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2020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朱熹《朱子全书》)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

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借鉴书院“中轴线”的设计原则,凸显图书馆和教学楼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的主要功能;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

书院由德行“足为多士模范”的“山长”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了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其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针对当代高校的制度文化困境,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采用积极地“劝谕式”话语,制度设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达成刚柔并济的管理。

书院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而公元1167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书院山长还经常带领生徒离开课堂去游历,“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匕社会责任感。以此为鉴,高校教学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应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

(摘编自张晓婧《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组织,独具特色,有当代借鉴的合理性。

B. 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相合,把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C. 书院的物质文化体现着治学精神、理想追求、远大志向,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

D. 朱熹跨省访问不同学派的名师,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先总后分,论述了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论证结构清晰。

B. 二至五段分别分析传统书院在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内涵的四个层面的合理处。

C. 文章就传统书院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分别从三方面分析,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

D. 二至五段介绍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和管理特色,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

B. 书院注重师生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制定了学则、学规等。

C. 书院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还经常由山长带领生徒们走出课堂游历。

D. 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当代高校也可借鉴此形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

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

(“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删改)材料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有删改)材料三: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

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

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

(中青在线2018年05月07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

B. 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

C. 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D. 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B. 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C. 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

D. 前三则都淡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6.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

面努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呼兰河传

萧红

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

皱了一堆的褶。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

“你吃饭了吗?”

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别人看了都说:

“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

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

“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

“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

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

“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

“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站了一会,我看她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炕上去。其实也看不见什么是炕,乌七八糟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得房梁上去了,小炕叫草捆子给占满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个草窝,铺着草盖着草就睡着了。

我越看越觉得好玩,好像小孩睡在喜鹊窝里了似的。

等到了晚上在煤油灯的下边,我家全体的人都聚集了的时候,那才热闹呢!

有二伯说:

“好好的一个姑娘,自己看上一个磨房的磨倌,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老厨子说:

男子要长个粗壮,女子要长个秀气。没见过一个姑娘长得和一个抗大个的抗工似的。”

有二伯也就接着说:

“对呀!老爷像老爷,娘娘像娘娘,你没四月十八去逛过庙吗?那老爷庙上的老爷,威风八面,娘娘庙上的娘娘,温柔典雅。”

这事情一发,全院子的人给王大姑娘做论的做论,做传的做传,还有给她做日记的。

做传的说,她从小就在外祖母家里养着,一天尽和男孩子在一块,没男没女。有一天她竟拿着烧火的叉子把她的表弟给打伤了。又是一天她在河沟子里边采菱角,她自己采的少,她就把别人的菱角倒在她的筐里了,就说是她釆的,说她强横得不得了……

自从团圆媳妇死了,院子里似乎寂寞了很长的一个时期,现在虽然不能说十分热闹,但大家都总要尽力地鼓吹一番。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

……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一到了八月,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乡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晚饭之后,乘凉的人没有了。院子里显得冷清寂寞了许多。

鸡鸭都上架去了,猪也进了猪栏,狗也进了狗窝。院子里的蒿草,因为没有风,就都一动不动地站着,因为没有云,大昴星一出来就亮得和一盏小灯似的了。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

(有删改)[注]《呼兰河传》写作于20世纪40年代。呼兰河是一个北方小城。小说中的“我”是个孩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写“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王大姐的笑容没有改变,王大姐淳朴善良的本性没有变,但清瘦发白的脸影射出底层人的生活状况。

B. 小说多从侧面描写王大姐年轻漂亮、淳朴善良、健壮能干,或借用乡人的言语夸赞,或通过“我”的见闻叙说,很少从正面着墨刻画。

C. 小说前半部分写人们对王大姑娘的夸赞,后半部分写大家对她的揶揄讽刺,较为完整地展

现了乡人的态度转变及爱憎分明、立场鲜明的特点。

D. 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寂静凄清的氛围,而王大姐敢于抗争,追求婚姻自由的形象像“大昴星”一样出来照亮整座死寂的呼兰河城。

8.这篇小说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从散文化语言、儿童叙述视角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写王大姐死了,应该算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结合文本,分析产生悲剧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

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与公亮等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

夜户不闭

B.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

夜户不闭

C.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

夜户不闭

D.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

夜户不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

②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①,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

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15.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的四大名绣早已名扬海内外,精致、雅洁、诗情画意;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苗绣的身份很特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明传承不能通过书写来完成,()。苗绣________,承担起这份重要的使命,着一根小小绣花针的绣娘们就是重要的传承人。

