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考研之金融市场黄达复习笔记

金融学考研之金融市场黄达复习笔记

金融学考研之金融市场黄达复习笔记
金融学考研之金融市场黄达复习笔记

金融学考研之金融市场黄达复习笔记

金融市场概述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其他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及其基本要素

1.金融市场与证券化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提供资本、配置金融资源的要素类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交易工具的市场。

证券化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证券发行、买卖实现的金融交易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2.金融市场基本要素

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交易主体,个人、企业、各级政府机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交易工具,债权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衍生工具、外汇和黄金等

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交易价格----利率、金融工具买卖交易价格----行市(二)金融工具(资产)及其基本特征

1.金融工具(资产)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条件等具体事项的书面凭证

具有规范的书面格式、广泛可接受性和法律约束力

2.基本特征

期限性,偿还期限(两个极端)

流动性,变现能力(市场本身和交易主体)

风险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

收益性,利息、股息和价差收益

(三)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1、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之比

2、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与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3、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例100元面值的债券,每年利息为8元,投资者在第2年以95元买入,计算平均收益率

资本差价的年收益95×(1+R%)9=100;R=0.57%;

现时收益率8/95*100%=8.42%

平均收益率=8.42%+0.57%=8.99%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动员储蓄、配置资金

转移、分散风险功能

资产定价、发现价格

提供流动性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

完整的信息:交易决策的基础

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

二、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及其特点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货币市场的特点

交易期限短

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二)票据与贴现市场

1.商业票据的无因性与融通票据

商业票据的无因性:商业票据只反映商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反映交易的内容

融通票据:由非金融公司发行的,无交易背景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票据

2.商业票据市场型态

票据承兑(市场):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面记载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三)银行间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的层次

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银行之间

短期拆借市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

(四)国库券市场

1.发行市场,通过一级自营商承销

2.流通市场,贴现、买卖和回购交易

3.回购市场,交易双方签定回购协议,卖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所出售证券买回。分为正回购与逆回购

(五)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一种金融工具

特点: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且固定;利率比同期限存款高;期限在1年内,到期前不能提前支取

2.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

发行方式:批发发行,零售发行

流通交易,做市商制度

三、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及其特点

1.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2.资本市场的特点

交易工具期限长

交易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

借贷和筹资规模大,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二)股票市场

1、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证明持有者对发行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索取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证券交易所:一般采用公司制或会员制;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3、柜台交易市场OTC:无固定交易场所,交易未公开上市的证券,交易双方协商定价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和1991年7月分别成立;1999年12月《证券法》实施

(三)债券市场

1、债券: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金借贷凭证,一般载明面额、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要素

2、债券市场:多为场外市场OTC,少数在交易所内交易。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公募,公开向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发行证券;私募,发行人直接向特定少数投资者发行证券

四、其他金融市场

(一)衍生工具市场

1.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就约定的原生金融资产或变型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标准化合约

2.衍生工具发展的原因

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管制

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3.远期合约与期货市场

远期合约:货币远期合约、利率远期协议等,交易集中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

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集中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

伦敦国际金融交易所LI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CBOT(IMM)

4.期权与互换

期权: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拥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合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这种合约交易形成期权市场

期权类型:看涨期权(买权);看跌期权(卖权)

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5.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一般衍生工具,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比较单纯的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混合工具,传统金融工具和一般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介于现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之间的产品,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

复杂衍生工具,以一般衍生工具为基础,经过改造或组合而成的新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等

6.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危机

(二)基金市场

1、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发起人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托管人委托经理人运作,专门进行证券投资,依据经营状况分享投资收益

2、基金组织形式

契约型基金,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签定信托契约,形成的投资代理制度

公司型基金,按照股份公司模式运行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共同基金)

3、私募基金,非公开发行,特定少数投资人的资金组成,有特定的投资方向

对冲基金,采用多头与空头组合投资,锁定收益,利用衍生工具产生杠杆效应,以小博大,获取高收益

风险投资基金,以直接权益投资方式对处于创业阶段,具有良好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

