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跳槽经济现象分析

跳槽经济现象分析

跳槽经济现象分析
跳槽经济现象分析

跳槽

认为个人能力和个人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绩效。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较好的环境工作,这就是人才流动。

库克从如何更好的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论证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4年。在库克曲线的衰减稳定期,如果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创造力将在低水平徘徊不前。所以应该及时变换工作部门和研究课题,及进行人才流动。

正是跳槽的高峰时期,关于跳槽的话题和讨论也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我们都知道,跳槽没有绝对的利弊之说,只是在于跳的时机是否准确,跳的动机是否正确。那么,什么才是跳槽的准确时机,什么才是跳槽的正确动机?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看待人才的流动。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员工主动离开都是对公司的一种背叛行为,是对公司的不忠诚,并感叹“人心不古队伍难带”,甚至常举关羽之例赞其忠义。然而,如果我们的老板待员工如刘备待关羽一般,或者拥有刘备与关羽一样的结义之情,愿举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那么员工还需要跳槽吗?每个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力,员工对自己事业的关心肯定排在对公司的忠诚前面(惠普的观点)。员工离开公司,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对公司的背叛。背叛这个字眼意味着当事双方的彻底决裂,双方有可能因此结下深仇大恨,老死不相往来。而“跳槽”能够上升到这个“高度”吗?

从宏观来看,人才的流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必然趋势,从而也让人才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对于人才流动,早就有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树挪死,人挪活”等说法,更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名言,孔子、孟子都曾游说列国,以求一用;商鞅、孙子、苏秦、张仪、乐毅、李斯、伍子胥也都去国离乡,以“外来人才”的身份大展身手,显功业于当时,垂名声于后世。

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一样,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人才作为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营销模式和技术的载体,是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也是商品,正常的人才流动对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转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流动面过大,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连续性时,特别是在企业负有一定职责、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及核心机密的的管理骨干、营销骨干或技术骨干频繁离职时,企业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对人才流动个案的分析和处理上面,而是要认真的检讨企业的制度和战略,研判人才流失的

原因,制定一套制止企业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制度。写作本文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在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一.人才的重要作用和人才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到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企业生产和经营日趋规模化和专业化,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企业不再可能非常简单的管理自己的生产和营销,于是专注于企业管理、营销管理和技术研发等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应运而生。在企业中,人才作为科学管理制度、先进营销模式和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很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都认为,人才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本。

人才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性。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一样,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国外企业,以前最受重视的是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或CFO),但近几年,职业地位和薪酬提升最快的是人力资源总监(首席人才官,或CHO)。

二.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基本特征和人才流失的危害性。

在现代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部分人才,因为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渠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衡量企业人才流失总体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总流失率,即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企业的总人才流动率与行业或其他同类组织平均人才流

动率的比较。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总流失率=企业的人才流动率/行业或其他同类企业平均流动率。但是,在上述企业核心成员流失时,总流失率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因为核心成员是形成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不能保留这一部分员工,总流失率的数值再低,对企业也是没有价值的。

企业人才流失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外流人才的去向主要是同行业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人才流失的原因多是同行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或者是这些企业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国内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的离职为例,陆强华离开创维公司后去了另一彩电生产企业高路华公司。TCL通讯的总经理、“手机狂人”万明坚离职后做了长虹股份所属的国宏通讯的掌门人,成为长虹进军通讯产品制造业的一面旗帜。诸如此类的例子尚有很多。

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多伴随着其下属员工的集体跳槽,这在企业高管人员的离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骨干员工的集体流失,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即有可能致使企业经营得全面瘫痪。最为典型的是2002年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跳槽案。陆在此次从创维公司的出走中,带走了150多名企业精英,其中包括创维24个片区经理中的11个,更包括20多名管理方面的核心成员。

人才流失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和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管理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经营理念的中断、团队不稳甚至是管理层的瘫痪。销售

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商业机密的外泄和市场份额的流失。技术人员的流失其实就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和在研发项目的中断或夭折。同时,人才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方面,对企业的危害更是致命性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尽失,市场被对手所侵占,企业因此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对公司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人才离职的“示范”作用,会使企业员工心态不稳、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员工平时情绪积累较严重,就有可能发生员工集体离职潮,祸及企业全面。

企业经济上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离职人员的招聘成本、培训费用、薪酬维持费用等,以及人才重置成本,是企业必须承受的。国外的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替代,其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