苗绣,它既是苗家山乡村寨的女人们几乎天天要做的女红,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实用品,又是重要的艺术品。绣娘们的一双巧手既绣出了苗家人平凡的世俗生活,也绣出了苗家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渴望。苗绣把苗族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展示得奇丽多姿,________。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包括对神话、对宇宙天体的解读,________无所不有。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显然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________。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苗绣则不然,它朴拙的造型、神秘的气息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B.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C. 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辟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D.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拓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义不容辞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殊途同归

B. 责无旁贷五光十色林林总总不谋而合

C. 责无旁贷万紫千红丰富多彩殊途同归

D. 义不容辞万紫千红林林总总不谋而合

19.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B. 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C. 因此,这份责任只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D. 因此,这份责任刚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20.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格处补写上相应的句子。(6分)

青春里,我们向着梦想前进。跌倒过,成功过;①____;痛苦过,快乐过。总是,在悠悠的岁月中徘徊;②____;总是,在季节的交替中感受人生四季的美妙与韵律;③____。

21.小赵带着自己所借的图书去图书馆还书,下面是还书流程图,请把小赵的还书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2020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

2.C

3.C

4.A

5.C

6.①教育引领:借助导师和榜样的力量,让自己明确发展的方向,敢于作为。②精神塑造: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热爱祖国,勇于担当。③投身社会实践: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断地进取、追求,脚踏实地、勇于实践。

7.C

8.①散文化语言,小说中有大量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写,如文章结尾对七月晚霞的描写,“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色彩斑斓,形状奇异,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②儿童叙述视角。小说采用儿童(“我”)的视角叙写故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隐秘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细节。

9.①生活贫苦,王大姐住的是“草棚子”,给孩子铺的盖的也只是草,足以见生活的贫苦,

②冷酷人群。王大姐自己选择与磨倌冯歪嘴子结合,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人们无法认同和接受这一事实,他们认为王大姐伤风败俗,他们的冷酷间接造成悲剧。

10.A 11.C 12.C

13.①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②(曾公亮)不久兼任户部尚书。皇帝(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了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

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14.A

15.①前两联写景。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D 18.B 19.C

20.①迷惘过,清醒过;②总是,在如春的生命中成长;③总是,在多愁善感中体悟青春的无奈与美好。

21.小赵把图书和借书证教给管理员,检查图书是否超出借阅日期,过期的要交罚金,罚金到账后方能领回借阅证。未过期的处理证书后,可直接领回借阅证。

22.“对”与“好”

两名大学生在长假用轮滑在山东至北京的路途上圆了自己的青春梦。一面是人们对其

精神品质的嘉奖,暖而富有人情味,另一面却是铁面无私的法律带来的警告。一方是可以自由变通的“好坏”,另一面则是黑白分明的“对错”。“好”与“对”之间无法划上对等的符号。历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对”是为了使人类文明走向“好”这一理想的必经之路:面“好”若带来无限的价值,即便与当今的“对”有所冲突,也会在历史长卷中焕发光辉。

上海一家葱油饼店,因为勾起了一代人对于过去童年的回忆情怀而迅速爆红,口碑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晋级为今人所谓的“网红美食”,本受到众人赞美叫好的情怀,却被执法部门在某日叫停。面对许多人的不满,执法人员则指出“多年来没有营业许可证,安全卫生问题更亟待解决”。更有周边的邻里街坊对这家店产生的噪音与极不安全的煤气感到担忧。这一次“对”胜过了所谓的“好”,时常有人抱怨为何不能网开一面,理由很简单一放过一处,便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进一步冲垮规则,久而久之,人人皆因“恶小而为之”,必然酿成社会混乱无从管辖的灾难。法律在历史中诞生的初衷本是保障人的利益,在理性主义中更进一步升华了“人”的目的,而非“手段”的概念。可这一终极目标永远在追求的道路上。在法律的路上,若纵容了这样的小事,则只会造成进一一步的后退,为了使法的“对”能在未来与“好”更完美地契合,我们应当在“对”的选择中矢志不渝地前行,感受今日“对”的理性。

