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辩证法错题回顾

辩证法错题回顾

高二哲学辩证法错题部分回顾 2017,2,28

1、“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其哲学道理是()。

A: 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次要矛盾

B: 要抓住事物的关键

C: 矛盾的两个方面力量不平衡,抓主流同时不忽视支流

D: 抓主要矛盾和抓次要矛盾同样重要

2、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购买过度包装商品,让消费者总有“买椟还珠”之感。“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的哲学寓意是

A、要分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C、看问题要分清主次,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下列说法与“知彼知己”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专家指出:苍蝇不打可能长大成老虎。上述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启示我们反腐要: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④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下列选项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

①张冠李戴、良莠不分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⑤因材施教、量体裁衣⑥集中一切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④⑤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⑥

8、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梁实秋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这表明()

A系统离不开要素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要素离不开系统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9\、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原理”。“稻草原理”体现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④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俗语、诗句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事物是发展的

②“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道路是曲折的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途是光明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说明( )

A\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B\要创新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定过去的一切,创造崭新的未来

C\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敢于破除旧的观念

D\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创造新规律,开拓新境界

1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我国许多名言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①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清满襟(《蜀相》)”“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重经昭陵》)”杜甫能以寥寥数语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是因为他能够

A.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B.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C.准确把握主次矛盾

D.准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15\从哲学上看,漫画《包办》中某厂长背离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客观性

16\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 矛盾的同一性和竞争性

17\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④

19\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③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 )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打蛇打七寸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答案:1—5:6—10:

11—15:16—20: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 答:(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 答:(1)创立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您的基础,而自然科学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他们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一直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A 非B 非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A 非B 非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论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论断开始,中国就在推进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结合的不彻底,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今,中国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更符合创新规律的方式来推动。在对结合的认识上,不仅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将结合问题看作科技界的问题,也要看作经济界的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工作的根本理念,体现创新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入手,获得高价值。此外,现阶段我国的新产品主要应用者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应该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另外,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也至关重要。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一流的技术,更是因为有一流的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制。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尽管开办了创业板,但真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短期利益导向严重阻碍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当前,在政府资金越来越充裕的条件下,应该下大力气引导投资市场关注科技与经济结合,关注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鼓励创新的投资市场。 或者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C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D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 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则: 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技术创新特征在技术上的体现就是“新颖”,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市场范围内,相对于原有技术的改进或创造。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创新,这是因为创新存在极高的回报。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或过渡性。作为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中间环节的创新具有中介性,是技术与经济。 2、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⑤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 (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⑤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3、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你的专业上选一个题,并简述选题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所谓科研选题,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从广义上来说, 它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研究课题是指科学技术领域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而研究方向是指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 选题的过程 (一)课题调研和实际考察。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 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 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奠定 了理论基础。 3.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 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 (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 (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 (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 (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 (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5)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6)相互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

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参考答案 1.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定位 答:1.是从学科上来定位,它是一门体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理性质的学科; 2.是从功能上来定位,它具有方法论功能和素质教育功能。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门类来说,更偏重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哲学和实践的双重特性。 2.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意义 答:1.感悟人与自然的辩证法 2.吸取科技哲学的思想 3.探索科学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机制 4.求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3. 简述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答:1.自然界是简单性,复杂性,构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的。 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他即与其所 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 3.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叫吵得和凸显使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 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程序。 4.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 5.自然界经理这混沌有序不断相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和哲学资源有哪些? 答: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 合成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生物进化 论等自然科学理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 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 为历史的必然。 哲学资源:1、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主张人在自然界面前只有受动性而没有能动性, 但它能够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说明自然界,主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 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 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 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岀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 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 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因而,这种自然观带有很重的自发倾向和浓重的朴素臆测性。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特点: ⑴自然界不再是物质的,也不是物质元素演化而来,而是上帝在七日之内从虚无之中创造出来;⑵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会也不能够自己运动只能受动,受动的终极原因在于上帝。世间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皆符合上帝的目的性、和谐性。(3)人是有罪的是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只能听从 神的安排,终身赎罪,以便来世升入天堂。(4)地球系宇宙中心,往上依次是月亮,太阳,五大行星和恒星天。天堂在最高的苍穹,地狱在我们 的脚下。 变化过程:原初形态-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开始传入神学-亚里士多德学说被神化。 三、近代形而上学的特点: 自然界绝对不变,其方法上则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形而上学自然观能够产生并流行起来,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十三世纪以后,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发展自然科学。为了促使自然科学能够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岀来,资产阶级的先驱同自然科学家们一道同教会展开了较量。 1、向神学权威提出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便是“日心说”的问世。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宗教神学中 解放岀来;2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学说;3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力学居首要地位,此现象的岀现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所决定的,有其客观历史必然性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进步意义:A还自然于唯物面貌;B促进了以力学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的发展;C否定了宗教神学自然观 局限性:由于不承认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难以理解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的真正原因,从而使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难以真正坚持下去。 自然科学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冲击: 生产方式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由分门别类地收集资料进入对资料的整理,并开始转向综 合性的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联系被发掘岀来,这些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1.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被恩格斯誉为在旧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2.赖尔的“渐变论”是自然科学在旧自然观上打开的第二个缺口。《地质学原理》指岀地球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力量很多,并从古至今就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3.化学:维勒第一次使用人工的方法从无机物中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拉瓦锡的氧化学说,道尔顿的原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等都动摇了旧的自然观。 上述科学成就,有力地冲击了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充分表明旧的自然观已不再可能,而需要用新的自然观来取代之。真正使形而上学自然 观遭受灭顶之灾,并奠定新的自然观基础的,则是被恩格斯所称之为“十九世纪三大发现”的科学成就。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正式宣告:自然界中的运动永恒性和运动形式的可互转性,它是旧自然观破灭新自然观确立的重要科学依据。 2、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界的内在联系,指岀一切高低等有机体不论其形态、结构和属性有多大的区别,但在细胞水平上却都是按照相同的规律生长发育。 3、进化论科学的论证了整个生物界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一切现存的生物物种都是历史上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产物,从根本上粉碎了长期以来物种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物种神创论的唯心主义观点。