三.引起企业人才流失的常见原因。

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或者不完善,企业不能提供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通常是引起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薪酬作为企业向所招聘人才支付的购买其人力资源的“对价”,不仅是人力资源所有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代表了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当员工感觉到企业支付的薪酬不能很好的代表其人力资源的价值时,或者是不能正确评估其对企业的贡献时,就会选择到能支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的企业中去。

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家及高层管理人员和人才在经营风格、经营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因素。现实中的情况是,人才的层次越高,对薪酬的关注度反而越小,他们看为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为人才设置的发展空间,看重有无和“东家”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如果双方在认知及理念上分歧严重,出局的只能是对企业没有控制权的职业经理人。

以陆强华离职创维为例,其实最早在1997年,高路华公司就为其开出了高于创维公司两倍的年薪,陆强华都不为所动,依然选择留在创维,这就充分的说明陆强华不是一个只计较经济利益的人。但是在2002年反而自己选择了愤而离职,并发表了一封措辞强烈的《致创维销售系统全体员工公开信》。在陆强华之前,创维的高层已发生了十起以上出走的个案:胡秋生、褚秀菊、杜健君、任健、陶均、黄学政……这其中有原创维生产厂长、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执行董事。人数如此众多而位置不同的高管的陆续离职,可能会有薪酬方面的原因,但这远远不是问题得主要方面,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在管理理念方面出了问题,是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其实质是陆强华们的职业经理人理念和老板黄宏生的个人经营理念的冲突。陆强华曾经说过,创维的企业文化就是“人整人”,黄老板是个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的人。所以在创维,管理层常常被换,人们印象中最深的莫过于被监视着的感觉,而这也深深地剥夺了职业经理人的归属感。

企业管理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认知上的差距和管理方式上的不科学性。很多企业在人才上持功利价值观,不是追求人才使用的绩效最大化,而是片面的

追求人才使用的成本最小化,一味的在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上下功夫。单纯的将人才看作一种资源,把人才视为管理和使用的对象,没有意识到人才自身的个人价值实现需求、发展需求和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其次就是企业在和人才的沟通上出了问题,不能真实的了解人才的内心意愿。很多企业看不到企业和人才利益上的一致性,不善于塑造企业和人才的共同愿景,不善于用事业发展远景吸纳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流失的原因的还有很多,比如人才中介机构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就业环境的宽松,同行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挖掘等。这些都不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公司内部因素的作用比起外部的吸引来说更能影响员工流失。企业只有做好自身的人才管理,才能抵制上述因素的影响,维持比较稳定的人才团队和良好的经营局面。

四.企业面对人才流失时可以实施的对策。

1.企业首先要有一套针对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这个预警机制,就是要求企业建立和人才保持沟通的专门渠道,了解人才的意愿和需求。企业要经常性的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人才对企业环境的满意程度,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人才使用中的问题。一般而言,以在人力资源部门设置专门的职位,由专人对企业人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宜所谓的危机处理机制,主要是指人才储备机制和针对核心人才流失的紧急反应机制。企业在平时要加强人才储备,形成人才的梯队性和层次性。在人才离职时,能迅速的找到合适的人才替补,把动荡和损失减到最低。在关键人才离职或人才集体跳槽时,企业要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能力,迅速稳定在职人员的心理和情绪,做好对供应商、客户、新闻媒体等方面的解释和公关工作。

在人事动荡的危机处理方面,因高层频繁离职而为媒体广泛关注的创维公司堪称典范。2004年11月30日,在香港廉政公署的“虎山行”行动中,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及多名公司高管被捕。面对核心人物的缺位危机,创维集团的7名董事集体召开新闻发布会,以通过正式渠道发布消息来围堵谣言。同时向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家家电连锁巨头紧急通报情况,并及时向媒体公布了这四家家电连锁巨头发出的力挺创维的声明。黄宏生在获保释后,积极运作,安排北京松下、彩虹、三星等八大国内外彩管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将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安排深圳7家银行分行行长聚集创维大厦,表示将鼎力支持创维。创维更是开出了百万年薪,紧急动员原赛格集团董事长、业已退休赋闲的王殿甫出任创维CEO,并由王殿甫率领改制后的创维董事局全体成员召开媒体见面会。这些举措,既保证了创维管理核心的稳定以及关键原材料供应、市场营销渠道和资金供应诸方面的稳定,又给了外界信心,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2.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学会尊重人才,要对人才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要有大胆使用人才的胆识和魄力。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要更多的从人才和企业的利益一致性方面看 侍猓 髁ⅰ八 崩砟睢F笠导液土斓颊吖勰畹淖 浜驼 芳壑倒鄣氖髁