4、货币市场基金,以投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为主的基金

5、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实业、证券或其他项目,实现保值与增值目的

(三)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银行、企业、单位、个人、经纪人等

2.外汇市场交易方式:现汇交易、期汇(远期、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

3、结汇与售汇

结汇,企业、个人向外汇银行出售外汇

售汇,外汇银行向企业、个人卖出外汇

4、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外汇零售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

1、风险投资

交易发起潜在投资机会

筛选投资机会

项目评估

交易设计

投资后管理

退出

2、创业板市场

上市门槛低,注重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欧洲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在发行国以外流通的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

3、离岸金融市场

(二)国际游资

1、国际游资:从事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短期资本

2、国际游资的动力:追逐高收益、避险

3、国际游资的特点:交易杠杆化、流动快、集团作战本章思考题

1.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2.简述远期与期货的区别。

3.解释欧洲货币与离岸金融市场。

4.简述中国的结售汇制度。

5.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条件。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

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在金融学或是货币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过程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极为重要,只有弄清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货币需求理论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才能对货币流通有更为深刻和精确的认识。 在米什金版的货币金融学中,第十九章专门介绍了货币需求,并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在国内学习货币金融学,有两个版本的教材最受人们欢迎,即米什金版和黄达版的货币银行学,两个版本的教材可以说各有侧重点,如果能够看完两个版本的教材,再参考一些其他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以说更加能够对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说米什金版本的货币金融学在货币需求理论一章的介绍中已经较为详细,但并不十分完美,比如,作者省去了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而且,对几个理论的分析不涉及制度内容,所以,在粗略看完几个版本的教材之后,由于米什金版本的教材对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已经有详尽的介绍,所以在此打算着重介绍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对不同理论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论述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的代表,马克思认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我们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用M表示,将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用Y表示,将货币的流通速度用V表示,那么,货币的流通规表示。 律可以用:M=Y V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以价格表示的商品的价值,对货币的流通来说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商品的价格是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决定的。其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几乎完全是(并不全是)交易性的需求,也就是说货币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二、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数理表达式 在分析各个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各个理论的数理表达 ;其中,M表示一个名义的货币式,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表达式为:M=PY V

金融学黄达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 了解:货币的各种定义 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 货币是最具有流动性的 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为什么? 方便——方便交易、方便携带、方便储存、方便分割 “便利交易” 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劳动—分工—交换 马克思对于货币起源的分析,是用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揭示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本质矛盾,那就是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揭示劳动作为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统一体,进而揭示价值的实质及其表现的必然途径。然后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导出货币这一范畴出现在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必然性。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知道各种货币的形态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用纸做的货币→记账货币→电磁信号货币 铸币的含义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货币度量单位演进 知道:货币流通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支对应,连绵不绝。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市场经济的意义 银行券和纸币区别和联系 银行券多事大面额钞票国库发现的超频则都是小面额的 当代货币形态 1. 不兑现的银行券及硬辅币。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货币的购买力 1.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 2.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 马克思对于货币本质的分析 价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掌握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在劣币与良币同时流通,且劣币与良币之间维持法定比价的条件下,当劣币与良币之间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基本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2. 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 3. 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货币需求公式 MD = PQ/V 本位币、辅助货币构成的基本要素 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其最小的规格就是一个货币单位。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允许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的国家,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其铸币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 无限法定支付能力也称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 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定支付能力也称有限法偿,特指辅币在一定的支付场合下,超过一定的金额时,收款人有权拒收。 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 第二章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

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金融业务的国家机构 1、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 2、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货币政策 3、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4、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调控 (二)特殊的金融机构 1、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 2、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不经营商业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三)中央银行职能 1、发行的银行 1)国家赋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特权,垄断或独占该国法定货币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贷款 3)组织、参与及管理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3)为政府融资 4)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二、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最重要 2、存款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2)财政部存款 3)外国存款 4)其他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债券 2)对外负债 (二)资产业务 1、再贴现 1)调节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干预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 2、再贷款

