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导学案(M)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导学案(M)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导学案(M)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导学案(M)

课后检测;

1.(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3.(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课后检测;

1.(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3.(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课后检测;

1.(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3.(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课后检测;

1.(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2、(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3.(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复习 一、考点梳理把握中考航线 考点70.了解生物圈的概念P104 考点71.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P95 1.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及其的总和。它由、、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适宜、营养物质和一定的_ 。 3.生态系统主要由因素和因素组成,生物因素由(主要指绿色植物)、(主要指动物)、(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非生物因素主要指阳光、空气、水、等。考点72.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P99 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终极环节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参与形成食物链。(3)食物链中被捕食者与捕食者要用连接。 5.食物网是由多个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考点5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P100 6.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通过植物的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色植物),然后又传递给者和分解者,经过 者的分解作用、生物的作用和煤炭石油等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又回到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 考点73.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P101 7. 能量最初来于。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固定的能量沿着转移,由于生物的作用和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能量 (填“减少”或“增加”)。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8.在生物体内,一些有毒物质,如铅、铝、贡、铜等重金属和DDT等沿着食物链越积越 ,这种现象较有毒物质的富集。 二、中考演练体验成功喜悦 1.(2013·江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本节要能够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掌握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搜集各种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过程: 三、知识点解析 1.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

提醒①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③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 真菌等。

四、例题分析 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 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_____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应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这样,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用天敌减轻生物危害,用生产农产品的废弃物做饲料和肥料,减轻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能量和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按10%~20%逐级递减。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 例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 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 例3.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一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它不属于 ()C A.生态经济B.循环经济C.生态工程D.生态农业 【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答案】C 例4.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人教版)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编制:唐河一高刘远2014-11-28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结合身边的某一生态系统分析它的结构组成。 3、尝试用图表的方式构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 【学习重点、难点】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知自学】(阅读教材内容,课前完成)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 1.概念: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 3.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①物质:________、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热能、________能。 (2)生产者 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__________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 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______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_营养级。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 (2)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合作探究·展示分享】 探究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为池塘生态系统示意图,在右侧方框内分析其组成并举例说明。 2.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及地位填图: 3.思考下列问题,并举例说明.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请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各种生物可组成几条完整的食物链?你能 总结出书写食物链应注意的事项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完整版)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网络构建』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 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答案: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重难点归纳』 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 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 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 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 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 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 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 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 弃农业”的要求。

第1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第1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编制:王曼 审核:张统省 校对:王曼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概述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 【自学质疑】 一、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 态环境进行__________,对造成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 统的生产力, 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 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1)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 (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 、 的整体影响 5) 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 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 ,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的效果,即“1+1>2” 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特别提醒: 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效益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 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整体性 经济 社会 系统学和工程学 功能 比例关系 之和 探究反思: 1.生态工程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是什么? 2.当人为向生态系统中加入新物种,增加物种的数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提高吗? 3. 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 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是怎么回事? 5.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矫正反馈】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有机碳 D.碳元素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下列哪项措施( )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3.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物种多样性原理 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整体性原理 4.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 .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 .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C .系统整体性原理:1+1>2 D .协调与平衡原理 5.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 A .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 .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 .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6.小流域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多种生态工程原理,下面哪项不包括其中(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工程学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7. 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8.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 .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整体性原理 9.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协调与平衡原理 10.“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个 ( )D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11.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导学案-PDF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寄语:保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珍惜我们的家园!学习目标: 1、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学习重点: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这种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作为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 的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最终夹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生态系统。 2、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吗? 三、合作探究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阅读课本29-30页内容完成: 1做游戏“我爱我家”全班分成6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家”。

2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阅读课本30-32页,回答下列各题: 1据30页的资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通过分析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2课本31页的的资料,说说你有何启 发? 3、请你结合图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名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 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两条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四、拓展创新 1、下图是几种鸟足。连线说明每种鸟的运动方式以及适宜生活的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体现垃圾分类的教案)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周航 ★新课标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专题题图:(见课本第105页) [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学生]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的学习。[阅读]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点拨](1)涉及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阅读]《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给学生呈现了生态工程的兴起过程。 [归纳](1)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2)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循环经济;(3)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二)进行新课 [阅读]本节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内容,在必修本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后,你对生态工程的应用前景肯定吗?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备课人吴文靓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学法指导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结构。 一、课前自学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由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_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体系统是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 _______ 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生态系统基石是_____________。 (3)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是指_______________。 (2)食物网是指----------------。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 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4)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模型。 (三)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及地位填图: (四)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区分 书中图5─5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共有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蛇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______ 级消费者。 二、课中探索 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些? 三、练习尝试

