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

五味:辛、咸、酸、苦、甘

五脏:肺、肾、肝、心、脾

五官:鼻、耳、目、舌、口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志:喜

对应脏腑:心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志:怒

对应脏腑:肝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志:忧

对应脏腑:肺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思

对应脏腑: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行。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

可用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

情志:惊恐

对应脏腑: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前者多伤及心神,后者则多伤肾气。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恐惧不仅伤肾气,还直接损伤肾精,惊伤心神,使诸脏气血失调。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神经衰弱、人体免疫力紊乱或低下、心悸、甚至休克、痴呆等症。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肾经腧穴和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全身强壮穴能调补肾精,有效延缓衰老,更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承受力。

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自制金樱子茶:金樱子10克、淮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代茶饮。

五神与五脏

烟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内经》学术体系以五脏为主体,精神活动亦纳入其中,不仅形成了神志五脏之内涵(五脏又称五神脏),而且建构了中医神志学——五脏藏神的理论系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精神理论的学术特色,并为其临床诊治各种精神障碍疾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心藏神此论五脏之一的心与五神之一的神,认为心在五神中所主之神是自觉意识,惟人独有、因而是最后形成的、最高层次的神志机括,其主要活动内容是“任物”,主持思维过程、情绪反应及神志活动产生的聪明智慧等,因而总领魂魄,并赅意志,统制七情五志。心在五行属火,《素问·解精微论》说:“火之精为神”,故只有心神精明,火耀阳旺,才能驱散阴霾鬼魍梦幻,保持精神健康。火亢阳盛、火微阳败都是心神病证的主要病机。由于自觉意识是人神标志,所以心在神志系统突显其要,并有助于其在整个生命领域的主宰地位,但二者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肝藏魂肝在五行属木,魂为木之精。《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而木之为物,正是根于阴而出于阳,有沟通阴阳之德。其母水,其子火,合于五脏,则乙癸同源、心肝同气。合之于魂,以潜意识影响心神之灵拙,是心神的基础,随神往来则光明爽朗、聪明智慧,此阳界人间之事;神敛神衰,独魂为动,则为梦、为幻,此阴间冥界之际。《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以魂归血藏为论,故后世医家有云:“魂昼日游于目,夜则归于肝。”

肺藏魄肺在五行属金,魄为金之精。魄是形体中感知、运动本能,乃动物即有的低级生命机能,所谓形中有气,知觉存焉,故《灵枢·本神》说:“肺藏气,气舍魄。”但魄的这种本能,非魂不能激活,亦非魂不能达于心神,因而是心神“任物”的基础;并与魂动静离合,阴阳相成,则魄之迟速亦与魂有关。魂魄合则为实,在心神主导下开展健全的精神活

动;离则为虚,失去心神主导,为梦、为幻。其中心神、魂魄的相互作用,亦体现了金、木、火之间的五行制化关系。

脾藏意,肾藏志意发于心、主于脾,其用为思,以其土德而贯余脏、调诸神。志发于心、主于肾,以水德沉静、坚毅而固志不移。意志二者相合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主动适应事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己和事物。在神志活动中,它是心神主导的、能影响思维、心理情绪乃至于脏腑气血的调控机制。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是道家所说“识神”的代表。

《内经》关于五脏五神的理论,主要是通过五脏的精气活动、阴阳五行关系,探讨与把握精神活动的机理与规律。它注重的是精神活动中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的整体关系,精神活动与躯体生理、乃至于生存环境的整体关系,五脏则被赋予这种机制及其障碍诊治的主体,这与西医学从脑髓神经解剖形态及其物质分泌来研究精神活动,在研究思路、方法上有着根本差别。按《内经》五脏藏神之理,解剖脑的机能可能被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五个部分,分为五脏所主,而五脏主全神功能,可能还包括周围神经及其它与精神活动相关的众多内容。因此,在概念、理论的科学内涵上大不相同,各成体系;在诊治规范上,各具特色,各有优劣。总之,“道不同”,各有存在价值,我们的同道完全不必自惭形秽,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挖掘幽潜于古代文献中有关头脑精神资料,来证明我们“自古有之”。其实,从甲骨文字、《说文解字》、《尔雅·释诂》都可以找出头脑精神的联系,从《道藏》南北朝、宋代文献也可找出对脑观察及其对精神、形体关系的记载,但在方法学上这与严格意义上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研究相去甚远,更谈不上形成相应的概念、理论。因此,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争论,由于没有可比性而毫无意义;改弦易辙,从脑髓解剖实体改造中医神志理论,建立所谓的“中医脑学”没有必要,结果也必然徒劳无功。

