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知识点复习

财政学知识点复习

财政学知识点复习
财政学知识点复习

1、 亚当.斯密、凯恩斯、萨缪尔森的主要财政思想 亚当.斯密:

A :国 家 理 论: 实 行 廉 价 政 府

B :税 收 理 论: 公 平、 确 实、 简 便、 税 收 成 本 最 少 的 四 原 则。 C: 国债理论: 尽可能不发行国债,国债使原来的生产性支出转为非生产性支出。 D :财政支出理论:主要用于军费开支、司法,和少量的公共事业。 凯恩斯:

提出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刺激消费,扩大投资,提高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主要是以财政政策为主,主张通过政府扩大开支,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弥补总需求缺口。在理论上,以政府支出的乘数理论来说明政府扩大支出对国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同时用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解决由于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而引起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 萨缪尔森

A: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有决定性影响。

B:强调“内在稳定因素”在稳定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为税收,第二为失业补助,第三为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

2、 什么是拉弗曲线

说明:

( 1〕t=0时 T=0 t=100时 T=0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2〕取得同样的税收,可取高、低不同的税率,从长远看,低税可以刺激生产,扩大税基,E 点以上为税率的禁区

(3〕应寻找一个最佳税率。

3、如何认识公共财政?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基本特征:公共性、非盈利性、法制性。 公共性:即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不去介入。

非盈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动的动机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相应的报偿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 法制性:即收支行为规范化。

税率 t

T

1.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效率、公平和稳定。

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图)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帕累托最优”。

条件:一是产品总的净社会收益非负;

二是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收益最大化

?只有在MSR=MSC即产量为Q*

时,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

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如图所示,在产

量为0*时,TSC曲线的斜率等于TSR曲线

的斜率。此时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也最长.

3.简答市场失灵有什么主要表现?政府是如何进行矫正的?

表现:

(1)公共产品或劳务(“免费搭车”的行为)

(2)外部效应

(3)自然垄断

(4)信息不完全(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5)失业、通货膨胀与失衡

(6)分配不公平

矫正: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4.画图对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说明.

5.简答市场失灵中的自然垄断现象的含义,画出其成本示意图,并分析政府矫正的方法。指某些行业如供水、供电、煤气管道、电话服务等,具有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的特点,即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特点(规模收益递增)。存在着竞争失灵的可能性,或者说天然存在着政府介入这些行业的必要性。

(1)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少。

(2)在不亏损的前提下,最大产量为Q2,不能是Q3,(边际成本低) (3)若政府不干预,垄断企业将产量定为Q1,取得垄断利润。

措施:

1. 公共定价

是公共管制的一种形式。政府可以按照竞争市场定价原则,根据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规定其产品的价格,垄断企业只能按这—价格出售产品,超过这一价格就被视为非法。 2. 公共生产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直接投资于自然垄断行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6.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政府对信息不对称有哪些纠正方法。 消费者不具备充分的市场信息,或市场本身提供的信息过少,将产生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致的市场失灵。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欺诈行为产生,竞争也将是不充分的。 方法:

(1) 信息管制 (2) 质量管制 (3) 资格管制

7. 简答财政的分配职能目标及实现的机制和手段?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 (1)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 规范工资制度; (3) 加强税收调节;

(4) 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意维持基本的生活

水平和福利水平。

8. 简答为什么市场经济总是呈周期性波动呢?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机制和手段? 乘数加速数原理:从长期观察结果看,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大致是稳定的,但是投资与国民收入的 关系是不稳定的。

(1)投资乘数—说明投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反之亦然。

边际收入

垄断利润

(2)加速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

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使乘数与加速数发生交互作用,才引起经济的周期性变动。稳定的手段:

(1)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维持总需求大体平衡。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2)通过财政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如:累进所得税制、失业救济金支出制度等与经济逆向运动的稳定功能。

9.什么是免费搭车?