⒕哂兄匾 庖濉J率抵っ鳎 绞歉卟愦稳瞬牛 绞强粗仄笠导业母鋈怂刂屎腿瞬殴勰睿 粗睾推笠导抑 涞暮献魅谇⒑退 郊壑等∠虻囊恢隆?br />

3.建立以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正确的评估人才的价值,正确的评价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值,以此为依据,制定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对人才有激励性的薪酬。要合理拉开薪酬差距,要保证薪酬有提升的空间。可以尝试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奖励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核心人才。保证人才在企业内有凭借个人能力和贡献而得到提升的空间。在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方面,民营企业因为其与生俱来的家族式管理的特征,更容易把利益的天平向家族成员倾斜,这是最可能挫伤职业经理人积极性的。

4..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业型组织,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提升人才的层次和人才质量。企业不仅是企业家的私有财产,更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创业的基地。企业要建立一种全员学习,奖惩分明,和谐合作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让人才在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中能够舒心工作和发展。

5.主动关心人才,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维护措施。对于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经济基础较差的人才,可适当提高薪酬待遇。对于有进步追求的人才,提供给充足的学习机会,承担其学习培训费用。对于生活负担较重的人才,为其提供住房,帮助配偶就业,帮助子女就学或就业。总之,要一人一策,帮人才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企业如何防止人员频繁跳槽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跳槽,特别是公司骨干跳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然而,人才资源始终是稀缺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员工跳槽呢?

1、把好招聘关

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是在招聘技术或业务的核心人员时,我们除要考察他的岗位技术能力外,还要考察他的稳定性。我们可以从他的以往经历中,看出他个人的稳定性。比如,他是否经常换单位?他换单位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个人发展,还是因为待遇?他是否结婚?是否打算长期在这个城市呆下去?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这个人是否能在公司长期干下去我们基本也有了定论。

2、规范管理制度

员工跳槽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带走公司的技术和客户资源。如果公司规范了岗位职责、作业流程、工作汇报等相关制度,加强技术资料和客户资料的管理和备份,就可以将人员跳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提高薪金待遇

人只有满足了生存的需要,才会有发展的需要,所以员工的待遇问题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4、加强平等沟通

5、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实际上是给员工戴了一个"金手铐",,它可以让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而不仅仅是打工挣钱的地方),。员工感觉到是为自己在工作,是为自己的"家"在添砖家瓦。在积极提高员工待遇的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员工对公司不同的贡献,使其持有不同的股份。我们可以通过赠送的方式,也可以将奖金的一部分折为股份。

员工持股是稳定员工队伍的一个新的方法。但在执行前,要进行必要的资产评估,要谨慎地制定出详细的持股方案,最好有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等一系列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了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贵阳”为目标,坚持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5.15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了“开门红”。其中:第一产业实现4.81亿元,增长4.5% 第二产业实现49.48亿元,增长14.8% 第三产业实现40.86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增长33.7%,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增幅比2003年同期有所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07亿元,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5亿元,增长27.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1.83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2.3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113.2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86.3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3.77亿元,增长11.3%,增幅比2003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84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24.01亿元 增长25.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49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元,增长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 一至三季度生产总值实现319.7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4.1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实现165.2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130.37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37亿元 增长10.6%,增幅比2003年同期回落1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2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2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2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62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8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52亿元,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7亿元,增长2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6.9%,居住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和2.3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7.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3.9%。

My View on Job-Hopping(我对“跳槽”现象的看法)

My View on Job-Hopping(我对“跳槽”现象的看法) My View on Job-Hopping A lot of people like to do one job in their lives. They think people who change their jobs frequently are feckless. They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success is to stick to one job, for constant practice in a professional field helps make an expert. Bu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gue for changing their jobs, they argue that change means progress. They think 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ith your present job, of course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place it with a more challenging and better paid one. Each change means further success. My view on job-hopping is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change your job if you have a better opportunity. 我对“跳槽”现象的看法 许多人喜欢一生中做一件工作,他们认为经常换工作的人软弱无能,他们相信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一项工作,因为在一个专业领域里不断的实践有助于专家的形成。 但是许多人赞成换工作,他们辩解说改变就意味着进步。他们认为如果你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你当然有权利换一项更富有挑战性而且收入更好的工作。每一次改变都意味着进一步的成功。 我对此的看法是:如果你有更好的机会,换一个工作是合乎情理的。 Is a Training Class or Family Teacher Necessary? 伍琴(七班)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oing to all kinds of training classes or having family teachers at the weekend.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it. On the one hand, some think that studying following the family teachers is better than self study. It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what you’ve learnt at school, but help you learn more useful things as well.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who have the different opinion consider it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for many training classes and family teachers are just working for money, you can not learn something really useful there, and thus lose the time of relaxing yourselves. In my opinion, as students, we should really know whether we need a training class or family teacher. First, make sure that you need them, and they would be helpful, then choose a reasonable one. Just remember, once you start and never give up.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衔接自然,用词准确,值得借鉴(赵守斌) Is a Training Class or Family Teacher Necessary? (14班王怡)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oing to all kinds of training classes or having family teachers at the weekend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it.