五脏养生法甚有讲究,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

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编辑推荐:中医养生的方法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

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养气——养肺要旨

尤乘在《养肺论》中指出:肺主统帅一身之气,而“七情之客,皆气主之”,所谓调节七

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养肺。此外,慎言语,节饮食,也可以防止肺气耗伤。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尤乘说:“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

直接对肺腑保养。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心病及肺,心气不足,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肾病及肺,肾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

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

惜精——养肾之要

尤乘据“肾藏精之理,主张寡情欲,节房事”。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现代医学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密切相关。肾虚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生殖功能减弱和早衰。证实了肾藏精有利于抗衰延年。研究证实,中医学中的肾功能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肾虚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T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也有病理的,其中房事过度,情欲意念太过,七情过激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曰:“夫精也,身之本也。”中医历来认为,房事不节,纵欲耗精,是养生防衰的祸根。情欲太过,势必耗损肾精,损害人体正气,致使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低下,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寡情欲是养肾的要旨,日常生活中务须注意。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 季养生论 文章来源网络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

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

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五官、五脏、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并非高深莫测,而是与我们日常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吸烟多之人,鼻炎患者晚上睡觉前可生吃白萝卜;肝火旺盛两口子时常吵架的,可晚餐多生吃麻酱蔬菜;像本ID 一样咽炎严重的可中午生吃苦瓜;肾气不足,没有精神的,可吃喝黑豆浆;想提高生育质量的,早上可多喝豆浆;头发脱落、易分叉的,可用姜水敷头;用眼过度,轻度近视眼的,可多喝绿豆汤,等等。中医讲究平衡,五彩缤纷的环境和五味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若调配得当,可健体益身,过之则不利健康。居室大红,则易焦虑、疲劳;太多黄色易情绪激动;多食苦味易腹泻、消化不良;常食甜食,可血糖上升,胆固醇增高,动脉硬化,易心 血管疾病;过量食盐会加重肾脏负担、易高血压。在前篇文章本ID 说过:病,本质上其实根本不需要治疗,因也是不可治疗的。病是众缘和合的,只要把其中的最重要的环境给改变过来了,这病自然就没了。以后本ID 开设《中医养生》系列,哪天有时间又有心情,就写一篇。今 天第一篇: 五官、五脏、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五官五脏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目肝怒青酸木 舌心喜赤苦火 口脾思xx 鼻肺忧白辛金 耳肾恐黑xx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 法,长有天命。

(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 食五味所伤。过于酸了,会使肝的功能抗竟,因为木克脾土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 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 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 气呆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 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 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 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中医据藏象学说,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体自身五脏为中心的整体性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心属火,主神志,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应四时之夏。“主神志”指心藏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主血脉”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开窍于舌”指心之精气盛衰和功能常变可以从舌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其华在面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通过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即“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喜志有关,喜是对外界刺激的良性反应,但过喜则伤心,精神萎靡则使人悲哀,无志过极都可损伤心神;“在液为汗”指的是心精心血为汗液生化之源。 最后一句即和自然界相统一的表现。自然界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属火即几因。同气相求,即与夏气相通应。所以心脏尤其心阳虚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会缓解,而阴虚阳盛的心脏病,相反在夏季有加重危险。 心,五色属红,五味属苦。红色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促使神经系统兴奋,宜食红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苦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可多吃苦味食品,鉴于心火十一点到一点 最旺,可中午生拌苦瓜等。另中医在脏腑表里上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的病变会直接影响小肠的功能。 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应四时之春。“主疏泄”,疏,疏通;泄,发泄、升华。主疏泄,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 五味:辛、咸、酸、苦、甘 五脏:肺、肾、肝、心、脾 五官:鼻、耳、目、舌、口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就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与,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图文稿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 对应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人 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指食指中指拇指小指无名指 五形筋脉肉皮毛骨 五情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 自 然 界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1.向上对应五行 2.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3.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 五味:辛、咸、酸、苦、甘 五脏:肺、肾、肝、心、脾 五官:鼻、耳、目、舌、口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 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