是对那些试图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利益的行为的一种形象比喻。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物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

10.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模型是什么?(图)

全社会对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愿意

支付的价格(税收)应由不同个人愿意支付

的价格加总得到。这样公共产品的市场需

求曲线DD就应是每个人的需求曲线的垂

直相加,即DD=DA+DB。

DD线之所以会在G点出现拐折,是

因为当供给量在QI以上时、A不愿意付任

何价钱,只有B愿意出价,在Ql供给以

上,DD=DB。

公共产品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MSR=MSC(社会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

11.简答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及分析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

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欲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的角度规定价格。

3.财政手段。

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等集资。

干预失效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第三章

1. 投票机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单多数原则

2. 阿罗不可能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阿罗通过研究证明,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3. 中间投票者定理?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者。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4. 用图形对官僚主义与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效率分析。(图)

1. 在MSB 和MSC 的交点E 达到了该种产品的有效产量Q*;

2.

官僚为了追求预算规模的极大化,想办法说服投票者们同意尽可能多的资金的权利(收税)按照TSC 和TSB 的交点来安排公共支出,该种产品的有效产量QA 。造成净效益的损失。 3. 官僚通常拥有提供公共产品的垄断权,并掌握信息,将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人为夸大,使该种产品的有效产量QB ,造成净效益的损失更大的扩大。(虚线)

(EAC 是效率损失)

5. 简答寻租的概念和成本(成本示意图)?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寻租的产生?

公共经济学将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自己谋利益的行为定义为寻租行为。

需求曲线DD 与MC 相交确定的价格C 是竞争价格,此时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ABF; MC 与MR 相交确定的价格B 是垄断价格,此时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ABD

,而垄断者获

价格产量 MC=AC (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得的是BCED,无谓损失是三角形DEF。

措施:

1、加强教育的净化作用和道德的制约作用,使人们“不愿为”。

2、精简政府官员和政府部门,裁员加薪,使人们“不必为”。

3、健全法制,加强法治,使人们“不敢为”。

4、制度创新,杜绝租金,消散租金,使人们“不能为”。

6.论述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第五版教材P65

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还需要详细阐述)

第四章

1.税收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征?

本质特征: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

形式特征:

1.非直接的偿还性;

2.强制的义务性;

3.法定的规范性。

2.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

(1)平等原则

(2)便利原则

(3)确实原则

(4)最少征税费用原则

瓦格纳:

财政政策原则:1)充分收入原则

2)收入弹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1)慎选税源原则

2)慎选税种原则

社会正义原则:1)普遍原则

2)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1)确实原则

2)便利原则

3)节省原则

3.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图)

在E点,消费者剩余=MBE, 生产者剩余=NBE;

征税后,新的均衡点F,

消费者剩余=MAF, 生产者剩余=NCD.

因课税:消费者损失的消费者剩余=ABEF

生产者损失的生产者剩余=BCDE

损失之和=ACDEF,其中,税收=ACDF,

课税的超额负担=DEF.

4.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因税收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纳税人的有关经济决策行为。

替代效应:通常指纳税人针对不同的税收待遇,而采取的行为选择。

还要考虑税收对劳动供给、居民储蓄、投资、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5. 税收的乘数效应与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

税收的乘数:

b b

T Y --=??1(负数)表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反. 政府支出的乘数:b

G Y -=??11

表明国民收入与政府支出的变动方向相同.

6.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同时存在税负转嫁规律?(图)

征税前,价格为P2,征税后价格为P1。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税收大部分P1P2向前转移给消费者

负担,小部分P2P3由供给者负担。

另外,还要考虑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的情况。作图分析

7. 对垄断行业的商品课税转嫁进行分析(图)

(完全垄断条件下)

Q

1.什么叫国债,其三大职能是什么?

国债是指国家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职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

2.应从哪个角度分析国债规模的适度与过度?你如何分析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

(1)绝对量指标体系:国债总额;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2)相对量指标体系:国民经济应债能力指标体系(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能力);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体系(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

分析:

(1)扩大国债规模必须与“振兴财政”同时进行

(2)扩大国债规模要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

(3)加强对国债投向的管理,提高国债支出的使用效益

3. 票面利率的确立因素是什么?