生活中经济现象

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过一本书,书名为《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初闻该论断是在刚入学时的新生见面会上,自那时起这句话便在笔者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笔者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的奥妙并且乐此不疲,还颇得玩味之处。 在此笔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点现象浅析其中的经济学道理,鉴于才疏学浅,其中的疏漏毗误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这四点生活现象分别是行人闯红灯现象,公交车运营现象,路边烧烤摊现象和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一)行人闯红灯现象 在上届经济学院学生专业作品大赛论文集中收有03级金融3班的林伟华,黄凯洲同学题为《“行人闯红灯”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该文主要从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等方面对“行人闯红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笔者则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透析。“行人闯红灯”可谓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笔者尚不知国外此类现象严重与否,但就国内情况而言“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机会就闯,看到空子就钻。纵然从行人的闯红灯心理分析,也许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紧急情况而要抢时间,但是更多行人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潜在的闯红灯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设置了城市义工对行人过马路实行监督,可是任凭义工的哨子怎么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调闯过红灯。当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在更多数行人的“示范效应”之下,愿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者毕竟又是少之又少。对于“行人闯红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无论是大力宣传教育还是设置大量监督都收效甚微,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笔者前段时间去到武汉,在多次过马路后发现该市的众多道路未设置红绿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的市场经济。试想马路上不设置红绿灯,道路状况交由行人和车辆去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均衡。即当马路旁行人占多数时,众多行人由斑马线迅速穿过马路而此时车辆只需稍作等待。而当道路上车辆占据多数时车辆快速通过,此时作为行人则需稍作等待。这样的相互调节可减少因红灯持续时间过长(此处相对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或持续时间过短(此处相对于等待通过信号灯的车辆)所造成的行人等待过久或车辆等待信号周期过长,同时也避免了“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此外行人与车辆在相互调节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达到均衡,实现双方等待时间的最短化,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作用。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交通治安的维持就不需要交通信号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会失灵一样。当道路不是直行的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时,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而依旧放任行人与车辆的相互调节则势必导致交通秩序的无序混乱!此时此刻政府干预显得犹为重要,即交通信号灯可以发挥它调节交通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设置交警进行交通协调。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调节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里的直行马路可以尝试撤除红绿灯,放手让行人和车辆相互调节;三岔路,十字路口则保持交通信号灯,甚至于交警的调控作用。这样我们的交通资源便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人与车辆便可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车运营现象 从前看过经济学者梁小民的一篇经济散文—《城铁应该如何经营》,文章从城铁的经营效率,城铁服务质量方面阐述城铁应该由政府独自经营转向股份制经营,或是民营。笔者在前段时间去武汉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该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该市的公交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市的公交车不但外部陈旧,车内部更是破旧不堪,车内环境十分恶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据我观察其余公交的状况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好处在于公交车的票价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汉口经汉阳开往武昌,横跨武汉三镇,其全程票