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 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 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 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志:喜 对应脏腑:心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志:怒 对应脏腑:肝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志:忧 对应脏腑:肺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思 对应脏腑:脾 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爱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寅卯巳午辰戌丑未申酉亥子 五时平旦日中日西合夜半夜 五星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方东(主生发)南(属阳)中(大地) 西(主肃降)北方(主寒)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气风暑∕火、热湿燥∕干燥寒 五炁魂神志魄精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眼(目)舌唇(口)鼻耳 五体筋血脉肉皮毛骨(髓) 五华爪面唇四白毛发 五津泪汗涎涕唾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嗅臊、臭、羶焦香腥腐、朽 五质静燥力坚敬 五志怒喜思忧、悲恐、惊 五谷麦\小麦黍\高粱稷\小米稻\大米豆 五畜鸡羊牛马猪∕肉 五果李杏枣桃栗子 五劳久行伤肝久视伤心久坐伤脾久卧伤肺久立伤肾 五常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藏肝藏血心藏脉脾藏营肺藏气肾藏精 伤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五脏所恶肝恶风心恶热脾恶湿肺恶寒肾恶燥 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五味所走酸走筋咸走血甘走肉辛走气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癃--手足多食之令人 渴--口渴 多食之令人 悗心--烦 多食之令人 洞心--心 多食之令人 变呕--呕

不灵活恼中空虚吐 五劳所伤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 舌分布舌两旁-- 肝胆舌尖舌中心-- 肺胃 舌中心-- 肺胃 舌根 五禁食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五宜食肝色青,宜食 甘心色赤,宜食 酸 脾色黄,宜食 咸 肺色白,宜食 苦 肾色黑,宜食 辛 五病宜食肝病者宜食心病者宜食脾病者宜食肺病者宜食肾病者宜食梗米饭、枣麻、李、韭大豆、栗、藿麦、杏、薤黄黍、桃、葱补肝用辛补之心用咸补之脾用甘补之用酸补之用苦补之 泻酸泻之甘泻之苦泻之辛泻之咸泻之 虚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悲脾气虚则四 肢不用、五脏 不安肺气虚则鼻 塞不利、少气 肾气虚则厥 实肝实则怒心实则笑不 休脾实则腹胀, 经溲不利 肺实则喘喝 胸盈仰息 肾实则胀 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十二生肖十二寓意 23:00--1:00(子时)胆属鼠此时是老鼠活跃的时间(﹡胆主管大脑﹡) 1:00--3:00 (丑时)肝属牛牛脾气(脾气不好肝火旺) 3:00--5:00 (寅时)肺属虎声吼如虎(肺活量大;肺主宿降是深度睡眠时间)5:00--7:00 (卯时)大肠属兔大便时间,多吃青菜排便好 7:00--9:00 (晨时)胃属龙胃蠕动该吃早饭了 9:00--11:00 (巳时)脾属蛇脾蠕动消化吸收时间 11:00--13:00 (午时)心属马心脏跳得快〈马跑得快〉血流量大(﹡心主神明,小睡一会儿,养神、养气、养精﹡) 13:00--15:00 (未时)小肠属羊需要素食营养(是小肠吸收营养时间) 15:00--17:00 (申时)膀胱属猴承上启下〈猴上蹿下跳〉﹝﹡此时间段全身气化最强、头脑最灵活,是最好的学习工作时间﹡) 17:00--19:00 (酉时)肾属鸡需补钙(鸡吃石头为补钙) 19:00--21:00 (戌时)心包经属狗保护心脏(保持心情愉悦) 21:00--23:00 (亥时)三焦经属猪该睡觉了 平和的心态(怒伤肝,过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适量的运动(干活属劳动,锻炼属活动,运气动血才叫运动) 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的关系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的关系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

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土→金→水 肝→ 心→脾→肺→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

五行-五色-五方-五味各自对应的五脏和六俯

今学者普遍认为,正式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他首创"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更替是按照五行顺序周而复始地运行,试图以此揭示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律。由此,又衍生出五行配伍,涵容万事万物的庞大阴阳五行体系,诸如五行配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配五色(青、赤、白、黑、黄),五行配五味(水配咸、火配苦、木配酸、金配辛、土配甘)。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征、羽),五行配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行配五征(雨、阳、燠、寒、风),五行配五脏(脾、肺、肾、肝、心)等。 中医理论将食物分为五味:甜、酸、苦、辣、咸,并与五脏相关,甜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辣入肺,咸入肾,易经中的五行与五味是相配的:甜味金,辣味木,酸味水,咸味火,苦味土,如果能够活用食物五行,配以出生月份,在食物上加以调整,一来可以开运,