2020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已整理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 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

2014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整理

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无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考试其中四道题(简答或者材料题)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⑴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有两条: 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 二是坚持以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⑵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 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 ⑴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⑵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⑶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多学科的交叉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 答:⑴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⑵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亦称多维融贯方法 1.它追求的是片面的深刻之后整体的融合,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多学科方法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消除了片面与偏见,吸收了深刻与启发意义,实现了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观点之间的融合。2.体现了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了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学术研究有多元化的权力,有多学科的观点,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多学科研究方法允许各个学科的富有启发意义的偏见。每位作者可以突出各自领域中在广义的研究方法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或某几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和直观、思辨性臆测性、自发和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与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共4题,每题12分) 1.自然观的定义,自然观经历了哪些演变阶段?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论。1.古代朴素自然观; 2.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

义自然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 4.系统自然观和5.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a)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b)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C)思辩性:由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近代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和局限性:实证性,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经验归纳和数学演绎为主要方法,分门别类。局限性:a)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自然。b)机械性。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拉美利特认为《人是机器》。c) 不彻底性。把社会历史变迁的基础归结为“人类理性”、“目的意志”等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

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区别于其他自然观的特点。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

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使之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 勤于观察实验;留心意外之事;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 3.我们要遵循何种可持续原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 题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判断并说明) 三、论述题 思考题 1、有人说“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此命题是否真,说明理由。(10分) 在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两种不同的方向。进化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主要表现在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从系统自身看,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退化过程,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进化过程,纯粹的进化或退化的过程是极其罕见的。 (2)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的。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可转入退化过程,相反的,退化的过程也可转入进化过程。 总之,在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这两种不同的趋势,它们之间相互包含、共存共生、相互交替,共同构成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过程。 因此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 原始社会经济不发达,靠狩猎,自给经济 现在的社会高度发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加重,动植物数量减少,种类减少,食物链减少,植被覆盖率变低···· 2、试用系统的非加和性原理分析现实社会中或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说明其中的道理。(10分) 一是加和性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如果可以量度的话,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二是非加和关系: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处于系统联系中的组成部分的性质不同于自然状态不的性质,使组成的部分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使得系统整体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甚至对了组成部分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突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现象举例,比如器官的移植、系统的合理配置,电脑组装兼容性 3、试从物质系统的熵流公式:ds=dse+dsi出发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形成自组织的首要条 件必须是开放系统。(10分) 普利高津指出,一个系统的熵变(dS)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个因素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交换的熵(dSe),称外熵流,另一个因素是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dSi),称熵变。系统总熵为: dS= dSe +dSi 对于孤立系统,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就不可能产生熵的交换,(dSe)=0,所以,dS= dSi >0,这就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于开放系统,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就会同时产生熵的交换,使得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最终版)复习课程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古希腊的原子论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 答: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科学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前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文学方面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天体的星云演化假说,指出了太阳系不可避免的毁灭,在僵死的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41年后,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详细的星云假说,为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基础。 (2)地质学方面 地质“渐变论”:1830年,赖尔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层以及植物、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这个学说与有机物种不变假说不相容,同时对“灾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3)物理学方面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电磁理论: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理论综合。 (1)化学方面 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1828年韦勒用氰酸与氨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线。 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周期律的变化,并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把各种元素联系起来。 (2)生物学方面 细胞学说:动植物由细胞组成,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生物演化的连续性,以自然科学的众多事实彻底驳斥了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