行为经济学和行为决策分析_一个综述

作者简介:陈春霞(1976- ),女,汉族,广东人,讲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 * 基金项目: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基金(G2061585,G3051505)资助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1期 行为经济学和行为决策分析: 一个综述 * 陈春霞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225;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0) 摘 要:行为经济学通过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对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界限及视域。本文以行为决策分析为主线,首先对行为经济学的新经济人假设作出解析,并比较了传统经济学与心理学在行为决策研究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最后是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行为决策;理性;非理性行为 传统经济学一直将其理论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其中经济人假设扮演着理论基石的角色,支撑着整个分析大厦,即人的行为是理性和自私的,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在 经济人 假设和 最大化 原则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运用一系列数学工具建立起精致恢弘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成为了精密的分析科学,具有 完美 的表达,得出确定的结论和规律。但是,随着经济从大批量规模化确定性生产,向体验式个性化不确定生产的过渡, 传统经济学越来越难以解释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许许多多 非物质动机 或 非经济动机 行为,坚实的理论内核也受到各种新兴理论的质疑和挑战,行为经济学就是其中一个。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界限及视域,重视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正,将非理性等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融入标准的经济理论之中。本文试图抓住人们如何作出行为决策这一线索,对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一、行为决策的心理基础:理性与非理性共存 (一)行为决策分析溯源 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可以追溯到亚当o 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早在亚当 斯密的 道德情操论 中,就已经论及诸如 损失厌恶 等个人心理,并注意到这些个人心理对观察经济现象的作用。在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仍关注经济行为的研究,但 通过杰文斯、帕累托等人的努力,心理因素逐渐和行为分析相分离,特别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弗里德曼提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被经济学广泛接受后,行为研究所依赖的心理学基础已经消失,主流经济学仅仅建立在抽象的不现实的偏好公理基础上。在卡尼曼(K ahne man)之前,卡托纳(K atona)、西蒙(Sm i on)和爱德华(Edw ards)是真正把经济行为作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经济学家。卡托纳深入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基础,特别是预期的形成,提出了关于通货膨胀心理预期假说,为后来的通胀目标理论打下了基础;西蒙(Sm i on , 1997,2001)提出了 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爱德华(Ed wards ,1954)则于20世纪中叶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进程。但是真正对此展开深入研究的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Amos T versky ,1992)。卡尼曼是行为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他在行为经济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70年代,他和特沃斯基发表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研究成果,通过吸收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效用函数的构造为核心,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体选择模型,并激发了其他行为经济学家把相关研究领域的成果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主要分支,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行为经济学 流派。 (二)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 对人类行为决策的研究首先要从理性假设开始。 124

关于跳槽,一篇很透彻的文章!很有用!

关于跳槽,一篇很透彻的文章!很有用! 不管现在的市场如何,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求职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求职,除了需要硬实力外,面试经验的不断积累也是关键要素。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来能找到工作,就是因为刚开始找工作时完全没有面试感觉,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准备和总结过,往往回答得不好,无法展示自己的优点或全部。而通过一次次失败的面试,自己的经验也不断积累,感觉就出来了,所以之后也就找到工作了。当然,今天我主要不谈求职的技巧,我是看到了很多有工作的人也蠢蠢欲动地想跳槽。关于跳槽,本来就是人职业生涯中一件非常正常和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觉自己越跳越差。那么什么时候该跳,该如何跳呢?那么我想对于跳槽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跳槽的关键点:保证行业的延续。

相信求职中的各位都知道,用人单位所谓的经验要求指的不是累计工作经验,而是相关工作经验。在我们感叹应届生缺乏经验工作难找的同时,我们理所当然应当珍惜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现实中有些人跳槽没有方向性,今天做销售觉得太苦想当行政,找到了行政工作让从端茶倒水做起又觉得没前途,然后又想去学个财务,等等。或者今天在机械制造业做觉得环境不好,然后跳槽到快消行业,做了不久又觉得产品不够高端,又进入IT行业,等等。总之,这样的跳槽法,最后肯定是一事无成,原地踏步。真正的跳槽不需要广博,而需要专一。如果一个人在三个行业里各做一年,再找工作,前两个行业的公司会觉得这个人已经有一两年没涉足这个行业了,不要。而第三个行业的公司觉得这个人其实也只有一年经验而且之前的经历完全不相关联。所以这样的跳槽不仅无法使自己得到飞速发展,薪资提升的幅度也很慢。因此,跳槽的关键就是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2.关于职业规划的制定。 既然前面说到了延续性很重要,那么就必须先说说定位,既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工作多年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身处什么行业,当问起他们为何会从事这个行业或这样的工作时,很多人都会说,因为第一份工作做了这个,以后就往这个方向发展了。的确,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是比较随机的。比如进入服装工作做销售,三年后跳槽,肯定首选的行业还是这个行业(除了厌恶这个行业而跳槽的人),因为自己有“相关经验”。事实上,只要公司正规,应届生对于第一份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指定性,就像我第一份工作做了和专业完全无关的贸易工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完整版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

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 学习中心名称 北航校本部 专 业名称 工商管理 学 生姓名 王安娜 指 导教师 刘兆龙 2015年 4月 20日 单位代码 10006 学号 12934200629 分类号 密级 秘密