1)对商业银行放款 2)对财政部放款 3、证券买卖 1)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等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2)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过大的影响 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1)按纸币发行额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保持本国币值稳定 2)黄金、外汇储备用于清偿外债 (三)其他业务 1、资金清算 1)组织商业银行集中票据交换 2)组织商业银行清算票据交换的差额 2、代理国库 三、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手段调节货 币供给量(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称 2、基本特征 1)宏观经济政策 2)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间接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整“经纪人”的自觉经济行为 4)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因为目标都是长期的呀 (二)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 1)货币行使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否则无法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 尺度和公平交易、支付手段 2)含义:物价水平的变动在较小范围内,并非绝对不变 2、充分就业 1)将失业率降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 2)高失业往往与资源闲置、经济萧条和政权不稳并存 3、经济增长 1)经济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不大起大落,不出现衰 退 4、国际收支平衡 1)以黄金、外汇储备的水平及变动来说明平衡状况 2)顺差、逆差——数额太大,持续时间太长,都是不利的 (三)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长远统一、短期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稳定 1)参照菲利普斯曲线 2)解释1:工资提高,就业率上升,企业成本转嫁到价格,物价上涨 3)解释2:经济增长,就业上升,物价上涨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金融学-黄达-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在银行信贷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分为可兑现信用货币与不可兑现信用货币两种 2.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为币制。 3.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质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5.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6.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个人提供的信用。 8.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即国家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9.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公众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 10.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11.利息: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对借贷资金的报酬,是债权人让渡货币资金使用权的一种补偿。 12.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直接决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是由金融业行业协会或公会确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13. 金融中介:是指在经济运行中,为资金余缺者提供条件,促使双方实现资金融通,自身从事金融活动并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的总称。 14.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15.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

黄达《金融学》历年考研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资本成本 2.信用配额 3.贷款证券化 4.保险深度 5.收益资本化 6.期权合约 7.金融控股公司 8.通货紧缩 9.货币化率 10.项目融资配股 11.商业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 12.股指期货 13.开放式基金 14.多元增长模式 15.基准利率居民储蓄分流 16.直接信用控制 17.金融相关率 18.资本外逃 19.回购协议 20.可转换债券 21.特里芬难题 22.信贷承诺 23.指数基金 24.市场有效性 25.恒久性收入 26.流动性陷阱 27.货币政策时滞 28.金融压抑 29.联系汇率制 30. B 股股票 31.共同海损 32.保险理赔 33.证券市场线 34.道德危险 35.再保险 36.金融

37.货币面纱论 38.自动转帐制度 39.离岸金融市场 40.资本市场 41.融资证券趋势 42.利率期限结构 43.公开储备 二、简述 1.试分析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2.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并谈谈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3.简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其三大支柱 4.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 5.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向全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6.简述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7.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8.简述货币市场与商业银行的互动发展的内在逻辑 9.怎样理解市场有效性?在证券投资领域中,市场有效性有什么含义? 10.现在各国政府都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程度的监管,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11.归纳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 12.试述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用迥然有异的原因。 13.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普遍存在“抑价”现象,为什么? 14.试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15.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16.阐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7.试析金融监管理论依据的“金融风险论” 18.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需具备的理想条件? 19.简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0.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1.我国批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可以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意义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2.债券的种类以及与股票的区别 23.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的影响 24.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5.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 26.阐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内容。 27.金融业国际化对一国国内金融可能带来哪些消极作用?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第18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视频讲解] 18.1 复习笔记 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1.通货膨胀的概念 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因人因时而异。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现象。 对于这个定义,有必要增加几点说明: (1)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区别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名义货币价格。 (2)指的是货币价格,即商品、劳务与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而非不同商品、劳务之间的相对比价。 (3)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4)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5)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波动就不是通货膨胀。不过,这一数量标准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分类 可以按不同标准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 (1)按市场机制作用不同分类:可将其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2)按价格上涨速度分类:可将其分为爬行、温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通货膨胀预期分类:可将其分为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4)按通货膨胀原因分类:可将其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和型、结构型和体制型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程度可用通货膨胀率表示。日前世界各国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Deflator)、核心价格指数等。 (1)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度量的特点 ①含义:又叫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编制,用以测定一定时期居民生活费用水平变化趋势和程度。 ②优点: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③缺点: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可能由于品质的改善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2)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的特点 ①含义:是指根据若干种商品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程度和趋势的一种价格指数。 ②优点:对商业周期反应敏感,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原材料、非零售制成品的价格信息。 ③缺点:不包括劳务产品在内,同时它只计算了商业在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上的价格变动,没有包括商品最终销售时的价格变动,其波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

