地理学,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二是经济学,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部分;三是社会学,因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都是人,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社会活动;四是生态学,城市规划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上这些仅仅是在大方向上的分析,就涉及到了如此多的内容,如果具体到规划内容上将更加复杂。总结来说,这门新兴学科几乎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系,脱离这些

相关学科对其进行研究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研究者在以上这些相关学科中间做好平衡,明确研究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相关研究才是有意义的[1]。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特征分析

虽然城市规划学科很难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实践证明,过去十几年内,这一学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因为这门学科的作用不是通过理论体系是否完整来体现的,而是通过其实践价值来体现的。由于城市规划涉及到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多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产生,最终也要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实践性是这门学科的重要特征。需要规划者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及其他相关条件制定行动纲领,注意要保证该纲领的可操作性。所有的城市规划理论都来源的城市建设实践,因此这些理论必须能够解答建设实践中的疑问,这一点也证明这一学科的发展要将实践性作为根本目标。同时,这种实践又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地理学家、经济学家,还要是社会学家,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要能够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规划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该项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2]。

二.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研究

(一)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前面在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分析以后,我们知道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理论非常多,因此这门学科很难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不会发展,相反,城市规划工作者们会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从土地使用的角度来说,会将土地的经济性与空间布局充分结合起来,根据特征对土地进行分类,明确不同土地的性质如何、有哪些功能,怎样使用更加合理,更符合经济性原则;其次,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分析,以往在研究城市规划中的区域空间时,都是将西方国家的现成理论作为依据,而实践证明,我国在城市发展方面与西方国家表现出了很大不同,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很有可能根据实践经验提炼出新

的空间结构模型,进而形成新的区域空间发展理论;最后,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分析,相关法律会更加完善、相关政策将更加明确,同时将会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3]。

(二)城市规划学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继续进行,这当然离不开城镇规划学科的支持。但是,对《城市规划学》进行研究以后我们会发现,城市规划仅仅是一门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学科,而不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系。为了将这门学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仍旧不会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将这门学科完全从相关学科中独立出来,而是将更加细化的研究这门学科都与哪些学科存在交叉,交叉的部分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中。一方面,是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建立在工程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基础上,将其完全独立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学科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对相关知识或者是技术进行研究实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此研究学科交叉的实践意义会更有价值。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管理目标都更加明朗,城市规划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尽管其仍旧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系,但是这门学科在建设实践中的实际价值是不容忽视的[4]。

(三)城市规划学科将与时俱进

城市规划学科是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这门学科的发展目标、实践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在变化中发展和完善[5]。

例如,最初人们在研究城市规划时,一般都将重点放在城市地理和经济上,研究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如何降低城市建设成本,采用何种建设方式将更有利于后续的城市经济发展。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种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又添加了新内容,要求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同时,为了体现城市发展的人性化,规划时还必须将人们的社会活动作为依据,将社会学作为这门学科中的一部分。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学科的思想、内容以及目标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与时俱进,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6]。

(四)将更加重视城市规划相关技术

无论是规划过程还是实施过程,都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规划学科将更加重视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是数据采集技术,利用GIS与遥感技术集成采集地理数据以及数据标准的制定;其次是统计技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类,制定出空间统计单元,建立起城市空间骨架;第三是规划分析技术,规划是城市建设宏观决策的第一步,需要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效益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要考虑经济主体对规划是否认同;第四是模拟分析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规划模型,对规划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最后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规划管理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收集规划意见,处理相关诉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系统分析为规划提出建议,可以将这些建议作为规划参考[7]。

三.相关建议

(一)高校应该培养更多城市规划人才

为了促进这一学科的继续发展,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高校应该设置更多的相关院系,将工程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系进行延展和融合,设立一些新的专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城市规划人才。同时要注意创新培养模式,由于这些专业涉及到学科比较多,且学科间的跨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很迷茫,抓不住重点。因此,城市规划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举一些城市规划实例,使学生明白这些知识与实践有什么联系,或者是怎样应用在实践中;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通过更多参与规划项目的机会,在实践中完善理论知识[8]。

(二)壮大城市规划机构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建议建设部委、教育部委同国务院加强协作,将城市规划学科的建设作为建设城市的重要途径,加大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扶持力度。其次,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要重视城市规划机构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部门属于半独立的状态,一方面隶属于同级建筑部门的管理,另一

方面又实现了办公以及经费的独立化。但是这些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多,综合素质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城市规划机构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应该不断壮大这些机构,一是要提升其独立性,机构内部自成管理体系,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但是不受同级部门的管理;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招聘更多的优秀人才,保证工作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能满足实际需要[9]。

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城市规划学科在这形势下发展起来。关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边界一直存在争议,实际上这门学科研究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能够在实践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就从实践出发研究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邹兵.关于城市规划学科性质的认识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5,15(10)01:28-30.