(1)市场利率水平

A.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B.经济周期

C.通货膨胀率

D.国家的经济政策

E.海外的利率水平

(2)债券期限的长短

期限长则利率高

期限短则利率低

(3)利息的给付方式

(4)债券的信用

4.国债的三大品种是什么?(无记名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

5.招标方式的内容是什么?(荷兰式美国式的价格招标与利率招标)

荷兰式招标:是按投标人所报收益率自低向高的顺序中标,直至满足预定的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承销商以相同的收益率,即所有收益率中的最高收益率来认购中标的国债数量,并以中标人投标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作为国债的票面利率。

美国式招标:是按投标人所报收益率自低向高的顺序中标,直至满足预定的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承销商以各自报出的收益率来认购中标的国债数量,并以中标人投标收益率的加权平均

国债的票面利率=(8%x90/200+9%x60/200+10%x50/200)=8.8%

6.隐形债务和或有债务

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时间,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负债,如政府的内外债及由法律规定的养老金负债等。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1)直接显性债务

a.欠发工资形成的债务

b.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挂账

(2)直接隐性债务,主要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3)或有显性债务

a.公共部门的债务

b.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4)或有隐性债务。

a.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b.国有企业为弥补亏损

c.对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

第七章

1.公共支出发展理论的三个典型理论是什么?

(1)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和中期,政府的投资在总投资中占较高的比例,用于提供社会的基础设施;一旦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的投资中转向教育、保健和福利。

(2)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支出的相对规模也会提高。

结论:政府活动的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时间形态”的理论

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纳税。因此,公民“可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2.什么是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什么是挤出效应和引致效应?

在私人部门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公共部门支出具有“乘数效应”。这是因为,公共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会大于最初的政府支出数额。政府财政增加的每1元资金当用于向私人部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就转变为这些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部门包括厂商和劳动者的收入——利润、利息、地租或工薪。

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乘数原理”只说明一定量新增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变动,而没有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如何反过来引起投资的变动。实际上.K倍于投资增量的所得增量,进一步会引致更大量的投资增加,这一过程称之为“加速原理”。

如果财政增加支出的结果,不是增加社会总需求,而是在增加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相应削减了居民个人和企业的支出总额,即仅仅是改变了社会总支出的结构,以公共部门的支出替代了私人部门的支出,就认为财政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

反对”挤出效应”的观点却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动力不足,商业银行有钱也贷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扩大公共支出是对社会总支出的净增加,不会对私人投资形成排挤。同时,影响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并非利率一个因素,预期利润率或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预期利润率上升,私人投资随之增加。所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结果,如果能刺激生产,提高利润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从而使社会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表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那么,企业和居民个人投资者必然会增加其投资性支出,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以期获取更大数量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大财政支出数额的结果,不仅不会“挤出”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反而会引入私人部门的追加投资,产生“引致效应”。(不用全部记下来,内容太多。主要是先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说清楚。)

3.什么是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政府同其他的市场主体一样,将所掌握的资金用来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称为政府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如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等。或有偿支出、消耗支出、真实支出;称之为转移支付。

4.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具体方法是什么

(1)成本——效益分析法:根据国家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各种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不能用成本-效益分析的项目,可以用最低费用选择方法。对于不能用货币单位计量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3)公共定价法:

A.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B.价格管制: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

5.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与特征(重要),如何能够防止交易中的腐败现象?