黄达金融学名词全书大全

黄达金融学名词全书大 全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马克思) 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②购买和支付手段;③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或者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货币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流通中的货币=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货币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铸币。(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辅币:由贱金属制造的非足值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动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不受法律保护。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资金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意义: ①对过去年份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并进而对整个经济进 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②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能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并进而 重新考虑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一边做适当的调整。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2)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2019金融考研参考书推荐:黄达《金融学》

2019金融考研参考书推荐:黄达《金融学》 感谢凯程微光老师 金融专硕中431金融学综合考试,绝大多数学校考察的知识点是金融学和公司财务,其中,一般来说金融学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由于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所以导致每个学校的参考书目都不一样。但是黄达《金融学》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431大纲的考察内容,是一本基础通用的参考教材。 1.教材介绍 本书以金融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和国际情况,充分反映了近年来金融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演进和金融学科建设不断取得的开拓性成果,提高了金融学的教学质量。 本书处导论外,一共分为五篇: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第三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第四篇,金融运行的微观机制;第五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全书共28章,有附录有专栏,更好的联系实际,联系经济发展前沿,将基础理论更好的联系实践。 2.推荐理由 黄达的《金融学》作为考研大纲基础教程,被大多数学校定为参考书目,该书的内容完善,体系健全,考察的知识点广泛,知识内容很有深度,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但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知识点,再去理解其他的书目就是很容易的了,应对考研的专业知识内容也是很轻松的。举个例子,黄达的《金融学》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有87%的知识重合点,在考研当中,考察知识点的重复率更是达到了68%,所以,如果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黄达的《金融学》不失为一本好的选择。 3.辅助教材 ①陈雨露的《国际金融第四版或者第五版》,补充黄老先生书中的国际金融部分。姜波克的《国际金融第三版》也可以。主要是看看汇率决定理论 ②庄毓敏《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三版》补充黄老先生书中的管理及各项业务的细节部分,选择题常见考点。 ③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第9版》,补充黄老先生书中对于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金融危机部分。