二来可以身体健康. 月份五行属性: 正、二月份:属木;四、五月份:属火;七、八月份:属金;十、十一月份:属水; 三、六、九、十二月份:属土;五行食物改运的秘法在于:尽量少吃自己出生月份的五行所属五味,而要多食克自己出生月份所属的五味,因出在所在月份的五味是一生中最忌的味道.五行相克如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根据以上原则,各月出生者所食五味如下: 正、二月份出生者:多吃辣味而少吃酸味; 四、五月份出生者:多吃咸味而少吃苦味; 七、八月份出生者:多吃苦味而少吃辣味; 十、十一月份出生者:多吃甜味而少吃咸味; 三、六、九、十二月出生者:宜多吃酸味而少吃甜味. 春夏秋冬时节不会变,养生之序也一样.乾-西北;坤-西南;震-东;巽-东南;坎-北;离-南;艮-东北;兑-西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如下情志疗法. 思胜恐(土克水),怒胜思(木克土),哀胜怒(金克木),喜胜哀(火克金),恐胜喜(水克火) 人之饮食,各有适味。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类甜味)味,因甘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 “恐胜喜”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高兴过了头,就让他恐,这样可以防止因过度高兴带来的问题,如范进中举后,就是高兴过了头,他老岳父打了他一巴掌,他才清醒了; “思胜恐”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听到点声音就害怕,那么应该让他多思考,想通了就不

五脏与五官,五情,五行,五味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五脏与五官,五情,五行,五味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情:怒喜思忧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官五脏五情五色五味 目肝怒青酸 舌心喜赤苦 口脾思黄甘 鼻肺忧白辛 耳肾恐黑成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无情: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干辛甜 详细: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 作者:lury 日期:2009-11-16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木、火、金、水、土 东、南、西、北、中 春、夏、秋、冬、换季间 肝、心、肺、肾、脾 酸、苦、辛、咸、甘 风、暑、燥、寒、湿 温、热、凉、寒、平 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戊己

八卦符号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为谓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阳入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带所伤:久视伤血,久卧蓖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带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五脉:弦、洪、缓、浮、沉。它们分别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有五行,就有相生关系:肝属木,生心火;心属火,生脾土;脾属土,生肺金;肺属金,生肾水;肾属水,生肝木。 五色就是:青、赤、黄、白、黑。它们分别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行的属性以及生克,都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之欧阳家百创编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 关系 五色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

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

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普格天气,色黄,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

皇帝内经中的五脏、五味、五气、五病、五色与五行八卦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木、火、金、水、土 东、南、西、北、中 春、夏、秋、冬、换季间 肝、心、肺、肾、脾 酸、苦、辛、咸、甘 风、暑、燥、寒、湿 温、热、凉、寒、平 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戊己 免疫粟绕c 肝)主人经 < 四李之 分祸系妊直吃红色、浅苦 主人敝医夏”冑 、脾)消化聚统 水 木 睛环琢(肾)主人雪 〔爼[亘吃黑色、锻咸 負物滋养

八卦符号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啰、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癮,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 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为谓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 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阳入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 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带所伤:久视伤血,久卧蓖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带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五脉:弦、洪、缓、浮、沉。它们分别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有五行,就有相生关系:肝属木,生心火;心属火,生脾土;脾属土,生肺金;肺属金,生肾水;肾属水,生肝木。 五色就是:青、赤、黄、白、黑。它们分别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行的属性以及生克,都和以上的生克关系相同。 五色配合五脉:在《四诊心法》中说:“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在诊断之时,色与脉应该相合,如果发现这个病人表现有青色,应是属于肝病,肝病的脉应该是弦脉;病人表现有赤色,应是属于心病,心病的脉应该是洪脉;病人表现有黄色,应是属于脾病,脾病的脉应该是缓脉;病人表现有白色,应是属于肺病,肺病的脉应该是浮脉;病人表现有黑色,应是属于肾病,肾病的脉应该是沉脉。这些都是正常的色脉表现。如果色脉不合,有会死的也有没事的:“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关系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