[2]曹康,朱金.国内城市规划及规划相关期刊的评价研究——基于问卷访谈及统计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4,11(13)01:91-100.

[3]吴志强,刘朝晖.“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J].城市规划学刊,2014,12(14)03:12-19.

[4]袁奇峰,陈世栋.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J].规划师,2012,14(16)09:5-10.

[5]赵万民.城乡规划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J].室内设计,2013,13(10)02:1-4.

[6]魏广君,董伟.城市规划学科解析——从康德的“三个王国”思想谈起[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4)01:120-124.

[7]顾朝林,陈璐,王栾井.论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04,16(12)06:32-40.

[8]本刊编辑部,肖建莉,黄建中.吴志强教授谈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7,13(15)03:9-13.

[9]赵启龙.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强化城市规划专业建设[J].赤子(中旬),2013,10(12)10:323.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汇总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它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关系着城市的兴衰。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1 美国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曾经提到,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结果,而下一世纪的城市必然是规划的结果。从当前世界城市的发展路径看,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具有明显的政府公共政策指导下的规划发展痕迹,可见城市规划对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城市规划与世界城市的发展 早期的世界城市是市场因素主导自发形成的,但现代世界城市越来越显露出政府规划引导的痕迹,其中,东京是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国家战略规划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通过政治体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各类机构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而且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为特征是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此后,东京进一步发布了《东京构想2000》,提出到2015年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舒适的东京;人员、物品、信息顺畅流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社会;产业活跃发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充足;信息化;交通运输;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并围绕目标制定了城市发展步骤和措施。这些规划内容均为东京继续保持世界城市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框架。 相对于东京的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其它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在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布了题为“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London: World City 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的咨询报告,为伦敦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报告提出重新振兴经济,强调交通与开发的关联性,构筑更有活力的城市结构,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强化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地位,英国中央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参与伦敦城市规划设计。1995年,“伦敦荣耀计划”(the London Pride Prospectus)公布,它设定了城市重点战略发展框架,包括实现世界级生产力;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伦敦作为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地位。而随后的英国中央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伦敦提升到世界城市首都的地位是当前政府的基本政策”。为适应与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和柏林等城市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 令狐文艳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为其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同时涉及到政府行为,另外还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边界还不够清晰,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针对这门学科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关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一直就存在争议。文本主要对城市规划学科进行概述,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门学科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服务。 关键字: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以往我们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行,人们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已经将其作为一门半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这门学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困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明确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所有城市规划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学科概述 (一)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认识 城市规划的研究客体是非常复杂的,既不是某一种物质,也不是某一种体系,它涉及到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很难用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理论对其进行研究。这就造就了城市规划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局面,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地理学,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二是经济学,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部分;三是社会学,因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都是人,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社会活动;四是生态学,城市规划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上这些仅仅是在大方向上的分析,就涉及到了如此多的内容,如果具体到规划内容上将更加复杂。总结来说,这门新兴学科几乎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系,脱离这些相关学科对其进行研究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研究者在以上这些相关学科中间做好平衡,明确研究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相关研究才是有意义的[1]。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特征分析 虽然城市规划学科很难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实践证明,过去十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doc

2019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 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后,但是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要学什么,有什么课程及未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怎么样,所有大学高考小编特意编写了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些知识请仔细阅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生交流群:119408121】 好的专业包括四个原则: 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 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 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 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下面大学高考为大家介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及分析报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知识繁多而复杂,就业前景很不理想,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人文地理与城乡

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培养具备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据统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成都、3、广州、4、南京、5、宁波、6、合肥,平均薪酬在4500元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填报志愿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一专业的话,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谈对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分析