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 王安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 Ⅱ、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在当今社会,跳槽现在十分严重,企业在不断的流失人才的同时,员工也有很多是很迷茫的跳槽,在同一个行业跳来跳去,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而现在对于企业来说,它们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所在,只把原因归结为社会整体的普遍现象,并没有真正的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企业规章制度出现了问题,所以企业一定要学会反省自身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企业困惑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从而来帮助员工找到真正的就职方向,也帮助企业能很好的留住人才,找到书双方原因,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通过历年高校毕业生和就业的比率来分析现在企业的跳槽现状及影响;第二章节主要分析了企业员工的跳槽类型;第三章节主要针对员工跳槽的利弊进行分析;第四章节围绕企业如何留住人才的对策分析;第五章节详细的分析了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第六章节围绕国企流失人才的后果进行分析,第七章节国企针对流失人才的对策有哪些方法,第八章节再次针对现在不同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说明,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企业员工跳槽的诸多因素。

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分析

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分 析

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分析 摘要:商品社会,人力资源也是商品,人力资源本身也更职业化、社会化、商品化;人力资源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地勘单位要在着力打造一流的知识型、创新型、学习型团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观。员工要利用单位的舞台,单位利用个体的资源,愉快合作,共同奋斗,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流动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推进市场配置人 力资源,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营造人力资源辈 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 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地勘单位各项目标的理论、 方法、工具和技术,如何看待员工的跳槽行为?如何 防止员工跳槽?有没有使二者双赢的解决办法?这 是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具有客观必然性 所谓人力资源流动,一般是指员工相对于人力 资源市场条件的变化,在岗位之间、组织之间、职业 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转移。这种流动是 双向的,即员工炒老板的鱿魚和单位主动辞退员工 二个方面。随着我国人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形

成,企事业单位组织内外部环境和员工自身情况的 变化,这种流动有些是在合理限度之内的,它们对 组织和员工是有益的;有些人力资源流动超出了合 理的限度,就构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浪费,这对 单位和员工都可能是有害的。 随着国家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流动出现了非常频繁的局面。 国内人力资源流向国外、国企人员流向外资、合资 企业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等人力资源流动现象都是 突出的表现。 人力资源流动作为社会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要求,是人力资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 地勘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分子,人力资源流动现 象不可避免。 二、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分析 (一)员工跳槽分析 1、毕业生只想工作一至二年。刚从大学毕业的 年轻人,在两年之内最容易跳槽。资料显示:职员预 期在现有公司工作的年限是,女性:选择在当前公 司工作1年的为33%,男性:为29%;女性选择待2 年的为39%,男性占32%。二项合计为:女性72%,男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实用文库汇编之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

*作者:角狂风* 作品编号:1547510232155GZ579202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经济学乃致用之学,按照汉语本意,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经验总结,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古老学问。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其实经济学的主题内容并不是货币,而是理性——其内涵,尤其是其隐约不彰的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更正式的说法是: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目标。” 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它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学和专业术语。其实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作出一些选择,采取一些行动。人们要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种回报,要么是尽量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本来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用经济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

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等等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会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经常打折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下面我就通过两个例子来浅谈一下我对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一些看法。 洗发水要与护发素捆绑在一起卖,牛奶要几袋捆绑在一起才出售……如果现在你到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走一圈会发现,捆绑销售的商品越来越多,买洗衣粉捆绑几块肥皂,买牙膏捆绑两支牙刷……。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全国连锁店屈臣氏几乎天天都有促销商品,如果你买一瓶价格为19元的卡尼尔洗面奶,只要再加10块钱就能得到一瓶价值为20元的屈臣氏润肤露;护手霜和护脚霜则是单瓶买18.5,但是任意选购两瓶只需30元。 其实,这种看似附加赠送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从经济学角度说,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互相推广,扩大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捆绑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优惠购买,统一价格出售,统一包装出售等几种方式。 现在,捆绑销售现已成为商家最常用的销售方式之一,楼房与车位捆绑销售,机票与饭店房间捆绑销售,手机与电话卡捆绑销售。那么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真正的优惠吗? 事实上,商场上很多捆绑销售的东西是把一个近期的产品和一个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捆绑起来进行销售,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没来得及

跳槽自我评价

跳槽自我评价 篇一: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 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 现在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呆在一家公司的情况已不多见,跳槽成了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平常事。跳槽是要冒风险的,一次成功的跳槽可能使你的职业生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一次失败的跳槽也能让你“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最常见的跳槽原因可以分为发展式跳槽、挑战式跳槽、“钱”途式跳槽、选择式跳槽、感觉式跳槽、习惯式跳槽、创业式跳槽等。据调查数据显示: 29.2%的受访者因为“加薪”而跳槽 24.7%的受访者因为“升职” 37.6%的受访者因为“福利和事业归属感”而跳槽 在首选“福利和事业归属感”的人群中,“70后”所占比重最大,

