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李惠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李惠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李惠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李惠娟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李惠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精心指导,逐步培养。在教学中,老师应致力培养的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而计算的准确性的培养,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各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小学阶段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所以计算能力的训练是长期的基础训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呢?

一、用“活”培养计算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先决条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有准确的计算结果,还要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灵活的计算是培养学生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合理地进行计算,要以计算的技巧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简便计算。而对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透彻地理解,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在计算中要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

计算方法的选择是计算能力的根本。学生的思维有时受思维

定势的影响,不能熟练地变换运用,教学中应教学生观察式子中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与联系,再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如两个数相乘的式子中,可以根据数字的特征,把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写,以运用定律、法则计算,如果几个数连乘的式子中的5、25、125之类的因数,想到找与其相对应的因数2、4、8,然后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有时是积相加或相减的式子,没有相同的因数,但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因数是倍数关系的,可以先根据积不变的性质进行转换成有相同的因数,再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根据式子的特征,运用性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计算迅速,且训练了思维能力。

二、讲“理”,提高计算的理解能力。

“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数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准确无误,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问题的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说话时,要整理自己的思考内容,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计算教学中首先加强学生对算式的表述,让学生从表述中知道计算的顺序,如3×6÷2可表述为3乘6,再除以2的商是多少?可知其中的计算顺序是先乘后除,而3

×(6÷2)表述为3乘6除以2的商,积是多少?得出运算顺序是先除后乘。这种对算式的表述从而提高了学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分析过程,按照“已知(?)

和(?),可以求出(?),要求(?)必须先求(?)”的句式去说。从开始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能力。再如“一吨是1000千克,5吨是5000千克,5吨70千克是5000千克加上70千克就是5070千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聚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只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学生必然注意地听,认真地想,这样就促进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进入学习主体地位。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

多步计算的题,其解题方法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好多题都不止一种解法。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主动探索速算的方法,灵活计算。方法活了,便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目的。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学——会学——学好”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