谈对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分析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化,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标签城市规划;发展;理念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化,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极其广泛,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工环境或建筑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理念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而且还将遇到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外城市的挑战。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创造城市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城市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的新课题。 1、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求新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驾齐驱;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北京是首批园林城市,北京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着力保护古都风貌,用绿化来体现古都的庄重和历史文化风范。传统风韵与时代气息并重,古典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古都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巧妙结合。 2、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城市规划往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为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发挥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城市规划行业就业形势分析

目录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1) 二、城市规划学什么? (2) 三、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排名 (2) 3.1学科 (2) 3.2排名 (2) 四、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最好的地区排名 (3) 五、城市规划专业可从事岗位 (3) 六、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3) 七、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4)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常常包括城市片区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则是规划城市和乡村。但这个专业的真正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你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都在规划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马英表示,城市规划从宏观到微观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5)城市生态理论或生态城市理论 在殖民时期,欧洲移民兴建的沿海城市,都是以大教堂、主广场为中心,采用棋盘式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首都和港口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墨西哥城、波哥大等很快发展为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次第出现。但城市只是按原有布局延伸扩大,出现了住宅短缺、交通阻塞、环境质量下降等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有所发展。巴西为发展内地经济,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有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基本的形式有: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因素,主要有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素,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多面广,而且在体现城市面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住宅应布置在居住区内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在不同的气候区,住宅布置应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于住宅的影响,如日照、通风、保温、除湿、防风沙等。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的居住区。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配套建设的。所配套建设的项目多少、面积大小及空间布局等,决定着居住生活的便利程度和质量。公共服务设施应合理设置,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三)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

城市规划当前总规热点及趋势

当前总规修编的热点及趋势 1.热点问题 新型城镇化 1)城市开发边界 2)生态安全 3)城市文化 4)城市更新 2.发展趋势 1)政策新要求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要点摘录) 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要以人为本,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2013年甘肃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要点摘录) 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要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优先引导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要优化城镇布局,加快编制我省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适当控制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集约发展特色小城镇。要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积极建设美丽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 突出宜居宜业宜商,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保护水系和生态。要推进产城融合,更加注重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把城镇化与培育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 ●《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甘府发[2013]2号)(文件摘录) 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坚持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放在首位,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融,不

城市规划考研——各种规划的内容

1、区域规划的内容(原理四) 1)对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 准确评价区域发展条件是合理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可以明确区域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评价区域的发展条件的有①硬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②软条件:社会、文化、科技实力、投资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 区域发展定位的内容包括:区域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目标定位等。区域发展定位的确定不能仅就本区域的分析而“就区域论区域”,而要跳出本区域,从更大区域乃至国家、全球层面论本区域。 2)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是区域规划的关键性内容。区域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方针、战略模式、战略阶段、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 3)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的区域规划多侧重于产业结构研究,即研究区域内部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组合方式,包括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 4)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预测是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包括对区域总人口的预测、区域城镇水平的预测。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在地域空间组合上的具体落实,重点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网络、聚集空间和资源、设施区域共享、培育重点城镇和乡村居民点,成为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节点和人口集聚的核心,促进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区域生产生活水准的整体提升。 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两者在功能定位、人口空间位配置、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共享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城镇体系规划要研究其演变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展开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内容:①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②确定城镇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结构一网络);③提出重点发展城镇及其近期建设的建议。 乡村居民点体系:是指县城以下的乡村居民点所构成的体系(一般不包含县城和县级政府所在地),从乡村居民点的行政等级和作用的层次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重点为集镇以下的居民点。 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本内容:①依据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明确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容量,确定各级乡村居民点的人口配置及空间布局;②确定各等级乡村居民点的功能定位;

2017年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生命周期 (4)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4) 三、行业概六 (5) 1、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5) 2、主要法律法规 (5) 3、主要产业政策 (6) 四、行业市场规模 (9)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带动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 (9) 2、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稳步发展 (10) 3、市政工程设计市场前景 (10) 4、景观设计市场前景 (11) 五、行业壁垒 (12) 1、企业资质壁垒 (12) 2、技术人才壁垒 (12) 3、企业品牌壁垒 (13) 4、区域壁垒 (13)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1)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3)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 (14) (3)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 (14) (4)客户购买力增强 (15)

(5)行业准入壁垒持续存在 (15) 2、不利因素 (15) (1)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高端技术人才紧缺 (15) (2)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 (16) 七、行业风险特征 (16) 1、宏观经济风险 (16) 2、政策调控风险 (16) 3、市场竞争风险 (17) 4、人才流失风险 (17) 八、行业竞争格局 (18)

