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某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某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某县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

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图纸第三部分:说明书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 (7)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 (12)

第四章城市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13)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职能及发展目标 (14)

第六章城市规模 (15)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9)

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 (21)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城市给水系统规划 (23)

第十一章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二章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十三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 (26)

第十四章城市电信工程规划 (27)

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指导某县在新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某县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城为战略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第三条编制原则

1.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3.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实施原则。

4.坚持阶段开发、适时推进的过程控制原则。

5.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

7.坚持有效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用地原则。

8.坚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原则。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近期2012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为某县县域范围(324公顷)

县域空间层次

第六条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以建成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城市为目标,完善产业结构,使城市整体实力有大幅度提高。把某县建设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科技发达、教育先进、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

第七条城市性质

某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以梅子等各种特产的农业和各类风景名胜的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市。

第八条城市规模

近期(2012年)全县总人口近期2015年,县域人口为30万人,县城人口为6.1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人口为35万人,县城人口为8.9万人。

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

第九条城镇发展战略

要抓住本次规划给某县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某县在全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占的重要位置,正在建设的能源交通设施所形成的优势;大力培育市域内中心镇相互依托、相互补充,使主城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周边的村镇也得到协同发展

第十条城镇发展技术政策

1.全面节约用水,建成节水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在确保城市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制定工业、农业、生活方面节水标准,鼓励采用各种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强中水回用,建立累计收费制和奖惩制,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2.保护城市生态。充分利用城区内零星地块以及位于全新世地震断裂的“只拆不建带”进行绿化,绿化市区周边的荒山和市区内的砂砾地,保护近郊植被。保护现有水面并尽可能地扩大城区内的水面,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应尽可能地用作绿化水源。

3.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农副产品一定的自给率的同时,满足综合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4.在对“三废”和噪声进行治理,对污染严重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采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燃料结构、周边地区防风林带的建设、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5.重视减灾防灾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第十一条城镇分布

县城范围东到214国道、北至茈碧湖风景区,西至老城区,南至凤羽大沟。规划范围面积为25.4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994.44公顷。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

第十二条用地功能布局

1.西部、凤羽坝东部、邓川西部、凤羽南部、乔后北部、东半部为不适宜

2.坝东、西两侧为适宜性差

3.东南石所的东部和西部,县城东北部为较适宜

4.西南、中部为适宜

由于主城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适宜种植作物,本着节约农田的原则,我在规划时尽量不占用征用农田土地。所以以设计以改造为主,新建新区为辅。城市布局形态为集中式布局。

第十三条用地调整原则和措施

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2.城市布局与区域的土地利用、山水生态、交通网络相互协调

3.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4.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和运转高效。

5.工业——生产协作、设施共享;交通条件;污染与隔离

6.废气(有害气体工业不宜过分集中,考虑风向、风速,设防护带)

7.废水(上下游,回用);废渣;噪声(远离居住区,防护绿带)

8.居住用地、文教用地应布置在环境较好的地段

9.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与科研、高校设施毗邻

10.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避开居民区,保证隔离地带

11.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12.对外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与方便利用

13.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

第十四条公共设施用地现状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现状总用地49.8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3%,人均18.72

行政管理办公用地现状占地35.7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1.7%,人均13.42平方米。

文化设施用地1.1132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9%,人均0.4184平方米。没有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3.34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9%,人均为1.257平米。

宗教用地0.18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006%,人均人均0.07平方米。第十五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总用地38.62公顷,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8,人均8.4。

第十六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现状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9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0.55%,人均35.02平方米。

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112公顷,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23.2%,规划人均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4.3平方米。商业用地大部分集中于两条河流划分的中间地块。

规划将商业金融用地整合在城市原有主干道上,形成于地热国相呼应的商业金融中心,商业主轴线贯穿整个老城和新城。将商业,金融、服务业、饮食整合后结合绿地,地热国的自然资源,形成商业带和商业中心。某县的主导产业就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从而能吸引城市向南发展。