占到了52%。相对于整个跳槽大队,70后占大部分,其次是80后,对此,我们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分析中首先建议的是,跳槽一定要做到“6思而后行”。即: 一思职业之道; 二思职业之德; 三思职业之能; 四思职业之机; 五思职业之地; 六思职业之和。 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之弊端分析 ①事业发展缺乏持续性,使自己找不到职业方向; ②让用人单位对你缺乏信任感;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上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 ④让家人没有安全感; ⑤表面上看你什么都干过,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一技之长。人

才市场上需要的是专家,而不是杂家 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之利端分析 ①发展规划的战略转移; ②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 ③受到其他赏识或找对上司; ④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或是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⑤重头再来,重新规划,丰富个人知识结构 ⑥满足客观因素如家人、朋友、交通等的影响 不论是跳还是不跳,一定要清楚以下4点内容再做决定:①是不是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②是不是不加分析,盲目听信; ③是不是意气用事,盲目跳槽; ④是不是急于求成,盲进忙出。 跳槽的注意事项 一、随意改行,盲目跟潮。

房地产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整理版]

2008年1—12月房地产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材料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处、价格处、 价格监测中心 一、2008年1-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圆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526.60亿元,同比增长26%,圆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目标(3360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 (二)重点行业投资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2008年1—12月我省重点行业共完成投资2279.9亿元,投资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圆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目标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水利完成投资73.7亿元,同比增长97.7%,投资任务目标(60亿元)完成率为122.83%。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7.59亿元,同比增长31.9%,投资任务目标(540亿元)完成率为103.3%。

——工业(不含电力)完成投资626.03亿元,同比增长34.1%,投资任务目标(600亿元)完成率为104.3%。 ——电力工业完成投资605.65亿元,同比增长18.3%,投资任务目标(600亿元)完成率为100.94%。 ——通信完成投资61.36亿元,同比增长14.6%,投资任务目标(50亿元)完成率为122.72%。 ——综合交通完成投资355.57亿元,投资任务目标(465亿元)完成率为76.47%。其中:公路完成投资291.3亿元,同比负增长19.1%,投资任务目标(315亿元)完成率为92.5%;铁路完成投资40.11亿元,同比增长28.9%,投资任务目标(70亿元)完成率为57.3%;民航完成投资24.16亿元,同比增长200%,投资任务目标(80亿元)完成率为30.2%。 (三)州市投资总体继续向好的趋势发展 全省16个州市投资总体较快增长,其中:投资增长30%以上的有4个;投资增长20%-30%的9个;投资增长10%-20%的2个;投资增长0-10%的1个。 二、国家和我省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8年年初国家提出“两防”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按照控总量、稳物价、

如何理性看待跳槽现象

理性看待“跳槽”现象 人才流失,是企业心头难言之痛,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现如今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永远的课题。 对于企业员工来讲,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唯才是用、工作热情被激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偿薪酬的不足。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时时刻刻在朋友、同学、领导、同事、不同企业之间做着全方位的比较。如果处在一个非良性的工作环境中,势必造成员工在事业、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一种挫折感和失败感,即:事业没有前途,工作失去价值,生活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改变处境,“跳槽”就成为一些员工的唯一选择,结果是导致企业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流失,企业原本不足的技术力量更加弱不禁风。笔者认为,造成“跳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体利益最大化驱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享受,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得以充分张扬。拥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对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 要求日益强烈,本质上他们期盼和呼唤所获取的利益与自己的优势相一致。即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环境已经感到比较满意,一旦出现更好的地方,有的人仍然会受到利益的诱导和驱动,舍掉芝麻去捡西瓜。对个体而言,“跳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对企业而言,必须经