一、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之中,因此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政府对民生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另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还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目前位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从其上游产业主要采购日常所需的电脑、图纸等办公用品,以及模型制作、晒图等劳务服务,这些办公用品和劳务服务市场供应充足,竞争充分,价格透明度高,而且不直接影响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因此不会对工作成果造成较大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中,因此行业下游为工程建设的需求者,包括各级政府及所属机构、房地产开发商等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的需要是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其通过影响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政府投资等方面,从而间接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行业的下游客户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高嫄珺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高嫄珺 发表时间:2019-07-17T16:45:39.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高嫄珺[导读] 摘要: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在其作用发挥中与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身份证号:41108119890512XXXX 摘要: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在其作用发挥中与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机遇,采取合理对策完善城市规划建设,推动城市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问题;提高对策;发展趋势引言城市化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建设的国家事业,不仅能够提升国内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助力国家经济进步与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而随着城市规划研究的不断加深,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人文化的城市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但由于本人自身经验及视野有 限,本文并未设计城市规划的具体实践,存在内容上的局限性,还需要更多城市过规划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1城市规划的原则 1.1城市规划应当遵循自然 城市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体量,城市的体量是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三维空间。如果在规划人口不到20万的小城市的时候,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下,城市规划的面积必然不能太大。因此,不应当规划一些大型的商贸和商厦等,一定要遵循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遵循城市美学,尊重自然环境,彰显城市规划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此外,除了城市体量之外,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当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对于城市当中一些古代的建筑、河流以及大树等要妥善保护,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个性,丰富城市的内涵。因为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是不同的,在气候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顺应当地的地势特点,将城市的美与当地的环境相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1.2遵循“道主景从”的规划原则 城市主干道主要的作用是交通,不管是生活性质还是交通性质的城市主干道都不能改变城市主干道的性质。当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比较时兴景观风光大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道主景从”的城市规划原则。部分城市的城市主干道规划上还是侧重于营造城市景观,绿地占据的比例过高。甚至个别城市规划的绿地比重达到50%,这无疑是混肴了城市主干道规划与城市绿色规划,使得城市规划中“道主景从”的原则被本末倒置。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主干道的交通作用应当突出出来,针对当地的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辅助景观规划。不能单纯地追求景观大道的美丽,做好人车分流与快车道与慢车道的分离。 1.3城市规划应当注重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过程当中,缺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城市自然地理时空失去平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这种问题,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目标,提出城市环境规划治理的相关措施,明确城市规划的湿地系统以及历史文化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地区,严格控制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在城市工业发展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约明显,厂矿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城市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危害到周边生态系统。而城市中人口更加密集,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集中,其中产生的大量生产生活废弃物,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不断降低其承载能力,比如北方严重的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都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2.2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 规划即法,根据《城乡规划法》,各级各类规划须经依法审批才能用于指导建设,以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各方团体利益的博弈,未批先建、边建设边规划、先建设后规划等现象屡禁不止,超容积率建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是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使得城市规划落实不到位,现在大多数城市规划管理的执法权都移交给了行政执法局,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又仍留在规划主管部门,多头管理、以罚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城市在规划管理方面执法力量和水平又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 3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对策 3.1城市规划各部门进行沟通 相关部门在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做好沟通的工作,确保每一个部门都能够顺利地开展每一项细节的工作内容。为了确保城市的规划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部门提前需要提交相关的材料和规划计划,得到审批之后才可以开展建设工程。土地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城市建设的监管力度,经过详细分析之后,在法律法规的许可下,政府之间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加大对城市规划的监管力度,争取在实施的时候能够按照方案进行。城市的规划方案将会影响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在对方案进行审批的时候需要了解城市现有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经过综合协调规划的前提之下开展相关工作,让城市建设工作获得充分的保障。 3.2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为了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步伐,相关部门需要对开发商加大监管力度,在城市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执行。(1)要先修路,让关键道路能够四通八达,将整个城市连接起来,同时明确城市中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将功能进行优化升级;(2)要加大城市绿化的进程,在确保绿色植物面积的同时提高绿化档次,优化配置结构,将植物、山水等结合起来,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小区也要重视绿化,提高各项绿化的档次。城市在改造后需要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和道路的需求,确保整个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广场的面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城市服务,增加各项娱乐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安家落户,让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