张大千在敦煌为了挽救壁画艺术,自己躬身呕心沥血地进行临摹的同时,为了研究更全面更系统的敦煌艺术,他把在表层的艺术品破坏并剥下,以钻研里层更富于历史价值的内容。这一举动,引起人们的争议,更有人企图通过法律进行制裁。可随着时代推移可以发现,留下的最多的还是他对于艺术的卓越贡献。这一次,永恒的“好”胜过了一时的“对”。试想,一下,倘若古时有人挖掘帝王陵墓,岂不受专制律法的制裁?而时至今日,考古已成为一门受人敬佩的学问,更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对”是一时之法,用于维护当世之社会稳定,但“对”是走向“好”的道路上不断完善与进步的产物,因时而变。“好”则展示了如薄雾般缥缈于宇宙之中的一种精神价值,随时代推移,曾经与“对”的相悖的“好”会在更先进、发达的时代被重新发掘其价值,在“对”的保护下焕发更绝妙的光辉,普照人类文明。

“好”与“对”,一个规范我们最现实的准则,一个则带领我们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两者相依,相互转化,永无法分离。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咼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2 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 B.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 C.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 D.缜密箴言甄别臻于致治忠贞不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荟萃致理名言步入正规大坝合龙 B . 申张梦寐已求优柔寡断分内之事 C.信笺犄角之势绵里藏针粮食歉收 D.撕打心猿意马文过饰非人间心酸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拥有巨大的财富,犹太人牢牢地在美国主流社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重要一席,直接影响 甚至左右着美国历届政府的中东政策。 (2)?在今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许多年轻的恋人因为工作需要_分开,原定的婚礼被推 迟。 (3).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不十分充足,但仍然让他们期待,_课外活动使孩子 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4)?完颜阿骨打(金朝的开创者)一生驰骋疆场,为女贞族的统一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_。A.占有暂且终究功绩B. 占据暂时毕竟功勋 C.占有暂时毕竟功绩 D. 占据暂且终究功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谣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 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

208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 一、二、三题(10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知识积累(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愁莫展 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 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 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 。 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 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 .... 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 ,川剧的变脸绝技赢 .... 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 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3—6小题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

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却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3.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镜头加以重映。 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4.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5.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 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2020全国高考语文模拟真题试卷及答案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 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木来。 (节选自王晓听《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2020届 广东省广雅中学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7年高考新考纲全国卷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祝广大考生在 2012 年 高考 中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的了解 2012 年高考的相关重点, 请广大考生随时关注考吧 网,我们将会在后期 2012 年的高考考试中为大家搜集更多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免费试题信息,希 望对大家都所帮助。 、单选题(单选(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A . 青荇( xìng ) 佝偻( g ōu ) 罗绮( q?) 义愤填膺( y īng ) B . 会稽( ku àij ī) 携手( xi é) 遏制( è) 豁然开朗( hu ò) C . 发酵( jiào ) 阙秦( ju é) 倾圮( p? ) 朝服衣冠( zh āo ) D . 踟蹰( ch í) 繁芜( wú) 诅咒( zǔ) 约车百乘( ch éng ) 答案解析】 :( ch éng - sh è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 . 诽谤 肤浅 骇人听闻 永葆生机 B . 祈祷 签署 无济于事 卓有成效 C . 漫溯 簇新 砥砺品格 委屈求全 D . 昳丽 疾疹 没死以闻 膏腴之地 答案解析】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 ____________ 明显偏高 ”只是一个 __________ 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 “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 ____________ 人们又叫 “豆腐渣 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 “豆腐渣”工程, ___________ 要严格质量管理, A .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 /又 B .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C .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 /还 D .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答案解析】(① “制订 ”是创制拟定的意思, 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 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 “制定 ”。“定性” 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 “定量 ”则是测定物质所含 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 “定量 ”。② “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 “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 “因 为”呼应。故选 “因此 ”。“不仅 ?? 还”表递进,“既?? 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 故用“不仅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 .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来 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B .企业的 “老总 ”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 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C .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 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答案解析】:(“捉刀人”意为代别人作文章,这里用来指代 “策划者 ”不当)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 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 .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甘南州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 致使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 亿元人民币。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14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 问题,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D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 还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 “比多年平均值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 夫。 /

2019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9 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语文2019.03 本试卷满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8 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新媒介素养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养的内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介的认知问题。传统媒体无法摆脱的资本和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只是以相对民主的形态隐蔽地存在着。表面上公众自由地操纵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却常常成为两大传统权力逻辑的俘虏: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传播技术产生了海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难以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极度反常和超级娱乐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后果。当对信息的选择成为一种“风险”和“赌注”时,公众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 “媒介即讯息”,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一命题提醒我们,对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传播革命,要求大众既要掌握这种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也要具备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web2.0 技术取代web1.0后,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