第十七条居住用地现状

现状某县城,居住用地规模115.0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7.6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43.26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为78.6公顷,占总用地的25.77%,人均29.54平米。三类居住用地38.5公顷人均占总用地的11.8%,人均13.7平方米。没有一类居住用地。

存在问题,由于在二类居住用地中间还存在三类居住用地,所以居住用地的综合评价偏低。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在居住用地的分布看来没有统一的布局考虑,只是按城市原来发展模式自由布局。其中公共配套设施不全。

第十八条居住区规划布局

据城市人口预测,住区规划规范,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目标等综合考虑布局某县城城市居住区。

规划县城居住用地主要沿城市边缘布置。部分商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配套居住用地,住区基本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边界服务半径内。住区拥有便捷的交通服务系统,居住用地周边都有城市次级干道联系。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482.8公顷,规划人均居住用地37.02平方米。二类居住用地37.5公顷,是城市建设用地的35.26%。第十九条工业用地规划

目前某县的工业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导工业,农作物加工不成规模,某县的经济农作物的加工具备中远期发展一定工业规模的条件。因此,从引导发展的角度看,规划将工业区放在东部的中心位置,以配套相应的设施。

现状工业用地2.639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6%,人均0.99平米的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3.22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的2.739%,人均用地面积为2.87平方米。

第二十条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物流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县城的东方,主要服务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

现状物流用地为0. 规划用地面积为6.2766公顷,人均1.3平米。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一条环境治理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加大治理力度,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得到控制和保护,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城市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第二十二条空气环境保护

1.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市中心区附近的水泥厂必须外迁。关停新疆建材陶瓷厂、市地毯厂、永红针织厂等1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

2.开发、利用、推广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加快天然气管道输配系统建设和车用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汽车改装、加气站的建设,加大风电建设力度。

3.加大治理汽车尾气力度,推广双燃料车、电喷发动机汽车等车型。

4.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包括热电联供,取缔小锅炉房,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和片区锅炉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限制使用劣质煤,推广煤炭洗选加工及型煤。

5.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包括热电联供,取缔小锅炉房,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和片区锅炉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限制使用劣质煤,推广煤炭洗选加工及型煤。

第二十三条水环境对策

1.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绿化生态用水,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境。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生态恶化的环境问题。

3.适当提高水价,推广应用中水回用、工业废水回用技术,做好节水工作。

4.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现有工业治理。

第二十四条噪声控制对策

1.进一步强化“噪声控制达标区”的创建及巩固。

2.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及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降低交通噪声。

第二十五条固体废物处置对策

1.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对医院固体废弃物实施密闭运输、集中焚烧。

2.从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入手,改善对生活垃圾处置,建设垃圾堆肥场、焚化场、填埋场。

第二十六条教育和综合治理

1.树立人类居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强对城市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2.对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的管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全面节水,建成节水型城市。

3.采用各种高新技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

4.加强法制管理,实行综合治理和“三同时”。严格限制高耗能或污染较大的工业项目上马。

第六章文物保护

第二十七条文物保护

“旧州三塔”、“九气台真武阁”、“马家祠堂”、“施介故居”等四项。最终“凤羽古建筑群”、“旧州三塔”、“九气台真武阁”等三项列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章绿化、景观系统

第二十八条绿地规划指标

2009年人均公共绿地7.0m2,绿地率达25%;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7.3m2,绿地率达27%;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8.0m2,绿地率达30%。

第二十九条绿地现状

绿地的面积10.72公顷,人均面积只有4.03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2.037公顷,防护绿地8.69公顷,广场绿地为0.