政府采购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经济行为。

特征: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是财政拨款和由政府偿还的公共借款。

B、采购主体的特定性----是靠财政资金运转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实体。

C、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政府采购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了向政府和公共实体提供或使用公共物品和劳务。

D、采购对象的广泛性----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

E、采购行为的政策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的内容都要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

6.什么是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在保证企业收支平衡下,尽可能采取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一般取高于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

2)二部定价法:由二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对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需求最高峰时,收费最高,需求最低峰时,收费最低。

7.什么是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8.简答内生增长理论的内容(第五版教材P97,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八章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调整和优化总体思路

问题: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仍然偏高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4)社会文教支出及其他支出比重上升缓慢

(5)购买性支出占主体,而转移性支出增加仍然不足

调整:

(1)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机制。

(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就业支持机制。

(4)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机制。

(5)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机制。

(6)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控制行政成本。

(7)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2.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变化的原因?如何控制其增长的措施?

原因:

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

措施:

(1)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2)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支出

(3)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

(4)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5)加强会议费管理

(6)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

(7)加强因公出国管理

3.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理由: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由于这些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排除出去,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范围:

(1)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

新医改的主要内容:

(1)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2)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

(3)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4)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

(5)增设药事服务费,推行医药分开

(6)管办分开,转换政府职能

(7)多点执业改革破冰

新医改的主要问题:

(1)政府投入在医疗保障方面严重不足

(2)城乡分割的医疗体系有失公平

(3)资源利用率低

(4)农村合作医疗衰落

4.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5.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五版教材P15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运

行方式?

意义: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参考教材,展开论述)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

A.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D.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运行方式:

(1)完全基金方式

也叫积累制。它是定期向正在工作的所有的人收取保险费,同时将收取的保险费作为基金进行积累和营运‘当投保人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从积累基金的本息以及营运收益中,接受定期或一次性支付。

(2)现收现付方式

是按财政收支年度平衡的原则,将所有正在工作的人的社会保险费作为资金,全部支付给同一时期里另一部分接受社会保障给付的人的财政运行方式。

(3)部分基金方式

是指将在职人员缴费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基金进行积累,另一部分用于现期的社会保障支出。

6.什么是税收支出?其主要方式是什么?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政府补贴性支出。

方式: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8种)。

第九章

1.公共预算的类型?

类型: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3)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4)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

(5)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预算

2.我国预算改革的内容是什么(问老师这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改革(重点):

(1)深化部门预算

部门的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

部门的预算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保支出及其他支出。

(2)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4)政府采购制度(案例题考这个)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或劳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请参考教材,进行延伸。)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其要点:

(1)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制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的账户下设立分立帐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2)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3)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的供货商。

作用:集中支付制度并不改变部门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由财政部门直接掌握预算资金的拨付权,可以进行监督,防止滥收滥支的违纪现象;财政部掌握资金的最终流

向,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有利于防腐倡廉。

4.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思路(书上的和课件的不一致,该选哪一个)

(1)完善税制结构

(2)向三级政权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过渡

(3)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

(4)中央与地方的税种和收入范围的调整

(5)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财政层级的扁平化改革的内容与评析

应当按照建立效率政府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方向,在适当简化政府层级的前提下,按照一级政权、一级事务、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经过改革,构造和最终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政权和财政体制。

改革:

(1)撤乡并镇

(2)逐步改革和撤销市地管县政权和财政的体制

A.乡财县管。即不再把乡镇的财政看做一级实体财政,而是把乡镇财政看做是县级财政预算下管的一个预算单位。

B.省直管县

评价(参考课件:再论分税制的改革)

6.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的概念、方式?什么是“粘蝇纸效应”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功能:

(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方式:无条件的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

无条件的均衡拨款是纵向财政均衡和横向财政均衡拨款的形式。所谓无条件拨款,是指一旦确定拨款数额以后,无附加条件地归受补助地区自主使用。

专项拨款是一种与无条件的拨款的均衡拨款相对应的有条件的指定用途的拨款,是转移支付的辅助形式,分为配套拨款和非配套拨款。

粘蝇纸效应是一种对比转移支付拨款与减税二者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效应的理论。所谓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十、十一章

1.什么是预算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2.赤字计算的不同口径

(1)1953~1993

赤字或结余=(经常性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性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2)1994~1999

赤字或结余=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投资支出)

(3)2000年始

赤字或结余=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3.财政政策的工具是什么

税收(所得税中的累进税率起着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

4.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

(1)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作用,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的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这种政策本身不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A.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B.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

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

到供求平衡。

C.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

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5.利用经济学原理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分析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评析。如

何认识2011年的货币政策?