常关注和研究“跳槽”现象,分析企业技术人才的离职率是否达到警戒值。当企业内的高级技术人才离职率较高时,就应当警惕“跳槽”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体行为而是群体行为,很可能是企业自身有了真正的问题,让这部分员工感到不满。 二是不公平待遇政策。无论什么企业,其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企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头雄鹰,则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好比这头鹰的翅膀,同等地重要。但许多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予差别对待,重视管理人才,轻视技术人才,拔高管理人才待遇,将技术人才视同普通员工。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不公平对待,比较突出地反映在薪酬和生活待遇方面。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年薪制,享有高额车补、无限制通信等服务,在住房、医疗方面享受高规格待遇,可以评定和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津贴。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却相差甚远,实行普通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住房医疗等待遇规格低得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技术人才享有的,管理人才可能全享有;管理人才享有的,技术人才却可能享受不到。然而,就薪酬而言它举杯两个基本功能,一方面保障员工基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所以,不公平的薪酬待遇政策,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大大地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缺少发展机会。技术人才多属于事业型人群,有着较高的获得专业成就的欲望,在工作中他们期望能拥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原理分析一个经济现象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原理分析一个经济现象》 手机行业的‘黑马’——小米手机 统计10-1 王紫杉10105010121 摘要:现如今,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下,闯入了一匹‘黑马’——小米手机。一个创造了首日预定超过10万,两天内预订超过30万记录的国产手机。它成功的通过控制产品的产量、公开手机构造,使信息完全化、建立口碑,从而获得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进而得到最大的获得消费者剩余,让其较低的价位达到薄利多销,有效的跻身进智能触控手机的大家族中。 正文: 1.信息发布 1.1 从2011年6月底,小米公司内部和供应商爆料开 始,到8月16号其关键信息正式公开,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掀开,引发了大量猜测,并迅速引爆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成功的引起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并且使其像病毒一样散布在我的网络。 1.2 在我们的身边,有iphone、联想乐phone、三星等

等的智能触控手机。他们的价位大多在3000元上下不等,所以当小米手机爆出1999元的统一价格时,也很大一定程度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并且成为那些买不起高价智能机的消费者心目中的最优替代品。 1.3由于小米手机的成功的宣传,使得消费者对小米手机的主观价值的评价也直线上升,理智型消费者对于任何一款商品的评价标准,都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手机也不例外。小米通过前期‘病毒’式的宣传成功的提高了消费者剩余,由此,小米手机的高配置、低价格便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者。 2薄利多销高收入 2.1 小米手机前期的销售策略也是饥饿营销,目的是提高小米手机的关注率,这与iphone手机极为相似。但是由于其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大品牌的智能手机价格,过低的利润率将导致小米在之后的市场运转中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无法支撑太多层次的渠道销售,更无法承担手机一旦出现问题所产生的大规模维修,更不用说召回了。 2.2小米手机制造商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它的目的是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即失业的境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众所周知,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是直接原因。特别是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击。所以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二、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 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三、中国的产业状况影响,中国现在主要以生产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次,这个是主要原因,而制造业人才的招聘非常简单,只要你懂这个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大多公司宁要学历比较低的员工,也不想要学历高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要求待遇高,而且容易跳槽,这样公司会留不住人才。 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五、国家用人体系的变化往往决定就业形势的改变。国家在不断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下和应对就业难的形势不断变革用人体系。特别是考虑到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国家在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雇佣量。特别是公务员的考试使万千毕业生趋之若鹜,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公务员考生,带来的是上千为之一的录取率。近日,国家把公务员考试前提是两年的就业经验,是

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我公司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运行稳健,走势良好,保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经济运行特点 1、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年实现营业收入**万元,超计划 * %,比上年 增加**万元,主要表现在两个子公司的汽车销售业务上,汽车销售量比上年增加 *台,增加**万元,汽车销售增加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⑴、汽车消费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如成品油税费改革、车辆购置税的下调等;⑵、私人购车带动了整个汽车销售市场;㈢、瞄准市场,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二级销车网点的作用; 2、公司盈利水平逐步提高。**年实现利润**万元,为年计划的 * %,比上 年增加*万元,主要得益于两个控股子公司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效益大幅提升。 3、改装车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开发的二个新产品高压清 洗扫路车和后装式压实垃圾收集车技术含量、附加值、价格均比原有产品高,方向是符合国家环保产业的垃圾车、洗扫车。 二、面临主要困难 1、改装车产品订单严重不足。受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变化调整,汽车产品须 达国Ⅲ排放,我公司原有的产品公告取消了3个,使改装车生产销售滞缓,**年生产改装车*台,仅为年计划的60%,又由于改装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难以提升,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面临严峻考验。 2、本公司固定成本费用难以消化。**年新增房产税 *万元,土地使用税 * 万元,因厂房工程峻工结算工作于本年12月结转入固定资产,次年1月起计提折旧,为此下一年将新增折旧费、土地摊销等 ** 万元左右,如若没有新的经济业务增长点支撑,公司成本费用难以消化。 3、工程借款利息负担沉重。 **年止本公司借款本金为**万元,利息共计* 万元,次年预计将发生利息费用*万元,由于工程已全部峻工结算,借款利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