黄达版-金融学-最全最简洁必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以美元为中心,以浮动利率为特征) 2、信用的概念: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结论: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国家信用主要工具:国家债券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借款国际信用分类两类: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 4、对金融范畴的界定:(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 5、利率的含义: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也会发生变动。 7、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r=i+p 我们所能看到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我门所观察不到的.只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观察和计算,才能得到. 8、单利C=Pxrxn S=px(1+rxn) 复利S=Px(1+n)n C=s-p 终值同复利现值P=s/(1+r)n 9、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10、所谓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我国对外汇的界定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3、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影响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理论: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14、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2、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流通市场:已上市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3、按交割时间的不同现货市场:现金交易市场,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迟三日内交割完毕。期货市场:以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4、按交易存在的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5、按交易标的物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6、按活动范围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金融学》黄达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重点笔记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的变化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也不排除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特殊情况。具体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26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6.1 复习笔记 一、金融与经济增长 1.金融与经济发展概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初的20年,西方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先是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后又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现象,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将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作为发展政策的核心。 自此,发展中国家先后推开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发达国家也相继放松金融管制。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 2.金融发展的含义 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作为一个专用术语,按照戈德史密斯的解释,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组合,形成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金融结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就越多,金融的效率就越高。 3.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对于金融发展的程度,一是根据对金融发展的释义,通过对金融结构状态的数量指标来度量;二是通过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来度量。 (1)金融部结构指标: ①主要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 ②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 ③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 ④主要金融机构相对规模; ⑤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 ⑥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对比; ⑦国内部门和外国贷款人在各类债券和股票中的相对规模。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指标: ①金融相关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 ②货币化率: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货币化率,通常采用货币供给量与GDP的比值来间接表示。但有时出现比值大于1的情况。这样的间接表示法已不适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外,还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构造适宜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4.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戈德史密斯等人的研究开拓了用定量方法描述金融发展之先河,揭示了一些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趋势。 不过,戈德史密斯并没有明确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对于金融因素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加速增长,谨慎地认为尚“无把握建立因果机制”。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8.1 复习笔记 1.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1)股票不是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2)发行可流通的债务和股权证券不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筹资的主要方式。 (3)与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从贷款人手中获取资金)相比,间接融资(即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的重要性要大出数倍。 (4)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是企业外部资金最重要的来源。 (5)金融体系是经济体中受到最严格监管的部门。 (6)只有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才能进入金融市场为其经营活动筹资。个人与缺乏严密组织的小公司很难通过发行可流通证券来融资,他们通常从银行获取贷款。 (7)抵押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债务合约的普遍特征。 (8)典型的债务合约是对借款人行为设置了无数限制条件的、极为复杂的法律文本。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为实施交易而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它是阻碍金融交易达成的重要原因。金融中介作为金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中介得到了发展,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允许小储蓄者和借款者从金融市场中获利。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有: (1)规模经济

高交易成本问题的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将投资者的资金汇集在一起,以便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大,每一单位货币投资的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汇集投资资金,单个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交易量增加时,一项交易的总成本只增加很少。 金融市场中规模经济的存在,有助于解释金融中介发展起来并成为金融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规模经济使得金融中介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是通过向个人销售份额筹集资金,并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金融中介机构。共同基金购买的股票或债券的规模很大,因此可以享受到较低的交易成本。 规模经济在降低诸如计算机技术之类的运作成本方面也显示出其重要性。 (2)专门技术 金融中介能够发展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它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门技术,使它们能够给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可以给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使得客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易。 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在交易中要做出准确决策时,对交易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在交易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意思是越是存在潜在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就越想获得贷款。因为逆向选择问题增加了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所以贷款人可能就会决定不发放贷款了,即使市场上仍存在信用良好的借款人。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产生的。它是指借款人得到贷款后,往往将资金投放于贷款

[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金融学 直击考点重点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 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宏观政策 (2)调节总需求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 实现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金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 1.货币和经济的联系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2)货币和经济周期 通常,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往往会加快,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又往往会减慢。因此,人们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来预测经济走势,还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动。 (3)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当总产出或有效总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加时,则会导致物价上升,甚至通货膨胀。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则会引起货币流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

(4)货币和利率 在一般情况下,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 (5)货币政策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将货币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人们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使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水平等,进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银行的功能 (1)中介功能 银行发挥的中介功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中介,即银行主要采用吸收存款等方式集聚资金,用贷款的方式运用资金,调剂社会资金余缺;二是支付中介,即银行采用吸收活期存款的方式为客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以达到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的目的。能够充当支付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2)货币供给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银行的这种能提供更多存款货币的功能被称为信用创造功能,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一种特殊功能。 (3)其他功能 银行除了具有中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外,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功能,如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促进金融创新等。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财产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