首先,回答09到10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分析2010年经济,为什么会转变到今天的政策。

今天是什么样的政策,其效果如何。

最后,用自己的话对2011年的政策,做一个简要的评述。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 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财政学重点

1.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4.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5.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6.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7.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8.瓦格纳法则;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其含义是: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9.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10.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 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 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 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 开支的制度。 11.完全积累制完全积累制,即 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 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 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 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 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 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时点上累 计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 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 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12.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也称 “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 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 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 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 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与完 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的两种 方式相比,部分基金制既保持了 现收现付制下的代际间的收入 再分配功能,又能通过部分资金 积累,降低现收现付制下当代人 的负担与完全基金制下货币贬 值的风险和资金保值增值的压 力。 13.社会统筹;社会统筹是指政 府通过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筹 集资金,计入专门的社会统筹帐 户,作为公共养老基金,并由政 府将这些资金用于退休职工的 养老开支。 14.个人账户;个人帐户是指由 政府推行的职工在职期间的强 制储蓄,个人帐户资金属于个人 所有。 15.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纳 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 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 称税负。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 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即税收负 担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纳 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据价 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税收 负担具体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是税收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 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 分配关系,也是税收发挥经济杠 杆作用的着力点。 16.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就是纳 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 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 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收归宿是 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也是税收 负担的实际承受者。 17.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从单 一预算组织形式演变而来的。其 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 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 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 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预算。 18.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 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均 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将中央政府 掌握的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 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无法消 除外部性;3.无法消除垄断造成 的福利损失;4.市场不完全;5. 信息不完全;6.收入分配差距; 7.宏观经济失衡。 2.举例说明外部性。 ①生产中的负外部性。工厂在生 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 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 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 健康造成的危害。 ②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一 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 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 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 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 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 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 性。 ③消费中的负外部性。某人养了 一只狗,这只狗喜欢每天夜里不 停地叫。这个人由于习惯于夜生 活,所以并不会对此感到困扰。 可是他的邻居习惯于早睡,每天 就会被狗的叫声弄得失眠,于是 不得不花钱买安眠药。在这里养 狗对于这个邻居就是一种负外 部性。 ④消费中的正外部性。以最近的 例子来说,某人去注射了甲流疫 苗,这场消费不仅对于他自己有 好处,对他周围的人也有一定的 好处,即接触到病毒的传染源减 少。这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3.公共产品及其主要特征。 定义: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 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的产品。 主要特征: 1.非竞争性。指产品和服务一旦 被提供,新增消费的额外成本为 零。(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 本为零) 2.非排他性。指技术上很难将那 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产品和服 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3.非盈利性。 4.从经济性质的角度可以将财 政支出分为哪两类? 1.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 出,是指将形成对产品或劳务需 求的一类财政支出。 2.转移性支出,是指不直接形成 对产品或劳务需求,而仅仅是政 府对企业或个人单方面货币或

东财《财政学》知识点框架期末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财政的概念(主体、对象、目的)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 ★2.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 节约、量入为主;税收方面,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个原 则;反对公债发行;“廉价政府、夜警国家“ (2)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关键词:“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需对经济进行干预,措施是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和公债发行的经济合理性