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作业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理一理 判一判 1.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某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4.与石油农业相比,“无废弃物农业”最大的优点是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5.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6.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7.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违背生态工程中物种多样性原理。(√) 8.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悟一悟 1.判断生态工程原理的方法 (1)如果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物,则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如果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则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3)如果强调各成分之间关系,则为协调与平衡原理。 (4)如果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统一,则为整体性原理。 (5)如果强调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则为系统整体性原理。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一个生态工程也可能涉及多个原理。 2.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如图所示:

(2)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之一,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互利共生的生物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等。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感悟体会: 练一练 1.[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中]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根据分析可知,A、B、D都是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网络构建』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 到和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 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工程原理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 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答案: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 『重难点归纳』 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 减。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 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 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 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 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 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 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 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 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 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 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农业”的要求。 二、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何谓“石油农业”?“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

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作业3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1?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最主要运用的基本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前面造林,后面砍林”一一整体性原理 C.“桑基鱼塘”一一物种多样性原理 D.“太湖富营养化”一一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 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没有利用整体性原理的后果,B错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C错误;”太湖富营养化”是违反 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结果,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最复杂的,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故选Co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 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说明这些生物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选B。 考点: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系统导学案

鲁科版初一生物新授课导学案序号08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班级姓名等级 备课人备课时间 10、9 上课时间审核人:耿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资料分析,描述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 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是缺一不可的。认识保护生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1、环境在不断____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_。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__________。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 3)境 3、(淄博2010学业考题)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 4(潍坊市2010学业考题)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自学指导一:】(仔细阅读课本26—28页的文字及图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识记)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__ _ __与___ 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举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观察27页两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树为昆虫幼虫提供和住所,昆虫幼虫从树中吸收,啄木鸟啄食 ②长有蘑菇的腐烂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的哪里去了? 。因为树桩上的蘑菇能吸收腐烂树干中的,还能进一步分解使它更加腐烂,最终会把消耗光。 腐烂树干中的物质一部分转化成为,另一部分被还有一部分流失到,这一部分物质也可被周围 的。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1)植物能够通过_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2)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______,它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者。 (3) 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的物质,归还土壤,供_____重新利用,被称为______者。 2、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等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的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____ __关系。(下图所示) 【练一练】(课本32页):用图解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泰山林区 2.生态系统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蘑菇 B、洋葱蘑菇鸡蛋 C、苹果树香焦树大肠杆菌 D、果树白菜菠菜 4.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山羊B草C蘑菇D阳光人 二、填空题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因为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的生存提供食物。 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 4.细菌和真菌能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 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 6.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演练·促提升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 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 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 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不包括使用化肥。 答案:B 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消除污染物 C.禁止产出污染物 D.生态工程 解析:石油农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禁止产出或者消除污染物是不会实现循环经济的,只有实施生态工程把污染物作为另一个系统的原料再被利用,才会实现循环经济。 答案:D 5.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 解析: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稳定。农田施用化肥,人工鱼塘喂养鱼饲料属于正常现象。农田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会影响农田的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缺氮,影响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C 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 项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 理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 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 理 C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 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 理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学好本部分内容也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做好了知识铺垫。 (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什么?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 4、你学过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有哪些?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导学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________水平上。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沿________________进行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 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课本P94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及图5-6,针对以下问题和自己的收获,做小结:

学案12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二)

NO.16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二) 编写:张莉审核:王路平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论基础、内容、意义及事例; 2、学会分析具体事例中的生态工程原理。(重难点)。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记忆,有疑问的用红笔画出,各小组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讨论; 【自主学习】 一、

【课堂检测】 1.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2.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4.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课后作业】 6.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 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 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 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 的、和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在 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3)如果将图中“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 。 (4)在该生态农场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5)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019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协调。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