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常有哥们儿问我: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实在太大,春秋战国是古代,秦汉魏晋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鸦片战争以前都算是古代,从有文字记载算起,古代跨越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银子的购买力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还有,银子跟银子也不一样,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银”(含纯银98%以上),有成色很差的“八五杂银”(含纯银85%左右),也有虚拟的仅作为计价标准的“纹银”(含纯银93.5%),它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区别吧?

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地域差别,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银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钱,去乡下却可能很值钱。

最后,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也不一样,东汉的“两”很轻,一两不到15克,唐朝的“两”很重,一两超过40克。

所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很多限制条件:请问您指的是哪一年的、哪个地方的、什么成色的一两银子?

加上这么多限制条件以后,本来很笼统的一个问

题就变得清晰起来,可是对方也会变得头大,人家本来对一两银子值多少钱挺感兴趣来着,一听居然这么麻烦,只好摆摆手说:算了,我不问了。

大多数朋友就是这样子,他们喜欢简单,对太复杂的问题不感兴趣,更不愿意花力气去琢磨。换句话说,大家的脑子喜欢偷懒。偷懒的结果是,我们会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上犯下致命的错误。

譬如说古装电视剧里,皇帝赐银5000两,紧接着就有一个小太监托一张木盘子出来,盘子上码着一锭一锭的银子,耀人眼花。5000两足足有300多斤(16两为一斤),古代的斤又比现在的斤要重(明清时一斤在590克以上,现在的市斤只有500克),一个太监是根本托不起来的,除非他身怀绝世武功。

博学如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写得雅俗共赏意蕴无穷,一样在常识上犯错误:《鹿鼎记》里男一号韦小宝动不动就从怀里掏出一千两一张的银票,事实上他那个时代(康熙年间),根本就没有银票,无论官办钱庄还是私营银号,都要到咸丰年间才开始发行银票。

影视和小说都是文艺作品,只要情节引人入胜就行,不需要“符合史实”。问题是我们的学者也往往会犯类似错误。

记得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风歌》,讲到

汉高祖刘邦赏赐陈平“金四万斤”,想当然地解释说那是铜,不是黄金。他这种理解在学术界流行已久,也错误已久,误导了很多人。

其实《史记》里提到的“金”,多数指黄金,而不是黄铜,如果明确提到“黄金”、“赤金”、“兼金”或者“若干镒”,则一定指黄金。西汉前期,“金一斤”等价于10000枚五铢钱,“银一斤”等价于3000枚五铢钱,五铢钱主要用铜铸造,10000枚五铢钱重达130斤,如果“金”指的是铜,一斤铜怎么可能等价于130斤铜呢?

传统说法还认为古代黄金成色很低,这个观点也被考古实物证明了是错的--战国金饼的纯度都已经高达95%以上。

王立群先生可能觉得刘邦一次赏给陈平黄金“四万斤”太多,其实古代中国的黄金储备是超乎今人想象的(王莽执政时期仅内廷藏金就多达140吨,后来他大婚,光彩礼就耗费了7吨黄金),那时候黄金的购买力也远远低于今天,后来由于黄金大量流失(一是被铸造成器物,二是流失到海外),同时白银迅速增加,黄金才变得异常贵重起来。

长期来看,黄金相对其他金属的贵重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或者

购买力只是一两白银的3倍,到了唐朝就变成15倍,而在今天,这个比率是60倍以上。我们只有了解到经济史上这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后,才会对古代帝王赏赐臣下的几千斤乃至几万斤黄金有一些正确认识:首先它们是黄金,不是黄铜;其次,那些金子并不像现在这么值钱。

19世纪北京市面上的白银分碎银、银锭和银元三种。碎银和银锭都是“国产”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纹银为例,计算出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以及一两纹银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像这样的一两银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能买到70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鉴于现在普通大米每斤卖到3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一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200多元(仅就买米而言)。如果用这样一两银子去买鸡蛋,能买三四百颗,仍然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元。如果用来租房,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却远远超过了200多元人民币,当时在北京闹市区租一所建房6间、占地半亩的四合院,一个月只需要一两多银子,这说明当时北京的住房并不短缺,相对于食物而言,房租便宜到了惊人的地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