(3)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1.货币学派: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瑟.拉弗; 3.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 四、研究方法 时政研究: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 规范研究:应该是什么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失灵 (1)定义:经济学上把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成为市场失灵 (2)主要表现: 1.资源配置失效:a.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b.竞争失灵;c.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d.偏好不合理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正外部性:积极影响;负 外部性:消极影响) 2.收入分配不公平 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二、政府干预和政府失败(原因) (1)手段: 1.行政法律手段; 2.由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3.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财政手段 (2)失败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 2.政府行为失误; 3.政府职能失效; 4.政府作用失效 ★三、公共产品 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南开大学财政学专业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财政学专业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财政学专业考研复习都是有依据可循的,考研学子关注事项流程为:考研报录比-大纲-参考书-资料-真题-复习经验-辅导-复试-导师,缺一不可。 说句实在话,出考场的那个时候我对于自己能否进入南开大学财政学专业的复试都不是很顺利,直到成绩公布我才安下心来,没想到之后的复试十分顺利,于是我就幸运的成为了南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是蛮幸运的了。在备考南开大学财政学专业的四门初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一或日语;③数学三;④经济学基础(微、宏观))的过程中,印象最令我深刻的就是专业课的复习了,因为呢,南开大学专业课复习资料真的是不好找,不管是参考书教材还是真题。所以如今考研成功的我把自己的备考资料分享给更加需要这些资料的你们,希望可以祝你们一臂之力。 我本人从一轮复习一直用到考前的资料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础考研红宝书(全程版)》,天津考研网主编的。有关于历年真题的信息,资料中包含了: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1995-2016年考研真题;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2004-2016年考研试题参考答案;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2004-2013年考研真题解析,“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解析(答案+讲解视频)”。此外,资料中还有对学校专业、导师的简介;高分学长学姐们复习规划;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配套练习题以及复试的注意事项等等信息,可以一直用到复试呢。下面是我摘抄的部分真题答案: 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经济学院)2016年考研真题参考答案试卷整体分析:2016年考试题型依然延续13-15年题型,出题风格也延续13-15年出题风格,仍以计算题为重点。试卷整体难度比14、15年难度略微降低,题量也略有下降,但是整体难度仍然较大,计算量仍然较大。考到的知识点都不超过大纲范围内,都是重点知识点,简答题都是基础知识点。计算题题量较大,难度较大,考生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论述题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题目非常灵活。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热点。 一、简述题(每题5分,共40分) 1.【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资源由于具有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特点而导致的公地悲剧。属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为每年必考知识点。 【参考答案】公地悲剧是指公共所有的土地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的现象,后特指公共资源可能很快就会因为过度使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一种社会现象。 公共悲剧的机制是:由于土地是公共所有的,每一个放牧者都只考虑自身效用最大化,

财政学重点复习及答案

第一章 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使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 (1)垄断。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及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因此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4)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话的,市场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影响效率。 (6)经济波动。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是其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 手段: a.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公共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再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和醋鱼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c.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业不是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财政的目标是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失效的原因: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1)非排他性和排他性(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 第二章 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word版

财政学复习重点 (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 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 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1)区别: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

财政学知识重点总结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皮考特和怀斯曼: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瓦格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国债负担率: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反映国债累计总量相对于同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公共物品: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公共选择的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零基预算:指预算中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不同特点: 1.非政府投资是追求微观盈利,政府投资追求宏观效益 2.非政府投资难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政府可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 3.非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 国债的特点:资源性、有偿性、可靠性 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宏观经济 国债负担的表现: 1.国债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由于在国债偿还之前,认购者不再拥有资金的使用权,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要偿还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利用国债获得了经济利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 和投入品,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 国有资产收入: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 会产品价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利分流: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用以 适当方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财政管理: 简答题 资本运营及其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增值的互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凭等运作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运营,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结构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表现为财政财力大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财力能够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财政体制内容: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划分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物价水平下降带来哪些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乘数效应:即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挤出效用指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开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 新中国的税收改革历程:主要包括三大时期,五个重要事件 一、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建立和简化 1)1950年税收制度的建立 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 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 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重建 1)80年代初涉外税的建立 2)1983年利改税的第一次改革 3)1984年利改税的第二次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创新 1)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相继以后税收制度的部分优化改革 1、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以法治位基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在某些场合,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或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这种关于市场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的分析思路,很容易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看法,政府一边课税,一边支出,其目的是矫正市场机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学对象 1.财政学的本义: 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 (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