因此我们可知城市绿地系统不完善。人均绿地率不足。在城市的东北方有部分防护绿化带而外,在城市中仅拥有少量的道路交通绿地。

第三十条各类绿地规划布局

规划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57.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人均绿地广场用地12.6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40.1公顷,人均8.72平方米,防护绿地8.69公顷,人均1.89平米。广场用地9.125公顷。人均1.98平米。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十一条城市交通现状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26公顷,人均10.6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31%。城市道路用地占26公顷,人均9.77平方米,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8.5%。交通枢纽用地占1.977公顷,人均0.74平米。交通场站用地占0.41公顷。人均0.15平米。

由于现状城市道路密度大但是由于道路宽度不足导致道路拥挤现象严重,道路绿地布置很少,也影响了城市环境的优化。

第三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对城区的交通组织,规划在结合动、静交通分析的基础上,某县城区的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与自由结合的路网形式,在保留原有的城市主干道的同时新增加了两条城市主干道,“两横两纵”形成城市主要的道路骨架,道路采用三级,即主干路36米,次干路15米,支路7米。交通干道为两横两纵布置采用三块板模式。服务全城,服务半径为1.25公里。

规划道路交通施用地72.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人均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5.75平米。其中城市道路用地占54.55公顷,人均11.865平米。交通枢纽用地8.2079公顷,人均1.785平米,交通场站用地为14.48公顷人均3.15平米。

第三十三条对外交通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是靠省道与国道的连接,新区规划为行政中心,也是省道的连接点,成为某县的南大门,而在地热国一侧对公路进行了改造,设计地热国的外围道路与省道相连另外一侧直接对外,充分避免内部交通与外部车辆的碰撞。国道214南往丽江北上昆明,东南向保山德宏。是城市对外的主要道路,西边联城市对外交通省道,北方向茨碧湖连接对外交通。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三十四条给水规划原则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4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城市生活用水量预测

根据对县城人口规模的预测,远期(至2030年)为5.8万人,根据某县的实际情况,远期取220--450升/人预测远期用水量为1.276万吨/d——2.61万吨/d

第三十六条工业用水量预测

预测远期0.173万吨/d——0.326万吨

第三十七条消防用水量预测

预测远期35L/S

第三十八条未预见用水量预测

预测远期0.0262314万吨/d——0.082215万吨/d

第三十九条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4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四十条排水量预测

排水3.155——7.691万吨/d

第四十一条雨水工程规划

源县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规划。雨水管的规划按照地形的走势,自然地形,自然坡度及道路坡度,根据雨量计算流量,同时满足排水管最小自净流速的要求定出雨水管径DN1000-DN1500之间。

根据道路的竖向成果,按就近入河的原则,雨水就近排入凤羽河和海尾河。

按照暴雨公式:

q=a(1+0.96*lgp)/t+13p0.09

式中:q-暴雨强度

p-重现期

t-汇流时间

第四十二条污水工程规划

污水厂的布置按照“上游取水,下游排水”的原则建在城区的南部,靠近海尾河。污水管道规划至主次道级。沿城镇次干道布置。系统布置及管道铺设按支管收集在排入主管进入污水厂再排入海尾河。

第四十三条供电工程规划原则

1 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2 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3 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4 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供电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用电负荷预测采用人均综合用电量发进行预测。由于某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平缓,城市用电主要是居民,商业用电,因此预计在2030年规划期末城市居民人均用电量按:1000kw·h/人·年计算。则2030规划年限城市用电量达:4500万kw。第四十五条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某县城近期以35kv变电站为城区供电电源,中远期随着城区的发展对35kv变电站扩容改造以满足对供电的需要。

城区供电电压为10kv,线路走向依托道路作为通道,城区主要道路电力线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其他等级道路采用电力电缆沟敷设。

第四十六条电信现状

某县通讯站有一个,县城电话普及率为75%,铺盖整个城区。

第四十七条电信工程规划

根据国家机关的规定结合某县的发展情况,2030年电话普及率达90%,电信光缆的覆盖率达到75%,使每个居住新区都能通上网,政府部门,部分商业建筑都能覆盖到。

主要通过次干道敷设电信电缆其他等级一道路架空布线为主。

第四十八条城市环境规划目标

1 城区环境设施布置合理、美化环境、方便使用,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

2 远期生活垃圾袋装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水冲式公厕所占比例达100%,粪便排入污水管道纳入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达100%。

第四十九条环卫实施规划

1 加强环境卫生机构及环卫人员的配置,合理配置环境卫生各项设施用地和专用设备。

2 废物箱的设置:商业街设置间距25-50米,交通干道设置间距为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距为80-100米。

3 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按《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之间的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

第十章防灾减灾规划

第五十条抗震工程规划

某县位于地震带上,在城市遭到地震破坏时,要能确保人们能系统安全的到达安全地区。城区内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做好工程地质和抗震工作。对原有建筑、构筑物,特别是生命线工程都要按抗震设防烈度完成抗震加固工作。

疏散道路的选择立足于现有道路功能及交通能力,重点保障疏散人员救灾物资能快速、有效、安全的被运送到,路宽不小于15米。

疏散的场地按照就近原则。场地可以是中小学操场、街心花园,路旁绿化等。同时考虑通信、医疗、供水、供电、粮食、交通公厕等公用配套设施。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主次干道相连接,路宽不小于10米。

第五十一条消防规划

规划时在新区设置了一个消防站。靠近凤羽河便于消防取水,在水量不足的时候要设置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道与城市自来水管道共用,规划布置成环状形式。

消防给水管道用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充分利用城区内通过的河道。

第十一章人防工程规划

第五十二条人防工程规划原则

1、防空规模:主要应付局部战争,并考虑局部战争升级防敌实施核袭击的可能。

2、防护兵器:应付高技术空袭兵器。

3、防护目标:防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护重点目标为主。

4、防护强度:应付敌高新兵器的高精度、高威力破坏。

第五十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4、国务院、中央军委、大军区、省有关人防工作的方针、政策。

第五十四条人防工程规划

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好的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利用率;人防工程规划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对城市建设额人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五十五条近期规划原则

1. 综合规划、重点实施的原则

综合规划各项建设,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有重点抓好重点工程,标志

性工程建设,避免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中期发展和远景规划的关系。

2. 环境优先、基础先行的原则

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根本前提,环境建设应放在优先

的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区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符合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

3. 统筹兼顾、配套齐全的原则

城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很强的程序性、相互制约性和关联性。建设中必须统筹

兼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应配套齐全。

4.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

城区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管理协调职能,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城区的建设。

第五十六条近期规划建设 1.规划年限为2012-2015年。

2.近期规划人口(2015年)总人口为27000人。

3.近期规划用地(2015年)总用地为324公顷。

4.近期规划的项目:

(1)公共建筑用地:结合城北的地热国,修建配套的公共建筑和服务设施,对称中心进行偏移,时商业中心与地热国连成一线,逐步对新城进行改造,扩建学校,商场,整合服务用地。

(2)道路广场:配合商业服务类的建筑配置小广场,对原有城区的道路进行改造,与原有主干道的南向平行和垂直在建两条主干道,对新区的道路同时修建。

(3)公路交通用地:对原有的客运站进行了搬迁,更靠近国和省道一侧,主要是防止客运车与城内的车辆发生冲突。

(4)居住用地:近期主要是考虑新区的建设,原有的居住用地进行整合。

(5)绿地:结合原有的公园和中心广场,加强绿化建设,对原有的进行扩建改造,可将绿地公园连接起来。

第十三章实施规划主要措施

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领导。成立由某县各单位及自治区、某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某县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方面意见,处理重大问题,以保证规划能顺利实施。

修改、完善、补充、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条理、措施,建立维护规划严肃性的法制体系。加强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行事,按规划办事,任何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置。

规划管理权必须集中在市政府,为加大对违法建设及乱修乱建的执法力度,应充分发挥城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违法建设的监督查处作用。

向社会宣传规划,让社会了解规划,让公众参与规划,使规划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把实施规划变成自觉行为。

多方筹集城市基础设施资金及认真研究社会公益事业的实施办法,使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服务。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及时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解决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影响规划实施的问题。充实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逐步实行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设计管理系统。

第十四章附则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说明书和现状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应一并使用。

本规划自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进行调整。

本规划由某县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图文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讨论稿) 古浪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第一章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 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6.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7. 《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8. 《古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9. 古浪县统计年鉴 10.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1.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3.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4. 《古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5. 《古浪县志》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远景:2031-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面积5046.54平方公里。 2. 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到古丰乡冰沟墩村;东到土门镇八步沙林场;南到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北到土门、泗水镇北界。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3. 县城规划用地范围 本次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南以新建水厂、北以上胡庄子为界,西以平顶山麓、东以俞家岭山麓为界,总面积为33.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城市对外职能;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古浪县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竞争力的现代宜居城市。 五、规划原则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古浪县位于武威市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应与周边的大背景相协调,服从于武威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服从于运城市域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度假山庄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上海同大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技术负责人: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编制人员: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光澜(电气工程师) 王建周(给排水工程师) 高新太(暖通工程师)

规划说明目录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第三章用地布局 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设计 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和管网综合 第七章竖向规划 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章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 规划图纸目录 规划地段区位图 规划地段位置图 规划地段现状图 规划总平面图 规划分析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景观规划图 竖向规划图 强弱电规划图 给水规划图 排水规划图 一号楼效果图 二号楼效果图 三号楼效果图 五号楼效果图 各单体平立剖面图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概况 滴水山庄度假村是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首期工程,位于该项目的入口段(即项目总规中的桃花山庄部分)。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风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杭宁。报福镇位于安吉县西南部,距县城递铺27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桐杭岗,海拔1300米。境内有统溪、景溪、深溪等5条主要的山溪,森林覆盖率达82.7%,林木蓄积量5.1万立方米,年产毛竹300万支,山核桃、高山有机茶、石岭笋干、报福本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报福镇是全省首批命名的生态乡镇,自然景色优美,高山怪石、清溪飞瀑等山水景观星罗密布;人文景观渊源丰厚,有中张畲族少数民族村、南天目古寺庙群和众多名人传说,境内还有统里红石崖、深溪冰川石浪,石岭大汉七十二峰景区和南坞山景区等诸多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风情,报福镇农家乐也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八方来客。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主体区域大场坪、小湾里河九涤弯等处需等新辟公路建成后才能进行开工建设,滴水山庄部分目前已有道路通达,将先期投入建设,预计于2010年末建成,2011年4月投入试运营,2011年7月投入正式运营。 二、项目用地 滴水山庄项目用地在滴水坎,位于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东北侧山脚下,即景溪与滴水坑交汇处开始直上700米至三叠瀑止(391.04米—465.64米)。项目用地为13424.06平方米,其中已征项目用地11892.81平方米,待征项目用地1531.23平方米。度假村规划范围尚包括流转土地约36亩,合计规划面积56亩。 滴水坑区域为低山沟谷,沟谷中分布坡洪积碎(块)石,沟谷两侧分布侏罗系上统黄尖组熔结凝灰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整个用地为狭窄的峡谷,有一条小溪贯穿全境,溪边有一条毛路,宽度为2.8-3.5米,区域内原有农户7栋,均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都较小,已于2010年5月全部拆迁完毕。区域内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除原有的宅基地外,还有入口处第一栋农宅前临溪的菜地部位和峡谷地形变陡前最后一栋农宅前的一块原来农户堆放毛竹的场地,为更有效地利用,所以在2008年征地的基础上,又补征了这二块用地,以使建筑规模更为适合规模化经营管理。 滴水山庄度假村入口处原有农用变压器一台,采用220/380V低压架空线向山下及梅树坑区域农户供电。电话、广播、有限电视、移动均为架空线,杆线林立,杂乱无章。原住民生活用水均为自接山水,水量甚小,生活污水不做任何处理,挖坑自然渗透解决。原有市政设施十分薄弱。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